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板坯中间裂纹成因分析及改进实践
板坯边部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板坯边部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一、引言板坯边部纵裂纹是钢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复杂,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板坯边部纵裂纹产生原因1. 温度不均匀钢铁生产过程中,板坯温度不均匀是造成板坯边部纵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连铸过程中,板坯表面受到水冷却的影响,而内部温度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和平衡,导致板坯表面收缩速度快于内部收缩速度,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应力差异。
2. 冷却方式不当在连铸过程中,冷却方式对于板坯边部纵裂纹的产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冷却速度过快或者冷却时间不足,则会导致板坯表面形成硬质组织而内部还未完全凝固,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和较大的应力差异。
3. 连铸机结构问题连铸机的结构问题也会对板坯边部纵裂纹的产生造成影响。
例如,如果连铸机的结构不合理或者设备老旧,就可能导致板坯内部温度不均匀或者冷却方式不当,从而引起板坯边部纵裂纹。
三、解决措施1. 调节温度钢铁生产过程中,调节温度是减少板坯边部纵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加强温度监测和调节系统来实现。
例如,在连铸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热流体模拟技术来预测板坯内部温度分布情况,并及时调整冷却水量和喷淋位置等参数,以保证板坯内外温度平衡。
2. 改进冷却方式改进冷却方式也是减少板坯边部纵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增加喷淋头数量、改变喷淋角度、增加喷淋水量等方式来改善连铸过程中的冷却效果,并保证板坯表面和内部同时达到凝固要求。
3. 优化连铸机结构优化连铸机结构也是减少板坯边部纵裂纹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升级设备、改进结构、增加监测仪器等方式来提高连铸机的生产效率和准确性,从而保证板坯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和冷却方式合理。
四、总结综上所述,板坯边部纵裂纹是钢铁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复杂,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调节温度、改进冷却方式和优化连铸机结构是减少板坯边部纵裂纹的有效措施。
板坯中心裂纹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

渊上接第 79 页冤须控制钢中的 P尧S 含量和 Mn/S 比袁一般要求钢中 P尧S 含量<0.020%袁Mn/S>30遥 C 对钢的敏感性非常显著袁C 含量应避开裂纹 敏感性包晶区范围渊0.09耀0.14%冤袁由于 C 在此范围内袁树枝壮晶的显 微偏析和 啄耀酌 的相变所造成的收缩加剧袁易产生中心裂纹遥 3.2.3 适当控制和稳定拉速
3 控制中心裂纹的对策
3.1 控制良好的铸机设备运行状态 钢的高温力学性能与铸坯的裂纹有直接关系袁铸坯凝固过程中固
液界面承受的应力渊如热应力尧鼓肚力尧矫直力等冤和由此产生的塑性 变形超过允许的高温强度和临界应变值袁则形成树枝晶间裂纹袁柱壮 晶越发达袁越有利于裂纹的发展遥 因此要减少铸坯产生裂纹的几率袁就 必须使作用在铸坯上的应力总和最小袁减小应力有效的办法是使铸机 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遥 3.1.1 制定严格的铸机使用状况标准
晶间偏析增加袁易产生裂纹遥 S 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分布在晶界袁引起 晶间脆性袁成为裂纹扩展的途径遥 如 Mn/S 比高袁Mn 与 S 生成 MnS袁以 棒状形式分散在奥氏体中袁而不宜形成裂纹袁因此必渊下转第 105 页冤
