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的校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自动控制实验
3.4 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 3.4.1 线性系统的校正
一.实验要求
1. 掌握系统校正的方法(串联超前校正) ,根据期望的时域性能指标设计校正装置。 2. 观察和分析未校正系统和校正后系统的响应曲线。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图 3-4-1 是未校正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图 3-4-1
未校正系统的原理方块图 (3-4-1)
图 3-4-2
超前(微分)校正网络模拟电路 (3-4-8)
图 3-4-2 校正网络的开环传递函数: Gc ( S ) =
0.5S + 1 0.05S + 1 把超前(微分)校正网络串联入图 3-4-1,得图 3-4-3。
图 3-4-3
加入校正网络后系统的方块图
图 3-4-3 的校正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φ ( s) =
超调量 M P = 60% ; 调节时间
t
s
= 4;
要求设计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 Mp ≤ 25%;
t s ≤ 1S
Mp ≤ 25% 和 t s ≤ 1S 代入(式 3-4-2) ,可得到: ω n ≥ 10 , ξ ≥ 0.4
超前(微分)校正网络模拟电路如图 3-4-2 所示,其标准式为: G c ( S ) = K 其时间常数 T1、T2 和开环增益 K 计算式为:
图 3-4-5 3.具体参数及响应曲线 表 3-4-1 参数 项目 M( P %) ts(S) 计算 计算 值 测 值 测 量值 量值
校正后系统模拟电路
具体参数及响应曲线

应 曲 线
未校正
0.6
4
0.59
3.9
校正后
0.16
0.4
0.22
0.45
4
2 ωn G(S ) 二阶系统(Ⅰ型)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式: φ ( s ) = = 2 1 + G( S ) S 2 + 2ξωn S + ωn
超调量 : M P 自然频率
=e

ξπ
1−ξ 2
× 100%

; 调节时间 :
t
s
=
4
ξω n
(3-4-2) (3-4-3)
ω n = K TiT
阻尼比: ξ = 1 Ti KT 2
表达式,令式(3-4-6)的分子(1+T1S)与式(3-4-4)分母中的(1+0.5S)相等,则 T1 = 0.5。 令 K=1,C=5u,R11=R12=R 代入式(3-4-7) ,得:
R + R13 = 100 K 2
按系统性能指标要求,根据式(3-4-3)计算求 T2: 按 Mp ≤ 25% 计算时,得: T2 ≤ 0.2 ;按 t s ≤ 1S 计算时,得: T2 ≤ 0.078 ;取 T2= 0.05 根据式(3-4-7)计算可得:R13 = 10K,R=R11=R12= 180K,R10=360K,得图 3-4-2 校正网络模拟电路。
按图 3-4-1 设计的模拟电路如图 3-4-4 所示,它由积分环节(A2)和惯性环节(A3)构成。 图 3-4-4 的模拟电路的各环节参数: 积分环节(A3 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 Ti=R*C2=0.25S, 惯性环节(A5 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T1=R2*C1=0.5S, K1=R2/R1=5 K 5 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3-4-4) = TiS (TS + 1) 0.25S (0.5S + 1)
400 S + 20S + 400
2
(3-4-9)
从(式 3-4-9)计算可得到图 3-4-5 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为: 超调量 : M P =

ξπ
1−ξ 2
e
× 100% = 16% ;调节时间 : t s =
4
ξω n
= 0.4 ;计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 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 下的线性系统校正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 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 CH1 测孔测量波形。具体用法参见实验指导书第二章虚拟示波器部分。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未校正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 3-4-4。
40 (3-4-5) S + 2S + 40 从式(3-4-2)和(3-4-3)计算可得到图 3-4-4 二阶系统的自然频率、阻尼比、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以上参数代入式(3-4-4)和(3-4-1)得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φ ( s ) =
2
自然频率 ω n == 6.32 ; 阻尼比 ξ == 0.158 ;
1 + T1 S 1 + T2 S
(3-4-6)
T1 = (
R11 R12 + R13 )C10 R11 + R12
, T2 = R13 C10
,
K=
R11 + R12 R10
(3-4-7)
为了构建成加入校正网络后的系统,仍然能符合式(3-4-1)的二阶系统(Ⅰ型)闭环传递函数标准
1
第三章
自动控制实验
(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示波器 输入端 CH1 接到 A6 单元信号输出端 OUT(C(t)) 。 注:CH1 选‘X1’档。 (4)运行、观察、记录: 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0→+5V 阶跃) ,用示波器观察 A6 单元信号输出端 C(t)系统 阶跃响应,测量并记录超调量 MP,峰值时间 tp 和调节时间 ts。响应曲线波形详见表 3-4-1 中。 ★ 在作该实验时, 如果发现有积分饱和现象产生时, 即构成积分或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处于饱和状态, 波形不出来,请人工放电。放电操作如下:B5 函数发生器的 SB4“放电按钮”按住 3 秒左右,进 行放电。 2.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校正后系统模拟电路见图 3-4-5。 ‘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实验步骤:注: (1)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 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 B1 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 K3 开关拨下 (GND) , 右边 K4 开关拨下 (0/+5V 阶跃) , 阶跃信号输出 (B1-2 的 Y 测孔)调整为 2V(调节方法:调节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 Y 测孔) 。 (2)安置短路套、联线,构造模拟电路: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1 2 3 4 5 A1 A4 A5 A3 A6 跨接座号 S4,S8 S4,S9 S3,S7,S10 S10 S2,S6 2 3 4 5 6 7 1 信号输入 r(t) 运放级联 运放级联 运放级联 运放级联 负反馈 跨 接 元 件 (250K) B1(Y)→A1(H1) A1(OUT)→A4(H1) A4(OUT)→A5(H1) A5(OUT)→A3(H1) A3(OUT)→A6(H1) A6(OUT)→A1(H2) 元件库 A7 中可变电阻跨接到 A3(H1)和 A3(IN)之间
图 3-4-4
2
未校正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注: ‘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第三章
自动控制实验
(1)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 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 B1 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 K3 开关拨下(GND) ,右边 K4 开关拨下(0/+5V 阶跃) 。阶跃信号输出(B1-2 的 Y 测孔)调整为 2V(调节方法:调节电位器,用万用表测量 Y 测孔) 。 (2)安置短路套、联线,构造模拟电路: (a)安置短路套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1 2 3 4 A1 A5 A3 A6 跨接座号 S4,S8 S3,S7,S10 S10 S2, S6 2 3 4 5 6 1 信号输入 r(t) 运放级联 运放级联 负反馈 运放级联 跨 接 元 件 (250K) B1(Y) →A1(H1) A1(OUT)→A5(H1) A5(OUT)→A3(H1) A3(OUT)→A1(H2) A3 (OUT) →A6 (H1) 元件库 A7 中可变电阻跨接到 A3 (H1)和 A3(IN)之间
(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 端 CH1 接到 A3 单元信号输出端 OUT(C(t)) 。 注:CH1 选‘X1’档。 (4)运行、观察、记录: 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用示波器观察 A3 单元信号输出端 C(t)系统阶跃响应,测量
3
第三章
源自文库自动控制实验
并记录超调量 MP,峰值时间 tp 和调节时间 ts。响应曲线波形详见表 3-4-1 中。 ★ 在作该实验时,如果发现有积分饱和现象产生时,即构成积分的模拟电路处于饱和状态,波形 不出来,请人工放电。放电操作如下:B5 函数发生器的 SB4“放电按钮”按住 3 秒左右,进行 放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