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1)

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第1页

(3)淋巴结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和丝虫成虫;(4)肠黏膜活检:适于检查日本血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 6.人工培养与动物接种当被检者疑为寄生虫病而直接病原体检查阴性时,可做人工培养与动物接种。二、免疫学检查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主要是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查患者血液循环中或体液中针对寄生虫的抗体或由寄生虫本身分泌排泄的抗原,方法大多较为敏感,可以检出微量存在的抗体或抗原,因之,对临床上疑似的患者,可提供诊断依据,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可进一步查清病人,监测疫情变化并评价防治工作效果。应用于寄生虫病诊断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皮内试验(ID)(1)原理:寄生虫变应原刺激宿主后,机体产生亲细胞性的IgE抗体和IgG4抗体当同样抗原与抗体

结合后,可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活性介质,使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2)应用:ID多用于蠕虫病的诊断及某些螨虫所致的变态反应的诊断。皮内试验可用作:①过筛方法,先作皮试,阳性者再作进一步检查;②临床辅助诊断;③考核预防效果,用作检查新感染的方法,特别对儿童。2.尾蚴膜反应(CHR)(1)原理:血吸虫尾蚴抗原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在体外共同孵育后,在尾蚴体表面形成折光性套膜。(2)应用:早期诊断血吸虫病,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3.环卵沉淀试验(COPT)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以血吸虫整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血清学试验。COPT可作为诊断血吸虫病的血清学方法之一及临床治疗病人的依据;可用于考核治疗和防治效果;并可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疫情。 4.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血凝试验(IHA)是以红细胞作免疫配体的载体,并以红细胞凝集读数的血清学方法。 5.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IFA)是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学标记技术,常用于病原体感染的荧光抗体染色主要有直接法与间接法。 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简称酶联试验,已广泛用于多种寄生虫感染的宿主体液(血清,脑脊液等)以及排泄分泌物(尿,乳,粪便等)内特异抗体或抗原微粒的检测。

三、单克隆抗体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常不及多克隆抗体。目前,已有应用于疟原虫抗原、疟原虫循环抗原、血吸虫循环抗原、血吸虫虫卵抗原,以及丝虫病、囊虫病、弓形虫病等寄生虫病的诊断。四、DNA探针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DNA探针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有两

个方面:一是进行种、株鉴定等分类学研究;二是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由于是直接检测寄生虫DNA片段,因而比免疫血清学方法可靠、稳定。第2页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主要讲述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数量专业外文词汇,适当介绍国内外有关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文献。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实验课开出实验项目14项,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1个。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第一篇总论 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等概念;掌握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意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范围、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虫的营养代谢特点、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现状、进展、成就及任务。 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原虫概论 目的:掌握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概念;医学原虫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英文专业名词;了解原虫的致病特点。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第九章叶足虫 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学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复习过程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 (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 (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 (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 (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 (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 (3)淋巴结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和丝虫成虫;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学实验报告 姓名:李政 专业:中医全科 学号:120503038 实验目的:掌握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微丝蚴·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虫卵·卫氏并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结肠阿米巴滋养体··间日疟原虫·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观察各种虫卵及蚴虫及成虫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蛔虫卵 蛔虫受精卵 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 2.钩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um×(35~40)um,卵壳薄。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4~8个卵细胞,卵壳和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以可分裂为多个,成为桑椹期,甚至发育为幼虫期。各种钩虫卵在光镜下不易区别。 3.蛲虫卵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4.鞭虫卵 5.微丝蚴

形,与输卵管相通。劳氏管位于受精囊旁,也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2、虫卵 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27~35μm×12~20μm。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 7.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 成虫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体表有体棘,为人体中最大的吸虫。口吸盘近体前端,直径约0.5mm,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虫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阴茎袋呈长袋状。卵巢具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颇发达,分布于虫体的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卵呈椭圆形,大小为 130-140µm×80-85µm,淡黄色,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约20-40个。 8.卫氏并吸虫虫卵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疟疾 C. 旋毛虫病 D. 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C. 蛔虫 D. 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 人 B. 犬 C. 猪 D. 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D. 血吸虫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C. 华支睾吸虫 D. 钩虫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C. 眼 D. 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 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16.下述带绦虫卵的形态特点,哪一项最具有诊断意义()。 A、圆球形 B、小型虫卵 C、胚膜厚有放射状条纹

