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

概念:

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

4职位分析的含义: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5胜任素质模型:就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的胜利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的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

6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企业任务和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一个过程。

7招聘的含义:指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

8员工甄选的含义: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已经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它们的人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水平,预测他们的未来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恰当的职位空缺填补者

9面试的含义:通过应聘者与面试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对应聘者做出评价的方法

10职业生涯的含义: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历程,包括员工职业地位在一个或几个组织中的垂直或横向的变化,即职位的升降及横向转变。

11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组织为了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寻求组织利益和个人职业成功最大限度的一致化,而对员工的职业历程和职业发展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12培训与开发的含义: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延续性的活动

13绩效的含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14绩效管理的含义: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以确保员工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组织保持一致,进而保证组织目标完成的管理手段和过程。

15薪酬的含义:企业为认可员工的工作于服务而支付给员工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员工薪酬三部分组成:基本薪酬,可变薪酬(提成等绩效薪酬)和间接薪酬(福利)16薪酬管理的含义: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知道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因素影响,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明确员工所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17可变薪酬:激励薪酬、绩效薪酬,指员工、团队、部门或者企业的绩效为依据而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薪酬。包括个人可变薪酬和全体可变薪酬

18个人可变薪酬:指主要以员工个人的绩效表现为基础而支付的薪酬。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水平,不利于团队相互合作。计件制,工时制,绩效工资

19群体可变薪酬:指以团队或企业的绩效为依据来支付薪酬。使员工更加关注团队和企业的整体绩效,但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20福利的定义:是指企业以组织成员身份为依据,而不是以员工的劳动情况为依据支付给员工的间接薪酬。

21国家法定福利:为员工提供了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当员工在遭遇失业,疾病,伤残等特殊困难时给予的及时救助,提高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

22法定福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公休假日,法定休假日,带薪休假

23企业自主福利:企业补充养老金,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健康医疗保险计划,假期,退休计划,家庭服务项目

简答:

1、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W舒尔茨(人力资源管理之父)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

3、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4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5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

(一) X理论:对人性的传统假设:

①大多数人生性懒惰,逃避工作

②大多数人缺乏上进心责任心,不愿负责任,宁可让别人领导

③大多数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

④大多数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

⑤大多数人欺软怕硬,畏惧强者,安于现状

⑥大多数人工作时为了钱,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⑦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原理承担责任

(二)Y理论:

①并不是天性不喜欢工作,工作可能是满足也可能是处罚,执行或逃避视情况而定

②大多数人愿意对工作、他人负责,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该完成的目标

③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表现控制的愿望

④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会接受职责,还会谋求职责

⑤所谓的承诺与达到目标后获得的报酬是直接相关的

⑥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人的思维都有独特的合理性

(三X理论-Y理论:

①人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要加入企业组织的,人们的需要和愿望有不同类型

②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与工作性质和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③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员工的培训和工作的分配,工资报酬、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从工作的性质、工作的目标和员工的素质方面考虑

④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激起员工的胜任感和满足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6、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①人工作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②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

③人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报酬④人的情感是非理性,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二社会人假设

①人工作的动机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认同感②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③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④人们的社会需求希望被领导承认满足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①人的需求有高低级区别,马斯洛需求理论②人力求工作有所成就,实现独立,发展能力和技术

③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④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

(四复杂人假设

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动机不但复杂且变动性大,动机安排在各种需求层次上

②很多需求不是与生俱来的③不同组织不同部门种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④动机不同,对管理方式产生反应不同

7、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阿尔德弗ERG理论:生存需求(心理与安全的需求)、关系需求(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成长需求(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

(三)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保健因素(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与主管关系、工作条件、薪酬、与同事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地位及安全感)

(四)成就激励理论:权利需求、归属需求、成就需求

8、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激励力=效价×期望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的绩效目标要切实可行,及时反馈。薪酬管理及时给与各种报酬和奖励

(二)公平理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

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目标理论: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目标制定是要让员工参与(二)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

10、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

①政治(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

②经济(经济体制的不同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前景,从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则要考虑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在进行招聘录用、辞退解雇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③法律(法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影响就主要体现在它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④文化(由于文化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它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1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

①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一般有三种类型:成长战略(内部成长战略和外部成长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②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以及组合方式

③企业的生命周期: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正规化阶段、合作阶段

④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道德准则等观念形态的总和

12职位分析的作用:

(一)职位分析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①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②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③为人员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④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

⑤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

(二)职位分析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

①通过职位分析,有助于员工本人反省和审查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行为,以帮助员工自觉主动的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圆满的实现职位对于企业的贡献

②分析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企业经营各重要业务环节和流程,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地位

③借助职位分析,管理高层充分了解岗位,发现职位之间的职责交叉和职责空缺现象,对职位进行及时调整,提高协同效应

13、职位分析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①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和用途②成立职位分析小组③对职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④做好其他必要的准备

(二)调查阶段:①制定时间计划表②选择搜集工作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方法③搜集背景资料④搜集职位相关信息

(三)分析阶段:①整理资料②审查资料③分析资料

(四)完成阶段:①编写职位说明书②总结③运用

1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总规划②人员补充计划③人员分配计划④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

⑤教育培训计划⑥工资激励计划⑦劳动关系计划⑧退休解聘计划

15、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①按时间划分: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②按照独立性:独立性的人力资源规划、附属性的人力资源规划③按范围划分:整体计划、部门计划、项目计划。

16、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①与员工招聘的关系:招聘的主要依据就是规划结果,包括招聘的数量和质量

