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梅派艺术
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

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的巨匠,他的艺术生涯、人格魅力以及爱国精神,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启示。
从梅兰芳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
艺术成就与创新精神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艺术成就令人敬佩。
他创立了独特的“梅派”艺术风格,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饰、化妆等各方面都有创新发展。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的改良上,更体现在他对新艺术形式的探索上。
梅兰芳的表演技艺高超,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情的演绎,将京剧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和灵魂,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古典女子的优美情致。
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
他从小刻苦学艺,八岁便开始师从名师学戏,不断在舞台上磨练自己的技艺。
他注重细节,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同时,他也善于听取良师益友的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这种对艺术的专注和追求,使得他的表演技艺日益精湛,成为京剧艺术的典范。
梅兰芳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他还积极推动京剧走向国际舞台。
1929年,他率团赴美国演出,成为首位在美国演出的中国京剧演员。
他的演出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许多美国观众第一次接触到京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梅兰芳通过这种文化交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同样令人敬佩。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拒绝为汪精卫政府演出,以表明自己的立场。
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连打三针伤寒针,让自己高烧不退,以此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这种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精神,使得他在当时的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
梅兰芳的爱国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行为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
他多次出国演出,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试论戏歌《梅兰芳》的唱腔特征和审美意蕴

试论戏歌《梅兰芳》的唱腔特征和审美意蕴
戏歌《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的京剧的代表作之一,由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创作并演唱。
它以梅兰芳的生平为主线,讲述了梅派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展示了梅派特有的唱腔特征和审美意蕴。
唱腔特征方面,戏歌《梅兰芳》的唱腔风格深受梅派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梅派唱腔以婉转柔美、内敛细腻为主要特点,注重音韵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
《梅兰芳》中的唱腔以梅派的经典唱段为基础,有着悠扬的旋律和凄厉的高音,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戏歌中的唱腔还具有梅派的独特技巧,如喉音、哭腔、颤音等的使用,使唱腔更加传神、生动。
审美意蕴方面,戏歌《梅兰芳》体现了梅派戏曲的审美特点和精神内涵。
梅派戏曲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修养,以情景交融、韵律优美为核心,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梅兰芳》通过艺术的创作和表演,展现了梅派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戏歌通过回顾梅兰芳先生的一生,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感。
观众在欣赏戏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梅派戏曲独特的审美情趣,还可以领略到梅派艺术家对于艺术和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戏歌《梅兰芳》的唱腔特征和审美意蕴都具有浓厚的梅派风格。
唱腔风格婉转柔美、内敛细腻,注重情感表达和音韵的表现,具有独特的技巧和韵味;审美意蕴体现了梅派戏曲的核心价值观,即情景交融、韵律优美、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通过《梅兰芳》这一作品的演唱和呈现,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还能够感受到梅派戏曲的深层次内涵和审美魅力。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梅兰芳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894年,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导演和教育家。
梅兰芳用其过人的才华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中国京剧的繁荣与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早年经历梅兰芳的京剧之路始于他出生在京剧世家的环境中。
他的父亲梅葆玖是清朝末年京剧名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自然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梅兰芳早早展示了对京剧表演的天赋。
他师从于父亲,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技。
二、艺术成就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上勇于创新,大胆突破传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塑造。
