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和功能障碍。

为了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我们需要了解与跌倒有关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有很多。

一是身体因素,如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骼疏松,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等。

二是生活环境因素,如地面滑、斜坡陡、台阶高低不一等。

三是躯体活动因素,如步履不稳、步态异常、走路过快等。

四是慢性疾病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五是药物因素,如降压药、镇定剂、利尿剂等药物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为了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

建议老年人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加强老年人的肌肉锻炼,提高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

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拉伸等。

老年人应该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轻或过重导致的不利影响。

改善生活环境也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措施。

家庭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使得老年人的居住和活动环境更加安全。

室外环境也需要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斜坡、不平整地面等隐患。

光线充足也是很重要的,需要保持室内外的良好照明条件,方便老年人看清楚周围环境。

药物使用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老年人应该定期复查,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过度依赖镇定剂和利尿剂等药物。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老年人需要与医生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老年人的康复训练班,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增加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家庭成员也应该关心和照顾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不断地随之提高。

并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老年问题的出现。

跌倒已逐渐成为老年患者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跌倒不仅给老年患者造成身体以及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就主要对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跌倒后造成的危害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希望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对老年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对策引言:跌倒是指人非故意地突然倒于地面或者低于初始位置的地方,跌倒目前成为引起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因素之一,跌倒可能会造成患者引起外伤,重则引起内伤,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在2005年我国卫生部把预防患者跌倒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相关报道称,目前我国老年人住院的人数在不断地提升,其中住院意外跌倒的占比约为1/5。

为了将老年人跌倒造成的创伤和并发症将至最低,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这也是当前医院服务中心护理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对针对安全隐患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从而有效地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概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偶然因素、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

老年人跌倒可能是单一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1生理因素在生理因素方面,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因素研究主要包括步态特征与平衡功能、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几个方面。

老年人由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体的机能也不断地随之降低,身体的平衡能力也大大下降,肌肉变得无力,神经系统也随之衰退。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引起老年人跌倒主要特征为,动态平衡能力差、摆动幅度小、落脚强度弱,离地时脚的角度小、速度慢等因素影响较大,通过以上特征分析表明,老年人的步态特征、平衡功能与老年人的跌倒具有较大关联。

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摘要: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现状的探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环境改造、运动训练、药物管理、营养调理等方面。

这些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护理干预;预防措施一、引言老年人跌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家庭和社区中。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家中发生跌倒事件,其中一部分甚至导致骨折、头部损伤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跌倒的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1. 身体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等。

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容易在行走或做其他活动时失去平衡而跌倒。

2.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增加他们跌倒的风险。

3. 药物影响:老年人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平衡能力和注意力,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4. 环境因素: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安全性也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因素。

例如家中的地面滑,家具摆放不当,都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5. 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常会因为恐惧或焦虑而导致行动不便,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以上是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需要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风险。

三、护理干预措施1. 环境改造:护理人员应检查老年人的居住环境,确保地面平整、无滑倾和障碍物,并注意家具的摆放是否合理。

此外,安装扶手、防滑垫等设施也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2. 运动训练:通过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水平,减少跌倒的可能性。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

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在我国,老年人跌倒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每年约有2500万老年人口跌倒,其中超过50%的老年人出现了轻微伤害,2%以上的老年人出现了严重伤害,出现骨折、头部创伤等复杂伤害的也越来越多。

这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那么,老年人跌倒到底有哪些相关因素?有哪些干预措施?老年人自身因素: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慢性病的增加会影响他们的行动和平衡。

比如,老年人骨质疏松、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等等疾病,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而视力和听力的衰退、认知能力下降,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老年人的情绪状态、营养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身体机能和跌倒风险。

外界环境因素: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安全程度、家居的设计和改造、地面材料、照明等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跌倒风险因素。

