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采矿法实验报告

充填采矿法实验报告
充填采矿法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实验

开课实验室资环学院采矿实验室

学院资环年级2012 专业班采矿3 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制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构思图

充填采矿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69 充填采矿方法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充填采矿方法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有时还用支架与充填料相配合,以维护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所开成的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并为回采创造安全和便利的条件。有时还用来预防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 (1)单层充填采矿法。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中,用矿块倾斜全长的壁式回采面沿走向方向一次按矿体全厚回采,随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水力或胶结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顶板。 (2)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一般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矿柱。回采矿房

《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主编:采矿工程教研室 六盘水师范学院 200 年月

目录 实验一采掘工艺----------------- 3页码实验二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4页码实验三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5页码实验四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 6页码

实验一采掘工艺 一、实验目的 1.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回采工作面技术装备,了解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和煤巷掘进的相关工艺等,建立采区巷道系统的空间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综采、普采工艺在回采工作面内进行的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工序的操作顺序和相互配合的过程。 2.煤巷掘进的相关工艺。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 2.综掘采煤工艺仿真模型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1)绘图说明单体支架工作面的支架布置形式。 (2)试述综采工作面的设备,并绘出设备布置图。

实验二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一、实验目的 1.根据采区主要巷道的特点、服务范围、开采煤层层数的不同,掌握上山采区和下山采区、单翼采区和双翼采区、单一煤层采区和联合布置采区等不同类型,建立采区巷道系统的空间概念。 二、实验内容 1.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和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的巷道布置。 2. 采区巷道布置的各种方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 1.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 2.共用上山的联合采区巷道布置 3. 厚煤层(分层开采)采区巷道布置 4. 倾斜分层长壁工作面巷道布置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实验内容及重点难点。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分析研究模型。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学生照采矿模型绘制或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矿井、采区及一种采煤工艺布置图,并做简要文字说明。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讲解演示,避免学生动手损坏模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出有关问题让同学解答。 七、思考题 根据单一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采区巷道布置模型绘出采区平面图和剖面图。 要求: (1)图形与模型按1:5的比例绘制; (2)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分别标出所有巷道的名称; (3)在平面图上标出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及所有通风构筑物。

充填采矿法简介

第十二章充填采矿法 §1 充填采矿法概述 一、充填采矿法特点: 凡是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方法叫做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也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两步骤回采,先采矿房,后采矿柱。矿柱回采可用填法, 也可以考虑用其他方法。 矿房的回采是采一分层,把矿石运出,随后充填这一层,然后再采一层,再充填一层。依此循环, 直到到全矿房采完为上。一采一充或两采一充。 二、充填采矿法的发展情况 充填采矿法在国内外金属矿山应用的历史悠久,古代就用采掘的废石留在采空区的办法来采矿, 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作业的充填采矿法。 (1)国内情况 充填采矿法在金属的矿山应用情况也是变化的,有起有落,开始应用的比较多,后来减少了,现 在又兴盛起来。目前仍然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全国约有20多个冶金山采用了充填法,不是今年的统计 数字。 [参考资料] ①我国的红透山铜矿、凤凰山铜矿、铜录山铜矿、焦家金矿、凡口铅锌矿、湘潭锰矿、黄沙坪铅锌矿等都使用充填采矿法。② ③国内使用充填Array法的历史情况 1)解放时期—— 我国仅有少数几个冶 金矿山采用干式充填 采矿法、水砂,胶结充填法还没有用过。 2)大跃进期间——各种高效率的采矿方法在冶金矿山中大力推广,有些原来采用干式充填采矿法的矿山,改用了其他方法,故充填法比重急剧下降。 3)1964年——我国凡口铝锌矿开始使用胶结充填法。 4)1965年——我国某矿山南矿由于采空区的面积过大,发生地压活动,故开始了尾砂充填空区的试验。后来其他矿又进行了胶结充填法试验。 5)1966年——湘潭锰矿第一期扩建设计,采用3水砂充填壁式采矿法。1969年投产,用到现在, 对防止内因火灾取得了较好效果。

