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合集下载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浅析巴金《寒夜》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浅析巴金《寒夜》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再如寒夜中医生是一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力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在的专有词汇指中医师用手按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变化的诊断方法
从 比 较 文 学 变 异 学 视 角 浅 析 巴 金 《寒 夜 》翻 译 中 的 创 造 性 叛 逆
学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生成新的事物 。因此 , 变异就产生了。基于译者的 自身素养 , 以及文化背景的差 异, 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 , 也会进行必要的创造性叛逆 , 该创造性叛逆同时也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文以巴金小说《 寒夜》 中英对照版本为例 , 分析译者在翻译 中的创造性叛逆 , 用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突出表现的几个 具体分析手段——译者的个性化翻译 , 译者的误译与漏译 ,
的几个具 体分 析手 段— — 译者 的个 性化 翻译 , 译 者 的误 译 与漏译 , 译 者 的节译 、 编译、 转 译 与 改编 来浅
析《 寒夜》 文学翻译 的变异现象, 并探 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 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关键词: 《 寒 夜》 ; 变异 学 ; 文 学翻译 ; 创造 性 叛逆
2 0 0 5年中国学者曹顺庆正式在《 比较文学学》 一书 中提
出比较文学变异学 , 并指出比较文学研究要走 出“ 求同” 的 思维 , 从“ 变异” 的角度出发 , 从而拓 宽比较文学 的研究 范 围。2 0 0 6 年, 曹顺庆在其发表的论 文《 比较文学学科 中的
文学变异学研究》 ( 2 ) 一文中给变异学以明确的定义 , 并在其 《 比较文学教程》 一书 中对变异学的定义作 了进一步的补 充, 即“ 比较文学的变异学将变异性和文学性作为自己的学
的更深 层次 的原 因 , 对 比较 文 学 研 究具 有 极 大 的 意 义 。本

[文学,翻译,创造性,其他论文文档]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文学,翻译,创造性,其他论文文档]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可接受性精品源自数学科摘要:文学的翻译是译者用另一种语言把厡作者的意图艺术地传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作者那样如身临其景,有同感同悟,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与可接受性必须符合以下及格标准:符合知识的客观性,遵守理解的合理性、文本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可接受性一、文学翻译是创造性叛逆(一)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任何翻译,不管是一般的日常翻译、科技翻译,还是文学翻译,其本质其实都是把一种语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但是文学翻译区别于其他翻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文学翻译不是机械的去堆砌语言,而是为了给读者带来能够领略异国风情和不同民族文学的“创作”工作。

然而,已有的翻译实践表明,现有的文学翻译作品和文学翻译要达到的要求始终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二)文学翻译的叛逆性。

如果说,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应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但是,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而言,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创造性与叛逆性其实是根本无法分隔开来的,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因此,法国文学社会家埃斯卡皮(RobertEscarpit)提出了一个术语——“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意义是巨大的,正如埃斯卡皮所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浅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这 种 偏 见 导 致他 对 莎 士 比亚 的 看 法 是 : 个 “ 诞 不 经 的闹 剧 一 荒
f) 情 不 会 随 着 时 间 而 消失 。 ( 一 级 语 言 符 号 系统 ) 1 感 第 () 问 无 法 褪 去感 情 的色 彩 。 ( 二 级 语 言 符号 系统 ) 2时 第 在 两 个 英译 汉 的句 子 中 ,1 于典 型 的非 文 学 翻 译 。 这 () 属 在 种 翻 译 过 程 中 , 者 只要 能用 简 单 、 白的语 言将 句 子 的意 思 译 直
作 者 ”而 他 的作 品 充 满 了 “ 大 而 奇 怪 的 思 想 ” , 博 。在 这 样 的偏
见支配下 , 他所 翻译 的莎士 比亚的作品《 尤利乌斯 ・ 凯撒》 的前 场, 其效 果可以想象 。与此相反 , 图诺尔 则对莎士 比亚充 勒 满 了景仰 和热爱 , 他宣称 , 要 把莎士 比亚献 给 自己的 同代 他“ 人 , 使他们爱他 ” 并 。法国文学界的一句名言 :一个世界和伏 “ 尔泰一起结束了 , 一个世界和勒图诺尔一起 开始 了” 就是对他 的翻译努力最好的肯定。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讲 , 不管是伏尔泰
类交际的任意 的有 声符 号系统( 见衡孝军《 参 中国翻译 》0 3 2 o
第 1 P 3 ,有 些 符 号 系 统 是 建立 在 另 一 些 符 号 系 统 之 上 期 2) 的 。 文学 以语 言 为 基 础 , 因此 , 如果 我 们 将 语 言 定 为 第 一 级 符
号系统 ,那么文学就是第二级 符号 系统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
还 是 勒 图 诺 尔 , 造 性 叛 逆 都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对 译 者 对 所译 创 但 作 品 、 家 的立 场 和 态 度 的 了 解 , 利 于 我 们 把 握 他 们译 作 中 作 有 创 造 性 叛 逆 的 发 展 态势 。

