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思修论文格式范文

【篇一:思修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

(全文行间距固定为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空一行

作者:李一明(宋体5号)□学号:1100011111□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班级:新闻学2011级03班

空一行

念给出定义,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主

体、目的、手段、对象

四个方面的内容,只不过,不同的定义对这四个方面的取舍、强调、

理解和表述存在差异。这表明目前我国学界并没有对恐怖主义犯罪

的定义达成共识。(宋体小4号)

关键词:(黑体小4号)关键词1;(宋体小4号)关键词2;关键词3??

空一行

□□一、我国学界有关恐怖主义犯罪定义的研究概况

(说明:一级标题的名称黑体4号,如有二级、三级标题,名称宋体小4号;第一级标题采用

□□虽然恐怖主义犯罪现象早已存在,但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则是

在20 世纪中期以

28 日通过了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1373号决议,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立法机关于2001 年

12 月29 日通过《刑法修正案(三) 》,对《刑法》中涉及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作了较大

的修改与补充,首次在《刑法》中出现“恐怖活动犯罪”这一概念,相应地,我国学界有

关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明显增多。

(正文:宋体小4号,正文行间距固定为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

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

参考文献(黑体4号,居中)

[1] 刘国钧,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schacht e.industrial polysaccharides[m].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1987.

[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4.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

数学研究所,1983.

[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

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

研究院,1997.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

字滤波技术[j].清华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7] spriggs g e.a history of fine grained hardmetal[j]. int j of refractory metal and hard

material,1995,13:241-255.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要求:文件名的格式

姓名□学号□论文题目

【篇二:思修论文范本】

论法学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及其克服

何伦坤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在“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凸显出比

较突出的功利化倾向。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

解了法学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给法学人

才培养造成了严重危害。应从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坚守大学法

学教育的基本使命;厘清应用性人才培养内涵,坚持法学专业职业

面向的基础,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强化教育者的教

育和管理等方面予以克服和修正。

关键词:法学教育;功利化;就业焦虑;应用性人才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出现了背离教育规

律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其突出表现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功利化偏向、

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和职业能力培养的

简单化处理。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解了法学

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性特征。如果任由这

种现象持续下去,必将扭曲法学本科教育的特性,给法学人才的培

养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予以反思和修正。

一、教育观念的功利化偏向

在教育观念上,将法学本科教育纯粹定位为一种职业教育和就业教

育,特别突出以司考过关率、就业率来衡量办学水平的高低,将内

容丰富、目标多元的法学教育裁剪为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忽视法

学本科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法律人这一最基本的使命。

之所以出现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就业焦虑症的压逼。近些年来,从就业统计数据来看,法学专业不断被

亮红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把就业率和招生、专业设置挂钩,不

断加大对大学就业的考核。有些地方甚至规定,连续几年就业率偏

低的专业将被停办。就业率成为高校生存的巨大压力。这种就业的

焦灼直接导致了了大学管理者在思想上失去定向,过度强调就业在

法学教育中的目标地位,从而背离大学法学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第

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改的过度化。最近一些年来,全国高教界

掀起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改运动。各高校

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采取行政主导的方式,强力推进了包括课

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全方位的教

学改革。法学专业也是如此。但由于片面地理解法学应用性的内涵,

错误地认识应用性教改和法学教育属性的关系,将应用性与素质教

育割裂开来,将法学教育的属性异化为职业教育。

法学教育观念和思想上的功利化偏向,直接驱导了培养目标设置、

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力培养上的功利化、简单化,

危害颇深。必须首先着力予以破除。

首先,要回归大学法学教育的根本,坚守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不仅

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根本上还是面向人的教育,培养健全、

完整的人是其根本目标。法学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其最基础的使命

也在于培育人格自由、乐于创新、脚踏实地、崇尚正义、宽容克己、

参与奉献的合格公民;其次,才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法律人,而

非一个法律机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职业指向、市场需

求并非大学法学教育的全部,除此之外,大学法学教育还具有传播

法律思想、培养法治精神、守护社会良知的重要使命。而不能因就

业压力大而就功近利,扭曲大学法学教育的本质,将其异化为“考证培训”,“就业教育”。何况,就业率的高低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比如,法律服务市场的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等等,均会