削壁充填采矿法(分采充填采矿法)

削壁充填采矿法(分采充填采矿法) 1. 适用条件 矿石品位价高的薄矿体(小于0.8m),保证正常开采工作空间(0.8-0.9m)。 矿块尺寸不大(段高30-50m,天井间距50-60m),运输巷布置在脉外岩石中。为了缩短运搬距离,常在矿块中间架设顺路天井 2. 回采方法 将矿石和岩石分别采下,运走矿石,岩石留在空区作充填料,也作为继续上采工作平台。 自下向上分层回采时,可根据具体条件决定先采矿石或先采岩石。当矿石易于采掘,有用矿石又易被震落,则先采矿石;反之则先采岩石。 采用小孔径炮孔,间隔装药,进行松动爆破。 3. 削壁充填法回采 在回采时,若矿石比围岩稳固则先采围岩,若围岩比矿石稳固则先采矿石。 削壁充填法回采工艺过程包括:落矿、矿石运搬、崩落围岩和充填、铺设垫层、架设顺路天井等。

3.1 崩落矿石和围岩 削壁充填采矿法要求对矿石和围岩分次崩落,崩落矿岩的先后顺序取决于矿脉倾角和矿岩的稳固程度。开采急倾斜矿脉时,一般先崩落矿石,而在围岩稳固条件差时应先崩落围岩。先落矿时,由于矿脉过薄夹制性大,宜用小直径钎头钻凿深度不超过1.0--1.5M的浅孔,孔间距为0.4--0.6M,并采用间隔装药进行爆破以减轻对围岩的破坏。围岩的崩落量必须满足最小回采空间的要求,开采急倾斜矿体采场宽度的最小尺寸是:采用人工、电耙或独轮车运搬矿石时,不小于0.8M;当采用CT-500HE型电动铲运机运搬矿石时,不小于1.1--1.2M。确定崩落围岩量时,还应满足充填采空区的要求,力争既不外取充填料,也不放出多余的废石。 3.2 矿石运搬 崩落的矿石在采场内可用人工或用机械运搬至矿石溜井。人工运搬矿石时,由于工作面狭窄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实现窄工作面矿石运搬机械化,目前已成功地使用 5.5KW小型电耙和CT-500HE型电动铲运机运搬矿石。 3.3 铺设垫层 为避免高品位的碎块矿石或粉矿混入充填料中,在充填体面上必须铺设垫层。垫层的材料可以是木板、铁板、胶带、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等。实践表明,木板或铁板在崩落矿石时被砸坏或变形,从而造成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上向分层充填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先采出矿石,而后填入充填料,以支撑采空区两帮和作为工作平台。该方法为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工作,需有效地控制顶板;可以用任何充填材料进行充填。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除点柱式外,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低,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的充填采矿法。据国外85 个充填法矿山统计,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出的矿石量占充填采矿法总产量的38.3%;该法在我国充填法中占60%以上。上向分层充填法按分层倾角,可分为水平分层充填法与倾斜分层充填法。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充填法仅在使用干式充填材料的某些矿山中采用。图1 为连续回采的倾斜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的优点在于出矿和充填可以借自重完成。 图1 倾斜分层采矿法a-充填阶段;b-落矿阶段;1-自行矿车;2-垫板;3-无轨装运设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按采场结构、工作面形态和工艺特点,分为沿走向、垂直走向和点柱上向分层充填法三个基本方案。[next] (1)沿走向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该方案结构特点是:沿矿体走向一定的长度或整个矿体的走向长作一个采场,可以实现回采工作的平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回收率。它适用于厚度在10~15m 以下的矿体。采场宽为矿体厚度,采场长100~300m,最长达800m。图2 为红透山铜矿沿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图2 红透山铜矿沿走向(长采场)上向分层充填法1-风井;2-脱水井;3-溜矿井;4-提升井;5-斜坡道;6-充填隔墙;7-排水管;8-脱水塔;9-崩落矿柱;10-上向炮

