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规模生猪养殖现状及规范管理建议

规模生猪养殖现状及规范管理建议

2022年第3期(总第394期)畜禽业生产指导规模生猪养殖现状及规范管理建议张亚雄(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湘潭411208)摘 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规模化养猪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规模化生猪养殖具有数量多、密度大、日龄差异大等方面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对生猪生长发育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会增加疫病发生概率,给规模化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规模化养猪规范养殖管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以石潭镇为例,概述了规模生猪养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规模化生猪养殖技术的要点;探讨了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石潭镇;规模化猪场;养殖;研究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3.015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极大地促进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保障规模化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应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养殖技术体系,助推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石潭镇规模生猪养殖现状石潭镇地处湘潭县西部,下辖2个社区、1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23.8km2,总人口78276人。

石潭镇是生猪养殖大镇,历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养殖业发展,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与扶持力度逐年增加,为促使养猪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目前石潭镇存栏生猪65202头,其中存栏能繁母猪7013头,种公猪74头,仔猪20234头,育肥猪37881头,存栏生猪300~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6户、存栏100~300头的规模养殖户23户,存栏50~100头的养殖户125户,存栏生猪50头以下养殖户2493户。

规模化养猪是石潭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调查发现目前石潭镇规模化生猪养殖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选址建场不当、饲养管理不到位、防疫不科学、消毒不彻底、滥用抗生素和添加剂、圈舍光照通风不良、病死猪处理不及时等,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阻碍规模化猪场有序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养猪养殖业技术指导手册

养猪养殖业技术指导手册

养猪养殖业技术指导手册第1章养猪业概述 (3)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1 发展现状 (3)1.1.2 发展趋势 (4)1.2 养猪业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 (4)1.2.1 市场前景 (4)1.2.2 经济效益 (4)第2章猪的品种与选择 (4)2.1 常见猪的品种及其特点 (4)2.1.1 杜洛克猪 (4)2.1.2 长白猪 (5)2.1.3 大白猪 (5)2.1.4 汉普夏猪 (5)2.1.5 皮特兰猪 (5)2.2 猪的选种与繁殖 (5)2.2.1 选种原则 (5)2.2.2 选种方法 (5)2.2.3 繁殖 (6)第3章猪场规划与建设 (6)3.1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 (6)3.1.1 选址原则 (6)3.1.2 选址要求 (6)3.1.3 规划布局 (6)3.2 猪舍设计与建设 (7)3.2.1 设计原则 (7)3.2.2 设计要求 (7)3.2.3 建设要求 (7)第4章饲料与营养 (7)4.1 猪的饲养标准与饲料配方 (7)4.1.1 饲养标准制定 (7)4.1.2 饲料配方原则 (7)4.1.3 饲料配方实例 (8)4.2 饲料种类及其加工与储存 (8)4.2.1 饲料种类 (8)4.2.2 饲料加工 (8)4.2.3 饲料储存 (8)4.3 营养需要与添加剂的使用 (9)4.3.1 营养需要 (9)4.3.2 添加剂的使用 (9)第5章猪的繁殖技术 (9)5.1 猪的繁殖生理 (9)5.1.2 发情周期与发情鉴定 (9)5.1.3 排卵与受精 (9)5.1.4 妊娠与分娩 (9)5.2 繁殖管理与技术 (10)5.2.1 选种与配种 (10)5.2.2 发情鉴定与配种时机 (10)5.2.3 妊娠诊断与孕期管理 (10)5.2.4 分娩接产与产后护理 (10)5.2.5 仔猪培育 (10)5.2.6 繁殖记录与统计分析 (10)第6章猪的饲养管理 (10)6.1 猪的生长阶段划分与饲养管理要点 (10)6.1.1 猪的生长阶段划分 (10)6.1.2 饲养管理要点 (11)6.2 猪场日常管理操作规范 (11)6.2.1 饲料管理 (11)6.2.2 疾病预防与控制 (11)6.2.3 猪舍环境管理 (11)6.2.4 记录管理 (12)第7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12)7.1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12)7.1.1 管理制度 (12)7.1.2 消毒措施 (12)7.1.3 隔离与净化 (12)7.1.4 饲养管理 (12)7.2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 (12)7.2.1 蓝耳病 (12)7.2.2 猪瘟 (12)7.2.3 猪流感 (12)7.2.4 猪圆环病毒病 (13)7.3 免疫接种与药物防治 (13)7.3.1 免疫接种 (13)7.3.2 药物防治 (13)7.3.3 监测与预警 (13)第8章猪场环境保护与废弃物处理 (13)8.1 猪场环境污染与防治 (13)8.1.1 空气污染 (13)8.1.2 水污染 (13)8.1.3 土壤污染 (13)8.2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8.2.1 粪便处理 (14)8.2.2 死猪处理 (14)8.2.3 饲料残渣处理 (14)第9章养猪业信息化管理 (14)9.1 养猪业信息管理系统 (14)9.1.1 系统概述 (14)9.1.2 系统架构 (15)9.1.3 系统功能 (15)9.2 智能养猪技术及其应用 (15)9.2.1 智能监控系统 (15)9.2.2 自动饲喂系统 (15)9.2.3 疫病智能诊断系统 (15)9.2.4 繁殖育种智能管理系统 (15)9.2.5 饲料配方智能优化系统 (16)9.2.6 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 (16)第10章养猪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法规 (16)10.1 养猪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6)10.1.1 发展前景 (16)10.1.2 挑战 (16)10.2 政策法规对养猪业的影响 (16)10.2.1 政策支持 (16)10.2.2 法规约束 (16)10.2.3 政策法规调整 (17)10.3 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3.1 优化产业结构 (17)10.3.2 强化科技创新 (17)10.3.3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17)10.3.4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培训 (17)10.3.5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17)第1章养猪业概述1.1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1.1 发展现状我国养猪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