楼梯或走道的宽窄、温度过高或过低,家具和地毯的摆放,坡度和凹凸不平危险会导致老年人摔倒。

医疗因素:药物和治疗措施也可能导致老年人跌倒。

一些药物、麻醉药和其他化学物质可造成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眩晕等症状,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具体干预措施:1.普及跌倒知识:要教育老年人跌倒的知识和如何防止跌倒的技巧。

对于老年人已经跌倒的情况,应该及时提供详细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2.环境安全的改善:家居环境需要安全设计,需要减少障碍和顶固等危险因素。

如室内地面可以选择防滑材料和色彩反差较明显的产品,减少隐藏在地面上的危险物品。

家具也要保持稳定性,以保证老年人匍匐爬行或上下移动时不容易出现危险。

3.身体运动预防: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参加一些有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运动。

如家庭体操、步行、太极拳等运动。

长期坚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预防跌倒的效果很明显。

4.合理用药: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应当了解他们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是需要缩减药物剂量或改变治疗方案,应该与医生及时沟通。

5.使用辅助器具:老年人可使用手杖、拐杖等辅助器具帮助其行走。

老年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老年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导病 人行走 时抓好扶手 ,穿合适 的鞋子 ,变换体位要 慢 ,对于卧床时间长的病人,不要突然起床活动 ,避免
发生率 。 23增 强安 全意识 ,加强 安 全管 理 _ 对护 理 人 员进
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扩血管降压药导致血管扩张 ,心排
除量减 少 ,脑 供血及 供养不 足 ,导致跌倒 : 1 . 病因素 长 期慢性疾 病所 致患 者情绪 不稳定 , 4疾
行 防范跌 倒 的教育 ,树 立 防跌 倒 意识 ,并组 织护 理人 员 学 习有关 跌到 的应 急预 案 ,使每个 护 士增 强 主动护理 意
1 . 2个人 、生理 因素 老年 人 由于下肢髋 、膝 、踝 的 退 行性 变 ,导致 肌 肉关节 僵硬 、步 态不 稳 ,老年 患者 骨 质疏松 是跌 倒 的重要危 险 因素 。女性 患 者绝 经后 雌激 素
况 ,并 做好 交 接班T 作 ,班班 交接 ,采 取预 见性 护理措 施 ,避 免意 外受伤 。 2 为病人创造 安全的住院环境 . 2 病 室 光线 要 充
41
医学信 息 2 1 0 0年 1 O月 第 2 卷 第 1 期 3 O
Me ia Ifr t nOc. 0 0 o.3 o1 dc lnomai o t2 1 V 1 .N .0 2
识 ,严格 遵守 各项 操作 规 范 ,提 高 判断力 和 预见性 ,不
3 向高危 人 群讲 授跌 倒 不 良后 果及 预 防措 施 ,指 . 2
倒 的发 生 。
21充 分评 估 跌倒 的危险 因素 高 危人 群 中对高 龄 . 体 虚 能活 动 .或 活 动 不 便 者 ,以往 有 跌 倒 史 ,定 向障 碍 ,自主活动 受限 ,视 力下 降 ,排 尿排 便频 繁 ,经 常卧

老年人防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人防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人防跌倒护理干预骨科付群芳2012年4月25日概述人口老龄化跌倒是老年人建立独立生活的共同障碍跌倒率的增长导致了许多严重的后果美国老年人死亡70%与跌倒有关在北京,跌倒是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内在因素:年龄-随年龄增加,会有视力衰退、关节僵硬、体力衰退、活动能力下降等现象,而容易造成老年人平衡功能变差,导致跌倒的机会率增加。

