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滴定中和误差分析

酸碱滴定中和误差分析
酸碱滴定中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探讨一下: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A、先俯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先仰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4、来自指示剂选择欠佳带来的误差:

①、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酚酞

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若选酚酞,滴定终点显碱性,故标准液强酸加少了,结果偏低. ②、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甲基橙

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碱性,若选甲基橙,滴定终点显酸性,故标准液加少了,结果偏低.

5、来自滴定终点判断不准带来的误差:

①、强酸滴定弱碱,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后停止滴定…………偏高

②、强碱滴定弱酸,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半分钟后又变为无色…………偏低

6、来自操作不当带来的误差:

①滴定终点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外挂有一滴标准液的液珠未滴落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尖嘴外挂的这滴标准液的液珠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②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冲下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锥形瓶壁上的液珠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③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溅出的液珠的体积或漏出来的液体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④达滴定终点后立即读数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滴定管内壁上部附着标准液的体积,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故结果偏高.

⑤待测液溅到锥形瓶液面上方的内壁上或摇出

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仅是液面以下的,故待测液少了,所用的标准液也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⑥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液于锥形瓶中无影响

7、来自用含杂质的样品配制的标准液带来的误差:

(1)用已知浓度的标准酸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含杂质)

①若配制碱液时所用碱含有中和酸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多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高

②若所用碱中含中和能力弱的物质,必然消耗较少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低

(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碱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液,若配标准碱液时所用碱中含有中和酸的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少的碱液,所测结果偏低,反之则偏高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1.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 中和滴定。 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公式:a. n(H +) =n(OH-) b. C(H+)V(H+)==C(OH-)V(OH-) 3.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的6个方面是: ①洗涤仪器(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 ②气泡; ③体积读数(仰视、俯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④指示剂选择不当; ⑤杂质的影响; ⑥操作(如用力过猛引起待测液外溅等)。 具体分析如下: (1)滴定前,在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2)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偏高) (3)滴定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偏高) (4)取待测液时,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5)取液时,移液管尖端的残留液吹入锥形瓶中。(偏高) (6)读取标准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偏低) (7)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使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偏高) (8)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溶液溅出。(偏低) (9)滴定后,滴定管尖端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偏高) (10)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偏低) (11)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无影响) (12)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偏高) (13)滴定临近终点时,用洗瓶中的蒸馏水洗下滴定管尖嘴口的半滴标准溶液至锥形瓶中。(操作正确,无影响) (14)过早估计滴定终点。(偏低) (15)过晚估计滴定终点。(偏高) (16)一滴标准溶液附在锥形瓶壁上未洗下。(偏高) (上文所指偏高偏低抑或无影响是指待测酸碱浓度) 分析技巧:1.分析不当操作对公式中四个变量其中一个或多个的大小影响, 2.根据公式,分析对V标准液的影响,V标准液比理论偏大,则待测液浓度测量值比 实际值偏大,反之亦然。故而V 标准液 是我们考察的重点。 3.对于(11),分析向已经准确量取好的待测液中滴加入水,虽然改变了待测液 浓度和体积,但并不影响n 待测液,所以V 标准液 不变化,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知识点总结 在历年高考命题中,通过图象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pH与起始浓度的关系、有关混合溶液pH的计算、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守恒关系的应用以及沉淀溶解平衡 等知识的题目是必考题,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试题通常以酸碱滴定过程为基础,涉及电解质水溶液中离子 浓度的等量关系、大小关系以及水的电离程度等知识和规 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一、解题方法: 1.要仔细分析所给图象,确定图象各点的成分和溶液酸 碱性,充分挖掘图象信息中的隐含条件,如图示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交汇点、突变点都是提供解题信息的关键点。 2.用守恒法、不等式(先主次、后大小)等方法解决问 题。 (1)三大守恒:①电荷守恒,②物料守恒,③质子守 恒。 (2)一个不等式:主要微粒>次要微粒。 ①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含水解和不水解)溶液主要 以电离产生的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②弱酸、弱碱主要以弱电解质的分子形式存在于溶液