②与员工配置的关系:根据员工配置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员工配置

③与员工培训开发的关系:员工的质量

④与员工解聘辞退的关系:员工供大于需,解聘辞退

⑤与薪酬管理的关系: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结果为企业制定薪酬计划的依据

⑥与绩效管理的关系: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供需预测的重要基础

17、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①准备阶段(内外部环境的信息,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②预测阶段(信息基础上,选择方法进行预测。关键环节,难度最大的环节)③实施阶段(供需预测结果出来后,制定并实施平衡供需的措施)④评估阶段(实施过程中随时评估,对预测结果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

18、马尔科夫模型:是用来预测等时间间隔点上(一般为一年)各类人员分布状况的一种动态预测技术,从统计学中借鉴的。找出过去人力资源流动的比例,以此来预测未来供给情况 P179例题

19、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①供给和需求总量平衡,结构不匹配(措施:人员重新配置,针对性专门培训,人员置换)②供大于求(措施:扩大经营规模增加需求,永久性裁员或辞退员工,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冻结招聘,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员工工资,对富余员工进行培训人员储备)③供小于求(措施:从外部雇用,提高现有员工工作效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员工离职率,企业业务外包)

20、招聘6R:恰当的时间,恰当的范围,恰当的来源,恰当的信息,恰当的成本,恰当的人选

21、招聘工作的意义:①决定了企业能否吸纳到优秀的人力资源②影响着人员流动③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④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一条有效途径

22、影响招聘活动的因素:①外部因素(国家法律法规,外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竞争对手)②内部因素(企业自身形象,企业的招聘预算,企业的政策)

23、招聘的原则:①因事择人的原则,根据岗位需求②能级对应的原则,人尽其才,用其所长③德才兼备原则④用人所长原则,把寻找人的长处和有点作为选人的目标⑤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24、招聘工作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①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规划是招聘的前提之一)②与职位分析的关系(职位分析书是制作招聘广告的重要依据)③与培训开发的关系(招聘来的员工需要通过培训开发来提高素质,员工质量影响培训方式)④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员工素质水平影响绩效水平)⑤与薪酬管理的关系(合理薪酬吸引优秀人才,有利于招聘工作展开)

25、招聘工作的程序:①确定招聘需求(整个招聘活动的起点,包括数量和质量)②制定招聘计划(招聘规模,招聘范围,招聘时间,招聘预算)③招募(招聘来源和招聘方法)④甄选(甄选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应聘者能否达到企业要求)⑤录用(录用决策,通知录用者及未录用者,员工入职,试用和正式录用)⑥效果评估(招聘时间,成本,应聘比率,录用比率)

26、内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下级晋升,平级调职,上级降职)①工作公告法(向员工通报空缺)②档案记录法(管理人员决定应职人员,征求同意)

27、外部招募的渠道与方法(学校,竞争者和其他公司,失业者,老年群体,退伍军人,自由雇佣者)①广告招募(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内容的构思)②外出招聘(企业人员到学校或各招聘会招聘)③借助职业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猎头公司。针对性,节省时间。人员不符合,费用高)④推荐招募(员工、各户、合作伙伴推荐)

28、内外部招募对比P205外部招聘(优点:①外聘人员具有“外来优势”;②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③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④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局限性:①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流程;②企业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③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内部招聘(优点:①有利于激励士气和提高工作绩效;②对组织目标更有认同感,更不容易辞职;③激发员工长期观点考虑问题;④比较安全,因为已经有了较长期的考验;⑤适应过程较短,需要的培训也更少。局限性①如果申请未获批准,则容易挫伤积极性;②从相同级别几个人中选拔出一个晋升,别人容易不太满意;③最大的弊端是近亲繁殖。)

29、员工甄选的原则:①因事择人,知事识人②任人唯贤,知人善用③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④严爱相济,指导帮助

30、面试的类型:①按面试结构化程度分: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②按组织方式分:陪审团式面试和集体面试③按面试过程分:一次性面试和系列面试④按面试氛围分:压力面试和非压力面试

31、面试的过程:①面试准备(选择面试官,明确面试时间,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准备面试材料,安排面试场所)②面试实施(引入阶段,正题阶段,收尾阶段)③面试的提问技巧(行为型问题,情景型问题,智能型问题,意愿型问题)④避免面试中的错误⑤面试结束

32、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组织为了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寻求组织利益和个人职业成功最大限度的一致化,而对员工的职业历程和职业发展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采取的一系列手段

33、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意义:(一)对员工的意义(①有助于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②帮助员工使整个职业历程中的工作更丰富有成效,③帮助员工更好的控制职业生活,实现工作家庭的平衡)。(二)对企业的意义(①可以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员流失,②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③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管理,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

34、职业生涯发展的趋势:无边界职业生涯,易变性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理念的新发展

35、霍兰德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个人职业性向可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管理型和常规型六种;同时,职业类型也相应有上述六种类型。P240图

①现实型R:拥有创造或机械方面的能力,喜欢与实体、机器、工具、动植物在一起的工作或户外工作。技术性技能型职业

②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或解决问题。科研人员,教师,工程师,医生

③艺术型A:拥有艺术、创新或直觉上的能力,喜欢在非结构性的环境下工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家

④社会型S:喜欢和人在一起的工作——告知、唤醒、训练、帮助、培养他们、具有言谈上的能力技巧。医护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⑤管理型E: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喜欢竞争,有野心有抱负,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等衡量做事的价值,目的性强。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律师法官

