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民族自信

中国崛起与民族自信
中国崛起与民族自信

中国崛起与民族自信

关于共产党党史的思考

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课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建立到不断壮大的艰难历程,也感受到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也一直以身作则,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在当建成初期,环境艰苦恶劣,我们党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艰苦奋斗、不骄不躁,奋勇前进。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历练,我们党带领我们穷苦大众走向了独立、走向了民主、走向了富强。

自1848始,中国人民承受了深重的苦难,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为这个古老的民族注入全新的动力、崭新的生机,开启了华夏巨龙伟大复兴的光荣诗篇。但是在当前这一段时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过渡转变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作风,党的作风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在作风建设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他带领我们党重游红色故地西柏坡,再次回首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史,总书记逐条审读毛泽东在全会作出的六条规定,检视我们党在这六项规定中的行为作风,重提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告诫我们党要时刻保持清醒。

随着2015年中央加紧反腐步伐以来,无数“老虎们”纷纷落马,随从的“苍蝇蚊子”也一网打尽。我们党在深入批评与自我批评上加大力度,全党展开深入全面的整风建设,在这个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进入了较深入的反省阶段,这对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将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四个全面”的认识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有这个自信,民族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在未来道路的选择上,更应该能开拓国际视野,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步伐,发展自主创新、振兴民族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拓展。

回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走过封建半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最终都走向灭亡,中华民族现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我们中华民族选择的道路、选择的执政党有重要的关系。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随着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这越来越证明,只有选择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好中国。这让我想到了朝鲜共和国与韩国,这两个国家本是同根生,但由于历史的选择,两个国家成为独立体,韩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朝鲜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而今,再观两国的现状,不禁让人心有感慨。在我看来,这倒不是就说,资本主义制度一定就好过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和朝鲜同属社会主义制度,东北鸭绿江等国界线两边呈现截然不同画面。我想,这里面一定存在着朝鲜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完善,朝鲜曾经的闭关守旧也许对于造成如今现状有了一定影响。如今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日为发展国家经济,对国家的一些制度政策也进行的相应的调整,我们看到,朝鲜越来越多的接纳性、开放性被呈现出来,整个国家姿态体现的不是盲目的自信。在《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赵忆宁老师讲“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曾提到中国周边国家对于中国现今成就的效仿和学习,这无不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关于“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听赵忆宁老师讲中国为促进“一带一路”做出各种努力,为促进亚太地区和平共同发展做出的各种努力,我深受鼓舞:中国在崛起,中国正在以一种互利共赢

的丝绸精神走向世界。我也深深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造就的大国情怀,以邻邦共利为发展导向。赵忆宁老师讲到中国在周边国家促进这项布局时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中国人民那种创新坚毅的品质。这些都让我感到很振奋,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作为青年人身上担任的重任。

在现今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仍有一部分不好的空气骚动。边疆的稳定在近年加大了关注,近两年也遏制住了这种不良空气。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将对于中国边疆发展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新疆领近国家地区的带动,对于发展新疆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于推动新疆各族团结创新共同发展发挥了极好的作用。再说到“一带一路”的前景很乐观,但仍可以听到外部不同的声音。一些国家存在对中国的不信任感,还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重战略。有些人为中国的投资回报存在风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我们可以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让世界放眼中国的大国姿态。我们清华人,更应有这种家国情结,紧跟时代步伐,入主流、上大舞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好知识、厚积薄发,发挥一定作用。

关于生涯路径的选择与管理的思考

对于金蕾莅老师关于生涯路径的选择与管理的授课,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如一场及时雨,整场授课极具实际效果。课末进行的实验测试,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认识,对于人生选择多了一些思考。课堂轻松富有实际效果的授课,让我们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对于我们青年人的实际需求,金老师实事求是,提供全方位的解读和建议。这种课程的学习是比较鲜有的,能结合我们现在实际授课,确实让我们获益匪浅。

