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用益生菌治疗
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

福建中医药2024 年1 月第55 卷第1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anuary 2024,55(1)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机制卜婉萍1,林栋2*(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 362011;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摘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对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多途径调控作用,ASD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的神经发育及行为认知。
针刺长强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可改善AS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等。
笔者基于“肠脑同治”中医理论,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分析认为针刺长强穴治疗ASD的具体调节途径分别为:参与调节肠脑神经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菌群-肠-脑轴;长强穴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属于复杂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及大环境的改变,患有ASD的人群日益攀升。
美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SD的发病率约2.3%[1],最新数据显示我国ASD的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2]。
然而对ASD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不清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其病因与遗传及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相关[3]。
罹患ASD给患儿的生活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SD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长强穴作为督脉上的起始穴位,是督脉经气初始的地方,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常被用于ASD的相关治疗[4]。
既往对其针刺效应的研究多着眼于脑功能效应,鲜有关注肠道菌群-肠-脑轴与其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消化道相关疾病作为儿童ASD占比最高的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占23%~70%[5],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与肠-脑轴之间的关系及对ASD发病机制的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γ-氨基丁酸、多巴胺等大脑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调节,对大脑调控情绪、认知、学习能力及注意力等方面至关重要[6]。
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自闭症的治疗方法自闭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征包括社交交往障碍、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针对自闭症患者,早期的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自闭症治疗方法,以期能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学习及其环境互动来缓解自闭症症状。
最常见的行为疗法之一是应用应用行为分析(ABA),该方法通过提供有目的的正反馈和强化,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和社交技能,同时减少刻板重复行为。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CBT)也可以帮助患者调控情绪和行为,增强适应能力。
二、药物治疗在自闭症治疗中,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和抑郁情绪等。
典型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自闭症,它仅仅是对症状的一种辅助治疗。
三、言语和语言治疗言语和语言治疗是自闭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沟通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言语治疗师通过使用各种交流方法和工具,如图像识别系统和体验教学,帮助患者学习语言,并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干预,但取得的效果是可见的。
四、社交技能训练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社交交往障碍,他们往往缺乏适应社交环境的能力。
因此,社交技能训练是改善自闭症患者社交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交技能训练旨在帮助患者建立情感交流、友谊和群体合作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等方式来训练患者的社交技能。
五、家庭支持和教育对于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家庭支持和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支持包括提供信息、资源和心理支持,帮助家庭应对日常困难和挑战。
教育则是指给予家庭关于自闭症特征和治疗方法的教育,使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闭症患者的需求。
此外,家长还可以参加家长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最大程度地支持和帮助自闭症患者。
综上所述,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涵盖了行为疗法、药物治疗、言语和语言治疗、社交技能训练以及家庭支持和教育。
从食物中寻找帮助饮食缓解Rett综合症症状

从食物中寻找帮助饮食缓解Rett综合症症状Rett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女性。
该疾病通常在婴儿期或幼儿期出现,患者会经历失去语言和运动能力、手部运动障碍、自闭症特征等一系列症状。
虽然目前尚无治愈Rett综合症的方法,但通过饮食调整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从食物中寻找帮助饮食缓解Rett综合症症状的方法。
一、饮食调整的重要性饮食调整在缓解Rett综合症症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因此,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应该重视患者的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二、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对于Rett综合症患者尤为重要。
蛋白质可以帮助修复和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促进大脑发育。
因此,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非常有益。
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豆类和坚果等。
三、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消化系统正常运作非常重要。
对于Rett综合症患者来说,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便秘等消化问题。
此外,蔬菜和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质也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因此,建议患者每天摄入丰富多样的蔬菜和水果。
四、限制糖和加工食品摄入糖和加工食品对于Rett综合症患者来说并不利于健康。
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影响大脑功能。
此外,加工食品中常含有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可能加重症状。
因此,应该限制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
五、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有益于肠道健康的微生物,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对于Rett综合症患者来说,肠道问题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相关症状。
可以选择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发酵食品或益生菌补充剂。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治疗自闭症,为无数家庭打开了希望之门!