⑥常规型C: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和资料在一起的工作,拥有事务或数值能力,在别人的指示下,完成各种细节事项。秘书,会计,助理

36、沙因的职业锚理论: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所不愿放弃的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是个人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确定的长期职业定位。

职业锚三个组成部分:自己认识到的才干和能力,自我动机和需求,态度和价值观

八种职业锚:①技术/职能型职业锚:不喜欢一般性管理活动,喜欢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②管理型职业锚:有强烈的管理动机,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③自主/独立型职业锚:喜欢摆脱依赖别人的境况,有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④安全/稳定型职业锚:极为重视职业的长期稳定和工作的保障性⑤创造/创业型职业锚:喜欢建立或创设属于自己的东西——艺术品或公司等⑥服务型职业锚:希望体现个人价值观,关注工作价值,不在意是否发挥自己的能力。

⑦挑战型职业锚:克服不可能超越的障碍,解决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战胜更为强硬的对手。挑战自我,超越自我。⑧生活型职业锚:不追求成功,而寻求合适方式整合职业家庭和个人的需要,最看重弹性和灵活性

37、萨柏的职业发展理论:以美国白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0-14岁: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能力期13-14岁)。探索阶段(14-25岁:试验期15-17,过渡期18-21,实验期22-24)。确立阶段(25-44:尝试期25-30,稳定期31-44)。维持阶段(45-65)。衰退阶段(65以上)。

38、格林豪斯的职业发展理论:侧重于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0-18)、进入组织阶段(18-25)、职业生涯初期(25-40)、职业生涯中期(40-55)和职业生涯后期(55岁至退休)。

39、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①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②职业生涯机会评估(社会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分析)③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的作用,目标设定的原则,目标的分解与组合)④职业选择⑤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⑥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40、职业生涯发展阶梯的结构:①职业生涯阶梯的宽度(员工可以晋升的部门或职位的范围)②职业生涯阶梯的速度(员工晋升所需时间的长短,它决定了员工晋升的快慢)③职业生涯阶梯的高度(员工晋升层级的空间,它决定了员工在组织中可能晋升的高度,对于员工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

41、分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①初进组织阶段(前期社会化,碰撞,改变与习得。企业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入职培训)②职业生涯初期(员工关注自己在组织中的成长、发展和晋升。寻求职责与权力。企业建立职业档案,个人申报制度)③职业生涯中期(走向职业发展的巅峰,职业危机感,平衡工作家庭。企业心理成就感,职业轮换,扩大工作内容)④职业生涯后期(步入退休阶段,维持目前地位和成就。企业提供心理辅导,返聘,发挥余热,退休计划安排)

42、培训与开发的意义:①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绩效)②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培训员工,使企业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营造鼓励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

④有助于培育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

⑤有助于增强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43、培训与开发的原则:①服务企业战略和规划的原则(战略和规划是企业的最高经营纲领)

②目标原则(目标导向作用,目标设置明确适当)③差异化原则(内容差异化,人员差异化)④激励原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⑤讲究实效的原则(培训内容要有助于绩效改善,学以致用)⑥效益原则(最小投入,最大收益)

44、培训与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①与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培训开发的基础之一,内容和任职资格)②与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是规划的重要保证,规划是培训开发的前提之一)③与招聘录用(录用质量影响培训难度,培训安排吸引应聘者)④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培训基础,培训改善员工业绩)⑤与员工关系管理(培训开发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

45、培训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①培训需求分析(思路: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

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资料查阅法,访问法)②培训设计(制定培训计划:类型,内容(目的,内容和对象,培训者,时间,地点和设施,方法费用)。培训前准备)③实施(接待培训师,员工签到,介绍培训师和培训项目,发相关资料,授课,收回问卷,收尾工作)④培训转化(转化理论:同因素理论,推广理论,认知转化理论。转化模型。转化工作环境:运用所学技能的机会,转化氛围,上级支持,同事支持)

46、培训评估的步骤:①培训评估的标准(反应层:反响。学习层:掌握程度。行为层:学以致用。结果层:绩效改善)②培训评估的设计(1评估方法:问卷,座谈,讨论,角色扮演等。2评估方式:培训后测试,受训前后对比测试,受训人员与控制组前后测试,时间序列法)

47、培训开发主要方法:①在职培训(学徒培训,辅导培训,工作实践体验)②脱产培训(授课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工作模拟法,网络培训法,拓展训练法,行动学习法)

48、绩效的特点:①多因性(绩效的优劣不是取决于单一因素,而要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②多维性(即需沿着多个角度去分析与考核员工的绩效)。③动态性(即员工的绩效是会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绩效差的员工可能改进变好,绩效好的员工可能退步变差)。

49、绩效管理的四步骤:①绩效计划(上级和员工讨论制定的绩效目标,过程和手段)②绩效跟进(上下级沟通预防解决问题的过程)③绩效考核(考核主体借助考核方法对员工绩效做出评价)④绩效反馈(对考核结果进行面谈,指出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50绩效管理的意义:①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②有助于保证员工行为和企业目标一致③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④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决策的科学合理

51、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①与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针对性)②与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影响人力资源质量预测)③与招聘录用(绩效管理优化招聘渠道,招聘质量影响员工绩效)④与培训开发(绩效考核是培训基础,培训改善员工业绩)⑤与薪酬管理(薪酬为绩效的直接反应,可以促进员工积极性)⑥与人员调配的关系(优秀晋升,不合格辞退)