疾病-一般疾病如中风、柏金逊症、骨质疏松、认知障碍等等。

外在因素:家居环境-睡床过高于起床时会因双脚未能着地而失足。

-过长之电线,跷起或松滑的地毯。

-不足的光线。

-物品摆放过高。

-浴室地面湿滑,浴缸边过高或缺防滑垫等。

-厨房地面上有油渍、地方狭窄、杂物过多等。

衣着-不合适的衣服和鞋。

老人摔跌带来的心理影响1.害怕再跌倒跌倒后医治及康复期间的苦楚对老人造成心理上的阴影,老人会害怕再跌倒,对步行失去信心。

2. 抗拒踏出家门老人不敢出街,生活圈子缩小,慢慢变得退缩,失去区内老友,整个生活习惯完全改变。

3. 事事依赖家人老人觉得自己“唔掂”、“冇用”,事事依赖家人协助,慢慢造成惯性依赖,明明自己有足够能力做的事也要他人协助。

4. 情绪不稳定老人对自己不能步行或缓慢的康复进度到不满及无助,会将情绪发泄在自己或家人身上,令彼此关系不和,而长时间情绪低落亦令老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预防长者跌倒方法改善家居环境-地面保持干爽。

-照明应使用足够和柔和的光线。

-睡床高度要适中,避免吊脚或过低。

-可使用浴缸坐板及花洒坐下沐浴,减少不良姿势。

-厨房地面上的油渍、积水及掉在地上的食物要及早清理。

切勿贮存太多杂物等。

-设扶手、拾物器。

衣着-衣物要称身舒适、裤管不可过长、避免绊倒。

-避免穿着拖鞋,选用尺码适中及底部防滑的鞋。

药物应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服用降血压药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

-服用降血糖药要按时进食,以免引起低血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平均每年有4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1]。

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有1/3的居家老人(65岁以上)发生过跌倒事件,并且有一半的跌倒事件会重复发生。

1.跌倒引起的损伤1.1 躯体损伤:跌倒引起躯体损伤率为10%,其中重度软组织损伤占5%,包括关节积血、脱位、扭伤及血肿。

骨折占5%,骨折的发生率高,主要是肱骨外科颈、桡骨远端及髋部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加上肌肉协调性下降,容易导致局部的骨质受力过大,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随增龄急剧上升。

据统计,80~84岁跌倒者髋部骨折发生率是60~64岁的100倍,而且后果严重。

髋部骨折后3个月死亡率为20%,死因常为长期卧床所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即使渡过难关,也会造成终生残疾。

1.2 心理损伤:虽然90%跌倒的老年人并不引起躯体损伤,但跌倒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

约50%老年跌倒者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因为这种恐惧心理而避免活动者占跌倒的25%。

对跌倒的恐惧可以造成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容易跌倒的恶性循环,甚至卧床不起。

因此,要充分认识这种心理创伤的严重后果。

2.危险因素2.1 内在因素人体的姿势稳定性取决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任何的功能损害都可降低机体的稳定性,导致跌倒的发生。

2.1.1感觉功能因素及平衡失调老年人由于中枢处理能力下降,感觉到的信息就会简化、消弱,反应时间会增加;视力减退导致不能正确的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感觉中枢或传导的原因;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丧失;环境突然改变不能及时作出适宜的动作而跌倒[2]。

2.1.2中枢神经的因素任何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会影响人体的稳定能力,如脑血管意外、震颤性麻痹引起的平衡能力降低,以及痴呆、帕金森病、脑积水、维生素B12缺乏、脊柱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在我国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中,跌倒位列前三,同时也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伤害死因的首要因素。

本研究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手段等进行综述,目的在于能够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不断完善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手段。

标签:跌倒;老年患者;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所谓跌倒,就是非故意、自主地改变体位,倒在低于初始位置的平面或者地面上。

跌倒可以说是环境、病理、生理、社会及心理等综合因素作用的最终结果。

在我国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中,跌倒位列前三,同时也是65岁以上老年患者伤害死因的首要因素。

探索与分析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1.1生理因素老年住院患者生理功能衰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反应力差、智力减退、疾病等个体与环境因素两者相互作用,成为老年患者极易跌倒的关键性因素。