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

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对生猪养殖环境进行合理管理,以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和饲料的质量,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在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中,以营造良好的养殖循环环境为中心,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一、营造良好的养殖循环环境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养殖循环环境,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建筑、设施进行消毒,定期更换环境污染物,如粪便、粪污等,并及时除草、清扫环境,确保养殖环境的洁净卫生。

其次,要改善养殖场的空气质量,通过改善养殖场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的流通,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使养殖场空气清新、质量优良。

二、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实施有效的防疫措施,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防疫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动物和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其次,要定期检查养殖动物的体温,发现异常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定期检疫,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

再者,要定期检查养殖场的建筑、设施,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规现象,以保证养殖环境的良好卫生。

三、控制养殖环境的温湿度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控制养殖环境的温湿度。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温湿度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温湿度,及时调节,确保养殖环境的温湿度符合生猪的生长发育要求。

其次,要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湿度,及时除湿,以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再者,要定期监测养殖场的温度,及时调节,使养殖场符合生猪的生长发育要求。

四、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生猪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保持养殖场的卫生。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养殖场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的建筑、设施、养殖动物等进行消毒,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其次,要定期更换养殖场的环境污染物,如粪便、粪污等,定期清扫养殖场,及时除草、清理垃圾,以确保养殖环境的洁净卫生。

生猪养殖注意什么事项

生猪养殖注意什么事项

生猪养殖注意什么事项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养殖生猪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生猪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

以下是关于生猪养殖需要注意的事项:1. 合理选址:生猪养殖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远离城镇和居民区,以减少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疫情传播的风险。

2. 严格消毒:生猪是易感动物,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侵袭。

为了保证生猪的健康,养殖场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

消毒液的选用要慎重,应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消毒品,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消毒要均匀、彻底,确保病原体彻底消除,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3. 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健康生猪的关键。

包括饲料的调配、定时供给、充足水源、合理的饮水设施、干净整洁的饲养环境等等。

同时要注意定期清理猪舍,防止粪便积累过多,造成空气污染和细菌滋生。

4. 饲料的选择和保管:饲料是生猪成长的重要来源,应当选择优质的饲料来供给生猪。

养殖场可以根据生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饲料的调配和供给。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保管,避免饲料变质。

5. 疾病防治:生猪的免疫工作非常重要。

要根据季节和疫情高发期,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免疫力。

同时,要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工作,发现病情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蔓延。

