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法--打印版
试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艺术价值和演奏技巧

56蒋焘羽:试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艺术价值和演奏技巧《临安遗恨》以宏伟壮阔的音乐,将《满江红》中岳飞被奸人所害后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利用古筝协奏曲展示的音乐其实,将演奏者手和情感充分结合,通过古筝弹奏技巧,完美诠释音乐情感和技巧。
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艺术价值古筝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乐器,曾经在我国发展辉煌,在近代也产生了多种民间筝乐流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很多筝乐演奏家辛勤耕耘,培养出众多的古筝艺术家,将古筝的传承,从民间带入到高等艺术院校,并产生了新的艺术风格。
《临安遗恨》就是比较经典的曲目,在某一阶段已经成为教学和演奏的经典曲目[1]。
古筝演奏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体现了古筝艺术的灵魂,并对演奏者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将音乐的灵活融合得到乐器中。
《临安遗恨》就将情感放在首位,通过演奏者和作品中情感的深度融合,更高地演绎出作品的美妙意境,只有作者真切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才能做到作品表达的收放自如,而古筝协奏曲的表现又和演奏者指法有密切的关系。
由此可见,《临安遗恨》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加强演奏技巧的创新。
二、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此曲目分为六段,分别为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和柔板等,此曲目的演奏不是单单为了炫技,而是通过要求技巧,将古筝的本质体现出来,借此演奏过程中不能忽略艺术,做到技术服务于艺术,保证古筝艺术更好地发展。
第一段,曲目中引子由钢琴引出旋律,慷锵有力的钢琴将古筝右手和弦显现出来,该和弦演奏过程中,紧紧连接左手刮奏进行烘托,然后从十六到十九小节中有四节的长摇,此对乐曲的展现和重要,对摇指的处理由弱到强,展现了作品主人公的凄凉,此过程对摇指技巧要求很高,需要多加注意。
第二段,该部分主要以慢板为主,以《满江红》传统的乐曲为基调,逐渐发生变化。
D 大调的弹奏让作品更加大气宏伟。
在67小节中,向G 大调的转变时单音需要处理,并且力度上有稍微变化,此过程充分表现作者内心中的复杂情感。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

古筝曲《临安遗恨》赏析【摘要】从秦朝就有关于古筝的记载,一直到今天不仅在乐曲上取得了很大发展,而且也逐渐从单声部发展为人工调式、协奏曲、三声部以及双声部。
而《临安遗恨》讲述的是岳飞的生平事迹,是何占豪作曲家以《满江红》作为主要背景进行创作的一种大型的古筝协奏曲。
在这部作品之中主要运用将戏剧性与抒情性合为一体的表现方法,发挥出了古筝演奏的优势,有效体现古筝音乐的表现能力。
本文从创作素材、历史背景等方面对《临安遗恨》这首古筝曲进行赏析,希望对于古筝乐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安遗恨》古筝岳飞赏析Ling'an music "regret" appreciationAbstract: From Qin Dynasty on the record, until today not only in music has made great development, but also developed from single voice for artificial mode, Concerto, three voices and alliteration department. And "Ling'an regret" is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Yue Fei, He Zhanhao the composer of "Azolla" as the main background for the creation of a large guzheng concerto. In this work the performance method mainly uses dramatic and lyrical together, play the zither advantage,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Guzheng music performance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creative mater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other aspects of "regret" that Ling'an Guzheng music for appreciation, hope t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zheng music.Keywords: "Ling'an country" guzheng yufei appreciation引言古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器乐,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历史。
《临安遗恨》的音乐分析

《临安遗恨》的音乐分析《临安遗恨》是一首由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杨维桢所作的词,被后人谱曲成歌曲。
这首歌曲以其悲怆、婉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歌曲进行音乐分析,探讨其旋律、节奏、和声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来看这首歌曲的旋律。
