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功补偿降损及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效计算

关于无功补偿降损及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效计算
关于无功补偿降损及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效计算

关于无功补偿降损及经济效益分析的有效计算

发表时间:2017-05-22T11:50:52.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江学琴[导读] 摘要:无功补偿能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增强电网稳定裕度,降低线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

绥化供电公司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要:无功补偿能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增强电网稳定裕度,降低线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推荐的损失因子法、无功补偿工程评估计算,是计算无功补偿降损效果及无功补偿经济效益评估的简单、有效算法,通过此算法可迅速、准确地计算无功补偿对考核指标线损率的改善及评价无功补偿工程经济效益。对电网无功补偿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功补偿;降损;经济效益

A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the Reduction of Power Losses by Var Compensation an d Its Economic Efficiency

JIANG Xue-qin

(Suihua Electric Power Bureau,152061,China)

Abstract:Var compensation can raise the voltage level, reduc e the power losses, improve the power flow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y stem.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fast and effective algorithm for the reduction o f power losses by var compensation and its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var compensation loss economic efficiency 无功补偿作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它对提高系统电压水平、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厂功率因数、增强系统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讨论无功补偿降低线损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1 无功补偿对考核指标线损率的改善

无功补偿由于提高电压,减少了线路上的无功流动,降损效果明显。线损率为线路损失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数,它是电业局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无功补偿对改善考核指标线损率效果明显,但精确计算无功补偿后线损率的改变,计算量大、且无必要。本文推荐一种无功补偿后线损率变化的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用于衡量无功补偿对考核指标线损率的改善。

1.1 计算模型及方法

在电力网的实际运行中,用电能表计量统计出的供电量和售电量之差得到的线损电量,称为统计线损电量。在统计线损电量中,有一部分是电能在输、变、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其数值由相应时段内运行参数和设备参数决定,如输电线路、变压器绕组、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损耗等,这部分损耗电量习惯称“技术线损电量”;另一部分是由于管理工作上的原因造成的,如电能表误抄、无表用电等,这部分电量习惯称为“管理线损电量”。无功补偿主要降低技术线损中的高压线损电量,本文就是利用损失因数法计算这一部分线损变化。对于某电力网,增加无功补偿QC后,线损功率下降值为ΔPmax。则降损电量

增加无功补偿 提高经济效益(一)

增加无功补偿提高经济效益(一) 摘要:安装新的无功补偿装置,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可减少电能做无用功造成的能源损耗和经济损失,节约能源,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效益。 关键词:增加补偿效益 1电力现状 1.1电源现状农四师电力公司霍尔果斯电网内拥有电站6座,总装机14820kW,其中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8820kW,火电站1座,装机容量6000kW。霍尔果斯电网水电站主要分布于霍尔果斯河及格干沟河上,水电装机总容量8820kW,均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 1.2电网现状霍尔果斯电网输电线路电压等级为110kV、35kV。红卡子 一、二、三级电站所发出的电经35kV线路送至62团110kV中心变,输电线路中途开口接入口岸35kV变电所,霍河电站所发出的电经35kV 线路直接送至62团110kV中心变电所。中心变电网呈放射式网络,110kV出线1回,110kV线路由62团110kV变电所至三道河110kV变电所,长30.9km,7回35kV线路贯穿垦区,其中进线二回,出线五回,长180.501km。目前,霍尔果斯垦区电网有110kV变电所2座:62团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6300+16000)kVA,三道河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6300+16000)kVA。35kV变电所10座,容量共计38950kVA。分别有口岸、61团、63团、65团、66团、68团、可克达拉、糖厂、70团18连、酵母厂35kV变电所。农四师电网在65团变电所与伊犁州电

网联网,联网线路为35kV线路。 2电力负荷预测及功率因数分析 2.1电力负荷预测本工程预测采用年递增率法、电力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供电发展情况,基准年为2007年,近期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为2015年。霍尔果斯电网2007年最大用电负荷为22.67MW,年供电量为0.84亿KW.H。预测2015年最在负荷62.078MW,年供电量将达到12.4亿KW.H 2.2功率因数分析目前霍尔果斯电网用电负荷增长较快,网损较大、功率因数较低、电压低。据统计到2008年末,霍尔果斯电网的综合网损率高达12%,35kV线路平均功率因数达到0.81,10kV线路平均功率因数达到0.67。主要原因是该电网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用电负荷增长较快,对电网和用电户的无功补偿装置建设更不上,造成目前该电网的功率因数偏低、电压降大、电能损耗大。 需改善霍尔果斯电网的电能利用率,降低电能损耗,因此要加大该电网的无功补偿装置建设力度和用电户的功率因数管理。霍尔果斯电网供电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供电辖区内主要用电户有:火车站、自来水厂、电视台等重要用户;有农四师重要的工业企业如:南岗建材霍城水泥厂、绿华糖厂、中基番茄酱厂、66团酵母厂、新天葡萄酒厂及各团场的棉花加工厂等。农四师最大的节水灌溉农业区在62团、63团、64团、65团场境内。 因这些用户对无功补偿装置配置不够,而电网现有的无功补偿设施已

