在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上的报告:崇明东滩湿地修复与低碳利用(20100706)

合集下载

崇明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未来展望_曾刚

崇明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未来展望_曾刚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26日/第A05版特别策划崇明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未来展望曾刚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席专家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态文明理念在我国的提出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压力密切相关。

实际上,我国不少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例如,上海市开展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实践探索,引起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国内外广泛关注。

崇明生态岛建设按照“生态健康、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管理科学”的总体思路,与国际生态理念接轨,聚焦形成了崇明生态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并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六大行动领域,提出分阶段目标,力争到2020年形成自然生态健康、人居生态和谐、产业生态高端、国际竞争力强、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可持续发展岛域的基本格局。

为更好地推进六大行动领域建设,上海市政府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进一步将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到16个行动子项、95个建设项目,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总投资约140亿元,其中上海市级资金支持约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00亿元。

2010年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启动以来,成效显著,突出表现为: “水土林”为重点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着眼水源地水质安全,实施了“一库四厂”建设,推进崇明生态岛供水集约化,保障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扎实推进土地复垦和存量土地整理,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有序,有效避免了崇明对外交通便捷化后的土地过度、过量开发;借助部市合作机制安排,深化湿地技术研究,构建东滩、西滩两大湿地保护示范区,创建国际性湿地科学实验站,技术开发与学术交流活跃,崇明生态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加快实施林地、绿地建设,有效保护岛内生态资源,全岛森林覆盖率位居上海全市首位;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创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研究与试点,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上海市崇明东滩地区生态保护原则与生态区划

上海市崇明东滩地区生态保护原则与生态区划

上海市崇明东滩地区生态保护原则与生态区划
陶康华;倪军;吴怡婷;张渊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04(019)012
【摘 要】分析崇明东滩湿地的现状以及围垦造成的东滩滩涂生境的破坏状况,阐述
了东滩地区生态发展规划原则,并对东滩潮沟、植被、鸟类生态位推移情况等进行
动态研究,从而提出了东滩地区的生态区划及其动态预测.

【总页数】3页(P13-15)
【作 者】陶康华;倪军;吴怡婷;张渊
【作者单位】不详;上海师范大学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沙化地区生态保护与扶贫的冲突及整合初探--析《防沙治沙法》之生态保护与扶
贫相结合原则 [J], 蒋亚娟
2."无论你在与不在,鸟儿都在那个地方飞"——访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汤臣栋 [J], 钱秀苇
3.上海市崇明东滩芦苇带发现新乌种褐柳莺 [J],
4.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决定
[J],
5.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中社会经济价值分析 [J], 赵平;夏冬平;
王天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滩观鸟、湖上泛舟、森林骑行、农夫市场,十多年前SOM规划了怎样的崇明岛?

东滩观鸟、湖上泛舟、森林骑行、农夫市场,十多年前SOM规划了怎样的崇明岛?

东滩观鸟、湖上泛舟、森林骑行、农夫市场,十多年前SOM规划了怎样的崇明岛?作为中国大陆的第二大岛,崇明岛的知晓度可能不如以面积计算更大的海南岛。

不过这一点可能会在未来发生改变。

今年二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推进规划的相关举措和重点项目。

按照该《规划》,崇明被定位为“具备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特点的世界级生态岛”。

同时,崇明将重点聚焦“生态农业、海洋经济、旅游健康、科技创新等领域,实施'生态’发展战略”。

崇明岛对 SOM 来说并不陌生。

2004 年,SOM 为崇明岛所设计的总体规划方案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同年,SOM 的崇明岛总体规划方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推荐,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递交至国务院的规划方案。

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之际,我们邀你回顾SOM 城市设计实践团队为崇明岛所作的总体规划方案。

该方案距今已超过十年,SOM 在当时提出的多项理念也凭其前瞻性融入进了崇明如今与未来的演变。

▼ 规划目标与总体方案崇明岛的规划方案有两个目标:一是为岛屿本身的长期发展设立方向,二是通过践行可持续理念,在全球树立环境建设的标杆。

SOM 把对崇明岛的构思取名为“绿岛”,在这一构思下,崇明岛将着重促进农业生产和保护亚洲主要鸟类用为迁徙路径的自然湿地。

SOM 的方案配合了上海市的迅猛发展,在仅占整个岛屿面积15% 的土地上建设八个新城镇,总计可容纳约100 万居民。

每个城镇社区都由适宜步行和易于通达的街区构成,通过轨道交通与上海市中心相连。

规划还设立了新的休闲和生态保护区。

为实现“绿岛”构想,SOM 提出六大可持续概念,致力于将崇明岛打造成为教育、科学与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并借助在能源、传播、商业及交通方面的发展,使它与全球的理念、资源紧密相连。