结合案例谈谈对“创造性”叛逆及其价值的认识

结合案例谈谈对“创造性”叛逆及其价值的认识

结合案例谈谈对“创造性”叛逆及其价值的认识“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是法国文学社会家埃斯卡皮最先提出的,指的是译者对原文的不忠实在译文中的反映。

比较文学家们将翻译而成的文学作品视为目标语文学的一部分,认为“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学现象一方面是作为第一读者的译者对原语文化的误解,反映了两种文化在译者头脑中的碰撞:另一方面,正是许多译作中的创造性叛逆引发了目标语文化中的文学运动,促进了该文学的进步与多样性发展,因此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与贡献。

有的比较文学家们认为即使最差的译者也能反映一个集团或一个时代的审美观。

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叛逆”只能反映译者个人的疏忽和草率,这样的“叛逆”能有多少特殊的研究价值呢?另外,“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一种现象,同时也是译者的翻译行为,那就必然要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需要规约和指导。

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需要规约和指导。

那么要如何规约呢?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忠实原则中寻求答案。

遵循忠实的原则与发挥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中西方主张忠实的传统翻译理论对创造性叛逆都有所涉及,对两者的关系也都有过论述。

从翻译的两个阶段一理解和表达一来分析,忠实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所谓忠实理解,就是译者在翻译之前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主要思想,甚至要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领悟。

尽管人的能力有限,但译者应该尽最大努力理解作者的本意和原作的艺术价值,由于译者本人的疏忽和粗心而造成的歪曲理解,都不是忠实的理解。

忠实的表达应该是对译者脑中所形成的忠实理解的表达。

由于社会背景、译者本人的态度及目的等种种因素,译者在表达阶段难免有所叛逆。

但是,由于译者个人表达水平等问题所导致的表达不清或表达错误等现象,不仅不是忠实的表达,还是毫无意义的叛逆,不光对比较文学研究意义甚微,在翻译实践中也是应该绝对避免的。

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1创 造 性 叛 逆 的 概 念 .
25文学 翻译 作 品 的审 美 要 求 使 译 者 的叛 逆 成 为必 然 。 文 学 翻译 .
“ 造性 叛 逆 ” 概 念 是 法 国文 学 社 会 学 家 R br E cri在 16 作 品 的 特 殊 性 在 于 能 给 读 者 提 供 一 个 与 原 文 的 审 美 效 果 相 等 的 审美 创 o et sapt 91 诗 年 的 《 学 社 会 学》 文 中最 早 提 出 的 。他 说 : 翻译 总 是 一 种 创 造 性 叛 逆 。 客 体 ,以让 读 者 能 通 过 自 己的 知 识 和 经 验 来 实 现 作 品 的审 美 价 值 . “ 说 翻 译是 叛 逆 , 是 因 为它 把 作 品 置 于一 个完 全 没 有 预 料 到 的 参 照 体 歌 翻 译作 品 充分 说 明 了这 一 点 。诗 歌 翻 译 中 的意 境 是 最 难 于传 达 的 , 那 系 ( 语 言 ) ; 翻 译 是 创 造 性 的 , 是 因 为 它 赋 予 作 品一 个 崭 新 的 为此 译 者 必 须 采 用 某 些 叛 逆 手 段 对 原 诗 进 行 再 创造 。 指 里 说 那 面 貌 , 之 能 与 更 广 泛 的 读 者 进 行 一 个 崭 新 的 文 学 交 流 . 因 为 它 不 使 还 仅 延 长 了 作 品 的生 命 , 而且 又 赋 予 它 第 二 次 生 命 。 ” 而 易 见 . 的 这 显 他

