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的主要特征

绦虫的主要特征

绦虫纲Cestoidea扁形动物门的一个纲。主要特征 1.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一般由许多节片构成,少数种类不分节片。 2.身体前端有一个特化的头节,附着器官都集中于此,有吸盘小钩或吸钩等构造,用以附着寄主肠壁,以适应肠的强烈蠕动。 3.体表纤毛消失,感觉器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 4.绦虫体表具皮层微毛,以增加吸收营养物的面积,它可直接吸收并输入实质组织中。 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在每一个成熟节片内都有雌雄性的生殖器官,因此每一节片的生殖系统与一条吸虫的生殖系统相当,繁殖力高度发达,每条线虫平均每天可以生出十几个新节片,每天也可以脱落十几个节片,假如每个节片含卵3万个(每节片含卵3万~8万),那么10个节片就含有卵30方个。在孕卵节片的子宫内充满了成熟的虫卵,虫卵可以因节片破裂或随节片与寄主粪便一同排出体外。一般也有幼虫期,其幼虫也为寄生的,大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分类绦虫纲分为单节亚纲(Cestodaria)和多节亚纲(Eucestoda 或译为真绦虫)。单节亚纲:一小类群,与吸虫纲动物有些相似,缺乏头节和节片,如旋缘绦虫(Gyrocotyle),虫体仅有雌雄同体的生殖系统,有时存在像吸虫的吸盘,但是无消化系统,只有与绦虫相似的幼虫(十钩蚴),主要寄生在鲨鱼、鲢和原始的硬骨鱼的消化道或体腔内,中间寄主为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幼虫或甲壳类等。多节亚纲:体由多个节片构成。幼虫为六钩蚴。成虫全部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常见的绦虫均属于此类。除前述的猪带线虫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种类。

绦虫病与囊虫病

绦虫病与囊虫病 【概述】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3.眼囊尾蚴病: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 【诊断】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上述吃肉习惯对发现病人有一定意义。由于该虫孕节蠕动能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还可试验性驱虫。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 2.囊尾蚴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镜检查易于发现;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 超、CT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结合其它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近年采用核磁共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

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明显临床体症的脑型患者更具重要参考意义。 3.目前经实验证明有效的免疫学方法有: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阳性检出率为73%~88%,为临床上常规应用;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检出率为 88.4%;③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简便易行,适于基层使用,阳性检出率为95%以上。其它还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循环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治疗措施】 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治疗囊尾蚴病习用的方法是以手术摘除囊尾蚴。眼囊尾蚴病唯一合理的治疗法是手术摘取虫体,如待虫体死亡,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最近不得不摘除整个眼球。但在特殊部位或较深处的囊尾蚴往往不易施行手术,而仅能给予对症治疗。如脑囊尾蚴病时给抗癫痫药物等。国内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囊尾蚴病取得疗效的报导。 近年证明吡喹酮、丙硫咪唑和甲苯咪唑可使囊尾蚴变性和死亡,特别是前者具有疗效高、药量小,给药方便等优点,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头晕、皮疹等毒副作用。 【病原学】

短膜壳绦虫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短膜壳绦虫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短膜壳绦虫病是由短膜壳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寄生人体肠道所致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等。口服吡喹酮,疗效可达98.5%,还可采用槟榔煎剂,氯硝柳胺或甲苯达唑等,须连续治疗3~5天。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灭鼠,做到食前便后洗手,食具消毒可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二病因短膜壳绦虫成虫长25~40mm,宽1mm,头节有吻突,顶突有20~30个头钩。成虫寄生宿主小肠上端,虫体末端妊娠节片常在脱落前崩破,虫卵散出,随粪便排出。虫卵被人或鼠吞食,在肠内孵化,约在感染后1个月发育为成虫产卵。另外,蚤类及多种甲虫可成为中间宿主,被人或鼠类吞食,即可受染。 成虫与幼虫大量感染寄生于人体的小肠腔中,可引起小肠黏膜机械性与毒性刺激。以头节附着于肠黏膜上,其固着器官和微毛对人体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毒素刺激引起肠黏膜炎症、坏死、溃疡、细胞溶解以及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幼虫侵入也可以破坏黏膜绒毛,引起小肠吸收与运动功能障碍。本病反复自身感染为常见现象,故可造成严重感染。当体内出现大量的虫体可造成肠梗阻,偶致肠穿孔,多并发阑尾炎。短膜壳绦虫感染还可引起免疫反应,机体出现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有不同程度上升。提示机体的免疫力与该病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三临床表现感染轻者一般无症状表现。感染严重者可出现: 1.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便溏或便结、体重减轻。症状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儿童感染后可出现食欲改变、发育迟缓。 2.神经症状 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和失眠,神经过敏,甚至惊厥等。绦虫若侵入脑部可致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失常等。 3.皮疹 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4.血液系统症状