用电企业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用电企业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电网中的许多用电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它们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周期内吸收的功率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无功功率。电力系统中,不但有功功率平衡,无功功率也要平衡。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式中 S——视在功率,kVA P——有功功率,kW Q——无功功率,kvar φ角为功率因数角,它的余弦(cosφ)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φ=P/S称作功率因数。 由功率三角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有功功率下,用电企业功率因数cosφ越小,则所需的无功功率越大。如果无功功率不是由电容器提供,则必须由输电系统供给,为满足用电的要求,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容量需增大。这样,不仅增加供电投资、降低设备利用率,也将增加线路损耗。为此,国家供用电规则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设计和装置无功补偿设备,并做到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防止。还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供电部门可以拒绝供电。因此,无论对供电部门还是用电部门,对无功功率进行自动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防止无功倒送,从而节约电能,提高运行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这种方法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运行维护简便、自身损耗小。 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 1、提高功率因数 如图2所示图中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无功补偿装置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无功补偿装置主要分为固定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SVC和SVG。下面介绍下各种补偿装置的特点。 1)固定电容器组。其特点是价格便宜,运行方式简单,投切间隔时间长。但它对于补偿变化的无功功率效果不好,因为它只能选择全部无功补偿投入或全部无功补偿切出,从而可能造成从补偿不足直接补偿到过补偿,且投切间隔时间长无法满足对电压稳定的要求。而由于光照强度是不停变化的,利用光伏发电的光伏场发出的电能也跟着光伏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固定电容器组不适应光伏场的要求,不建议光伏项目中的无功补偿选用固定电容器组。 2)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分组投切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将电容器组分为几组,在需要时逐组投入或切出电容器。但它仍然存在投切间隔时间长的问题,且分的组数较少,一般为2~3组(分的组数多了,投资和占地太大),仍有过补偿的可能。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较坚强、对相应速度要求较低的场所。 3)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和固定电容器组的区别主要是在电容器组前加上了一台有载调压主变。根据公式Q=2πfCU2可知,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和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故调节电容器组端电压可以调节电容器组产生的无功功率。有载调压式电容器组的投切间隔时间大大缩短,由原来的几分钟缩短为几秒钟。且有载调压主变档位较多,一般为8~10档,每档的补偿无功功率不大,过补偿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分组投切电容器组适用于电力系统对光伏场要求一般的场所。

无功补偿经济效益分析

无功补偿经济效益分析 一、怎样进行无功补偿 应采取就地平衡的原则,使电网任一时刻无功总出力(含无功补偿)与无功总负荷(含无功总损耗)保持平衡。望奎局已实现了变电所的集中补偿,本文不再涉及,仅就10kV线路,配变与电动机的补偿加以讨论。 (1)10kV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 在每条10kV配电线路上安装1~2处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容量按线路配变总容量的10%掌握。 公用配变容量为40500kV A,需补偿无功容量约为4000kvar,约需资金55万元。经计算,安装一处时,宜将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安装在距线路首端的2/3线路长度处。 安装两处时,第一处安装在距线路首端的2/5线路长度处,另一处安装在距线路首端的4/5线路长度处,各处容量为线路总补偿容量的一半。具体安装时,还应考虑便于操作、维护和检修工作等。 (2)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补偿: 农网的大部分配电变压器昼夜负荷变化较大,许多村屯用电多为居民生活用电,白天及后半夜多数变压器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我们知道变压器的损耗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无功损耗包括空载励磁损耗及漏磁无功损耗。从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可知,配电变压器的无功损耗约占配电网总损耗的60%左右。为有效补偿配电变压器本身的无功

功率,避免轻载时功率因数超前,电压升高及节约资金,对容量在200kV A以下的配电变压器按配变容量的5%左右掌握实行静态无功补偿。将补偿装置装设在配变低压出口处,随配变同时投切。对200kV A及以上的配变安装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3)电动机的无功补偿: 7.5kW及以上投运率高的电动机最好进行无功补偿,为防止出现因过补而产生的谐振过电压,烧毁电动机,应将电动机空载时的功率因数补偿到接近1。因为电动机空载时的无功负荷最小,补偿后满载的电动机功率因数仍为滞后,这样就避免过补偿现象的发生。将低压电容器同设备一起投切,直接补偿设备本身的无功损耗。 ①机械负荷惯性较小的电动机(如风机等): Qc≈0.9Qo(1) 式中Qc--补偿容量,kvar Qo--电动机空载无功功率,kvar 电动机空载电流可由厂家提供,如无,可参照(2)式确定: Io=2Ie(1-cosφ)A (2) 式中Io--电动机空载电流(A) Ie--电动机额定电流(A) cosφ--电动机额定负荷时功率因数 ②机械负荷惯性较大的电动机(如水泵等): Qc=(1.3~1.5)Qo (3) ③车间、工厂集中补偿容量可按(4)式确定:

