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 人口迁移及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 人口迁移及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 人口迁移及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人口迁移及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据报道,新疆每年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新疆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20万人前往新疆打短工,其次是甘肃和四川民工,但缺口仍很大。每当这几个季节来临前,新疆都要派不少人到全国各地招工。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

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B.属于人口流动

C.属于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属于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影响材料中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D.政治因素

1.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打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材料中提到的民工流动属于短期的,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对人口迁移理解不到位,将短期人口流动看成是人口迁移。

2.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民工去新疆采摘西红柿、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因而影响其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故A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新疆自然环境改善,吸引人口迁入。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3.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的联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故D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城乡间人口流动,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促使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流入城市的乡村人口获得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4.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流动。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忽视小城镇人口属于城市人口,认为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

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

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5.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由图可知,T2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数量多于迁出数量,人口机械增长迅速,且该时期人口迁入主要是以强壮年劳动力为主,一定程度缓解了老龄化现象。由于处于建国初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T1时期,该地区人口的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即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T1时期人口迁入率大于迁移率,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6.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T1时期,人口迁移率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数量多于迁入数量,人口迁移率为负,由于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该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T2时期,人口迁移率为正值,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可能增加。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T1时期人口迁入率大于迁移率,人口总量不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7~9题。

7.200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

8.今后一定时期内,导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经济矿产开发 B.环境生态保护

C.政策国土开发 D.军事加强国防

9.关于21世纪以来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老龄化加重,因持续的低生育造成

B.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小,由于城市化造成

C. 少儿比例加重,由于政策鼓励生育

D.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大,因人口迁移造成

7.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资料分析判断。读图可知,2000年至2010年,总人口持续下降,但就业人口数量却变化不大,由此可以得出就业率提高。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容量下降,导致总人口数量下降。

8.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由题干信息可知,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且呈下降趋势,为了开发远东地区的资源,政府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因此主导因素是政策的引导,而不会是环境、军事;人口迁入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国土尤其是农业开发。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影响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俄罗斯远东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迁入远东地区为的是矿产开发。

9.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随着西伯利亚的开发,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大量的欧洲劳动力迁入西伯利亚,使得当地就业人口比重加大。在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或老龄人口比重下降,这些人口变动,以机械增长为主,人口自然增长影响程度有限。故D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俄罗斯生育率较低,因持续的低生育造成老龄化加重。

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以外的某一区域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该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移民迁移情况。据图完成10~11题。

10.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

11.有关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

10.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迁移行为决策。从图中看出随着距离的变化,政府或管理职业迁移所占比重波动最小。

11.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移民迁移方向的叙述。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移民主要迁移方向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但并不是逐级流动、就近流动,受某些特殊因素(如婚姻、家庭等)影响,移民可能向中小城市迁移。

二、综合题

12.河南是我国中部的人口大省,也是棉花生产大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1978年以来,河南省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特点及原因。

(2)简要分析2000年以来,服装加工业基地转移的原因。

(3)说明产业转移对河南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的影响。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特点及原因。由图可知,1978年以来,河南省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向为由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流向城市。原因主要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2)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由题干信息可知,河南是我国中部的人口大省,也是棉花生产大省。服装原料充足,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吸引服装加工业基地转移。

(3)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人口迁移和城市的影响。产业转移对河南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向外迁移人口会减少,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产业转移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会不断提高。

【答案】(1)人口由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流向城市。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2)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是棉花生产大省,服装原料充足;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对外联系逐步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沿海地区需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大,生产成本高。

(3)随着产业向河南省的转移,河南省向外迁移人口会减少。随着产业的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会促进城市化;随着产业转移,城镇就业机会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市化水平会不断提高。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不全面,考生分析河南省剩余劳动力流动方向的特点时只是简单说明农村流向城市,没有提到内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在分析产业转移对河南省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往往只回答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没有说明河南省向外迁移人口会减少。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21亿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未包括港、澳、台数据)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年份

2010年2005年

比重(%)