作者简介院张明国渊员怨愿远要冤袁男袁2009 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袁学士袁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计量质检中心袁助理工程师袁从事新 产品的研发尧质量控制等工作遥
渊4冤控制闭水试验的水位遥 试验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段内顶以 上 2 米袁如上游管内顶到检查井的高度不足 2 米袁闭水试验的水位可 到井口为止遥
渊5冤正确计算渗水量遥 在闭水试验过程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袁并 根据规范正确计算渗水量遥 试验合格不合格袁通过数据说话遥
9 管道回填土质量控制
浅谈连铸板坯表面夹杂与裂纹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板坯连铸表面夹杂与表面裂纹的分析及预防措施摘 要:针对马钢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表面夹杂与裂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关键词:连铸坯;表面夹杂;表面裂纹前 言连铸板坯表面出现夹杂与裂纹是影响铸坯质量的重要缺陷.夹杂与裂纹的出现,轻者要进行表面精整,重者会导致大宗废品的出现,既影响了铸机的生产,又影响了铸坯的质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本文就马钢第一炼钢厂板坯(220mmx1 300mm)生产中出现的表面夹杂和表面裂纹问题,从多角度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夹杂与裂纹的措施,为板坯连铸生产提高参考.㈠ 表面夹杂缺陷1.1 夹杂来源和形成机理分析马钢第一炼钢厂板坯夹杂主要有两种类型:Ⅰ类为块状分布呈黄或白色;Ⅱ类为连续分布呈青色.通过电镜扫描分析发现:Ⅰ类夹杂是因耐火材料成块脱落而造成的,这种夹杂的结晶与上水口砖及某种耐火泥的结晶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推断Ⅰ类夹杂的来源主要是结晶器上口与其护板之间抹的耐火泥和石英下水口成块脱落.这是因为在成分,颜色,岩相结构3方面与夹杂基本相同.在Ⅱ类夹杂的基体中有大小不等的结晶相α—A120,颗粒.而α—A12O 3有来源于脱氧产物的特征.夹杂中还有SiO 2,SiO 2为石英下水口的熔融状态.因此,可以推断Ⅱ类型夹杂的来源是石英下水口吸附A12O 3后的产物.形成机理是,A12O 3容易在石英质水口壁上附集.由于水口砖质的不均匀性及钢流冲刷的作用,A12O 3被吸附的结果会演变成凸起状颗粒.随其与基体结合面的减小,钢流冲刷及颗粒的增大,最后脱离石英水口而进入结晶器内.以A12O 3,和SiQ 2为主要组成的夹杂物因其熔点高,在保护渣中不易被熔融吸附.当它存在于结晶器四壁的钢液弯月面处时,若操作稍有不慎,这种颗粒状夹杂物就很容易被卷入铸坯表面形成表面夹杂.1.2 减少夹杂的解决办法连铸提高钢的质量控制夹杂物的办法有两类:第一类是防止夹杂物的生成和带入,第二类是去除钢液中已存在的夹杂物。
连铸板坯纵裂原因浅析

连铸板坯纵裂原因浅析李咸刚迁安钢铁公司摘要阐述了板坯纵裂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减少纵裂的目的。
关键词连铸板坯纵裂1 前言纵裂是连铸板坯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 轻微的纵裂纹经板坯精整后对下工序不会产生影响, 严重的纵裂纹会使整块板坯报废, 甚至在连铸生产过程中引起纵裂漏钢, 给设备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关于纵裂产生的原因有过很多研究, 国内外很多文献中都有所报道。
归纳起来主要有: 钢水的成分、连铸的工艺操作参数、保护渣等方面, 不同的工厂、不同的连铸机在不同的阶段, 由于条件不同, 每个因素对铸坯纵裂影响的程度也在变化。
本文阐述了板坯纵裂形成机理,并结合迁钢板坯连铸机的生产实践, 从各个方面调查分析了板坯纵裂的原因。
2 迁钢板坯连铸机的主要参数迁钢炼钢分厂有两台直弧型板坯连铸机, 是从VAI引进的, 设计年产量450 万吨,可浇铸断面为230mm×(900~2150)mm和250mm×(900~2150)mm,连铸坯定尺长8000~105000mm,基本半径9m,工作拉速0.85~1.5m/min,冶金长度约34.5m,采用连续弯曲连续矫直技术。
