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论文(洛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论文(洛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论文(洛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论文

系别:

班级:

姓名:

学号:

洛阳素称“九朝古都”,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和人类重要发祥地之

一,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在浩浩烟云般2000年厚重的都城史页里,记载着多少重大历史变革和时代更迭,涵纳着无数帝王豪杰和风流人物。

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其后平王东迁,汉高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嬗递;乃至后梁后唐后晋,代相更替,凡十三朝。汉魏以降,洛阳渐成国际都市,隋唐时人口百万,百国来朝,“商遍天下,富冠天下”……。洛阳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兴盛时期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辉煌历史孕育灿烂文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拥洛书以制《洪范》;河图洛书,开中华文明之先河。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为“人文之祖”。道学创始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项诞生于洛阳。历史名人璨若群星,文物遗存比比皆是,人文荟萃,堪称历史教科书。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孔子问礼至此,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在此修成《汉书》,司马光在此编成《资治通鉴》,张衡在此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等;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许慎的《说文解字》,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鸿篇巨制,也无一不得肋于洛阳这块沃土;东汉的“洛阳太学”学生逾3万人,为当时世界之最;晋人左思的

《三都赋》名声之噪,曾使“洛阳纸贵”;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程颢、程颐二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无不在此留下享誉九州的名篇;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李贺、刘禹锡等,或生于此,长于此,或游历于此,终老于此,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洛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69处、市县级571处、其它重要文化遗存400余处,共出土馆藏文物近40万件。

预算1500 ——住宿400元,交通费300,门票500元,吃喝300 游玩景点

(国家首批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著名的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位于省南郊12公里处龙门镇的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

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是书法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所书的“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国家5A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少林寺位于古都洛阳的东方屏障中岳嵩山的五乳峰下,是的发源地、中国汉传。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有少林寺院、、达摩洞、初祖庵等景点,更拥有传承千年的少林“禅、武、医”文化。少林寺因而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国家4A景区):

洛阳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后兴建的第一座,有的“祖庭”和“释源”之称。难怪为此写诗《白马驮经》。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白马寺内拥有狄仁杰墓。

民俗文化

豫剧"西府调"豫剧形成于清代初年,流行于河南东部,以开封为中心者,称"祥符调";流行于河南西部,以"洛阳"为中心者,称"西府调"。"西府调" 唱腔多用下五音,下五音宜于使用本腔,不用边音,因而吐字清晰,行腔圆润自然,优美动听。"西府调"民间称之为"梆子戏"、"靠山吼",它在洛阳一带最为盛行,名角辈出。1912以来,先后有须生杨小德被称为"戏状元",黑头篡金声被称为"活包公",翟燕身演《貂婵》称为"艺貌兼备",狗尾巴(艺名)扮演《芝麻官》里的唐成,冠绝当代。自西府调艺人周海水与祥符调艺人张子林在开封合演《收吴汉》以来,西府调与祥符调的交流渐趋频繁。1930年后,西府调与祥符调已逐渐糅合起来。当时,欢快的调子唱祥符调,悲哀的调子多唱下五音,这是豫剧艺术的新发展。洛阳西府调自成流派者,当推常香玉。她善于吸收京剧、曲剧以及其他剧种的唱腔,加以消化,形成俏丽、活泼、浏亮、花哨、多变的独特的唱腔与演技。许多唱段,风靡全国,使以洛阳为中心的豫剧西府调大放异彩,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剧种之一。

河洛大鼓

洛阳一带特有的曲艺,始创于清代中叶。是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论文)

昆山市周庄镇保护与旅游开发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昆山市周庄镇规划背景 (6) (一)背景资料 (6) (二)规划内容 (6) (三)规划特色 (6) (四)规划内容 (7) (五)总结 (7) 二、昆山市周庄镇规划思路 (8) (一)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8) (二)周庄规划主要思路 (9) (三)周庄规划总体目标 (9) (四)周庄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9) 三、昆山市周庄镇经济人口 (10) (一)经济发展现状 (10) (二)经济发展分析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1) (四)产业发展策略 (12) (五)主要就业提供 (12) (六)人口分析 (13) (七)城镇化水平 (14) 四、昆山市周庄镇规划内容 (14) (一)规划期限和层次 (14)

