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步骤(精)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步骤(精)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步骤(精)

ZHONWilM ao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

能力的概念

能力主要是指员工为了有效履行职位所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的集合。

(如图-9。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组织的层次上来划分能力:高层管理能力、中层管理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这些不同组织层次的能力主要体现了组织在不同的发展周期战略对组织能力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组织的序列上来划分能力:管理支持

序列能力、营销序列能力、研发序列能力、生产序列能力和作业序列能力等,各种序列能力则体现了战略对组织人力资本核心技能不同要素的要求。因此,能力薪酬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知识能力工资、作业技能工资、基于素质能力的工资和基于任职资格的工资。四种能力工资的表现形式、付酬因素、能力架构及适用对象如表-1所示。

-1

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

知识能力工资是根据员工所拥有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而决定员工报酬的工资方

案,而作业技能工资则是根据员工所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而决定员工报酬的工

资方案。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在操作方法上是大致一样的。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针对的对象是白领的专业人员,后者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操作性的技术工人。

索痕皑力工贵?

与自出的悻臥愿気杖切:「值观図战曙,

工飜戍功要垂招工的素册

基于战略与空it的

4^fl职資格工皆r

号任阪格体系、删t生逵发惑

橫窒.业运莽粵童力門景,

蕤于任殴格萍系"

彎业性的曽理英、拽辛英

及視务帥入员€能力薪酬体系的表现形式、付酬因素、能力架构及适用对象如下表

ncaiBHiM no

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可以根据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的宽度或者深度两种方式来设计。技能宽度,是指员工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几种不同技能;技能深度,是指员工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某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的深度,这种深度是员工技能的高或者低的等级,等级越高的技能难度越大,也越难掌握,这种技能深度存在着一种递进的关系。

通常设计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首先是将某一个工作序列中的工作从入门到复杂划分为几个等级(如新加盟公司的初学者、1级职员、2级职员、3级职员、4级职员。员工每上升一级(比如员工由1级职员晋升到2级职员,就要求增加几项技能,由于每一项技能都对应一定的薪酬,所以员工升级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工资。

其次,根据工作需要将每一等级(如1级职员、2级职员、3级职员、4级职员的技能模块分为核心必备技能和核心自选技能。核心必备技能是员工必须掌握的

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划分技能等级的依据。

最后,需要对员工的技能进行定期的评估。举例:假如某位员工由2级职员到3

级职员的能力培养需要12个月,可以针对他们每间隔12个月作一次能力评估。员工在晋升前就必须掌握好3级职员所对应的核心必备技能与核心自选技能。除了定期做评估技能以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技能工资制示例如图-11

2H0NBHIM m ——*~— ■ ■

素质能力工资

素质能力又成为胜任能力,主要是指那些使得人们产生高绩效的 冰山以下”的 深

层次的特 质和动机。如主动性”、团队合作”、成就导向”、诚信”、自 信”等。它跟组织的使命、 愿景、核心价值观及战略、关键成功要素密切相关。 所以,素质能力工资针对的对象主要是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专家、技术专 家、营销专家、财务专家等。

任职资格工资

任职资格主要由教育水平、知识、经验、技能、职业素养、其它特征等六个部 分组织。任职资格工资其实就是基于职位序列的能力等级的工资体系,任职资格体 系工资将 职位”与 能力”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因此,相对于前面三种能力薪酬而 言,任职资格工资更加综合和实 用。与知识工资和技能工资相比,任职资格工资更加 强调员工的内在特质和动机的重要性;与素质能力工资相比,任职资格工资承认能 力素质对绩效的影响作用,但仍然离不开岗位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后 面所谈到的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步骤,也即是任职资格工资体系设计的 主要步骤。

资水平

受训人

「心自

核心自选技能

2SS 吧员

M 级取员. 偉吧员*

ifni 盟公司

1级赋员

-10

2H0NMIM CIO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界定组织的核心能力

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中的不同职位,甚至是同一职位,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所需的能力都不尽相同。设计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就是根据员工所拥有的组织所 需要的各种能力来支 付报酬的。因此,首先必须界定组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平 迪赛达马安拉卡(Pentti Sydanmaanlakka 的组织能力界定模型,如图

组织能力界定模型@11

ZHONBHIM m

步骤二:

开发分层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

组织

部门+

团队

首先,在开发分层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对组织的职位序列进行划分,接着在职位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来进行任职资格的开发。由于任职资格是以能力等级为基础,因此划分职位序列和职位种类的依据是从事该职位工作多必需的能力相近,这种划分通常会打破部门的界限。

接着,我们需要对各职位序列进行定义和划分各职位种类的级别

首先明确级别定义:明确该职种专业人员从初学者成长为业务专家,中间应该经历哪些成长阶段?每个成长阶段员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每个级别在专业经验、专业成果、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其次分析级别差异:包括纵向差异,即高级别的人员能做而低级别的人员做不了的事情;横向差异,即高级别的人员与低级别人员都能做,但是高级别的人员比低级别的人员做得更好的事情。

(一、组织的职位序列划分

ZHONSHIM m

ZHONBHIM m

F面是某公司职位序列划分、职位序列定义、职位种类定义的举例

2H0NBHIM m

(二、任职资格体系开发

将组织所需的能力细化到职位序列中,为每个职位序列开发出与其对应的任职资格。然后再根据任职资格的要求来衡量员工所具备的能力。

任职资格标准体系开发思路

1、分类分级

任职资格分类最好是基于职位序列。举例

2、角色定义

角色定义规定了公司对各级各类任职者能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的期望,它是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核心

角色定义的基本内容 (1承担的责任大小 (2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

(3对流程优化和体系变革所起的作用 (4要求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的高低 (5解决问题的难度、复杂度、熟练程度和领域 3、任职资格标准开发

标准的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达到在角色定义中能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 程度”的要求,任职者应当具备哪些KSA (知识knowledge 、技能skill 、能力 ability ?需要有哪些专业经 历?基本思路如图-12

4

、任职资格架构

ZHMBHIM (10

实践中,可以将任职资格体系分为教育水平、知识、经验、技能、职业素养、其它特征等六个主要部分。我们通过开发任职资格的六个主要部分,来推导出我们需要的分层分类的能力素质模型出来。