《临安遗恨》的旋律非常婉转动人,充满了古典美和浪漫情怀。
整个曲子以柔和的扬琴音色为主旋律,配以悠扬的笛子、古筝等乐器,创造了一种古韵悠悠的氛围。
旋律上的流畅和情感上的深沉相得益彰,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临安城,在感受着那份遗恨与思念。
整个曲子的旋律构成简洁而又不失丰富,优美而又不失悲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我们来分析这首歌曲的节奏。
《临安遗恨》的节奏感十分明显,整个曲子以缓慢且均匀的速度进行演奏,给人一种悠悠然的感觉。
尤其是在反复出现的句尾音上,乐曲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仿佛在强调着一种情感的交织和纠结。
整个曲子的节奏感让人感到一种沉思和思考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我们来探讨这首歌曲的和声。
《临安遗恨》的和声运用非常巧妙,不仅在扬琴、笛子、古筝等乐器上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演奏处理,还在歌曲的编曲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通过和声的丰富运用,使得整个曲子的音响效果更加饱满,让人在聆听中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临安城。
和声处理的细腻和丰富,给人一种优美动人的感觉。
我们来谈谈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临安遗恨》的情感表达非常深沉和悲怆,歌词中洋溢着古代士人对于临安的遗恨和思念,而音乐和声音的处理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整个曲子以其悲怆的旋律和深厚的情感,唤起了人们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怀念,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临安遗恨》以其旋律优美、节奏明显、和声丰富和情感深沉,成为了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歌曲。
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幅通过音乐表达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遗恨与思念,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希望这首歌曲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作品及演奏分析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作品及演奏分析作者:黄梦珂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2期【摘要】《临安遗恨》是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著名的传统曲目《满江红》——民族英雄岳飞的主要事迹为素材创作的,其倡导“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
在现代古筝发展中,古筝协奏曲相对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突破了许多西方协奏曲结构方面的束缚,使其形式可完美地进行中西结合,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同时,该协奏曲作品还运用了融合抒情性与戏剧性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形象的旋律化塑造及主题变奏与叙事性题材的结合,将古筝的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此作品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方面都更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何占豪;《临安遗恨》;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创作背景《临安遗恨》是著名音乐家及作曲家何占豪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33年8月29日,何占豪先生出生于浙江,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其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可称为中国民族交响乐的经典曲目,他也曾多次荣获国内外金唱片、白金唱片奖。
20世纪80年代以后,何占豪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民族音乐现代化”,他改编的古筝协奏曲很多,例如:传统乐曲《梁祝》《月儿高》《春江花月夜》《西楚霸王》等,都作了很多新的处理,同时还创作了著名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
另外,何占豪先生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以及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与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十分有益的创新探索,被誉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其中尤以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最为著名。