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系由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所致的肠绦虫病。轻度感染者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可并发肠梗阻、阑尾炎。 一、猪带绦虫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人是其最主要的终宿主。此外曾有以猪囊尾蚴感染白手长臂猿与大狒狒获成功的报道。幼虫寄生在家猪与野猪体内,猪是其中间宿主。羊、牛和其他反刍动物及马、狗、熊、猴、小灵猫等虽有感染的记录,但是否确属猪囊尾蚴尚属可疑。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头节深埋于肠黏膜内,以吸盘和小钩固着在肠壁上。虫体后端的孕节单个或5~6节相连地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有一定的活动力,可因受压而破裂,孕节内的虫卵散出,污染环境。当猪食入孕节或虫卵,在十二指肠内虫卵胚膜在消化液的作用下,24~72小时后虫卵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在1~2天内钻入肠壁,随血液或淋巴液进入血循环,到达猪的全身组织。约在感染60天后多数囊尾蚴发育成熟。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肉”。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部位主要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最多,再依次为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寄生于脑、眼等处。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如宿主未被宰杀,时间一长囊尾蚴也可自然钙化死亡。 人因食入含活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到达小肠,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头节翻出,以吸盘和小钩吸附在肠壁上,约2~3个月发育为成虫,即可有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若虫卵进入人体,亦可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引起囊虫病,但无法继续发育为成虫。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分布较广,除因宗教教规而禁食猪肉的国家和民族外,世界各地均有散在病例,尤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本病在我国分布也相当广泛。已知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发生和流行,东北、华北、中原及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流行区。其中以黑龙江省的感染率为最高。据1988~19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我国猪带绦虫感染率为0.11%,局部地区高达0.66%~6.0%,估计全国感染人数126余万人。 (二)传染源