6. 必要的统计记录:养殖场应该建立完善的统计记录系统,包括生猪的生长情况、饲料使用情况、病情统计等。

通过记录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饲养管理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7.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包括合理处理猪粪,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合理利用废弃物,如猪粪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等。

8. 经济效益分析和市场营销:养殖场要定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了解养殖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成本,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种类,提高养殖效益。

生猪养殖的技术要点

生猪养殖的技术要点

刍议生猪养殖的技术要点[摘要]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商品市场化和国际贸易日渐紧密的结合以及人们对猪肉产品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养猪业面临着极大挑战。

本文从选好品种、合理配料、饲养方式、动物防疫和驱虫进行了分析,讲解了生猪养殖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生猪;养殖;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tu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455-011、选好品种生猪成长速度的快慢,品种起着关键性作用。

选种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选好猪种;只有把选种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缩短养猪饲养周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和节约劳力。

2、合理配料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

要进一步稳定仔猪的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需对仔猪进行补铁,因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 mg,若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铁将在7 d内耗尽,仔猪就会患贫血症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另外,因仔猪饲养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长较快,故对仔猪要提早开食和适时补给全价混合饲料和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及抑菌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可实现仔猪获得高能量、高蛋白,从而达到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进一步防止“僵猪”的产生。

仔猪生长成为架子猪后逐渐育肥,饲料配方将发生改变,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增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饲养育肥猪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掌握适当能量水平,其饲粮合理的能量浓度控制在以1 kg饲粮含消化能11.925~12.552 mj为宜,同时补给必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饲粮中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分别控制在约16.0%和6.2%较为合理;合理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矿物质以钙、磷为主,并按2%补给食盐,进一步控制粗纤维水平,保持在6%~8%最为合理。

无公害生猪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

无公害生猪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

无公害生猪质量控制及操作规程1.前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无公害生猪成为当下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产品之一、为了确保无公害生猪质量的稳定和可靠,特制定本规程,以供养殖场合理操作和控制无公害生猪养殖过程。

2.无公害生猪养殖管理规定2.1养殖场选址(1)远离市区,避免受到工业废气和噪音的污染。

(2)周围环境清洁且通风良好。

(3)道路交通方便,货车可以正常进出。

2.2相关证照和标识(1)养殖场应具备相关的合格证照,包括环境保护证、卫生许可证等。

(2)养殖场需要在明显位置设置标识,标明养殖场名称、地址以及无公害生猪的标志。

2.3养殖环境要求(1)养殖场周围不得有工业废气、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2)场内杂草严重时,需要进行及时清理。

(3)保持养殖场的排水畅通。

2.4猪舍建设(1)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

(2)猪舍内部环境应干燥、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3)猪舍应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适当的保温工作,确保猪只舒适度。

2.5猪种选择(1)选择无公害生猪优良种源进行繁育。

(2)避免使用转基因猪种。

3.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定3.1饲料供应(1)采用绿色环保的饲料产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饲料。

(2)合理配制饲料,满足猪只生长需求。

3.2饮水管理(1)保证猪只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2)定期检查水源,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3.3疫病防控(1)猪只进入养殖场时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检,确保猪只健康。

(2)定期进行疫苗注射,防止疫病传播。

3.4经营规范(1)严禁使用违法禁用药物、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2)定期进行环境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4.无公害生猪养殖过程管控要点(1)建立养殖档案,记录养殖过程的重要信息。

(2)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确保养殖过程合规。

(3)如果发现养殖过程存在违规行为或发生疫情,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无公害生猪质量检测(1)进行定期的无公害生猪质量检测,包括猪只的体检、饲料成分检测、养殖环境检测等。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

猪的养殖技术方法1、锯木屑养猪法这是德国农民已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即在圈内铺10厘米厚的锯木屑,并混入发酵剂。

数天后锯木屑便开始发酵,中心温度可达30℃~40℃,在冬天可节省取暖能源,且用过的锯木屑可作肥料。

据试验,采用该法养猪,猪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不易生病,头均日增重克,且肉质好,水分少。