调查显示,随着老年患者年龄的不断递增,使得其跌倒病死率也随之升高[1]。

老年人的肌肉强度与张力在老化过程中不断减弱,关节僵硬,骨质疏松,不断缩小其运动范围,最終导致肢体缺乏协调能力,患者身体平衡控制能力下降,引发跌倒。

1.2心理因素因为患者与患者家属对跌倒的概念比较模糊,很多老年患者存在不服老心理,高估自身运动能力,认为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人的搀扶下独自站立或行走,此为老年患者跌倒的心理因素。

1.3疾病因素只有保持人体骨骼肌肉功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一致,走路或者站立姿势才能保持平稳,若打破该协调性,就会导致人体机能稳定性的破坏,诱发患者跌倒。

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冠心病、禁食、颈椎病及糖尿病等疾病,都会使患者发生体力下降、头晕等情况而导致其跌倒。

1.4药物因素近些年,我国老年患者服药人数逐年增多,而且临床医师不能正确评估药物与正确指导用药方法,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

过多药物的服用使得老年患者具有最高的跌倒危险性,其主要因素就是很多药物都会对人体精神、神志、平衡、视觉等方面产生影响,增加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5.05.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519(2015)05-0688-03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 地 上 或 更 低 的 平 面 [1]。 老 年 人 跌 倒 是 指 意 识 清 楚 的 老 年 人 非 预 期 性 地 跌 倒 在 地 上[2]。在 我 国 ,造 成 伤 害 死 亡 的 原因中,跌倒位居第 4 位,而在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 居首位,老年人跌倒产生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 高。老年人在住院期间跌倒也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 件 之 一[3],这 不 仅 给 老 年 人 带 来 身 体 及 心 理 上 的 伤 害 , 也不断地威胁着医患之间的和谐。因此老年人意外跌倒 越来越多地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预防老年人跌倒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对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 施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跌倒的危险因素 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减 退,如视力、听力下降,平衡功能失调,认知能力及理解 能力下降等,均可增加跌倒的发生率。年龄越大,跌倒 风险越高,发生跌倒 的 比 例 也 越 高[4]。80 岁 以 上 的 高 龄 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几乎达 50%[5],并且女性患者跌 倒发生率约为男性的 2 倍[6]。 1.2 疾病因素 随着老年慢性疾病的增加,老年患者生 理也逐渐发生病理性改变,包括视力衰退,如白内障、 老花眼;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减退,如高血压、冠心病、脑 卒中等;泌尿系统功能下降,如前列腺增生;内分泌系 统改变,如糖尿病,均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Kerber 等[7]研 究指出,老年人跌倒和以前患脑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1.3 药物因素 药物的类型、使用剂量以及是否正确用 药等都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继而增 加跌倒的风险。心血管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 药、抗心绞痛药物、血管扩张类药物等;激素类药物如 降血糖药;毒麻药如镇痛剂等,这些药物的使用都可能 使患者的意识、视觉、步态的稳定性发生病理性改变。 这 些 不 良 反 应 一 旦 发 生 ,极 易 导 致 患 者 跌 倒[8]。 1.4 环境因素 据报道,65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51% 的跌倒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9]。主要是因为医院 硬件设 施不完整,如病室、卫生间、过道、开水房、检查室等患 者经常活动的地方缺少扶手;地面有水未及时清理;物
参考文献
[1] 张凡.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 理 对 策 [J]. 中 国 实 用 医 药 ,2013,8
·690·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3月15日 第31卷 第5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15,2015,Vol.31,No.5
基金项目:2010 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护理建设项目(财社[2010]305 号)。 作 者 简 介 : 刘 艳 (1987-), 女 ,重 庆 渝 中 人 ,主 要 从 事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E-mail:351687997@。 通 讯 作 者 : 刘 文 文 (E-mail:61266630@)。
·688·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3月15日 第31卷 第5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15,2015,Vol.31,No.5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综 述 与 讲 座·
