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跨文化解释
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挑战

翻译研究与文化交流: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挑战摘要本文深入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传递的桥梁。
文章首先阐述翻译在促进跨文化理解、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积极影响,接着分析翻译在文化差异、语言特点、意识形态等方面遇到的挑战。
最后,文章提出应对策略,强调翻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与专业素养,并结合技术手段提升翻译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翻译研究,跨文化交流,文化传递,翻译挑战,翻译策略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作用与挑战备受关注。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传递与交流的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 促进跨文化理解:翻译使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文学、影视、学术等作品了解彼此的文化、历史、价值观,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与偏见。
2. 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翻译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通过翻译,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得以传播、借鉴与融合,丰富世界文化宝库。
3.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翻译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翻译,各国能够更好地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面临的挑战1.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深入了解源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2. 语言特点: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翻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与风格。
3. 意识形态:翻译常常受到政治、宗教、文化等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掺杂个人偏见或意识形态倾向。
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际交流、商务谈判、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传统,这就意味着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翻译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探讨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的研究。
首先,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是进行英语翻译的第一步。
由于文化的不同,同一个概念或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和诠释。
例如,英语中的“thumbs up”表示好的、赞同的意思,但在某些中东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个手势却是一种侮辱性的行为。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保目标语言的准确性和贴切性。
其次,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英语翻译时,语言中的误解和歧义也是很常见的。
例如,在英语中,当人们谈到“爱尔兰人”时,通常指的是居住在爱尔兰的人,但在美国,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来描述那些祖先来自爱尔兰的人。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对语言的歧义和多义性有深入的理解,以避免在翻译中产生歧义和误解。
另外,英语翻译时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
例如,英语中的“white lie”指的是无伤大雅的善意谎言,但在某些亚洲文化中,说谎被视为十分严重的罪行。
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确保目标语言的准确和适宜。
最后,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注意言语文化中的礼貌语和社交习惯。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打招呼时通常会握手,但在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人们习惯于鞠躬示意。
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和礼貌用语中,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对不同文化的社交礼仪和礼节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解。
总之,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翻译具有其特殊性和挑战性,需要翻译人员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敏感度。
只有充分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才能够确保翻译质量的准确和贴切。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重要性和技巧。
在我们将介绍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并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我们将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跨文化视角在翻译中的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翻译技巧与策略,以及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和文化因素与翻译的互动。
在我们将强调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重要性,探讨翻译技巧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文化差异、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语言表达、文化因素、文化传播、研究方向1. 引言1.1 跨文化翻译的重要性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the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cannot be understated. As society becomes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the need for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ranslation services is more crucial than ever.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bridging the gap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cross borders.1.2 研究背景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is a rapidly growing field of study that investigates the complex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nveying meanings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convey cultural nuances and subtleties in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ulticultural exchange have led to a heightened interest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1.3 研究目的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translation, we hope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how translators can effectively navigate cultural nuances and ensure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ranslations. By exploring the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ranslation, we seek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linguistic flexibility and cultural adaptability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 正文2.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译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译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常见。