▼ 项目背景崇明处于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由长江奔泻下的大量泥沙沉积而成,是一座典型的河口冲积岛。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吉丽娜;温艳萍【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3(29)5【摘要】崇明东滩湿地作为"上海后花园",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大量国内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一系列生态经济学的评估方法对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湿地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1.68亿元,其中比重最大的为物质生产价值和旅游、休闲价值,分别为10.93亿元和7.6亿元;按照价值量大小依次排列为降解污染物价值、气候调节价值、调洪蓄水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物种栖息地价值以及科研文化价值。

对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页数】7页(P160-166)【关键词】湿地;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崇明东滩【作者】吉丽娜;温艳萍【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相关文献】1.黄河源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Ⅰ)——物质生产和教学科研功能价值估算 [J], 冯宏昭2.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开封市湿地为例 [J], 任曼丽3.济西国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王帅帅;商书芹;徐铭谦4.秦皇岛市内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J], 郝英君;柏祥;赵忠宝;伊丽丽;褚明菁5.黄土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陕西省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陈炜;张雨珂;炊雯;李红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地生态恢复实验报告(3篇)

湿地生态恢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湿地作为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退化。

为了探讨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针对某退化湿地进行了生态恢复实验,以期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探讨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3. 评估湿地生态恢复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退化湿地:选择某退化湿地作为实验场地,该湿地位于我国某地区,面积约为10公顷。

(2)恢复材料:包括植物种子、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料等。

2. 实验方法(1)现场调查:对退化湿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地理位置、面积、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质状况等。

(2)样品采集:采集土壤、植物、水质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生态恢复技术:a. 土壤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b. 植被恢复: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c. 水质改善:采取水质净化措施,如设置人工湿地、生物膜反应器等。

d. 生态工程:建立生态缓冲带、生态廊道等,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效果评估:a. 植被恢复情况:定期调查植物种类、数量、覆盖率等指标。

b. 土壤质量:分析土壤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c. 水质状况: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重金属含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被恢复情况经过3年的生态恢复,退化湿地植被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覆盖率由实验前的30%提高到80%。

主要恢复植物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柳树等。

2. 土壤质量经过土壤改良,退化湿地土壤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实验前的1.2%提高到2.8%,pH值由6.5提高到7.0。

3. 水质状况通过水质净化措施,退化湿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溶解氧含量由实验前的2.5mg/L 提高到5.0mg/L,化学需氧量由实验前的100mg/L降低到30mg/L。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是上海市唯一的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北端,东临长江口,西濒黄浦江口。

保护区面积约为xxx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为xxx公顷。

作为我国海岸线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涵盖了多种动植物以及它们的自然生境。

保护对象之一是濒危鸟类。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大量的候鸟迁徙经过此地,其中包括多种国际和国家级濒危鸟类。

黑脸琵鹭是我国特有濒危物种,而东滩自然保护区是其主要繁殖地之一。

红树林带和湿地草甸为候鸟提供了足够的食物和栖息环境,使得保护区成为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保护对象之二是湿地生态系统。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滨海沼泽、红树林、草甸和河港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为众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滨海沼泽是灰鲸等大型海洋动物的进食和繁殖场所,而红树林则是许多湿地鸟类和底栖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保护对象之三是濒危植物。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许多珍稀植物,其中不乏濒危植物。

这些濒危植物在保护区内找到了理想的生长条件,为它们的繁衍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长期存在的人为活动对濒危植物的破坏,保护区的建立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包括濒危鸟类、湿地生态系统和濒危植物。

保护区的建立旨在维护和恢复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区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职责。

保护区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

保护区的合理管理和保护对于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片美丽、宜居的自然家园。

保护对象之一:濒危鸟类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各地候鸟的迁徙驿站,每年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繁衍和过冬。

这些候鸟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是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

加快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战略思考

加快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战略思考

加快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战略思考蔡来兴【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4-6)【作者】蔡来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崇明岛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旅游总局把崇明岛列为全国第二批20个旅游示范区之一。

这些为更高标准、更开阔视野、更高水平和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

下面结合市政府制定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谈几点战略思考。

什么是世界级生态岛?是指岛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传统发展思路下的数量目标,还是单指环境质量目标,其基本内涵是什么?我认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按照生态发展的全新理念,引领和统筹崇明岛未来的开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成为在全球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示范区。

为此,应具有“六个新”:第一,要提出生态发展的新理念如何引领世界生态发展潮流,有两本书非常重要。

一本是《自然资本论》,第一次提出参与人类经济活动除了货币资本、土地资本和生产资本等三种传统要素资本外,还有大自然干净的水、空气、土壤等自然资本。

过去我们是以牺牲自然资本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来谋取眼前的繁荣,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本是《生态足迹理论》,指出人类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决定了每一个人所需要土地的承载量。

