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甘草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人工种植甘草关键技术要点

人工种植甘草关键技术要点

在1 片真 叶到 6片真叶 期间 的 田间管理 . 重点
是 防 虫 、 虫 、 草 、 肥 , 止 根 腐 病 的 发 生 甘 草 治 除 追 防 易发 生 自粉 病 、 病 、 腐 病 荨 病 虫 害 及 时 对 症 锈 根 要
用 药 。 草 的 虫 害有 青 虫 、 虫 、 蜘 蛛 荨 用 甲胺 磷 甘 蚜 红 农 药 叶 面 喷 雾 即可 消 灭 青 虫 如 发 生 蚜 虫 、 蜘 蛛 . 红
维普资讯
新疆 畜 牧业
20 年 第 2 02 期
【 草饲 料】 饲
人工 种植 甘 草 关键 技 术要 点
艾 尼 ・ 尔 班 库 依 布 拉 音 阿 不 都 西 库 尔 ・阿 不 力 米 提
c 新疆维 吾尔 自浩区草原 总站
乌鲁术齐
8 04 ) 3 0 9
( 新疆 温 宿县恰 格拉 克乡 兽 医站 )
甘 草 ( y yrhz rln i F sh 为 多 年 生 直 Glc r i u ae s i ) a s c
每公 顷 10 g 撒 播 、 播 均 可 。播 种 后 一 定 要 进 行 5 k 机 镇 压 机 播 行 距 8 1c 18 m 的 播 幅 , 土 2 ~ 0m, . 0 ~ 25m或 用 2 c 4行播 种 机 播 种 再 夏播 1改
再用 二细水筛在水 中反复筛 选. 留在筛子 上面的种
子证 明 已 处 理 完 毕 . 10 g种子 加 03 0 5 g的 将 k 0 .~ k 甲胺 磷 农 药 拌 匀 一 加 3 0 再 0g地 可松 拌 匀次 结 否则草荒能使 甘草碱产
6 0 上 。 随 着 气 温 的 不 断 升 高 , 叶 杂 革 生 长 迅 双 速 , 甘 草 生 长缓 慢 , 及 时 组 织 人 工 踪 草 在 1 而 应 5片 真叶至甘草茎叶封垄期( 一般 为 6月 1 日~ 7 l 5 月 _ 1 日)随 着 气 温 的不 断升 高 , 草 苗 生 长 迅 速 . , 甘 同时 杂 草也 迅 速 生 长 种 植 甘 草关 键 在 于 及 时除 草 最 后 是 追 肥 , 草 后 可 一 趺 性 追 肥 1o~ 除 2 10 g h 素 , 甘 草 苗 根 术 质 化 迅 速 长 起 来 。 当 8k / m 尿 使 苗长 出 2 3片真 叶 时 , 追 第 1次 尿 素 , 浇 1汰 ~ 先 再 水. 当苗 长 出 1 ̄ 2c , 追 第 2擞尿 素 , 5 0m 再 浇水 1 次 每公 顷用 尿 素 一 般 1 0g 也 可 施 1 2次 叶 面肥 5k 。 ~

甘草组织培养综诉

甘草组织培养综诉

甘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目前,组织细胞培养是中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人们破坏性地对野生甘草采挖,使野生植物几乎灭绝,对甘草的保护性利用已迫在眉睫。

本综述概述了国内在甘草快速繁殖、植株再生和发状根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其中提出出甘草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培养基主要附加激素为2 , 4-D 、6-BA 和NAA。

