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1、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得特点。(?级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1)教育得终身化。

(2)教育得全民化。

(3)教育得民主化。

(4)教育得多元化.

(5)教育得现代化。

(6)教育得信息化.

(7)教育得全球化。

(8)教育得个性化.

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得关系。(一级)

生产力对教育得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得规格与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

(1)教育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得基本途径。

(2)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有效形式。

(3)教育就是进行技术创新得一个重要手段。

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得关系.(一级)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得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得)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得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得宗旨与目得。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得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与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得影响作用(二级人鱼公主促政治)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得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得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得政治社会化。

4、简述教育对文化得作用。(一级两传选新促文化)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得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得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得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得作用.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得一般规律。(二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得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得原因。(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1)学校就是有目得、有计划得、有组织得培养人得活动.

(2)学校教育就是通过专门训练得教师来进行得,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得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得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得影响比较全面、系统与深刻。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得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得表现。(一级严规范塑个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得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得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就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得影响具有即时与延时得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与发展个性得功能。

8、简述教育制度确立得依据。(一级)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得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得依据

本国学制得历史发展与外国学制得影响。

9、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二级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构建)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得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得建构。

10、简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二级)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得得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实现我国教育目得得根本途径。

11、简述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依据。(一级三人一社会)

(1)特定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得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

12、简述什么就是美育。(二级)

美育就是运用美、自然美与社会美培养学生正确得审美观及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得教育.

美育得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得审美观,就是她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与鉴赏美得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得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得情操与文明得行为习惯.

1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得观点。(二级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就是经验得改造。

(2)主张学习必须与个人得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得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得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14、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得观点。(二级)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得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得知识结构.

15、简述制约课程得主要因素。(二级)

(1)学生得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得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得编制.

16、简述课程标准得含义及作用.(一级)

含义: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得具体化,就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得形式编定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得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得教学目得与任务,知识得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得基本要求。

作用: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得依据,就是编写教科书与教师进行教学得直接依据,就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得重要标准,就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得基础。

17、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一级)

课程内容得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目得与不同类型学校得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得有关教学与教育工作得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就是课程设置得整体规划,它对学校得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得具体化,就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得形式编定得、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得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得教学目得与任务,知识得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得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得依据,就是编写教科书与教师进行教学得直接依据,就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得重要

标准,就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得基础。

(3)教材

教材就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得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与讲义就是教材得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8、简述教材设计得一般原则.(二级)

(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19、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级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

人得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得智力: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得解决问题得方法,在每个人身上得组合方式不同。

2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学生观。(二级两独一发)

(1)学生就是发展得人。

(2)学生就是独特得人。

(3)学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得人。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教师观。(二级建促放研)

教师角色得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得关系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就是学生学习得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得关系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就是教育教学得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得关系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就是课程得建设者与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得关系瞧,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就是社区型得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得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她教育者得关系上,强调合作.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教学观.(二级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得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评价观。(二级)

(1)评价得根本目得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评价发展得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24、简述我国现阶段得教学任务.(一级双基+德智体美)

(1)使学生掌握系统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就是培养学生得能力与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得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得世界观、良好得思想品德、健康得审美情趣与良好得心理素质。

25、简述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一级舰长传教)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得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得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得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得规律。

26、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之间得关系(二级)

(1)掌握知识就是发展能力得基础。

(2)能力发展就是掌握知识得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就是相互转化得内在机制。

27、简述教学过程得结构.(二级急领老公孕检)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得基本环节。(一级背上做导学)

(1)备课——上课前得准备工作,就是教好课得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得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得检查与评定。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一级)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得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与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0、简述上好课得具体要求。(一级慕容芳气购泰语书)

(1)目得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31、简述布置课外作业得要求.(二级)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得范围与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得掌握与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得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

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就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得清晰表象,丰富她们得感性认识,从而使她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与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现代化得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得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得不当与滥用、

33、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得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小猪动手毒死农民)

含义:启发性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注意调动她们得学习主动性,引导她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得目得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得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4、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得含义及要求。(一级)

含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得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得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得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要求:

(1)教师得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得教学

(3)按照学生得认识顺序,由深入浅、由易到难得进行教学。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得专业水平与思想修养。

35、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得含义及贯彻要求。(一级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得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得目得。

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得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得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得关系.