作者把每个人所需土地承载量称为生态足迹。

承载量越大,生态足迹数值越高,发展的可持续性越低。

2005年我们在研究崇明东滩开发时,世界平均水平大概是2.2,上海是4.9,伦敦快到6了。

按照这些理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开发建设,不能再以牺牲自然资本为代价,必须选择生态足迹比较低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不断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生态发展理念。

第二,要确定生态发展的新目标过去,我们总是以GDP作为地区发展的总目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不能再以GDP论英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综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必须以保持生态足迹平稳作为总目标。

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

上海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汤臣栋【摘要】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

近10余年来,保护区面临着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的入侵、鸟类栖息地退化、土著植被萎缩等生态问题。

通过实施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新建了25km长的围堤从空间上阻断了互花米草扩张途径,并形成了“围、割、淹、晒、种、调”的生态治理方针。

工程在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内营造了鸻鹬类主栖息区、苇塘区、雁鸭类主栖息区、鹤类主栖息区和科研监测管理区,并总结出各生境类型的地形要素与群落要素配置特点与管理要求。

工程还支持了潮间带滩涂土著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的种群重建与复壮任务。

最后,通过规范工程的后续管理和成效监测,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实践经验。

%Chongming Dongt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 Ramsar wetland) servers as an important habitat for the international migrants and resident birds. However, the reserve was confronted with the ecological risks of invasion by Spartina alternilfora, degradation of bird habitats and shrinking of native vegetation. By implementing the project of ecological control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improvement of birds habitats, a 25-kilometre-long dike has been built in order to cut off the route of expansion of S. alterniflora, and the controlling strategy of “enclosure, cutting, inundation, solarization, cultivation, adjusting” was conducted successfully. After the eradication of S. alterniflora, shorebirds habitats, reed beds, waterfowl habitats, cranes habitats and monitoring zone were constructed for improvement of bird habitats, and the configur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f each habitat type were summa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ject also supported re-vegetation practices of native Scirpus mariqueter at the intertidal lfats. Standardized follow-up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monitoring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s for developmental planning and scientiifc management of the Chongming Dongt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6(012)003【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崇明东滩;外来物种治理;栖息地优化;土著植物恢复;湿地管理【作者】汤臣栋【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上海 202183【正文语种】中文上海崇明东滩湿地是由长江径流夹带的巨量泥沙在江海的相互作用下沉积而成,目前仍以每年80~110 m的淤长速度向东海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花米草在东滩的入侵历史 Invasive history at Chongming Dongtan

1995-2000年, 自然传播种 群的定植与建立 (Natural spread)
2001-2003年, 大规模人工 移栽 (Artificial transplantation) 2003年至今, 互花米草快速 增长 (Rapid spread)
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的影响(3) Effects on birds (3)
35 30 水鸟 非水鸟
鸟类密度(/h)
25 20 15 10 5 0
芦苇
互花米草
海三棱藨草
光滩
崇明东滩四种生境中鸟类的密度比较 Bird density at different habits
复旦大学的研究基础 Research base of Fudan University
互花米草的引入历史 Introduction history
Spartina alterniflora

1979: 引入中国(南京大学) Introduced to China 1995: 首次发现于崇明东滩 Found in Chongming Dongtan
1997: 开始引入九段沙(华东师大) Introduced to Jiuduansha 2001: 开始引入崇明东滩 Introduced to Chongming Dongtan 2003: 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中国外来入侵种黑名单(共16种) Invasive species in blacklist by Chinese government
在原互花米草的分布区内进行合理生境布局(Rational habitat distribution ),结合自然潮滩湿地分布的特点、现
有迁徙鸟类的空间分布格局,着眼于不同鸟类类群对栖息
地选择的不同要求,并综合考虑鸟类对食源、隐蔽及水因 子的要求,以及项目实施以后堤内外区域的功能互补,从 有利于鸟类群落稳定、栖息地改造的可行性、工程成本等 角度出发,对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域进
MicroLeabharlann es低碳利用原理 Principle for low-carbon utilization
CO2 收割与 利用 P. australis 利用与 保护
CO2
Carbon pool of wetland
Microbes Biological resources
结束语 Conclusions


通过工程合理布局植被、水系、季节性光滩和粗放型养殖 塘,增加生境的复杂性,为鸟类物种多样性维持创造条件 (Constructing wetlands)
修复原理(2) Restoration principle (2)

