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A01alkine reserve(碱储):血浆中碳酸氢纳的含量称为碱储。

A02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A03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A04hemostasis(生理性止血):当小血管受损,血液自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出现自行停止的过程。B01erythrocyte fragility(红细胞脆性):红细胞遇到低渗溶液破裂溶血特性。

B02suspension stability(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特性。

C01 erythrocyte agglutination(红细胞凝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红细胞聚集成团的现象。

二、英翻中

A01 PCV 血细胞压积B01 ESR 红细胞沉降率

三、单项选择题

A01 The most abundant blood cell is (a )

(a)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b)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c) platelet (c) macrophage

A0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ells can transport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a )

(a)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b)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c) platelet (c) lymphocyte

A0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teins can transport hormones, lipids, ions, and vitamins?……… ( d )

(a) albumin (b) hemoglobin

(c) fibrinogen (d) globulin

A04 Which component of blood makes up most of the blood volume?………( a )

(a) plasma (b) erythrocytes

(c) leukocytes (d) platelets

A05 What organ synthesizes new erythrocytes in adult?………………………( d )

(a) liver (b) spleen

(c) kidney (d) bone marrow

A0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found in plasma?…………………………( d )

(a) albumin (b) sodium

(c) glucose (d) hemoglobin

A07 Erythopoietin in produced by……………………( a )

(a) the kidneys (b) the liver

(c) the lungs (d) the bone marrow

B01 Plasma has an osmolarity of about 300 mOsm. Isotonic saline has an osmolarity of…………………………………………(b )

(a) 150 mOsm (b) 300 mOsm

(c) 600 mOsm (d) none of these

B02 0.5M NaCl solution and a 1.0M glucose solution………………………( d )

(a) have the same osmolarity (b) have the same osmotic pressure

(c) are isotonic to each other (d) all of these

B03 What cytokine stimulates erythrocyte production?………………………(a )

(a) erythropoietin (b) ADH

(c) von Willebrand factor (d) epinephrine

B0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ells in involved in humoral immunity? ( d )

(a) monocyte (b) Tcell

(c) eosinophil (d) B cell

B05 The viscosity of plasma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d )

(a) number of erythrocyte (b) number of leukocyte

(c) content of NaCl (d) content of plasma protein C01 Which class of leukocytes develops into macrophages in tissue? ( c )

(a) neutrophils (b) eosinophils

(c) monocytes (d) basophils

C02 Which of the foloowing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nticoagulation? ( d )

(a) protein C (b) heparin

(c) antithrombin III (d) globulin

C0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ells can produce antibody?…(b )

(a) T-cell (b) B-cell

(c) neutrophil (d) monoc

四、填空题

A01 The major plasma protei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 清蛋白), ( 球蛋白), and fibrinogen.

A02 The total blood volume includes ( 循环血量) and ( 储存血量).

A03 The blood is composed of ( 血浆) and (血细胞).

A04 The functions of blood are (运输),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and immunity.

A05 Granulocytes include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and neutrophil.

A06 Lymphocytes include ( T ) and (B ).

A07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晶体渗透压) and (胶体渗透压) according 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B01 Two pathways lead to the activation of thrombin: (内源性途径) and (外源性途径).

B02 The major buffer system in plasma is ( NaHCO3/H2CO3 ), the normal ratio is about ( 20 ).

B03 Blood coagulation includes (凝血激活酶的形成),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and convesion of fibrinogen into fibrin three steps.

B04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plasma minerals are (维持血浆酸硷度的平衡), (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正常), and maintaining the normal excitabilities of nerve and muscle

B05 Erythrocyte is produced in (骨髓) in adults and destructed in (place) (肝脏和脾脏).

B06 Erythrocytes of B-type blood have (B凝集原) -type agglutinogen, and the serum has ( 抗A凝集素) -type agglutinin.

C01 Anoxia stimulates the secretion of ( 促红细胞生成素) in kidney which function is (促进红细胞生成).

C02 The major anticoagulative substances are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4个答案中任选2个

C03 Fibrinolysis includes activation of (纤溶酶原) and decompose of (纤维蛋白).