无功补偿控制器及动态补偿装置工作原理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子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下面就功率因数型举例说明。当这个物理量满足要求时,如COSΦ超前且》0.98,滞后且》0.95,在这个范围内,此时控制器没有控制信号发出,这时已投入的电容器组不退出,没投入的电容器组也不投入。当检测到COSΦ不满足要求时,如COSΦ滞后且《0.95,那么将一组电容器投入,并继续监测COSΦ如还不满足要求,控制器则延时一段时间(延时时间可整定),再投入一组电容器,直到全部投入为止。当检测到超前信号如COSΦ《0.98,即呈容性载荷时,那么控制器就逐一切除电容器组。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投入的那组电容器组在切除时就要先切除。如果把延时时间整定为300S,而这套补偿装置有十路电容器组,那么全部投入的时间就为30分钟,切除也这样。在这段时间内无功损失补只能是逐步到位。如果将延时时间整定的很短,或没有设定延时时间,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控制器监测到COSΦ〈0.95,迅速将电容器组逐一投入,而在投

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原理

四、无功补偿的意义及原理 人们对有功功率的理解非常容易,而要深刻认识无功功率却并不轻而易举的。在正弦电路中,无功功率的概念是清楚的,而在含有谐波时,至今尚无公认的无功功率定义。但是,对无功功率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无功补偿重要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无功功率应包含对基波无功功率的补偿和对谐波无功功率的补偿。 无功功率对供电系统和负荷的运行都是十分重要的。电力系统网络元件的阻抗主要是电感性的。因此,粗略地说,为了输送有功功率,就要求送电端和受电端有一相位差,这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可以实现。而为了输送无功功率,则要求两端电压有一幅值差,这只能在很窄的范围内实现。不仅大多网络元件消耗无功功率,大多数负载也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网络元件和负载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必须从网络中某个地方获得。显然,这些无功功率如果都要由发电机提供并经过长距离传送是不合理的,通常也是不可能的。合理的方法应是在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的地方产生无功功率,这就是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供用电系统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少功率损耗; (2)稳定受电端及电网的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在长距离输电线路合适的地点设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还可以改善输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输电能力; (3)在电气化铁道等三相负载不平衡的场合,通过适当的无功补偿可以平衡三相的有功及无功负载。 (一).无功补偿的物理意义 无功功率只是描述了能量交换的幅度,而并不消耗功率。图中的单相电路就是这

方面的一个例子,其负载为一阻感负载。电阻消耗有功功率,而电感则在一周期内的一部分时间把从电源吸收的能量储存起来,另一部分时间再把储存的能量向电源和负载释放,并不消耗能量。无功功率的大小表示了电源和负载电感之间交换能量的幅度。电源向负载提供这种功率是阻感负载内在的需要,同时也对电源的输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下图是带有阻感负载的三相电路,为了和上图对照,假设u、R、L的参数均和上图相同,且为对称三相电路。这时无功功率的大小当然也表示了电源和负载电感之间能量交换的幅度。无功能量在电源和负载之间来回流动。

无功补偿几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无功补偿几种补偿方式的优缺点 无功功率补偿,简称无功补偿,在电力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 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今天就带大家了解13种无功补偿方式,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1)同步调相机 基本原理:同步电动机无负荷运行,在过励时发出感性无功;在欠励时吸收感性无功; 主要优点:既能发出感性无功,又能吸收感性无功; 主要缺点:损耗大,噪音大响应速度慢,结构维护复杂; 适用场合:在发电厂尚有少量应用。 (3)就地补偿 基本原理:一般将电容器直接与电动机变压器并联,二者共用1台开关柜;

主要优点:末端补偿,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线损; 主要缺点:台数较多,投资量大; 适用场合:水厂、水泥厂应用较多; (3)集中补偿 基本原理:集中装设在系统母线上,一般设置单独的开关柜;主要优点:可对整个变电所进行补偿,投资相对较小; 主要缺点:一般为固定补偿,在负载低时可能出现过补偿; 适用场合:适用于负载波动小的系统 (4)自动补偿(机械开关投切电容器) 基本原理:采用机械开关(接触器、断路器)等根据功率因数控制器的指令投切电容器; 主要优点:能自动调节无功出力,使系统无功保持平衡,技术成熟,占地小、造价低; 主要缺点:响应时间较慢,受电容器放电时间限制; 适用场合:目前主流补偿方式,满足大多数行业用户需求;(5)晶闸管投切电容器