EHCN8HIU CID

步骤三:建立基于能力的薪酬结构

基于能力的工资结构,大多是采用宽带工资结构。与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不同的是:能力薪酬作为一种新兴的薪酬模式,目前国内实施基于能力薪酬的企业并不普遍。所以很难从市场上寻找到可参照的标准。况且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一定是保密的,我们也很难获取到这方面的详尽信息。一种较简单的操作方法:调查每一个任职资格系列最具有代表性的级所对应的标杆职位的市场工资率,以此为基准,再利用每项素质与职位绩效的关联性来确定每项素质的薪资金额,与职位绩效相关性越高,则该项素质的薪资金额就越大。由于难以获得详细的各级别任职者的市场薪酬信息,任职资格工资体系通常是在职位工资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

首先确定一个等级作为能够符合公司要求的基准级别,此级别的工资就是通过岗位价值评估所得到的职位工资;

其次根据各等级之间的能力要求差距和市场薪酬的高位和地位数据,确定工作宽带区间;然后,设定想到基准级别工资的调整幅度,如表3所示

步骤四:对员工进行素质评价和工资定位

根据各等级的任职资格条件的要求,评价员工的能力,员工通过具备某个等级的 能力而获得相对应的报酬。

实施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基于职位的薪酬体系而言,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是一种方兴未 艾、尚未成熟的薪酬体系,它是在适应企业新的生存环境和帮助企业解决成长和发 展中的一系列的过程中,逐步兴起的。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不是根据职位的价值大 小来确定员工的报酬,而是抛开职 位的因素,完全按照员工所具备的与工作相关的技 能或能力的高低来确定其报酬水平的。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职位薪酬体系,基于能力

薪酬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员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支持扁平化组织结构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职位等级的官本位特点,为员工提供了更加 多样化的、更为宽广的职业生涯通道。即员工不再需要通过职位的晋升来获得更 高的报酬,只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或能力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了。 因此,

它也是适应新的扁平化组织的重要薪酬模式之一。

2、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更加有利于鼓励和牵引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 技能或能力,从而帮助组织提升

生产序列卩

档口

标堆档位4 7加

3

生产类初

二档J 标准档位2

£档农

-3档Q

营销序列心 销售类卩 "档J 标准档位心

+律Q

市场类存 "档J

标难档位+1 7档心

技术序貝P

研发类2 二档存

标准档位 档心

7档心

管理支持序列4

行政类4 二档P

标堆档位y

裆心

财务类2

二裆初

标惟裆位*

¥档门

人力资源类4 二档心

标唯档位y

战略硏究类心

二档门

标准档位心

7即

£档门

2H0NaHIM m

___ ―■ 1

?

人力资源素质,培养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3、构建学习型组织,维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在帮助员工提升核心专长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支撑企业的核能力的培育,

并为组织的成本削减以及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提供帮助。这样有助于构建学习

型组织,从而维持和促进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尽管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

能力本身的难以评估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尚有相当的难度。原因如下:

1、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未达到足够大的规模,企业内的职位数量也并非足够多;而且在国内实施能力工资的企业凤毛麟角,类似的市场工资数据极少,相关部门公布的参考工资价格往往是市场平均价,不能体现各等级的差别。当前确定能力薪酬水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准职位转换法,即给所需要定价的能力找到一个类似的基准职位,并对此职位进行市场调查;另外一种是等价职位对应法,即针对内部的职位工资体系等价职位,这种方法更强调内部薪酬的一致性。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目前还都做不到针对某一能力模块进行定价,因此最终得到的是一组能力大包的薪酬数据。

2、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需要对能力进行周期性评估,鉴定员工的能力,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了成本。

3、能力的利用,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业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可能是能力达到了,薪资也提高了,造成人力资源成本的大量增加而企业的业绩却并没有提高。能力薪酬面临的第一项责难是针对其付酬假设的:能力强,绩效一定就好吗?首先,能力的涵盖范围很广,既包括具体的技能,也包括潜在的素质,在这些能力中哪些是真正决定绩效的能力要素?其次,即使确定了与绩效高相关性的能力要素,又怎样能保证员工在这些单向能力要素上强,其绩效就一定会好吗?比较产生绩效是多项能力互相组合后的结果,仅考察单项的技能,并不能完全解释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能力强的员工在相同的工作上会产生更高的绩效,这是基于常理和直觉的一种判断。要完全验证这一判断,需要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来分析和验证。就目前而言,尚无法得出具体的、可信度高的模型。而且这种统计验证的方法不能适合大多数的企业,因为通常单一企业都没有足够大的样本量。因此,采用实证的方法逐步完善能力薪酬和验证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而不必拘泥于数学上的完全可验证。毕竟,只要能够通过能力薪酬起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构建能力薪酬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构建能力薪酬显然不足以保证能力产生高绩效,因此,它必须与能力的构成方式、开发与认定机制以及生效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系统性的效力,以促进能力向高绩效的变现”。这就要求在建设能力薪酬体系的实际操作中,要系统化思考,建立一条从能力分析、能力开发、能力评估、能力鉴定到能力激励的能力生效价值链。

4、能力的培训,当企业实施能力薪酬体系后,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势必加大培训力度,那么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的成本也会随之而增加。能力薪酬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会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是因为能力只会随着学习及经验的积累而不断深化和加强;另一方面员工掌握的能力并不一定在工作中有应用的机会,因此能力的积累速度往往超过业绩的增长速度。

要克服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薪酬总量的控制,一般而言能力薪酬的增长要采

用长增长周期、高增长量的方式,以控制薪酬总量不至于在短期内大幅度增加。

其次,要加强能力与绩效的关联,使得员工薪酬增长不仅仅已经掌握了多少技能还要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了多少技能。如表4

(注:其中k 值为根据薪酬调研所确定的标准薪酬基数

最后,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能力鉴定和评价,以保证其能力不至于荒废。 5、实施能力薪酬体系,企业直线经理应该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中,这点也较难达到。

