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20各数》教学随笔

《认识10-20各数》教学随笔
《认识10-20各数》教学随笔

《认识11----20各数》教学随笔

本节课教学我分4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一个十”。

这部分教学,需要孩子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十进制”概念。由于本节课牵涉到动手操作的环节,地年段儿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学具成了最大的隐患,同时也意识到课堂组织的重要性。在一(8)班试上时,大部分孩子不会捆小棒,所以在上之前,特别利用午自习的时间教学生怎么用皮筋将小棒捆起来。为了避免孩子课堂上玩学具,在每一个动手操作完之后,我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将小棒放回抽屉,在课堂上还是有部分孩子在老师讲解时动小棒,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加提点学生,慢慢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第二层次:认识12。

在这部分教学中,遇到了两大难点,分别是:

一是体会“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体会“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理解计数单位“十”教学时我围绕“怎样摆,能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出来是12?”这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有一根一根仔细的摆出12根的,也有3根3根摆的(孩子很聪明);当时有想过引导孩子“喜羊羊有一种更快更好的方法-----直接出示左边摆一捆、右边摆两根”,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够自主的探索、发现出来的,再加之上一环节,有提到“我们有10根小棒就可以将它们捆成一捆”相信,加之引导孩子能自己说出来的,在教学中因为这部分耽搁了较多的时间。我想导致这样的现象,原因可能是

1、没有理解“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12根”在摆之前要求孩子不忙于摆小棒,先思考时,“怎样摆,能一下子就能让人看出来是12?”观察时,发现已经有大部分孩子眼睛已经盯着小棒,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动小棒了,孩子没有听清,或者是就没有理解“一眼看出来”。在巡视时,我不断强调“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来是12根”,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没有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就进行操作了。

2、没有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并将上一环节运用到下一环节。“10根捆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没有将上一环节的内容应用到下一环节,或许在第一环节教师应该要多强调一下“有十根小棒我们就可以将它们捆成一捆”。在8班试上后,得到师傅的指导,将PPT呈现的摆法改成实物演示,设想,如果通过实物让孩子摆,“一根一根的摆”和“一捆直接摆出来”孩子能够直观地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在课堂上,孩子的反应却不是我们设想的那样。当时是,张歆恬一个小女生回答“左边摆一捆,右边摆两根”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她坐下之后却直接反驳这个观点,说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直接忽视了这一行为,教育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而我只是关注自己的教案是否走下去,作为新教师,从关注教材才关注学生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

二是引导孩子较为规范性地表述摆法在试上过程中,我的要求有点高,想直接要求孩子说出规范表述,让很多学生感到很困难,很多学生说不出来。得到师傅的指导,这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让孩子逐步掌握。首先,让孩子上台自由摆、

自由说;其次,进行优化,让孩子自己分辨哪种摆法更直接;最后,规范孩子的语言。教参上的建议。学生在交流、比较哪种摆法简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看着小棒说一说“左边的一捆小棒和右边的2根小棒合起来是12根小棒,一捆是1个十,2根是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然而在一班的教学效果,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够完整地、较为规范地说出小棒的摆法。或许,应该再放低要求,或者慢慢分化到每节课中,一点一点的规范学生的表述。

第三层次:认、读11-19各数

在学生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先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是11、13,并要求孩子说一说,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孩子的理解。然后要求孩子用这种方法摆出16.并将11、13、16这三种摆法呈现,要求孩子观察,这些表示十几的数,都有什么规律即“左边都是摆一捆,右边摆几根就表示几”,从而进行小结,并且巩固孩子的理解。

第四层次:认读20。

要求孩子自己说运用我们之前学习的方法,你想摆十几呢,把问题放出去,孩子自由摆,然后有意识地选择摆19的小朋友,引出再添一根,又有了十个一,我们可以再将它们捆成一捆。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运动会小鹿赢得了比赛,邀请大家做客的过程中,相继出示生活中的数,让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如:“给小动物编号、公交站牌、红绿灯、电梯楼层、电视频道”等等联系生活,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体会11-20数的顺序和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在估一估草莓和糖果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估算的意识,巩固数感,体会十几大概有多少。

我想无论我们处在什么阶段的教师,一切都要遵从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孩子的发展为落脚点。本节课中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并没有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理解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建构“十进制”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