跨境贸易、出国留学、文化交流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技巧和能力。
而译文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工具,协助人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并且帮助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理解和沟通。
在跨文化交流中,译文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译文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些重要角色:促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理解、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方式。
然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交流的障碍。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习惯和传统进行思考和调整译文,以充分反映原文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各种思想和观念,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提高语言交流能力随着社会进步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各种语言交流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不同语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在语言表达的方式、词汇和句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同。
而译文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的手段,可以帮助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间的交流。
译文翻译也可以协助提高人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使得人们更好的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进行交流。
增加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对文化底蕴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思想形态、哲学观念和生活方式。
具备高度文化素养的译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递信息。
同时,通过译文翻译的学习和实践,人们也能够逐渐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能力。
减少误解和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流中,因为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模式差异等原因,很容易引起误解和甚至冲突的发生。
而译文翻译可以通过精准的翻译、合适的文化转换来降低误解和冲突的发生几率。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到具体的语境、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等,以充分体现原文的重点和信息,避免意义的失真。
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译文翻译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摘要】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s crucial for accurate translation, as language habits and expression vary across cultures. Cultural factors also influence language comprehension. Effective cultural perspective convers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re essential for overcoming cultural barriers. In conclusio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convers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techniques are effective tools for overcoming cross-cultural obstacles.【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转换、翻译技巧、文化背景、语言习惯、文化因素、文化转换、翻译障碍、结论、英语翻译、跨文化翻译。
1. 引言1.1 跨文化视角在英语翻译中的重要性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as it enables translator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different cultures and languages. When translating text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nuances and differences that exist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Understanding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key to producing an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1.2 翻译技巧对跨文化翻译的影响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is the use of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Translators must be well-versed in 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cultures to effectively convey the intended message without losing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By utilizing techniques such as cultural substitution, paraphrasing, and explanation, translators can bridge the gap betwee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ensuring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original text is preserved while also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the target audience.2. 