二如

5.8k^ 5.6k*3

AkQ

三级卩

f.OkP

MkP

四级4 6.4b 3

5.Sk^

五级心

6 2kP

3

ZHONUIIM ao ,而现实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薪酬管理 ——公司薪酬设计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员工的薪酬与贡献挂钩、薪酬与公司收益挂钩,使薪酬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第二条:薪酬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公司将薪酬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拓展人力资源瓶颈的重要杠杆。那些对其事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核心或战略员工,公司将为他们设定相对较高的薪酬。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按“星探”机构或“猎头”公司工作机制寻觅战略员工,并为这些员工设立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 (2)公平原则。公司尽可能依每位员工对其贡献大小,公平、公正地确定他们的薪酬,逐步弱化员工身份差异对薪酬差异的影响。使每位员工薪酬与相关单位员工具有可比性。 (3)市场原则。公司以市场水平为参照系确定每位员工的薪酬(在NJ公司这样的国企,有人并不认可该原则。但在民企,这是显而易见的)。 (4)多通道原则。既往薪酬制度的突出缺点,是按“官本位”理念设计单一的薪酬攀升通道。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一些企业在薪酬攀升的“官本位”通道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外,设计了薪酬攀升的技术“职业锚”和业务“职业锚”通道⑴。NJ公司是各类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之一,亦有必要设计薪酬攀升的多通道。例如,在营销技巧、网络技术等方面出类拔萃的战略员工,通过业务或技术通道攀升,亦可达到NJ公司最高行政长官——总裁的薪酬水平。

(5)透明原则。公司将努力使每位员工清晰、前瞻性地了解其工作与薪酬间的因果关系。 (6)补偿原则。公司将通过薪酬的相应调整,以应对员工在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转业或退伍军人,公司将在薪酬方面给其以一定补偿。由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领导干部调动,公司将连续地计算其岗位工作年限。 第三条: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贡献、能力和责任。公司根据当期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工资水平。 (二)薪酬体系 第一条公司员工分成3个职系,分别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行政事务职系。针对这3职系,薪酬体系分别采取二种不同类别:与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相关的年薪制;与月度绩效相关的岗级工资制。 第二条享受年薪制的员工,其工作特征是以年度为周期对经营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发放相应的薪酬。这部分员工包括管理职系中的经营班子成员。 第三条实行岗级工资制的员工是公司经营班子成员以外的员工。 第四条特聘人员的薪酬参见工资特区的有关规定。 (三)薪酬结构 第一条:公司员工收入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固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级工资,工龄工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津贴; (二)浮动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年底奖金;

薪酬体系建设的七个步骤

薪酬体系建设的七个步骤 薪酬体系建设步骤:1、确定薪酬策略;2、薪酬调查;3、职位分析; 4、岗位评价; 5、薪酬类别确定; 6、薪酬结构设计; 7、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一、确定薪酬策略 企业的薪酬竞争策略有三种选择:领先策略、平均策略和跟随策略。 如果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希望高薪吸引人才,可以采用领先策略,使自己公司的薪酬水平高于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水平。如果公司资金实力有限,也可以采取跟随策略,即使自己公司的薪酬水平稍低于市场上平均的薪酬水平。这样的策略使本企业既避免了人才大量流失,又节约了人工成本。中间的做法是采取平均策略,使本公司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上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 企业确定薪酬策略后,必须向员工讲明公司的薪酬理念。 一个企业设计薪酬管理体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公司薪酬理念的确定。薪酬理念与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乃至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都是一体的,这些理念必须在全体员工中进行不断地宣讲,使大家形成共识,随后的各种政策和制度才会易于为大家所接受。 二、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的目的:1、作为调整薪酬水平的依据;2、完善薪酬结构; 3、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 4、了解其它行业薪酬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 薪酬调查的内容:

1、选择调查的职位与层次; 2、确定调查对象的区域与行业; 3、必须搜集的薪酬信息:A、基本薪酬;B、绩效奖金和其它现金奖励;C、长期激励计划;D、补充福利计划;E、薪酬政策等方面的其它信息。 薪酬调查的方式:委托调查与自主调查。 自主调查的方式:1、企业负责人之间的信息交换;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信息交换;3、招聘面试时的信息收集;4、从媒体上搜集; 5、向专业公司购买。 三、职位分析 职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常以《岗位工作标准》或《职务说明书》来体现。 进行薪酬设计必须明了各职位的分类、分等及相互关系。首先确定各职类,再进行分等。如管理类岗位,可分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等等。 四、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估或工作评估,是指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难度、任职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 有效的岗位价值评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提高员工对薪酬待遇的满意度;2、建立岗位的等级;3、健全企业整体薪酬支付系统;4、为新岗位的设置提供可参照的标准。

设计薪酬体系的步骤和要点有些

设计薪酬体系的步骤和要点有些 薪酬体系设计的要点,在于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及对个人贡献的公正评价。 第一步:调查公司现状,明确公司薪酬原则与策略 1、收集公司现阶段状况的资料,包括组织结构,各职能部门设置的出发点及其功能、向谁负责,各职能部门如何定位、其现有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关联度。 2、掌握并分析公司现行薪酬体系的结构框架,包括工资总额构算(年度薪酬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或所在比例)及在各职能部门间 的分配比例,透视各类部门工资最高、平均、最低水平,工资构成(不同职能是否有不同的构成成份、这些构成成份有哪些、比重如何,福利现状等),以及员工入职时间、学历等因素与工资的关系等。 3、了解公司现阶段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以及其发展阶段特征和其自身战略需求。了解并明确目前公司工资政策线。 第二步:进行工作分析 做工作分析,是为了形成职位说明书,这样可以为包括薪酬管理在内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所以它是一项至关重要并非常基础的工作。 如果公司有现成的职位说明书,可以将原有的拿出来做归类,并根据公司的战略导向及新政策要求再做分析。职位说明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公司的战略导向,使员工对职位的责任、贡献及所需努力大