绦虫习题

绦虫习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 A.无消化道 B.虫体分节 C.雌雄异体 D.虫体背腹扁平 E.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2. 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 ): A.肌肉 B.肺脏 C.脑部 D.小肠 E.大肠 3. 绦虫成虫有( ): A.口和消化道 B.无口和消化道 C.有口无消化道 D.无口无消化道 E.有口无肛 4. 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寸白虫是指( ): A.蛲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犬复孔绦虫 D.猪带绦虫和牛带绦 E.微小膜壳绦虫 5. 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6. 确诊带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是( ):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漂浮法 C.水洗沉淀法 D.观察孕节子宫侧支 数 E.活组织检查法 7. 确诊脑囊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 A.脑电图 B.脑室造 C.脑脊液的免疫学试 D.X线扫描 E.脑部CT 8. 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 ): A.狼 B.羊 C.豺 D.牧犬 E.家犬 9. 牛带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 A.虫卵 B.似囊尾蚴 C.钩球蚴 D.棘球蚴 E.囊尾蚴 10. 在治疗前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依据可以找到( ): A.头节 B.囊虫 C.虫卵 D.六钩蚴 E.成节 11. 预防猪带绦虫感染的关键是( ): A.粪便管理 B.取消连茅圈 C.肉类检 D.治疗病人 E.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12. 棘球蚴砂是指囊液内含有( ): A.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虫卵 B.石灰小体 C.只有生发囊 D.只有子囊 E. 原头蚴、生发囊、子囊 13.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 A.小钩和吸盘对肠壁的刺激 B.吸收大量的营养 C.代谢产物毒素作用 D. 六钩蚴穿过组织时的破坏作用 E.囊尾蚴寄生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损害 14. 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来自下列何种有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的动物( ): A.犬 B.羊 C.猪 D.马 E.牛 15. 链状带绦虫的卵内含有( ): A.尾蚴 B.毛蚴 C.卷曲幼 D.六钩蚴 E.钩球蚴 16. 猪带绦虫病确诊的依据是( ): A.粪便中查到带绦虫卵 B.粪便中发现链状带绦虫孕节 C.皮下触到囊虫结节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治疗与预防 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我国所见的绦虫主要有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此外,长膜壳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狗复孔绦虫也有个别病例报道。 传播途径: 患者是牛肉绦虫和猪肉绦虫的唯一传染源,长期从粪便中排出虫卵,分别使牛.猪感染引起牛.猪囊尾蚴病。 鼠类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 人为牛肉绦虫.猪肉绦虫.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虫卵从粪便中排出。牛肉绦虫卵与猪肉绦虫卵形态相似,不能区别,虫卵呈球形。深黄色,内含大钩蚴,分别被中间宿主牛.猪摄入后,六钩蚴在小肠中从虫卵孵出,钻人肠壁,随血循环散播至全身。主要在牛与猪的骨胳肌内发育成牛囊尾蚴。猪囊尾蚴,其囊腔内含清澈囊液与一个白色头节,人因摄食含囊尾蚴的生或不熟牛肉,生或不熟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在人的小肠内受胆汁的刺激作用,头节外伸,吸附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从囊尾蚴摄入至成虫发育成熟产卵为2~3个月,人体感染多数只有一条,但在流行区有报告半数以上患者为多虫感染。短膜壳绦虫不需中间宿主,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经污染的食物或手指直接经口感染,故可造成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虫卵孵出的六钩蚴侵入小肠绒毛中发育为似囊尾蚴,以后似囊尾蚴穿破肠绒毛,进入肠腔,发育为成虫。一般感染虫数很多,另外,短膜壳绦虫卵通过肠逆蠕动可反流入胃后,回到小肠中孵出六钩蚴,也可造成内源性自 体感染。自吞入虫卵至虫体发育成熟仅需2~4周。 发病机理: 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以吸盘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可引起轻度损伤与炎症。妊娠节片自虫体脱落后仍能蠕动,除从肛门逸出外,偶尔因阻塞阑尾诱发阑尾炎。多条绦虫感染偶可引起部分肠梗阻。短膜壳绦虫的似囊尾蚴寄生在小肠粘膜内,使微绒毛肿胀。其成虫可引起灶性出血与表浅溃疡等病变。 症状: 牛肉、猪肉绦虫病的潜伏期2~3个月,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2~4周。牛肉、猪肉绦虫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常见症状。牛肉绦虫脱落的妊娠节片从患者肛门自动逸出,在衬裤、被服上,偶可引起肛门搔痒。猪肉绦虫的节片一般随粪便排出,不自动从肛门逸出。半数患者有腹痛,一般为上腹或全腹隐痛。少数患者有腹泻。食欲亢进、头昏等症状。猪肉绦虫病患者约有2.5%~25%同时伴有囊虫病,感染期限越长,自身感染而患囊虫病的危险性越大。短膜壳绦虫病的患儿轻度感染常无症状,重度感染可达干余条,常腹痛较剧。伴腹泻、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头昏等症状。肠绦虫病患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不明显。治疗: 治疗绦虫病的药物种类较多,过去曾采用绵马油剂、阿的平等,因毒性较强已被淘汰。巴龙霉素副作用较多,甲苯咪唑的疗效较差,现很少应用。 1.吡喹酮:吡喹酮可使绦虫虫体表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虫体肌肉极度挛缩与麻痹。它主要作用于绦虫颈部表皮,出现空泡,继而破溃,使绦虫随肠蠕动从粪便中排出。吡喹酮具有广谱抗绦虫作用。驱除牛肉绦虫与猪肉绦虫的剂量为10mg/kg,一剂疗法治愈率达95%以上,短膜壳绦虫较为顽固,吡喹酮25mg /Kg一剂疗法治愈率可高达87.6%。台湾省采用450mg单剂治疗短膜壳绦虫感染获得良好效果。 2.硫双二氯酚(别丁):本药对牛肉.猪肉绦虫有良好驱虫作用。驱出绦虫的头节均已被破坏溶解。成人剂量为3克,1次空腹顿服,或每小时1克,连服3次。本药有轻泻作用。副作用有轻度头昏、腹泻、恶心、呕吐等。 3.氯硝柳胺(灭绦灵):本药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国外较常用。驱绦虫的疗效达90%以上。它也破坏绦虫头节。成人剂量为2克,儿童酌减。空腹每小时1克。本药为片剂,服时须充分嚼碎,以小量开水吞服。短膜壳绦虫病可反复自体感染,似囊尾蚴在小肠微绒毛内不易受到药物影响,一次治疗不易根治,故疗程应延长为5日。本药副作用轻,偶有恶心、呕吐和腹痛。孕妇亦可服用。预防: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绦虫复习题 医学寄生虫学-绦虫复习题 作者:佚名来源:锦州医学院 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A。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2。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A。绦虫成虫有A。... 临床快报药市动态违法广告医保动态药品价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识妇科课堂医改动态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无消化道 B.虫体分节 C.雌雄异体 D.虫体背腹扁平 E.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2.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 A.肌肉 B.肺脏 C.脑部 D.小肠 E.大肠 3.绦虫成虫有 A.口和消化道 B.无口和消化道 C.有口无消化道 D.无口无消化道 E.有口无肛 4.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寸白虫是指 A.蛲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犬复孔绦虫 D.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5.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6.确诊带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是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漂浮法 C.水洗沉淀法 D.观察孕节子宫侧支数 E.活 组织检查法 7.确诊脑囊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A.脑电图 B.脑室造影 C.脑脊液的免疫学试验 D.X线扫描 E.脑部CT 8.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 A.狼 B.羊 C.豺 D.牧犬 E.家犬 9.牛带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虫卵 B.似囊尾蚴 C.钩球蚴 D.棘球蚴 E.囊尾蚴 10.在治疗前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依据可以找到 A.头节 B.囊虫 C.虫卵 D.六钩蚴 E.成节 11.预防猪带绦虫感染的关键是 A.粪便管理 B.取消连茅圈 C.肉类检验 D.治疗病人 E.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12.棘球蚴砂是指囊液内含有 A.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虫卵 B.石灰小体 C.只有生发囊 D.只有子囊 E.原头蚴、生发囊、子囊 13.猪带绦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小钩和吸盘对肠壁的刺激 B.吸收大量的营养 C.代谢产物毒素作用 D.六钩蚴穿过 组织时的破坏作用 E.囊尾蚴寄生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损害 14.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来自下列何种有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的动物 A.犬 B.羊 C.猪 D.马 E.牛 15.链状带绦虫的卵内含有 A.尾蚴 B.毛蚴 C.卷曲幼虫 D.六钩蚴 E.钩球蚴 16.猪带绦虫病确诊的依据是

