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

★事业单位考试专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

1.多媒体的英文是multimedia,虚拟现实英文是Virtual Reality。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的载体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构成了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主要特点:多样性、综合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2.构建一个多媒体系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多媒体系统可分成6个层次:多媒体外围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多媒体核心系统、媒体制作平台与工具、创作/编辑软件、应用系统。

多媒体外围设备包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装置,通讯(网络)传输设备及装置。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主机系统(MPC)及各种外围设备的接口部件。

多媒体核心系统,其实质就是多媒体操作系统,也包括设备的驱动程序。

媒体制作平台与工具,就是多媒体素材准备工具。

多媒体编辑与创作系统,该层是开发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平台或环境,可以实现各种媒体的综合利用。

3.多媒体关键技术一般分成二类:多媒体应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研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本身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多媒体应用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素材采集/制作技术、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多媒体创作工具及开发环境、多媒体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研制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

多媒体数据常用的压缩方法为无损失压缩(冗余压缩法/熵编码)和有损失压缩(熵压缩法)。衡量压缩技术的好坏主要有压缩比大、算法简单、压缩/解压缩速度快三个指标。

多媒体芯片技术是多媒体硬件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主要解决音频/视频的解压缩和播放及大量的特殊效果所涉及的快速计算。

多媒体存储技术主要指CD-ROM技术,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管理技术。

4.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使它们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信息处理技术。

图形也称矢量图,是由诸如直线、曲线、圆或曲面等几何图形(称为图形)形成的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

JPEG标准是面向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压缩标准,一种基于DCT的有失真的压缩算法;另一种是基于空间线加先预测技术(PPCM)的无失真压缩算法。MPEG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立的一个致力于制定有关运动图象编码压缩标准的组织。MPEG将图像分为三种类型:I图像、P图像、B图像。MPEG

使用了两个帧间编码技术: 预测技术和内插技术。它作为运动图像编码压缩标准,它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5Mb/s。

数码相机是用CCD(电荷耦合器件)成像,一般厂家给出数码相机的两个分辨率:CCD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

音频有时也泛称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20kHz,包括语音说明、背景音乐和效果音响。Windows95(98)系统中播放声音的软件有:CD播放器、媒体播放机和录音机。

计算机中保存声音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常用的有:波形音频文件(WAV)和数字音频文件(MIDI)。

波形音频文件是真实声音数字化后的数据文件。数字音频文件又称乐器数字接口,是以一系列指令来表示声音的,可看成是声音的符号表示。MIDI是一种通信形式,是将电子乐器联接起来的一种手段,它是控制乐器所用的软件和硬件的规范。

声卡的合成方式分为波表合成和FM合成。

5.目前多媒体创作工具主要有以下四类:基于舞台(Flash, Director)的创作工具、基于图标(Authorware)的创作工具、基于时序(Director,Action)的创作工具、基于卡片或页面(toolbook)的创作工具。

6.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三层表现层、可见层、单媒体存储层。组织结构可分为三种集中型、组合型、协作型。

7.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只要采样频率(每秒钟采样的次数)高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二倍,就可以完全从采样中恢复原始信号波形。标准的采样频率有3个:11.025kHz、22.05kHz、44.1kHz。以11.025kHz为例,其可以恢复的最高音频是5.5125kHz,而人的语音带宽一般取300Hz-3.4kHz,所以这样的采样频率对语音是足够了。

采样精度:每个采样点的幅值用多少位二进制数据表示。

通道个数:记录声音时产生的波形个数。

8.多媒体通讯是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讯的分布性和广播、电视的真实性融为一体。如普通电话到可视电话。现有的通讯网络包括:电话网、计算机局域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有线电视网等。

9.多媒体通信技术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处理技术、终端技术。只有具备了全双工语音传输能力,才能在Internet上打电话。