小等重要内容有统一理解。这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体现内部一致性的薪酬制度。 工作分析最好是能由高层牵头,在组织内部找出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代表以职位为对象,通过多渠道收集并分析与职位有关的资料,如职位和任职者概况、工作概述、工作职责、内外部关系、工作条件、必要的资格条件等信息,最后形成简明而有系统的职位说明书。 为了既保证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又保持薪酬管理的相对稳定性,避免由于个别岗位的薪酬水平变化而引起其他岗位员工的不平衡心理,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和风波,引入职位簇群的方法,即职位体系评估和分类。也就是利用原来的职务分析,明确组织有哪几种类型的职务以及任职所需要的资格要求,按照职务性质的相似性划分职位簇群;并在每个职位簇群内利用因素计点法对职务进行评分,最后按分数的高低划分出若干层级,由此建立好职位族平台(如图)。职位簇群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不随组织结构、职位的变动而发生变化。职位簇群及其层级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一个职位簇群的层级往往可以对应十几甚至几十个职务。职位簇群对职务进行分群管理,这样便于每个职位簇群的工资区段直接与外部人力资源市场比较,可以分职位簇群确定不同职位簇群的薪酬定们和相关政策,而不必因某些专业领域的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而调整公司整体的薪酬水平,不仅增强了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外部市场竞争力和内部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也有效地帮助公司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和管理成本。 职位簇群编码分类标准

集团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2019年集团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2019年1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岗位工资 (1) 第三章附加工资 (3) 第四章奖金 (7) 第五章年薪制 (8) 第六章岗位效益工资制 (9) 第七章销售提成工资制 (10) 第八章计件工资制 (12) 第九章协议工资制度 (15) 第十章其他 (15) 第十一章附则 (16) 附表一:岗位分类表 (17) 附表二: 岗位工资等级表 (18) 附表三:总经理年薪表 (20) 附表四:营销副总年薪表 (20) 附表五:运作副总、总工年薪表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薪酬释义: 薪酬是对员工为公司所做出贡献和付出努力的补偿,同时体现工作性质、员工的技能与经验。 第二条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正式员工。 第三条目的: 适应公司组织结构调整的要求,使员工能够与公司共同分享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把短期收益、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有效结合起来,增强薪酬的激励性,以达到公司吸引人才,留住、激励人才的目的。 第四条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按劳计酬,以体现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个人公平,在确定员工薪酬时以职位特点、个人能力、工作业绩及行业薪酬水平为依据,同时适当拉开差距。 (二)经济性原则:薪酬水平与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紧密联系,将员工的部分工资随公司的当期效益情况浮动。 (三)激励性原则:薪酬以增强工资的激励性为导向,通过工资晋级和奖金的设置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竞争性原则:在薪酬相对值调整的同时,薪酬总体水平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在吸引外部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第五条基本薪酬结构: 员工的基本薪酬组成为:岗位工资+附加工资+奖金 第六条薪酬体系: 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公司薪酬体系由年薪制、岗位效益工资制、销售提成工资制、计件工资制及协议工资制五种类型构成。 第二章岗位工资 第七条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岗位相对价值确定的工资单元。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

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 前几天一个在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作的年轻朋友给我发来邮件,说他正在策划在他们公司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薪酬福利体系,希望得到我的支持。随后,我将我曾经给MBA 上课时的一套讲稿发给了他。过了几天他给我回了邮件:蒋老师,您好! 读完您发来的PPT后,感觉非常兴奋。其中的内容与书本中的内容相差很多,但我相信这些全都是实战中得来的经验,是其他地方绝对学不到的。特别是您提出的关于企业薪酬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这绝对是一个全新而且实用的独到见解,给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看到这封邮件后,我就在想应该写篇博客,把我的观点与大家共享一下。虽然我很清楚这三大原则是我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我担心是否在之前有人曾经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为了避免被人贻笑大方,我还是先在网上搜索一下吧。 进入百度网,输入“薪酬设计的原则”,点击搜索。马上在页面的右上角现出一行字“找到相关网页约205,000篇,用时秒”,真够多的。点击其中几篇文章,内容基本雷同,无非是战略导向原则、经济性原则、体现员工价值原则、激励作用原则、相对公平原则、外部竞争性原则、合法性原则等。再输入“企业薪酬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点击搜索,

在页面的右上角现出一行字“找到相关网页约603篇,用时秒”。点击几篇打开后,内容也基本雷同,就是“重要性原则、稀缺性原则和复杂性原则”。看到这个结果后,我想我可以放心地说出我的观点了。 以上文章中的这些观点肯定也是先人在理论研究或者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都是很有价值、很有道理,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但在我看来,这些原则只是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形式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薪酬设计时,都应该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在我的讲义中就是这样写的)。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时,设计者时刻都要牢记在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1、收益来源决定收益分配的原则; 2、利益兼顾的原则; 3、平稳过渡的原则; 收益来源决定收益分配的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首先,这是保证企业组织内部激励体系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次,这也是使企业有别于福利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形式的重要标志。 每个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都有若干个具体项目,比如岗位工资、奖金、社会保险、股票期权等,在我的讲义中,将其称之为“激励因子”(这个称谓也是笔者的独创),每一个激励因子都应该有着明确的激励导向。而激励因子的设置,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 方案

广西创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薪酬体系 (1) 第三章薪酬结构 (1) 第四章年薪制 (4) 第五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4) 第六章提成工资制 (5) 第七章工资调整 (6) 第八章工资特区 (6) 第九章其它 (7) 第十章附则 (8) 岗位分类表 (9) 年薪等级试算表 (10) 岗位工资等级试算表 (11) 岗位工资浮动比例表 (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劳动合同制与劳务合同人员? 第二条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遵循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 第三条薪酬设计的依据是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岗位价值、工作业绩、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 第二章薪酬体系 第四条公司员工分成4类职务,分别为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和职员。针对类级职务,薪酬体系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类别:与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相关的年薪制;与年度绩效、季度绩效和月度绩效相关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与营销业绩相关的提成工资制。 第五条享受年薪制的范围是公司总经理和其它高层管理人员,其工作特征是以年度为周期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发放相应的薪酬。 第六条实行提成工资制的范围是公司内从事营销业务的员工(包括经营部经理和业务员)。 第七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范围是除了总经理、其它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事营销业务人员以外的员工。 第八条特聘人员的薪酬参见工资特区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薪酬结构 第九条总经理和其它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组成部分: (一)月固定工资:即按照年薪总额的一定比例分解到每月发放的部分,以维持其日常生活之需; (二)年底补足:根据工作业绩重新核定的年薪总额减去年度累计发放的部分,以激励其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第十条公司一般员工收入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基本工资,包括学历职称工资、工龄工资; (二)岗位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固定部分、月度浮动部分、季度浮动部分和年度浮动部分和项目结束奖金(注:以下简称为岗位固定部分、月度浮动、季度浮动、年度浮动和项目奖); (三)附加工资,包括一般福利、四项统筹和工伤保险; (四)营销提成(适用于营销人员)。 第十一条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学历职称工资+工龄工资 (一)学历职称工资根据员工的学历和职称确定,共分七级(每级对应的学历、职称和工资标准见下表)。若学历工资和职称工资不在同一级别,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基本薪酬体系设计