总结

在连续六次的党课学习中,我感受颇多。我们每个清华人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我们要有这种自信,对党充满自信。关于清华学子的中国梦,对于一个水利人,我们要有职业道德操守,认真严谨,有长远眼光,吸取古人经验教训,也要有创新观念,时刻关注国际实际环境,吸取先进经验教训,为建造更加有利和谐的水利事业做出一点贡献,也算是实现我们水利人的中国梦。关于党的政治、作为等的解读,增强了我对党、对中国发展形势的信心。

提升民族自信的途径

5.提升民族自信的途径 要民族自信必须价值自信,这是由我们的历史、国情和世界发展的大格局所决定的。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价值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但在一些人心目中,西方民主就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于是便对“普世价值”顶礼膜拜,把资本主义看做是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企图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资本主义轨道,这种缺乏民族自信的言行背后,实质上是缺乏价值自信。因此,要讲民族自信,首先必须找回失去的自己,重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指向的价值自信。 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们价值自信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资源,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曾经以儒、墨、法、道等百家争鸣创造过灿烂的物质成果、政治智慧和社会文明,一代代令人敬慕的民族楷模积累和传承的勤劳勇敢、与人为善、天下一统、大公无私和为民请命、舍身取义、建功立业等文化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都是我们价值自信的基础 其次,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成就是我们价值自信的支柱。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价值自信的鼓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不断增强着我们的价值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是我们价值自信的支柱,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找回了民族自信,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按照中国特色道路发展壮大并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东方大国。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价值自信的无尽源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社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可以说是我们价值自信的无尽源泉。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通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第106页时,它告诉我们要有担当、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做最值得托付的企业服务部门。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自然就有怎样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因而达到什么级别的服务质量。只有放下小我,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开阔,遇到任何事情处处以公司大局为重,只要在心上用功,在因上累积,很好的结果自然会来,服务质量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升。全心全意的服务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一直以来在工作中信奉一个诚字,做人需要诚实,做事需要诚信,以诚做人做事,凡事尽力而为,过后也不会留遗憾。

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让我的工作思维得到了转变。首先在业务上,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室的内部制度办事。分公司和子公司电话咨询、流程审批节点事项,全部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遇到紧急事项做到灵活变通,日常事项及时处理。 其次对于超出档案室工作范围的事项,利所能及地分流给相关部门并提醒询问人向外提供数据的注意事项;对每一位前来盖章的人员讲清楚盖章时间段;当前来盖章或借阅人员众多时出现拥堵情况,增加了签字桌和签字凳;BPM用章流程中的流程号为签字必有项,我主动为申请人写明流程号,便于他们快速取走盖章资料等工作事宜。 我深深体会到两位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提供那么多的福利待遇、让我们学习阳明心学,不仅让我们的待遇得到提升,同时心性、格局、精神内涵也得以提升,感谢公司两位大家长的用心付出。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Word版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尤其是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要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形象,深入挖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派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深更广更多的内涵。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造福青海各族人民的内在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青海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要准确把握青海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论如何增强民族自尊心

论如何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这是小平同志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基本特征及其内涵的一个重要概括。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但是这种开放性是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前提的。当国门洞开,面对世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与挑战,当看到发达国家与我们的现实差距,有些人不是奋发图强去振兴祖国而是惑怨或叹,有的甚至把差距当作嫌弃祖国的“理由”。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自强、自尊精神,他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没有 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这是因为,没有民族自尊心,就谈不上爱国。一个没有自尊心的民族是不可能受到别人尊重的。世界各国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十分注重民族自尊心的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反动势力的刑场上大义凛然,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上奋勇拼搏,在振兴中华的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奏响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颂歌。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拯救中华”的历史性胜利;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谱写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划时代的新篇章。 没有民族自豪感,就树立不起民族自信心。综观历史,放眼世界,我们也必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我们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丽的山河、传统的美德; 我们更有对人类文明与世界进步所作出的创纪元的卓越贡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聪明才智、美德情操、发明贡献至今受到全世界人民景仰。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雄辩地表明,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了不起。 没有民族的尊严,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讨论的问题,