能分化成苗的外植体仅有下胚轴而且分化率极低仅,快速繁殖方法有腋芽丛状茎生根成苗和带叶茎段直接生根成苗两种。

另外还综述了甘草组织细胞培养的优点,并对甘草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甘草;愈伤组织;快速繁殖;研究前景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of TCM is a hot research field. Because people to destructive wild licorice excavation of, make the wild plant nearly extinct, the use of licorice protective is immin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in licorice rapid propagation, plant regeneration and hair root, cultivate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situation. Among them the tissue culture of licorice put forward the basic culture medium for MS, inductive medium main additional hormone for 2, 4-D, 6-BA and NAA. Can differentiate into the seedlings explant only PeiZhou under and differentiation rate is extremely low, just fast breeding methods have axillary plexiform stem root seedlings and take YeJing period to directly take root seedlings into two. In addition also reviewed the advantages of licorice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and liquorice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eld are discussed.Keywords: Licorice; Callus; Multiply rapidly; Research prospects引言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属于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光果甘草( Glycyrrhizaglabral.)和胀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 的干燥根和根茎[1]。

药草之先——甘草

药草之先——甘草

VSLeabharlann 鉴别特征甘草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其根部的甜味和独 特的药用价值。其根部呈圆柱形,表面为 红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和横疤痕。断 面呈黄白色,中心有红棕色小点。
甘草的生长环境与分布
生长环境
甘草喜欢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或砾质土壤中,特别是盐碱地和河流冲 积物上。它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适应力较强。
甘草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抗肿瘤作用
01
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
抗炎作用
02
甘草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如喉咙痛、口腔溃疡
等。
抗菌作用
03
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03
甘草的生态价值与保护
甘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修复
甘草具有生态修复功能,能够治理荒漠化土地,改善土壤质量, 增加植被覆盖率。
04
甘草的应用与文化传承
甘草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
甘草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甘草具有甘缓补益、和中缓急、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挛 急、肺燥咳嗽等多种病症,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甘草在藏医中的应用
藏医认为甘草具有补益脾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等作用,常与其他药材配伍用 于治疗慢性咳嗽、慢性胃炎、失眠等多种病症。
传说
在古代,人们相信甘草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甚至可以赋予人们长寿。一些传说中,甘草是由一位名叫 “甘”的王子发现的,因此得名“甘草”。
甘草的植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 30-120厘米之间。其茎直立,多分枝, 表面有白色短毛和刺。叶子为羽状复叶, 有小叶3-11片,上面有短毛。花为腋生 或顶生的短总状花序,花冠为紫色或白色 。果实为荚果,成熟后为褐色或黑色。

甘草直播栽培技术

甘草直播栽培技术
自然植被 的主要 组成 部 分 。人 工种 植甘 草 既能 有效地 缓 解 因过 度 采挖 造 成草 场原 生植被 和 资 源的 破坏 , 达到 生 态重 建 、 复环 境 的 目的 , 能 实现调 整 产 业 结构 , 进 农 民增 收 和 发展 农 村 经 济 的 修 又 促 目标 , 阿勒 泰地 区人 工种植 甘 草 面积 已达到 3万亩 以上 , 每亩 纯收入 2 0 0 0元 以上 , 济效 益明 显 、 经 关键词 : 草 : 甘 直播 ; 栽培技 术
5月 2 0日播种 最佳 。 当平 均 气 温 1 c 以上或 1 m 3 0倍 液 喷雾 防治 , 间隔 7d 5C 0c 0 2次 。 地温 在 1 ℃以上 时 即可播 种 。此 时气 温 高 , 0 出苗 快 , 71 .. 褐 癍 防 治方 法 : 季 清 园 。 株 枯萎 后 及 时 2 秋 植
大 田直 播 甘 草 的采 挖 以 3年 为 宜 。秋末 ,冬 初
1 m。亩保 苗 25万~ . 5c . 35万株 即可 。
61 .. 追 肥 4
产量。
或 春 季 萌 发 之 前 均 可 采 挖 .先 割 去 茎 叶 , 甘 草 根
结 合 中 耕 除 草 施 厩 肥 20 0 k / . 0 g亩 配 深 ,必须 深 挖 ,用 拖拉 机 带 一 张 铧 深 犁 5 ~ 0e 0 6 m, 防 止 雨 淋暴 晒 。将 甘 草 挖 出后 去 净 泥 土 、 除 去 枝
可持续 发展 和保 护生 态环 境开 创 了新 的局 面 。
加 8 %浓 硫 酸 5 m , 木 棒 搅 匀 , 2 ~ 5 气 温 0 0 l用 在 0 2 下 处理 1 0 10ri。 子处 理时 注意 观察 , 样用 水 5~ 8 n种 a 取