人体寄生虫学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寄生虫(parasites)和宿主(host):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7、人兽共患寄生虫: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亦称寄生虫性动物源性疾病。 8.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9.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0.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1.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2.幼虫移性症:指一些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寄居在人体可引起内脏或皮肤等部位损害(幼虫移行症). 13.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4.异位损害ectopic lesion:日本血吸虫成虫在门脉系统以外的静脉内寄生称异位寄生,而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则称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玻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 15、机会致病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宿主后,在其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增强. 机会致病原虫:在寄生原虫中,有些种群对健康宿主不表现明显致病性,却在这类宿主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这类虫种称为机会致病原虫。 16、包囊携带者(cyst carrier)指粪便中持续排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无症状带虫者,是阿米巴病的主要传染源。 17.疟疾发作:是指由于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代谢产物、变性和残余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后,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的热原质,与疟原虫的代谢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引起疟疾发作。典型的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阶段。 18.疟疾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19.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了免疫力,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被杀死,疟疾发作停止。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残存的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起的发作称再燃,四种疟原虫均可引起再燃。 20.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不出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晚上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称夜现周期性。 21.棘球蚴砂:棘球蚴中的生发囊、子囊、孙囊中的原头蚴脱落下来的沙粒状颗粒物质。 22.自体内重复感染(auto-infection):自体内感染是猪囊尾蚴病的感方式之一,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 (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 (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 (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 (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 (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就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蠕虫与_________蠕虫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细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就是__________。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因素、_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__________因素。 8、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孢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孢子虫 2、寄生生活就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就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就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就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_卵与________卵。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就是蛔虫的________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_活动引起的。 4、蛲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5、钩虫有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 6、钩虫成虫口囊内有成对的________或________。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复习课程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__ 需虫和 ________ 需虫 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 田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 。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__ 因素、________ 因素和 _________ 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素。 8 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抱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抱子虫 2、寄生生活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 冋和________ 际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蛔虫的________ 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________ 和_______ 。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_ 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 活动引起的。 4、晓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 。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 (JP_JISHENGCHONGXUE) 总论、线虫概论、蛔虫、蛲虫* 一、名词解释 1 世代交替 2 保虫宿主 3 感染阶段 4 带虫免疫 5 幼虫移行症 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7 土源性线虫 8 生物源性线虫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寄生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 疟疾 B 利什曼病 C 蛔虫病 D 钩虫病 E 日本血吸虫病 2 下列哪种生物是营互利共生(共栖)生活 A 疥螨 B 弓形虫 C 人虱 D 结肠内阿米巴 E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A 对气候的适应 B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C 体表结构功能的改变 D 生殖能力增强 E 对中间宿主适应性的加强

4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 A 偶然致病的体外寄生虫 B 偶然机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C 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D 暂时性寄生人体的寄生虫 E 偶然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5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 温度、湿度、地质 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6 线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都经自由生活阶段 B 都有蜕皮过程 C 幼虫只在宿主体内蜕皮 D 幼虫均需经宿主肺部移行 E 虫卵孵出的幼虫就有感染性 7 下列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A Trichinella spiralis B Ascaris lumbricoides C Wuchereria bancrofti D Brugia malayi E Taenia solium 8 全国各地凡是个人与环境卫生差而气候适宜的地方都可能流行的线虫病是: A onchocerciasis B trichuriasis C trichinelliasis D ascariasis E hookworm disease 9 蛔虫性哮喘的免疫学反应是: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 二、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寄主的分类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经消化道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经接触感染 5、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实验报告 篇一:寄生虫读书笔记实验报告 医学寄生虫学 读书笔记 实验报告 作者:周茜 学号:120505020 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1班 读书笔记 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 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 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

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 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 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 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 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 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