(二)城镇性质和镇区用地规模 (15) (三)镇域总体规划 (15) (四)镇域村镇结构 (16) (五)镇域土地利用 (17) (六)镇域设施分布现状 (18) (七)城镇用地规划 (19) (八)古镇保护规划 (20) (九)周庄历史文化 (21) (十)古镇保护规划 (22) (十一)旅游发展现状 (23) (十二)旅游规划 (24) (十三)交通规划 (25) (十四)绿地湿地系统规划 (26) 结语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31) 附件一 (31) 致谢 (32)

摘要 周庄镇位于昆山市西南隅。1995年,周庄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11月,周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清单2003年,周庄镇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又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遗产、历史环境、城市特色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冲击,并主要表现为建设性的破坏。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昆山市周庄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 Abstract Zhou Zhuangzhen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outhwest corner. In 1995, was rated as the provincial Zhou Zhuangzhen history culture famous town.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in November 1998 ,zhouzhuang preparatory directory listing in 2003, Zhou Zhuangzhen gain UNESCO asia-pacific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utstanding award, 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 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 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风景如画的黑龙谭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 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业剖析

我最想去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个当然是首都北京。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最想旅游的地方:紫禁城、明十三陵、圆明园、八达岭长城、天坛等历史文化名域。最想见到的是紫禁城雄健、宏伟以及一些独特的景色。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

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圆明园的建造艺术(虽然经八国联军抢掠,保存无几。)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观。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论文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时间:2015年1月20日

曲阜市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摘要: 文化影响力逐步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与集中合理的展示,不仅能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助力。曲阜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孔府、孔庙、孔林”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综合原始文明、古城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类型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的保护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曲阜;三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正文: 一、前言: 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市虽然比较小,但知名度和影响力却是世界级的。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古老朴素的城市风貌闻名海内外,受到国内外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重视。笔者的家乡距离曲阜非常近,基于对曲阜的了解,对其城市保护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以及不足之处进行简单剖析,并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进行回顾与思考。 二、城市历史要素 2.1城市自然环境 2.1.1地形地貌 曲阜北、东、南三面环山,有凤凰山、九仙山、石门山、防山、尼山等百余座山头分布,中西部是泗河、沂河冲积平原,位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境内最高点是北部的凤凰山,海拔548.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程庄,海拔47米,城区中心海拔60.5米。 2.1.2自然气候 曲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带季风影响显著,冬天干冷,夏天闷热,春秋季节短暂。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录(2012年6月28日最新版)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目前中国已公布了12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海口市琼山区与海口市根据国务院意见分计为2处。 第一批:1982年2月8日公布,共24处 第二批:1986年12月8日公布,共38处 第三批:1994年1月4日公布,共37处 增补a:2001年8月10日公布,共1处 增补b:2001年12月17日公布,共1处 增补c:2004年10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d:2005年4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e:2007年3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f:2007年3月13日公布,共1处 增补g:2007年3月18日公布,共2处 增补h:2007年4月27日公布,共1处 增补i:2007年5月6日公布,共1处 增补j:2007年9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k:2009年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l:2010年11月9日公布,共1处 增补m:2011年1月24日公布,共2处 增补n:2011年3月12日公布,共1处 增补o:2011年3月14日公布,共1处 增补p:2011年5月1日公布,共1处 增补q:2011年11月2日公布,共1处 增补r:2012年3月15日公布,共1处 增补s:2012年6月28日公布,共1处 分类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七类即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物、古都的风貌为特点,如北京、西安; 传统风貌型:保留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有完整建筑群的城市,如平遥、韩城; 风景名胜型:由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而显示出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如桂林、苏州;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由地域特色或独自的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地方文化构成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如丽江、拉萨;近现代史迹型:反映历史上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如上海、遵义; 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如“盐城”自贡、“瓷都”景德镇; 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为历史传统体现主要方式的城市,如长沙、济南。 列表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 北京(1)天津(1)河北(5)山西(6)内蒙古(1) 辽宁(1)吉林(2)黑龙江(1) 上海(1)江苏(10)浙江(7)安徽(5)福建(4)江西(3)山东(8) 河南(8)湖北(5)湖南(3)广东(7)广西(3)海南(2) 重庆(1)四川(8)贵州(2)云南(5)西藏(3) 陕西(6)甘肃(4)青海(1)宁夏(1)新疆(5) 下文括号内数字为入选批次。