此曲是以民间传统乐曲《满江红》的主要旋律为素材,最初只是为中阮所作的协奏曲,而后考虑到中阮表现力的局限性,于是,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又将它改编为古筝版本的协奏曲,使其不仅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具备了现代古筝曲强大恢弘的气势,让人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能感觉到舞台内容之饱满,气势之辉煌、磅礴。
浅谈占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

2012.02学教育56浅谈古筝作品《临安遗恨》的艺术特点胡芳彭丹雄(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临安遗恨》是一首由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
该作品是以古曲《满江红》为素材,同时结合我国民族英雄岳飞的传奇故事,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的情感而流传千古,深受古筝演奏者的喜爱。
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别对该作品的曲式、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希望能给演奏这首作品的器乐学生提供一些更好的帮助。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奏技巧;情感一、何占豪先生简介何占豪先生是浙江诸暨人,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中国杰出的音乐家。
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他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其它主要作品有: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孔雀东南飞》、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等等。
在近几十年里,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不可胜数。
他在民族器乐演奏技巧和民族器乐表现力的拓展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许多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的年轻艺术家。
二、《临安遗恨》故事背景1、艺术背景:由于作家何占豪先生有感于岳飞的英雄事迹,以古典乐曲《满江红》为素材,1990年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又将此曲改为古筝协奏曲。
协奏曲主题表达了宋高祖赵构与秦桧勾结用十二道金牌将他召回临安,解除岳飞兵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国家面临危难的焦虑,对亲人处境的牵挂,对敌人和奸臣的愤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无门的无奈和遗憾而引发的壮志未酬的感慨。
2、历史背景: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靖康之变”北宋亡。
次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古筝与钢琴《临安遗恨》讲解与训练.ppt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an Ku
古筝课程
2
项目二十三 古筝食指摇演奏技能
第一 理论知识讲授:何占豪简介 第二 单项技能训练:古筝《食指摇练习》讲解与训练 第三 综合技能训练:古筝独奏曲《 茉莉芬芳》的讲解与训练 第四 能力拓展训练: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讲解与训练
4
2.乐曲处理
《临安遗恨》乐曲的引子部分:7小节的钢琴独奏,把我们立刻带入了无可奈何,悲愤凄惨的世界。 随即,古筝的一个和弦紧接着一个下行刮奏,再配上钢琴八度和弦的衬托,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英雄 气概。紧接着摇指的弱进,配上左手的轻轻颤音,仿佛在内心深处的哭泣。之后有一句上行模进和下行 模进,并做渐快处理,表现出岳飞征战沙场、戎马生涯的英雄形象。
6
第二段,快板。描写战争场面,尘土喧嚣的战场,“岳”字当头的帅旗迎风招展,壮士高昂的杀敌斗志, 人喊马嘶,刀光剑影。钢琴连续十六分附点的节奏型,把我们一下带入了战争场景。这里要注意十六分音符 点奏的技巧,密而实,左右手的力度要均衡。共 26 小节的点奏要注意有力度变化,旋律的起伏。之后双音 摇并渐强再一个大幅度的下行刮奏结束在双手和弦上,配上钢琴震音的烘托,把战争气氛推向了高潮。再一 个难点就是 140 小节处的快速指续和连续十六分音符旋律重音的处理。先是古筝和钢琴的卡农处理,紧接着 是手腕摇,这个要求速度和力度的持续性。这些难点都是对演奏者基本功的一次考验,所以说先打好基本功 是演奏好作品的前提。一些处理光感情到了,手上功夫达不到也出不来好的效果。
— *—
3
第四节 能力拓展训练: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讲解与训练
1.乐曲产生的背景及表现内容 这首乐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囚禁在临安
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特色

二、 音乐表现丰富、 形象生动
由于乐 曲描写的是 民族英雄岳飞 的故事 , 因此 , 整首乐 曲
飞开始了他抗击金军 ,保家为 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 飞临走 充 满 了坚 定 、 刚强 的 阳性 色彩 。 比如 乐 曲 开 头 , 江红 的 主题 满 时, 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 了“ 精忠报 国” 四个大字 , 这成为岳飞 在乐队的全奏中展现 , 鼓声震天 , 势如虹 , 天动地 , 气 惊 营造 出 终生遵奉 的信条 。绍兴 十年(10统率岳家 军大破金 兵于郾 14 )
朝 天 阙 !”
