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古诗文阅读规范标准答案

七年级上古诗文阅读规范标准答案
七年级上古诗文阅读规范标准答案

七年级上古诗文阅读答案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碣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6句是实写,后4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

3、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曹操是一个胸怀开阔,豪迈的人。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

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参考答案:

9、A

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

情,意思又很含蓄。

C.每章都有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2.请任选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的景物描写。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景方面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 C (那是乐曲的终了,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

2.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 观描写了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4.写景的前六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惊人的力量;后四句虚写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暗含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万物一样统一天下的胸襟,虚实相间,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观沧海》

一、常识填空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10.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分)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2分)

参考答案:

10.自己的雄心壮志。(2分)

11.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用“若”字表明写的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想像,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2分)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答案:.A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03观沧海

1、曹操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巍峨茂盛汹涌

9、D

========================================

《次北固山下》阅读鉴赏及答案

8、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9、“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A(2分)

9、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1分)。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3分)

(1)D

(2) 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答案】⑴最爱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

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

参考答案:

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

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2分)

参考答案:

8.(2分)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9.(2分)答案略,所写内容要符合诗句内容,语句要优美。(对“乱花”“浅草”有描写即可)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古诗词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 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11.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12.工作学习中,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3.何当共剪西窗烛,。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 是:,。 15.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 用《论语》中的,来劝诫美国政府。 1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3.《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6.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30. ,小桥流水人家。 31.秋风萧瑟,。 32. ,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 33.《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篇目 第4课 观沧海 作者:曹操【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古诗词阅读整理

(一)《观沧海》曹操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 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 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3、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部编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部编版/人教版) 第一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 ___ ___ 。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春》中描写春花色彩美:________ ___ ___ 4、《春》中描写春雨形态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古诗《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写大风时海上巨浪汹涌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 是: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1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 _。 15、《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 ___、_____ __、___ 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1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 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⑥老骥伏枥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⑩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过故人庄》 ①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⑤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 ⑥写景的句子是: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部编版/人教版)

第二部分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 是: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 是: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9.《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2.《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1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17.《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1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是: 20.《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25.《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抒发志向的诗句: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27.《秋词》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测试题

1.余忆童稚时,,,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余年幼,,不觉呀然一惊。,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论语》中认为复习旧知识好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择善而从”这一成语出自《论语》中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自己所不想要(或不想干)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用《论语》中的原句来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出《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至少三个): 4.水何澹澹,。,。,。《观沧海》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 6.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蹄。 7.,小桥流水人家,。 8.《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孤寂愁苦心情的句子是,。 9.,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10.,青山郭外斜。,把酒话桑麻。 1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 ,。12.,。小园香径独徘徊。 13.,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4.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1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兄女曰:“。”(《世说新语.咏雪》) 1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信;,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17.《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的两句是,。18.《观书有感》中点明方塘总是明净如镜的原因是,。 19.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0.《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2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的“,。”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24.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2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26.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2、方出神神定虾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死而后已 4、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6、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7、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老骥伏枥烈士暮年10、绿树村边合开轩面场圃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山光悦鸟性1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16、日中不至对子骂父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4、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次北固山下》 ①《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②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_。 ③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__,。 ④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⑤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⑥运用对偶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运用设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⑧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⑤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⑧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论语>十则》 ①论述学习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懂装懂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 ,_ _ 。 ②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__。 ③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 。 ④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⑤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 。 ⑥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⑦论述学与思想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 。 ⑧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重”和“远”分别表现在______________和___ __。 ⑾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 ⑿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

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淮上与友人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题班别:姓名:学号: 一、提示型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一切都是瞬息, ; 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东市买骏马,,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6.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7.日辞黄河去,, 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8.万里赴戒机,。(《木兰诗》) 9.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10.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1.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12.雄兔脚扑朔,。(《木兰诗》) 13.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14.爷娘闻女来,。(《木兰诗》) 15.小弟闻姊来,。(《木兰诗》) 16.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7.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18. ,弹琴复长啸。 森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9.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5.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洲西涧》)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洲西涧》) 27.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8.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9.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30.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 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一、提示型默写: 17.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18. ,弹琴复长啸。 森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9.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5.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洲西涧》)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洲西涧》) 27.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8.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9.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0.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3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2. ,至今已觉不新鲜。(赵翼《论诗》) 33.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二、理解型默写: 18.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 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 19.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 句是,。 20.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 21.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 22.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 两句是,。 23. 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 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4. 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 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2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 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2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 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27.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 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练习题 1、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4、.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5、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古诗的特点:贵形象,贵情感,贵含蓄;贵凝练. 如何读懂诗歌: 1、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人的生活情境。 相关的文言知识: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 相关的诗歌常识:题材与体裁;句与联;意象与意境;情感基调与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 2、抓住:题目、作者、注释、意象、情感基调、题材、关键词句、诗歌中的人、思想情感等。 3、贯通:诗歌中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整合: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