中医治疗小儿自闭症,显示出无限潜力!为无数家庭打开了希望之门!小儿自闭症,又名孤独症,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发疾病,现已成为世界之难疾,迄今为止全球医学界尚未对自闭症病因病理形成统一定论,虽然有人不断拿出“最新研究成果”,用基因或其他生理指标来说事,但没有一个得到权威机构的公认,目前,患者多以干预训练为主,但康复训练期限遥遥无期,病情最终恢复效果如何亦无法预料,令无数家庭背负上“人力、财力”的沉重包袱。
近几年,中医以其独有而鲜明的治疗整体观:“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诊断上察外知内,治疗上着眼全局,这就是中医博大精奥之髓,也是中医能治疗百病之因。
”,临床效果取得了重大进展,治疗优势愈发明显,特别是武汉中阳中医专家联手攻关的“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儿自闭症患者家长们的重视和认可,为自闭症儿童打开了希望之门。
中医五位一体疗法是以五脏为中心整体论治,以“宏观辩证,谨查细微,明辨证型”为基础,治则“中医用药+中医理疗+作业疗法”为三大步骤,治疗以“明心智,益肾精,畅肝气,调脾运,固肺卫”为五大治疗原则,营运五脏调和六腑,通达奇经八脉,使脏腑之气血生精化髓补益大脑,弥补自闭症儿童之“元气、元精、元神”之先天不足及后天不济,达到脑明心智之效,而人的视、听、言、动、情及思维感觉记忆等一切生命活动皆为脑所主,脑明而心智,自闭症患者“视、听、言、动、情及思维感觉记忆”等自然得愈。
临床医案:炎炎(化名),男,6岁,3岁确诊为自闭症。
症状:言行刻板、重复、语言障碍突出、心智不明,理解力差、无法与人交流,和他说话毫无反应、脾气烦躁、无法独自吃饭及上厕所,无眼神交流等。
治疗史:知名医院、民间偏方、康复机构均有尝试,治疗长达2年之久,效果不佳,家长几次放弃治疗,但又于心不忍,听中阳五位一体疗法有效,便抱着试试的心态前来治疗。
诊断:肝肾亏虚、阴虚肝亢。
益生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刘文近; 张金彪; 沈顺姬【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23【总页数】3页(P3790-3792)【关键词】益生菌; 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疾病; 治疗【作者】刘文近; 张金彪; 沈顺姬【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 威海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近年来,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作为与人体共生的最大的微生物群落,参与宿主的多项生理功能。
最近一些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等途径参与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且肠道菌群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
本文就益生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肠道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作用,一方面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代谢等途径参与调节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机体可以通过这些途径监控和调控肠道菌群的变化,从而保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状态,即形成微生物—肠—脑轴[1]。
微生物—肠—脑轴相互作用的改变被认为是导致某些脑部疾病的可能原因。
首先,迷走神经是肠道菌群调节脑—肠轴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肠道菌群可以产生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可以调节迷走神经活性,而迷走神经作为初级神经连接肠道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2]。
其次,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肠道内分泌细胞激素的分泌,生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酮等激素类物质直接作用于脑,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3]。
肠道菌群还可通过免疫系统介导炎性因子信号通路调控神经系统功能,使得血液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
大多数的益生菌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发挥作用[4],并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屏障的通透性,维持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5]。
肠道藏着的心理秘密之这是怎么回事莫桂珍

如果孩子平时喜欢跪着睡或者用什么东西抵住腹部,那很有可能是肠胃不适导致的,因为自闭患儿的表达往往会存在问题,所以很容易用一些发脾气和自伤行为表达不适。
通过X光可以发现有些孩子的消化道出现了一种“粪便压实”的状况,沉积的粪便会导致寄生虫、真菌、病毒的繁殖,产生的毒素可能会进入孩子的血液中。
自闭患儿的肠道活检显示,自闭症与肠道慢性炎症疾病有关,这些患儿的直肠,出现了回肠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和非特异性结肠炎。
回肠是小肠的最后一段,约占小肠的3/5,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营养,而回肠有两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过滤来自回肠的淋巴液,去除细菌、真菌、病毒死亡的细胞和各种毒素。
第二个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即免疫系统细胞中的一大群,主要负责对抗感染。
遇到感染时淋巴结会变大和发炎,而自闭患儿就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很多孩子在接受了麻疹疫苗后发展成了自闭症,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医生邀请了知名的病毒学家——约翰·奥利瑞加入了研究,在自闭症患儿的回肠淋巴结中也发现了麻疹病毒,虽然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和政府的阻拦,但是由于对抗麻疹病毒而肿胀的淋巴结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个清晰的信号。
这类细菌是人体固有的友好细菌。
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丙酸杆菌、大肠杆菌的生理性菌株、消化链链球菌及肠球菌。
第二,机会型菌群。
数量和组合形态因人而异。
包括拟杆菌、消化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酵母菌、肠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柠檬酸杆菌等)、梭杆菌、真细菌、粪球菌和许多其他细菌。
这些细菌受到有益菌的严格控制,如果在有益菌失衡的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
第三,过渡型菌群。
这些是通过饮食进入肠道的菌群,通常是非发酵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果有益菌失衡,这种菌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们的消化道是被细菌涂布的,免于受到外界微生物、化学物质和毒素的侵害,如果这层屏障破损,胃肠壁就会遭殃。
肠道菌群产出类抗菌物质、抗真菌挥发物、抗病毒物质(干扰素、溶菌酶、表面活性肽)融解病毒和细菌的膜,对抗微生物。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 孤独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自闭症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孤独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自闭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社交交往困难、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的限制。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于帮助改善自闭症症状和促进患者发展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根据自闭症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进行辨证分型,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分型包括脾胃虚弱型、气滞血瘀型、脑痰痰瘀型等。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中医可以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脾胃虚弱型,可以使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等;对于气滞血瘀型,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当归等;对于脑痰痰瘀型,可以使用化痰祛瘀的药物,如半夏、赤芍等。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百会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机和经络活动,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症状。
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推拿按摩手法,如推肚子、揉腰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时,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按时进行治疗,并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可能对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来改善自闭症症状和促进患者发展。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益生菌使用手册