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好,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2、多段喂食法欧美等一些国家在传统养猪基础上,通过增加配料次数,使饲粮水平紧随猪的生长需要量的变化而变化。

多段饲喂法要求配好两种基础配合饲料,一种是有微量成分充分混合的营养浓度高的配合料,另一种是营养浓度较低的一般配合饲料,然后根据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日龄和品种的实际营养要求,通过改变两种配合饲料的掺对比例,配制出各种营养成分和水平不同的饲料。

一般说来,仔猪阶段可以内要一周发生改变一次拌对比例,此阶段主要就是多用高浓度基础协调饲料;架子阶段则内要3周~4周发生改变一次拌对比例,并随体重增加,低淡饲料怱减至,仔猪至出栏存栏大致经7次相同的掺对饲料发生改变。

这种充饥法,能较精确地满足用户猪对营养的须要,提升饲料利用率,增加氮磷的排出,有效地提升养猪经济效益。

3、夜间喂食法猪在20℃~25℃气温下,食欲最强劲,减重也最快。

盛夏白天气温低,影响猪的食欲,而夜间通常在20℃左右,猪的食欲强劲。

因此,必须并使猪在盛夏减重慢,就要发生改变白天进食的传统习惯,实行夜间进食,白天增加活动。

夜间进食在晚上10点和零晨4点左右,每夜喂食2次,白天则可以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喂食1次0.5%的食盐水,数量不减半,出任猪民主自由饮,同时尽量多喂食些新鲜青绿饲料。

4、倒喂法此法一改为先扎架子后催肥的传统圈养方法,而把混合精料重点资金投入在肉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后期则使用管制圈养。

核心思想分后三个阶段展开:肉猪40公斤以前,日粮中精料占到45%;40公斤~60公斤,精料仅占到39%;60公斤~80公斤,精料仅占到33%。

生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内容

生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内容

生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内容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要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生猪养殖技术的培训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在生猪养殖培训中,了解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要了解猪的生长过程、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的生长速度以及不同品种的生长特征等是必不可少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掌握猪的生理发育,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

其次,饲料配制是生猪养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合理的饲料配制能够提高生猪的饲养效益,减少养殖成本。

在饲料配制的培训中,养殖者将学会如何选择适宜的原料,合理地配置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猪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达到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

第三,合理的饲养管理是确保生猪健康快速生长的重要保障。

在生猪饲养管理培训中,教授养殖者科学的猪圈设计与建造,养猪场环境的合理调控,合适的养殖密度等内容。

此外,还将培训养殖者对猪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疫苗免疫等知识,提高养殖者对猪群的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另外,猪的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猪疫病的预防与治疗是生猪养殖者必备的技能。

在培训中,将教授养殖者制定科学的疫苗免疫计划,掌握常见疫病的预防与诊断方法,学习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这些知识将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群中可能出现的疫病,降低疫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此外,在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中,还应包含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

养殖者需要了解生猪市场的行情信息,学会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以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培训中可以分享市场营销策略和经验,帮助养殖者提高销售技巧,开阔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技术的培训内容包括猪的生长发育规律、饲料配制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系统的培训,养殖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生猪养殖的相关知识,掌握合理科学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过程中猪场规划建设、猪只引进、饲料、兽药、各类猪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场的饲养管理。

也可供一般猪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HJ/T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 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猪人工养殖的肉用活猪3.2净道供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3污道供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专用道路。

3.4猪场废弃物主要包括猪粪、尿、胎衣、死猪、垫草、过期兽药、过期及剩余疫苗、疫苗空瓶和污水等。

3.5 全进全出制同一猪舍或猪舍内同一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制度。

3.6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

3.7药物饲料添加剂为预防和治疗猪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

3.8休药期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3.9无害化处理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猪场废弃物失去传染性、霉性和污染力的过程。

4猪场的建设与设施4.1选址与建场条件:4.1.1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

4.1.2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4.1.3场址地势高燥、平坦,在丘陵山区场地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得超过20°。

4.1.4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相应的卫生标准规定。

4.1.5电力充足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4.1.6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4.1.7场界距离交通干线、距离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距离畜产品加工厂不少于1000 米。