中。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可水解的离子的水解程度极小、弱 电解质分子的电离程度极小。 ④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溶液,需要讨论酸式酸根水解和电 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3.对于混合溶液的离子平衡图象题,解题思维必须触及:混合溶液有无反应、反应物是否过量、电离与水解何者强、 溶液体积变化有无影响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等。若不发生反 应的混合溶液,则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若恰好完全反应的 混合溶液,生成的是酸或碱则考虑电离,生成的是盐则考虑 水解。若反应物过量,则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若 有定量计算,则要考虑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4.一定要理解透坐标用对数表示的含义。结合平衡移动 原理确定变化量到底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5.选择题中的曲线图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图象。该类试题中,图象中 一般会同时涉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混合液的pH与离子浓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图象。 (3)沉淀溶解平衡图象。 无论哪种图象题,主要的命题点都无外乎以下几方面: (1)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判断。

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酸碱滴定实验详细步骤 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 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至刻度“ 0”以上,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轻轻挤压玻璃球,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 0”或“ 0”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 mL 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呈粉红色。然后,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随着盐酸逐滴加入,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最后,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溶液褪成无色,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停止滴定,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根据有关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具体计量关系为C(A)*V(A)=C(B)*V(B),其中A(Acid)为酸,B(Base)为碱。 【酸碱中和滴定的注意事项】 一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二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三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 四每次滴定最好从“0.00”ML处开始(或者从0ML附近的某一段开始),这也可以固定使用滴定管的某一段,以减小体积误差 【阅读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有机染料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于是,

[精品]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练习

专题05 物质的量分数曲线 1.25℃时,改变0.1mol/L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RCOO-的微粒分布分数a(X)= c(X)/[c(RCOOH) + 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酸的酸性比甲酸强 B. CH3CH2COOH CH3CH2COO-+ H+的lgK=-4.88 C. 若0.1mol/L 甲酸溶液的pH=2.33,则0.01mol/L 甲酸溶液的pH=3.33 D. 将0.1mol/L 的HCOOH溶液与0.1mol/L 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 (HCOO-)>c(OH-)>c(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大小进行判断,酸分子的分布分数越大,酸性越弱;B. 根据图像中给定的信息pH=4.88时,c(CH3CH2COOH)=c(CH3CH2COO-),并结合电离方程式进行解析;C.弱酸溶液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D.根据图示信息,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10-3.75,电离大于水解过程,所以HCOOH与HCOONa(1:1)的混合液显酸性。据此解答问题。 2.室温下,某二元碱X(OH)2水溶液中相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 b2的数量级为10-8 B. X(OH)NO3水溶液显碱性 C. 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c[X(OH)+] D. 在X(OH)NO3水溶液中,c[X(OH)2]+c(OH-)= c(X2+)+ c(H+)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形比较熟悉的题目,不过题目将一般使用的二元酸变为了二元碱,所以在分析图示时要随时注意考查的是多元碱的分步电离。 详解:A.选取图中左侧的交点数据,此时,pH=6.2,c[X(OH)+]=c(X2+),所以 K b2=,选项A正确。 B.X(OH)NO3水溶液中X的主要存在形式为X(OH)+,由图示X(OH)+占主导位置时,pH为7到8之间,溶液显碱性,选项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X(NO3)2和X(OH)NO3混合溶液中c(X2+)和c[X(OH)+]近似相等,根据图示此时溶液的pH约为6,所以溶液显酸性X2+的水解占主导,所以此时c(X2+)<c[X(OH)+],选项 C错误。 D.在X(OH)NO3水溶液中,有电荷守恒:c(NO3-)+c(OH-)=2c(X2+)+c(H+)+c[X(OH)]+,物料守恒:c(NO3-)=c(X2+)+c[X(OH)2]+c[X(OH)]+,将物料守恒带入电荷守恒,将硝酸根离子的浓度消去,得到该溶液的质子守恒式为:c[X(OH)2]+c(OH-)=c(X2+)+c(H+)。 3.25℃时,在“H2A―HA-―A2-”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和A2-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含H2A、HA-和A2-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α(HA-)一定增大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上传: 何琼华更新时间:2012-5-19 20:47:38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定量实验,特别是其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遇到有关实验误差分析总会出现困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和相关问题的解决。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入手,理解中和滴定原理,即: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把原理公式化,即:C(待)=n·C(标)·V(标)/V(待)(n表示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次在误差分析中,明确公式中的n、V(待)和C(标)均为确定量,只有V(标)是变量,C(待)和V(标)成正,实验中引起的各种误差,只要造成V(标)偏大的所得C(待)都偏高,反之偏低。把引起误差因素最终归结到V(标)的变化上,再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对常见的分类归纳分析如下: 一、仪器洗涤不当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移液管和锥形瓶都要用蒸馏水洗净,且滴定管、移液管还要用待装液润洗2∽3次,锥形瓶不润洗。若洗涤不当就会引起误差,如: 1、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中消耗V(标)偏大,C(待)偏高。 2、盛待测液滴定管或移液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造成待测液被稀释,V(标)偏小,C(待)偏低。 3、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V(标)偏大,C(待)偏高。 4、滴定前,锥形瓶用水洗涤后,或锥形瓶中残留水未干燥,或取完待测液后再向锥形瓶中加点水便于观察,虽然V(待)增大,但C(待)变小,其物质的量不变, 无影响。 二、读数不当 在读数时,应将滴定管直立在水平面上,两眼平视,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水平相切。若读数不当就会引起误差,如: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滴定管读数, 造成V(标)减小,C(待)偏低。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仰视刻度线,读数偏大,造成V(标)偏大,C(待)偏高。