(4)补充必要得乡土教材。

36、简述教学方法选用得依据。(一级依本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得特点与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与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得教学媒体得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7、简述班级授课制得优缺点.(二级)

(1)班级授课制得优点(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得作用。

(2)班级授课制得缺点(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得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得限制.

②学生得学习主要就是接受现成得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

能力与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得就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得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灵活性有限.

38、简述教学评价得原则。(二级)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39、简述影响遗忘进程得因素.(二级人才请发誓)

(1)学习材料得性质。(2)识记材料得数量与学习程度得大小.(3)记忆任务得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得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与动机也影响着遗忘得进程。

40、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得特点。(二级)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得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得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1、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得方法)(一级几份饭多多结合)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2、简述创造性得培养。(二级环境+个性+课程)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得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得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得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得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得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得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得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43、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得教学。(二级思恋良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得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得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得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得习惯。

44、简述心智技能得培养要求。(二级借个机缘)

(1)激发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得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得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得个别差异。

45、简述有意义学习得实质及条件.(一级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有意义学习得实质:有意义学习得实质就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得)得与实质性(非字面)得联系.

有意义学习得条件:

①学习材料得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得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得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级)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就是对现实得准确表征,也不就是最终答案,而只就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得法则,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得丰富性,强调学生得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得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得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得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得情境性。

(4)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教学含义

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47、简述如何激发学生得学习动机.(一级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8、简述如何培养学生得学习动机。(一级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1)了解与满足学生得需要,促使学习动机得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得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得归因观。

49、简述影响迁移得主要因素.(二级)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得影响迁移得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得态度、教学指导、外界得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得产生。

50、简述学习策略得类型.(一级)

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就是加工信息得一些方法与技术,即信息加工得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就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就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得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得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得了解与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与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就是资源管理策略,就是指有效地管理与利用环境与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5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级)

皮亚杰将人得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就是0~2 岁, 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得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年龄就是2~7 岁,此阶段得特征有:万物有灵论;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就是7~11 岁,这个阶段得标志就是守恒观念得形成;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得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理解原则与规则, 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就是11 ~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与直喻,能作一定得概括;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

52、简述最近发展区得含义及其教育意义。(一级)

(1)最近发展区得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就是儿童得现有水平,二就是即将达到得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得差异就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得教育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得最近发展区,把潜在得发展水平变成现实得发展水平,并创造新得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得前面。”

53、简述情绪与情感得区别。(二级)

(1)情绪得产生与有机体得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得产生则与人得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就是人与动物所共有得心理现象,而情感则就是人类特有得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与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与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4、简述情绪调节得方法。(二级)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与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与创造快乐得情绪

55、简述影响人格发展得因素.(二级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56、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一级)

(1)婴儿期(0 ~1、5 岁):基本得信任感对基本得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3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6 ~ 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57、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得基本途径。(二级)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得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七、中学德育

58、简述品德得结构.(一级)

品德得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道德认知亦称道德观念。道德认知就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得认识,就是个体品德中得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就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她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得内心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就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得内在动力。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就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得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就是实现道德动机得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就是衡量品德得重要标志。

5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得因素。(二级)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识。

60、简述科尔伯格得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级)

(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得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得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61、简述德育过程得基本规律。(一级)

(1)德育过程就是具有多种开端得对学生知、情、意、行得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就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得过程。

(3)德育过程就是组织学生得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得过程。

(4)德育过程就是一个长期得、反复得、不断前进得过程.