何 占豪 先生依据岳 飞的英 雄故事,用歌 曲满 江红的 曲调 乐器 的协奏 曲。 中古筝协奏 曲《 其 临安遗憾》 流传海 内外 , 成为
经典之作 。 岳飞“ 忠报 国” 精 的爱 国、 忠义 , 让世人 为之敬 仰。岳飞的 功绩与最终 的结局 的反差 ,让后人扼腕 叹息 。想 岳飞戎马一
音乐会久演不衰的经典曲 目,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和欢迎 。 究 其成功的原 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
的表现手段表现故事和人物 ,能够让人更容 易在音乐 的引导
安遗恨》 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 结合 , 以 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 , 成为 下体 味岳飞在临安狱 中临刑前的 “ 壮志未酬 ” 慨万千 , 易 感 容 让听众引起强烈的共 鸣。 容易让 人联想起烽火连天 的古战场 ,
红 》 :
“ 怒发 冲冠 , 凭栏处 , 潇潇雨歇。 抬望眼 , 仰天长啸 , 壮怀激
代, 筝最初的作用主要是为歌舞伴奏 的。 随着演奏技巧 的不断 烈。三 十功名尘与土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等闲 , 莫 白了少年头 , 提高 、 乐器性 能的不断完善 , 筝的音乐表现力更加的丰富 。于 是, 合奏的形式随 即产生 。到 了近代 以后 , 筝的传统曲 目更多 的就是合奏的形式 了。 比如, 河南 筝曲很多来源于“ 板头 曲” 、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赏析与研究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赏析与研究作者:邓小龙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7期摘要:《临安遗恨》就是以岳飞的事迹为创作背景,以著名的《满江红》为背景素材创作的一首大型古筝协奏曲。
古筝协奏曲是近年来较为新的一个概念,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协奏曲”束缚,中西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该作品运用了协奏曲融入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筝乐的表现力。
关键词:临安遗恨;满江红;古筝协奏曲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13-01《临安遗恨》是由何占豪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第一部古筝协奏曲。
此曲的主人公是我国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以其奋力抗金但反受奸臣所害的一段历史事实为背景,将岳元帅的爱国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意义。
乐曲以岳飞这样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为题材,通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将主人公不同阶段的思想感情融于整部作品中,并采用古筝这种大众易于接受的民族乐器为载体,运用了大量创新的手法使历史史实与音乐形式相统一,完美的融合了中西音乐文化。
《临安遗恨》的出现把过去单调古筝独奏转化为现在的中国传统器乐与西洋器乐共同演奏的形式。
使其在视觉上显得舞台更丰满,听觉上气势更辉煌磅礴。
该作品从从四个不同的时期的不同情绪逼真的刻画了岳飞的一生,《满江红》词写道:“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乐曲共分为七个规模不等的段落,第一段为引子,运用钢琴为展示悲壮的前奏。
第二段运用慢板呈现乐曲的主题旋律。
第三段是快板,情绪激昂。
第四段是采用柔板使曲调冷寂悲惨,富有层次感。
第五段是使用中板表现轻快饱满的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法--打印版专业:音乐学学号:1812080218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科学)题目: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法院(系、部):艺术学院学生姓名:夏鹏芳指导教师:张惠勇职称副教授2012年5月20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资料目录1. 学术声明………………………………………………………………4~4 页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22 页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3~24页4.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25~26页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27~27页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28~28页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汇总表……29~30页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31~32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法院(系、部)名称:艺术学院专业名称:音乐学学生姓名:夏鹏芳学生学号:1812080218指导教师:张惠勇2012年5月20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学术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人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摘要《临安遗恨》是倡导“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于1992年由中阮协奏曲改变,第一部突破流行模式,在音乐中融合历史背景,人物剧情,舞蹈场面,故事性很强的一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
该曲以家喻户晓的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的事迹为创作题材,以著名《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采用主题变奏曲式,民族旋律调式,辅以现代和声,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旋律化,增强叙事感。
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演奏者、欣赏者很大的理解、想象、品味、感受的空间。
可以说《临安遗恨》是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华同时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一个典型曲目。
由于曲子《临安遗恨》中包含多元化的元素,古筝演奏者要想仅凭借传统的演奏技法是无法将曲子中的现代元素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在继承传统演奏技法的同时不断发展,才能将《临安遗恨》这样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由内到外的呈现给观众。