地区

东北地区 6.20 6.95

北部沿海地区13.22 11.97

大西北地区 4.13 3.13

黄河中游地区11.14 7.98

大西南地区13.53 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 9.71

东部沿海地区19.86 20.58

南部沿海地区20.91 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对交通、就业以及社会秩序等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图可知我国流动人口特点,注意从数量、规模等方面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带来的主要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南部沿海地区是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大量人口的涌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同时也给当地交通、就业带来压力,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原因,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其主要原因应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回答。【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是回答不全面,分析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只是分析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 1963年~1972年 B . 1975年~1986年 C . 2000年~2010年 D . 1985年~199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 城市人口比重大 2.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之间的比率。表1为江苏省人口数据统计表(部分)。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1) 2000~2015年,江苏省() A . 人口增长加速 B . 抚养比持续下降 C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 . 家庭户数明显减少 (2)针对上题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应() A . 控制外来人口迁入 B .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 . 积极提倡晚婚少育 D .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 (2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全国卷)最新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检测卷

01 人口 选择题 (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 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 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 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 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 C 2. D 始减缓,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3. C 4. A (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综合题答题技巧10--人口变化和发展类

降龙十八掌10龙战于野---人口变化与发展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 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 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③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人口性别比失调,部分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3.我国劳动力数量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已经趋于缓慢下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比例较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流动规模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5.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山区,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商品市场,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制造中心。“义新欧”国际班列、“义南舟”出海通道、“义乌购”电商平台等举措为义乌发展再添新动力。义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37%,印度人是义乌外国人中最大的群体。 说明义乌吸引大量印度人流入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义乌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印度人口多,小商品市场广阔,(贸易额大)等。(每点1分) 例题2:近年来,我国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水平 B.传统文化 C.生育政策 D.自然灾害 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 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 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 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1.3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生存环 地区的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资料讲解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高考必考: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技巧 南京金陵中学钱旭 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男左女右”分成左右两栏,以图中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中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按“上老下小”的年龄顺序排列。它多用于某区域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统计分析。 【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它的基本类型可分为三种,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 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可知:扩张型对应的多为传统型;静止型、收缩性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现代型。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典例精析】 例1、下面是 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回答1~2 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讲义测试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01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变其□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 02美洲;非洲人→□03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欧洲人→□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04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05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欧洲由人口□ 06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 (2)特点

07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08增加,持续时间□09□ 10专业人才移民。 长;发展中国家□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开发□01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02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03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04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05东部迁移为主。 人口流动□ 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A.西亚→南亚 B.亚洲→北美 C.非洲→亚洲 D.欧洲→拉丁美洲 答案 B 解析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提示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上海金融学院 20 13 ——20 14 学年第一学期 《人口社会学》课程代码:532209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1 班姓名毛奕琳学号 2013137106 成绩_________ 答题纸 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研究 摘要:中国的人口迁移从古至今分为若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人口迁移活动日趋活跃,而伴随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受到计划时代户籍制度和市场化的双重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体制的牵制,反而言之,大量人口的定向流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上,两者呈相辅相成关系,所以人口迁移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关键词:历史诱因;城市向心力;时代性特征;经济主导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一、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研究 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通常受到地理环境、战乱和政策的影响,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关键性的时期,从这三个时期可以大致观察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一阶段,公元前221年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低水平的生存型迁移。根据历史的推测,秦国建立之前的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最适宜人类的生存和繁殖,黄河中下游平原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当时中国的很大一批人口,然而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的地理知识有限,缺乏人口迁移的诱因,人口迁移的速度相当缓慢。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公元1376年(秦朝至元末)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强制型和自发型相结合的人口迁移。东汉末年分三国,这一时期正是转乱纷飞的高峰时期,密度大、时间长的战争从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在当时十分集中。“安史之乱”、“靖康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关键导火索。以北宋末年为转折点的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2019·北京丰台期末)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年龄。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读图,完成3~5题。