浅析工厂供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益处

浅析工厂供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的益处 文章分析了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效益和补偿方法,同时介绍了通过选择电气设备和合理运行电气设备来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具体节能措施。通过合理选择和运行电气设备以及无功功率补偿提高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已成为节电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标签:无功补偿;节能;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 前言 我公司是属于典型的机械加工企业,用电设备以电焊机和拖动机床的感应电动机为主,都是感性负载,所以我公司的自然功率因数很低,达不到有关电力设计规程规定:高压供电的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人工补偿。此外,变压器本身也是大感性负载需要消耗较多的无功功率,所以系统无功消耗很大,必须进行人工补偿。下面笔者以并联电容器补偿方式为例进行论述。 1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在交流电路中,如果是纯电阻电路,电能都转化成了热能,而在通过纯容性或纯感性负载的时候,并不做功,也就是不消耗电能,即为无功功率。当然实际负载一般都是混合性负载,这样电能在通过负载时,就有一部分电能不做功,就是无功功率,此时的功率因数小于1,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就要进行无功补偿。 无论是工业负荷还是民用负荷,大多数均为感性。所有电感负载均需要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提供这些无功功率有两条途径:一是输电系统提供;二是补偿电容器提供。如果由输电系统提供,则设计输电系统时,既要考虑有功功率,也要考虑无功功率。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将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损耗的增加,降低系统的经济效益。而由并联补偿电容器就地提供无功功率,就可以避免由输电系统传输无功功率,从而降低无功损耗,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 S1为功率因数改善前的视在功率;S2为功率因数改善后的视在功率 2 无功补偿的效益 2.1 提高功率因数 2.1.1 基本原理 在交流纯电阻电路中,负载中的电流IR与电压U同相位,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IL滞后于电压90°,而纯电容的电流IC则超前于电压90°,如图所示。可

无功功率补偿投切原理

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无功功率是按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某个交流供用电设备和交流电源之间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互换的最大值称为无功功率。这部分能量是用电器工作所必须的,但不能转换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如机械能和热能。为了形象的描述电源利用的程度,我们提出了功率因数的概念,功率因数就是电路中有用功率和视在功率(电源总功率)的比值。由此可见,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功率因数的提高,能使发电设备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线路电流和功率损失。 无功补偿原理:通常我们用来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就是补偿法。即采用能够提供无功功率的装置来补偿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降低电源的功率损失,提高功率因数,采用电力电容器来补偿用电设备所需无功功率的方法,称为电容无功补偿法。 这是由于理想的电容器在电路里是不消耗电能的,它只是从电源吸收电能转换成电场能,再把电场能转换成电能还给电源,完成它与电源之间的能量互换,因此电容上的功率也是无功功率,它的无功功率是由于电容上的电流I超前电压90°引起的,而我们的用电设备大多数都是感性负载,其工作时由于电流滞后引起的无功功率刚好与电容引起的无功功率相反。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电容工作时产生的无功功率来补偿用电设备在工作时消耗的无功功率。 电容投切无功补偿简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电路中接入电容可以为设备提供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由于我们的设备不可能是纯容性或纯感性的,且设备运行的状态也是不可预知的,如开、关机,或开机时不同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无功功率都不相同。当补偿器提供的无功功率大于设备所需时,也会对电网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适时的调整无功功率的补偿来匹配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即电容组投切方式。电容组投切的时机和数量则由专用控制器决定,而电容组容量一般选择系统额定容量的15%~40%。 电容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组成及其技术要点: 电容器:选用优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可按不同容量灵活编码组合,投切级数多,大容量补偿可一次到位。 控制器:选用快速DSP芯片,能够准确快速的检测出电路当前的功率因数,并根据当前功率因数选择合适的电容组数量投入到电路中,或在过补偿时及时投入感性电抗消除影响。 投切开关:触点式:功耗较小,但不适合频繁开启的场合。 晶闸管式:开关频率高,但功耗较高,容易损坏。 复合式:开关时采用晶闸管,导通后切换到触点式,开关频率高,功耗小,但是结构复杂 电抗器(装置中多为感性):多用在高压系统中,用来消除过补偿功率,滤除谐波。