微党课讲稿: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一个国家的历史资源、文化遗产滋养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模式和社会行动,同时也是当下的人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国家向心力、团结力的思想源泉。这种来自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思维结构,塑造了中国人的整体价值取向,凝结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普遍主义精神,是最为基础、最为根本,也是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源泉。(弘利教育) 礼敬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我们的传统文化自先秦时期发端,在春秋战国时期共8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诸子百家的融会贯通,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体轮廓和框架,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品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文化发展呈现多元格局,儒释道共同发展,到唐宋时期蔚为大观。元明清之际,传统文化日臻烂熟并努力寻求突破,鸦片战争结束了封建文化一统

天下的局面,迎来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以前对于传统文化毫无怀疑的学人士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而随着洋枪洋炮进入的西方文化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渐渐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我们开始变得自卑,并把中国落后贫穷的原因归结到了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落后。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整个社会呈现出较为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一度成为社会潮流。在这种文化自卑情结中,我们丧失了话语权,一切思想体系、话语体系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中国本位意识、文化主体立场丧失殆尽。 新中国成立之前,对于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更是加剧了对整个社会、制度、国家的不自信,整个社会一盘散沙,道德体系分崩离析,精神信仰付之阙如,人民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先后游历过欧洲的梁启超先生就说,欧洲人走在街上昂首挺胸,充满自信,而我们的国人则自卑怯懦,目光呆滞。在近代100多年的时间,积贫积弱的中国很难树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国力孱弱必然导致人格的矮化和尊严的丧失。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们的经济实力大为提升,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与之相适应,精神文化领域也需要一次重新的塑造和提升。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

中国人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信心

中国人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信心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不可无。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必须树立充分的民族自信心,这样才能生存与发展。就算是小国寡民也能屹立在世界上!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 东西方文化是在各自独立的地域环境中生长发育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人类历史表明,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当中创造了相应的文化。因地域、气候环境、生产方式等不同,各民族的文化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这表明了人类文化起源时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的丰富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贸易往来,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汇日益频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提高,资源掠夺以及殖民主义随之出现,进而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以谋取世界霸权愈演愈烈!就华夏文明而言,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古老的中华文化构成了巨大威胁和压迫。激荡的百年史,浸透了中华民族的血泪悲情。 抗日战争,优秀的中国人抱着决死救国的信念,全民族的奋起抗战换来了民族的独立!日本人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国际上也说我们撑不到六个月,但我们听到了最后的胜利!我们靠的是什么?就是民族自信心! 与侵略者的战争离不开自信!同样,管理现代企业、发展民族经济,实现民族复兴也离不开自信。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品质。而我国今天却普遍缺少这种品质。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人尽管在经济上奋力追赶西方,但在社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年轻人崇拜的偶像明星纷纷移民国外。民间老百姓以打工、留学等各种渠道、各种方式长期定居在外。贪官们纷纷转移财产到国外,将子女移民,或者自己见机出国即滞留不归。代表外国大资本家利益的买办集团逐渐形成,这些华人以各种卑鄙手段摧毁中国的金融、科技和文化等体系。在文化思想领域,摧毁中国人的爱国思想长城,以西方的思想糟粕来腐化青少年,中国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输往国外立即为进口国带来巨大的增值利益,而中国得到的仅仅是可怜的蝇头小利。他们消费完的垃圾衣服运回国内,又成为中国人身上的宝物;电子垃圾进入中国,老百姓不顾生命安全,辛辛苦苦提炼回收的黄金又走私回到西方资本家手中。中国的上流社会热衷于购买洋货,不惜工本购买外国高档的轿车、洋酒、化妆品和首饰等等,而不是象富裕的韩国人民,仍然会自觉地购买国货,拒绝洋货的消费。还有刚刚发生不久的日本地震,却让我们中国人因为不切实际的盐荒而恐惧。 如果说一个人的自信可以很清楚的从他的脸上读出来,那么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自信则要复杂的多。鲁迅先生早年就反问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今天,我依然要问一问,一个民族的自信力到底体现在哪里? 邓小平指出:“向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