52、绩效计划的内容:①绩效考核目标(绩效内容,绩效标准,SMART原则:目标明确具体原则,目标可衡量原则,目标可达成原则,目标相关原则,目标实践原则)②绩效考核周期:考核期限(考虑因素:职位的性质,指标的性质,标准的性质)

53、绩效跟进:①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②与员工持续沟通③辅导与咨询④收集绩效信息

54、绩效考核过程模型:①确立目标(使评价指向组织战略目标,正确选择评价对象,制定评价计划)②建立评价系统(确立并培训评价主体,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③整理数据(回顾在绩效监控环节收集和存储的数据,形成系统的画面或印象,与评价系统做相应的对比)④分析判断(运用评价方法,进行信息重审,收集其他信息进行比较)

⑤输出结果(形成最终判断,确定评价等级,找出原因)

55、考核主体的确定:上级,同事,下级,员工本人和客户(P324图 360度考核)

56、绩效考核中的误区:①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②逻辑错误(以偏概全)③近期误差(整个考核周期而不是近段时间)④首因效应(整个考核周期而不是最开始的表现)⑤像我效应(与自己相似给高分)⑥对比效应⑦溢出效应(以考核周期以外的表现来考核)⑧宽大化倾向

57、绩效反馈应注意的问题:①绩效反馈应当及时②要指出具体的问题③指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改进建议④不能针对人,应该针对工作绩效⑤注意说话技巧

58、薪酬体系的构成P349图

59、薪酬管理的含义: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知道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因素影响,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明确员工所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60、(掌握)薪酬管理的意义:①有效的薪酬管理有助于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②有助于实现对员工的激励③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④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61、薪酬管理的原则:①合法性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及时性原则④经济性原则⑤动态性原则

62、影响薪酬管理的主要因素:①企业外部因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物价水平,其他企业薪酬状况)②企业内部因素(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财务状况)③员工个人因素(员工所处的职位,员工能力与绩效,员工的工作年限)

63、薪酬管理的基本决策:①薪酬体系(职位薪酬体系,能力薪酬体系。组织内部)②薪酬水平(反应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薪酬成本。与其他企业相比。包括领先型策略,匹配型策略,拖后型策略,混合型策略)③薪酬构成(员工和企业总体的薪酬中,不同类型薪酬的组合方式。分为高弹性薪酬模式,高稳定型薪酬模式,调和型薪酬模式)④薪酬结构(企业内部薪酬等级数量、每一等级变动范围和不同薪酬等级之间的关系。包括等级多薪酬区间小的窄带结构,等极少薪酬区间大的宽带结构)

64、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①与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基本薪酬内部公平的重要基础)②与人力资源规划(薪酬平衡人力资源供需)③与招聘录用(员工择业考虑薪酬,员工数量质量影响薪酬费用)④与绩效管理(薪酬为绩效的直接反应,可以促进员工积极性)⑤与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和谐氛围)

65、 P361基本薪酬设计示意图

66福利的特点:①实物或延期支付的形式②固定性③均等性④集体性

67福利的功能:①对员工(增加员工收入,保障员工家庭生活和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满足员工的平等和归属需要,集体购买让员工获得更多优惠,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②对企业(吸引和保留员工,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享受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

68法定福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公休假日,法定休假日,带薪休假

69企业自主福利:企业补充养老金,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健康医疗保险计划,假期,退休计划,家庭服务项目

70、福利管理:①调查阶段→②规划阶段→③实施阶段→④反馈阶段(④分别反馈到①②③)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1.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2. 3.股票期权:指公司给被授予者,即股票期权受权人按约定价格(行权价)和数量在授权以后的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 4. 5.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按股分享红利。 6. 7.自助餐式福利:企业向员工提供统一的基本福利,员工可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自己喜好的额外福利,员工每年获得一个福利分数,按取得各项福利所需的福利分数,选取员工喜好的福利。 8. 9.工资结构线:工资结构线是一个企业的工资结构的直观表现形式,它清晰显示出企业内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与其对应的实付工资之间的关系。 10. 11.绩效面谈:由参与考绩的上级主管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的下级。 12. 13.BSC:可以平衡财务指标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未来绩效的动因的方法。 14. 15.KPI:通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开发、分析、提炼和归纳,用以衡量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16. 17.MBO:以目标为中心的PDSF循环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全面管理体系。 18. 度绩效考评:扩大考绩者人数与类型,使各类考绩者优势互补,结论公正而全面。 11.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的,指该项目在整体绩效考评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12. 13.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员工不同的薪酬组合体系,并定期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14. 15.谈判工资制:谈判工资制是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即根据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内基本工资标准的一种分配制度。 16.14.能力薪酬体系: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绩效行为能力来支付员工基本薪酬的一种薪酬体系。 17.15.薪点:企业计算薪酬的基本单位,既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水平,又反映员工个人收入水平的变化。 18. 16.薪点工资制:以岗位评价和员工技能评价为基础,以点数为标准,按照员工个人或团体的实际贡献定系数,以结算工资总额定点值,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弹性工资分配制度。 17.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 1、企业使命 2、愿景 3、企业宗旨 4、经营哲学 5、战略目标 6、长期目标 7、年度计划 8、企业战略 9、经营范围10、资源配置11、竞争优势12、协同作用13、总体战略14、经营单位战略 15、职能战略16、战略分析17、战略实施与控制18、战略问题 19、战略问题管理20、政治环境21、行业生命周期 22、经验曲线23、退出障碍24、进入障碍 25、战略群体26、主要竞争对手27、成功关键因素 28、效率29、有效性30、价值链分析 31、主体活动32、原料供应33、生产加工 34、成品储运35、市场营销36、售后服务 37、支持活动38、采购管理39、技术开发 40、人力资源管理41、企业的基础管理42、核心竞争力 43、集中法44、借用法45、收购法 46、融合法47、重复法48、SWOT分析法 49、市场渗透战略50、市场开发战略51、产品开发战略 52、一体化战略53、纵向一体化战略54、完全一体化战略 55、锥形一体化战略56、横向一体化战略57、解束 58、多元化发展战略59、专业比率60、关联比率 61、纵向一体化比率62、集约型多元化经营战略63、扩散型多元化经营战略64、协同效应65、并购66、内部创业 67、合资68、横向购并69、纵向购并 70、扩大产品门类的购并71、扩大市场的购并72、纯粹复合型的企业购并73、直接购并74、间接购并75、生产过程重组 76、撤退战略77、收割战略78、放弃战略 79、清算战略80、经营单位战略81、竞争战略 82、成本领先战略83、差异化战略84、重点集中战略 85、特殊竞争力86、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差异化87、销售服务的差异化 88、品牌差异化战略89、中庸战略90、投资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 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2、人力资本: 是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与物质资本相比,它具有收益的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存在的无形性以及与拥有者不可分离性等特点。 3、人力资源管理: 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与成员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以下是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解释: 综合揭示论: (1)人力资源管理,即现代人事管理。它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是通过协调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人与事关系和共事人的关系,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的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即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过程揭示论: (1)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2)人力资源管理,指对全社会或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的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即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