第一部分:益生菌相关介绍索引一、什么是益生菌二、益生菌的种类三、益生菌的作用四、人体中的益生菌五、如何补充益生菌六、哪一些需要补充益生菌七、补充益生菌的注意事项八、如何正确冲服益生菌一、什么是益生菌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食道等处,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二、益生菌的种类(1)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2)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3)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三、益生菌的作用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1、益生菌有缓解乳糖不耐症状,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的作用:益生菌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
它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和叶酸等以供机体所需,还能通过抑制某些维生素分解菌来保障维生素的供应。
另外,双岐杆菌还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
2、益生菌有整肠作用,调整微生态失调,防治腹泻:益生菌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
对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用益生菌治疗?
热心肠先生 | 2015年08月04日 收藏(61) | 阅读(5497)
之前我写过《自闭症,肠道菌群惹的祸?》,介绍了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自
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发出后,我接到十几个家长的咨询,询问有什么好办法可帮助治疗自闭
症。家长们的殷切希望让我感受责任,在工作中也重点关注了这个领域。
目前看来,自闭症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原因之一在于一般到孩子2-3岁才
会陆续发觉异样,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对自闭症发病机理的研究,科学家
们还在努力——已明确是神经系统损伤造成自闭症,但是什么原因直接(或主要)
造成这些损伤还不明确。
肠道菌群给神经系统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全新思路,如2015年6月1日《自
然·神经科学》上的重磅研究成果:
小鼠肠道细菌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调控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的发育成熟和功能。
小胶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特殊功能,在帕金森氏症及阿尔茨海默氏
症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个人猜测,它也极可能在自闭症中扮演类似角色。
说到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正是膳食纤维被肠道益生
菌发酵后的代谢产物。所以,这项研究很可能为将膳食纤维益生元和特定益生菌
用于治疗疾病提供基础。
但是,目前我们只能等待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期待好消息!
我会密切关注,随时分享进展给大家。
下面这篇科普文章,作者 Mr.Woods 是我在清华生命学院的一个师弟,推
荐给大家:
小小益生菌,自闭症治疗的希望之一
益生菌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市面上富含益生菌的乳制品、保健品
令人眼花缭乱,商家们对其功效全方位包装,清肠道、治便秘、防肠炎、调代谢,
甚至是延年益寿。
小小益生菌真的能做恁多事?您还别说,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科研界的
新发现——益生菌(当然,可能是比酸奶里的高级N倍的益生菌!)可能治自
闭症。
首先看在小鼠实验中可能的机理图:
人体细胞有10万亿个,但肠道细菌的数量是100万亿!它们的基因数(几
百万个)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约4万个)的几百倍。因此,千万别小看它们——
数量巨大的“小个子”!
自闭症是啥?简单的说,就是广泛存在于儿童中的一类神经性疾病,以语言
障碍、交流障碍、刻板兴趣和行为为特征。
美国新生儿孤独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2%。2010年广东孤独症患病率为
0.67%,深圳地区高达1.32%。正因如此,自闭症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研究发现
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紊乱
有关系,但是确切病因至今仍没有一个定论。
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常伴有胃肠疾病。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研
究者发现:对母鼠进行特殊的免疫系统刺激,让它们产下具有自闭症特征的幼鼠,
发现“自闭症幼鼠”往往患有肠道炎症,这与人类自闭症婴幼儿中的情况非常相似
(老鼠和人都可以得自闭症噢)!
随后,通过DNA测序,他们对比了正常幼鼠与自闭症幼鼠的肠道菌群,发
现自闭症幼鼠肠道中的拟杆菌的数量少而梭菌的数量多。本着“缺啥补啥”是思
路,科学家们给自闭症小鼠饲喂了一种人类肠道中发现的名叫“脆弱拟杆菌”的益
生菌,小鼠的自闭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名为“4EPS”的物质在自闭症小鼠的血液中浓度升高,
通过注射4EPS到正常小鼠也能引起自闭症症状。根据这些结果,科学家们推测,
肠道菌群的改变导致肠屏障的通透性改变,使得4EPS等肠道菌群代谢物进入人
体,通过血液循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闭症。这与许多肠道菌群相关的神
经疾病“肠道菌群-肠-脑”的作用模式如出一辙。
这个研究给我们提供治疗自闭症的新思路——益生菌疗法。看看《细胞》杂
志编辑在发表这个重大研究发现时给配的图,是很令人激动的:
当然,这虽然带来了希望,但我们还是要回归理性!自闭症成因复杂,并非
所有自闭症都缘于肠道菌群紊乱,市场中的益生菌产品也没有充分研究证明可与
上述实验发现类似的功能。因此,切勿盲目使用益生菌类产品,要等到科学家更
深入的研究。
无论如何,这个研究为益生菌(益生元)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一步:通过对比患病和正常动物模型,找到病因(肠道微生物或者其代谢
物);
第二步:根据病因开发相应的益生元、益生菌或新型抗生素,治愈患病动物;
第三步:将临床前实验发现的益生元、益生菌或抗生素应用于人类的临床试
验,最终发展为可以广泛应用的药物。
希望这些介绍对大家有用,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