煤矿实训报告范文3000字

煤矿实训报告范文3000字 篇一 四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如流水飞快的结束了,回顾实习生活感觉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一辈井下工作技术人员请教,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煤矿相关的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不旷工,认真听从领导指挥。并得到了单位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家连我一家三代都从事煤矿工作,我要向爷爷、爸爸那样对工作认真好学。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煤矿有了更深的好感,更想马上加入煤矿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矿技术人员。张矿集团xxx矿业公司位于xxx县城西15公里矿区交通方便,矿区公路通往xxx县城,与下花园——广灵公路、京张公路及京包线新保安站45公里、下花园站30公里,距张家口市80公里、距北京市180公里。 xxx矿业公司目前共有三个生产矿井,分别是:西山坡井、黄土湾井、西寺湾井。xxx矿业公司以“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制理,总体推进”的发展,走向了新型工业道路,加入了大集团,成为国有重点煤矿。 实习开始时间2月25日在xxx矿业公司西山坡井实习。 西山坡井建井日期1973年12月,投产日期1979年1月,矿井设计能国21万吨/年核定能力15万吨/年,现有能力有6——8万吨/年,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西山坡井田东西长1900M,南北宽1500M,面积1。3054KM2。其北部与村办煤矿武家沟煤矿及个体煤矿韩家梁煤矿邻近,东部与本公司黄土湾井田毗邻;南部与本公司原来的白家湾井接壤。 首先了解了西山坡井的各大系统。西山坡井共有三个水平提升,分别是410水平、200水平与85水平,是多水平串车提升,三个水平的井底车场都是采用斜甩车场,这种车场子利用运输大巷作为主井存线,每个水平都设有水仓,主斜井口外设有地面消防水池,每个水仓的容水量都在300M3左右。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涌水量40M3/h。 在井下我们同老工人在802采煤工作面实习上班,时间是8小时。因为是8号煤的第二个工作面所以叫802采面。 802采煤工作面们于85水平西翼,工作面采煤方式是炮采。工作面沿倾布置,走向推进,工作面长度为80米,走

充填采矿方法

充填采矿方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充填采矿方法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有时还用支架与充填料相配合,以维护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所开成的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并为回采创造安全和便利的条件。有时还用来预防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 (1)单层充填采矿法。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中,用矿块倾斜全长的壁式回采面沿走向方向一次按矿体全厚回采,随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水力或胶结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顶板。 (2)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一般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矿柱。回采矿房时,自下向上水平分层进行,随着工作面向上推进,逐层充填采空区,并留出继续上采的工

作空间。充填体维护两面帮围岩,并作为上采的工作平台。崩落的矿石落在充填体的表面上,用机械方法将矿石运至溜井中。矿房架采到最上面分层时,进行接顶充填。矿柱则在采完若干矿房或全阶段采空后,再进行回采。矿房架采的充填方法,可用干式充填、水力充填或胶结充填。 (3)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这种方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区别是用倾斜分层回采,在采场内矿石和充填料的搬运主要靠重力。这种方法只能用干式充填。 (4)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用于开采矿石很不稳固或矿石和围岩均很不稳固,矿石品位很高或价值很高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体。这种采矿方法的实质是:从上往下分层回采和逐层充填,每一分层的回采工作是在上一分层人工假顶的保护下进行的。回采分层水平或与水平成4°~10°或10°~15°倾斜角。倾斜分层主要是为了充填直接顶,同时也有利、于矿石搬运,但凿岩和支护作业不如水平分层方便。