活动,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 现象揭示论: (1)人力资源管理,即指那些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中的专门人员所做的工作。 (2)人力资源管理,即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及其实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和行为。 目的揭示论: (1)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 (2)人力资源管理,即透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以达成组织的目标。 4、行为科学 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的科学。 5、人际关系运动 6、人性 是指人的本性,它是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7、经济人 (Rational-economic man),即理性的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它是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的一种人性理论。 8、社会人 (Social man),又称“社交人”。它是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利益固

战略管理考试常见名词解释

第一章 企业战略 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发展目标, 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战略管理 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竞争战略 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战略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战略业务单位(SB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的子战略。 战略分析 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它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第二章 进入壁垒 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退出壁垒 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战略群体 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价值链 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企业内部的活动都应该是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企业内部犹如一根链条,因而被称为“价值链”。 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第三章 企业愿景是指根据企业现有阶段经营与管理发展的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望、一种预测、一种定位。它回答的是“企业在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企业使命 是指企业在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 企业战略目标 是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 第四章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重点集中战略 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第五章 一、发展型战略 是指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 1密集增长型战略 企业在原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发展的战略。 市场渗透 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 市场开发战略 现有产品与新市场结合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 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最全汇总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企业对于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从获得、培养到配置、使用,以使人力资源在组织中与其它要素相结合、形成生产力,并取得预想的效率和效果的活动。 人力资源规划: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 员工招聘:是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和获取组织所需的适合人员,并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岗位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由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沟通,对员工的工作标准和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协议的过程。 绩效考评:(performance appraisal)是评估者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考评方法考评和评价员工在确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与组织期望的一致程度的过程。 正式沟通:是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一定的组织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非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收入:指某个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劳动者个人或其家庭凭借各种资源获得的全部报酬。其中包括储蓄利息、债券和股票所得、接受馈赠和遗产等。 报酬:指员工为某一组织工作而获得的所有他认为有价值的回报。其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报酬分成不同的形式。 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员工经济性报酬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包括组织薪酬的多种决策和组织实施内容和薪酬分配的持续而系统的组织管理过程。 基本薪酬: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完成的工作本身或者是员工自身所具备的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是员工从企业获得的最为稳定的经济报酬。 福利: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除工资、奖金之外的各种保障计划、补贴、服务以及实物报酬。 培训:是指组织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的职业满足度,而对组织的各类人员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的教育开发投资活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从事的职业及承担的职业角色,它是由个体的自我概念、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职业生涯设计:指组织及员工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自我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发展:指员工沿着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岗位,从较低的层次上升到较高的层次,直达生涯目标。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来说,是指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劳动合同订立: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过相互选择、协商一致,以书面形式依法签订协议,确定劳动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争议:是企业和员工之间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劳动争议,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岗位:指人们在组织中从事具体职业的位置。这个位置有两个要求:一是必须与具体的业务工作相对应,二是必须有人去执行业务工作所规定的事情。 岗位管理:是指以企业战略、环境因素、员工素质、企业发展、企业规模、技术因素等六大因素为依据,通过岗位分析、描述、设计、培训、考评、激励与约束等过程控制,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谋求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 岗位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于正确的组织分析的前提下,以各个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平台,以明确各个岗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大全