4.1.8以下地段或地区不得建场: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山谷洼地和易受洪涝威胁的地段。

4.2场区规划与布局:4.2.1场区规划和原则:建筑紧凑,少占或不占耕地,在节约土地上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技术提高和改造扩建的可能。

4.2.2猪场的分区: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及地势较低处。

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和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猪舍、保育舍、育成舍、育肥舍及有关生产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剖解室、隔离舍、病猪焚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4.2.3猪舍建筑: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取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 2.5-2.7米,跨度以9-15米为宜。

华中地区与华南部分地区宜适当提高净高达3米,特别是跨度大时,要提高净高,以利自然通风。

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和防疫等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15度以内为宜,每相邻二猪舍纵墙间距不低于7-10米,每相邻二猪舍端墙间距不低于10米,猪舍距离围墙不低于10米。

猪舍内地面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沟处作1%-3%的倾斜,地面结实,易冲刷,能承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4.2.4场地面积: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0.8 m2 -1.0怦计算,猪场的其他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出栏1头猪需0.12 m -0.15 m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 2.5-4.0怦计算,即饲养60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场,需建筑面积为1万平方米至1.2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50-70亩之间。

如果土地充裕可考虑100亩,为将来留出粪便处理场地与适当扩场所要求的土地。

以上计算是指采用工厂化养猪模式的设计,而现在猪场考虑疾病的传播问题采用多点隔离,总面积相应大得多,所以宜购地面积稍大些。

5饲料基础知识5.1饲料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5.1.1能量饲料在绝干物质中组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的含量低于20%勺谷实类、糠麸类、籽实类、淀粉质的块根、瓜果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玉米、小麦、麦麸、油糠等作为猪的主要能量来源,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比例较大。

5.1.2蛋白质饲料:在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量大于20%勺豆类、饼粕类、动物类及其它类。

常用的如豆粕、棉粕、菜粕、鱼粉、肉骨粉、血浆蛋白粉、奶粉等。

5.1.3粗饲料干草类、农副产品类(荚、壳、秸、梗及绝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18%勺糟渣类、树叶类等。

5.1.4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大于60%勺青绿饲料,树叶类以及非淀粉质的块根、根茎、瓜果类,不考虑折合干物质后的粗蛋白质及纤维含量是种母猪和种公猪的优质补充料。

5.1.5矿物质饲料包括人工合成的、天然单一的矿物质饲料,多种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载体或赋形剂的微量、常量元素的饲料。

常用的如磷酸氢钙、碳酸钙、硫酸亚铁、氧化锌、硫酸锰等。

5.1.6维生素饲料指工业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生素,但不包括某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5.1.7添加剂包括矿物质、维生素以外的所有如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生长促进剂、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酸)等。

5.2 各类饲料原料占猪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例:5.3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原料质量是饲料质量的源头,据生产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成品的营养成分及质量差异40-70%来自原料质量的差异。

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达到设计生产水平,养猪生产就不易产生效益,甚至导致亏损,所以必须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原料质量的检化验方法、原料的贮存以及各种原料质量标准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5.4饲料配方表及各猪群营养需要量,请参考相关资料,本文不详述。

6、后备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6.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6.1.160kg以前按生长猪饲养充分饲喂。

6.1.260kg后至发情,用后备猪料或怀孕母猪料限制饲喂,限料幅度在80%左右。

注意:①限饲要适当,大群饲养每栏不超过6头,如出现过肥过弱个体应及时剔出单喂;②敞饲会降低母猪一生的产仔数,但限饲过度也会产生类似结果。

6.1.3对达到配种年龄》7 -8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1-2次发情后的后备猪编耳号,作卡并且在背上用颜料做记号,移入配种舍,单栏饲喂或群饲,所有的后备猪配种前需要有一定的脂肪沉积又不过肥,有充分的蛋白质沉积。

6.1.4在同批最小体重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完成免疫计划所需注射的各种疫苗。