采矿工程矿山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矿山规划与设计 专业:采矿工程 班级:采矿10-4班 姓名:000 学号:27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实验二:采区上、中、下部车场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上机进行采区的上、中、下部车场的施工图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采区设计,并增加计算机绘图能力,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计算机在煤矿的普及应用,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和系统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原理 以采区设计中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及垌室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为基本原理。 三、实验学时 12学时(上、中、下部车场设计各4学时,根据学时选做)。 四、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及CAD绘图软件。 五、实验要求 1.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设计已知条件进行采区的上、中、下部车场线路设计计算,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上、中、下部车场设计施工图。 2.弄清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作用、形式及施工图的绘制要求。 六、实验内容及结果 1.叙述主要实验内容 22,向区某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地板岩石中,倾角 段石门甩车。轨道上山和区段石门内均铺设900mm轨距的线路,轨型为15kg/m,采用1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低道。斜面线路布置采用二次回转方式。 在未计算前,先做出线路布置草图,并把要计算的各部分标以号码,如图一所示。 计算步骤如下: 斜面线路联接按系统各参数计算 道岔选择及角度换算 由于是辅助提升,两组道岔均选取ZDK922—4—15(左)道岔。道岔参数

″′αα10021421 ==; 4757;35432121====b b a a 斜面线路一次回转角″′1002141 =a ; 斜面线路二次回转角″′δ20042821 =+=a a 。 一次回转角1a 的水平投影角' 1a 为: ″′′βα24051522cos 0214cos 111 ' 1 °=== tg tg tga tg 式中β为轨道上山的倾角, 22=β 二次回转角δ的水平投影角δ′为: ' '1211 29542922 cos 200428cos )(′″′βααδ ==+=′tg tg tg tg 一次伪倾斜角β′为: "381821]22sin 100214(cos sin )sin (cos sin 111′″′βαβ°=?=?=′ 二次伪倾斜角β′′为: "05'1819]22sin 200428[cos sin ]sin )[cos(sin 1211 =?°=?+=′′″′βααβ 斜面平行线路联接点各参数 本设计采用中间人行道,线路中心距22001=S 。为简化计算,斜面联接点线路中心距取与1S 相同值。斜面联接点曲线半径取12000=′R ,这样: 8800100214220021=×=?=″′α ctg ctg S B 14772 10021412000221=×=?′=″ ′α tg tg R T 10277147788001=+=+=T B L 9071100214sin 2200sin 21===″′α S m 104301477100214sin )2100214sin()907135434757(sin )sin(12121=+°××°++=++++=″′″′αααT m a b n 89531477104301===--′T n n 竖曲线相对位置 竖曲线各参数 取高道平均坡度6503,91 000′′′===G G G i tg i γ 取低道平均坡度″′===0424,71 000D D D i tg i γ 取低道竖曲线半径12000=D R 暂定高道竖曲线半径15000=G R 高道竖曲线各参数: ″′°=″′==09471856-30γ-β″β"05'1819 G G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课程设计教学文稿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设计题目:某金矿,品味6g/t,矿体水平厚度9米, 倾角45°,f=8~10,矿石体重2.7t/m3。上向 水平分层尾砂充填采矿法。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采矿工程 年级: 2009级 学生姓名:刘佶林(200910104134) 指导教师:郭忠林周宗红 日期: 2012/9/10 教务处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2009 年级 学生姓名:刘佶林 课程设计题目: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要求),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实习收集资料,设计采矿方法。包括:采矿方法三面视图(1:200或1:500),采矿方法简述,结构参数,采准巷道布置,切割工作,采切工程量及采切比计算,采切费用计算;回采工作(落矿、出矿、通风、支护、损失贫化管理),回采顺序,地压管理,采掘进度计划,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成本计算与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设计题目、地质条件 1.1设计题目 (2) 1.2矿床赋存条件 (2) 第二章矿块布置和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 (5) 第三章采矿方法三面图绘制 (3) 第四章采准切割工作 (3) 第五章回采工作 (5) 第六章充填工作及地压管理 (8) 第七章技术经济指标 (10) 附录··································· 结束语 (12)