他对每个角色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善于把握细节和情感的细腻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极富感染力的演出。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他将京剧表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梅派艺术的风气。
三、代表作品梅兰芳的代表作品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残唐》、《沙河精舍》、《王宝钏》等。
这些作品展示了梅兰芳出色的演技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他通过对角色的精心塑造和具体表演,成功地将京剧的美妙之处传递给观众,同时也提高了京剧的国际知名度。
四、教育事业梅兰芳不仅是优秀的演员,也是杰出的教育家。
他将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传授给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京剧演员。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艺术修养,传承和发扬了京剧艺术的精髓。
梅兰芳开设了京剧学校,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影响力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爱,广受好评。
他的表演风格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京剧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梅兰芳跨越时代的艺术魅力和世界性的影响力,使他成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六、总结梅兰芳作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京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演出向人们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之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梅兰芳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成为了中国京剧艺术瑰宝的代表。
梅子和京剧文化的关系与影响

梅子和京剧文化的关系与影响梅子,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独特角色,作为演出形式之一的京剧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对京剧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梅子与京剧文化的关系与影响,并分析梅子在京剧中扮演的角色和艺术形式的特点。
梅子是京剧传承下来的一种脸谱形式,常见于京剧中的花旦角色,代表着年轻女性的形象。
梅子的化妆和扮演方式独特,要求演员用红色毛笔在脸上画上一抹淡红色的化妆,代表了娇媚、温柔的特点。
梅子的角色通常是古代女性,她们性格多变,悲喜交集,凭借着艳丽的外貌和感人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梅子在京剧文化中扮演了多种角色,特别是在京剧剧本中的爱情和家庭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戏剧中的女主角,梅子通常被赋予了才情、美貌和独立个性。
她们可以是优雅的贵族女子,可以是聪明伶俐的村姑,也可以是智慧过人的宫女。
梅子的角色塑造使得她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智慧,并与其他角色产生紧张的情感冲突。
梅子在京剧中的表演形式和技巧也是京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表演要求演员通过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将角色的内心感受通过音乐、舞蹈和身体语言传递给观众。
梅子在表演中注重细节,她们会通过眼神、舞姿、手势等方式传达思想、感情和情绪。
梅子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时多以清唱为主,用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
她们的舞蹈动作轻盈飘逸,优美而富有艺术感。
梅子在京剧文化中的影响不仅在于她们的艺术表演,还在于她们所扮演的角色形象对观众的触动。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梅子作为其中的代表角色,通过她们的表演,传递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坚韧和智慧。
梅子角色的形象也对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梅子作为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们扮演的角色不仅在感情方面表现出坚定和聪明,还在家庭关系中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和抗争精神。
这种形象塑造不仅反映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同时也鼓励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
一位日本京剧爱好者眼中的梅派《宇宙锋》

位日 本京剧爱好者眼中的梅派 ( ( 宇宙锋》
一品川爱子( 中 央 音 乐学 院音 乐学 系)
梅 8 鳃 9 4  ̄ 1 的 9 6 戏 1
已经有很多关于梅兰芳的研究 , 利用 文字
和 唱 片 资 料 探 讨 梅 兰 芳 的 艺 术 观 念 和 艺
里学会了这出《 宇宙锋》 , 就一直对它有所 偏好 。经 过不 断地细心体会 , 唱到3 0 岁 以 后, 便是越 唱越 有兴趣 , 可以说是 唱上瘾
团—— 梅党 , 有着 不可分 割的联 系 , 其 中
名 百 . 2 0 1 3 . 1 ■
最 容 易让 大 众 理 解 的 类 别 , 而齐 如山“ 最
推进 , 但 为了在一拍 中反复二度音程上下 的技巧 , 在四小节保持着同样的状态稍嫌
冗 长 。在 戏 曲 电影 版 本 中 , 因为 十 六 分 音
《 宇宙锋》 是齐 如山改编 的剧本 之一 ,
1 9 2 8年得到 了第一次上演的机会 。《 宇宙
锋》 是源于梆 子腔 的传 统剧 目, 虽然 余紫 云和 陈德霖等 梅兰芳 以前 的著 名旦 角演
的一部作 品, 如此 而已。
齐 如 山的 戏 剧 活 动 , 主要 以 “ 国剧 ” 的 创 作 为 宗 旨 ,一 边 撰 写 戏 剧 理 论 书 籍 , 一
来了。 ” 由此可 见, 《 宇宙锋》 无疑是梅 兰芳
在拿手戏中最下工夫 、 最爱演 的剧 目。梅
术特征 ,把其表演上 的美学 特征体系化 ,
获得 了丰硕的成果 。
兰芳与齐如山的合作关 系结束 之后 , 直到 晚年 , 他仍然一直致力于改 良《 宇 宙锋 》 中
的 唱 腔 和 身段 , 对 此 我 们 可 以在 剧 本 和音