铸机作业率80%,合格坯收得率97.5%。
3 纵裂形成一般机理研究表明【1】,铸坯粗大纵裂纹和细小纵裂纹均于结晶器内生成,其形成部位位于弯月面附近初生坯壳皮下2~4 mm 的低熔点区。
初生坯壳在弯月面附近生成后,由于其表面温降速度太大(7s内温降可达400℃) ,而内表面温降速度较小,坯壳有较大的向内收缩的倾向,但在钢水静压力作用下,坯壳能够抵抗向内收缩,这样在坯壳内部产生横向拉伸应力。
假如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初生坯壳厚度不均匀,那么坯壳薄弱处将产生应力集中。
而在铸坯表面则表现为凹陷的发生。
当应力的增大超过凹陷处坯壳表面的高温强度时,皮下裂纹便发展成细小纵裂纹,带有细小纵裂纹的坯壳在续向下运行过程中,由于在结晶器内锥度不足、保护渣润滑不好或出结晶器后由于导向段对中不好、二次冷却不当等原因,同时由于细小纵裂纹造成的缺口效应,细小纵裂纹将沿树枝晶间低塑性区继续撕裂,形成粗大纵裂纹。
板坯中间裂纹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式中 t 时间; —
T— 表面温度 ; f
基本弧半径 8 m 冶金长度 2. m 49 弯曲矫直方式 连续弯曲连续矫直
Tl 结晶器散热温度; — T, 周围水流温度; , —
a 根据表面温度理论函数指出的散热系 —
数;
炉一10 F钢包精炼炉一直弧型板坯连铸机一 0 t L
2 m 中厚板轧机。 80 0 m 电弧炉采用 V I U H A - C S公 F
收修日 20-10; 期: 31-2联系人: 煌, 0 陈 工程师, ey- 93 13cm c nu 17@ . h 6 o
万方数据
・ 2・ 3
钢
铁
(. ol t l g a ad l i l i ei , v s y c ne T h o g B j , Me l ri l E o g a E g er g U i ri o Si c ad cnl y i g 1 Sho o c f a u c n c o c n n n n e t f e n e o ei n
第 3卷 9
第7 期
钢
铁
Vo . No 7 l3 9 .
2 0 年 7月 0 4
I RON AND TEEL S
Jl 2 04 uy 0
板坯中间裂纹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子亮‘ 王新江“ 陈 煌’ 石 中雪“
(.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 108 ;. 0032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轧厂, 安阳 450) 504 摘 要 根据安钢 10 0t 电弧炉-L F钢包精炼炉一板坯连铸机工艺流程的试验数据, 比较了二冷数学模型计算结 果与实测数据, 探讨了板坯中间裂纹的成因, 认为钢的化学成分决定其高温力学性能, 对中间裂纹的产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钢中硫、 磷等杂质元素的晶间偏析是铸坯产生中间裂纹的内因, 而辊缝收缩、 二冷配水曲线、 铸速、 钢水 过热度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外因, 对提高板坯质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锐词 板坯 中间裂纹 中图法分类号 T 771 F 7. 文献标识码 A
高强微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强微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是一种常见的缺陷,其形成机理涉及多个因素。
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对于改善板坯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因素和控制技术:形成机理:1. 温度梯度:过大的温度梯度容易导致板坯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异过大,从而引发横裂纹。
2. 结晶器振动:过大的结晶器振动可能导致板坯结晶不均匀,增加裂纹的发生概率。
3. 结晶器冷却水流量分布:不均匀的冷却水流量分布可能导致板坯冷却不均匀,加剧横裂纹的发生。
4. 结晶器冷却水温度:过低的冷却水温度可能导致板坯冷却过快,增加内部应力,导致横裂纹。