1.宽带薪酬: 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2. 3.股票期权:指公司给被授予者,即股票期权受权人按约定价格(行权价)和数量在授权以后的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 4. 5.员工持股计划:即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按股分享红利。 6. 7.自助餐式福利:企业向员工提供统一的基本福利,员工可在此基础上再选择自己喜好的额外福利,员工每年获得一个福利分数,按取得各项福利所需的福利分数,选取员工喜好的福利。 8. 9.工资结构线:工资结构线是一个企业的工资结构的直观表现形式,它清晰显示出企业内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与其对应的实付工资之间的关系。 10. 11.绩效面谈:由参与考绩的上级主管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的下级。 12. 13.BSC:可以平衡财务指标的精确性、完整性和未来绩效的动因的方法。 14. 15.KPI:通过对组织运作过程的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开发、分析、提炼和归纳,用以衡量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 16. 17.MBO:以目标为中心的PDSF循环的管理过程,是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为目的的全面管理体系。 18. 10.360度绩效考评:扩大考绩者人数与类型,使各类考绩者优势互补,结论公正而全面。 11.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的,指该项目在整体绩效考评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12. 13.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员工不同的薪酬组合体系,并定期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14.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精心整理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经验、品性与态度等的身心素质。 2.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即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3. 4. 5. 6. 7. 8. 9. 10. 11. 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常见的有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人员定额、服务定额、工作定额等。 12.招聘:是“招募”与聘用的总称,指为企业、事业组织的空缺职位寻找合适的人选。 13.甄选:俗称选拔,指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方法选择具有资格的人来填补职务空缺的过程。 14.培训: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的过程。

15.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它包括:(1)学习包含着变化;(2)变化是持久性的;(3)关注的是行为改变;(4)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16.员工考评:员工考评是指考评者在一定的目标的与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对员工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 17.评价性考评:又称总结性考评,是一种全面考核评定员工对象的考评类型。其内容较全面,时间常在期末,标准常是职责要求或计划内容,属于效标参照性考评。 18.考评指标:包括考评要素、考评标志和考评标准度。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要组成部分。 28.劳动合同:就是员工与组织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29.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过程,指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不包括职业上的成功与失败。

战略管理名词解释简答(1).doc

战略管理(梁军老师)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整理 1.战略:管理者所采取的旨在达成一项或多项组织目标的行动 2.战略领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管理企业的战略实现过程以创建竞争优势 3.竞争优势: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则称他们拥有竞争优势 4.战略实现过程:管理者们选择和实施一系列旨在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过程 5.商业模式:管理者将企业所实行的一组战略编织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卓越绩效的理念 6.使命:描述企业要做什么 7.愿景:描述某种期望实现的状态,通常是用非常大胆的语言来清楚的说明公司想要实现的目标 8.价值观:表明公司的管理层和雇员应当如何行动,他们应当怎样做业务,他们希望建立什么样的组织来帮助公司实现使命 9.(简)作为突发过程的战略:1.在不可预知的世界中进行战略实施2.基层经理的战略决策,自主行动3.“撞大运”发现,企业家必须对“撞大运”保持清醒头脑4.高层经理无规划的战略转向 10.产业:提供相互间密切替代产品产品或服务的一组公司 11.(简)产业边界变化对战略管理的启示:产业的边界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因为顾客的需求在变化,新的技术也在不断产生,从而与本产业不相关的企业也可能会发现一种新的满足现有顾客需求的方法,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随时调整战略,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 12.(简)波特五力模型:1.潜在竞争对手进入的风险,高的竞争壁垒阻碍新竞争者进入,竞争力量弱2.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强度,竞争激烈会导致整个产业利润下降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通过压价和抬高成本,强大购买者可能令产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强大的供应商通过抬高产业内公司的成本挤压产业的利润5.产业替代性的产品相似度密切替代性产品限制产业内产品的价格和盈利能力1)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2)替代品的威胁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 13.战略群组:在群组内,公司采用基本类似的产品定价战略,而这一战略又不同于其他的公司群组,这些不同的公司群组被称为战略群组。 14.(简)产业生命周期分析:1.萌芽产业竞争主要在于如何更有效地教育顾客打开分销渠道,完善产品设计而不是降低价格 2.成长产业产业内竞争强度不大,潜在竞争者威胁最大

人力资源术语及名词解释 (英汉对照版本)