京剧旦行流派

浅析京剧的旦行流派摘要:“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都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分别创立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
梅兰芳在“四大名旦”中成名最早,程砚秋最年轻去世最早。
“四大名旦”排列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和个人艺术成就而有所变化,因此有了梅、尚、程、荀之说。
本文分别就旦行四大流派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京剧;“四大名旦”;流派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从“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看,他们学艺都十分刻苦,事业上执着追求,积极进取,艺术上努力继承,并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大胆创新,经过多年苦心钻研探索,终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梅、尚、程、荀四大流派各具特色,早年戏剧评论家曾以四季花名为喻,赞颂梅如春兰,有王者之香;尚如鞭蓉,映日鲜红;程如秋菊,霜于挺秀;荀如牡丹,占尽春光。
王瑶卿则概括为:“梅兰芳”的‘相’(艺术形象好),程硕秋的‘唱’(唱腔好),尚小云的‘棒’(武功好),荀慧生的浪(浪漫)等等。
“四大名旦”都是文武昆乱不挡,一专多能,戏路很宽,而且各有一批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剧目,他们所上演的许多剧目都有进步意义,具有人民性。
一、典雅大方的梅派梅兰芳是京剧大师。
梅派艺术博大精深。
从艺术风格来看,梅派艺术典雅大方,平中见奇,刚柔相济。
梅兰芳在几十年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善良、温柔、端庄、娴雅、含蓄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如赵艳容、西施、韩玉娘、虞姬、杨玉环、白娘子、梁红玉、林黛玉、花木兰、洛神、穆桂英等。
这些艺术形象性格鲜明、姿态各异,有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雍容华贵的宫廷贵妇,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舍身救国的古代美人,情操高尚、坚贞刚烈的相府千金,芳洁弱质、多愁善感的绝代才女,饱受战乱之苦、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爱国女子,为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下凡女子,还有忠于爱情、心如秋水的虞美人等等,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古典美。
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称赞梅兰芳是“伟大的群众演员、美的化身”。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还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梅兰芳的故事也让广大群众十分的感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简介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祖籍江苏泰州,清光绪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
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贡献梅派形成初期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
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
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梅派的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
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
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京剧的流派

京剧的流派京剧的流派京剧流派的繁荣是京剧艺术的成熟的结果。
在京剧逐渐成熟之时,由于艺术本身的积累、竞争机制的形成以及师承体制的完善,艺术上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许多演员在表演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也逐渐被观众认可;另外一些演员主动去效仿某一风格的演员,并在此基础上独特发挥,于是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早在19世纪末,老生演员谭鑫培就在表演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初随程长庚等人学唱老生,后博采众长,改革旧的老生唱腔,创造出细腻婉转的谭派唱腔。
梁启超盛赞谭鑫培"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载轰如雷"。
谭鑫培在演唱上运用"云遮月"的嗓音,声调悠扬婉转,长于抒发低沉哀怨之情;在做工上发挥武生特长,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练。
他把青衣、老旦、花脸众行唱法及昆曲、梆子、大鼓等音调有机地融入老生唱腔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有许多人以谭为宗,人称谭派传人。
此后,京剧在武生行、旦行都有不少演员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武生行早期的俞(菊生)派、黄(月山)派、李(春来)派,旦行早期的王(瑶卿)派。
时至20年代,京剧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起。
老生行中有的余叔岩的余派、言菊朋的言派、高庆奎的高派、马连良的马派、周信芳的麒派、杨宝森的杨派、奚啸伯的奚派等。
20年代,余、马、言、高在剧坛有"四大须生"之称。
旦行的流派发展也很迅猛,如梅兰芳的梅派、程砚秋的程派、荀慧生的荀派、尚小云的尚派、于连泉的筱派、黄桂秋的黄派、李多奎的李派等。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评选旦角演员的活动,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获得前四名,被人们称为"四大名旦"。
除了个人流派的繁荣以外,因地域文化之别也形成了一定的流派。
京剧的"京派"、"海派"就是这样形成的。
京派以北京为中心,亦称"京朝派";后者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方地区的京剧,亦称"南派"或"外江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京剧梅派,来让更多人了解梅派艺术的起源及发展,从而