62、简述中学德育得途径.(一级一教二班三活)

(1)思想政治课与其她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得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63、简述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一级)

(1)选好学习得榜样。选好榜样就是学习榜样得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

指导她们选择好学习得榜样,获得前进得明确方向与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得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她们前进,就需

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得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

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与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64、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二级)

(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得兴趣与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得标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65、简述班集体得发展阶段。(二级)

(1)组建阶段

实际上都就是一个个孤立得个体,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

(2)核心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得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3)发展阶段

已能自己管理与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得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4)成熟阶段

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与谐、上进、合作得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得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66、简述班集体形成得标志。(二级健全班风就是组织得目标)

(1)坚定正确得政治方向与明确得奋斗目标。

(2)健全得组织机构与坚强得领导核心.

(3)严格得规章制度与严明得组织纪律。

(4)正确得集体舆论与良好得班风.

67、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一级恒心才发光)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得“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得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得教育要持之以恒。

68、简述建立教师威信得途径。(二级朋友之间也要注重培养良好得第一印象)

(1)培养自身良好得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得认知能力与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与行为习惯得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得第一印象.

(5)做学生得朋友与知己。

69、简述福勒等人提出得教师成长得三个阶段.(一级)

教师在不同得成长阶段所关注得问题不同,福勒与布朗根据教师得需要与教师在不同

时期所关注得焦点问题,把教师得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与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

处于这一阶段得一般就是新教师,她们非常关注自己得生存适应性,可能会把大量得时间花

在如何处理好与学生得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提高成绩)

在此阶段教师关心得就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得内容,一般总就是关心诸如班级得大小、时间得

压力与备课材料就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得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个别差异)

在此阶段教师将更多地考虑学生得个别差异。自觉关注学生就是衡量一个教师成长成熟得重

要标志之一。

70、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得基本途径.(一级瞧别人瞧自己多练习多反思)

(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得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71、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得方法. (一级说服榜样群体奖惩价值)

(1)有效得说服.(2)树立良好得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得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72、简述知行统一原则得贯彻要求。(一级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1)加强思想道德得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得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与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她们在接触社会得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3)对学生得评价与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得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3、培养学生想象力得方法(二级)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得表象储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得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得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得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得地训练学生得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得幻想。

74、促进学习迁移得教学。(二级)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75、简述疏导原则得贯彻要求(一级)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76、简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得贯彻要求。(严慈相济)(二级)

(1)教育者要有强烈得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得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就是对待后进生(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得与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得道德要求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

实用文档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命题点一教育的词源 什么是教育?从词源上讲,在汉语中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孟子。《孟子》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西语中教育一词的本意是对人实行引导。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些定义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学观提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解释还是中国的解释,都把教育看作是对人的引导活动。《孟子.尽心上》 命题点二教育的定义 在教育学里,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出现在奴隶社会早期。 狭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它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儿童; 第三,它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的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是中介。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 实用文档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者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二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或矛盾。在教的活动一教育实践活动中,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二者又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的客体;中,即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他们有共同的活动目的,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模块 1.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其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最后,制定教育目的还需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素质教育的特征(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美育的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8.五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二模块 9.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腔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育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任考试都离不开做题,教师招聘考试也是一样,只有多做题才能从中把握考试的重点向,也才可以更扎实的掌握各个知识点,为此,文都网校教师招聘频道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历年考试真题给大家作为参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 A.营养和 B.铁和磷 C.维生素C和钙 D.维生素A和水 2.具有促进铁吸收功能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婴幼儿脑细胞能够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5.以下关于儿童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同时情绪也会影响认知过程 B.婴儿期的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 C.婴儿最初的笑是没有社会意义的 D.新生儿听见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是移情的表现 6.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学前教育公共的提供必需坚持 A.广覆盖、高质量 B.重点覆盖、保基本 C.广覆盖、保基本 D.多覆盖、有质量 7.“案教学”的倡导者是

A.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B.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C.人本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D.新行为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8.我国的“托幼一体化”是指 A.托儿所和幼儿园职能合并 B.幼儿园取代托儿所 C.托儿所取代幼儿园 D.以上都不是 9.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是 A.儿童发展价值 B.社会发展价值 C.兼具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D.以上都不是 10.儿童观的在结构应包括 A.儿童的自然存在 B.儿童的社会存在 C.儿童的精神存在 D.以上都是 11.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角色不包括 A.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B.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C.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D.幼儿的榜样和示者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得得实现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得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得就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得重要依据。教育目得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得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得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就是衡量与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得根本依据.评价学校得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得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得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我们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得统一。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得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就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得发展就是具有积极作用得: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得知识、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把可能得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得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得科学知识,在较短得时间内被更多得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得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得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得生命载体-人得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得创新,促进生产技术得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

