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传统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制与传统建筑

关键词: 礼制; 传统建筑

摘要: 礼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本文从空间格局、建筑形制、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讨论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与礼制文化的结合及意义。

一、前言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了几千年,在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这套延续而独特的建筑体系深受传统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建筑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表现。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 建筑的型制几乎没有质的发展。“大屋顶”和封建皇权一样, 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为了维护统治,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 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中国建筑长时期缓慢的,却是极富韧性的超稳定发展,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即是传统的礼制文化。

礼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套体系。自汉代起,儒家思想被君王所采纳,至此影响了2000多年。古代社会的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王者的统治。

孔子曰: “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 别同异, 明是非也。”即所谓的礼, 指的就是约束全社会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其中有的是习惯, 有的则是明载典籍的条文法, 这便是古代中国的礼制系统。礼制营国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周代, 孔子曰: “天下有道,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们心目中的礼被提到“上下之纪, 天地之经纬”的高度; 被作为“经国家, 定社稷, 序人民”的重要统治手段。所以周代建国极其重视建立秩序。“礼者别贵贱尊卑也”, 便是礼治秩序的实质。孔子

对周礼推崇倍致, 并以“克己复礼”为神圣使命, 所以礼制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礼制作为规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更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建筑。

二、礼制、礼制与建筑

1. 礼制

所谓礼制, 所指往往不一: 强调的是礼的等级名分制度, 泛指各类典章制度( 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 诸如封建制、宗法制) , 又特指礼仪制度( 制度化的礼仪) 、礼器制度或各种有关的名物制度。传统建筑中的礼制突出上述第一层含义, 因为礼制所涵摄和强调的“等级名分”, 属于礼的精神和特制。其内核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2. 礼制与建筑

梁思成先生说: “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斗争的记录。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造, 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 不同民族的衣食、器物、居室都有不同的( 民族) 性格或( 民族) 特征; 建筑在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是最庞大、最复杂的, 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 更强烈, 也更重要。建筑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从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除受其建造时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之一的礼制思想从城市规划布局到民居院落的形制乃至建筑规制方面都有所体现。

三、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手法

1. 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

都城形制往往是礼制最具体甚至最高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一节中记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王城必以宫城居中轴线, 因为这是天子所居之地。以宫城为平面坐标系的原点设立其他建筑群, 即宫城左前方为祖庙( 宗庙) (礼制建筑是礼制体系下形成的独特建筑类型,宗庙是礼制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古人以左为上, 可见宗庙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 右前方为社稷坛; 祖庙象征宗法血缘, 社稷以示国土,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也。宫城外前方为朝、后方为市。

朝在宫之前, 君王面南, 群臣北拜。贸市为次, 占地又小, 只应设于整个王城北部“卑位”。而那些居民闾里分布于宫城外围, 与宫城保持一定距离, 既不得闯入城之禁地, 又要在位置上起到拥戴宫的作用。很明显, 这个王城的空间格局就充分体现了贵贱尊卑的礼治秩序。《礼记.曲礼下》: “君子将营宫室, 宗庙为先, 厩库为次, 居室为后。凡家造, 祭器为先, 牺赋为

次, 养器为后。”中国古代的居住建筑以北京四

合院形式为最典型, 它更符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家

庭型制需要和宗教、伦理需要。其种类很多, 有

小型的一进式, 也有复杂的多进式。最典型的就

是三进四合院。从宅门进入宅内, 是一个小而狭

的院子。南侧有一排朝北的房子, 叫“倒座”, 这

是仆人住的房间, 也可供来客过夜住, 其它则堆

放杂物。小院的北首有一垛墙, 正中( 宅的中轴

线上) 有一扇装饰华丽的门, 叫垂花门, 门内一

个大院, 即“四合院”的主院。主院是一个植有

绿化、进深较深的庭院。庭院正中占主导地位的

是正房, 中轴线贯穿其中, 坐北朝南, 体量是整

个宅院中最大的, 这里住的是宅主( 长辈) 。其

两侧还带有东西耳房和小跨院。正前方的左右是

厢房, 那是晚辈住的地方。厢房则开间小, 进深

也浅。正房之后有小院, 这是第三进, 一排房子

坐北朝南, 叫“罩房”, 一般是女佣的住房、库房、杂物等。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 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 内外分明。从建筑的规制及用途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尊卑、男女有别的特点, 这就是礼制思想的典型体现。仅按方位布局一说, 尚不足以显示礼治秩序, 还有“以大为贵、以多为贵、以高为贵”等一系列礼制等级制度的营建措施, 以进一步强化礼制规划秩序, 树立“王者之尊”的威严。

建筑作为起居生活和诸多礼仪活动的物质场所,理所当然要发挥“养德、辨轻重”的社会功能。房屋建筑是贯彻礼制等级制度的实体,在单体建筑中, 等级制还表现在屋顶做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