绦虫练习

第三章绦虫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续绦期 2. 猪囊尾蚴 3. 包虫砂 4. 自体内感染 5. 自体外感染 6. 棘球蚴 二、填空题 1. 猪带绦虫又称、、,牛带绦虫又称、、。 2. 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其幼虫可寄生在人体的、、等组织内。 3. 猪带绦虫感染人的阶段有、和。 4. 食入猪带绦虫卵可感染,食入猪囊尾蚴在体内形成,可感染。 5. 猪带绦虫终宿主是,中间宿主是、。 6. 猪囊尾蚴的感染方式有、和。 7. 猪带绦虫头节的特点是、、。 8. 猪带绦虫孕节的子宫每侧分支为支,而牛带绦虫为支。 9. 带绦虫病经驱虫治疗后,在粪便中可查见证明有疗效。 10. 生食猪肉可能感染和。 11. 肛门拭子法可用于检查和。 12. 牛肉绦虫终宿主为,中间宿主为,人不能作为其宿主。 13. 牛带绦虫头节特点是、、。 14. 牛带绦虫孕节排出特点是、,一天平均排出个节片。 15. 猪囊尾蚴与牛囊尾蚴主要区别是。 16. 细粒棘球绦虫又称,其成虫寄生于的小肠,幼虫称,主要寄生于人的,其次是。 17. 细粒棘球绦虫感染是由于经口摄入或。 18. 微小膜壳绦虫又称,成虫寄生于或的。 19. 人可作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和。 20. 吃生蛙肉可能感染。 21. 曼氏迭宫绦虫常见寄生人体的部位依次是、、和。 22. 人体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的具体方式有、和。 23. 阔节裂头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第二中间宿主是,保虫宿主是。 24. 多房棘球绦虫幼虫称,主要寄生于人体的。 25. 微小膜壳绦虫完成生活史方式有三种、和。 三、选择题 1. 对猪带绦虫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头节球形,无顶突、吸盘和小钩 B. 孕节子宫每侧分支15~30支 C. 成节卵巢分2叶 D. 人误食“米猪肉”可患绦虫病 2. 猪囊尾蚴感染方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自体内重复感染 B. 自体外重复感染 C. 异体感染 D. 以上都不是 E. 以上都是 3. 人体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来源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手不洁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又称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寄生的虫数少,多无自觉症状;寄生的虫数多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有贫血、营养不良,甚至并发阑尾炎和肠梗阻。 一、牛带绦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人是牛带绦虫的终宿主。孕节常逐节自链体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通常每天排6~12节,最多可排40节。脱落的孕节有明显的活动力,可自动从肛门逸出。当孕节蠕动时虫卵可从子宫前端排出或由于孕节破裂虫卵散出。中间宿主牛吞食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其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播散到牛身体各处,尤其是运动较多的股、肩、心、舌和颈部等肌肉内,经60~70天发育为牛囊尾蚴。除牛之外,美洲驼、骆驼、狍、羊、长颈鹿、羚羊等也可被牛囊尾蚴寄生。 人食入含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囊尾蚴在小肠消化液的作用下,翻出头节并吸附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0~30年,甚至更长。 二、流行慨况 (一)分布 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有散在病例,但在一些少数民族农牧区感染率高的可达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二)传染源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 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1.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 2.人畜共居广西和贵州的侗族,人住楼上,牛圈在楼下,人粪直接从楼上排入牛圈内,使牛受染。当地牛的囊尾蚴感染率高达40%。

寄生虫学绦虫试题

寄生虫学绦虫试题 一、A型题:每道试题下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按要求答在答卷上。每题: 0.50分 01、微小膜壳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 A.椭圆形 B.棕黄色 C.卵壳厚 D.卵内含卵细胞 E.胚膜两极有丝状物 02、细粒棘球绦虫的原头蚴在终宿主体内可发育为( ) A.生发囊 B.子囊 C.新的棘球蚴 D.孙囊 E.成虫 03、可引起自体感染的人体寄生虫病除粪类圆线虫病外,还有( ) A.猪带绦虫病和长膜壳绦虫病 B.猪带绦虫病和微小膜壳绦虫病 C.旋毛虫病和丝虫病 D.旋毛虫病和钩虫病 E.蛲虫病和牛带绦虫病 04、有从肛门自动单个地排节片病史的大都可能是患( ) A.牛带绦虫病 B.猪带绦虫病 C.短膜壳绦虫病 D.长膜壳绦虫病 E.曼氏迭宫绦虫病 05、可以通过肛门→手→口自体外感染的寄生虫病是( ) A.蛔虫病 B.猪带绦虫病 C.肺吸虫病 D.日本血吸虫病 E.猪囊尾蚴病 06、食入生猪肉可能患( ) A.猪囊虫病 B.猪带绦虫病 C.华支睾吸虫病 D.布氏姜片吸虫病 E.日本血吸虫病 07、可在人体内引起自体感染的绦虫是( ) A.牛带绦虫 B.猪带绦虫 C.缩小膜壳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E.曼氏迭宫绦虫 08、在生活史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的绦虫是( ) A.牛带绦虫 B.猪带绦虫 C.曼氏迭宫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09、哪种绦虫的头节没有顶突及小钩( ) A.牛带绦虫 B.猪带绦虫 C.微小膜壳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E.多房棘球虫 10、成虫孕节具有子宫孔的绦虫是( ) A.曼氏迭宫绦虫 B.猪带绦虫 C.牛带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11、圆叶目和假叶目绦虫的共同点是( ) A.虫卵均需在水中发育 B.只需1 个中间宿主 C.成节有子宫孔 D.虫卵均有卵盖 E.成虫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12、关于诊断棘球蚴病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问病史 B.诊断性组织穿刺 C.X线检查 D.超声波检查 E.免疫学检查 13、绦虫体壁的皮层表面布满微毛,其功能不包括( ) A.增加吸收营养物的面积 B.增强对宿主的附着能力 C.损伤宿主组织 D.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 E.抵抗宿主消化液的破坏作用 14、确诊棘球蚴病的依据是( ) A.在粪便中找到虫卵 B.在粪便中找到棘球蚴 C.Casoni皮内试验阳性 D.在摘除物中有胶质 E.从摘除物中找到原头节 15、带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 A.椭圆形 B.圆球形 C.卵壳厚 D.胚膜薄 E.内含1个钩球蚴 16、在人体曼氏裂头蚴最常见的寄生部位

