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陕西省宝鸡市普通高中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解析版)

1.公元前706年,随国大夫季梁与随君论述治国之道:“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夫民,神之王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这表明春秋时期

A. 奴隶制几经风波后重新稳定

B. 开始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C. 社会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之中

D. 天命神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夫民,神之王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可知,春秋时期,治国之道是重视人民的作用,故选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奴隶制几经风波,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发展停滞,排除C;根据“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可知,材料认为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西汉初年,谋士贾谊提出两方面治国措施:其一曰:割地定制,即“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地尽而止”;其二曰:定礼制,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礼制来标示其等级尊卑。这些措施

A. 希望重建西周制度

B. 意图放弃无为而治

C. 意在加强中央权威

D. 利于诸侯巩固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礼制是一种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因此贾谊的这一主张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故选C;贾谊只是看到礼乐制度有利于稳定统治的成分,加以改造利用,而不是重建西周制度,排除A;汉初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排除B;这一主张削弱了诸侯势力,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秩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提出具体礼制来标示其等级尊卑”,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3.“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 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 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 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数据看出,士族子弟占有较大比重,寒素、小姓子弟也占

有一定比例,说明科举制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故选B;寒素、小姓子弟也占有一定比例,AC

不符合图片内容,排除;从图片数据看出,士族子弟占有较大比重,D不符合题意,排除。

4.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

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

佃方式

A. 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 损害了地主利益

C. 有利于新生产方式出现

D. 巩固了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可知,佃权成

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产权形式,使小农户能取得足够的户口的资产,从而巩固了小农经济,故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