刘 艳 综述,刘文文,王莲莲 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意外跌倒; 老年人; 护理; 危险因素; 综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3月15日 第31卷 第5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15,2015,Vol.31,No.5
·689·
跌倒的相关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晕厥史、青光眼 等,以及患者近 1 年内是否有跌倒史;(2)用药情况,是 否正在服用安眠药、利尿药、降糖降压药等可能会增加 跌 倒 风 险 的 药 物 ;(3)认 知 能 力 及 理 解 能 力 的 评 估 ,可 以 判 断 患 者 的 遵 医 行 为 ,进 而 预 防 跌 倒 的 发 生 ;(4)活 动 与 自理能力方面的评估,能够有效地早发现患者是否有跌 倒的潜在危险。 2.2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常伴 头晕的患者,应了解其晕厥史,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 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积极评估其功能障碍程度,请医生协助寻找病因,积极 治疗原发病;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 除治疗基础疾病外,还应观察其血压、血糖等的动态变 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其并发症;对有骨关节肌肉疾病患者 者,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对身体虚弱者应在治疗的基 础上,进行饮食调理。老年妇女要按时进行体格检查,早 发现、早预防慢性疾病,指导其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 私自用药、轻信广告、滥用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而 导致的跌倒。创造愉快的精神生活,减少负面情绪,可参 加 社 会 活 动 ,丰 富 自 己 的 老 年 生 活 或 接 受 药 物 治 疗 [18]。 2.3 合理用药,检测药物反应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 各大系统,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脑血 管系统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直接影响到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主要过程,使药物在 体内的过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影响各种疾病的正常治 疗,用药不当或用量不适将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药物的患者,要经常 检查并评估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及时更新和了解新药 相关知识;其次应加强毒麻、高危药品的管理,避免将药 物直接交予患者,护理人员做到勤交接,以免遗漏;对于 必需服用跌倒高危药物的患者,护士及家属应严格监督 患者用药情况,按医嘱服药,避免随意增加剂量或自行 停药,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便器及呼叫器触手可及,以 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跌倒损伤。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 与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用药、停药指征,不良反应 及 观 察 要 点 ,及 时 汇 报 医 生 ,积 极 处 理 不 良 反 应 [19]。 2.4 保障环境的安全 病房布置要合理、安全,设施完 善,如走廊、厕所、及楼梯等要安置扶手,地面可使用防 滑垫[20]。随着优质护理在全国的 普 及 ,可 由 责 任 护 士 向 患者、家属、陪护详细反复介绍病房环境,直至熟悉;保 持病房环境整洁,光线明亮,无障碍物;病床刹车固定 好;床旁桌、呼叫器置于患者健侧且触手可及;夜间开 启夜灯;地面湿滑时安放安全警示牌[21]。 2.5 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护士应加强与其沟 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患者入院时的心理辅导, 了解病情及心理变化、需求及生活习惯,向老年患者讲 明住院期间 的安全问题,减轻患者 住院期间因 对 环 境 的 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进步,人群的期 望寿命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也越 来越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而老年人跌倒问题 已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老年人健康 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可引起老年人生理、心理损害和社 会经济影响,亦可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线。引起住院老 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效的预防比跌倒以后 的治疗更有效,因此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对老年人的 跌倒风险进行个案评估及干预,提高护士对住院老年患 者跌倒危险性的认识,加强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心,采用 护理程序,对老年人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减少跌倒的发 生 , 保 障 老 年 患 者 住 院 期 间 的 安 全 [25], 提 高 满 意 度 , 减 少 纠纷的发生。