甘草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甘草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纯收入可达 20 4 0 . — . 万元。如果管理得 当,还可
提高产量 。增加收入。
32 生 态效 益 .
23 1 中耕除草 .. 在出苗的当年要进行 中耕 除草 ,尤其是幼苗
期要及时除草 ,第二年以后 ,甘草根分蘖 ,杂草
很难与其竞争 ,一般不用除草 。 232 间苗 ..
小苗长至 1e 左右时即可间苗 ,株距 l 5r a 5
饲用牧草 ,现蕾前骆驼喜食 ,绵羊 、山羊亦采食 ,
但不十分乐食。干枯后羊 、马 、骆驼均喜食 ,羊
条状长圆形、镰刀形或弯曲成环状 ,褐色。种 子
2 8 ,扁圆形或肾形 ,黑色。 — 粒 13 生物学特性 .
尤喜食其荚果 ,牛冬季乐食 。由于甘草应用价值
高, 蕴藏着 巨大的开发潜力 ,近些年来 ,甘草市 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年需求量 2 一 5 O 2 万吨 ,需 求量大。国内市场甘草每年成交量约 7 万吨 ,价 格每公斤 1. ~1. 元。甘草资源短缺 已成为 O0 0 50 0 世界性问题 ,人工种植甘草既能有效地缓解 因过 度采挖造成原生植 被的破坏 ,达到植被恢复重建
根、泥土,忌用水洗 ,依据直径大小 ,按规 格要
求切成段长 2 4e ,捆把 ,勿暴晒 ,置通风干 5~ 0r a 燥处晾干后销售。
有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种子直播 ,
甘草种子种 皮厚而坚实 ,透 水性差 。不 易萌发 , 所以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粗沙或碾米机
磨种皮,使种皮粗糙 ,增加透水性。也可用 4 ℃ 5
希腊 、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
12 植物学特征 .
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 的药用植
物。甘草的根为药用 。能清热解 毒 ,润肺止 咳、

甘草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甘草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亩 施 并 将 其 耙 细 袁整 平 地 面 遥 3.2 繁 殖 方 法
分 为 种 子 繁 殖 和 根 状 茎 繁 殖 两 种 方 法 遥种 子 繁 殖 袁由 于 甘 草 种 子 表 皮 硬 而 厚 袁透 气 尧透 水 性 差 袁不 易 出 苗 袁最 好 在 播 种 前 将 种 子 的 表 皮 磨 破 袁或 用 温 水 将 种 子 浸 泡 4耀6 小 时 袁捞 出 后 用 纱 布 覆 盖 袁每 天 用 清 水 淋 酒 两 次 袁待 种 子 裂 口 露 芽 方 可 播 种 遥 根 状 茎 繁 殖 袁在 春 秋 两 季 采 摘 甘 草 袁粗 根 入 药 袁细 小 的 根 状 茎 分 成 14耀16 厘 米 的 小 段 袁每 段 都 要 保 留 根 芽 和 须 根 袁在 垄 上 开 两 条 宽 10 厘 米 左 右 的 沟 袁按 株 距 17 厘 米 将 根 状 茎 平 放 于 沟 内 袁覆 土 尧耙 平 尧压 实 尧浇 水 遥 3.3 田 间 管 理
甘 草 喜 干 燥 气 候 袁具 有 喜 光 尧耐 旱 尧耐 热 尧耐 盐 碱 和 耐 严 寒 的 特 性 遥 适 宜 在 土 层 深 厚 尧排 水 良 好 且 地 下 水 位 较 低 的 沙 质 土 壤 尧干 旱 沙 地 栽 种 遥 涝 洼 及 地 下 水 位高的土壤不适合种植遥 3 栽培技术 3.1 选 地 整 地
种 子 繁 殖 甘 草 种 植 的 3耀4 年 后 宜 采 收 袁根 状 茎 繁 殖 2耀3 年 可 采 收 袁 确 定 采 挖 时 间 应 综 合 各 种 因 素 袁种 植 的 甘 草 应 以 当 地 的 气 候 为 主 要 依 据 袁采 收 时 必 须 深 挖 袁 不 可 刨 断 根 部 或 伤 害 根 皮 袁 挖 出 后 去 掉 残 茎 尧泥 土 袁忌 用 水 洗 袁分 出 主 根 和 侧 根 袁去 掉 芦 头 尧毛 根 尧枝 杈 袁晒 至 半 干 袁捆 成 小 捆 晾 至 完 全 干 透 即 可 遥 甘 草 全 身 是 宝 袁根 和 根 茎 可 以 药 用 袁茎 叶 是 羊 在 冬 季 食 用 的 上 好饲料遥