C04 The materials of erythrocyte production include ( 铁), (叶酸), and V B12

C05 The major functions of platelet are ( 促进止血) and (加速凝血).

五、判断题

A01 The blood which red blood cells lack agglutinogen belongs to O-type…………(对)

A02 NaCl is the major component accounting for the 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对)

A03 All plasma proteins are synthesized in liver…………(错)

B01 Red blood cell can keep the size constant in the isotonic solution 对

B02 Platelet is derived from the small plasma fragment of megakaryocyte对

C01 Plasma with clotting factors removed is called serum对

C02 Each hemoglobin molecule has one heme group and one iron ion错

0602B01 简述血液的功能?

答:血液的功能有: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具有运输功能,运输氧、营养物质和激素到各器官、细胞,运输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以利于排出体外(2分);

血液具有缓冲功能:它含有多种缓冲物质,可缓冲酸性代谢产物引起的pH变化(2分);

血液具有免疫功能:能清除进入体内的多种病原体,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2分)。

0602B02 简述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

答: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蛋白形成的(3分),它可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维持血浆量和组织液量的相对稳定。(3分)

0602C01 血浆蛋白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生理功能?

答:血浆蛋白可以分为3类: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3分)

清蛋白是最主要的血浆蛋白,主要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1分),球蛋白主要与物质运输和免疫保护作用有关(1分),纤维蛋白原与血液凝固有关(1分)。

第 2 页共2 页 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就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就是由 , , , ,与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与。 4反射活动包括与两大类。 5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得特点就是:调节作用较 ,对刺激得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得重要途径就是:(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新得最基本得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指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得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或应激性)。 适应性:指机体得功能与环境协调一致地变化并能保持自身生存得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兴奋: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功能活动由强变弱。 自身调节:即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由机体器官、组织与细胞自身对刺激产生得适应性反应。 体液调节:指机体依赖某些化学信息物质(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对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得功能进行调节得方式;主要参与对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得调节。 正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加强得调节方式(系一个不可逆得生理调节过程)。 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回得反馈信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减弱得调节方式(系一个可逆得调节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得组织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得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得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得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得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得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就是外流形成得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 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 ,使终板膜 主要对得通透性增加。 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得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 4.横桥具有ATP酶得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5.骨骼肌收缩与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得升高主要就是 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得降低,主要就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得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得极化状态恢复得过程称为。 7.肌肉收缩就是肌丝向肌丝滑行得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得中介物质就是。 9.钠离子泵就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 与维持细胞内外得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与 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就是通过 直接激活各种 ,引起磷酸化反应,二就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得促速G 蛋白(Gs), 则Gs与GTP得复合物可以增强得活性,后者可使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

DACBA ABABC BA 第八章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所致 B.横断脊髓时大量失血 C.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了高级中枢的调节 2.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A.乙酰胆硷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环磷酸腺苷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D.反映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E.调节的敏感性差 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氨基丁酸 D.5—羟色胺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6.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除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Na + B.K + C.Ca2+ D.Cl - 7.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Na + B.K + C.Ca2+ D.Cl - 8.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经元联系方式为()。 A.聚合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链锁式联系 D.环状式联系 9.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单向传递 B、不衰减 C、时间延搁 D、电化学反应 10. 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单向传递 B 中枢延搁 C 兴奋节律不变 D 易疲劳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1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在突触后膜产生()。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二、填空 1、胆碱能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2、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肠运动,消化腺分泌量。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1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2.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6.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7.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8.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9.蒸发:体液的水分在体表及呼吸道黏膜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的过程。 10.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1.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2.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泡软化并经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胃内容物被逆呕回到口腔,再被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13.嗳气:瘤胃的中的部分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 14.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15.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16.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17.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分。 18.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19.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20.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2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2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23.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 24.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25.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 26.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27.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 28.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29.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0.阈值: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3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32.血压:血管内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33.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34.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35.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并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 36.血浆:全血去除血细胞以后的部分 37.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38.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39.激素的允许作用:某些激素本身并不能对某器官、组织或细胞直接发生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能够产生效应的必要条件 40.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1.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二、简答题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体温调节)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1,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2,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附答案)