《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论文

考试序列号_10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伏羲与其传承文化 课程名称:神话传说与中国文化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周密 2013年4月22日

论伏羲与其传承文化 有关伏羲的论述主要分两种,一为传说,二位史说。在这里,我就先作简略介绍。 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之后,天下仍然十分荒凉,人们愚昧无知。玉皇大帝便派圣母带仙犬下凡管理人间,居于华胥之地(今陕西蓝田)。有一年雷公神发怒,河水泛滥,人们遭遇巨大的灾难。圣母就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姑娘,世称华胥姑娘,前往雷泽国(甘肃境内)说服雷公不要随意发怒,危害人间。一路上,圣母娘娘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雷泽国附近,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巨人脚印,因此心动。哪知这一凡心感动了天上的彩虹,便飞下来绕住了圣母。恰巧雷公在此,便领着圣母进了华池,圣母因与虹交怀孕,在成纪生下伏羲,而其实为大风国雷神之子。后人为纪念华胥姑娘踩巨人脚印生下伏羲,至今豫东犹遗俗称“担经挑”,即“巫舞”的习俗。 伏羲自称“风”姓,“风”便成了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姓字。后雷公听从了华胥姑娘的劝说,便改邪归正,不再随意发怒危害人间。从此,天下便安乐太平、五谷丰登了。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很多,这里仅摘取其中之一。 在历史上,《中国姓氏大全》中载文称:伏羲氏、女娲皆风姓。伏羲移都于宛丘,实际是大风国氏族部落与宛丘国氏族部落合并之国。国力强盛时,其势力沿着淮河的北岸向黄河中下游流域发展。据史料推测,女娲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而伏羲则是父系氏族部落的盟主。伏羲与女娲的结合,乃是两个氏族部落的结合。神话传说二人以兄妹相称,事实上应是二个氏族部落地位平等地结合的反映。伏羲在壮大自己的同时建立了许多方国,并将有功之臣封于各地建立氏族方国,按赐其姓氏计有30多个方国。 据史载,太昊之墟,古宛丘之地,神农都之,始为陈。陈,旧也指伏羲旧都,后神农氏仍将伏羲旧都宛丘立为国都。伏羲氏“都宛丘,创八卦,立礼教……制嫁娶之礼”,史称“百王之先”,并创造了“龙”为华夏族图腾。龙,其形含数种动物特征,正说明当时多个民族部落的融合,因此淮阳旧有“龙都”之说。 伏羲自称风姓,并分封氏族赐姓,开创了中华历史上取名立姓的先河,使姓氏在后世不断发展,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地淮阳作为姓氏的发源地,有许多当今大姓来源于此,如陈、李、袁等姓。而从这些大姓中又分别演变出几十个姓氏。因此,如今的周口成为众多华人寻根问祖的热土。 有关伏羲的传说,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接下来,就开始说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伏羲,他对中国一些文化的贡献。 在建筑上,建设名城,天水,可谓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居兰州、西安两大省会城市之间,东连关中,西通青新,南控巴蜀,北接宁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及陇东南商贸中心,还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天水市总面积1.4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多于兰州),其中城镇人口94万,城市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27%。 伏羲诞生在天水,古籍中多有记载。从实物遗迹来看,天水市内现存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元明建筑伏羲庙,有伏羲仰观俯察始画八卦的卦台山以及与传说中伏羲活动有关的其它诸多遗迹。从古至今,天水就有举办庙会隆重祭祀伏羲的风俗,1989年,,天水市政府恢复了伏羲公祭大典,每年一届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在天水连续举办了十五届,这一活动已成为甘肃三大节会之一。199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1995年天水市成立了“天水伏羲文化研究会”。2002年经民政部批准,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从而确立了天水在全国伏羲文化研究领域的中心地位。截止目前天水市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伏羲文化研讨会,出版了“伏羲文化论文集”(羲皇颂、伏羲古籍录、伏羲氏、伏羲庙志、伏羲文化概论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书籍)。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 . …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王大伟(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柳王儒轩严鑫 时间: 2015年6月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摘要: 古城是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古镇,其风格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没有森严的城墙,是一座开放式接纳八方的城市。古城的整个古城空间、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等都经历了800 多年的历史变化,融合了古城纳西族人们的智慧,同时也经历了古城纳西族人们实践的检验,是世代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绝佳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历史的完整见证,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古城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要素,通过对古城的历史和文物遗迹展开讨论,评价了已有的保护现状,对其提出问题,最后简述对古城历史要素保护的几点建议,包括发展策略、完善条例和文明传承等。 关键词: 古城,纳西族,历史要素,保护,传承。 正文: 一、前言: 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省的市,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坝中部(图1),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为“保存 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 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世袭统治者姓 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的 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 可知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1]。古城始建于宋末元 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 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 图1 雪山下的丽江古城 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 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英文名称: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 课程类别:学科选修课 适用专业:博物馆学、旅游管理 开课学期:春、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学生上讲台4学时、校外现场教学4学时 总学分:2 预修课程(编号):无 并修课程(编号):无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博物馆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六大古都及天津、苏州、曲阜、成都、潮州等十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过程、主要名胜,揭示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既能了解这些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 [1]陈桥驿:《中国六大古都》,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2]葛晓音:《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3]高永青:《中国文化名城》,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9年出版 [4]罗亚蒙:《中国名城》,白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陈桥驿:《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既能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又能掌握一种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对人类历史足迹的思考,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三、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总28学时) 1、绪论(2学时)