基本薪酬体系设计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首先在对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后,我们选出了以下几个典型岗位来作为研究的对象: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科研人员、技工、人事专员、会计、普工。首先,我们用要素计点法做出了计算薪酬基点的表格。为方便计算、我们把薪酬基点上的总数假定为1000.并根据我们的理解,设置了四个报酬要素。并分别赋予四个报酬要素各自的权重,为了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各个报酬要素,我们又对各个报酬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各具体数字和等级细则见下表: 表一 根据表一的信息,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承担的职能,以及各岗位能为组织做出的贡献大小,我们计算出了各岗位具体的薪酬点数,见表二:

在得到了各个职位的薪酬点数之后,我们依据各薪酬点数对各个职位进行了初步的职位等级规划,见表三: 表三 为了验证初步职位等级规划的合理性,我们列出了各等级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绝对级差,和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比率。见表四: 表四

以上工作做好后,我们对该行业的市场薪酬水平做了具体的调查,得到了各岗位的平均薪酬数目。对照上面步骤中,得出的各岗位薪酬基点数,我们列出了,表格五: 表五 表五中的薪酬基点数和市场平均薪酬水平,我们做出了职位评价点数与市场薪酬水平组合成的数点图:见表六 表六 为了更合理的计算岗位基本工资,我们又对薪酬区间中值和对应职位等级中的职位评价点数中值进行了计算(把职位评价点数中值代入Y=-205.95+5.94X,得到相应的薪酬区间中值),由薪酬区间中值计算出最高值和最低值(设定薪酬变动幅度为50%)。制成了表七: 表七

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xxxx有限公司

薪酬体系设计方案起草部门:人力资源2019.1.5

第一章总则 1 第五章奖金 7 *** 第七章年薪制 12 . 第十一章高级人才协议工资制 18 --- 第十 二章工勤人员市场工资制 19 . 第十 三章薪酬调整 20********* 第十四章其他规定 22 . *** 标准岗位薪酬(技术薪酬)固定比例、浮动比例参照表 32 ............................................................. 10:技术职系的岗位与薪档对应表 35******** 11:生产操作职系的岗位与薪档对应表 36 ******** 附件 12:工勤人员薪酬基数表 37 . *** ** 第二章薪酬总额 2 ******** 第三章固定工资 3 第四章绩效工资 6 第六章附加工资 10 第八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14****** 第九章技术绩效工资制 15****** 第十章销售绩效工资制 17 ****** 附件 公司职系划分表 26 ******* 附件 管理职系职级系统 27 ******** 附件 支持服务职系职级系统 28 附件 技术职系职级系统 29 ******** 附件 营销职系职级系统 30 - 附件 生产操作职系职级系统 31 *** 附件 附件 管理职系的岗位与薪档对应表 33 ******** 附件 支持服务职系的岗位与薪档对应表 34 . *** 附件 附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凡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有员工, 除公司另行的专案方式处理外均依本方案实施. ******** 第二条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 建立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价值分配体系,使个人创造价值和团队价值有效结合,共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保持关键部门、关键岗位薪酬水平的稳定性,使员工收入与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分层挂钩,激发员工活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建立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机制,提高员工归属感,重塑企业价 值观念,最终推进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 --- 第三条依据和基本原则----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岗位价值、能力和业绩贡献, 并参考青岛市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 --- 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 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薪酬确定:薪酬的确定原则上主要考虑员工承担某一职位所需 具备的条件及其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依靠科学的价值评价, 对各职种、职系人员的任职角色、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给贡献

薪酬体系设计基本程序

薪酬体系设计基本 程序

薪酬体系设计基本程序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制定企业的薪酬原则与策略; 1.根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文化价值观等制定员工的薪 酬原则和策略; 2.薪酬基本原则有: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与绩效的相 关性、激励性、可承受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适应性; 二、工作分析与设计 1.工作分析的目的:确定企业组织结构系统图及所有职务说

明书;明确组织中不同职务的职能,每个职务相应的责任和权力,每个职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职务上一级主管及每个职务对人员能力的要求; 2.工作分析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信息收集阶段—— 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1)准备阶段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制定工作分析的实施计划; ?组建工作分析小组; ?收集、分析有关背景资料; ?分析信息收集的类型; ?确定信息收集的方法 2)信息收集阶段 ?准备调查提纲; ?到工作场地进行现场观察; ?对主管人员、在职人员广泛进行问卷调查,并面谈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所需的各种信息; ?有必要可直接参与所要调查的工作活动。 3)分析阶段 ?整理审核收集的各种信息; ?分析并确认有关工作性质与工作人员技能要求的关键要点;

?归纳总结编制工作分析文件所需要的材料与要素。 4)完成阶段 ?草拟职务描述书与任职资格说明书; ?将草拟的职务描述书与任职资格说明书与实际工作对比; ?根据对比确定是是否需要再一次调研; ?修正职务描述书与任职资格说明书; ?形成最终的职务描述书与任职资格说明书; ?将职务描述书与任职资格说明书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收集反馈信息,不论完善职务描述书与任职 资格说明书; 3.工作分析的内容: 1)工作描述: ?工作职务名称:职务名称和代号 ?工作活动和工作程序:工作任务、工作责任、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工作流程,与她人的正式工作关 系、接受监督以及进行监督的性质和内容; ?工作条件和物理环境:工作地点及温度、湿度光线、噪音、安全条件、地理位置、室内或室外等。 ?社会环境:工作群体的人数、完成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的数量和程度、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作点内 外文化设施、社会习俗等;