10.多媒体大多数只利用了人的视觉和听觉,在虚拟现实中还用到触觉,而味觉、嗅觉尚未集成进来。虚拟技术必须解决的问题:多感知性、临场感、自主性、交互性。

11.电子出版物、交互式视频游戏属于多媒体的范畴。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是把

多媒体信息经过精心组织、编辑及存储在光盘上的一种电子图书。

12.国际上流行的视频制式有PAL制、NTSC制、SECAM制。我国电视信号的制式是PAL,所采用的信号是YUV。NTSC制式电视的帧速为30帧/秒。

13.一般说来,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量化级数越高和采样频率越高。

14.位图与矢量图比较,可以看出对于复杂图形,位图比矢量图画对象更快。15数字视频质量越高数据量越大,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解压后数字视频质量开始下降,压缩比越大数据量越小。

16.音频卡是按采样量化位数分类的。麦克风、线输入、CD Audio是音频卡支持的声源。音频卡与CD-ROM间的连接线有音频输入线、IDE接口。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二章试题

第一二章月考试题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B.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 C.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把多媒体综合一体化,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D.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媒体都必须数字化 2.李老师为讲解力学,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体用PowerPoint制作成课件。这种为表现某一主题将多种媒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主要体现了多媒体的什么特征 ( ) A.交互性 B.集成性 C.可传递性 D.大容量存储技术 3.社会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越来越多,下列产品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的有 ( ) ①可拍照彩屏手机②MP3音乐播放器③数码摄像机④可以发声的电子词 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的“多媒体”,可以认为是 ( ) A.磁带、磁盘、光盘等实体 B.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载体 C.多媒体计算机、手机等设备 D.因特网、Photoshop 5.现在网上可以360度的浏览故宫博物馆,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知其内部的方位和物品,这主要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 ( ) A.视频压缩 B.虚拟现实 C.智能化 D.图像压缩 6.晓钧打算寒假期间上网下载影片美美的饱看—番,以下类型属于影片格式的是( ) A.HTML B,JPG C.SWF D.RM 7.编辑一张图片时,分别以不同的格式保存为三个文件pic.bmp、pic.jpg、pic.gif,这三个文件的大小是 ( ) A.pic.bmp最大 B.pic.jpg最大 C.pic.gif最大 D.一样大

8.小辉为了制作《校庆宣传》多媒体作品,收集整理了许多素材,具体如下表所示,现要对序号①、②、③、④里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则所需要的处理工具软件分别 是 ( ) ①会声会影②GoldWave ③Photoshop ④Flash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9.以下说法不属于衡量压缩技术好坏的技术标准的是 ( ) A.压缩比要大 B.算法要简单 C.压缩与解压缩的速度要 快 D.没有失真 10.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除主机外下列设备中一般应选配的是 ( ) ①声卡②视频采集卡③Modem ④音箱⑤CD-ROM驱动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1.小明用Windows提供的录音机程序录制了一分钟左右的歌曲并保存为“中国共青团团歌.wav”,发现存储占用的空间较大,于是他用GoldWave对“中国共青团团歌.wav”进行了格式转换,转换前后的文件信息如下图所示,请问小明采用的是什么压缩,压缩比大约为多少 ( ) A.有损压缩,11 B.无损压缩,9 C.有损压缩,9 D.无损压缩,11 12.根据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的安排,刘晖要到灵秀山上收集石狮植被的生长状况等资料,并制作一份演示文稿作品。他应恰当选择的信息采集工具是 ( ) A.扫描仪、数码摄像机 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 C.胶卷相机、数码摄像机、视频采集卡 D.胶卷相机、模拟摄像机

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作业1

《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作业1 1、利用直方图均衡对图像(Couple.bmp)进行增强 2、分别使用算术均值和中值滤波器对带有椒盐噪声的电路板图像(circuit_corrupt.bmp)进行滤波,给出滤波结果,并对滤波结果进行分析。 3、利用Sobel算子,提取lena图像(lena.bmp)的边缘信息

作业要求:完成上述作业,形成作业报告文本;每一作业包含: (1)作业名称 (2)班级,姓名,学号 (3)作业正文(包含): i.作业说明 ii.方法(描述你采用的方法和处理步骤) iii.结果(包括各步产生图像及其说明) iv.讨论(包括简要的总结) v. 附上完成作业形成的程序(Matlab或C) 附录: 常用的图像处理函数 读图像 f=imread(‘文件名’); 写图像imwrite(‘文件名’) 图像显示imshow(f,[]) 线性空间滤波: g=imfilter(f,w,filtering_mode,boundary_options,size_options) 非线性滤波