前言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国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其它专业课程的 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系统地加深、巩固和提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和应用参考书,设计规范及其它设计资料的能力。 4.培养锻炼学生应用所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设计中学生应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际, 合理地应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先进经验。 二、设计工作量和要求 1.设计深广度应基本上达到现场单体初步设计要求。 2.设计应着重于方案选择的论证。 3.设计应包括图纸和说明书两部分。 (1).设计说明书文词力求通顺简练,计算部分必须列出式子,代入数 据,写出结果。 (2).图纸部分:1:200的采矿方法三面投影图各一张(手工、CAD); 图纸必须符合工程上的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内容

《采矿学》课程设计大纲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一、二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自下而上开采Kl和K2煤层,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如下表所示。该采(带)区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1100m,采(带)区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2,K2煤层属中硬煤层,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2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设计题目一、二煤层倾角条件:题目一:设计题目的煤层平均倾角为8°;题目二:设计题目的煤层平均倾角为16°。 设计采(带)区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设计题目三、四一般条件: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带)区开采K1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3.5m,顶底板岩性如下表所示。该采(带)区走向长度2500m,倾斜长度980m,采(带)区各煤层埋藏平稳,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硬度系数f=0.3,该采(带)区K1煤层具备突出危险性,瓦斯含量为12m3/t。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m,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带)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底板下方25m处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该采(带)区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不同由设计者自行决定。 设计题目三、四煤层倾角条件:设计题目三的煤层平均倾角为12°;设计题目四的煤层平均倾角为20°。 设计采(带)区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三、课程设计容 1.采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 2.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或带区下部平车场(绕道线路和装车站线路)线路设计; 3.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 四、进行方式 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任选设计题目条件中的煤层倾角条件1或煤层倾角条件2,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每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本课程设计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 五、设计说明书容 第一章采(带)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或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盘区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方法的实验与运用

盘区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 实验与运用 负220m中段作为鸡冠嘴矿区的主要供矿中段,经过三年多的采供矿工作,急倾斜矿体逐渐减少。目前30-1采场大量供矿已经结束正在回采底柱,31-1和Ⅱ3-3采场供矿即将接近尾声,33-1采场开始大规模供矿,32-1和Ⅱ3-4采场正在准备阶段。剩余矿体多为倾斜或缓倾斜矿体,不适应大规模的中深孔落矿,为维持中段的生产能力,必须对倾斜缓倾斜矿体进行开采,配合中深孔落矿采场进行供矿。-220m中段倾斜缓倾斜矿体主要在Ⅱ2矿体,首先对该矿体24线以西部分进行开采实验。 一、开采技术条件 Ⅱ2矿体在25A线以西呈尖灭状, 尖灭点超过25线约15米,该部分矿体整体向西南侧伏,侧伏角约25度。在25A线矿体向北突出,呈长舌状。矿体倾角从24线至25线逐渐变缓,倾角最大80度,最小约40度。矿体为金铜复合矿体,整体稳定。上盘围岩为稳定的大理岩,下盘为透辉石矽卡岩,不稳固,极易塌落。矿体为厚大矿体,形状极不规则,水平厚度最大67米。地质提交矿量约25万吨,地质品位:Au2.48g/t、Cu0.93%。 二、开采方案的选择 根据采矿车间现有的设备,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情况,要求选择一种能满足采矿车间实际情况的采矿方法:(1)要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生产组织容易、施工方便;(2)要利用车间现有的铲运机设备出矿,避免人工出矿,以满足生产的需要;(3)要损失贫化率低,生产效率高,采准工程量少且工程尽量