正文2.1 理解文化背景对于准确翻译的重要性Understanding cultural background is crucial for accurate transl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 includes a wide range ofaspects such as history, beliefs, traditions, values, social norms, and behaviors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or community.2.2 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跨文化差异Additionally, the use of humor and wordplay can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cultures. What may be considered funny or clever in one language may not have the same effect when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Translators need to be sensitive to cultural nuances and find creative ways to convey humor and wordplay in their translations.2.3 文化因素对语言理解的影响文化因素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在跨文化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翻译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妥善处理文化因素,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分析这两种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及其影响,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明确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接着,本文将详细阐述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定义、特点及其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异化与归化策略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分析这两种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和局限。
本文将提出在跨文化翻译中应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异化与归化策略,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异化与归化的定义与特点在跨文化翻译中,异化与归化是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异化翻译,顾名思义,倾向于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尽可能地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直接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这种策略强调源语言文化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异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源语言文化的尊重和保留,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拓宽视野,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与异化翻译不同,归化翻译则更注重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
归化翻译倾向于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读者所熟悉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这种策略强调目标语言文化的主体性和普遍性,旨在使源语言作品在目标语言文化中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归化翻译的特点在于其对目标语言读者的考虑和适应,使得读者能够更顺畅地阅读和理解译文,但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源语言的文化特色。
文化之于翻译——论翻译的跨文化实质

动深层次的思维方式交 流。因此可 以说 , 翻译 首先在 于 恰 当完整地再现原作 的思想 和文化 ,其 次才是用本 民 族语言对这一再现 尽可 能 自然地表达 。 另一方面 ,译者 除了要 反映译 出语 的文化背景之
许崇信 老 师说 过 :翻译 是一个 充满 矛盾 的领域 , “ 它既是模仿 , 又是创 造 ; 既是语言 的 , 又不是语 言的 , 这 中间异 同共在 , 失并存 。” 得 因此可 以看 出, 翻译并不像 其被误解的是一种纯语言技巧活动。在翻译 的过程 中, 文化 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其实可 以说 , 民族 各 之 间的思想 文化交流正是 翻译的 目的和特 点 ,翻译 的 文化功能也在于介绍传递文化信息。文化之 于翻泽 , 犹 如水之于鱼 。 有水 的环境 , 没 鱼是无法生存 的 , 同样 , 离 开文化环境 , 翻译也就无 从谈 起 了。脱离 了文化背景 的 翻译 , 只能是 干 巴巴的 文字组合 , 人嚼之 无味 . 使 毫无 兴趣 。而只有 在翻译 的过程中融入文化 因素 , 置身 于两 种语 言所处的文化背景 中 ,才能既不违背译 出语所要 体现 的文化特色 ,又在一 定程度上迎合译 人语读者群 的文 化知识 , 真正起到文化桥 梁的作用 , 演两个文化 扮
经 层 m不 穷 , 而 结 果 可 以说 是 五 花 八 门各 执 已 见 , 然 没 有能够形成一个统一一致的观点 。
己民族文化 的语 言表现 出原作 的风格 。任何脱离译 出 语文化特色 的生硬文字 翻译都 是失败之作 ,因为它失 去 了原作 中最 宝贵的文化财 富 ,犹 如一个失去 了灵魂 而 只剩 下 肉体 的人——尽管 外表保 留了原貌 ,内在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的跨文化解释
【摘要】:诠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从特殊诠释学发展到普遍诠释学,再由普遍诠释学上升到了哲学诠释学,从而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二十世纪的人文学科领域再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接受美学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哲学诠释学和现象学在文学理论中的进一步延伸,与诠释学,尤其是哲学诠释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翻译研究成果可为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提供有力的例证,另一方面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则可为翻译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本论文运用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基本原理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标准和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等翻译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
具体地说,我们紧紧围绕“翻译即解释”这个命题,对“翻译即解释”的基本内涵、翻译解释的基本特征、翻译中理想的解释度和现实的解释度、翻译中解释的结果(目的语文本)与解释的对象(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讨论。
我们将努力证明,解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
正是由于翻译解释的有限性,翻译才需要一定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体现为目的语文化(或其中的某个亚文化)对理想解释度的期待。
决定理想解释度的不是原作者,也不只是源语文本,而是目的语文化(或其中的某个亚文化)与源语文本之间的视域差,正是这种视域差决定了翻译中理想解释度的大小。
但在实际的翻译中,由于译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以及
与源语文本之间视域差的存在,加上译者的能力和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解释度常常会偏离理想的解释度。
正因为作为翻译的解释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有限性,所以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才呈现出一种既同且异、交叉互补的关系。