《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2011 一、名词解释 1.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 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3.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3.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 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 5. 主动运输:指细胞通过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6.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特殊分子,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7.应激反应: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称应激反应 8.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9. 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10.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 11.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 12. 红细胞比容:压紧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3. 精子获能: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后经历一系列变化而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14. 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15.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16.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17. 特异投射系统:从机体各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的一定神经核(嗅觉除外),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这种传导系统称特异性传导系统。 18. 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称旁分泌 19. 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跨膜内流和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20. 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 21. 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22. 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 突触: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24.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25. 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26. 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42250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8 学分:2+0.5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 先修课程: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产生机制,理解动物机体结构与机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活动规律,理解水产动物机体与环境之间以及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之间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各种生理仪器使用技能,初步具备运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解决渔业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水产养殖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概述: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动物生理学研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动态及其进展。 2.生理机能的调节及其控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馈控制系统;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基本要求 L.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对象、方法及其研究的不同水平。 2.理解动物生理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3.掌握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反馈控制及稳态的概念。 重点、难点 1.生理功能的调节 2.生理功能调节的控制及稳态的概念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6学时) 主要内容 L.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和特点。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兴奋的引起和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兴奋的传递。 3.骨骼肌细胞生理特性及收缩功能:肌细胞收缩机制。 基本要求 1.了解肌细胞收缩机制。 2.理解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机制。 3.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掌握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重点、难点 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的机制。 2.肌细胞收缩原理。 第三章神经系统(6学时) 主要内容 1.突触与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中枢生理(中枢兴奋传播特征,中枢抑制)。 2.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鱼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条件反射。 基本要求 L.了解反射中枢生理(中枢兴奋传播特征,中枢抑制);了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

动物生理学作业答案

动物生理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 生理学中常把血浆中的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 2.家畜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动物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3.能够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成为抗凝血剂。 4.一个心动周期中可顺序出现三个时期即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房心室共同舒期。 5.呼吸道是呼吸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上呼吸道是指鼻咽喉。 6.饲料在消化管消化有三种方式,包括物理的消化,化学的消化和微生物的消化。 7.正常的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8.测量畜禽体温是指在安静状态下直肠温度。 9.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10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组成。 二、单选题 1.红细胞能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是(C) A.蛋白质 B.铁 C.血红蛋白 D.原卟啉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A) A.升高血糖 B.降低血糖C.升高血钙 D.降低血钙 3.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C) A.延髓 B.中脑 C.下丘脑 D.基底神经节 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B) A.消化脂肪 B.乳化脂肪 C.分解蛋白质 D.分泌胆汁 5.肝素的主要作用有(A) A.抗凝血 B.促血凝 C.激活凝血 D.加快凝血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 7.机体的环境是指(B) A.细胞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组织液 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 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9.活动时产热量最多的组织是(C)

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水平和_____________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___________,它是机体较____(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_____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_____,_____与_____. 二,简答题 1 简述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一章答案 一,填空题 1 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 2 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反馈多; 5 负反馈; 6 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7 缓慢持久较广泛; 8 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9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二,简答题 1 见教材P3; 2 见教材P8-P92 3 见教材P5 三,论述题 1 见教材P6-P7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入胞作用; 5 出胞作用; 6 受体; 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 细胞凋亡; 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 11 动作电位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 和.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 和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 5 动作电位包括, 和三个过程. 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________. 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__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_______的帮助, 是______转动的一种形式.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动物生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十一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动物生理学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十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选择题:15小题(单选10题,每题2分;多选5题,每题4分),共4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问答)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五)参考教材: 1、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二版。 2、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动物生理学》,陈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四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动物生理学 (部分章节)