B = ordfilt2(A,order,domain) 中值滤波 B = medfilt2(A,[m n]) 自己编程实现均值滤波,注意边界处理,图像大小M×N,滤波器大小m×n clc; clear; close all; f=imread(‘lena.bmp’); f=double(f);%将数据从uint8转变为double [M,N]=size(f); m=3; n=3; m0=floor((m-1)/2); n0=floor((m-1)/2); g=f; for i=m0+1:M-m0 for j=n0+1:N-n0 fs=f(i-m0:i+m0,j-n0:j+n0); g(i-m0,j-n0) = sum(sum(fs.*w))/(m*n); end end figure;imshow(g,[]) 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fft2和ifft2 频率中心平移函数fftshift ifftshift 函数的具体使用可查阅matlab help

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学科:信息技术适用教材: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11节 章节名称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计划学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多媒体世界”第11课“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主要介绍了主题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自定义动画等知识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基础的网络知识,能够自主完成网站的浏览、元素的引入等简单操作。 教学目标分 析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引入。 (2)了解元素的格式设置。 (3)了解元素的动画设置。 (4)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 (5)了解应用设计模板。 (6)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演示文稿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和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制作主题学习网站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主题演示文稿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分 析 教学难点分 析 解决措施 重点:主题演示文稿的制作。 难点: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的提升。 通过学生登录教师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个别化辅导等措施,利用电子教室交互功能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思 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 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登录教师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 2.新知导航:教师介绍主题学习网站的构成,布置学习任务,借助主题学习网站,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个别化辅导。 3.自主实践:学生自主实践体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综合效果设置。 4.主题创作:以组为单位,创作主题演示文稿,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字】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践探索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教育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引领了保守教学方式、方法的巨大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日趋完善。现如今,其在高校的教学环节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然而,在看到多媒体技术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师在对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认识上、对多媒体的适度使用以及对多媒体操作流程的了解上还存有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阐述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所在及适当与不适当之间的效果,提出合理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适度;保守教学;现代化教学 作者简介:王俊鹏,男,工程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表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中我领会到:要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上应用的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现如今的教学过程,多媒体几乎无处不在。老师已经十分认可多媒体,并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应用在教学前线上。在看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多媒体如果应用不当,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节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多媒体教学是否等同于高质量教学 多媒体教学从概念上讲,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起来,实现深入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其本质上讲,它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老师和同学理解一些无法通过口述形式描述明白或可以讲明白但讲起来特别复杂的问题,以起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作用。自从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到教育领域,它给教育界带来了重大变革。当然,这么重要的一项技术,也会得到广大教育界同仁的青睐。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现代化的现象。 有一部分人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就属于高质量教学。不顾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盲目地使用多媒体,在造成多媒体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使教学重心产生了扭曲,对教学的圆满完成起到了负面影响。当然,在对多媒体的认识上,摆正观点,认识到多媒体在自身教学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辅助作用。在这之后,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带来的重要作用,使自身的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更加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会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多媒体与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现代化高质量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考试题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高中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考试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新生小明接到学校的报名通知,就马上到新学校报名,但是学校的值班领导说,报名时间还没到。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a、时效性 b、可存储性 c、、价值性 d、共享性 2、在写电子邮件时,我们应该在“收件人”处给出收件人的()。 a、住址 b、电话 c、电子邮箱 d、bbs 3、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排名,应该选用()软件。 a、选用microsoft word设计表格统计成绩 b、选用microsoft excel设计表格统计成绩 c、选用microsoft powerpoint设计表格统计成绩 d、选用金山公司的金山文字设计表格统计成绩 4、有个u盘携带有计算机病毒,那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不能把其他磁盘和该u盘存放在一起 b、计算机病毒能自我复制 c、计算机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d、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 5、下列可以进行文件交换和网上聊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电子邮件 b、qq c、bbs d、在线聊天室 6、陈明要将要将5个软件文件通过qq发给一位在线好友,下面()方法最简便。 a、将5个文件分别用qq的“文件传输”一个个发送出去 b、将5个文件放入“软件”文件夹,再在qq上用“文件传输”将“软件”文件夹传输。 c、将5文件压缩打包为一个文件,再用qq的“文件传输”发送出去 d、将5个文件的内容复制到qq的聊天窗口中,然后发送出去。 7、某同学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一张自己的照片给远方的朋友,但他发现照片的大小超过了附件的限制,为了能够快捷顺利的发送此照片,比较好的方法是()。 a、用图片编辑软件将图片缩小 b、重新申请一个能够发送大附件的邮件地址 c、用压缩软件对图片进行压缩 d、重新用数码相机照一张比较小的相片 8、mp3、cd、mtv、vcd是()产品。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李克东)。 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 3.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4.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可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 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原有的认知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同名27567)