影响到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完全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教育的价值,

必将丧失大学存在的价值。

其次,要厘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内涵,坚持法学专业的职业面

向,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一般来说,应用性人才相

对应的是理论性、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是把自

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而非从事理论研究。法学专

业本身属于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绝大部

分在法律部门和社会管理中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但是,在现阶段我

国法学教育的属性仍属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

基础,包括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内的教育模式,即具有通识基础

和职业定向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所以,法学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内含

在素质教育之中的,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命题。申言之,强调法学专

业人才的应用性特点,并不排斥法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属性。所以,

法学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革,其真义在于改 1 ①

变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侧重学科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技能、职

业能力培养的弊端,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等方

面进行“应用性取向”、“职业面向”的调适,而非割弃法学教育的人

文性、伦理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改的过程中,要克服、避免

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必须在正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坚持法学专业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回归对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

坚守。

二、课程体系的功利化拼盘

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其科学设置要回

应“基础扎实、口径适中、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人才目标的要求。

具体要求是:专业核心课完整、学时配置充分;专业基础课精干而

不吝啬;专业任选课(模块)宽广而不泛滥;通识性课程实用、经

典而又能开发学生的心智。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适应

就业、司考的功利化需要,其体系呈现出缺乏内在有机联系的碎片

化拼凑。如,大量裁删法学专业课,压缩基础理论课课时,将公务

员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专门

的课程,规定专门的学分;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教育部要求的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其他法学专业方向课基本不开。通识性课程设置,

固守上级的科目和学时要求,基本上等同于为大学体育课、公外、

“两课”、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数量庞大占近30%的比例。拓展学

生专业基础的课程,如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一片空白,造成

学生专业基础不牢、专业发展能力滞后。专业模块课,大量充斥着

外语、写作、市场营销等技能性、就业性课程,内容杂乱,目标不

清,缺乏与法学专业的关联性。

功利化课程体系的祛魅,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课程体系内部各类课程功能、比例关系,回守“素质、能力、思维、

技能”并重的课程目标,坚持课程体系的市场导向。其次,在具体构

建中,通过“裁、减、并、拓”的方式,对通识课进行结构优化,如

压缩公共计算机课时,对“两课”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重组,删除重

复性内容,同时精心开发素质任选课,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专

业课设置方面,要凸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三大资质的培养,对专业

核心课进行优化重组,适度压缩其中的程序性课程课时,保障基础

理论课、实体性课程课时;增设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基

础课,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对专业方向课,按照各自院校的培养

面向进行特色设置,避免千人一面,比如工科院校可以基于学科关

联性强化商事法方向的课程等。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应该适度,应

结合法律专业的行业面向和岗位群,重点开设公共管理、经济管理、

社会事业中对法律人才需求密集的关联课程,从而舒缓专业方向课

窄而导致的就业能力不足。对于公务员考试、司考类课程,通过开

设专门培训班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绝对不能纳入课程体系。尽管司

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课是就业的重要抓手,但是如前所述,大学法

学教育的目标并不能等同于司考和就业。

三、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

完整的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内容以“四基”为主干,即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要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教

学、理论教学等所有课程教学过程。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实施过程

中,以就业、实用和职考为取向来裁剪内容,导致法学人才知识体

系的碎片化、应试化。其突出表现为:理论课教学,侧重司法考试

热点法条的解读和具体制度知识的讲授,对法条背后的基本原理、

基本精神等不予追问,甚至略去不讲,法学课堂变成了法条释义课、甚至等同于司考培训课;课程考试考查,侧重于司法考试知识的的

考查,甚至直接将历届思考试题直接移植为考试内容;在知识属性

的选择上,侧重于应用性、程序性、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严

重忽视法律伦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解构了法学教

育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基础性,突出了对法律机器、法条匠、甚至“现代诉棍”的培养。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造成严重误导。例如,在认识上,将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上简化为司法考试证书的获得,从低年级开始就不断学习、研读司考教材,反复操练司考题。在学习态度上,凡是与司法考试关联大的、分值比较重的课程认真对待,反之则敷衍塞责。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条规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职业考试知识的记忆。由此造成学生专业素养严重残缺,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法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经典著作,不了解有哪些法学专业期刊和专业机构及其网站;不会用法言法语思考和交流,成为法条背诵的机器,缺乏法共同体人的基本资质。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融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