第9章 内 分 泌 9-1 经典内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和化学性质 表9–1 经典内分泌腺体及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和化学性质 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糖蛋白 促卵泡激素(FSH)性腺糖蛋白 黄体生成素/间质细胞刺激素(LH/ICSH)性腺糖蛋白 促性腺激素(鱼,GtH)鱼类性腺糖蛋白 生长激素(GH)骨、软骨组织191肽 催乳素(PRL)乳腺199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39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黑素细胞18肽 促脂解素(LPH)脂肪组织18肽 β–内啡肽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ADH/VP)肾、血管9肽 催产素(OXT,缩宫素 OT)输卵管、子宫、乳腺等9肽 松果体褪黑素(MLT)多种组织胺类 8–精缩宫素 甲状腺甲状腺素(T4)全身组织胺类 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全身组织胺类 甲状腺C细胞 鳃后体(鱼、禽)降钙素(CT) 降钙素(CT) 骨、肾、肠32肽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PTH)骨、肾、肠32肽胰岛B细胞胰岛素多种组织蛋白质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脂肪组织29肽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SS)消化器官等14肽胰岛F细胞胰多肽消化器官等36肽肾上腺髓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种组织胺类肾上腺素(E)多种组织胺类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多种组织类固醇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肾等排泄器官类固醇胸腺胸腺素T淋巴细胞肽类

内分泌腺分泌的主要激素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 睾丸、卵巢睾酮(T)睾丸及全身组织类固醇 抑制素腺垂体糖蛋白 雌二醇(E2)卵巢及全身组织类固醇 激活素 松弛素 卵巢孕酮(P)子宫类固醇 9-2 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发现 内分泌的概念最初由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 提出,1855年Claud Bernard从实验中发现,肝细胞可不通过任何导管将糖分泌到血液中,他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消化腺和汗腺需要通过固定的管道来释放自己的分泌物的新的分泌方式,并与机体内环境成分恒定有密切关系。他的观点给后人研究内分泌的思路以很大的启发。1902年英国的生理学家Bayliss和他的学生Starling发现,用盐酸溶液刺激失去神经支配而保持血液循环的小肠襻黏膜时,能引起去神经的胰腺分泌胰液,而将盐酸直接注射入血液却没有此效应。进一步实验证明,该小肠黏膜分泌的物质[后来证明是促胰液素(secretin)] 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的,从而刺激胰腺的分泌(见第5章)。因此他们认为,机体内除了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外,可能还存在一个通过无管腺分泌特异的化学信使到血液中,经血液循环运送,调节远距离靶器官活动的新的调节方式,即体液性化学调节(chemical regulation)。1905年,Hardy 创用了用“hormone”一词(希腊文,意为刺激、使兴奋)来概括这类化学信使。几年后,Penole引入了“内分泌学”(endocrinology)这一术语。 9-3 功能器官生成的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 表9–2 功能器官生成的主要激素及其化学性质 主要来源激素名称主要靶细胞化学性质 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素(TRH)腺垂体3肽 促性腺素释放素(GnRH)腺垂体10肽 促性腺素释放抑制因子(鱼,GnRIF)腺垂体(鱼)多巴胺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CRH)腺垂体41肽 生长素释放抑制素/生长抑素(GHRIH/ SS)腺垂体14肽 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腺垂体44肽 催乳素释放因子(PRF)腺垂体肽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腺垂体多巴胺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腺垂体5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腺垂体3肽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试题一及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模拟试题 、名词解释(3分X 5) 二、问答题(35 分) 1.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5分) 2.根据影响尿生成因素实验观察,试说明静脉注射10%的硫酸钠溶液4ml的实验结果及其主要机制。(5分) 3.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增加无效腔,动物呼吸运动出现何种现象,为什么(5分) 4.何谓去大脑僵直其产生的机制如何(5分) 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其影响如何(7分) 6.简述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过程。(8分) 三、填空题(1分X 15)(按顺序写出答案,不能回答的空,用横线表示) 期前收缩肺活量化学性消化基础代谢适宜刺激 1.4.等容收缩期时,房室瓣_____________ ,半月瓣处于 9第一心音发生在__________,音调__________ ,持续时间_ 2. 1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离子流是由 的,内向离子流主要是由__________ 携带的。 3. 8 .平静吸气时,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径、____________ 径和____________ 径增大,肺容积 大气压,空气入肺。 4.36 .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 。 5.7.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胰腺的_______________ 中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的大量分泌。 6.24.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抑制胃排空的机制包括引起 射和释放_____________ 素。 7.2.机体所需的能量均来源于体内___________ 分解氧化,一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70%由其余由、提供。状态。携带 收缩,使胸廓,肺内压 细胞,促进胰液 和 _________ 的 _分解提供,