民族自信力断想

《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参考 《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参考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在正反对照列举反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的写法。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讴歌正气,鞭挞谬误,自觉地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 教学设想 一、因材施教,以学生自读为主,激疑质疑。 二、精读导引,疑难讨论,解决课文中重难点问题。 教学要点 一、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二、了解事实论据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 三、仔细研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方法 对于本课,教师可借鉴高效阅读训练的模式,即“速读测试”、“激疑质疑”、“精读导引”、“疑难讨论”4个步骤的训练方法。 “速读测试”是根据计时速读训练法设计的。 这种训练方法,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竞争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速读测试”的具体做法是 1.准备好课本,学生一律先不要翻书。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第几页、哪篇文章时,学生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开始后的时间,0.1分钟(6秒钟)记一次。 3.当某同学读完文章后,当即举手示意,并根据黑板上显示的时间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4.读完文章的同学把书扣上,凭记忆笔答预习辅导题和能力训练题。 5.全班同学都读完并做完预习能力训练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互相判分(共100分)。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表示。 6.每人计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所读文章的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记下来,老师将全班的训练的数据登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质疑”,即在速读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难点或不同见解提出质疑,以备下一步阅读中寻找答案。 “质疑”能引起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带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去读书,求知的心情更迫切。这样,就使阅读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主动的过程。 “精读”,即带着问题去有选择地精读有关章节、段落。在精读中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力求在精读中解决所有疑难问题。 “疑难讨论”,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快。同时,由于讨论能活跃思想,还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交际兴奋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框架结构 课文共9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从列举正反两方面的社会现实事例入手,提出作者观点 第1段:列举两个事例(正面入题)。 第2段:从反面入手,列举一些社会现象。 第3段:提出作者的观点。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最新)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书中反复讲的“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它论述了“心-道-德-事业”的关系,用书中举得例子“种苹果”,“事业”相当于最终的果实-苹果,“德”相当于树干枝叶,“道”相当于树根,“心”相当于苹果树的土地、种子、水分、阳光和肥料等,按照书中的论述“人生的最大战略就是提升心灵品质。心灵品质提升,道随之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这四种主要的德以及无数的德也随之提升,事业的成就自然随之提升。心灵品质提升一分,道就增加一分,德就增多一分,事业就增长一分。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有怎样的德,就成就怎样的事业。”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赛维信息技术服务事业部的“心-道-德-事业”又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我们的“事业”是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们的“德”是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这个是实现“事业”的支撑;我们的“道”是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个是明确事业部“德”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心”是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 1、我们的“事业”-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就像入职海信的第一天诵读的海信理念,“海信是个企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海信人世世代代去成就”,赛维咨询的事业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这个是我们事业部共同的心声,赛维信息技术事业部从20XX年从集团信息管理部划分至今,每一个赛维IT人都秉承着“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从服务海信内部客户开始,到今天外部服务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和目标。 2、我们的“德”-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赛维咨询的组织架构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20XX年由集团信息管理部调整至赛维,目的是为了发展外部业务;20XX年内部成立销售部、方案中心、实施中心和支持中心,为了也是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的发展要求,将销售、售前、实施、支持整个项目周期更好的管控;20XX年初SAP开发人员整体由支持中心划拨至实施中心,支持中心改为技术中心,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定位和发展方向却有了重大调整,目的是能更好的发展自有产品,真正把做自有研发产品(SRM、SMS、CRM等)做到模块化、通用化,满足市场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每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部人员也有20多人发展到今天100多人的团队,人才团队不论是数量上还是人才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人才梯队。但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事业部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明显要落后些,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实现事业部“事业”的短板,为此事业部明确了未来两年人才发展的规划,一是继续加大校招人员规模,扩大人员基数,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员,多渠道、多方位引进核心人才。 3、我们的“道”-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事业部从20XX年第一次开始做外部项目至今,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0XX 划拨至赛维最开始还没有明确要大力发展外部市场,20XX年开始做外部市场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底蕴 1982年,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自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努力奋斗。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要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充分、深入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底蕴二者皆不可失,在大力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1.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其博大精深,另各国人民叹服。作为中华儿女,投身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魍澄幕?源远流长。纵观其他国家,能留存到今天并依然屹立不倒的文化只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采百家之长,兼及八方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更快、更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所有中华儿女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历史沉淀的同