3.2018~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A.中国B.巴西 C.韩国D.俄罗斯 4.各国人口年龄中位数() A.与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 B.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 C.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龄化程度 D.到2050年时中国和印度差异最大 5.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人工智能,开发陪护型机器人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服务制度④鼓励国内人口迁移⑤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2019·河南郑州一测)读2016年江苏、河南、新疆、黑龙江四省区的人口增长数据对比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序号表示江苏人口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近年来③地人口迁出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为() A.政策限制B.产业迁入 C.劳动力减少D.交通发展缓慢 8.④地机械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经济发达D.交通便利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检测三)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 专题复习

一、人口问题概况(主要方式与内容) 1、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人均耕地、人均资源、人均粮食、人均能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不断下降及解决措施。其中以中国和印度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表现最为突出。 2、由于人口零及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包括老龄化的形成机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影响,劳力的短缺,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化,以及政府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以西欧,北欧,北美诸国表现比较突出。 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 4、农村地区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过度开垦,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湖淤塞等相关的生态问题。以及农村年轻劳力外出打工造成的劳力短缺问题。农村剩余劳力大量拥入城市(即城市化过程),民工的盲目流动带来的交通紧张、社会治安变差,住房紧张及其它社会问题。 5、国际人口迁移过程中带来的交化交流,种族问题,以及对迁入地经济繁荣的促进,社会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及后果。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增长模式)判断 1、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差异的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2)年龄构成因素:人口年龄结构对人口再生产影响很大。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形成的,而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又将影响以后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人口再生产状况至关重要。 (3)社会因素:如家庭文化、生育观念、生育政策等。 2、人口再生产类型:综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将人口增长过程分为三种类型,工业革命以前为“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为“高低高”的过渡模式,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人口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全世界都是高高低模式,所以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为“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增长加速,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三低”型,广大发展中国家进入“高低高”模式,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4、中国人口增长模式 新中国成立前为“高高低”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快速增长的“高低高”模式,目前为增长下降的“高低高”模式,接近“三低”模式。 例1: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回答(1)~(3)题。

2018届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瓦莱丽·阿莫斯2015年10月4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2016·衡水模拟)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4.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读下图,回答问题。

5.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6~7题 6.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 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②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 ③来京务工人员④外国留学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影响亦庄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8.(2015·高考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A.海南B.四川 C.广东D.浙江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9~11题。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的迁移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老师:蔡小丽 授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第 9 节 上课题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2 必修,2006年第1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事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体会人口迁移的艰辛。 通过探讨“德国移民”,激发学生要尊重民工,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三、课型: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小黑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与新课导入 【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上一节课的内容跟这节课的有很大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 【提问】按照迁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自发迁移和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和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和被迫迁移。 【提问】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 【学生回答】可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讲述】很好,上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情况。那么,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讲授新课

高考地理人口问题历年真题

2012年咼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人口的变化 【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河流和地形对人口密度的影响 (2012大纲全国卷8 —9)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予米 ooo O 5 00 00 a 3 6.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甲城市是成都,乙城市是重庆。题中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断该地区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长江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故纬度因素排除;长江流经地区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湿润地区,故降水排除!再看图中的人口密集区,基本都与河流靠近。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2题。 —索.叩*劇邯分养线 图12 iriEt c;om .cn/gs wl 329922 1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BD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 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高考地理-人口(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讲) 考向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 【例 1】(2016天津卷)读下图,回答第1题。 人(万人、 flstxtn 人口tHt如屁②曲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I1/*'阡丹20町出旧那咼么".;%1W- 1卩吗21啊出:| A U 【例2】(2015?福建卷)图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 ?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例3】(2015?广东卷)4 .表1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At i?ft kt At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 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人um&r 1咖19052000酗用抄Ml 201S年 ( t J* JU1 塔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例4】(2014 ?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 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 10是我 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8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年持续上升 【三讲典例】 【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4岁低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6.5%, 比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降低 0.1个百分 点,远低于世界平均 26的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断上升,从 2010年13.3%提高到初的16.1%。同 时,劳动年龄人口从 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净减少,老龄化加速和少龄化加剧并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十分 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我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其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B .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C .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 .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14 .为缓解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我国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将会使我国( ) 17~18 题。 17. 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根据卫计委7月份最新公布的 JE1 f ?丹V 3&個 Mil 301B 2m £1陌 KM 3934 EM 2M2 B0S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