另一方面,还严重消解了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建构,危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学是正义之学,法律职业是一门维护、实现正义的事业。法学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利用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的要传授学生尊崇以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信仰、法律伦理知识,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的价值 2 ②

教化和实践训练,建构其作为法律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法学教育不仅要受教育者智慧,还要使其高尚。高尚的人,其才智才能够符合人类的方向使用。而以法律伦理为核心的法律精神教育是保证法律人才服务于法律正义生活之需的阀门。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精湛法律技能,但品德低下、唯钱是举的法官、律师会干出什么!

静态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庞杂的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的转化,这一能动创造的过程实现,主要依靠合格、优秀的法学教师。所以,法学教育内容功利化裁剪的出现,从根源上来说与教育主体——教师的法学教育知识、方法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我国法学教育师资的主体源于法学专业研究生,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教师教育和训练,从而导致教师主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贫乏,对法学教育规律认识不清;加之以学术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机制的牵引,进一步消解了法学教师对教学知识、技能的研究和掌握。这种状况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要克服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主要要加强对法学专业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在教师入口处严格把关,严格教育,尤其是坚持助教制度、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明确规定没有经过一到两年

的助教阶段训练的教师不得上讲台。另一方面,要改革相应的职称评聘条件,修正过去那种只重科学研究,而不重教学研究的做法,要制订政策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学术研究。从而,保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施教,实现法学教育的德性教育、知性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完美统一,培养完整的法律人。

四、职业能力培养的简单化、低层次化处理

法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一般性的法律业务操作技能和核心专业能力。一般操作技能是指从事法律业务的最一般的简单操作技能,如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证据调取能力、程序管理和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就是法律思维能力,即运用法律概念、原理和规则发现法律事实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分析法律关系,处理法律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这些能力是法律职业的核心标识,它关涉到法律人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案件时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法学教育成败的标尺。

而功利化的法学教育侧重于以就业和考试为导向的应试能力、识记能力和一般操作性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法学教育观念的功利化指导,以及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是紧密联系、相互承接、一体多面的关系。忽视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会消蚀了法科学生在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活中的发展能力,甚至会影响到法治事业的生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知识、法律信仰、法律技术得以运用和组合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法律思维的力量,再多的法律知识、再坚定的法律信仰,都只能在法律人大脑中枯萎和消失,永远不可能转化为推动社会法治发展的动力。④③

因此,必须在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的前提下,把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位置,通过筑牢专业知识基础,精讲法律原理,精心实施

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教学环节和过程来推进。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法律信仰教育植入所有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量减少一般性的法条注释和结论性知识的课堂讲授内容,将有限的面授时间集中于阐释法理,说明对规范的法理评价,增加启发性、动态性知识和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法学本科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实在。其生成是当下社会功利化、浮躁化、实用化风气影响下,大学管理者

对大学精神认识摇摆和政府对大学的不当干预和管理的必然结果,

也是大学施教者缺乏正确的法学教育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的

集中反映。而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

过程,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克服法学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其

关键在于改革政府对大学的计划式管理体制,培育办学自主权,让

真正的教育家按大学的精神和法学规律办学;同时,建立法学专业

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从而保证法学教育

在操作层面,由具备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熟悉法学教育的规律、明了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价值、掌握法学教学基本方法

的人来落实。只要我们不折腾,秉承大学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就一定能够克服!

注释:

3 ⑤

①曾宪义、张文显:《法学本科素质属于素质教育》,《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②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大基本资质是指:一是必须掌握法学学科基本知识体系;二是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法制信仰、法

律思维和法律伦理、法律语言等等;三是必须掌握法律职业的基本

技能。参见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思考》,《法学》,2005年第2期。

③⑤廖益新:《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改革》,《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④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切合点》,《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

4

【篇三: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1014大班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标题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不加粗,居中,20字以内。可带副题,黑体小三号不加粗,居右。间距段后均0.5行)

班级:101411学号:101411xx姓名:xxx

(宋体五号不加粗,居中。间距段后0.5行)