5. 板坯浇注速度:过高的浇注速度可能导致板坯表面快速凝固,增加内部应力。
6. 结晶器润滑液体位:不合适的润滑液体位可能导致板坯表面和内部的润滑不均匀,影响结晶和冷却。
控制技术:1. 优化结晶器设计:合理设计结晶器,包括结晶器的振动控制系统、冷却水流量分布系统等,以确保结晶过程均匀。
2. 温度梯度控制:通过控制板坯表面和内部的温度梯度,减小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3. 控制板坯浇注速度:调整浇注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板坯表面过早凝固。
4. 优化结晶器冷却水系统:调整冷却水流量分布,确保均匀冷却。
5. 温度在线监测:使用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板坯的温度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6. 结晶器振动控制:控制结晶器振动,避免过大的振动影响板坯结晶均匀性。
7. 冷却水温度控制:调整冷却水温度,防止过低的温度引发板坯内部应力。
8. 板坯表面润滑控制:控制润滑液体位,确保板坯表面润滑均匀。
综合运用上述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高强微合金钢连铸板坯角部横裂纹的发生,提高板坯的质量。
这些控制技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组合,同时,科学可行的实验和模拟也是研究和改进的重要手段。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控制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控制
一、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因素
1、造坯温度:过低的造坯温度会导致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出现,应在钢
水熔化温度的基础上提高造坯温度;
2、造坯件间距:连铸板坯的冷却过程会产生很强的内应力,如果水冷
却造坯件间距过大,冷却之后会出现拉伸变形,从而产生纵裂纹;
3、连铸熔口处处理不当:当积熔渣正常时,若造坯件分离不平衡,也
会使连铸熔口处出现倾斜度,且不平衡的张力会造成热锻段产生纵裂纹;
4、水冷却喷口结构:水冷却温度不均匀,会在板坯表面形成表面纵裂纹,应采取合理的水冷却喷口结构布置,保证冷却水均匀性;
二、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控制措施
1、温度控制:在连铸造坯过程中,采用温度控制措施,确保钢水熔化
温度跨度不要在半钩温度以内,另外,为了减轻连铸板坯表面拉伸应
力也有助于减少纵裂纹;
2、造坯件间距控制:对于比较薄的连铸板坯,如低碳钢、低合金钢等,尤其需要多加注意造坯件间距的控制,相应地采用一定的补偿措施;
3、熔口处理控制:在熔口结构上有要求,要保证熔口垂直度,以保证
熔口平整,以及减少裂纹的出现;
4、水冷却喷口结构控制:采取合理的水冷却喷口结构,尽量取均衡的
喷口布置,以保证冷却的均匀性;。
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周 鑫摘要:对于连续铸钢工艺,指的是将高温钢水持续不断浇筑为具备一定断面形状与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
而完成连续铸钢工艺过程需要的设备,称之为连铸陈涛设备,包括了浇钢设备、连铸机本体设备以及切割区域设备等,在结合引锭杆收集与输送设备的机电液一体化的基础上,使连续铸钢核心部位设备得到有效构成,这一构成通常称之为“连铸机”。
而对于连铸机铸坯来说,作为炼钢炉炼成的钢水通过连铸机锻造之后得到的一种产品。
为了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则需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有效的优化措施。
因此,本文以连铸机分类及铸坯外形为切入点,在分析连铸机机铸的缺陷及预防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以此使连铸机铸坯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连铸机;铸坯质量;分类;外形;缺陷;具体措施连铸机的类型较多,以浇铸断面分类,可分成板坯连铸机与小方坯连铸机;以结构外形分类,可分成立式连铸机与立弯式连铸机;以铸坯流数分类,可分成单流、双流或者多流连铸机。