无功补偿的作用与必要性

无功补偿的作用与必要性 ①无功电流的产生与损耗 大家知道,我们的工厂低压配电是通过厂用变将10KV变成400V,然后通过低压配电系统,给用电设备提供电源,驱动动力设备工作的,动力设备多为感性负载。如电动机、电焊机、空调机等。当它投入运行以后,将产生很大的感性电流,这种电流它不做工,是无功电流。由于它的存在,使得在配电网络中及变压器中,流过的电流就是电感电流与电阻电流之和,即I=I R+I L。而变压器的容量是电流乘电压,即S= 3 UI(KVA)。当电压一定时,要使变压器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须减小电流,而减小电流的唯一办法,就只能使I L电感电流尽量减少。同时由于I L电感电流的存在使得损耗大量增加,它的损耗大小与I L电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这些损耗在变压器及线路中转变成热量散发,使得变压器及配电设备温度升高。不仅影响设备的利用率,还由于温度过高,破坏设备的绝缘,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设备。所以怎样减少电感电流,就成了企业减少能源损耗,设备挖潜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必经之路。下面我们以调查东莞某外资企业的情况加以说明: 该企业安装630KVA变压器两台,根据监测结果。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COS=0.71(还不算太低)总输出电流385.5A,总无功功率186KVAR,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COS=0.985,总输出电流只有284A,总无功功率只有34KVAR,从而使:

a) 无功功率下降率为Q=(1-Q2/Q1) ×100%=(1-34/186)×100%=81.72% b) 减少线损率为▲P=[1-( I2/I1) 2]×100%=[1-( 284/385.5) 2]×100%=45.73% 由此可见,投入补偿后明显减少了无功功率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电流和线损率。 ②优化电能质量 a) 抑制波动负荷和冲击负荷造成的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滤除高次谐波。 大家知道,投入、切除感性负载时,根据电磁原理,一定会产生操作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是由于感性负载电流突变产生的高次谐波形成的,而高次谐波对于电容来说相当于短路状态,所以电容是高次谐波的吸收器。 b) 稳定电网电压 仍以上面提到的企业为例,在投入电容前低压侧系统电压与投入电容后低压侧系统电压对比,投入电容后电压有明显提高: ▲NU=( I1-I2)/ I1×100%= (385.5 -284)/ 385.5×100%=26.33% 由此可见投入电容补偿以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电流和线损率,电压也相对稳定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并能充分利用配电设备的容量,达到节能降损的预期目标。 ③电容补偿的目的和积极意义

无功补偿原理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视在功率 [ 解决方案1 ] PostTime: 2008-9-3 16:08:01 国际电工委员会定义: 有功电流与线路电压的乘积称为有功功率(P:常用单位为瓦(W)或千瓦(KW)); 无功电流与线路电压的乘积称为无功功率(Q:常用单位为乏(Var)或千乏(Kvar)); 线路电压与线路电流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S:常用单位为伏安(VA)或千伏安(KVA)); 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及视在功率(S)的关系如下图的功率三角形: 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率,俗称力率: cosj =P/S 或写成:P=S·cosj 并联补偿原理 [ 解决方案1 ] PostTime: 2008-9-9 00:42:01 并联补偿电路是在工厂、生活用电、农业用电、电力网与变电站内最常见和具有实用意义的电路,如图4-2。 我们知道感性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相位90°,而容性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相位90°,因此容性无功功率与感性无功功率二者正好相差180°。换句话说,如果电容性电抗等于电感性电抗,即X L=X C,此时Q C=Q L,二者正好抵消,电路中没有无功功率。这便是并联无功补偿的基本思路。 当未接电容C时,流过电感L的电流为I L,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 R。电源所供给的电流与I1相等。I1=I R+jI L,此时相位角为j1,功率因数为cosj1。并联接入电容C后,由于电容电流I C与电

感电流I L方向相反(电容电流I C超前电压U90°,而电感电流滞后电压U90°),使电源供给的电流由I1减小为I2,I2=I R+j(I L_I C),相角由j1减小到j2,功率因数则由cosj1提高到cosj2。 在并联补偿电路中,如果所采用补偿电容的容量正好抵消电感线圈的容量,使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此时电路呈电阻性,没有电抗,电感的无功功率正好为电容器的无功功率全部抵消,电源只向负载供应有功功率,此时功率因数cosj =1,这便是完全补偿状态。 无功补偿经济当量 [ 解决方案1 ] PostTime: 2008-9-9 00:42:54 所谓无功补偿经济当量,就是无功补偿后,当电网输送的无功功率减少1千乏时,使电网有功功率损耗降低的千瓦数。 众所周知,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值如式(4-1) 因此减少的有功功率损耗为:

低压无功补偿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低压无功补偿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9T09:30:56.4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王玺[导读] 甚至会导致部分区域无功严重不足,电压作用往往很低,一旦系统遭遇到较大程度的干扰,在电压稳定性薄弱区域使得电压崩溃。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任丘市供电分公司河北任丘 06255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电力资源服务、供电的可靠性与质量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负荷的反复增加变化与电源的全面涨幅,不仅从行为上改变了当前电力体系的网络组织,也改变了电力系统中的电源布置,致使系统无功分布并不科学,有时,甚至会导致部分区域无功严重不足,电压作用往往很低,一旦系统遭遇到较大程度的干扰,在电 压稳定性薄弱区域使得电压崩溃。无功补偿能提高系统电压水平,增强电网稳定裕度,降低线损,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为了确保功率因数达到考核指标,保证电网供电的政策运行,无功补偿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压无功补偿;应用;效益分析 1电力电网中无功补偿的原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不断增加,需求的增加对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功补偿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电网的有功损耗,提高电力电网运行的科学性、经济性。 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中的功率耗损,根据公式I=P/Ucos可知,其中电流与cos成反比,因此,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功率因数,线路中的负荷电流降低,进而使有功功率的损耗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减少电网中电压的损失,提高电压的质量,减少客户的电费费用,减少设备投资。 由于无功补偿可以减少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为输送无功功率而造成电能损失,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力网的损耗。而且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相对其他节能措施而言,是一项收效快、投资少的降损节能措施,它可以使电力系统少送无功功率,多送有功功率,而且可以在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不足时,迅速提供无功功率。 2电力电网中无功补偿的使用 ―般无功补偿设备是在用户的负载点或者配电室进行补偿,供电部门会与用户进行协商,鼓励用户在用电处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减少电费支出,进而提高功率因数,使功率因数符合考核标准。相关资料表明,无功功率约有40%是消耗在变压器和电线线路,剩余的则消耗在客户的用电设备中。为此,供电部门要与用户加强沟通,共同做好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保证电力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减少能源浪费。 2.1无功补偿设备的选定 无功补偿设备的选定要按照合理布局、就地平衡、全面规划的原则。保证电力电网的无功补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的无功补偿设备容量设定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负荷隋况,以及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无功补偿后应该达到的功率因数,然后计算无功补偿设备应具有的实际容量大小。 2.2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 (1)单独就地补偿 相比其他两种补偿方式,单独就地补偿的补偿范围最大,补偿效果也最好,电力企业一般优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补偿。单独就地补偿的电容器组是使用电设备自身的绕组电阻来放电,它是将并联补偿电容器组装在需要进行补偿的用电设备附近,它可以直接补偿安装部位的变压器和所有高低压电线线路的无功功率。 (2)低压集中补偿 低压集中补偿主要用于补偿高压配电线路、电力系统以及车间变电所低压母线前车间变电所的无功功率,可以使用专门的放电电阻或者白炽灯的灯丝进行放电,使用成本较低,运行和维修也比较方便安全。 (3)高压集中补偿 高压集中补偿是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在工厂变电所的6~10kV母线上,因此,这种补偿方式只能补偿6~10kV母线前的所有线路的无功功率,而母线后的电线线路的无功功率得不到有效补偿。 3无功补偿的效益分析 在现代用电企业中,在数量众多、容量大小不等的感性设备连接与电力系统中,以致电网传输功率除有功功率外,还需无功功率。如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在0.70~0.85之间。企业消耗电网的无功功率约占消耗有功功率的60%~90%,如果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左右,则无功消耗只占有功消耗的30%左右。由于减少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会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 3.1节省企业电费开支 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因为在国家电价制度中,从合理利用有限电能触发,对不同企业的功率因数规定了要求达到的不同数值,低于规定的数值,需要多收电费,高于规定数值,可相应地减少电费。可见,提高功率因数对企业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3.2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符合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至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则能降低设备容量,减少投资费用,在一定条件下,改善后的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因此,使用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工业用户合理配置无功补偿,可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设备的出力率,降低电费的支出,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 在进行无功补偿设备配置和管理的过程中,坚持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对分散补偿的配置要从实际出发,确保无功补偿之后可以达到功率因数的审核标准。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无功补偿设备过于分散,导致企业的设备维护量大,工作难度较大,为此,大多采用变电站集中补偿和配变就地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

无功补偿常用计算方法

按照不同的补偿对象,无功补偿容量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1)按照功率因数的提高计算 对需要补偿的负载,补偿前后的电压、负载从电网取用的电流矢量关系图如图3.7所示: I 2r I 1 补偿前功率因数1cos ?,补偿后功率因数2cos ?,补偿前后的平均有功功率为 P ,则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容量 )t a n (t a n 21? ?-=P Q 补偿 (3.1) 由于负载功率因数的增加,会使电网给负载供电的线路上的损耗下降, 线损的下降率 %100)cos (3)cos (3)cos ( 3%21 122 2211?-= ?R I R I R I P a a a ???线损 %100)c o s c o s (1221??? ? ???-=?? (3.2) 式中R 为负载侧等值系统阻抗的电阻值。 (2)按母线运行电压的提高计算 ①高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直接在高压侧母线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8所示: 图3.7 电流矢量图