专题09强碱滴定三元酸曲线 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Word版含解析

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常温下,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加NaOH溶液调节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 K a=-lg K 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a2HAsO4溶液显碱性 B. H3AsO4溶液p K a2为2.2 C. m点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 D. n点对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AsO42-)=c(H2AsO4-)>c(H+)=c(OH-) 【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Na2HAsO4溶液pH大于7判断; B.根据H3AsO4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说明是盐的水解的原因;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图象分析可知,HAsO42-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A正确; B.H3AsO4的K a2=,pH=7时c(HAsO42-)=c(H2AsO4-),K a2=c(H+)=10-7,pK a2=7,B错误; C.m点对应溶液为HAsO42-和AsO43-的混合溶液,溶液显碱性,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m 点溶液的pH=11.5,则对应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10-2.5mol·L-1,C正确; D.n点对应溶液pH=7,溶液中c(Na+)>c(HAsO42-)=c(H2AsO4-)>c(H+)=c(OH-),D正确;答案选B。 2.25℃时,向10mL0.1mol·L-1H3AsO4水溶液滴加0.1 mol·L-1NaOH溶液,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

用已知物质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颜色变化变色范围(pH) 石蕊红—蓝5~8 甲基橙红—黄3.1~4.4 酚酞无—红8~10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一 (1)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 (2)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黄到橙色 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 一般不选用石蕊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 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 强碱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 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原因是石蕊的变色范围(pH5.0~8.0)太宽,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观察。 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三 【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 (1)读数:滴定前俯视或滴定后仰视(大) (2)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大)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大) (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尖嘴气泡消失(大) (5)不小心将标准液滴在锥形瓶的外面(大) (6)指示剂(可当作弱酸)用量过多(小) (7)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太剧烈,有少量液滴溅出(小) (8)开始时标准液在滴定管刻度线以上,未予调整(小) (9)碱式滴定管(量待测液用)或移一管内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小) (10)移液管吸取待测液后,悬空放入锥形瓶,少量待测液洒在外面(小)(11)滴定到指示剂颜色刚变化,就是到了滴定终点(小) (12)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不经干燥便直接盛待测溶液(无) (13)滴定接近终点时,有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无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一.用已知摩尔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试说明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装标准液进行滴定.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4.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误用盐酸润洗. 5.盐酸在滴定时溅出锥形瓶外. 6.待测液在振荡时溅出锥形瓶外. 7.滴定前平视刻度,滴定到终点后仰视读数. 8.滴定前平视刻度,滴定到终点后俯视读数. 9.滴定前仰视读数,终点时平视. 10.滴定前仰视,终点时俯视. 11.滴加盐酸,橙色不足半分钟即褪色. 12.滴加盐酸时,溶液变红色. 1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14.滴定前,酸式滴定管中无气泡,滴定后产生气泡. 15.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一滴液体. 16.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后,就用来吸取待测液. 17.将移液管尖嘴处的液体吹入锥形瓶. 18.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19.滴定过程中,标准液有少量外漏. 二. 测定结果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1.用含NaCl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2.用含Na2O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3.用含Na2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4.用含NaHCO3杂质的NaOH配制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定盐酸的浓度?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和碱恰好中和时,其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B 酸和碱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一定等于7 C 酸和碱中和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结合生成盐 D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氢离子与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正好 A 由黄色变成红色 B 由橙色变成红色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定量实验,特别是其实验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遇到有关实验误差分析总会出现困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判断和相关问题的解决。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入手,理解中和滴定原理,即: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把原理公式化,即:C(待)=k·C(标)·V(标)/V(待)(k表示酸碱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其次在误差分析中,明确公式中的K、V(待)和 C(标)均为确定量,只有V(标)是变量,C(待)和V(标)成正,实验中引起的各种误差,只要造成V(标)偏大的所得C(待)都偏高,反之偏低。把引起误差因素最终归到V(标)的变化上,再进行实验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方方面面归纳如下: 一、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的来源 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 2.操作误差的来源 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作参比物,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高二化学科学习资料·学法指导系列 高二化学科学习资料·学法指导系列 1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放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若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放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分析这时待测液的实际用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多,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由图可知仰视时:观察液面低于实际液面。