从历史文化说起——你从哪里来,历史的长河,文化是什么; 名城的魅力——历史文明凝名城;解读名城——历史的精神、文化的情怀;选择名城——六大名都有侧重其他名城亦点睛。 要求: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掌握学习历史文化名城的方法。 2、西安——一部无字的中国通史书(4学时) 历史的足迹:四塞以为固,八水绕长安;走过蓝田人;半坡遗址存;十二王朝建都地,西安事变天下闻。 名胜解读:周公庙里思无穷;千年演进长安城;巍巍宫殿今何在;大小雁塔城中立;长安城外帝陵多;关中塔祖法门寺;史家建庙世无双;丞相祠堂五丈寻。 文化之旅——汉文雄天下,百学集长安;唐诗有先圣,千家竞人间。 要求:了解十二王朝建都史;识记半坡遗址、长安城、大小雁塔、秦始皇陵、乾陵、阿房宫遗址;掌握西安历史文化名人的主要著述和活动。 3、洛阳——天下之中九朝都(2学时) 历史的足迹:周公营成周,平王迁都洛邑;汉至五代八朝都;今日洛阳呈辉煌。 名胜解读:“释源”“祖庭”“白马寺”;“伊阙”“龙门”有石窟。 文化之旅:文坛多名流(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良史良著留;二程兴洛学;书法传千秋;三彩色艳浓。 要求:了解洛阳的历史;识记白马寺、龙门石窟;建安七子、“陆海潘江”、“洛阳纸贵”;掌握班固、司马光的历史著作的主要内容;理解二程哲学思想的特点。 4、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2学时) 历史的足迹:天然造就龙虎地;鼓楼岗下古文明;吴国建业始定都;东晋南朝都建康;隋文下令化为田;明建应天府,洪武重筑城;清设“江宁织造署”;勿忘“南京大屠杀”。 名胜解读: 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 文化之旅: 历史名葩出南京;金陵诗词传千古。 要求:掌握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主要历史;识记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了解《文心雕龙》、《永乐大典》、金陵怀古诗作。 5、开封——千年开封盛于宋(2学时) 历史足迹:郑庄公命名,魏惠公建城;柴荣扩城通水路;北宋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依据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丽江市古城区的一份资料报道,2003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数次重返丽江。旅游业的兴旺招来了四方商贾,昔日茶马重镇的繁华恍若再现。丽江古城在丽江乃至云南的经济走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丽江未来的经济的扩张地带,而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该区域旅游资源资源与人文兼备,个性特色鲜明。下面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现状、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及困境 一由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引发的思考 1 南京老城南历史保护事件起因(2006年) 2006年6月某日:南京城南某区政府召开“建设新城南”高层论坛,区政府有关领导向媒体透露“将投资40亿元打造新城南,改善近2万户居民居住环境”。6月29日《南京晨报》以“40亿元让城南‘大变脸’为题,以正面支持的态度报到了这一高层论坛”。 8月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姚远在《南方周末》发表了《南京的“历史”关头》文章; 8月中旬:全国16位建筑、规划、文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联名紧急呼吁保护南京老城南。 8月21日:《现代快报》用11个版面推出《老城南》特刊,指出“今天,一个猩红的“拆”字,将一笔抹去老城南五大片区这23条散发出古城气息的街巷,刹那间变成历史”。 8月30日:《新民周刊》推出封面报到《秦淮河,正在消失的历史》,文章在采访多位老居民的陈年往事和情感,并陈述了多位学者、专家的意见之后,指出“这些未经整合的民间的情感、智慧需求,是否与政府的决策走在同一条路上呢?” 9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媒体广场”报到说:“城市改造一方面要保留文化,另一方面要改善人民环境。如何能够找到一个点,兼顾这两者?它是困扰着全世界有悠久文化的城市的通病,同样也困扰着南京”。 10月2号:《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了题为《老南京最后的纠葛》的文章,记录了多名专家、市民和区政府等部门对老城南不同声音,分析了目前老城南历史保护现状的社会背景,如物权法、政府角色和公众参与等。 10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专家来信上作出重要的批示。随后一场包括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市民百姓在内的社会大讨论广泛展开,一时间老城南保护成为南京媒体的热点话题,成为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聚焦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近现代史迹型:湖北武汉 武汉文化底蕴深厚,楚国时期诞生的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十大古琴曲之首,也带来了知音文化;唐宋年间,武昌黄鹤楼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场所,也使武汉成为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市,简称汉,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简介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重要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的科技、信息、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经济发展的“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6 条国道在此交汇,水运已形