时,在现代社会中体现的时代价值也永不褪色。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广泛的世界影响,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瞩目。当前,已经有很多外国友人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吸引,投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汉语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各国人民所喜欢,当前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 泱泱大国,煌煌华夏。中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2.推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在过去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影响深远。但毕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的核心已经过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所以在社会的发展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要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尽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仅仅寄托于传统文化,而忽视了当代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当前,必须要通过创新,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既可以保留精髓,又可以和当代社会的特点相衔接,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中华民族所有人的精神源泉。

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核心与灵魂

价值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核心与灵魂 2011-10-11 14:48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进田 字号: 核心提示:民族自信不能仅靠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要靠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自信。因为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文化是作为内在核心的价值的表征和体现。价值决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没有核心价值和精神气质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张岱年指出:“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等强调,文化的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的。著名解释人类学家克里福 民族自信不能仅靠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要靠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自信。因为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文化是作为内在核心的价值的表征和体现。价值决定着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没有核心价值和精神气质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张岱年指出:“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等强调,文化的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的。著名解释人类学家克里福德·基尔兹指出,一个族群的精神气质是指他们生活的一种风气、特征、品质,是其道德与审美的方式和基调,标示着此一族群对他们自己和他们所处世界的根本态度。 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气质虽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却以巨大的力量连续地统摄着民族文化的整体活动和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之所以会历经曲折而顽强生存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靠的是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内在精神气质。从中华民族文化的绵长辉煌历史和未来前景看,我们能够也应当树立足够和坚定的价值自信。当然这种价值自信不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而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体现于继承批判、开放吸收和创造超越辩证统一过程之中的。 价值自信以价值自省和价值自觉为前提。通过自省,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人本理念、生生之德、天人合一、刚健自强、厚生利用和以和为贵等价值观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所在。人本价值主张人自身是价值之源头和价值本身,不以神和物为价值之源。把价值归于人本身是对价值本质的深刻把握,是颠扑不破的价值真理。人本价值要求把个人独立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西方文化价值近代以来在神和人之间游移不定,价值之本未能真正固定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西班牙《阿贝赛报》9月5日公布一项调查结果说,近40%的欧洲人受困于精神障碍,让人震惊。这同价值之源的游移不定是有关系的。生生之德价值使我们重视人的生命,主张“立命”、“造命”,使我们的生命能不断自我更新。生生之德是中国人能接受马克思唯物史观生产概念的价值土壤。天人合一价值观主张人和自然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有利于克服生态破坏之工业文明弊端,能把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辩证统一起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2019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 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等做了精辟的阐述。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常规设问 1.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有何重要意义? 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 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庄打的丰厚 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 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水平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与当代文化相适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 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3.意见指出,要推动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这有何重 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2)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 4.意见指出,要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支持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 日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这个做法有何重要意义?在国际 交往中,如何展示中国人的自信、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1)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促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金文化建设,促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合作;等等。 (2)注重文明礼仪;与各国人平等相待,自觉展示中国人的齐读和 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做有损国格的事;牵涉国家尊严时,要 义正词严、据理力争;等等。 二、创新设问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请诗句两例。 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 爱国情怀。 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 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 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热点点击