3-1医学绦虫概述

这节课我们进入医学绦虫部分的学习,我们先来看概述部分。绦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均营寄生生活。寄生于人体的绦虫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和假叶目,共有30多种。绦虫成虫大多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大多相对复杂,需要1-2个中间宿主。人可以作为一些带绦虫的终宿主或中间宿主。我们详细学习圆叶目的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长膜壳绦虫和短膜壳绦虫,以及假叶目的曼氏迭宫绦虫。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首先,我们来看绦虫的形态。 1. 形态 带绦虫的成虫细长成带状,背腹扁平,分节,白色或乳白色,体长数毫米至数米不等,因虫种而异。虫体一般分为头节、颈部和链体。头节上有附着器,如吸盘、沟槽及突盘。颈部一般比头节细,不分节,具有生发细胞。在驱虫治疗后,如果头节仍然留在体内,基于它颈部具有生发功能,大约两三个月后又可长出一条完整的成虫,因此检查头节是否被排除是考核疗效的依据。链体的节片由颈部向后芽生。靠近颈部的节片较细小,其内的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称为未成熟节片或幼节。往后至链体中部节片逐渐增大,生殖器官逐渐在发育成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节片称为成熟节片或成节。在链体后部,子宫中已有虫卵的节片称为妊娠节片或孕节。末端的孕节体积最大,可从链体上脱落或裂解,新的节片又不断从颈部长出来,因此虫体可以保持一定的长度。 绦虫无口、无肛门、无体腔,靠体壁吸收营养。成虫生活在宿主肠道里,直接浸浴在宿主半消化的食物中。皮层通过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带有尖棘的体表微毛既有固着作用,又增加了吸收面积,大大提高了营养吸收效能。 绦虫雌雄同体,链体成熟节片内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雄性生殖系统有数个至数百个呈圆形滤泡状睾丸,散在分布于节片中。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大多分成左右两叶,输卵管自卵巢发出后,再与子宫相通,子宫呈管状或囊状,假叶目绦虫有子宫孔,开口于腹面,圆叶目绦虫没有子宫孔。孕节中的子宫随着虫卵的增多和发育膨大,子宫可向两侧分支几乎占满整个节片。绦虫的交配和受精可以在同一节片或同一虫体的不同节片间完成,也可以在两条虫体间进行。 2. 生活史 绦虫的生活史相对复杂一些,绦虫的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虫卵自子宫孔排出或随孕节脱落而排出。假叶目绦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虫卵排出后必须进入水中才能继续发育。孵出的幼虫称为钩球蚴,体内有3对小钩,体外被有一层纤毛,能在水中游动,被水中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鱼或蛙等脊椎动

第四章 绦虫

第四章绦虫 一、选择题 【A 型题】 4001. 下列哪种绦虫的中绦期幼虫不寄生于人体内 ( ) A.猪带绦虫 B.牛带绦虫 C.细粒棘球绦虫 D.多房棘球绦虫 E.曼氏迭宫绦虫 4002. 哪种绦虫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 ) A.猪带绦虫 B.牛带绦虫 C.细粒棘球绦虫 D.多房棘球绦虫 E.曼氏迭宫绦虫 4003.哪种绦虫人可以成为它的第二中间宿主, 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 A.猪带绦虫 B.牛带绦虫 C. 细粒棘球绦虫 D.多房棘球绦虫 E. 曼氏迭宫绦虫4004.下列哪项不能鉴别带绦虫的虫种() A.头节 B.成节 C.孕节 D. 虫卵 E.囊尾蚴 4005.对猪肉绦虫的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头节呈球形前端具顶突及两圈小钩 B.学名是链状带绦虫 C. 成节中卵巢分左E.人误食"米猪肉"可致囊尾蚴病 4006.对猪带绦虫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头节具顶突,小钩及吸盘 B.卵巢分左右两叶及中央小叶 C.孕节中子宫每侧分支7-13支 D.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而患囊尾蚴病. E.成虫链体上的节片数约700-1000片. 4007.人患囊尾蚴病的原因是误食() A.裂头蚴 B.猪带绦虫虫卵 C.猪带绦虫囊尾蚴 D.牛带绦虫虫卵 E.牛带绦虫囊尾蚴 4008.可以不经过中间宿主而完成生活史的绦虫是()

A.猪带绦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微小膜壳绦虫 D.缩小膜壳绦虫 E.阔节裂头绦虫 4009.哪种绦虫不能用人的粪便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A.猪带绦虫 B.牛带绦虫 C.曼氏迭宫绦虫 D.细粒棘球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4010.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性比牛带绦虫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大量的营养 B.虫体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 C.囊尾蚴寄生所造成的损 D.六钩蚴穿过组织时的破坏作用 E.头节小钩对肠壁的损伤作用. 4011.哪一种绦虫能在同一宿主体内繁殖而增加成虫的数目() A.多房棘球绦虫 B.微小膜壳绦虫 C.犬复孔绦虫 D.西里伯瑞列绦虫 E.克氏假裸头绦虫 4012.可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的绦虫病是() A.裂头蚴病 B.囊尾蚴病 C.棘球蚴病 D.猪带绦虫病 E.牛带绦虫病4013. 诊断棘球蚴病患者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询问病史 B.X线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诊断性组织穿刺 E. CT及同位素扫描 4015.牛带病人服药后确定疗效的指标是() A.大段链体排出 B.两周内患者未再排出孕节 C.两周内虫卵检查转阴 D.24小时内排出头节 E.临床症状好转 4016. 绦虫属于() A.原生生物界 B.扁形动物门 C.线形动物门 D.棘头动物门 E.节肢动物门4017. 诊断性组织穿刺在棘球蚴病作为禁忌的原因是可能引起()