互联网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及标准

XXIT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暨薪酬管理制度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薪酬释义: 薪酬是对员工为公司所做出贡献和付出努力的补偿,同时体现岗位工作性质、员工工作技能和知识经验等。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XXX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体员工(临时员工除外)。 第三条目的: 适应公司变革性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员工内部分配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岗位敬业精神,使员工能够与公司一同分享公司发展所带来的短、中、长期收益。 建立员工薪资晋级机制,增强薪酬的激励性,以达到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的目的。 第四条基本原则: (一)贯彻公司发展战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二)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在职位分类、评估和绩效管理基础上,根据岗位的相对价值和任职者胜任能力、绩效表现支付薪酬。 第五条确立依据: (一)依据岗位综合评价,确定岗位级别; (二)依据个人知识、能力和资历等确定个人所在级别档次; (三)依据工作业绩确定个人绩效工资; (四)依据公司效益、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和社会物价指数以及同地区同行业的薪资水平等,确定公司员工总体工资水平。 第二章薪酬体系与结构

第六条公司的薪酬制度为岗位绩效工资制。 第七条薪酬结构: 员工工资由固定工资、浮动工资两部门组成。 固定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岗位津贴。固定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资历、学历、技能等因素确定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报酬。 浮动工资包括:效益工资、绩效工资、全勤奖等。浮动工资是根据员工考勤表现、工作绩效及公司经营业绩确定的、不固定的工资报酬,每月调整一次。 基本工资是指根据员工所在职位、能力、经验、学历、价值核定的薪资。是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岗工资是指以岗位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评价要素支付的工资。效益工资是指按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在效益考核实施前,可统一按C等效益工资与其他工资构成的岗位标准工资进行定薪。)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 A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经济实力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地留住关键岗位人员、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进入企业,公司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员工薪资水平。公司修改了原有的薪酬制度,并对所有岗位的薪资按比例进行了提高,工资总额大大提高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才流失的情况并没有减少,员工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人才引进缺乏进展。问题摆在了公司高层面前:薪酬管理到底应该怎么作才能更有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 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的目标 1、吸引,保留和激励有才干的员工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 2、为企业能够合理支付薪资提供一个长期和可靠的基础; 3、针对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和行业特点,使得不同岗位的重要性和价值能够在薪酬体系中得到体现; 4、体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关注价值实现,建立高绩效的薪酬文化; 5、为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立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同时可以帮助企业高层以及管理部门沟通薪资政策。 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设计时应当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内部公平性 按照承担的责任大小,需要的知识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性质要求的不同,在薪资上合理体现不同层级、不同职系、不同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差异。 2、外部竞争性 保持企业在行业中薪资福利的竞争性,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 3、与绩效的相关性 薪酬必须与企业、团队和个人的绩效完成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绩效考评结果应当在薪酬中准确地体现,实现员工的自我公平,从而最终保证企业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4、激励性 薪酬以增强工资的激励性为导向,通过动态工资和奖金等激励性工资单元的设计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应设计和开放不同薪酬通道,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晋级机会。 5、可承受性 确定薪资的水平必须考虑企业实际的支付能力,薪酬水平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保持

集团公司的薪酬体系设计

薪酬管理 ——公司薪酬设计(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员工的薪酬与贡献挂钩、薪酬与公司收益挂钩,使薪酬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第二条:薪酬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公司将薪酬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拓展人力资源瓶颈的重要杠杆。那些对其事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核心或战略员工,公司将为他们设定相对较高的薪酬。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按“星探”机构或“猎头”公司工作机制寻觅战略员工,并为这些员工设立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 (2)公平原则。公司尽可能依每位员工对其贡献大小,公平、公正地确定他们的薪酬,逐步弱化员工身份差异对薪酬差异的影响。使每位员工薪酬与相关单位员工具有可比性。 (3)市场原则。公司以市场水平为参照系确定每位员工的薪酬(在NJ公司这样的国企,有人并不认可该原则。但在民企,这是显而易见的)。 (4)多通道原则。既往薪酬制度的突出缺点,是按“官本位”理念设计单一的薪酬攀升通道。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一些企业在薪酬攀升的“官本位”通道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外,设计了薪酬攀升的技术“职业锚”和业务“职业锚”通道⑴。NJ公司是各类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之一,亦有必要设计薪酬攀升的多通道。例如,在营销技巧、网络技术等方面出类拔萃的战略员工,通过业务或技术通道攀升,亦可达到NJ公司最高行政长官——总裁的薪酬水平。 (5)透明原则。公司将努力使每位员工清晰、前瞻性地了解其工作与薪酬间的因果关系。 (6)补偿原则。公司将通过薪酬的相应调整,以应对员工在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转业或退伍军人,公司将在薪酬方面给其以一定补偿。由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领导干部调动,公司将连续地计算其岗位工作年限。 第三条: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贡献、能力和责任。公司根据当期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展状况决定工资水平。 (二)薪酬体系 第一条公司员工分成3个职系,分别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行政事务职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步骤 薪酬体系设计主要是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组成的循环,这个循环可以称之为薪酬成本管理循环。 薪酬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薪酬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两大类,经济性薪酬分为直接经济性薪酬和间接经济性薪酬。 薪酬策略是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是以后诸环节的前提,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包括对职工本性的认识(人性观),对职工总体价值的评价,对管理骨干及高级专业人才所起作用的估计等这类核心价值观;以及由此衍生的有关薪资分配的政策和策略,如薪资等级间差异的大小。薪资。奖励、与福利费用的分配比例等。 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要以必要的精确性,以具体的金额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企业的相对价值,此价值反映了企业对各工作承担者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用来表示工作相对价值的金额,并不就是各个工作承担者真正的薪资额,那是经过五个步骤,融人了外在公平性后,在第六个步骤“薪资分级与定薪”完成的。 这一步骤其实并不应列在上一步骤之后,两者应同时进行,甚至应在考虑外在公平性而对薪资结构线进行调整之

前。这项活动主要需研究两个问题:要调查什么;怎样去调查和作数据收集。调查的内容,当然首先是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资状况。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企业的现有薪资来调整本企业对应工作的薪资,便保证了企业薪资制度的外在公平性。 数据及渠道当然首先是公开的资料,如国家及地区统计部门、劳动人事机构、工会等公开发布的资料,图书及档案馆中年鉴等统计工具书,人才交流市场与组织,有关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及咨询中介机构等;其次则是通过抽样采访或散发专门问卷进行收集。但目前在我国,这些手段很难奏效,许多企业都不愿公开这些情况。另外,通过新招聘的职工和前来应聘的人员,也能获得有关其他企业的奖酬状况。各企业发布的招聘广告和招聘信息中也常常披露其奖酬和福利政策,不失为之一。 这一步骤是指在工作评价后,企业根据其确定的薪资结构线,将众多类型的职务薪资归并组合成若干等级,形成一个薪资等级(或称职级)系列。通过这一步骤,就可以确定企业内每一职务具体的薪资范围,保证职工个人的公平性。 企业薪资制度一经建立,如何投入正常运作并对之实行适当的控制与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经过工作评价这一步骤,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总可得到