3 创 造 性 叛逆 对 译 语 文 化 影 响 作 用 机 器 及 其 限度 .
创造 性 叛 逆 对 译 语 文 化 有 积 极 的 影 响 作 用 。综 观 中外 翻译 史 。 创
命 题 限 于语 言 环 境 和 语 言 外 壳 转 换 层 面 。对 此 , 天 振 教 授 从 比较 造 性 叛 逆 译 作 对 译 语 文 化 做 出 巨 大 贡 献 的 例 子俯 拾 即是 。 谢 田汉 改 编 的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龙源期刊网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作者:魏晓恬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1期◆摘; 要:与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相比,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存在大量因尊重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而产生的省译,因阐释意象、补充故事情节等需要产生的增译以及因译者的独到见解而产生的改译等。

以上翻译策略无不反映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文本语篇层面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理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聊斋志异》;卫礼贤1引言“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意大利的一句谚语“Traduttore,traditor”——“翻译者即叛逆者”。

本文所谈及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有意识地采取某种翻译策略和方法而达到的语言和内涵层面较源语文本“脱胎换骨”而富有创造性的现象。

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包括因尊重目的语读者阅读习惯而产生的省译,因阐释需要而产生的增译以及因译者的独到见解而产生的改译等。

2卫礼贤德译《聊斋志异》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1899年,卫礼贤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青岛。

但是在之后的20多年里,卫礼贤并没有成为一个狂热的宗教传播者,而是成为了一名汉学家,将中国古代经典引入德语界。

1914年,卫礼贤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Chinesische Volksmärchen)(Wilhelm,1914),收录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包括《聊斋志异》故事15篇。

此外,卫礼贤还翻译了《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瞳人语》等译文。

本文以《中国民间故事集》中的《聊斋志异》故事译文为文本,分析其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2.1省译省译是指指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翻译原作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

卫礼贤翻译的15篇《聊斋志异》故事篇目中,省译主要表现在省略翻译故事结尾“异史氏曰”部分。

描述翻译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叛逆-文档

描述翻译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叛逆-文档

描述翻译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叛逆一、引言综观中西翻译史, 尤其是文学翻译, “不忠实”的翻译比比皆是。

许多杰出的大翻译家有一些“不忠实”的神来之笔, 就连忠实派的译者也有故意“不忠实”的时候。

大量“不忠实”译文的存在、成功与忠实观的冲突引起了忠实与叛逆的二元现象。

许多译作被简单地冠以忠实或不忠实来判断其翻译质量和价值。

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分法与人们思维的定向性或单向性有直接的关系, 的确有助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但容易极端化、对立化。

对于翻译实践中一些违反忠实的标准却取得成功的创造性和叛逆性的翻译现象,描述翻译学跳出了翻译标准的狭隘忠实观, 接受现有的翻译实践,对不同的译本采取更理性的评价态度, 消解了不同译本之间非此即彼的对立状态。

二、描述翻译学与创造性叛逆的源起与契合传统翻译研究对翻译标准的关注, 从一开始的归纳式的箴言总结到后来的演绎式的科学研究, 都反映了其规范性的本质。

规范性翻译研究的显著特点是, 定出一个规范,让所有译者,不分时代, 不分工作对象和读者的认知环境, 在他们的翻译实践中一律遵照执行(林克难,2001:43)。

这种规范性的研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指出了翻译应达到的标准和遵循的规范。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传统的翻译研究大多以源语为中心, 以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本来评判译文的优劣;同时,以点带面,把仅适用于某些体裁的翻译标准推而广之, 并对大量没有实现这些标准的译文大加讨伐, 却对译者之所以采用与这些标准相抵触的翻译策略的原因, 以及这些译文对译语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不闻不问(董明,2003:46)。