俯视时:观察液面高于实际液面。所以滴前仰视V(前)偏大,滴后俯视V(后)偏小。这样V 标准液(=V 后—V 前)的值就偏小,导致c(待测液) 的值就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分析: 同理推知V(标准液)偏大,c(待测液)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的 c(待测液)值偏大。 2.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 标准液的体积读大了,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了。(反之相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小,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之外。 分析: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部分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增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快速滴定会造成:当以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的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小。 (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基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终点时的颜色应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 分析: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定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 分析: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所以这种情况会使 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强酸滴定含有Na 2O 的NaOH 样品的纯度。 分析:由于1molHCl~40gNaOH,而1molHCl~31g Na 2O,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 质量变大了,最终使ω(NaOH)的值偏大。 2.用含Na 2CO 3的NaOH 的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molHCl~40gNaOH,而2molHCl~106gNa 2CO 3~80gNaOH,所以这实 际上相当于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 (盐酸)值偏大。 中和滴定误差判断—关键:由公式抓滴定量(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 溶液为例)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 C.用NaOH 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 D.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 溶液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 2.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 ①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③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充满溶液 ④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 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⑥滴定时摇晃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 ⑦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未漏入锥形瓶内) ⑧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②④ B.①③⑤⑦ C.④⑧ D.②④⑥⑧ 3.对于将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的滴定实验,下列操作能造成中和滴定结果偏低的是( ) A.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B.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未排除就开始滴定 C.往锥形瓶中加待测液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水 D.振荡时,锥形瓶中液滴飞溅出来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 浓度为13110mol/L -?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2-3K Cl NO S 、、、 ②+2+-2- 4K Fe I SO 、、、 ③+--2-34 Na Cl NO SO 、、、 ④+2+--3 Na Ca Cl HCO 、、、 ⑤+2+--3 K Ba Cl NO 、、、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5.下列四种溶液:①pH=2的CH 3COOH 溶液;②pH=2的HCl 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 溶液。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由水电离的c(H +):①=②>③=④ B. 将②、③两种溶液混合后,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 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 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探讨一下: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 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 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 ,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 , 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 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 消耗的标准液也多, 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 , 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 , 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A 、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 、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A 、先俯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 V 终 -V 始,而俯视时 V 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 、先仰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 V 终 -V 始,而俯视时 V 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 、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

酸碱中和滴定要点归纳 酸碱中和滴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中实验,那么酸碱中和滴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去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测定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酸(或碱)来推算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 原理:中和滴定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OH-=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H+)=n(OH-) 2.滴定管的使用 (1)“0”刻度在上,1mL10个格,精确度:0.00mL (2)酸式滴定管用于测量酸性溶液、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等,碱式滴定管用于盛放碱性溶液。 (3)使用步骤:检漏→洗涤(先水洗-再润洗) →注液→赶气泡→调液面→读数→放液→读数。 3.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用品 铁架台、锥形瓶、滴定管夹、滴定管、烧杯、白纸等; 4.酸碱中和滴定的步骤 ①滴定准备:检漏、洗涤、注液、调液面、读数、量标准液、量待测液、加指示剂。 ②滴定操作:左手控制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兼顾流速。