黄金牧草---乌拉尔甘草

黄金牧草---乌拉尔甘草

黄金牧草---乌拉尔甘草甘草,又名甜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其根茎入药,应用广泛,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根蘖型牧草。

高30-70厘米,主根呈圆柱形,粗而长,向下直伸,入土达1-2米,侧根离开地面约30-40厘米,呈水平状分布,长达2米左右。

茎直立,羽状复叶,具小叶7-17片。

该草是中旱生草木植物,在草原带分布十分广泛。

在荒漠草原带,甚至在局部沙化地也能成为优势种。

该草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丰富。

蛋白物含量以现蕾期最高,此时刈割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可作放牧或刈割干草利用。

国内外对甘草的需求量很大,它的药用价值出非[常的可观,又是保护土壤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好品种,它在生命难以生存的环境中创造美丽的大自然,使沙漠变成绿洲。

现介绍人工栽培甘草技术:一、栽培方法。

1、选地整地:甘草多生在干燥的钙质土中,喜干燥而耐寒,故宜选在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疏松砂质土壤地种植。

这种地主根易往下伸长,根条直、粉质多。

地选好后,选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底肥,然后深翻60-100厘米,耙细整平,打成1-2米宽的畦。

2、繁殖: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春播在谷雨前后,秋播在立秋至白露间,但秋播比春播好。

甘草种子外皮有层胶质,不易吸水,播种前须先用40℃-50℃温水浸泡3天左右,并经常换水,使种子充分吸胀。

然后按行距20-30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3厘米,稍加压实、浇水,上面盖以草帘保持湿润,发芽后立即去掉。

每亩用种子2.5公斤左右。

播种前后必须注意:一是做好深耕整地,蓄水保墒,扩大根系活动的空间。

二是适时早播、抢墒播种或早播等雨,及时利用土壤水分,促进生根发芽,增长生长时间。

三是施足基肥,利于日后加速幼苗生长。

四是具体操作上严格把握播种深度。

这是出苗、保苗的关键。

根茎繁殖是选择生长多年,根部不定芽多的植株,于春季或秋季挖出,粗根入药,细根茎剪成15厘米。

每节有1-2个芽,边挖边剪边栽。

按行距60-100厘米开15厘米深的沟,将剪好的根茎按株距15厘米顺沟平放,覆土压实。

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甘草的发展前景与栽培技术 孙广林 (沈阳市土肥工作站,沈阳1 10034) 