人力资源术语及名词解释(英汉对照版本)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 人力资源经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r) 高级管理人员:(executive) 职业:(profession) 道德标准:(ethics) 操作工:(operative employees) 专家:(specialist) 人力资源认证协会:(the Human Resource Certification Institute,HRCI) 外部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内部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政策:(policy)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 目标:(mission) 股东:(shareholders) 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 管理多样性:(managing diversity) 工作:(job) 职位:(posting)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工作说明:(job description) 工作规范:(job specification) 工作分析计划表:(job analysis schedule,JAS) 职位分析问卷调查法:(Management Position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MPDQ) 行政秘书:(executive secretary) 地区服务经理助理:(assistant district service manager) 人力资源计划:(Human Resource Planning,HRP)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长期趋势:(long term trend) 要求预测:(requirement forecast) 供给预测:(availability forecast) 管理人力储备:(management inventory) 裁减:(downsizing)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HRIS) 招聘:(recruitment) 员工申请表:(employee requisition) 招聘方法:(recruitment methods) 内部提升:(Promotion From Within ,PFW) 工作公告:(job posting) 广告:(advertising) 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 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s) 实习:(internship) 1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P65: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简单 地说,组织文化通常表现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2.工作分析P68: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 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 3.工作任职者P69:工作任职者是工作分析最关键的主体,可以说,工作岗位的任职者是工 作分析中的“天然的”最佳主体。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P8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 源管理。 5.绩效工资P118:是用来承认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工作行为和成就的工资,它是随员工 个人,团队或者企业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工资。 6.绩效目标P132:绩效目标是对员工在绩效评价期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所做的界定, 绩效目标的设定其实就是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的参照系。 7.绩效评价指标P139:指对被评价者的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个人能力,业绩等因 素)进行评价的各项目。 8.绩效实施P156:是指员工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绩效计划开展工作,管理干对员工的工作进 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并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对绩效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的过程。 9.效度P204:是指考核结果与真正的工作绩效的相关程度。 10.晕轮误差P207: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当评定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 他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它方面的特征,从而造成以偏概全,产生评估偏差。 11.逻辑误差P207:是指考核者对某些逻辑关系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的推理而 造成的误差。 12.首因误差P208:也称第一印象误差。是指员工在绩效计划实施初期的绩效表现对考核者 考核其以后的绩效表现会产生延续性影响。 13.近因误差P208:即最近的印象,由于在形成印象的过程中不断有新信息提供,而原来的 印象已渐渐淡忘,导致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14.趋中化倾向P209:是指考核者对一组被考评者做出的考核结果相差不多,且都集中在考 核标准的中间及偏高的位置,导致考核成绩拉不开距离。 15.溢出误差P210:是指因被考核者在考核期之前的绩效失误而降低其考核等级。 16.绩效面谈P24.3:是指绩效反馈者与被考评人之间共同针对绩效评估结果所做的检视与讨 论。 17.自我报告法P304:也称为报告法。是被评估人利用书面的形式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 总结与评估的一种方法。 18.业绩评定表P306:又称“等级量度法”,考核者通常使用事先印制的表格,利用所规定的 绩效因素(例如完成工作的质量,数量等)对工作进行评估,把工作业绩与规定表中的因素进行逐一对比打分,然后得出工作业绩的最终结果。 19.排序法P320:又称个体排序法,排队法,是要求考评者根据某一考核要素或绩效标准, 一般是总业绩,将所有被考评者按照业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业绩最高的补考评者排在最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1、工作分析:是指对某特定的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病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P61 2、员工招聘:是指组织根据人力资源规划,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母鸡、挑选、录用具备资格条件的求职者担任一定职位工作的系列活动。P78 3、招聘预算:是对员工招聘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费用作出估计匡算,并且得到组织有关项目资金保证的运作过程。P81 5、员工培训:是指组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使员工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P125 4、员工甄选:是指组织运用适当的标准和方法从应聘者中挑选合格的人员。P85 6、培训需求分析:是根据组织内部的特定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组织内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和需要培训的项目或培训内容。P133 7、生涯发展激励:就是通过帮助员工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并为其提供成才机会,以此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194 8、绩效评估:又称为绩效考核,是指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员工的发展情况等等,并将上诉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P200 9、360度绩效评估:就是指员工的绩效不只是由他的上级主管予以评估。同事还应由他的下属、同事以及客户,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加以评估。P205 10、员工薪酬:是指员工在从事劳动、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的经济上的酬劳或回报。P234 11、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即相关规定,为改善员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感、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助性货币、实物或服务等。P264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1.招聘的效度: 效度:效度是指测试的结果和工作相关的程度,也就是测试的结果能否预测出应聘者任职后的工作绩效。 2.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宽带薪酬” 是目前在国外较流行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所谓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Broadbanding)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它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根据美国薪酬管理学会的定义,宽带型薪酬结构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薪酬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100%以上。一种典型的宽带型薪酬结构可能只有不超过4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 3.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从总体上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前者是在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中,为了保证其工作的性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的相互匹配以及发展的需要,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宏观和中长期统计、预测、规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政策、管理权限和管理标准,维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和人才市场秩序的管理,其目的是奠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微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每个具体的公共组织依法对本组织内现实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管理的活动和过程。宏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微观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体系,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保障,共同形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不断地审视其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以确保在组织需要时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人力资源的一个系统过程。 5.职务分析: 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job analysis),是指根据组织的目标,设置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岗位,对各岗位(职位)特定工作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责任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明确规定和对承担该类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予以分析研究并作出明确规定的系统过程。 6.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调整的一个综合性过程。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相一致,鼓励员工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自我管理,强化自我对个人能力、潜质和终生职业计划的认知。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第二是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2.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可一目了然,又可以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 3.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市场目标等的概括描述,它比企业的愿景更具体地表明了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 5.渗透战略:市场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成的战略。在现有市场上如何扩大现有产品的销售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销售量=产品使用人的数量*每个使用人的使用人的使用频率。 6.多元化战略:是指在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7.战略集团:是指在产业中同样的战略领域,遵循着相同或类似战略的公司群体。这里的战略领域包括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定价策略.销售渠道选择以及对顾客服务的程度和类型。 8.企业愿景:是企业战略家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情感上能激起员工的热情。愿景是一个组织的领导用以统一组织成员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9.清算战略:指企业受到全面威胁.濒于破产时,通过将企业的资产转让.出卖或者停止全部经营业务结束企业的生命。 10.人力资源战略:是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中发现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11.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以及战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12.六种力量模型: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六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竞争对手.现有企业之间的况争.替代品的威胁.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13.转向战略:指当企业现有经营领域市场吸引力微弱.失去了发展活力而趋向衰退,企业市场占有率受到侵蚀,经营活动发生困难时,或者发现了更好的领域和机会时,为了从原有领域脱身,转移阵地,另辟道路所实行的收缩。 14.集中化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 15.财务战略: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纵向一体化: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化,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又划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一体化。 17.市场发展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相关市场组合而成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18.战略实施:主要是指为具体落实企业选定的战略方案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19.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20.紧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 21.战略控制:是指涉及企业同外部环境关系的基本战略方向的控制,它从企业总体考虑,着重于长期(1年以下)业绩;作业控制则是处理近期活动,考虑近期(近月度.季度)业绩,如日常的产品质量控制。 22.相对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代表了企业某项业务的实力,是以倍数而不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之所以不用市场占有率来表示,是由于各行业的集中程度不同,直接以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总汇