薪酬体系设计基本步骤与内容

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即一个人的工作报酬由哪几部分构成。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保险五大部分。 1、本薪。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基本薪酬差异是明显的,一般能升不能降,表现出较强的刚性。企业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部分职位本薪大大低于市场水平,解决个人收入差异主要靠加班;某些年资长者本薪过高,对这部分人薪酬失去了弹性。 2、奖金。薪酬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的部分为绩效奖金,薪酬反映公司的经济效益部分为效益奖金。绩效奖金及效益奖金的缺少导致薪酬与工作业绩、经济效益脱节。 3、津贴。津贴设置不合理,对一些特殊的工作岗位缺少补偿,同时也使薪酬失去了其灵活性。 4、福利。福利应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利益,它能给员工以归属感。福利特别强调其长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经常是浪费了资金却没有效果。 5、保险。保险其实也属于福利的一种,它是一种对长远利益的保证或者对突发事件的一种预防,社会保险还有强制性的意义。有的公司当社会保险是一种额外负担,使员工感觉缺少安全感,长期利益没有保障。同时,对员工的突发的事故也没有预防。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对激励员工和保持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整体薪酬回报包含五个要素: Compensation 薪酬 Benefits 福利 Work-Life 工作与生活平衡 Performance and Recognition 绩效与认可 Development and Career Opportunities 个人发展与职位晋升 其中每个要素都包含程序、方法、内容和层面,由他们共同确定一个组织战略,以吸引、激励和保留员工。并给公司或企业在做选择和调整时提供价值观,即为组织和员工创造价值的“工具箱”。有效的整体薪酬回报可使员工拥有更高的满意度、更好的敬业精神,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创造出理想的经营业绩和成果。[1] 影响薪酬体系的因素 ?1内部因素的影响 ? (1)企业负担能力:员工的薪酬与企业负担能力的大小存在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企业的负担能力强,则员工的薪酬水平高且稳定。如果薪酬负担超过了企业的承担能力,则企业就会造成严重亏损、停产甚至破产。

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薪酬体系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设计时应当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承担的责任大小,需要的知识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性质要求的不同,在薪资上合理体现不同层级、不同职系、不同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差异。 保持企业在行业中薪资福利的竞争性,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 薪酬必须与企业、团队和个人的绩效完成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绩效考评结果应当在薪酬中准确地体现,实现员工的自我公平,从而最终保证企业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薪酬以增强工资的激励性为导向,通过动态工资和奖金等激励性工资单元的设计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应设计和开放不同薪酬通道,使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晋级机会。 确定薪资的水平必须考虑企业实际的支付能力,薪酬水平须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保持一致。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总利润的增长幅度,同时应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保障出资者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6、合法性薪酬体系的设计应当在国家和地区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薪酬管理制度和薪酬结构应当尽量浅显易懂,使得员工能够理解设计的初衷,从而按照企业的引导规范自己的行为,达成更好的工作效果。只有简洁明了的制度流程操作性才会更强,有利于迅速推广,同时也便于管理。 8、灵活性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对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薪酬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薪酬管理体系应当能够体现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企业性质、所处区域、行业的特点,并能够满足这些因素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薪酬体系设计必须遵照以上的九项原则,细致入微地开展一系列工作,才能使方案切合实际且具有广泛的接受程度及良好的可实施性。 薪酬调查是薪酬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是薪酬的对外竞争力和对内公平问题,是整个薪酬设计的基础,只有实事求是的薪酬调查,才能使薪酬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解决企业的薪酬激励的根本问题,做到薪酬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设计。知名猎头公司烽火猎聘建议通常薪酬调查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薪酬现状调查。通过科学的问卷设计,从薪酬水平的三个公正(内部公平、外部公平、自我公平)的角度了解造成现有薪酬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 2)进行薪酬水平调查。主要收集行业和地区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工程有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咨询公司 二零零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薪酬体系 (1) 第三章薪酬结构 (1) 第四章年薪制 (4) 第五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5) 第六章提成工资制 (6) 第七章工资调整 (6) 第八章工资特区 (8) 第九章新进和离职 (9) 第十章其他 (9) 第十一章附则 (10) 岗位分类表 (11) 年薪等级表 (12) 岗位工资等级表(1) (13) 岗位工资等级表(2) (14) 薪酬结构明细表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条薪酬作为分配价值形式之一,遵循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 第三条薪酬设计的依据是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岗位价值、工作业绩、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等。 第四条员工薪酬一律为税前薪酬,公司对员工薪酬实行保密原则,员工之间禁止相互打探。 第二章薪酬体系 第五条公司员工分成4类职务,分别为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和职员。针对各类职务,薪酬体系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类别:与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相关的年薪制;与年度绩效、季度绩效、月度绩效和项目绩效相关的岗位绩效工资制;与营销业绩相关的提成工资制。 第六条享受年薪制的范围是公司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其工作特征是以年度为周期对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发放相应的薪酬。 第七条实行提成工资制的范围是公司内从事营销业务的员工(包括经营部经理和业务员)。 第八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范围是除了总经理、其他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事营销业务人员以外的员工。 第九条特聘人员的薪酬参见工资特区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薪酬结构 第十条总经理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收入组成部分: (一)月固定工资:即按照年薪总额的30%~45%分解到每月发放的部分,以维持其日常生活之需;