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 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 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①消除性免疫②非消除性免疫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代研究表明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致死性攻击,从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其机制可能与寄生虫的抗原变异、抗原伪装、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解剖位置的隔离等因素有关。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尾蚴性皮炎主要为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黑热病引起的贫血有Ⅱ型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机制参与;血吸虫病肾病为Ⅲ型免疫复合物超敏反应;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主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带答案)护理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 一、单选题 1、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 E、传播媒介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E、储存宿主 3、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B、无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C、有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D、有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E、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最重要的宿主 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温度、地质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中间宿主是指: A、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C、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E、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6、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7、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再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清除作用这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8、钩虫卵应与下列哪种卵相区别() A、蛔虫受精卵 B、蛲虫卵 C、蛔虫脱蛋白质受精卵 D、鞭虫卵 E、以上均不是 9、蛔虫引起肠穿孔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10、感染疟原虫后,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有免疫,但不能清除原有疟原虫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11、蛔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虫叮咬 D、经输血 E、经鼻腔吸入 12、蛔虫受精卵的特点是()

小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实验一小动物线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及要求] 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小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实验材料和试剂]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乳酸酚透明液。浸渍标本:钩口科线虫、尾旋科线虫等,病理标本。 [实验内容] (一)线虫的一般形态构造 圆柱状,两端逐渐变细,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整个虫体一般可分为头端、尾端、背面、腹面及侧面。雌雄异体,雄虫较小后端弯曲。 1 体表:线虫的体表为一层无色、略半透明的角质所覆盖。许多角皮还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组织构造,包括头泡、颈泡、唇、叶冠、颈翼、侧翼及尾翼、尾感器等。 2 消化系统:线虫消化系统呈管状。包括口腔、肌质结构的食道和管状的肠。 3 排泄系统:分原始的腺型和管型两类,无尾感器线虫为腺型,有尾感器的线虫排泄系统为管型。 4 神经系统:神经环是线虫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食道周围。 5 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均为丝状管道。雄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单管状,由一个睾丸、一个输精管、贮精囊以及一个通向泄

殖腔的射精管组成,末端有辅助生殖器。雌虫生殖器官通常为双管型,由卵巢、输精管、受精囊、子宫、阴门和一般较短的阴道组成。有的线虫有排卵器。 6 虫卵: 大小差异很大,卵膜由内膜、中间层和蛋白膜组成。 (二)小动物常见线虫及虫卵形态特征 1.犬恶心丝虫 双瓣科、恶丝虫属。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成虫细长白色。雄虫尾部呈现螺旋状卷曲。120~160mm 2.犬弓首蛔虫 弓首科,弓首属。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虫体浅黄白色,头端三片唇。虫卵近于球状,表面不光滑。50~110mm 3.猫弓首蛔虫 弓首科,弓首属。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与犬弓首虫相似,只是颈翼膜短而宽,虫体前端如箭头状。40~100mm 4.鸡翼刺线虫 尖尾目,异刺科,异刺属。寄生于鸡鸭鹅等的盲肠。白色小型线虫。7~13mm 5.毛细线虫 寄生于犬、猫的支气管和气管内。虫体细长,乳白色。雄虫体长15~25mm,尾部有2个尾翼和一根带鞘的交合刺。雌虫长20~40mm,

寄生虫实验

寄生虫实验 1、 受精蛔虫卵:中等大小,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常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其内为厚而无色透明的卵壳,壳内有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胞浆内充满卵磷脂颗粒,卵的两端有半月形间隙。 2、 未受精蛔虫卵:长椭圆形,棕黄色,蛋白质膜和卵壳较薄,卵内有许多折光性很强的卵黄颗粒,有时候蛋白质膜脱落,虫卵无色。 3、 鞭虫卵:中等偏小,形似腰鼓,棕褐色,卵壳厚,两端各有一透明栓,内含一个受精的 卵细胞。 4、 钩虫卵:中等大小,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虫卵内大多含4-8个卵细胞,卵细 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的间隙。 5、 蛲虫卵:中等偏小,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较厚,由二层 壳质组成,一般内含幼虫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