绦虫病

绦虫病 1.多节绦虫由哪三部分组成?其头节分为哪些类型? 答:虫体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 头节分为吸盘型、吸槽型和吸叶型。 (体节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 2.绦虫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虫卵——钩球蚴——原尾蚴(中间宿主)——实尾蚴(补充宿主)——转续宿主或成虫(终末宿主) 3.简述绦虫生殖系统和排泄系统的构造。 答: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 ①雄性生殖器官: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茎→雄性生殖孔。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的大部分都包含在雄茎囊内。 ②雌性生殖器官:卵模在雌性生殖器官的中心区域,卵巢、卵黄腺、子宫、阴道等均有管道与之相连。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阴道→生殖孔,卵黄腺等。 排泄系统:纵排泄管,焰细胞。 4.掌握猪囊尾蚴病的病原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答:形态,幼虫:猪囊尾蚴呈乳白色、半透明、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5㎜。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圆形粟粒大的头节,头节上有顶突、小钩及四个吸盘。 成虫:猪带绦虫外观呈乳白色,扁带状,长2~5m,最长可达8 m。整个虫体由700~1000 个节片组成。头节球形,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分内外两圈交替排列,孕节子宫每侧分出7~12个侧枝。 虫卵,呈球形,卵壳薄易脱落,胚膜较厚,棕黄色由棱柱体组成,呈放射状球形六钩蚴,3对小钩。(猪囊尾蚴,白色半透明囊状体,8~10×5mm,囊壁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有向内翻的) 生活史,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其孕节不断脱落,随粪排出,孕节或由孕节释出的虫卵被猪或人等中间宿主吞入,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血管,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身体各处(主要是横纹肌),约经2个月发育为成熟的囊尾蚴。 人吃了含有猪囊尾蚴的肌肉后,囊尾蚴中的头节外翻吸附在肠壁上,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①自体内重复感染:猪带绦虫病人,由于某些原因发生肠逆蠕动时,脱落的孕节随肠内容物一起逆入胃内,胚膜被胃液溶解后,六钩蚴逸出,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发育为囊尾蚴,常见的寄生部位是脑、眼,心肌及皮下组织等。 ②.自体外重复感染:猪带绦虫病人,由于人手污染虫卵,当用手拿食物时,虫卵误入口腔而遭感染。 ③.异体感染:猪带绦虫的虫卵污染人的手、蔬菜和食物,被误食后而遭感染。 流行病学1. 主要流行于我国三北地区和西南 2. 成虫大量散播病原 3. 与人的粪便管理(连茅圈)及猪的饲养方式密切相关 4. 与人的卫生习惯和食肉方法相关 症状,①脑部:出现神经症状②眼部:失明或视力障碍 ③喉头: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④肌肉:运动障碍 ⑤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呈狮子体型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高级护理12-1班:李岩松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1)流行病学史 ,例如日本血吸虫病只有在长江流域或其以南流行区居住 ,并与疫水有接触者才有可能罹患; (2)临床表现 ,各种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常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但患者大多有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增多 ,尤其是急性期更为明显; (3)寄生虫学检查 ,在患者体液或排泄物中找到虫体、虫卵或包囊; (4)免疫学检查 ,检测抗体或抗原; (5)影像学检查。 1.寄生虫学检查 (1)虫体、虫卵或包囊检查方法①末梢血涂片检查。目前如疟疾等疾病仍以患者血涂片找到疟原虫为诊断的依据 ,并可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确定其种类为恶性疟或间日疟;感染较轻的患者则可以厚血片检查以提高其检出率。其他如巴贝虫病、丝虫病患者也可通过检查血涂片 ,找到巴贝虫或微丝蚴而确诊。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在晚间出现在末梢血里 ,所以必需在深夜进行检查。②粪便检查。患者的粪便作涂片后镜检 ,可以查到肠道寄生虫的虫卵、虫体或包囊。如在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可以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滋养体 ,在带囊者的粪便中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包囊。肠道线虫感染如肠蛔虫症、钩虫症、鞭虫症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找到各自的虫卵而确诊。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改良加藤法 ,不仅可提高其检出率 ,而且可以定量。因蛲虫晚间在患者肛门附近排卵 ,粪便中不易查到虫卵 ,必须采用肛门粘纸涂抹法检查较易找到其虫卵。牛、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常可找到乳白色的绦虫节片 ,不易找到其虫卵。 ③其他体液或排泄物检查。肺吸虫病患者的痰中常可找到虫卵 ,但幼儿患者因易将痰液咽下 ,所以可在其粪便中找到虫卵;也有学者在肺吸虫病患者的胸水中找到虫卵。广州管园线虫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可以找到其幼虫。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查找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以往称利朵体)即可确诊该病。 (2)培养法在一些寄生虫病的早期 ,在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虫体数量较少而不易查出时 ,可以将标本进行培养。例如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液可以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不仅可提高检出率 ,而且可以鉴定虫种。弓形虫病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抽出物也可进行组织培养。 (3)动物接种以上提及的骨髓或淋巴结抽出物也可接种动物而取得阳性结果 ,如将弓形虫病患者的淋巴结或骨髓穿刺抽出物接种小白鼠 ,可以分离出虫株。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ID)。以虫体或虫卵制备成可溶性抗原 ,注入患者的皮内 ,如有此虫的感染时可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15~20 min 后在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的丘疹 ,有时可出现伪足 ,丘疹周围有明显的红晕 ,此为阳性反应。皮试对蠕虫病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 ,包虫病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初筛价值。在原虫病如弓形虫病等时 ,皮内试验仅出现迟缓型超敏反应 ,仅在疾病痊愈后才出现阳性反应 ,