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 天祝县城关小学马金莲 摘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结合,能创新使得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更新、学习方式改变、不仅仅依赖于教材、让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意义的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关键词: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变通教材的利用方式、互换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 正文: 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服务,是贯彻三个面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新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一个真正意思的开放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新的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各个学科教学,充分发挥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而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综合能力,集中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课时,为了展示种子发芽的过程,让

(完整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A)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年代为1946年,名称为ENIAC。 ?三个阶段: ?近代计算机阶段。 ?大型计算机阶段。 ?微型机网络阶段。 ●计算机的特点(A)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能力、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的应用(A)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辅助系统 ●计算机病毒(B) ?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点 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以及攻击性。 ?计算机病毒(定义) 能够自身复制自身,并以其他程序为宿主的可执行的代码。(病毒是程 序) ?计算机病毒的根本特征是传染性。 ●使用计算机的基本道德和法规(A)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不应该有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1年6月4日,我国政府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992年9月25日,我国开始执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A) P195- 对信息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从本质上看,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信息载体的可变换性 ?信息与相关概念 1.信息与数据 数据与信息是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两个术语。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概念的一组文字、数字或符号。 2.信息与信号 信息通过信号来传递。信号是信息的携带者,但并不是信息本身。 3.信息与消息 信息是消息的内核,信息是能给人带来新知识的消息。 4.信息与知识 信息是知识的“毛坯”,是现象与知识的中介。信息经过科学的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积聚,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 ●三大资源(三大要素)(A)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 种各样的材料。能量是一种资源,它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也是一 种资源,它提供知识和智慧。 ?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 当今,人类已经认识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信息资源是 关键是灵魂,它起着支配全局、贯穿始终、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概念及其基本内容)(A) P200 一般认为,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环境的手段或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辅助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信息技术的狭义理解分为以下三种:

网络多媒体技术大作业.doc

网络多媒体技术期末大作业 -----基于Adobe Audition3.0 的音频处理技术 200892201 0827 董光玉一.Adobe Audition的介绍 Cool Edit Pro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不少人把Cool Edit形容为音频“绘画”程序。因其“业余软件的人性化”和“专业软件的功能”,不断的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并最终引起了著名的媒体编辑软件企业Adobe的注意。 (CE被AU收购,总的来说Audition就是Cool Edit的后续更新版本。) Audition3.0的新功能介绍: 1.支持VSTi虚拟乐器!这意味着Audition由音频工作站变为音乐工作站 2.增强的频谱编辑器。可按照声像和声相在频谱编辑器里选中编辑区域,编辑区域周边 的声音平滑改变,处理后不会产生爆音 3.增强的多轨编辑:可编组编辑,做剪切和淡化 4.新效果:包括卷积混响、模拟延迟、母带处理系列工具、电子管建模压缩 5.iZotope授权的Radius时间伸缩工具,音质更好 6.新增吉他系列效果器 7.可快速缩放波形头部和尾部,方便做精细的淡化处理 8.增强的降噪工具和声相修复工具 9.更强的性能:对多核心CPU进行优化 10.波形编辑工具:拖拽波形到一起即可将他们混合,交叉部分可做自动交叉淡化 二、录音篇 1.首先打开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 3.0