布置在矿体中,减少废石量。 要满足上述要求可供选择的采矿方案有两种:(一)采用盘区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方案;(二)对24线至25A线急倾斜矿体采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铲运机出矿中深孔落矿的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25A线以西倾斜矿体采用人工出矿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经过分析比较,第二种方案存在明显的缺点:(1)下盘围岩为不稳定的矽卡岩,铲运机出矿巷道若布置在矽卡岩中必须对全部巷道进行混凝土浇拱支护,工程量大、安全条件差且施工效率低;若布置在矿体中必定留下大量的底柱给回采带来困难且损失较大;(2)采用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围岩暴露面积较大且中深孔爆破,极易使下盘围岩塌落造成矿石大量贫化;(3)对倾斜矿体采用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必须在25线施工人行井、溜井和大量的分层出矿联道且均为废石工程,人工出矿运距较长且效率很低。针对上述种种原因,经过比较研究最终确定选择第一种方案。以下将对该方案进行详述。 三、盘区的构成要素 该盘区水平方向从24线至25线以西尖灭点,长约65米,宽度为矿体的实际宽度;垂直方向从-212m水平至-170m水平以上尖灭。在-212m水平以下留6米的底柱保护中段运输巷道,不留顶柱和间柱,根据现有的分段探矿工程,盘区采、充分层高度约为5.0米。 盘区内根据矿体走向和形态划分为四个采场,25A线北部长舌状矿体划分为Ⅱ3-5采场,其余矿体沿走向根据回采顺序从西往东分别为Ⅱ3-7、Ⅱ3-9和Ⅱ3-11采场。为保证安全在采场间布置2.0m宽的连续矿柱,采场内适当布置点柱维护顶板的稳定。

充填采矿方法(完整篇)

编号:SY-AQ-0431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充填采矿方法(完整篇) Filling mining method

充填采矿方法(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有时还用支架与充填料相配合,以维护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所开成的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并为回采创造安全和便利的条件。有时还用来预防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 (1)单层充填采矿法。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中,用矿块倾斜全长的壁式回采面沿走向方向一次按矿体全厚回采,随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水力或胶结充填采空区,以控制顶板。 (2)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一般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矿柱。回采矿房时,自下向上水平分层进

行,随着工作面向上推进,逐层充填采空区,并留出继续上采的工作空间。充填体维护两面帮围岩,并作为上采的工作平台。崩落的矿石落在充填体的表面上,用机械方法将矿石运至溜井中。矿房架采到最上面分层时,进行接顶充填。矿柱则在采完若干矿房或全阶段采空后,再进行回采。矿房架采的充填方法,可用干式充填、水力充填或胶结充填。 (3)上向倾斜分层充填采矿法。这种方法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的区别是用倾斜分层回采,在采场内矿石和充填料的搬运主要靠重力。这种方法只能用干式充填。 (4)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用于开采矿石很不稳固或矿石和围岩均很不稳固,矿石品位很高或价值很高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体。这种采矿方法的实质是:从上往下分层回采和逐层充填,每一分层的回采工作是在上一分层人工假顶的保护下进行的。回采分层水平或与水平成4°~10°或10°~15°倾斜角。倾斜分层主要是为了充填直接顶,同时也有利、于矿石搬运,但凿岩和支护作业不如水平分层方便。

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 划正式版

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所谓实习就是实践中学习,虽然实习中只有短短的实践,却能学到了很多在课堂在学校所不到的知识,下文为大家介绍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计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安排在《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授课之后,《井巷工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授课之前,其目的主要在于: 1、通过认识实习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