最新 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精品

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及此问题,例如,“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等等。我们的文化自信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之一,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 关于“文化”,中国古典文献《易传》中说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人类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要安顿人的身心、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人以什么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以什么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为此提供了一个答案:即要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真实人生。与此相对应者,便是无价值、无意义、非真实的人生。于是,便有是与非、善与恶的分辨,则必蕴有“价值”的判断,因而也成为价值哲学。 相对于特别关注对“宇宙世界”与“知识”的反思、解释,中国哲学的重点则侧重于反思和解释“人生”。这样一种反思和解释,又特别强调对与价值观、人生观相关问题的探讨,如“理想人格”“道德理性”等。当然,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亦非常重视对“人”的问题的探究,其所谓正义、美、善、理想国、公平、道德等,皆属于“人”的问题。但在对“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似乎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以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为代表,对“美德”与“正义”等作概念、逻辑的理论分析,使之成为客观的求真对象;另一种是以中国儒家孔子等为代表,强调以道德实践的方式践行“美德”与“正义”,即不从知识、定义的方面入手,而是从“人”的生命的道德实践入手,通过践仁、成圣的道德实践,现实地开出“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比较起来,中国哲学与文化在“人”的问题上,更关注人格养成的实践。中国哲学与文化,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都非常注重安顿、解决人的身心问题,以此为中心,发展出高度的人生智慧、人生哲学。 正因为此,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就非常重视“心性之学”。此“心”与“性”代表道德心,也即“道德的主体性”。所谓“为天地立心”,就是强调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心,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的“道德心”立起来了,人才能够与动物相揖别,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人若于道德上不能立,站不起来,那么,发展程度再高的科学、技术等文化,也会因缺乏道德价值的导向、追求,变得危险、可怕。这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其贡献于人类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代人们在都市的逼仄之下,急躁盲从,遑遑不安,对于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乃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走向,无所适从,不能追求真正的生命存在及其意义。正如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物欲的过度膨胀、扩张,导致了古朴的乡村及其文化遭到破坏,民德归厚不复存在,民风浇薄,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也随之而

民族自信力断想

民族自信力断想

————————————————————————————————作者: ————————————————————————————————日期:

《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参考 《民族自信力断想》教案参考 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在正反对照列举反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推进展开论述的写法。?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讴歌正气,鞭挞谬误,自觉地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教学设想 一、因材施教,以学生自读为主,激疑质疑。 二、精读导引,疑难讨论,解决课文中重难点问题。?教学要点?一、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二、了解事实论据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三、仔细研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方法?对于本课,教师可借鉴高效阅读训练的模式,即“速读测试”、“激疑质疑”、“精读导引”、“疑难讨论”4个步骤的训练方法。?“速读测试”是根据计时速读训练法设计的。这种训练方法,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竞争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速读测试”的具体做法是?1.准备好课本,学生一律先不要翻书。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第几页、哪篇文章时,学生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开始后的时间,0.1分钟(6秒钟)记一次。?3.当某同学读完文章后,当即举手示意,并根据黑板上显示的时间记录下自己所用的时间。?4.读完文章的同学把书扣上,凭记忆笔答预习辅导题和能力训练题。 5.全班同学都读完并做完预习能力训练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互相判分(共100分)。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表示。 6.每人计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所读文章的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记下来,老师将全班的训练的数据登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质疑”,即在速读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难点或不同见解提出质疑,以备下一步阅读中寻找答案。?“质疑”能引起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带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去读书,求知的心情更迫切。这样,就使阅读成为一个有准备的、主动的过程。?“精读”,即带着问题去有选择地精读有关章节、段落。在精读中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力求在精读中解决所有疑难问题。?“疑难讨论”,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就某些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快。同时,由于讨论能活跃思想,还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交际兴奋感,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框架结构 课文共9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从列举正反两方面的社会现实事例入手,提出作者观点 第1段:列举两个事例(正面入题)。?第2段:从反面入手,列举一些社会现象。?第3段:提出作者的观点。?第二部分(第4~7段),具体论证 第4段:指出中国还比较落后,需要提高。 第5段:正反对举,突出要“把国内的各项工作搞好”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方法。 第6段:举事例说明我们需要提高民族自信力。?第7段:正面讴歌广大人民和优秀干部的高尚情操。 第三部分(第8、9两段),总结全文 第8段:引鲁迅论述“筋骨和脊梁”。 第9段:号召大家做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写作特点 《民族自信力断想》的中心论点没有在文中直接提出来,但是作者的观点十分明白,态度十分鲜明,各段论述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正反对举,反复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一、采用例证法支持论点??作者选用的事例,十分注意典型性,课文每段选例虽只有一两个,却都紧扣本层论点,从各个侧面丰富了中心论点。