但是,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扇形段对弧精度误差较大、扇形段积渣等,使连铸机铸坯发生故障问题,进一步使轧制产品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此,为了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本文围绕“提高连铸机铸坯质量”展开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1 连铸机分类及铸坯外形概述1.1 连铸机分类对于连铸机,可根据多种形式进行详细分类,具体包括:(1)结构外形分类。
根据结构外形进行分类,主要有六类,即:①立式连铸机;②立弯式连铸机;③带直线段弧形连铸机;④弧形连铸机;⑤多半径椭圆形连铸机;⑥水平连铸机。
与此同时,在连铸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出现了其他一些连铸机类型,比如轮式连铸机、薄板坯连铸机等。
(2)断面大小与外形分类。
以连铸机浇铸断面大小与外形进行分类,主要有六类,即:①板坯连铸机;②小方坯连铸机;③大方坯连铸机;④圆坯连铸机;⑤异形断面连铸机;⑥薄板坯连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铸板坯中间裂纹成因分析及改进实践 发表日期:2007-10-27 阅读次数:223
摘要:通过铸坯的低倍检验和对中间裂纹部位电镜扫描结果,分析连铸板坯中间裂纹的类型和形成原因,从钢水成分、二冷配水、驱动压力、轻压下、支撑段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钢中的硫和铸坯的支撑段是影响中间裂纹的主要因素。这些具体措施的实施,使中间裂纹的发生率和级别大幅下降。 关键词:连铸板坯;中间裂纹;支撑段;S含量;低倍检验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第三炼钢厂1号铸机为直结晶器多点弯曲多点矫直直弧形板坯连铸机,其冶金长度为34.2m,支撑段由1个弯曲段和14个扇形段组成,扇形段7~14段设有智能轻压下技术。生产断面为(200、270)mm×(1200~2100)mm,定尺长度为2000~3200mm,为中厚板厂提供坯料。投产以来,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铸机设备状况逐步恶化。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备件,设备难以按要求进行计划检修处理,另一方面,工艺上,对该机型的工艺过程的实践经验不足,导致铸机投产半年后,铸坯内部质量波动较大,有的炉次,特别是普碳钢类的铸坯出现比较严重的中间裂纹缺陷,致使中厚板厂使用200mm的坯料轧制厚规格钢板(厚度不小于40mm),钢板内部出现孔洞现象。厚规格钢板此缺陷严重时,比例高达3.15%。内裂纹轻的也使钢板的性能得不到保证,钢板改判和判废增加,生产成本升高,也影响了济钢的产品声誉。为此,成立攻关小组对铸坯的中间裂纹的成因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通过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使铸坯的中间裂纹得到有效的控制,为轧制厚规格的板材提供了原料保障。 1 中间裂纹的调查分析 凝固过程中各种外部应力和钢水凝固产生的内部应力作用在凝固前沿的固液交界面及附近区域上,由于富集溶质元素的聚集,导致该部位钢的强度和塑性下降。当综合应力超过该钢钟的固相线温度附近的临界强度时,固液界面处的坯壳不能抵抗综合应力和应变而产生开裂。由于钢液已成半凝固态或固态,钢水无法补充,故裂纹得以在铸坯内部形成。 1.1 中间裂纹的电镜分析 我们将内部裂纹比较严重的Q235B铸坯低倍样(w(S)=0.037%,中间裂纹为2.0级),割成小样,对裂纹部位进行电镜扫描分析。试样的裂纹处主要元素为氧、铁,其质量分数平均分别为29.73%和48.87%;其次为锰和硫,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58%和6.58%;其他有极少量的硅、钙、铬、铝等元素,主要为氧化物和硫化物夹杂。裂纹处硫偏析严重的高达26%,严重影响此部位铸坯的强度和韧性,在小于极限应力的作用下,导致中间裂纹的产生。 为了便于观察分析,将氧和铁元素去掉,制作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硫和锰、部分钙和硫结伴而生,高低相对应。因此,可以推断:裂纹处的夹杂物主要是硫化锰、氧化锰、硫化钙和其他少量氧化物夹杂。由氧化铬(来自钢包引流剂)和氧化钙以及二氧化硅的存在可以推断,夹杂物部分来自卷入结晶器的中包渣,未能上浮,滞留在钢液中,在裂纹处富集所致。