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演奏技法Abstract"Leave Hate In Linan" is to advocate" exotic forms of patriotism national modernization, folk music" composer he Zhanhao sir, in 1992 by the zhongruan Concerto change, the first breakthrough in the music of popular models,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character drama, dance scene, strong narrative song Zheng and the piano concerto. The song to make known to every family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famous gold anti-hero Yue Fei story creative themes, the famous" Azolla" tunes as melodic material, using the theme variation form, national melody mode, supplemented by modern harmony, make the characters more melodic, enhance the sense of narrative. To some extent, the performer, appreciation of great understanding, imagination, taste, feel the space. Can say" grudge" Linan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with modern music element of a typical repertoire. The song" Linan" grudge contains a plurality of elements, the zither playing to only by virtue of the traditional playing technique is unable to tune in the modern elements shown, this requires players in the succession of traditional playing techniqu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o" Linan" this grudge with high artistic value of good work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show.Keywords: guzheng Concerto ;“Leave Hate In Linan”;regret playing techniques目录目录摘要 (5)Abstract (6)一绪论 (8)(一)《临安遗恨》的相关介绍 (8)1 演奏乐器介绍 (8)2 作者简介 (8)3 创作背景 (9)4 艺术特色 (9)(1)民族性旋律音调与现代化和声语言的相结合 (9)(2)人物形象的旋律化塑造及主题变奏与叙事性题材的相结合 (9)(3)传统乐器技法的继承与外来乐器的相结合 (10)(二)《临安遗恨》的乐曲段落分析及演奏技法 (10)1 第一段:引子 (10)2 第二段:慢板 (12)3 第三段:快板 (9)4 第四段:柔板 (13)5 第五段:中板 (16)6 第六段:华彩 (17)7 第七段:再现 (18)结论 (20)参考文献 (21)目录致谢 (22)一绪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在创作上的成功,丰富了古筝的演奏曲目,为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该作品的表现手法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将古筝的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的展现了古筝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相关介绍1 演奏乐器简介筝是我国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既擅长表达优美柔情的曲调,又能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
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秒入神”、“作客满席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来描绘筝艺术所达到的令人神驰的境界。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所以人们常常称之为“古筝”。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秦国(现在的陕西省)最为盛行。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也随着东渐南移,并以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流派,其中有河南筝(中州筝)、山东筝(齐鲁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杭筝或武林筝)、陕西筝等主要筝的流派,还有少数民族中朝鲜族的伽耶琴、蒙古族的牙托克(蒙古筝),日本的筝则是唐朝传至日本的中国筝沿袭下来的,至今仍保持许多唐筝的特点。
2 作者简介何占豪先生,浙江诸暨人,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代表作之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在音乐创作上以“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为座右铭,作曲生涯的四十余年的前二十年主要以“外来形式民族化”为主。
1959年《梁祝》蜚声乐坛誉满中外后,他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绝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大型器乐。
声乐作品相继问世。
在这一时期里,他的作品除了富有戏剧性、抒情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十年代,何占豪又把“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除了将《梁祝》改编成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筝协奏曲外,他还创作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难》、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以及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民族器乐作品。
九十年代,何占豪高兴地看到古筝界新秀辈出,创作了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筝、乐、诗《陆游与唐婉》和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等,对传统乐曲《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也进行了改编。
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柳琴协奏曲《花》、杨琴协奏曲《罗兰情》等作品,就包括香港歌星徐小凤唱红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是何占豪的作品。
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
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3 创作背景《临安遗恨》本是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一首中阮协奏曲,后于1992年改编成为一首古筝协奏曲。
乐曲以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的事迹为题材,以《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用单一主题变奏创作而成。
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被囚于临安的监狱中,临刑前对家人的思念牵挂,对奸臣当道的憎恨,对江山社稷的担心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
4 艺术特色(1)民族性旋律音调与现代化和声语言的结合《临安遗恨》的主题音调取自古曲《满江红》——典型的五声徵调式。
作曲家在改编时,将其色彩明朗、宜表现豪迈奔放情绪的徵调式变成了色彩暗淡、宜表现婉转哀怨情感的羽调式和商调式,同时为能更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和塑造主题形象,还加入了一些辅助性和经过性的偏音,但未改变五声性骨架。
但由于五声调式正音构成的和弦协和度比较高,在表现比较亢奋、紧张的情绪、情感中缺乏推动力和开展性,于是作曲家在作品中多处使用了诸如减三、减三小七、减三减七等协和度和稳定性都极低的和弦,并且还采用了延迟解决或持续进行不解决的现代和声手法,从而丰富了作品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