传统翻译标准研究趋于理想化, 过于强调语言间的共性和语言规律的客观性,而不考虑翻译中诸多因素的相互关联, 因此,规范性的翻译研究总是摆脱不了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忠实与不忠实之争。

传统的规范性的翻译标准造成的概念上的困惑和随之而来的无谓而又无休止的争论, 以及大量“不忠实”译文的产生和存在都呼唤着翻译研究的新方法。

刍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刍议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NI E Yu— i ie ( oeg a g a e e t,in x n t ueo d c t n, n h n 3 0 9) F rin L n u g sD p .Ja g iIsi t fE u ai Na c a g3 0 2 t o
Ab t a t C a sc t n l t n t e r s e h s e f i f l e s t r i a e t . we e , u t rl d f r n e ,ta sao s sr c : ls i r sai h o e mp a i at u n s o o g n ltx s Ho v r c l a i e e c s r n l tr , a o i z h i u d ma d o h n i g a e n v tb y c n r u e t er y .t a o fta sa in f m h oi i a — h n e “ r ai e e n c a g n g s i e i l o t b t b t a r s n o r n lt r f a i o a1 e o o t e rgn l ec Cet v
“ 造性 叛 逆 ”概 念 最 早 由法 国文 学社 会 学 家 创 R br E cri提 出 , 说 : o et sapt 他 翻译 总是 一种 创 造 性 叛 逆 。说 翻译 是叛 逆 , 是 因 为他 把 作 品置 于一 个 完 那 全 没有 预 料 到 的参 照 体 系 ( 语 言 ) ; 翻译 是创 指 里 说 造性 的 , 那是 因 为它赋 予作 品一个 崭 新 的面貌 . 使之 能 与更 广泛 的读 者进行 一 个崭新 的 文学交 流 .还 因 为 它不 仅延 长 了作 品的生命 ,而且 又赋予 它第 二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西尔佛几乎马上就恢复了神智。
25
2 意义传达
《雷雨》: 鲁大海:(抽出手枪)我——我打死你这老东西! 鲁贵:(站起)枪,枪,枪! 鲁四凤:(跑到大海的前面,抱着他的手)哥哥。 HAI: (drawing his pistol) I’ll—I’ll kill you for that, you old swine! LU: (leaping to his feet and shouting) Help! Help! He’ll shoot me!(He stands petrified with fear.) FENG: (rushing across to Ta-hai and seizing his wrist) Ta-hai!
11
四、“创造性叛逆”的理 文化缺省 据 行文习惯
3 4
2
意义传达 语言差异
审美意旨
5
1
风格再现
6
再创造的必要性
情境意蕴
7
Form oracle
1 语言差异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表音←→表意 字母拼写←→笔画构字
He has known praise and hatred, and has gone from cheers to jeers. 他历经荣辱,过去鲜花簇拥,而今却遭人唾弃。
3
Please note that the 200 machine tools you order on September 15 will be despatched tomorrow by rail to San Francisco for shipment by s.s.Sichuan, which leaves for Shanghai on October 28.
18
1 语言差异
《中国翻译》(1991/5) 许渊冲先生: 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 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use maid.
昔日不可译者,今时却可译; 于斯人不可译者,于彼人也许可译。
19
1 语言差异 毛泽东曾对埃德加•斯诺说他自己是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①《中国翻译》2001年1期《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 来 愈 重 要 的 领 域 》(P61) 一 文 中 , 作 者 给 出 译 文 (A Buddhist monk holds an umbrella—no law,no sky) 后称:“这(指的是双关语和文字游戏——笔者注)是最难 译的,也往往是无法译的。”
②《中国翻译》 2002年1期《是不可译论不是不可知论》 (P84)一文作者则认为该双关语是可译的,且给出了如下 参 考 译 文 (As a monk puts up an umbrella , the hairless tries to shield the sky — It’s illegitimate)。作 者的自评是: …这条歇后语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把 “无 发”(hairless)和“无法”(illegitimate)巧妙地联系在一 起。 20
眼前不远,渔舟三五,凝滞不前。樯影斜 映在水上,仿佛睡去。偶尔微见颤动,但 又未尝熟睡,恍若惊梦。 渔舟三五,静泊眼前。
7
PK
二、“忠实”与“漂亮”
Translation is like women. They are beautiful when they are not faithful; they are faithful when they are not beautiful.
译文
请注意:你方9月15日所订200台机床将于明日由火 车运往旧金山装“四川号”轮。该轮定于10月28日 由此驶往上海。
6
Some fishing boats were becalmed just in front of us. Their shadows slept, or almost slept, upon the water, a gentle quivering alone showing that it was not complete sleep, or if sleep, that it was sleep with dreams.