本论文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为导言,主要阐述翻译研究与诠释学和接受美学之间的本质联系,简要介绍诠释学派的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将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拟采用的主要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二章分别从两个视角考察翻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我们从翻译研究流派的划分入手,分别从研究层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对翻译(学)性质的认识和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考察了翻译研究各个流派的情况。
我们认为,从研究层次来看,翻译研究可以分为语文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和哲学学派;从研究对象来看,翻译研究可以分为重源语文本和重目的语文本两大类;从研究方法来看,翻译研究可以分为重规定和重描写两大类;从对翻译(学)性质的认识来看,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其实是个伪命题;从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来看,翻译研究可以分为对等派和非对等派,其中对等派中又可进一步分为绝对对等派和相对对等派,而绝大多数翻译理论其实都是介于主张绝对对等和主张根本不对等这两种极端的观点之间的相对对等派,而相对对等派又往往会在翻译应该在何种程度、哪个层次、哪些方面对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由于这种划分的结果常常会使翻译研究各流派互相交错,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我们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个流派之间的这种纵横交错的关系,并且纠正了过去在这方面的一些偏见。
比如,我们指出,并一‘·是所有的传统翻译理论都是重源语文本,而所有的当代翻译理论都是重目的语文本的:‘样,重规定的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传统翻译理论的专利,当代翻译理论中有很多流派其实沁祥也在使用。
接着,我们从翻译研究由从属走向独之的过程入手,指出翻泽研究走向独立主要经历了两条途径:一条是从零散的语文学研究脱式走向系统的语言学研究模式,再从狭隘、静态的语言学研究模式中独立出来;另一条川是摆脱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而独立出来。
翻译研究分别从这两个模人中独立出来以后,在文化这一更高的层面汇合,形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文化学派,从而几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然后,我们集中探讨了翻译研究的哲学学派,认为哲学学派虽然至今尚未正式命名,但它实际上已经存在那儿了。
我们认为,以下两个事实足以证明哲学学派在翻译研究中的存在:第一,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哲学研究的语言论转向,致使许多当代著名的哲学大师都十分关注与语言密切相关的翻译问题.发表了很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第二,这些哲学家的翻译思想己经渗透到了翻译研究之中,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他们的影响下,翻译理论家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从哲学的高度讨论翻译问题的论文论著,这些译论在当代翻译研究中显得非常独特而又突出,但它既不属于语文学派,又不属于语言学派,也不属于文化学派,因此,我们建议称之为哲学学派。
只是这个学派并不像其他学派那样有基本相同的观点或立场,因为它本身似乎还不是十分的成熟。
第二章是基本原理的评述部分。
首先,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哲学淦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发展
历程,目的是想从整体上对诊释学和接受美学有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但主要还是为了说明哲学诊释学作为一门诊释学哲学与传?【关键词】:哲学诊释学接受美学翻译解释视域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H059
【目录】:第一章导言27-411.1翻译研究与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的本质联系27-321.2翻译研究的诠释学派:研究现状与本论文的目的32-371.3研究方法37-381.4写作思路和论文结构38-41第二章文献综述41-752.1关于翻译研究流派的分类41-592.1.1对现有分类情况的分析41-452.1.2对翻译研究流派的分类考察45-592.2翻译研究--由从属走向独立59-642.3翻译研究的哲学学派64-682.4问题与方案68-712.5小结71-75第三章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基本原理评介75-1013.1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简史75-833.1.1诠释学简史75-823.1.2接受美学简史82-833.2哲学诠释学基本原理83-933.3批判与反批判93-953.4我们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立场95-983.5小结98-101第四章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内在联系101-1184.1从“诠释学”的词源谈起101-1024.2诠释学家论翻译102-1114.3诠释学派的翻译研究现状分析:成果与不足
111-1164.4小结116-118第五章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118-1415.1对翻译定义的回顾与反思119-1305.1.1语文学派对翻译的定义及比喻119-1205.1.2语言学派对翻译的严格界定120-1225.1.3对语言学派翻译定义的批判与改进122-1245.1.4从符号学和信息论角度对翻译的界定124-1265.1.5翻译研究学派和文化学派对翻译的界定126-1285.1.6解构主义对翻译的界定128-1305.1.7对现有翻译定义的小结1305.2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130-1395.2.1“翻译即解释”在特殊诠释学阶段的内涵1315.2.2“翻译即解释”在方法论诠释学阶段的内涵131-1325.2.3哲学诠释学对翻译的界定132-1395.3小结139-141第六章解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141-1706.1文本特征决定了翻译的解释性142-1566.2”翻译即解释”是语言差异的必然结果156-1596.3“翻译即解释”是文化差异的必然结果159-1626.4译者视域决定了翻译的解释性162-1636.5“翻译即解释”是语境差异的必然结果163-1646.6关于零度解释现象的讨论164-1686.7小结168-170第七章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170-1947.1文本的确定性决定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170-1767.1.1文本的确定性170-1737.1.2文本的确定性决定了翻译解释的有限性173-1767.2公共视域决定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176-1837.3公共视域与规范183-1917.3.1关于规范概念183-1857.3.2公共视域与规范的异同185-1917.4小结191-194第八章视域差与翻译解释的度:理想与现实194-2178.1视域差194-1978.2视域差与理想的解释度--一种动态的翻译标准观197-2098.3视域差与实际的解释度209-2148.4小结214-217第九章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
217-2529.1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讨论的简要回顾217-2219.2从标准读者概念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221-2299.3从隐含读者概念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229-2339.4视域融合概念对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动态描述233-2429.5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在对待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关系的问题上与其他翻译理论之间的异同242-2479.5.1与语文学派和语言学派的异同242-2439.5.2与文化学派和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异同2439.5.3与许钧观点的异同243-2479.6小结247-252第十章结束语252-258附录一与本文相关的诠释学与接受美学术语汉英对照表258-261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261-274后记274-27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