产生兴趣。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京剧梅派的兴起、突破和回归,以及一些梅派相
关的渊源。第二部分介绍了梅派唱腔的艺术特点,并以三位梅派传人的事例来加
强形象说明。第三部分探究了京剧梅派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梅派继承发展
的途径。通过本文希望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有所帮助。
标签:京剧;梅派;继承
在京剧流派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流派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别,有“鄂派”“徽
派”“京派”等,这些流派都有京剧形成期的痕迹,直到谭鑫培的大放异彩,艺术
家们独特个性的形成,才让艺术家流派兴起。到了京剧南下上海,创新潮流的出
现,有了“海派”京剧,也称为“南派”,与“北派”形成了“两极鼎力”的格局。
1.京剧梅派的兴起和渊源
(1)兴起的社会背景。梅兰芳大师对于艺术的贡献最鼎盛时期,是在20
世纪的20~30年代,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正面临着跨时代的革命浪潮。1911年
爆发了辛亥革命,8年后,五四运动的展开又一次将中国的社会政治革新脚步推
前,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自然也非同小可。许多以往难以
接受的想法与创新,也能趁着这个时代革新而被人们接受。
由于旦角地位的上升,让梅派艺术创造得到了肯定。然而历史长期的积淀也
是梅派兴起的基础。梅兰芳大师的很多创新,实际上是在继承了王瑶卿的艺术革
新之后的完善和修正。
(2)京剧梅派的继承与突破。京剧梅派的突破期确切来说,是在1925年到
1930年之间。由于旦角地位的上升,京剧形成了“生旦并重”的局面,同时有了“四
大名旦”的评选活动,让旦角成为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新角色。出现了“无腔不新”
的特征,“反四平调”“反西皮二六”“反二黄回龙”等新腔的出现,标志着梅派唱腔
艺术的突破。
(3)京剧梅派的回归。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是京剧梅派艺术
的回归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梅兰芳举家南迁至上海,由此走向
了他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时期。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大义成了现实面临的
问题,梅兰芳先生在此期间编创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以反抗侵略和爱国
主题为题材,充分变现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爱国情怀。在这一时期,由于
“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人民陷入了更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梅兰芳先生甚至蓄
须明志,退出了舞台长达八年,依靠卖画来维持生计。
1945年日本投降后,梅兰芳先生重返舞台。直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京
剧梅派的艺术发展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中,有《贵妃醉酒》的成功
改编,有《穆桂英挂帅》的广泛好评,唱腔的发展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2.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特点
(1)梅派唱腔艺术特点。不论何种派别剧种的艺术,唱腔都是一个最重要
的表现手段。在京剧艺术中,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舞”,其中唱腔排在第
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京剧之所以能名满全国,为全国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就在
于它兼容了昆、京、秦等多种声腔,让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观众都能听懂,而
京剧中的“念、唱”特别运用在梅派的唱腔之中,也独创了这种圆润、优美、平和
的梅腔,并且歌舞并重,令人不禁眼前一亮。这种梅派唱腔令旦角们拥有了新的
表现形式。
(2)浅谈三位梅派传人。这里以三位梅派传人为例,来说说梅派的表演、
戏改。首先,是梅兰芳大师。梅派的表演有别于其他的派别,梅派表演是要自然
大方、对于演绎功夫的要求是不卖弄,不过火,要牢牢拿捏好松紧。这种表演方
式说起来十分容易,但是想要办到却很难。其次,马连良大师。在《汾河湾》,
马连良、梅兰芳需要扮演的是一些平民的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就要求表
演自然贴切,其中夫妻斗嘴、发现男鞋等冲突表现,更是让梅派的表演艺术展现
得令人惊叹。最后,还有杨小楼大师,杨派艺术的创始人,由于梅派唱腔是最早
形成的流派,所以之后的京剧各派大师都受梅派唱腔的深远影响,在梅派唱腔的
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派别与唱腔,他与梅兰芳大师在《霸王别姬》当中的演绎
堪称精致。
3.京剧梅派艺术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运动兴起,京剧的舞台上只剩下“八大样板
戏”存在,传统的剧目都遭到禁演,对于京剧的艺术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摧残。而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又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流行音乐的普
及,让剧院中的戏曲被人们渐渐遗忘,无法去与极富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流行音乐
抗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虽然京剧传统文化刚刚复苏,却得不到良好的普及和
发展。文化多元化的碰撞,正在造成许多传统文化的流失。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的音乐、文学、历史以及传统的审美无不在京
剧上面有所体现。在当今流行文化盛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京剧,
让这门古老的艺术重现昔日的辉煌呢?希望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我们新一代的
年轻人能够将我们国家的文化精华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齐如山.京剧之变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79.
[2]刘吉典.京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