寄生虫

第一篇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关系称() A.互利共生B.共栖C.寄生D.片利共生 2.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双方均受益的关系称() A.寄生B.互利共生C.共栖D.共生 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 A.共栖B.共生C.寄生D.互利共生 4.土源性蠕虫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 A.需要中间宿主B.不需要中间宿主C.需要保虫宿主D.需要转续宿主 5.生物源性蠕虫在生活史发育过程中() A.需要转续宿主B.不需要中间宿主C.需要保虫宿主D.需要中间宿主 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在全球范围内重点支持如下五种寄生虫病的防治() A.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 B.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和利什曼病 C.丝虫病、囊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锥虫病 D.利什曼病、血吸虫病、包虫病、锥虫病和疟疾 7.生活史中至少有部分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 A. 专性寄生虫B.兼性寄生虫C.永久性寄生虫D.暂时性寄生虫 8.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B.保虫宿主C.中间宿主D.转续宿主 9.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 A.仅有地方性B.仅有季节性C.无季节性D.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 A.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 B.仅用预防接种C.只抓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这一环 D.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 二.多项选择题 1. 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作用是() A.机械损害B.皮肤的屏障作用C.掠夺营养D.毒性及免疫损害 三. 判断对错 1. 寄生虫对宿主造成一定的损害在寄生过程中对宿主没有任何益处。() 2. 隐性感染主要见于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感染。() 3. 人只能成为寄生虫的终宿主。() 四.填空题 1.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这种生物叫()。 2.既可营自由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 3.有些寄生虫不能离开宿主独立生活,这种寄生虫叫()。 4.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5.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和)。 6. 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带绦虫(第五次实验)

赣南医学院教案 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 任课教师曹镐禄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务处编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形态特点 2、掌握两种带绦虫病的实验诊断 3、熟悉绦虫的基本结构 4、熟悉两种带绦虫的致病及流行因素 5、了解两种带绦虫病的防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猪囊尾蚴病的发病机理、两种带绦虫的区别 难点:猪囊尾蚴病的发病机理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结合生活实际及临床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鞭等。 五、时间安排 1、绦虫概论10min 2、猪带绦虫40min 3、牛带绦虫30min 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 (二)讲授内容 第十二章绦虫 第一节概论 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Cestode)下分2个目: 圆叶目:猪、牛带绦虫、棘球绦虫等。 假叶目:裂头绦虫。 一、成虫特点

1 虫体扁长,如带状,体分节,每节各有一套生殖器官。 2 无口及消化道,完全靠体表吸取营养。 3 固着器官集中在头端(吸盘、小钩、吸槽)。 成虫基本结构:头节 颈部 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成虫横断面: 体壁:皮层(合胞体)、皮下肌肉层 实质神经干、排泄管、石灰小体、神经干。 二、虫卵 1、圆叶目绦虫卵:圆球形,外层是薄的卵壳和厚的胚膜、卵内是已发育的幼虫:六钩蚴。 2、假叶目绦虫虫卵:似吸虫卵。 三、幼虫 不同种类绦虫的幼虫,其形态和名称不一样。 四、两种重要的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又称:猪肉(带)绦虫、有钩绦虫 肥胖带吻绦虫(Taenia saginata):又称:牛肉(带)绦虫、无钩绦虫,古藉中称:白虫,寸白虫等 第四节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一)成虫 1、乳白色、扁长如带,长2-4米。 2、头节近球形,具4个吸盘,顶突和小钩子。 3、成节:卵巢分三叶。 4、孕节:子宫分枝不整齐,每侧7-13枝。 (二)虫卵 卵壳很薄而脆弱,多已脱落,成不完整虫卵, 圆球形,31~43μm,外层为厚的胚膜,棕黄色,上具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可见六个小钩子)。 (三)幼虫称囊尾蚴或囊虫白色,半透明,卵圆形囊状体,8-10×5mm,黄豆至蚕豆大小。囊内充满透明囊液,囊内是翻卷收缩的头节。 二、生活史生活史特点 1、人是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小肠。 2、人食入(猪肉内)活囊尾蚴而感染。 3、中间宿主是猪,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皆因误食虫卵而感染。 4、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各处,尤以血供丰富的组织多见。 60-70天 2-3个月 成虫孕节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绦虫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绦虫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A.无消化道 B.虫体分节 C.雌雄异体 D.虫体背腹扁平 E.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2.绦虫的成虫均寄生于脊椎动物的 A.肌肉 B.肺脏 C.脑部 D.小肠 E.大肠 3.绦虫成虫有 A.口和消化道 B.无口和消化道 C.有口无消化道 D.无口无消化道 E.有口无肛 4.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寸白虫是指 A.蛲虫 B.细粒棘球绦虫 C.犬复孔绦虫 D.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E.微小膜壳绦虫 5.细粒棘球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囊尾蚴 B.六钩蚴 C.虫卵 D.棘球蚴 E.成虫 6.确诊带绦虫病的诊断方法是 A.粪便直接涂片法 B.饱和盐水漂浮法 C.水洗沉淀法 D.观察孕节子宫侧支数 E.活 组织检查法 7.确诊脑囊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A.脑电图 B.脑室造影 C.脑脊液的免疫学试验 D.X线扫描 E.脑部CT 8.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 A.狼 B.羊 C.豺 D.牧犬 E.家犬 9.牛带绦虫对人体的感染阶段是 A.虫卵 B.似囊尾蚴 C.钩球蚴 D.棘球蚴 E.囊尾蚴 10.在治疗前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依据可以找到 A.头节 B.囊虫 C.虫卵 D.六钩蚴 E.成节 11.预防猪带绦虫感染的关键是 A.粪便管理 B.取消连茅圈 C.肉类检验 D.治疗病人 E.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 12.棘球蚴砂是指囊液内含有 A.原头蚴、生发囊、子囊和虫卵 B.石灰小体 C.只有生发囊 D.只有子囊 E.原头蚴、 生发囊、子囊 13.猪带绦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A.小钩和吸盘对肠壁的刺激 B.吸收大量的营养 C.代谢产物毒素作用 D.六钩蚴穿过 组织时的破坏作用 E.囊尾蚴寄生组织器官所造成的损害 14.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来自下列何种有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的动物 A.犬 B.羊 C.猪 D.马 E.牛 15.链状带绦虫的卵内含有 A.尾蚴 B.毛蚴 C.卷曲幼虫 D.六钩蚴 E.钩球蚴 16.猪带绦虫病确诊的依据是 A.粪便中查到带绦虫卵 B.粪便中发现链状带绦虫孕节 C.皮下触到囊虫结节 D.血清中检