从上面的分析,认为铸坯中间裂纹主要富积了钢中硫化物和氧化物夹杂。因此,从微观上看,降低钢中S、减少氧化物夹杂和控制中包下渣,是减少铸坯中间裂纹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中间裂纹的低倍检验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掌握铸坯中间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生产工艺条件,取200mm×1900mm的低倍样对铸坯的中间裂纹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铸坯低倍检验统计对比见表1,统计共取各种Q235B低倍样136块,拉速都在1.2~1.3m/min的范围,裂纹级别为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钢中的硫对中间裂纹级别的影响最大。非常明显,w(S)>0.020%的试样,裂纹级别都在1.5级以上;其次,影响因素为二次冷却,采用中冷,铸坯中间裂纹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中间裂纹级别比弱冷平均减少约0.5级左右;也可以看出,动态和静态辊缝对铸坯内部中间裂纹影响不大。 表1 铸坯低倍检验统计对比 铸坯对比条件 中间裂纹级别 w(S)/% 二冷强度 轻压下类型
<0.020 中冷 静态 无 ≥0.020 中冷 静态 1.5 <0.020 中冷 动态 无 ≥0.020 中冷 动态 1.6 <0.020 弱冷 静态 0.5 ≥0.020 弱冷 静态 1.8 <0.020 弱冷 动态 0.6 ≥0.020 弱冷 动态 2.0
2 中间裂纹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2.1 中间裂纹的类型 为了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厂把中间裂纹分为皮下中间裂纹和深中间裂纹两种。 皮下中间裂纹指铸坯内、外弧表面深度10~40mm的裂纹,垂直于铸坯宽面,一般分布在铸坯的宽面中部,严重的离窄面100㎜左右。皮下中间裂纹的长度一般小于10mm,评级为0.5~1.0级。此类中间裂纹所占比例不大,通过生产实践统计分析,对板材的性能影响不大。 深中间裂纹指铸坯内、外弧表面40mm以下,一般分布在铸坯的宽面中部,严重的离窄面150mm。深中间裂纹的长度一般为10~30mm,评级为0.5~2.5级,主要集中在内弧,且内弧严重,外弧有裂纹内弧都有,有的外弧无中间裂纹。此类中间裂纹所占的比例最大,且对板材的性能影响也最大,我们的攻关重点为深中间裂纹。 2.2 皮下中间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根据铸坯的凝固规律计算,皮下中间裂纹主要是在弯曲段区域产生的。 2.2.1 铸机上部区域支撑辊 这包括结晶器下部足辊及扇形段上部区域的支撑辊对中不良、对弧不好等,使铸坯受到过大的机械应力,产生皮下中间裂纹。通过辊缝仪检测的数据结合铸坯的低倍检验(见表2),发现1号机的开口度和弧度偏差值分别控制在0.5mm和1.0mm内,可以有效减少皮下中间裂纹。 表2 支撑辊偏差对皮下中间裂纹的影响 影响因素 偏差值/㎜ 皮下中间裂纹
开口度 ≤0.5 无 >0.5 有 弧度 ≤1.0 无 >1.0 有 注:此表的数据以辊缝仪的测量值为统计依据。
2.2.2 二冷上部区域冷却不好 二冷制度不好或喷嘴堵塞,造成铸坯表面温度回升,坯壳受热膨胀,凝固前沿引起张力应变,当局部位置的张力应变超过该处的极限变形值时,产生中间裂纹。喷嘴水量对皮下中间裂纹有一定的影响,当喷嘴的水流量大于3个格时,一般不会产生皮下中间裂纹;喷嘴流量小于3个格时,且集中3个以上喷嘴时,才出现皮下中间裂纹,皮下中间裂纹为8.2%。 2.2.3 钢中硫的影响 通过做大量的低倍对比检验,发现钢中的硫对皮下中间裂纹影响很小。表3为2个检修区间低倍样的检验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皮下中间裂纹与钢中硫含量没有明显关系(有皮下裂纹的是因为弯曲段开口度偏差大)。分析认为,铸坯初始始凝固过程中,钢液中的元素偏析轻微。 表3 钢中硫对皮下中间裂纹的影响 一个检修区间 另一检修区间 w(S)/% 皮下中间裂纹 w(S)/% 皮下中间裂纹 0.010 有 0.011 无 0.016 有 0.025 无 0.022 有 0.028 无 0.031 有 - -