出现如下界面,是不是感觉很华丽、是不是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没关系我们继续往下看。 首先我们点选左上角的“文件”菜单,选择“新建会话”如图: 在这里是选择你作品的采样率,点确定。 采样率越高精度越高,细节表现也就越丰富,当然相对文件也就越大。 这里我们选择默认的也就是44100, 因为大多数网络下载的伴奏都是44100HZ的,当然也有少数精品是48000HZ(比如一些CD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丁艳桃 【摘要】培养能迎接明天社会挑战的建设人才,教育必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现代化社会要求老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然性、课堂优化、隐性教育效应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多媒体信息技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整合隐性教育效应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礼仪道德、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教师只考虑自己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继承前人的知识,缺乏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育的很大弊端,是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的根源。 有人说:“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

代的竞争力。在新旧交替的新世纪里,信息技术的诞生则给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契机。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诸多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能增强血色怀念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使新鲜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等信息素养;能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整合 思想政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大块。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为思想政治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选择题

浙江省2008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李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0月1日至4日到家电商场购买家用电器有较大的优惠”。李先生于10月6日旅游回来,前往商场咨询,被告知优惠活动已经结束。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真伪性 (D )载体依附性 2.二进制数(1101)2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A )10 (B )11 (C )12 (D )13 3. 下列文件可以用Windows 附件中的画图程序编辑的是 (A )logo.bmp (B )logo.txt (C )logo.exe (D )logo.wav 4. 在IE 浏览器中,将一张网页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①在“保存网页”对话框中,选择要保存的文件夹 ②在“保存网页”对话框中,单击“保存”按钮 ③浏览需要保存的网页 ④单击“文件”菜单下的“另存为”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 5. 某用户要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这封邮件中已添加的附件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6. 对于网络安全防范,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公用计算机上使用个人账号时,密码选项中选择保存密码 (B )对于陌生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不轻易打开邮件中的附件 (C )安装防木马和杀毒软件后就可高枕无忧,不再升级更新 (D )在网上聊天时向对方透露你的上网密码 7.小明要把传统模拟摄像机拍摄的录像资料保存到电脑里,可以使用的设备是 8.下面是信息技术课堂中高一(1)班同学对数据压缩这一话题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多媒体数据能够被压缩是因为数据本身存在冗余 (B )多媒体数据压缩不允许失真 (C )多媒体数据压缩过程是编码,解压缩过程是解码 (A )声卡 (B )还原卡 (C )网卡 (D )视频采集卡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多媒体部分