带绦虫

带绦虫 牛带绦虫 TaeniasaginataGoeze 俗名牛带虫。 国内分布于青海、西藏、广西、贵州;国外分布在世界各地区。 大型个体,体长1000-1200毫米,最大宽度7毫米,共有1000-2000 个节片。生殖孔位于节片的边缘中部。头节近方型,具4个吸盘。睾丸数约300个。卵巢由左右两瓣组成。子宫具15-30个两侧分支。卵与六钩蚴均呈球形。体呈淡黄色。 为世界性分布,其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于黄牛、水牛、羊、鹿等动物的肌肉内。当牛食草时吞食虫卵后,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钧蚴虫,该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管,带至肌肉,两个月后发育为牛囊尾蚴。人吃未煮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在人体内三个月左右即可变为成虫。 为牛带绦虫病的传染源,在欧洲流仟甚为严重、在我国华北等地也时有感染。熟食牛肉即可杜绝此病发生。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猪带绦虫 Taeniasolium 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多节亚纲圆叶目带绦虫科 危害 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幼虫也可侵入人体。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主为猪故得名。被寄生的猪肉通称“米猪肉”、“豆猪肉”或“珠仔肉”。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如果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其危害性比成虫大得多,严重者导致死亡。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驱虫有效。轻度感染囊尾蚴的猪肉要经无害处理后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质量大大降低;感染严重的猪肉必须销毁。

牛带绦虫病_Niu Dai Tao Chong Bing_268

牛带绦虫病_Niu Dai Tao Chong Bing 一概述牛带绦虫病是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最低年龄为10个月,最高年龄为86岁,但以21~40岁青壮年居多,一般男性多于女性。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二病因1.传染源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带绦虫病患者,但在若干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侗族地区,以及台湾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区有地方性流行。感染率高。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喜欢吃生或是半生牛肉的人群也容易感染。 3.易感特性任何年龄均可患牛带绦虫病。感染牛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不能消除感染,但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三临床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潜伏期需3个月,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成虫多为一条,也可多达8条。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1.轻

症可毫无症状,粪便或内裤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多数因此就诊。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地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肛门瘙痒的症状。2.重症症状明显者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1)胃肠道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减退或亢进、消化不良都较常见。(2)全身症状为乏力、体重减轻、夜间磨牙、贫血、营养不良等。(3)其他少数患者可有①神经症状出现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②皮肤症状有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等。四检查1.血象血象变化甚少,一般无贫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轻度增多,且多在早期出现。2.虫卵检查大多数患者粪便中可找到虫卵,但由于牛带绦虫无子宫孔,虫卵不能直接排入肠道,故并非每一例患者均可查获虫卵。虫卵检查可采用直接涂片或厚涂片法、沉淀法和漂浮浓集法等。其中Hein厚涂片法3次检出率极高。用棉花拭子法作肛门涂片检查可检获虫卵。方法简便、阳性率与沉淀法大致相等,可用于普查。粪便或拭子涂片检查发现的绦虫卵,不能鉴别其虫种,因为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卵极相似,两者难以区别。3.妊娠节片检查牛带绦虫妊娠节片常从链体脱落,随呕吐物或粪便排出体外,故详细询问是否有呕吐,或粪便中是否带节片常是简单而准确的诊断方法。观察妊娠节片子宫分支的数目与形状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