依据鸻鹬类、雁鸭类、鹤类的生态学特性,从时间与空间格 局对修复区域进行合理配置 Configurating restoration area according to birds 在工程建设中科学配置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基础设施,留足可 持续发展空间 Retaining spa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将现在的项目实施与项目后的管理方案相衔接 Linking current project to subsequent management program
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Bird habitat optimization)。
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plan
湿地碳循环简图 Carbon cycle of wetland
CO2
CO2
Carbon pool of wetland
Plants Biological resources
谢谢 Thanks
8000
面积(hm2)
6000 4000 2000
莎草科植物 芦苇 互花米草 所有植被
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际
互花米草入侵影响 Effects of S. alterniflora
互花米草入侵
潮滩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 社会、经济
土壤理化性质 潮滩沉积和 地貌演化 水文过程


基本方法 Basic Methods
围堰
Cofferdam
水系构建
Water system construction
生物替代
Biological replacement
技术路线—互花米草的生态修复 Technical line for S. alterniflora restoration
技术路线—鸟类栖息地优化 Technical line for bird habitat optimization
对土著植物竞争 排斥 微生物群落 结构变化 底栖动物群落 结构变化 昆虫群落 结构变化 鸟类多度, 多样性减少
渔业生产
旅游资源
水上交通
显著地改变生态 系统结构与功能
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的影响(1) Effects on birds (1)
20 非水鸟 15 水鸟 b c
鸟类物种数
10 ab a 5
0 芦苇 互花米草 海三棱藨草 光滩
崇明东滩湿地修复与低碳利用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low-carbon utilization at Chongming Dongtan
陈家宽 聂明 金斌松 Jia-kuan Chen, Ming Nie, Bin-song Jin
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Center for Watershed Ec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Biodiversity Science, Fudan University
修复原理(1) Restoration principle (1)

通过工程调控水分盐度和水位,改变影响互花米草与芦苇 种间竞争的主要生态因子,清除互花米草种群,为土著植 物种群恢复创造条件 (Regulating salinity and water level) 通过在调控区内定植一定密度的芦苇,增加其种群的竞争 和恢复的能力 (Planting Phragmites australis)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egree theses (部分)
吴晓雯. 2005. 植物入侵的格局及对碳氮循环影响的定量分析 王智晨. 2006. 冬季火烧与收割对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高慧. 2006. 互花米草入侵九段沙河口湿地对当地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吴雨桐. 2007. 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对本土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亦默. 2008. 中国东部沿海互花米草种群生活史特征的纬度变异与可塑性 陶世如. 2009. 互花米草凋落物的原地和凋落袋分解的比较研究
先后有2位博士后、15位博士、14位硕士从事与互 花米草相关的研究,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入 侵后果及其控制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自2002年以来,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5篇, 其中SCI 21篇。此外,还有两部专著出版 自2002年以来,已获得近900万元基金资助
复旦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 Postdoctoral final reports
崇明东滩四种生境中鸟类的物种数 Bird species number at different habits
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的影响(2) Effects on birds (2)
10000
物种丰富度
芦苇 互花米草 海三棱藨草 光滩
1000 100 10 1 1 11 21 物种序列 31
崇明东滩四种生境中鸟类的多度比较 Bird abundance at different habits
2003年移栽

北八滧
东 旺 沙
2003年移栽,后拔除 2001年移栽 捕鱼港 ○

崇明东滩
团 结 沙
东 海
2003年移栽,后拔除 潮间带滩涂 互花米草移栽区域

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移栽历史示意图 History transplantation at Chongming
互花米草在东滩的入侵动态 Invasive dynamic at Chongming Dongtan
有效控制互花米草的入侵刻不容缓
No time to delay in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崇明东滩完成可以实现生态修复与低碳利用
Realiz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ow carbon utilization at Chongming Dongtan
程晓莉. 2005.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沼湿地温室气体及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 姜丽芬. 2005.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过程的影响:入侵种与土著种的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h.D. theses (部分)
陈中义. 2004. 互花米草入侵国际重要湿地崇明东滩的生态后果 王蒙. 2006.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盐沼植物根围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 全为民. 2007. 长江口盐沼湿地食物网的初步研究:稳定同位素分析 王卿. 2007. 长江口盐沼植物群落分布动态及互花米草入侵的影响 廖成章. 2007.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案例研究与整合分析 陈慧丽. 2008. 互花米草入侵对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 高扬. 2008.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体系的优化研究 王金庆. 2008. 长江口盐沼优势蟹类的生境选择与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 唐龙. 2008. 刈割、淹水及芦苇替代综合控制互花米草的生态学机理研究 汪承焕. 2009. 环境条件对崇明东滩优势植物的生长与种间关系的影响 彭容豪.2009.互花米草对河口盐沼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上海崇明东滩实例研究 干晓静.2009.互花米草入侵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对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 郭海强.2010. 长江河口湿地碳通量的地面监测及遥感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