多媒体技术期复习资料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主要有如下特征:数字化、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和协同性。 (1) 数字化 各种媒体信息处理为数字信息后,计算机就能对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交换、查询和检索。所以多媒体信息必须是数字信息。 (2)集成性 集成性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它包括信息媒体的集成和处理这些媒体的设备的集成。信息媒体的集成如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的集成,这些媒体在多任务系统下能够很好地协同工作,有较好的同步关系。多媒体设备的集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3)多样性 多样性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多样性的信息,信息载体也随之多样化。多样化的信息载体包括:磁盘介质、磁光盘介质和光盘介质等物理介质载体,以及人类可以感受的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值、文字等单一的信息媒体,而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另一方面是指多媒体计算机在处理输入的信息时,不仅仅是简单获取和再现信息,如声像信号的输入与输出,若二者完全一样,那只能称之为记录和重放,从效果上来说并不是很好,如果能根据人的构思、创意,进行交换、组合和加工来处理文字、图形及动画等媒体,就能大大丰富和增强信息的表现力,具有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达到更生动、更活泼、更自然的效果。(4) 交互性 交互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信息,使参与的各方都可以对媒体信息进行编辑、控制和传递。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交互性,通过交互,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而交互性是多媒体作品与一般影视作品的主要区别,如传统电视系统的媒体信息是单向流通的,电视台播放什么内容,用户就只能接收什么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为用户选择和获取信息提供了灵活的手段和方式 , 如交互电视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主动性,用户不仅可以坐在家里通过遥控器、机顶盒和屏幕上的菜单来收看自己点播的节目,而且还能利用它来购物、学习、经商和享受各种信息服务,进一步引导我们走向“足不出户可做天下事”的更为理想的境界。 (5) 非线性 多媒体的信息结构形式一般是一种超媒体的网状结构。非线性网状结构的超媒体不仅为用户浏览信息、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多媒体的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实时性 保证播放时的实时性 (7)超媒体结构 多媒体信息的组织形式是以超文本的结构形式存在的。所谓超媒体结构,就是信息的组织方式不是像书本那样一页页按顺序安排的,而是以信息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相互联系的特性进行组织的。 3.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历程 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提出位图的概念,当时APPLE公司正在研制macintosh计算机,为了增加图形处理功能,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了位图、窗口、和图标等技术。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 1986 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D-I 将多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650MB的只读光盘上,使用户可交互地读取光盘中的内容。 1987 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DVI以计算机为基础,用光盘存储和检索图像、声音以及其它的信息。 1989 普及型DVI商品将该芯片装到IBMPS/2计算机上。 1990 MPC(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Level I 全世界的电脑制造商和软件发行厂商有了共同的遵循标准,也真正带动了CD出版物的流行。 1991 FREE BSD 1993 MPCLevelⅡ吸引入的软件,使人们能够在计算机上播放和欣赏VCD及动画。 4.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a.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最直接的应用是实时广播服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上现场直播服务,它与传统媒体的播出方式相比更容易实现,费用更低。常见的流媒体技术应用有: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作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0-12-17T11:17:08.29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池旭[导读] 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池旭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能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在此层次,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评定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教学的发生对技术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支援。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新课程中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是现代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多媒体网络技术概述

多媒体网络技术概述 21世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了一场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不仅具有计算机所固有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功能,还采用了图形窗口、交互界面、语音识别和触摸屏等先进技术,使计算机不仅具有了处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的能力,而且能够用人类习惯的方式、图像、声音生动逼真地传播和表达信息,与人类交流。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虚拟实验室、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室等的蓬勃发展。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互联网上发展各种多媒体业务已是大势所趋,因而多媒体网络的另一含义其实就是互联网。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技术构成了现代技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上亿人的因特网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问——网络社会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组合、交互地传递。而“多媒体”与“网络”结合使“多媒体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本质的区别。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1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技术的要求 1.1 要有足够的带宽 多媒体信息的数据量大,尤其是视频文件,即便是压缩过的数据,如果要达到实时的效果,其数据量是文本数据等无法比拟的。而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是多媒体技术必须实现的一个功能,所以要求通信网络具有足够带宽。 1.2 要有足够小的延时 多媒体数据具有实时特性,尤其是语音和视频媒体。每一媒体流为一个有限幅度样本的序列,只有保持媒体流的连续性,才能传递媒体流蕴含的意义。连续媒体的每两帧数据之间都有一个延迟极限,超出这个极限会导致图像的抖动或语音的断续,因而要求网络延时必须足够小。 1.3 要有同步的控制机制 在多媒体应用中往往要对某种媒体执行加速、放慢、重复等交互处理,如音频、视频等与时间和类型有关的媒体,在不同通信路径传输会产生不同时延和损伤而造成媒体间歇通行的破坏。所以要求网络提供同步业务服务,同时要求网络提供保证媒体本身及媒体同时空同步的控制机制。 1.4 要有较高的可靠性 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有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即差错率,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要精确表示多媒体网络的可靠性需求是很困难的。由于人类的听觉比视觉更敏感一些,容忍错误的程度要相对低一些,因此,音频传输比视频传输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些。 2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由于多媒体数据量非常大,造成计算机的存储和网络传输负担。若帧速率为25帧,秒,则1s的数据量大约为25MB,一个640MB的光盘只能存放大约25s的动态图像。一幅640×480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的使用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使用多媒体,应恰当、准确地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应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要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和操作水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瞬间展示大量的信息,即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多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要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水平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即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当然,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适合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尾都用计算机,什么是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用黑板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是没生命和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演充分体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用计算机在课程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