2.2.4 控制皮下中间裂纹措施及效果 通过强化结晶器足辊、弯曲段的装配精度、及时清理更换喷嘴和控制钢水中的硫含量,皮下中间裂纹得到有效的控制,平均级别为0.2,几乎杜绝了皮下中间裂纹的产生。 2.3 深中间裂纹 它主要发生在铸机的下部支撑段区域。 2.3.1 下部区域的支撑段状况对深中间裂纹的影响 此区域因支撑辊对中不良,开口度不合适,辊子动态不好,造成铸坯承受机械应力过大产生裂纹。因为板坯的鼓肚变形量随铸坯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生裂纹都为长裂纹,危害很大。 支撑辊偏差对深中间裂纹的影响见表4,从表4和表2可以看出,深中间裂纹是在支撑辊偏差值大的情况下产生的,但裂纹长,级别也比较严重,这点从下线扇形段的解体测量和铸坯的低倍检验也得到了证实。 表4 支撑辊偏差对深中间裂纹的影响 影响因素 偏差值/㎜ 深中间裂纹
开口度 ≤0.8 无 >0.8 有
弧度 ≤1.2 无 >1.2 有 注:此表的数据以辊缝仪的测量值为统计依据。
2.3.2 驱动辊压力对深中间裂纹的影响 拉矫辊过大的压力作用于未全部凝固的铸坯时,使凝固前沿承受张力应变,它的机理与鼓肚的铸坯进入下一对正常辊时的应变情况一样,由于此时的坯壳很薄,所以产生的应变更大,危害更严重。我们对比了不同拉矫压力对铸坯中间裂纹的影响,从拉矫压力调整前后铸坯低倍样的对比来看,拉矫压力由4.6MPa调整到4.2MPa,内部裂纹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平均裂纹级别能减少0.5级左右。这说明调低拉矫压力对减轻内部中间裂纹是有效果的。 2.3.3 二冷配水的影响 此区域宽面冷却小或辊子之间冷却过度不均,使铸坯受到不均匀冷却及回热现象,引起热应力。铸坯过冷将导致柱状晶发达,降低钢的高温强度;冷却不足,坯壳过薄又易产生鼓肚,影响坯温的均匀性,导致内部裂纹的产生。通过对Q235B采用弱冷、中冷对铸坯低倍样的裂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发现Q235B采用中冷,铸坯中间裂纹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内部裂纹级别平均减少约0.5级左右,而更强的冷却或弱冷对减轻中间裂纹无太大帮助。 2.3.4 动态辊缝的影响 通过对动态辊缝和静态辊缝对铸坯内部裂纹的影响进行对比(见表1),结果发现:动态轻压下虽然对改善铸坯内部中间裂纹无帮助,但比静态轻压下对于改善铸坯的三角区裂纹和内部中心偏析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在扇形段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动态辊缝的效果更加明显。 2.3.5 钢水过热度 钢水温度高,铸坯柱状晶发达,使铸坯抵抗裂纹能力下降,而且钢中气体夹杂也较高,铸坯收缩量大,相同冷却强度的坯壳更薄,坯壳高温力学强度相对较低。通过统计发现浇铸过热度差别10℃,对应的深中间裂纹级别平均相差0.5级。浇铸温度过高,拉速较低,导致铸机精度严重恶化(轴承损坏严重,夹辊弯曲),间接导致铸坯内部裂纹的形成。 2.3.6 拉速 拉速高低及变化速率对铸坯的坯壳厚度、凝固末端位置、凝固组织的构成有极大的影响。拉速变化将引起二冷水的变化,同时也将引起凝固末端位置的变化,从而导致铸坯凝固时产生搭桥现象。拉速太高还将使坯壳经过异常辊处的形变速率增加,这些因素很易导致内部裂纹的形成。太低的拉速会导致坯温过低而破坏铸机精度。 2.3.7 钢中S含量的影响 从低倍样分析的结果和钢中S的对应关系来看:随着钢中S含量的增加,铸坯中间裂纹级别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这与在铸坯中间裂纹的能谱分析中所发现的裂纹处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的事实是相符的。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钢中S含量对铸坯内部裂纹产生的影响最大(见图2)。当钢中w(S)≤0.020%时,铸坯的低倍检验内部质量较好,深中间裂纹等级一般不大于0.5。
2.3.8 对深中间裂纹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针对上面的分析,采取如下措施,Q235B铸坯深中间裂纹的控制得到相对满意的效果。 (1)采用低倍硫印和辊缝仪相结合,及时准确指导铸机的检修,确保扇形段开口度、弧度及支撑辊动态状况符合要求。 (2)驱动辊压力控制在4.2MPa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