P+jQ 补偿 图中, S U、U分别是系统电压和负载侧电压;jX R+是系统等值阻抗(不 含主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阻抗);jQ P+是负载功率, 补偿 jQ是高压侧无功补偿容 量; 1 U、 2 U分别是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的母线电压。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后,系统电压、母线电压的量值存在如下关系: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前 1 1U QX PR U U S + + ≈ 无功补偿装置投入后 2 2 ) ( U X Q Q PR U U S 补偿 - + + ≈ 所以 2 1 2U X Q U U补偿 ≈ -(3.3) 所以母线高压侧无功补偿容量 ) ( 1 2 2U U X U Q- = 补偿 (3.4) ②主变压器低压侧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在主变压器的低压侧进行无功补偿,系统等值示意图如图3.9所示: P+jQ 补偿 图3.8 系统等值示意图

补偿电容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电容补尝柜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一.电容补偿柜之作用: 用于补偿发电机无功电流、减轻发电机工作负荷,增加发电机可使用容量,可减少工厂一定的用电量、节省工业电力,提高发供电设备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 二.电容柜工作原理 用电设备除电阻性负载外,大部分用电设备均属感性用电负载(如日光灯、变压器、马达等用电设备)这些感应负载,使供电电源电压相位发生改变(即电流滞后于电压),因此电压波动大,无功功率增大,浪费大量电能。当功率因数过低时,以致供电电源输出电流过大而出现超负载现象。电容补偿柜内的电脑电容控制系统可解决以上弊端,它可根据用电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设置。电容组数的投入,进行电流补偿,从而减低大量无功电流,使线路电能损耗降到最低程度,提供一个高素质的电力源。 三.电容补偿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交流异步电动机,电焊机、电磁铁工频加热器导用点设备都是感性负载。这些感性负载在进行能量转换过程中,使加在其上的电压超前电流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这个电流(既有电阻又有电感的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可分解为与电压相同相位的有功分量和落后于电压90度的无功分量。这个无功分量叫做电感无功电流。与电感无功电流相应的功率叫做电感无功功率。当功率因数很低时,也就是无功功率很大时会有以下危害: ?增长线路电流使线路损耗增大,浪费电能。 ?因线路电流增大,可使电压降低影响设备使用。 ?对变压器而言,无功功率越大,则供电局所收的每度电电费越贵,当功率因数低于0.7时,供电局可拒绝供电。 ?对发电机而言,以310KW 发电机为例。 310KW 发电机的额定功率为280KW ,额定电流为530A ,当负载功率因数0.6 时 功率= 380 x 530 x 1.732 x0.6 = 210KW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分析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及效益分析 电力系统中提高功率因数对整个电力效率及用电设备安全稳定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配电网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素问题及效益分析,实现电力节约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标签:无功补偿;矿井配电;效益分析 1 引言 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标准就是功率因数,当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就是指在电力设备消耗有功功率的时候需要的无功功率。电网中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需要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此时如果在电网中安装一定的无功补偿的相应的设施、设备,就可以帮助提供在使用中需要的无功功率,从而降低了无功功率在整个电网中的使用,从而就降低了线路等需要输送无功功率所浪费的电能,即无功补偿。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功率因数,从而节约电能,既简单方便又经济。 2 供电线路损失分析及无功补偿技术 目前,我国输配电网络无功缺乏,备用容量严重不足,无功补偿装置缺少灵活的调节能力,其中由于无功不足原因而产生电压降落、电能传输损耗大、线路输送容量降低和网络稳定性下降等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矿井和城镇网线供电线路功率因数大都在0.65-0.85之间,大部分380V用电线路动力设备实际功率比额定容量小的特性决定了其功率因素偏低,线损偏高。10kv与380V电网功率因素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无功补偿设备集中在变电站10kv侧,只对10kv以上电网具有补偿作用,没有实现无功补偿。380V电网无功投入不足,缺乏可靠的无功补偿设备及合理的补偿方式。无功功率不足,是功率因数低的主要原因,造成10kv 及以下配电网有功功率损失较大。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同步调相机→开关投切固定电容→动态投切电容器(SVC)→无功发生器(SVG)的过程。根据结构原理的不同,SVC技术又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型(SSR)、晶闸管相控电抗器型(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型(TSC)、高阻抗变压器型(TCT)和励磁控制的电抗器型(AR)。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可关断器件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还在研制、开发不同结构类型的静止无功功率发生装置(SVG),但它们尚处在开发及试运行阶段,目前尚未形成商品化,而且SVG尚不具有SVC的能在不平衡情况下运行的优良品质,损耗远大于SVC,在节能效率上远不如SVC。 3 无功补偿的意义 无功补偿是电力网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持供电网络无功平衡,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网络损耗的有效措施。煤矿井下以宜采用动态无功补偿