通过实习,对煤矿各生产环节进一步认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回采工艺、掘进工艺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实行实习改革,为学生设立调研课题,对煤矿生产实际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的调研、沟通和撰写材料的水平和能力。 4、通过对矿井各个生产系统的学习、实践和调研,增强对煤矿各生产系统的了解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下一步进行采区设计和矿井设计奠定基础。 5、通过现场人员授课让学生了解现场矿井生产技术,并针对实习矿井特殊的开采条件来学习煤矿特殊开采方法。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实际运用的综合分析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实际运用的综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5T16:26:35.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杨亮[导读] 摘要: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对损失贫化指标较小、灵活性大,可根据矿石及岩石性质调整采准和回采方式,对高品位或贵金属资源的回收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000摘要: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对损失贫化指标较小、灵活性大,可根据矿石及岩石性质调整采准和回采方式,对高品位或贵金属资源的回收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充填采矿法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如果根据所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和胶结充填采矿法三种。本文重点阐述上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构成要素及具体实际应用。 一、方法概述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采出矿石后充入充填体,用于支撑采空区边帮和作为工作平台。该采矿方法为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作业,需有效控制顶板,可用诸多充填材料进行充填。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除点柱式回采外,矿石损失、贫化率较低,是一种适应范围较广的充填采矿法。据国外矿山统计,使用此方法采出的矿石量占充填采矿法总产量的38.3%,在我国充填法中占60%以上,也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采矿方法。用很少。 二、矿块的构成要素 2.1结构和参数矿体厚度不超过lO~15m时,矿房的长度沿走向布置;超过15m时,矿房垂直走向布置。矿房沿走向布置的长度一般为30-60m,有时达100m或更大。垂直走向布置矿房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0m以内,此时矿房宽度为8~10m。阶段高度一般为30-60m,如果矿体倾角大,倾角和厚度变化小,矿体形态规整,则可采用较大的阶段高度。间柱的宽度取决于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以及间柱的回采方法。用充填法回采间柱时,其宽度为6~8m,矿岩稳固性较差时取大值,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在脉内时,一般需留顶柱和底柱。顶柱厚4~5m,底柱高5m,为减少矿石损失和贫化,或回采高品位矿石及贵金属,也有用混凝土假巷,以代替矿石矿柱。 2.2采准和切割工作采准工作:在薄和中厚矿体中,掘进脉内运输巷道,在厚矿体中,掘进脉外沿脉巷道和穿脉巷道,或上、下盘沿脉巷道和穿脉巷道。在每个矿房中至少布置一个溜矿井(直径为1.5~2.Orn),一个顺路人行天井和一个充填回风井(断面为2.0×2.0m,倾角为80-90。,内设充填管路和人行梯子等,也作为矿房的安全出口)。切割工作:在底柱上面掘进拉底巷道。并以此为自由面扩大至矿房边界,形成拉底空间,再向上挑顶2.5—3.0m,并将崩落下的矿石经溜矿井放出。 2.3回采工作用浅孔落矿,回采分层高度为2.0-3.0m,当矿石和围岩比较稳固时,可增加分层高度,达4.5~5.0m,用上向孔和水平孔两次崩矿,或打上向中深孔一次崩矿,形成的采空区可高达7.0~8.0m。崩落的矿石可用电耙出矿,可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使用装运机或铲运机装运矿石(其合理运距一般在oo一15ore),矿石出完后,清理底板上的粉矿,然后进行充(水力充填和胶结充填,目前国内金属矿山广泛推广应用胶结充填)。 2.4顶板支护上向水平分层回采,人员和设备都在顶板下作业,随着矿块尺寸的加大,分层高度的增加,必须对顶板或围岩及点柱进行加固或支护,即使较好的顶板也需要采取预防性支护措施,且要进行地压监测工作。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管缝式、楔缝式、胀壳式等金属锚杆(杆体长1.5~2.3m、网度为0.8X0.8~I.5×1.5m、锚固力5~lOt以上)和短锚索(长3.5—6.5m)、长锚索(长l3~16m、网度为2.5X2.5~4.0×4.Om、)进行支护顶板。现国内金属矿山多采用锚索加锚杆及金属网联合支护,有效的支护顶板,效果显著。但经常会遇到顶板岩石较为破碎,有断层、节理发育地段或水平节理面的出现,对于此类现象还有待更好的支护方式去解决。 2.5通风采场通风是采用贯穿风流通风,新鲜风流由进风井通过斜坡道分巷道进入采场工作面,将污风通过充填回风井上至上中段专用回风巷进行回风。但要求最低风速0.25m/s,若采用柴油铲运机等设备作业,对采场通风和废气净化有更高的要求。 2.6方法评价本采矿法最突出的优点是矿石损失贫化小,采切工程量小,灵活性大,但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回采工艺和充填工艺复杂,且充填和采矿互相影响。但回采时可实现无轨化、机械化,使普通的充填采矿法提高到机械化充填采矿法的新水平,进入高效率采矿方法行列,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使用无轨设备,要求开掘斜坡道,能使设备进入各分层,改变了过去充填法的采准方式,增大了沿走向布置的矿块长度,或采用垂直走向布置矿房和矿柱的采区开采形式,使采场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三、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充填成本高,受市场价格影响据统计,水力充填费用占采矿成本的15%~25%,而胶结充填则占35%~50%。成本高的原因是采用价格较贵的水泥和采用压气输送胶结充填料,因此应寻求廉价的水泥代用品、胶结材料的替代品或采用较小灰沙比,以及采用胶结材料输送新方法解决此问题。由于成本过高,若金属市场价格降低时,采用此方法受到一定的影响,效益则会递减甚至亏本。(二)充填系统复杂 我国一般先用胶结充填回采矿房(此工序较多),后用水力充填回采间柱,这就使充填系统和生产管理复杂化。如果两系统都用胶结充填,则成本就要增高,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研究,求得合理的技术经济效果。(三)阶段间矿柱回采难度大采用此采矿方法,一般是有地压的存在或矿、围岩稳固性差等情况时所采用的方法,矿房回采完毕后,用胶结充填采空区是为了回采三柱创造安全和方便的条件,可胶结充填后的强度远远小于原岩的支撑强度,无形中增加了回采三柱的难度。所以,提高人工底、点柱建造速度是有效解决此问题的途径,以人工底、点柱来代替矿石柱,回采更多的资源,降低采出矿成本。(四)采场顶板支护问题