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武汉由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武昌、近代中国的国际大都市汉口、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汉阳三地合并为组建,下辖7个中心城区和6个新城区。是楚辞浪漫、黄鹤飘逸的历史文化名城,震撼世界、彪炳千秋的首义胜地,又是青山碧水、生态宜居的滨江之城,商贸繁荣、百业昌隆的现代都市。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除长江、汉水在城中交汇外,市辖区内有166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描述武汉是“沟通大洋计划之顶水点,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他设想,武汉要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武汉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为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更是预测武汉将在21世纪成为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全球第二大超级城市。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将武汉(光电)与北京(IT与软件服务)、上海(金融与工程服务)、深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洛阳

一、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 山脉——外山:香山、首阳山、嵩山、秦岭、太行、内山: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万安山、 江湖——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廛河等十余条河流蜿蜒期间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适中 特产——经济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苹果、柿子、猕猴桃、樱桃特色名吃: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洛阳水席 2、人工环境: 历史遗构:关林庙、周公庙、风穴寺、白马寺、应天门、龙门、明堂、丽景门、白园、洛阳桥、天津桥、豫西窑洞 文化古迹: 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凯旋路旧石器遗址、王湾遗址、东涧沟遗址、矬李遗址、东马沟遗址、史家湾遗址、孙旗屯遗址、西高崖遗址、黑王遗址、唐寺门遗址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城遗址、隋唐城遗址古墓葬:东周皇陵区、东汉皇陵区、曹魏西晋皇陵处、北魏皇陵处、安菩夫妇墓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雕塑碑刻墓志:千唐志斋寺庙:关林庙、周公庙、风穴寺、白马寺 商业街区:八角楼金街、新都汇、中央百货、上海市场