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较多,可借鉴 国外先进的、科学的评估手段及预防措施,结合我国国 情,积极地进行跨学科、多领域、长期追踪的探索,选择 一种统一性、标准性、规范性的方法,降低甚至消除老年 人 的 跌 倒 率[26]。
自 2008 以来,防跌倒已成为《中国患者十大安全目 标》之一,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防范,是护理工作的 重点之一。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跌倒防范知 识宣教,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以提高医务工作者、患 者及陪护人员的跌倒防范意识,减少及防止跌倒的发生 , 保障患者安全。对于已发生的跌倒事件,应鼓励医务人 员主动上报跌倒不良事件。管理者应定期对跌倒事件进 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有效的跌倒防范措施。
熟悉而产生的陌生感和因对疾病的转归而产生的心理 负担,处理好住院期间患者出现的负性情绪及心理反 应 。 [22-23] 护 士 应 多 询 问 老 年 患 者 生 活 所 需 ,及 时 主 动 帮 助患者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避免患者因怕麻烦而导 致 跌 倒 事 件 的 发 生[24]。 2.6 加强护理管理及陪护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跌倒相 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跌倒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 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有跌倒史 及被评估为高危跌倒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在病室、床 头做标记,提醒工作人员警惕。护士应多向患者宣教,如 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提醒 患者改变体位时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如起床“三步曲”, 即醒后 30 s 再起床,起床后 30 s 再站立,站立后 30 s 再 行走;久蹲久坐后,不要立即起立,以防体位性低血压引 起头晕而跌倒;指导患者穿舒适鞋袜,避免穿拖鞋、胶底 鞋等易导致跌倒的危险因素。提醒并要求跌倒高危患 者24 h 留陪,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上厕所、洗澡等,以 免发生跌倒。 3小 结
品放置不合理,导致拿取不方便,如水杯、纸巾、电话、呼 叫铃等未放置在患者随手可取的地方;床的高度不合适, 没有床栏等;浴室、开水房等未铺防滑垫;清洁工做完卫 生后未及时安放防滑提示牌;地面不平坦,有台阶,走廊 堆放障碍物等,均容易引起 患 者 跌 倒[10]。加 之 老 年 人 对 病区及周围环境的不熟悉,更易发生跌倒。患者跌倒高 发时段多为 6∶00~8∶00 和 14∶00~18∶00;跌倒主要发生在 床旁和卫生间。因为这 2 个时间段是患者进餐、休息时 间,上床、下床频率比较高;患者忙于洗漱、如厕,造成洗 手间使用频率高,地面相对湿滑[11]。 1.5 社会心理因素 跌倒的发生 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 定的联系。跌倒的社会因素有独居、独处等,老年人独自 行 动 增 加 了 跌 倒 的 风 险 [12]。老 年 人 担 心 疾 病 转 归 从 而 感 到焦虑、沮丧、抑郁、情绪低落等均增加了跌倒的危险; 焦虑、抑郁心理可削减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 注 意 力 , 从 而 增 加 跌 倒 的 机 会[13]。 不 服 老 的 心 理 , 导 致 患 者过高评估自己的平衡能力,如夜间起床不叫护士、护 工,不听护士忠告,仍穿拖鞋、穿着大小不合适的衣物 等,增加了跌倒的风险[14]。 1.6 护理管理及陪护因素 护士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成 为全球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中国这一问题尤为严峻,护 理人员配置的不合理,增加 了 老 年 人 跌 倒 的 风 险[15]。护 士缺乏对跌倒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年轻护士,导致对跌 倒高危人群的观察不及时,评估不到位,宣教不够,增加 了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 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加之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夜班只 有 1 或 2 名护士当班,节假日工作人员更少,未仔细评 估患者跌倒风险、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导致了患者的意 外跌倒[16]。陪护缺乏对患者跌 倒 的 认 识 ,不 重 视 医 护 人 员对关于跌倒的沟通,或夜间放松警惕,未能及时满足 患者的需求,如下床、如厕等[17]。 2 护理干预 2.1 跌倒风险评估 做好跌倒风险评估可以早发现跌 倒患者及其相关因素,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根据跌倒 风险评估表(Morse 评分表)对高危人群(>65 岁患者)进 行 以 下 评 估 :(1 )病 史 调 查 ,询 问 患 者 是 否 患 有 可 能 导 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