精心整理及简答题总汇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经验、品性与态度等的身心素质。 2.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即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3.人力资本: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它具有收益的长期性,不可预测性、存在 4. 5. 6. 7.健康保障,8. 9. 10. 11. 12. 13.甄选:俗称选拔,指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方法选择具有资格的人来填补职务空缺的过程。 14.培训: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行为规范的过程。 15.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它包括:(1)学习包含着变化;(2)变化是持久性的;(3)关注的是行为改变;(4)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16.员工考评:员工考评是指考评者在一定的目标的与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对员工及其相关工作进行事实评判或量值与价值评判的过程。

17.评价性考评:又称总结性考评,是一种全面考核评定员工对象的考评类型。其内容较全面,时间常在期末,标准常是职责要求或计划内容,属于效标参照性考评。 18.考评指标:包括考评要素、考评标志和考评标准度。 19.考评的效度:效度是指考评结果与待考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 20.薪酬制度:也常称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 21.薪酬管理:指组织者对员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新酬水平、新酬等级、新酬标准等内容进行制度或调整,主要包括新酬的目标设定、政策选择、计划制定和结构调整四个方面。 22. 23.”和“ 24. 25. 26. 27. 28. 29. 30.“人 31. 1. ⑴两者所关注的焦点不同。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 ⑵两者概念的范围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所有投入的物质资本。 ⑶两者的性质不同。 ⑷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2.比较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何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上而不是实际内容上。

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及参考答案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 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教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等方面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它 凝结于劳动者身上,体现为知识、智慧、技能与健康等方面。 3、人力资源管理: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4、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 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5、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其基 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6、强化理论:强化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重复出现;当行为结 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7、德尔菲法:又称专家预测法,主要是依赖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分析能力,对于人力资源 的未来需求作出预测。 8、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有效管理员工以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和产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进 而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持续过程。 9、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 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10、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指在绩效周期结束时,上级和员工之间进行的绩效反馈面谈,由上 级将考核结果告诉员工,指出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和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的计划。 11、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 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的经历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二、判断题 1、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范化科学化的前题。 错。人力资源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2、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都关注微观管理。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从宏观来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总人口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适龄人口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非劳动适龄人口之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人力资源相对量(人力资源率):人口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效果:指实现目标的有效程度。 效率:产出和投入的比例。 管理活动:就是要在组织目标的引导下,增进管理效果,提高管理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指企业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的、系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活动,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不尽相同,但最基本目标都是为了创造价值以满足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 具体目标:a.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为价值创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c.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d.实现员工价值

的分配合理。 X理论:a.人生性懒惰。b.没有追求。c.靠外力管制。d.安于现状。e.为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f.大多不能控制自己。 Y理论:a.天性并不懒惰。b.有追求,是惩罚和控制是阻碍。c.自愿执行。d.接受职责,谋求职责。e.个人与组织目标统一。f.大多主动解决问题。 Z理论:a.抱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加入组织。b.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因人而异。c.管理层次、工作、工资等各不相同。d.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激起员工的满足感,进一步努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在追求长远目标时,针对环境的挑战所采取的方式。 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大规模,少费用):力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减少费用,使自己的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成本低,以低价格和高市场占有率保持竞争优势。 产品差别化战略(创新+提质):企业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既可以生产创新性产品,也可以生产高品质产品。 市场焦点战略(找错补错):企业集中于较小较窄的市场细分中,努力使自己在这一市场缝隙中专门化,弥补他人产品的不足。 人力资源规划(预测供需,平衡供需):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供需。

企业战略管理试卷B-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企业战略管理(B) 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4分,共16分) 1.进入壁垒: 2.成本领先战略: 3.转换成本: 4.横向一体化战略: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表述后的括号里划“√”,在错误表述后的括号里划“×”,每小题1分,共7分) 1.企业战略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2.从实践考察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3.世界著名战略管理权威安索夫提出了行业中的竞争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4.企业愿景由核心观念和企业使命两部分组成的。()5.产品一市场战略是由世界著名战略家波特首先提出来的。() 6.企业为了更多地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市场,或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往往会选择进入新的领域,这一战略就是一体化战略。()7.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成本,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学管理创始人( )强调,要通过计划工作,挑选,培训和组织工人,以便增加产量。 A.法约尔B.泰勒 C.安索夫 D.波特 2.在《竞争战略》一书中( )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A.波特B.钱德勒 C.魁因D.安索夫 3.进入壁垒高与退出壁垒低的产业是( )。 A.高利润高风险B.稳定的高利润 C.低利润高风险D.稳定的低利润 4.评估判断一个企业的现实经营能力,首先必须对企业的( )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A.财务状况B.利润水平C.管理概况D.领导艺术 5.环境分析技术主要有战略要素评估矩阵和( )两种。 A核心能力分析B.SWOT分析C财务分析D.生命周期分析法 6.战略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关键性.平衡性和( )等原则。 A.可检验性B.可实现性C.可挑战性D.权变性 7.产品一市场战略2X2矩阵中,新产品与现有市场结合而成( )战略。 A.市场渗透B.产品开发 C.市场开发D.多元化 8.战略联盟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DEC公司总裁霍普罗德和管理学家( )提出的。A.法约尔 B.内格尔 C.波特D.魁因 9.在成熟产业中选择竞争战略时,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则采用( )战略较好。 A.差异化战略B.集中战略 C.成本领先战略D.市场开发战略 10.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分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人才结构优化战略和( )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