浅谈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补偿率

浅谈无功补偿原理及无功补偿率 无功补偿原理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在运行过程中需向这些设备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向感性负荷提供、由线路输送的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 简介编辑 无功补偿原理 当电网电压的波形为正弦波,且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电阻性电气设备如白炽灯、电热器等从电网上获得的功率P等于电压U和电流I的乘积,即:P=U×I。 电感性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由于在运行时需要建立磁场,此时所消耗的能量不能转化为有功功率,故被称为无功功率Q。此时电流滞后电压一个角度φ。在选择变配电设备时所根据的是视在功率S,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矢量和:  无功功率为: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为功率因数: cosf=P/S 无功功率的传输加重了电网负荷,使电网损耗增加,系统电压下降。故需对其进行就近和就地补偿。并联电容器可补偿或平衡电气设备的感性无功功率。当容性无功功率QC等于感性无功功率QL时,电网只传输有功功率P。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高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低压用户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85以上。 如果选择电容器功率为Qc,则功率因数为: cosφ= P/ (P2 + (QL-Qc)2)1/2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应根据负荷情况和供电部门的要求确定补偿后所需达到的功率因数值,然后再计算电容器的安装容量: Qc = P(tanf1 - tanf2)=P〔(1/cos2f1-1)1/2-(1/cos2f2-1)1/2〕 式中:

能耗相关计算公式

相关计算公式 1、混合液密度ρ=1?f w?ρo+f w?p w fw——含水率; ρo——油的密度,t/m3; ρw——水的密度,t/m3。 2、有效扬程H=H d+P o?P t?1000 ρ?g +H x?H d?(ρ?ρo) ρ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P0——油管压力,MPa; P t——套管压力,MPa; H x——油管吸入口深度(斜井应是垂直深度),m;ρ——混合液密度,t/m3。 ρ0——原油密度,t/m3。 3、有效功率P2=Q?H?ρ?g 86400 P2——有效功率,kW; Q ——油井产液量,m3/d; H ——有效扬程,m; ρ——混合液密度,t/m3; g ——重力加速度,g =9.8m/s2。 4、吨液百米提升有功耗电量W=P1?24?100 ρ?Q?H d W——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P1——输入功率,kW; Q——油井产液量,m3/d;

ρ——混合液密度,t/m3; H d——油井动液面深度,m。 5、油井百米吨液综合节电率ξ J =W1?W2+K q(Q1?Q2) W1+K q Q1 ?100 ξ J ——综合节电率,%; W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W2——补偿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有功耗电量,kW·h/(102m·t);Q1——补偿前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功耗电量,kvar·h /(102m·t);Q2——补偿后后吨液百米提升高度无功耗电量,kvar·h /(102m·t);Kq——无功经济当量,kW/kvar。取值按GB/T12497的规定执行。即当电动机直连发电机母线或直连已进行无功补偿的母线时取0.02~0.04;二次变压取0.05~0.07;三次变压取0.08~0.1。当电网采取无功补偿时,应从补偿端计算电动机的电源变压次数。

无功补偿的意义

第1章绪论 1.1 无功补偿的意义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了电力负荷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由于电力负荷增长迅猛,而发电装机容量和输配电能力不足,造成全国近20个省市电力供应紧张,部分省市出现限电拉闸[1]。与此同时,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电力生产与供应企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与无功功率有重大的关系。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一种不可缺少的功率。大量的感性负荷和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损耗,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否则电网电压将下降,电能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无功功率的不合理分配,也将造成线损增加,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无功功率从何而来?显然,发电机提供的无功功率相对负荷和网络对无功功率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发电机提供无功功率也是极不经济的。无功功率最主要的来源是利用各种无功功率补偿(以下简称无功补偿)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无功补偿。因此,无功补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证电能质量和实现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 低压电力用户量大面广,其负荷的功率因数又大都比较低,因此在低压电网中进行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是整个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重要环节。 低压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它包括固定电容器(FC)补偿和自动投切电容器的动态补偿以及两者混合补偿等方式。 电力负荷是随时变化的,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也是随时变化的,为了维持无功平衡,要求无功补偿设备实行动态补偿,即要根据无功负荷的变化及时投切电容器。以往的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机械开关(接触器)作为电容器的投切开关,机械开关不仅动作速度慢,而且会产生诸如涌流冲击、过电压、电弧重燃等现象,开关本身和电容器都容易损坏。据调查,我国过去使用的自动投切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在使用3年后损坏率达75%[2]。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智能型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这种以电力电子器件作为无功器件(电容器、电抗器)的控制或开关器件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被称为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Static V ar Compensator)。 SVC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方向,它正成为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更新换代产

无功补偿的作用

功率因数 [编辑本段] 概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 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我们日常用户的电能表计量的是有功功率,而没有计量无功功率,因此没有说使用70个单位而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的说法,使用了70个单位的有功功率,你付的就是70个单位的消耗)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0.7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 [编辑本段]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感性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因此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提供及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