4 行文习惯
Their language was almost unrestrained by any motive of prudence. 译文:他们几乎爱讲什么就讲什么,全然不考虑什么谨 慎不谨慎。
30
4 行文习惯
Nothing except a battle lost can be half so melancholy as a battle won.—-The Ducke of Wellington.
译文:先谋生而后修身。
34
5 审美意旨
He wouldn’t tell them, but kept them in suspense all day .
9
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意境传达 出来,使读者再读译文的时候能象读原作一 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 于创作,甚至可能超过创作。为什么会 “超过创作”呢?因为创作是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翻译却是用自 己的语言表达别人的思想,是“戴着脚 10 镣跳舞”。
27
3 文化缺省
李清照《乌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通过追忆霸王项羽兵败乌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件事借古讽今。 表达了对身为朝廷命官的丈夫在暴乱时弃城逃跑的不满, 同时隐讽赵构的昏庸 和南宋政权的苟且偷生。 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Be man of men while you ’re alive, And soul of souls if you were dead. Think of XiangYu who’d not survive His men whose blood for him was shed.
23
2 意义传达
Paula didn't need any lessons when it comes to office politics.
译文:说到办公室里明争暗斗那一套,保拉可算是无师自通。
24
2 意义传达
But with Silver the blow passed almost instantly.
16
1 语言差异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不见棺材不掉泪 若非孤岛孤非弱 不到厄岛我不倒 落败孤岛孤败落
17
1 语言差异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为佛; 女卑为婢,女又何妨为奴。
但是仍有译者将其译为: The man who has been a monk cannot become a Buddha. The girl who is a bond may be called a slave.
译文:都道战败苦,谁知战胜惨!(许渊冲译)
31
赛车的最高境界
4 行文习惯
The result of this was that believers still believed and doubters remained doubtful.
译文:此事的结果是信者自信之,疑者自疑之。
32
4 行文习惯
14
1 语言差异
Evidently he had the first quality of an angler, which is not to measure the pleasure by the catch.
显然他具有钓鱼者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以钓为 乐,渔胜于鱼。
15
1 语言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 回文(palindrome) 如: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画上荷花和尚画 门前大抽大前门 书中狂草况钟书
28
3 文化缺省
“A woman of high intellect and perfect beauty is a rare thing, Jeff,‖ says he. ―As rare,‖ says I, ―as an omelet made from the eggs of the fabulous bird known as the epidermis.‖
If you think me in a way to be happier than I deserve, I am quite of your opinion.
译文:如果你认为我的幸福来之太易,得之有愧,那我完全 同意你的看法。
33
5 审美意旨
Get a livelihood,and then practise virtue.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玉英
CONTENTS
一、“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 二、“忠实”与“漂亮”
三、再创作与“创造性叛逆”
四、“创造性叛逆”的理据
2
文学类: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用语言塑造
一、“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 译”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因作者、
题材、体裁的不同而出现风格的不同,色彩缤纷。 按照莱丝或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分类属于呼唤型文本 (Vocative Text). 非文学类:非文学作品用于传递信息或者描述事实,
采取直接表达方式而不通过形象,风格问题并不突
出,但往往有其固定表达方式。按照莱丝或纽马克 的分类属于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 .
【译文一】“既有高度的智力,又长得十分漂亮的女人是少有的,杰 甫。”他说。 “少得像是神化中那种叫做埃比台米斯的鸟蛋煎的蛋卷。”我说。 (脚注:埃比台米斯并不是神化中的一种鸟,而是生理学名词,意谓 “表皮”。) 【译文二】他说:“杰夫,聪明过人又天姿国色的女人稀罕得很。” 我说:“稀罕得像凤凰下的蛋。”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