6、微丝蚴:白细胞核之间有细状弯曲的虫体,体外有一层透明的外鞘,着色浅,一般在头 尾部较明显,头部钝圆,尾部尖,虫体内部充满细胞核称为体核。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人体寄生虫中最小的虫卵,形似芝麻籽黄褐色,卵壳较厚,前 端较窄,有明显的卵盖,后端圆钝,内含毛蚴。特殊结构是肩峰和小疣。 8、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人体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圆形,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卵 盖不明显。内含一个大而发亮的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9、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中等偏大,椭圆形,深黄色,卵两侧不对称,一侧稍平,一 侧微突出。卵盖宽大,内含一个卵细胞或多个卵黄细胞。

10、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中等偏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薄,无卵盖,内含毛蚴。 特殊结构有侧棘。 11、猪带绦虫卵:圆球形,棕褐色,内含六钩蚴,有6个小钩。完整的虫卵有一层薄而无 色的卵壳,胚膜与卵壳之间有透明的液体,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12、阴道毛滴虫:外形似梨形或椭圆形。内有细胞核,基体位于核前端。有轴柱贯穿虫体, 细胞质内有染色质颗粒。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还有一波动膜位于虫体背侧。 13、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外形圆形,颜色蓝黑色。细胞核核小,有1-2-4个。内含糖原泡, 呈空泡状。有棒状或圆形的拟染色体。 14、疟原虫环状体:细胞质天蓝色,呈环状。细胞核圆形,深红色,镶嵌在环状细胞质中。 环状体直径为红细胞直径的1/3。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 B免疫学方法C分子生物学方法 (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准确的结果 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注意事项。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但比重较小的钩虫卵和某些原虫包囊则效果较差。方法: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醛醚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取粪便20~30g、加水成混悬液,经金属筛过滤,再加清水冲洗残渣;过滤粪液在容器中静置25分钟,倒去上液,重新加满清水,以后每隔15~20分钟换水一次(3~4次),直至上液清晰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涂片镜检。 离心沉淀法:将上述滤去粗渣的粪液离心(1500~2000rpm/min)1~2分钟,倒去上液,注入清水,再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沉淀3~4次,直至上液澄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醛醚沉淀法:置粪便1~2g加水10~20ml调匀,将粪便混悬液过滤,离心(2000rpm)2分钟;倒去上层粪液,加水10ml混匀,离心2分钟;倒去上液,加10%甲醛7ml。5分钟后加乙醚3ml,塞紧管口并充分摇匀,取下管口塞,离心2分钟,即可见管内自下而上分为4层。取管底沉渣涂片镜检。如检查原虫包囊,可加卢戈氏液染色,加盖片镜检。 浮聚法:利用比重较大的液体,使原虫包囊或蠕虫卵上浮,集中于液体表面。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饱和盐水浮聚法; 2.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3.蔗糖离心浮聚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此法用以检查钩虫卵效果最好。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饱和盐水配制:将食盐徐徐加入盛有沸水的容器内,不断搅动,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此法可用于检查原虫包囊,球虫卵囊和蠕虫卵。取粪便约1g,加水充分搅碎,按离心沉淀法过滤,反复离心3~4次,至水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在沉渣中加入比重1.18的硫酸锌液(33%的溶液),调匀后再加硫酸锌溶液至距管口约1cm处,离心1分钟。用金属环取表面的粪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碘液一滴,镜检。 蔗糖离心浮聚法:此法适用于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的卵囊。取粪便约加水并过滤。取滤液离心5~10分钟,吸弃上清液,加蔗糖溶液再离心,然后如同饱和盐水浮聚法,取其表液膜镜检(高倍或油镜)。卵囊透明无色,隐孢子虫的卵囊在漂浮液中浮力较大,常紧贴于盖片之下,但1小时后卵囊脱水变形不易辨认,故应立即镜检。也可用饱和硫酸锌溶液或饱和盐水替代蔗糖溶液。