有色金属矿山采矿方法概述

采矿方式主要为露天、坑下开采。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方式按地压控制方式,分为空场法、充填法、崩落法三大类,以空场法、充填法具多。 1.空场采矿法 根据矿块或矿壁的结构不同与回采作业的特点,空场采矿法可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阶段矿房采矿法等。 (1)全面采矿法主要是用于水平和缓倾斜矿床的开采。其特点是回采工作面沿矿床走向或倾斜方向全面推进,整层回采。在回采时将矿体内所夹废石或贫矿石留下来,根据需要堆成矿柱来支撑采空区顶板。 该法优点是生产能力大,采准切割工作量较少,采矿成本低,采场通风好,能在采场处理废矿石。但采场顶板暴露面积大,容易发生大面积冒顶。只适用于水平或缓斜,矿石与顶板稳固,矿石品位分布不均匀或有夹石层的矿床,矿床厚度不大于5~7米。 (2)房柱留矿法主要是用于水平和缓倾斜矿床的开采。其特点是在矿块内矿柱和矿房交替布置,回采矿床时留下规则的,不连续或连续的带状矿柱,以此支撑采采区顶板。 该法优点主要是采准切割工作量小,工序简单,各工艺可以平行作业,通风及作业条件好,但回收率低,用于矿石和围岩稳定的倾角小于40°的矿床。

(3)分段采矿法、阶段矿房采矿法主要用于急倾斜、厚度大的矿床开采。矿房沿矿体走向或垂直方向布置,用深孔、扇形炮眼爆破落矿,由下部漏斗柱阶段平巷放矿。主要用于围岩稳固,矿石较稳固、矿体厚度在8~20米,倾角大于矿石的自然安息角,且矿体内夹石少,矿体与围岩接触线明显的矿床。 2.充填采矿法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叫充填采矿法。有时还用支架与充填料相配合,以维护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所形成的充填体进行地压管理,以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下沉,并为回采创造安全和便利的条件。有时还用来预防有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按矿块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充填采矿法又可分为单层充填采矿法、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分采充填采矿法。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输出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干式充填采矿法、水力充填采矿法、胶结充填采矿法。 (1)单层充填采矿法。此法适用于缓倾斜薄矿体,在矿块倾斜全长的壁式回采面沿走向方向、一次按矿体全厚回 采,随工作面的推进、有计划地用水力或胶结充填采空 区,以控制顶板崩落。 (2)(2)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此法一般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矿柱。回 采矿房时,自下向上水平分层进行,随着工作面向上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