甘草别名纲草,粉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 根茎入药,一般种植后2~3年收获。人工种植甘草,当年 苗高可达30~50cm,2年生苗高可达50~80cm,3年生苗 高可达70-100cm。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豆科 甘草属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干燥 根及根茎3种为药用药材。该省种植的有上述3种甘草, 沈阳地区种植的甘草为乌拉尔甘草。 1甘草的发展前景 1.1甘草的用途 甘草在中药中应用历史悠久,用量首屈一指,是一般 大宗常用药材的几十倍,是一些小品种药材的千百倍。素 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如果没有甘草,中药就宣 告完结,因此,甘草在中药中有药中之王、国老之称等美 誉。在中药中它的作用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 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在神农本草中被列为上 品。甘草粉及其加工品还大量应用于糕点,糖果、蜜钱、酱 油、食品菜添加剂或辅料、如全球畅销的“可口可乐’僦含 有甘草的提取成份。同时甘草还是烟草工业的铺料、甘草 根的浸渍可用于石油钻井和灭火器的泡沫稳定剂。还用 制造黑汁和鞋油。甘草提取甘草甜素后的残液还可以开 发天然色素等用途。总之,甘草除药用还有许多用途,我 们称甘草是多用途植物。 1.2甘草的销售情况 目前全世界每年对甘草的需求量达2O万~25万t, 中国甘草及甘草制品出口达世界3O多个国家,出口量达 6000多吨,其中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的 一级品甘草达5O万~8O万kg,这些地区中国供应量占 60%。另外甘草液、浸膏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在国内市场 上医药行业所需求量大约1 500~2000t,烟草作为添加剂 用量在2500t,食品行业200t(因为甘草原料成本高)。 1,3中国甘草资源的现状 由于甘草用途广泛,近几十年由于过度开发利用,中 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甘草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供求矛盾 日益激烈,所以中国甘草出口采取配额管理,在出口量上 有所限制。 目前全国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有:内蒙、伊克、昭盟 和赤峰市、吉林的白城,宁夏平罗县、甘肃洒泉市,在东并 种植最多的是吉林省白城市,马氏甘草公司,目前市场销 售的甘草人工种植占20%在辽宁地区分布于锦洲、营口、 康平、新民等地,种植面积有几千亩。因为第一个周期已 收获特别非典过去,由于价格暴涨,使多甘草都以收获, 目前现有面积不大,再加上尽管过去人工种植甘草取得 了很多进展,但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由于种植经验不 足,栽培技术不过关,虽然目前有一定的面积,但有效面 积不多,产量不多,从现在情况看发展人工种植甘草正值 时机,而且已有了一定的种植经验的失败的教训。 1.4人工种植甘草的前景 由于野生资源严重不足,2000年6月份国务院颂布 了关于滥采乱挖甘草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国家经贸 委下以了关于保护甘草资源及实施专营可证制度的通 知,国家要求在甘草使用上先国内后国外、先人工后野 生、先药用后其它,提倡优先安排人工种植甘草。近几年 国家在甘草人工种植上投入了大量扶植资金,从发展趋 势上看,在国家政策的监控下野生甘草供应将大幅度下 降。另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宁可 高价进口也不采挖,所以市场缺口越来越大,甘草资源短 缺已成为全世界性的问题,所以发展人工种植甘草势在 必行,是解决甘草需求的唯一出路。 1.5辽宁地区甘草的种植情况 由于甘草适应性很强,在该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而且种植技术掌握后长势、质量非常好。该所2000年开 始在康平地区种植千亩以上,2 ̄3年收获后品质特别优 良,深受大药市的客商欢迎。但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很 多,首先是个人认识问题,过去有个误区,认为甘草抗旱、 抗寒、耐盐碱,是非常容易种植的一种作物,对水肥要求 不严,所以在栽培过程中忽略了田间管理,不追肥不灌 水,甚至不除草,虽然甘草可以生存,但产量不多,总体效 益不高。 2甘草的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种植甘草一般土壤均可以,但要求排水良好、阳光充 足、地下水位低、沙质域壤土,低洼易涝地、粘重土壤、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甘草栽培技术
作者:魏居峰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
摘要:甘草具有优良的药用价值,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结合甘草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经验,介绍甘草在本地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甘草管理栽培
甘草是中药材中的大宗品种,有“药王之王”之称,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作用。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甘草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草。

甘草的主要特征是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外皮呈黄色或棕红色;茎直立,下部微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椭圆形,两面被腺体及短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花期6~7月;荚果长圆形,有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状腺毛;种子扁圆形,果期7~9月。

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为宜,因此非常适应新疆种植,特别在塔里木盆地,焉耆盆地有广泛的野生甘草分布。