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全)15年11月19日

一、总论 1、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 B、医学节肢动物 C、所有野生动物 D、所有家畜 E、病人、带虫者、感染动物 2、下列不属于寄生虫病流行特点的是 A、地方性 B、季节性 C、自然疫源性 D、动物源性 E、易控制性 3、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免疫应答最常见的是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消除性免疫 C、非消除性免疫 D、屏障作用 E、免疫逃避 4、有些寄生虫完成一代的发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种生殖方式,并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为 A、幼体增殖 B、世代交替 C、无性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E、配子生殖 5、在流行病学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动物是该种人体寄生虫的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第二中间宿主 D、保虫宿主 E、传播媒介 二、消化道寄生虫 1、下列不是引起胆道蛔虫症诱因的是 A、胆囊炎与胆管炎 B、全身麻醉 C、食入辛辣的食物 D、不适当的驱虫治疗 E、发热 2、对疑有蛔虫感染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饱和盐水浮聚法 B、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C、透明胶纸肛门擦拭法 D、离心沉淀法 E、重力沉淀法 3、俗称“粪毒”的疾病是 A、尾蚴性皮炎 B、丹毒样皮炎 C、荨麻疹 D、钩蚴性皮炎 E、丝虫引起的“流火” 4、具有“头翼”结构的肠道寄生虫是 A、蛔虫 B、蛲虫 C、十二指肠钩虫 D、姜片虫 E、鞭虫 5、可形成自身体外感染的寄生虫是 A、钩虫 B、蛔虫 C、蛲虫 D、旋毛虫 E、鞭虫 6、蛲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贫血 B、失眠 C、腹痛 D、腹泻 E、肛门及会阴皮肤区痒感 7、以皮肤黏膜为主要感染途径的寄生虫是 A、鞭虫 B、猪肉绦虫 C、钩虫 D、蛔虫 E、蛲虫 8、钩虫造成咬附部位伤口不易凝血的原因是 A、钩齿的作用 B、板齿的作用 C、所分泌抗凝素的作用 D、虫体的机械性刺激 E、虫体的免疫病理损害 9、感染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关系最为密切的肠道寄生虫是 A、鞭虫 B、蛲虫 C、钩虫 D、蛔虫 E、粪类圆线虫 10、生活史具有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的线虫是 A、鞭虫 B、蛲虫 C、钩虫 D、蛔虫 E、粪类圆线虫 11、蛲虫感染宿主的主要方式是 A、吸入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昆虫媒介传播 D、肛门—手—口感染 E、经胎盘感染 12、可以导致“异嗜症”的寄生虫是 A、粪类圆线虫 B、鞭虫 C、蛲虫 D、蛔虫 E、钩虫 13、关于蛲虫描述错误的是

寄生虫实验报告 (2)

寄生虫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蛔虫受精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微丝蚴、绦虫卵、间日疟原虫、阿米巴包囊、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日本血吸虫虫体、卫氏并殖虫虫卵、布氏姜片虫虫卵、华枝睾吸虫卵的形态、结构、特征 实验内容 常规操作:各种虫卵、蚴虫及成虫形态特征 1、蛔虫受精卵 (1)虫卵的形态观察:a受精蛔虫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 X(35~50)μm,卵壳厚,无色透明,自外向内分为3层:受精膜、壳质层、蛔苷层。卵壳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其两端与卵壳间可见新月形空隙。卵壳外有一层由子宫分泌物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B未受精的蛔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88~94)μm X (39~44)μm,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无蛔苷层,卵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外附着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称脱蛋白质膜。

(1)钩虫卵椭圆形,大小约(56~76)μm X (36~40)μm,卵壳较薄,无色透明。 (2)成虫虫体细长,约1cm左右,略弯曲,活时肉红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

(1)蛲虫卵无色透明,光镜下常见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较凸,大 小为(50~60)μm X (20~30)μm,卵壳厚,刚产生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2)成虫细小似线头状,乳白色,虫体前端角皮层膨大形成头翼。口孔位于顶端,周围有三片唇瓣。

(1)虫卵呈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μm X (22~23)μm,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突起,称盖塞。卵内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 (2)成虫外形似马鞭,前细后粗。虫体前3/5较细,后2/5较粗。口腔极小,咽管细长,外包有一串较大的杆状细胞,排列形成杆状体。雌虫长35~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有交合刺一根。两性成虫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