增强民族自豪感 坚定中国梦信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梦信念 摘要: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既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又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阐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感受、体验和探究。教师应充分运用历史学科具体生动、故事性强、易于感染人的特点,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自内心、定格于情、体现于行。教学中还可以联系一些鲜活的重大时事历史,让学生放眼天下,关注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初中历史名族自豪感教育培养中国梦 民族自豪感是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祖国和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对自己民族的品格和地位感动满足的感情。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初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人生理想。所以,初中历史教育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熏陶。 历史教学中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是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寓德育与历史,是历史德育功能的一大特点和规律,历史学科在渗透德育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知识具体生动,有时间地点和人物,故事性强,人物鲜活生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对于更多保留着形象思维特点的初中生来说,运用具体的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自然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 一、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感受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对其进行熏陶,让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心中油然而生。 1、通过对祖国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讲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几十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学中可抓住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闪光点,如人类的起源、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都江堰大运河等,教师进行阐发和引导,让学生来探究和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为自己民族的成就而骄傲和自豪。 2、教育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在学习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时,要引导学生探讨古老帝国由傲视天下到任人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促进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进一步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昂首挺胸,为做一个中国入而自豪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曾经以灿 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以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为代表,形成了世代相传的民族美德。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生长在这样的国度里,我们应该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极个别的人,不能充分认识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以为然,甚至还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对外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而一谈起自己的祖国来总感到腰不直、气不壮,缺乏应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消极自卑的情绪,与爱国主义的要求是根本相悖的。邓小平同志指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过去自卑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起来了。凡是中华儿女,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种民族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首先,它萌生于对祖国壮丽河山的依恋。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祖国大地上有广袤肥沃的田野,有纵横起伏的,山脉,有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有辽阔的海洋和漫长的海岸线,还有数不清的物华宝藏、名胜古迹,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其次,我们的自豪感还萌生于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她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绵延相接,在世界各民族中是罕见的。几千年来,劳动群众的无数次革命斗争不但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培育熔炼了优秀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成为维系民族大家庭的坚强纽带,成为整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它使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不衰,成为具有巨大凝聚力和无限生命力的伟大民族。再次,我们的自豪感还源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我们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无不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有了这样的民族自豪感,我们才能在对外交往中珍重国格,昂首挺胸;才能在改革和建设中锲 而不舍,努力拼搏,为振兴中华多做贡献。 不卑不亢,始终保持中国人的尊严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过 贡献,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应得到尊重。我们应当尊重其他民族的尊严,也决不允许任何人

增强民族自信高中作文5篇汇总

增强民族自信高中作文5篇汇总 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民族文化自信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民族文化自信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 说起镇江,大家自然会想到西津古渡。今年暑假,我读了《寻找溪水的源头》中的《西津古渡》一文,对叶兆言先生笔下的西津古渡有了更新的认识。它让我们铭记:传承历史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从现在的西津古渡似乎看不出从前的繁盛,取而代之的则是浓重的商业气氛。可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体会出其中的古朴沧桑。它的存在与浮华无关、与荣辱无碍,却成为永不凋谢的经典,镌刻在人们心底,成为城市发展的记忆。“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就出自这里,祖逖北伐的豪气从这里开始并一直传承到现在。作者在游览了西津古渡后,认为在古代这里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栖息地。因为它承载了中国厚重的历史。从表面上看,古渡的功能已经名存实亡,但它承载的历史精神依然永存。铭记历史,传承历史菁华,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领导人历来重视传承历史精华,主张古为今用,进行扬弃。“看这部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这是毛主席在看完三国演义说的话。毛主席博览群书,并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率领中国人民_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辉煌。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传承历史精华,从中汲取经验。创造中国的未来。近来,网络上无良媒体表现出格,他们丑化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英雄,污蔑革命先烈,丑化历史。这是文化侵略,它的作用是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破坏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所谓的文化精英的言论所蛊惑。我们要抵制这类别有用心的新闻,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历史精华,这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必须以祖国的繁荣为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的耻辱,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浓重的商业气氛会玷污历史的纯朴与永恒,使古渡的青石板会积满粘稠的油渍,使木质的阁楼会丧失沁人的芳香,小城一角的古老寂静会被闹市的喧嚣取代,悠久的历史会被快节奏的社会所洗刷。我们所要做的,是摒弃浮华,让经典与时代融合,传承文化的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