由于人为的盗挖和破坏促使野生甘草数量锐减。

现在建立了部分保护区和监管措施,野生甘草有一定的恢复。

但是短期内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人工种植产量较高,一般在500~800公斤,收购价在10元左右,所以采取人工种植效益明显,很有“钱途”。

目前农二师焉耆垦区部分团场正在试种药用甘草。

种植技术日益成熟。

主要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种植甘草通常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土和砂壤土,土壤微碱地均可栽培,地下水位高的河滩、湿地等地块不宜种植。

选好地后,结合耕翻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立方左右,磷酸二铵15千克,深翻土壤35厘米以上,整平耙细。

二、播种
甘草主要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两种方式种植,也可采用根状茎繁育。

1.播种与育苗:
甘草虽系深根耐旱植物,但幼苗期因根系浅却又十分怕旱,所以育苗地应选在地势较平坦和有水源的地方。

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左右时,在浇好水墒情适宜时播种,育苗一分地可栽一亩地,用种1~1.5公斤。

10~15天出苗。

播种前可用赤霉素拌种。

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行距约3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播后耱平保墒。

2.育苗移栽:
一般第一年在苗圃播种育苗,第二年春季进行移栽。

也可以春天育苗、秋季移栽。

移栽时选用长30厘米以上的根,剪去须根备用。

在浇足水墒情适宜的地块开沟,一般沟宽25厘米,沟深20厘米,行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将选好的苗斜式平植沟中,活性点放在沟底中间,生长点放在离地面6厘米处,再覆土镇压。

每亩用苗2~2.5万株。

三、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采用种子直播法种植时,播种量多偏高,因此,出苗后要视苗情进行间苗、定苗。

一般播种后10~15天左右出苗,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苗高5厘米左右时间苗,拔掉过密苗和弱苗,使苗间距保持在5厘米左右,有利于幼苗生长发育,形成健壮植株,当幼苗长出3~5片真叶或苗高6厘米以上时进行定苗,株距为10~15厘米为宜,每亩留苗2~2.5万株。

育苗移栽田和根茎栽植田通常无须进行间苗和定苗。

2.中耕除草
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这是优质高产的关键。

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未出苗之前进行封闭除草,用豆黄隆(20%氯嘧黄隆)可湿性粉剂2袋/亩、配乙草胺2~4瓶/亩喷洒田间。

出苗后可喷洒杀单子叶的灭草剂,消灭杂草。

种植当年要勤除草,适时中耕,中耕要由浅入深,加强保墒,提高地温。

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开始分蘖,杂草竞争力减弱,中耕除草的次数不用太多。

3.灌水
甘草在出苗前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长。

具体灌溉应视土壤类型和盐碱度而定:砂性微盐碱土壤,播种后即可灌水;黏性土壤或盐碱较重,应在播种前浇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

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再浇水,如遇比较干旱天气则适当浇水。

浇水时一定要浇透,以利根系向下生长。

4.施肥
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好。

播种当年可于早春追施磷肥,在冬季封冻前每亩可追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

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

5.病虫害及其防治
甘草在高温,过湿,茎叶过密不通风等的情况下易发生病害,主要病害有锈病、褐斑病、白粉病。

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气。

甘草地上茎叶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等。

5.1病害症状及防治
锈病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

初期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褐斑病被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

喷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白粉病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5.2虫害及其防治
蚜虫又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理地块,将植株和落叶深埋。

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红蜘蛛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

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

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防治方法: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

地老虎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原药0.5公斤加饵料50公斤拌成毒饵诱杀,最好在傍晚时分投放,也可75%辛硫磷1500毫升加细土拌匀撒施,随即浇水。

四、采收与加工
甘草以根、茎入药,移栽的甘草2-3年可采挖。

直播的须生长3年后方可采挖。

采收年限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延长。

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采挖时先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30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捡干净,再犁第二行。

拖拉机犁对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高产收获的要求。

挖出的根茎
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新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按粗细等级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即可出售。

甘草也可在春季于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