6.1.5预计配种前三个月以上小母猪与老龄淘汰母猪密切接触或混群,以提高小母猪对猪场常见疫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6.2配种期间饲养管理:6.2.1后备猪于配种前15-21天对体重达到110-115kg用泌乳料充分饲喂,提高后备猪的排卵率、发情率;小于120kg的后备猪最好不要参与配种,以免出现难产与“产后瘦母猪综合症”(由体内贮备不足,产后出现采食量低,失膘严重,断奶后卵巢发育停滞,复膘困难而淘汰)。

6.2.2断奶期母猪用泌乳期母猪料喂至配种,自由采食,特别是1-2胎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

正常情况下三胎以上母猪体况正常自由采食饲料也仅2-2.5kg/日、头,不管次配种后立即限饲,日供1.6-1.8kg/日、头。

6.2.3母猪断奶后三天内,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充分密切接触,每次15分钟,上、下午各一次,但第三天晚上停止接触,以增大试情反应。

6.2.4应在专用的配种圈内交配。

圈内应足够大(》6怦),地面不应光滑,应避免有死角,防止卡住母猪身体。

做好人工辅助配种工作:人工配种主要进行配种方向引导,选择体型相近的公猪配种,保持公母猪的稳定。

6.2.5配种管理的关键在于母猪发情鉴定,从而准确配种或人工输精。

而发情关键的鉴定在于鉴定母猪的呆立反射(压背、腹部反射明显,耳朵直立安静),为达到准确配种,宜早上、仲午)、傍晚给饲时逐头检测发情,母猪出现压背静立反射时立即第一次配种,相隔24小时或12小时配种2-3次。

6.2.6配种注意事项①流产后第一次发情母猪不予配种;②发情检查时生殖道有炎症的应治疗后配种;③对瘦弱的产仔母猪宜休养一个情期再配种;④后备母猪与断奶7天后才发情的母猪宜早配,此类母猪配种晚了一方面受胎率低,还会出现子宫内膜炎;⑤本交时注意,公猪与母猪的体型相适应;⑥即使是本交也要做好母猪外阴的清洁消毒,推荐使用0.1%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外阴。

627 认真做好配种记录,填好公母猪配种报表、母猪配种卡。

6.3 怀孕期饲养管理6.3.1一旦配种,就改用怀孕母猪料,在配种后的 1 —3天内饲料的喂量减至 1.6 — 1.8kg/日头,切勿用高水平饲养,以支持最佳的胚胎成活率。

6.3.2配种后4天至90天,根据母猪大小、膘情、气候、环境条件,每日每头供应怀孕母猪料1.8 — 2.5kg/日.头,控制母猪在90天时的膘情按五级评定在 2.5 —3分。

6.3.3怀孕90天至怀孕100天,根据情况每头母猪每日供应哺乳母猪料 2.3 — 3.0kg,体况五级评分为3-3.5分。

6.3.4怀孕100天至临产前4天,每日每头母猪供应哺乳母猪料 2.8 — 3.5kg。

6.3.5产前4天至产仔,每头母猪每天供应哺乳母猪日粮2kg左右。

6.3.6防止流产死胎,避免妊娠母猪受到运输、换圈、混群,酷热的影响。

饲料要新鲜饮水要干净,防止饲料霉变,猪料中均添加脱霉剂0.5 —2kg/吨。

6.3.7妊娠期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检测出返情母猪和假孕母猪,减少母猪非生产饲养期。

返情2次以上的母猪一般都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季节因素、公猪因素后应予以考虑淘汰。

6.3.8产前准备工作:①产前3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驱虫药物选用含量0.2%伊维菌素,按3.5kg/吨饲料的剂量连续饲喂7天或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1毫升/33kg体重注射。

②产前一周清洗消毒体表后进产房。

6.3.9每1—2个月可采用药物全群保健一次,保健药物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

6.4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6.4.1分娩前准备工作:6.4.1.1产前一周认真彻底清洗产房及产栏,检修设备后备用;6.4.1.2准备接产工具(毛巾、脸盆、细线、碘酒、止血钳、高锰酸钾、药品、催产素等)和必要的保温设施(红外线灯或保温电热板);6.4.1.3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阴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