动物生理学修订版

动物生理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动物生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十一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动物生理学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十一章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选择题:15小题(单选10题,每题2分;多选5题,每题4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论述(问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五)参考教材: 1、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动物生理学》,欧阳五庆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二版。 2、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动物生理学》,陈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第四版。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机体与内环境 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 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 (三)骨骼肌的收缩 1.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 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 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 A 条件反射 B 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 D 防御反射 E 基础代谢 【正确答案】B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正确答案】C 3. 内环境的稳态(D)√ A 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 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 是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E 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正确答案】D 4. 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 A 迅速扩充循环血量 B 导致尿量明显增加 C 稀释胃肠道消化液 D 稀释血浆蛋白浓度 E 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正确答案】E 5. 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D)√ A 矢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 B 矢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 C 水平面、横切面和冠状面 D 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正确答案】D 6.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E)×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A 7.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E)×

B 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正确答案】B 8.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C)√ A 迅速,短暂而准确 B 快速,高效而固定 C 缓慢持久而弥散 D 缓慢低效而广泛 E 灵敏短暂而局限 【正确答案】C 9. 属于细胞水平的研究是(D)√ A 蛙心灌流 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 【正确答案】D 10.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 A 1/2 B 2/3 C 3/4 D 4/5 E 5/6 【正确答案】B 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 A 条件反射 B 肌丝滑行 C 心脏射血 D 防御反射 E 基础代谢 【正确答案】B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正确答案】C 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的概念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 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 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捕食行为、逃离行为) 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 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 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又称为细胞生理学 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 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 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由于这种 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假饲实验) 特点: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 较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如有些生理问题目前仍 未找到合适的手术和方法;整体条件复杂不易 分析。 2.急性实验: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特点: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 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的在体活动情况。 4、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 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系统是机体分化出来专门执行调节作用 的系统。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 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指机体自发产生的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调节。 特点:适应范围和作用范围都比较小。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3.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5.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形成圆盘状的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3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跨膜内流和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动物生理学--泌尿--章节知识点

第七章泌尿附皮肤生理 【目的要求】 1.复习肾脏组织结构 2.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排泄对维持机体稳态的意义 4.自学皮肤的基本生理机能 【讲授重点】 1.尿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尿生成的调节方式 【学习难点】 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课时】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 一、肾脏的解剖特点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肾单位(nephron)。肾单位与集合管(collection duct)共同完成泌尿功能。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在功能上与肾单位密切相关。 (一)肾单位 1.肾单位的组成 (1)肾小体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球囊。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其其端分别和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肾球囊为肾小球的包囊。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两层上皮之间形成肾囊腔。 (2)肾小管 肾小管起于肾球囊腔,止于集合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 2.肾单位的分类 (1)皮质肾单位 主要位于皮质浅表部位,它的肾小球较小,髓袢短,一般只伸入髓质外带,甚至达不到髓质。 (2)髓旁肾单位 集中分布于皮质较深处靠近髓质部位,它的肾小球较大,髓袢较长,可深入到髓质内带。(二)肾小球旁器(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肾小球旁复合体) 1.球旁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 位于近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含有肾素的分泌颗粒。当血流量减少时,可分泌肾素。 2.球外系膜细胞(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3.致密斑(macula densa) 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可感受小管液中Na+的含量,并与间质细胞共同参与调节近球细胞对肾素的释放。 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征 (一)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1.直接来自腹主动脉,血压高、流量大,分布不均匀。 2.两套毛细血管网,压力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胶体渗透压高,有利于重吸收作用。直小血管U型,细长,保持髓质的渗透压梯度,对尿的浓缩有重要意义。 (二)肾血流量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