③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由( )色变为( )色(浅),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原色。 ④读数、记录、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 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方法: 分析不正确操作引起的V(标) 的变化。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以测定盐酸的浓度。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盐酸,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②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洗涤后未干就盛入待测液,无影响, ③滴完结束时,用俯视法观察碱式滴定管刻度,偏低 ④滴定结束后,发现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碱液,偏高 ⑤滴定开始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时气泡消失,偏高⑥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典型例题】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酸碱滴定中和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放在滴定管中的情况进行探讨一下: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②、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珠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 ,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多了,所以结果偏高. ④、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即待测液量少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析:因瓶内壁附着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多了,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未洗净,残留有与待测液反应的少量物质,故消耗的标准液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③、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水 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没变,实际消耗的标准酸液也就不变,故结果不变. 3、来自读数带来的误差: ①、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A、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B、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 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多,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②、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A、先俯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小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了,所以结果偏高. B、先仰视后平视 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读大了,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了,所以结果偏低. C、同理若先俯视后仰视或先平视后仰视,结果偏高;先仰视后俯视或先平视后俯视,结果偏低. 4、来自指示剂选择欠佳带来的误差: ①、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酚酞 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若选酚酞,滴定终点显碱性,故标准液强酸加少了,结果偏低. ②、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甲基橙 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碱性,若选甲基橙,滴定终点显酸性,故标准液加少了,结果偏低. 5、来自滴定终点判断不准带来的误差:

滴定终点误差的影响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终点误差对滴定实验的影响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完成日期:2015.10.09 一、摘要: 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采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难以准确观察,造成的偶然误差最大。一般引入误差的数量级为-3,可根据公式算出终点误差。减少这一误差的方法主要有根据反应物浓度种类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种类及用量,以及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注意控制滴定速度及液滴大小,以及多次测量取平均。 二、前言: 1、终点误差 在酸碱滴定中, 通常利用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但是,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可能不一致, 这就必然带来滴定误差, 称为终点误差。终点误差不仅跟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还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有关, 它不包括滴定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偶然误差。终点误差说明溶液中有剩余的酸碱未被完全中和, 或多加了酸或碱, 因此, 终点误差是可由过量或剩余酸或碱的物质的量, 除以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应当加入的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求得。[1] 2、数量级 通常情况下,数量级指一系列10 的幂,即相邻两个数量级之间的比为10。例如说两数相差三个数量级,其实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大1000 倍。下面表1描述十进制下的数量级。[2] 分析化学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

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突跃的大小受滴定剂浓度(c)和酸(或碱)的解离常数影响,c越大,突跃越大,解离常数越大,突跃越大。[2] 4、质子条件 质子条件式(PBE,Proton Balance Equation)的意思是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当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质子的数目必然与碱得到质子的数目相等的相等关系式,又称为质子平衡方程。[2] 三、内容: 1、选择指示剂 1.1、指示剂的种类选择 强碱滴定弱酸时, 滴定突跃较小, 且处于弱碱性范围内, 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红等都不适用, 只能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 如酚酞、百里酚蓝等。酸越弱, 滴定突跃越小。例如滴定0. 1 mol /L, Ka=10^-7的弱酸时, 滴定突跃pH = 9. 70~ 10. 00, 即使能选择到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一致的指示剂, 指示剂的颜色改变也很难辨认, 要准确滴定到±0. 1% 是有困难的, 一般可以准确滴定到±0. 2% 。若能选择到变色范围较窄的混合指示剂, 则有可能准确滴定到±0. 1%。 强酸滴定弱碱时, 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都在酸性范围内, 应选择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 如甲基橙、甲基红等。选择指示剂时还应注意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否明显, 是否易于观察。例如用0.1mol/L NaOH 滴定0.1 mol/L HC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 pH = 4. 4)。理论上讲, 此时未被滴定的HCl小于0.1%, 但由于橙色变为黄色不易分辨, 实际的终点难判定, 使终点误差变大; 因此选用甲基橙不合适。但当用0.1 mol/L HCl滴定0.1mol/L NaOH时, 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 虽有+ 0.2%误差, 但颜色变化明显。因此, 强酸滴定强碱时, 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而酚酞指示剂适用于碱滴定酸, 不适用于酸滴定碱。 指示剂选择错误造成的误差分析如下表2[3]