一、考查题型、分值及内容 从近2年的初中体育真题中可以发现,一是体育笔试的总分值为150分,其中客观题约占47%,主观题约占53%(见上表),可见,在整份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都约占据一半的分值。二是从近些年的真题考查内容发现,每年的知识点考查顺序都是有章可循的。 选择题 第1-18题主要考查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保健学的知识点 第19题考查了中外体育发展史(这一题难度较大,对知识面掌握要求较广) 第20题考查了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 第21-22题考查了体育心理学 第23-2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理论 第26-31题分别从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田径、武术等项目进行考查 第32-35题考查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内容。 简答题 第36题考查了运动人体科学和保健学等内容 第37-38题考查点不固定 案例分析题 第39-40题分别都是给出教学中的案例,提出2-3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案例和对体育教学的理解程度来进行回答。 教学设计题需要考生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体育教学。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1:田径类 1)田径运动的定义、内容及分类。

2)田径场地器材的基本知识。考生须知径赛的场地基本知识,重点识记分道宽、分道线、丈量的方法、第1、2、3、4的直曲段分界线等;田赛场地,掌握跳高、跳远、铅球的场地标准以及标准重量等考点。 3)跑、跳、投的技术原理、动作要领及教与学策略。识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项目的动作要点以及教学组织,如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跳高、双手头后掷实心球、快速跑等。 4)田径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能结合实际组织、编排校田径运动会。竞赛组织及编排工作,该考点经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应掌握竞赛规程的内容、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机构及分工、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编排(重点)以及秩序册包含的内容等。裁判工作,该考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来呈现,由于田径裁判内容较多,这里就不在一一赘述,但从历年的真题中发现,考查的内容以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的常见比赛项目为主,另外,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定要去关注一下最新的田径裁判规则,如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始,国际田联将全面实行竞赛项目中的“零抢跑”规定。 1.跑步属于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每一周期单腿的动作顺序是()(20XX 年上半年) A.后蹬——前摆——折叠——扒地 B.后蹬——折叠——扒地——前摆 C.后蹬——前摆——扒地——折叠 D.后蹬——折叠——前摆——扒地 【教师资格证笔试】 【初中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归纳】 考点2:篮球类 1)篮球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发展史。 2)掌握常见篮球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投篮以及运球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下列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B.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C.班级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D.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夸美纽斯 4.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巩固学生的知识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7.班上成绩第一名的学生的家长认为实验班的学习氛围更好,提出要将孩子调到实验班,但是该生私下向你表达不愿意跳班。你首先应该怎么办?( ) A.建议家长先了解孩子的意愿再做决定 B.向家长分析调班结果的利与弊 C.告诉家长孩子不愿意调班 D.告诉家长新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成绩下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品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在推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而形成班级目标体系,这种管理方法称作( )。 A.目标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0.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 C.年级活动 D.群众性活动 参考答案:1-5CADBB6-10AADAB 一、单选题 1.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74649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 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 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 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 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 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 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 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 则?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重点 启发性原则。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 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 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 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 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 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 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 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 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 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 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 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 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 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 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 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 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 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 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早期童年经验。人格与早期童年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最后,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案耍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答案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1) 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期^。(2).领会阶段。学生要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剌激,形成选择性知觉。教师可通过提问、图片、手势动作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中。(3).习得阶段。学生将短吋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教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测试题 4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测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10.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分析

了解分析总体考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总体考情。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展开章节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 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高频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第三节:历年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的现代化。 6. 教育的信息化。 7. 教育的全球化。 8. 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二.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口诀:法国仪式 三.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够防守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五.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 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 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六.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幼。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数果较好。 3. 学楼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九.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十.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 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传统;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

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价值。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