五个步骤,详析薪酬设计方案

五个步骤,详析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设计,对于企业,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良好的设计,薪酬拉开差距并不一定导致公司士气低落,关键是拉开差距的依据是否充分,并将这些依据以制度方式予以明确。许多外资企业中不同岗位薪酬差别很大,但员工的士气依然很高,说明“鱼与熊掌可以得兼”。人力资源部门须从薪酬的基础、薪酬的设计和薪酬提升三个层面着手来安排薪酬体系,使薪酬体系设计体现公平的原则,从而符合公司发展的整体需要。 薪酬基础和标准设定 员工获得薪酬的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达到岗位任职要求;第二、按照岗位要求完成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表现。但说明究竟什么是岗位的具体要求,怎样评价完成具体工作的成绩,需要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完成编订职位说明书,任职说明及绩效考评指标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 人力资源部门首先需要分解公司经营活动,确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以职务说明书的形式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明确下来。有了职务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就能按照任职资格要求招聘新员工,新上岗员工也可以参照职务说明书所描述的职责开展自己的工作。工作职责的界定、公司对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合在一起,是确定岗位固定薪酬的基础。 同时,为了评价完成具体工作的状况,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建立

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包括绩效考评指标、能力考评指标与态度考评指标等。公司通过考评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业绩表现,确定其为公司业绩做出的贡献,进而确定员工奖金的发放比率。员工可能超出岗位对业绩的基本要求,也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领取奖金的额度。员工业绩考评结果是确定岗位业绩奖金的基础。 薪酬结构和薪酬设计 基于职务说明书和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起来的薪酬制度,一般而言包括固定薪酬业绩薪酬福利等形式。 固定薪酬设计必须使员工薪酬水平保证相对的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 内部公平指薪酬能够反映出各岗位对公司整体业绩的价值贡献,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部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岗位进行评估:1)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2) 岗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3)岗位承担责任的大小。人力资源部门利用分析的结果确定薪酬差异范围,并设立岗位薪酬级别阶梯。内部公平隐含的意义之一,就是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要体现出来。 其次,公司制定固定薪酬时也需要考虑外部公平的问题,即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公司各岗位薪酬级别需要参考同行业薪酬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此薪酬水平下公司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还需定时了解竞争对手薪酬变化情况,以确保公司薪酬水平保持动态竞争力。

公司薪酬体系设计.docx

薪酬管理 ——公司薪酬设计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制定本方案的目的在于使员工的薪酬与贡献挂钩、薪酬与公司收益挂钩,使 薪酬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第二条:薪酬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公司将薪酬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拓展人力资源瓶颈 的重要杠杆。那些对其事业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核心或战略员工,公司将为他们设 定相对较高的薪酬。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按“星探”机构或“猎头”公司工作机制 寻觅战略员工,并为这些员工设立薪酬水平无上限的“薪酬特区”。 (2)公平原则。公司尽可能依每位员工对其贡献大小,公平、公正地确定 他们的薪酬,逐步弱化员工身份差异对薪酬差异的影响。使每位员工薪酬与相关 单位员工具有可比性。 (3)市场原则。公司以市场水平为参照系确定每位员工的薪酬(在NJ 公 司这样的国企,有人并不认可该原则。但在民企,这是显而易见的)。 (4)多通道原则。既往薪酬制度的突出缺点,是按“官本位”理念设计单 一的薪酬攀升通道。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一些企业在薪酬攀升的“官本位”通道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外,设计了薪酬攀升的技术“职业锚”和业务“职业 锚”通道⑴。NJ 公司是各类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之一,亦有必要设计薪酬攀升 的多通道。例如,在营销技巧、网络技术等方面出类拔萃的战略员工,通过业务 或技术通道攀升,亦可达到 NJ 公司最高行政长官——总裁的薪酬水平。 (5)透明原则。公司将努力使每位员工清晰、前瞻性地了解其工作与薪酬 间的因果关系。 (6)补偿原则。公司将通过薪酬的相应调整,以应对员工在工作责任、劳 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转业或退伍军人,公司将在薪酬方 面给其以一定补偿。由政府有关部门做出的领导干部调动,公司将连续地计算其 岗位工作年限。 第三条: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贡献、能力和责任。公司根据当期经济效益及可持续发 展状况决定工资水平。 (二)薪酬体系 第一条公司员工分成 3 个职系,分别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行政事务职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步骤(精)

基于能力的薪酬体系设计 能力的概念 能力主要是指员工为了有效履行职位所必需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的集合。(如图 -9 。实践中,我们可以从组织的层次上来划分能力:高层管理能力、中层管理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 这些不同组织层次的能力主要体现了组织在不同的发展周期, 战略对组织能力的要求。同时, 我们还可以从组织的序列上来划分能力:管理支持序列能力、营销序列能力、研发序列能力、生产序列能力和作业序列能力等, 各种序列能力则体现了战略对组织人力资本核心技能不同要素的要求。因此, 能力薪酬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知识能力工资、作业技能工资、基于素质能力的工资和基于任职资格的工资。四种能力工资的表现形式、付酬因素、能力架构及适用对象如表 -1所示。 能力薪酬体系的表现形式、付酬因素、能力架构及适用对象如下表 -1 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 知识能力工资是根据员工所拥有的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而决定员工报酬的工资方案, 而作业技能工资则是根据员工所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而决定员工报酬的工资方案。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在操作方法上是大致一样的。两者的差别

在于, 前者针对的对象是白领的专业人员,后者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操作性的技术工人。 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可以根据员工的知识与技能的宽度或者深度两种方式来设计。技能宽度, 是指员工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几种不同技能; 技能深度, 是指员工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某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的深度, 这种深度是员工技能的高或者低的等级, 等级越高的技能难度越大,也越难掌握,这种技能深度存在着一种递进的关系。 通常设计知识能力工资和作业技能工资, 首先是将某一个工作序列中的工作从入门到复杂划分为几个等级(如新加盟公司的初学者、 1级职员、 2级职员、 3级职员、 4级职员。员工每上升一级(比如员工由 1级职员晋升到 2级职员 ,就要求增加几项技能,由于每一项技能都对应一定的薪酬,所以员工升级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工资。 其次,根据工作需要将每一等级(如 1级职员、 2级职员、 3级职员、 4级职员的技能模块分为核心必备技能和核心自选技能。核心必备技能是员工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划分技能等级的依据。 最后, 需要对员工的技能进行定期的评估。举例:假如某位员工由 2级职员到 3级职员的能力培养需要 12个月, 可以针对他们每间隔 12个月作一次能力评估。员工在晋升前就必须掌握好 3级职员所对应的核心必备技能与核心自选技能。除了定期做评估技能以外, 还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技能工资制示例如图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