城市格局:洛阳市由金元老城、涧西工业区、西工区组成带型城市格局。西工区是全城的地理中心,也是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涧西、旧城分别为商业副中心。5条东西干道把三个区域连接为一个整体,南北向道路多为次干道 3、人文环境: 历史人物:伏羲、杜康、商汤、齐、白圭、苏秦、吕不韦、刘邦、班超、班固、、蔡伦、张衡、许慎、张悦、颜真卿、郭子仪、许远、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韩愈、贾岛、曹操、司马懿、关羽、司马炎、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上官婉儿、李隆基、王维、李白、杜甫、吴子道、张旭、颜真卿、郭子仪、刘禹锡、李商隐、白居易、朱温、李存勖、李煜、赵匡胤、赵普、司马光、范仲淹 民间工艺:唐三彩、剪纸、宫灯、花鼓、刺绣、雕刻、泥人、年画 风俗节庆:春节、元宵、龙抬头、寒食节、清明、端午、中秋、乞巧节、重阳节、鬼节、冬至、腊八节、除夕 民俗文化:庙会、汤文化、洛阳铲、甩鞭子、河洛大鼓、排鼓、舞狮、舞龙、旱船、高跷、皮影戏、杂耍、洛阳水席、观赏牡丹 二、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结构 三条轴线:自七里河到偃师城,东西30千米有5座都城及金元时期的洛阳老城、现代洛阳城一字排开,将这条东西轴线作为洛阳东西轴线。自邙山上清宫到龙门石窟,是洛阳南北的景观轴线。北自飞机场,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宜宾市为例(论文)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宜宾市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我国某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交通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一定城市规模,并保存着具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考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城市。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将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协调统一,已成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以宜宾市为例,分析当前形势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宜宾保护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也

就是说,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我国某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或交通方面的独特地位和重大影响,至今仍具有一定城市规模,并保存着具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考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址的城市。 从1982年2月批准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的24座城市起,到1986年第二批的38座城市,到1994年第三批的37座城市,再到陆续增补的12座城市,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有了111座“历史文化名城”。但随着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将旧城保护与新城建设协调统一,已成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重要难题。下面,我们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宜宾市地处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滚滚长江由此东流入海,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宜宾市是1986年得到国家承认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古居于巴、滇、蜀、夜郎等部族王国往还的要塞之地。这里在秦汉时已是中原王朝向南推进的咽喉要隘,为“五尺道”、“南夷道”、“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至明清时已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自汉至今,宜宾已有两千余年的城市建设史。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摘要: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尊重城市的历史,是城市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丽江保护规划 这是一座青石板铺路,让人感到时光倒流的古镇;这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置身其中恍若隔世的小城;这里,瓦屋鳞次栉比,古风依存,集中了茶马古道上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承载着历史脉络,被学者誉为“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 “离开丽江的念头或许永远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当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故彼得先生离开丽江时发出如此感慨,我们不得不赞叹丽江——这座上帝已落在人间的天堂。 一、丽江古城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全程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明末时期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2、追寻古城规划的历程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是比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和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不同之处在于,未受“方九里,胖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传统建城礼制影响。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线,呈不规则布局,更不对称。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是红色鱼砾岩,雨季也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团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它没有四周围着灰砖墙的北方四合院封闭,它比粉墙黛瓦的微州民居造型丰富,比四川、贵州山区的吊脚楼更为活泼,它的悬山顶、白粉墙、石屋居构成了丽江民居特有的风貌。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综合交错,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