酸碱中和滴定的 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发表时间:2011-02-18T17:20:35.03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0年第22期作者:陈彦伶[导读]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重庆市垫江中学陈彦伶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十分重要的定量实验,而其误差分析又是一个难点。那么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如何分析?下面就这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1.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因标准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多,所以滴定结果偏高。 2. 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因待测液被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水稀释了,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减少,所以滴定结果偏低。 3. 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气泡体积,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所以结果偏高。 4. 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 分析:读出来的待测液体积为实际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 气泡体积。即待测液量偏少,故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二、来自锥形瓶产生的误差 1.锥形瓶用蒸馏水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分析:因锥形瓶瓶内壁附着有待测液,故锥形瓶内的待测液增多,消耗的标准液增多,所以结果偏高。 2. 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就加入待测液或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内加少量水 分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的总量不变,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也不变,故对结果无影响。 三、来自读数的误差 1. 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 (1)先俯视后仰视(先俯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仰视)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小,消耗的标准液也少,所以结果偏低。 (2)先仰视后俯视(先仰视后平视或先平视后俯视)分析:量取待测液的实际体积偏大,消耗的标准液也多,所以结果偏高。 2. 用滴定管量取标准液时 (1)先俯视后平视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俯视时V始偏小,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所以结果偏高。 (2)先仰视后平视 分析: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为V终-V始,而仰视时V始偏大,读出来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所以结果偏低。 四、来自指示剂带来的误差 1. 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酚酞 分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酸性,若选酚酞,滴定终点时溶液显碱性,故标准液强酸的量偏小,结果偏低。 2. 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甲基橙 分析:恰好反应时溶液显碱性,若选甲基橙,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故标准液强碱的量偏小,结果偏低。 五、操作不当带来的误差 1. 滴定终点时,盛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外挂有一滴标准液的液珠未滴落 分析: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尖嘴外挂的这滴标准液的液珠的体积,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故结果偏高。 2. 滴定时,将标准液溅出锥形瓶外或滴定管漏液 分析:标准液体积为实际消耗的标准液体积 + 溅出的液珠的体积或漏出来的液体体积,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故结果偏高。 3. 待测液溅到锥形瓶液面上方的内壁上或摇出 分析:实际参与中和反应的待测液减少,所用的标准液的量也减少了,所以结果偏低。 六、用含杂质的样品配制的溶液带来的误差 1.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酸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液(含杂质) (1)若配制碱液时所用碱含有中和酸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多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高。 (2)若所用碱中含中和能力弱的物质,必然消耗较少的标准酸液,所测结果必然偏低。 2.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碱液(混有杂质)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液,若标准碱液中含有中和酸的能力更强的杂质,滴定时,必然消耗较少的碱液,所测结果偏低;反之则偏高。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精)

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与误差分析 一、中和滴定的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的来源 仪器检查不彻底,滴定管漏液;滴定管、移液管使用前没有润洗而锥形瓶误被润洗;注入液体后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读数时滴定管、移液管等量器与水平面不垂直、液面不稳定、仰视(或俯视)刻度;液体温度与量器所规定的温度相差太远;移液时移液管中液体自然地全部流下。 2.操作方面误差的来源 ①滴定中左手对酸式滴定管旋塞控制不当,旋塞松动导致旋塞处漏液;使用碱式滴定管时,左手拿住橡皮管中玻璃球用力挤压或按玻璃球以下部位,导致放手时空气进入出口管形成气泡。②右手握持锥形瓶没有摇动,待测液反应不完全或摇动时前后振荡溅出液体。③滴定时流速过快,锥形瓶中液体被溅出,也可能使标准溶液滴加过量。④锥形瓶下没有垫白纸或白瓷板作参比物,人眼对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反应不灵敏,使终点滞后。⑤锥形瓶中溶液变色后立即停止滴定,待测液可能未完全反应。⑥滴定停止后,立即读数也会产生误差,应等1min~2min 到滴定管内壁附着液体自然流下再行读数。⑦进行平行测定,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液体积相差超过0.02mL,仍取平均值计算,产生误差,应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可疑值的来源,重新进行实验。 3.终点误差(指示剂误差)的来源 ①指示剂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使其变色迟钝,同时指示剂本身也能多消耗滴定剂。②强酸滴定强碱时,用酚酞作指示剂。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因生成的盐水解,等当点时溶液显酸性。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在等当点时溶液呈碱性。若指示剂选用不当,等当点与滴定终点差距大,则产生误差。 4.标准溶液误差的来源 ①标准溶液浓度的大小造成的误差来源。滴定所需标准溶液体积的大小,滴定管读数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使用的体积控制在20mL~24mL的范围内,使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不大于1‰,为此应使用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从而控制标准溶液的体积。②标准溶液的配制不规范造成的误差来源。 二、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方法 中和滴定实验中,不同的错误操作引起不同的量产生不同的偏差,它们对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