摘要:

(宋体,小四号,不加粗,200字以内,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间距为段后0.5行)

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是小四黑体不加粗。之后的关键词为宋

体小四号,加粗,3至5个,中间以逗号隔开,最后一词无标点。间距为段后0.5行)

此论文可省略摘要和关键词

正文

(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1500字以上,间距为0行)

如有参考或借鉴部分,务必用红色标明。

为突出逻辑,或许会需要分段落层次。每一段的概括文字需注意编

号关系。一般如下(可根据情况考虑是否加粗):

一、第1层

(一) 第2层

1、第3层

(1) 第4层

1) 第5层

应熟练使用格式刷、编号、段落设置等基本控件。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大一思修结课论文

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合格大学生 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好的思想基础。只有将自己的思想长城铸造好,才能抵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诱惑,才能真正解决好我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正确的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幸福以及积极的自我进取精神。只有将这三个方面认真做好,才能在我们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 关键词:价值观认识自我自我幸福自我进取 前言:人如何生活才能体现出价值呢?人如何做才能在这广阔的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呢?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不应当只拘泥于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以及享乐其中。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物质贡献价值与精神贡献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问题。 一、正确认识自我是个人成才的基础 (一)、为什么要正确的认识自我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是能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保证个人能够成才的基础,这主要在于对自我的评价能够公正、客观、全面、准确。我们作为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学生,面对难易不同的课程、全新的生活环境以及多彩的学校活动,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很容易出现对自我评价的偏差。有些同学性格内向,不热爱参加活动,导致失去了很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有些同学沉溺于游戏之中,认为“大学就等于放松”,最终荒废学业;有些同学面对“精而难”的专业课程望而却步,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到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的我们。 正确认识自己,根本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以蓬勃向上的态度面对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挫折。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能够看到我们身上拥有的优点和长处,也能正确认识我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努力的克服我们身上的不足。正确的认识自我,是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够成才的基础。 (二)、如何正确的评价自我 仅仅知道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关键的一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些同学说:“在高中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理论物理学家,可是大学的课太多太难了,我想放弃了。”“高中的老师和我们说:大学就没有作业,可以尽情的玩游戏!”这些对自我和环境的评价都是片面的、不够客观的,也是不准确的。 正确的认识自我,首先是要对自我的身心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是自己的性格以及爱好,作出准确的判断;其次,在准确的评价个人身心状况后,要结合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全面的评价,不能仅仅依据现在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最后,要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发现问题,帮助自己树立“我能行”的态度来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自我幸福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环节 (一)、为什么要重视自我幸福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自我幸福涵盖了许多方面:日常学习、社会活动、校园爱情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自我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正确认识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日常学习为我们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奠定基础;社会活动不仅锻炼我们的能力还扩大了我们的交际范围,是重要的环节;而校园里美好的爱情则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最梦幻的一笔。重视自我幸福的培养,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麼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麼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 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

大一思修结课大学生论文范文

大一思修结课大学生论文范文 现如今,思修课程是大一学生的一门公选课,但是大多生都不引起重视。以下是学习啦为打击精心准备的大一思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 ___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大学生,五湖四海。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使命——为实现从一名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 “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6%的人“无动于衷”; 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19.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35.1%;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

头”,24.5%则“不予理会”; 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78%的学生喜欢依某同学的缺点起绰号称呼同学;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忧虑的。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第一要求,是成就人生的第一要素。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一个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只有能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跟随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才有成就事业的社会协调能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思修爱国主义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无情的在我们年轻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来到石家庄计算机职业学院将近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伴随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迷茫,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就在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它走进了我们的身旁,更走进了我们的心间。它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的疼爱我们;像老师一样的关心我们;像朋友一样的帮助我们。在它那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人生的迷茫期,大步的迈向幸福的阳光大道。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我们形成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者和接班人,打下了扎实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连接社会的桥梁。我们应该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而理想属于意识范畴,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和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什么样的道路,激发大学生为什么而学。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社会

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才的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大一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如何对待人生环境 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 1.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这是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在大学生找工作.择业时,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闲着,成了恳老族.在大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时,正确地自我评价与估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学生年轻是一个资本,其次大学生却缺乏经验,你们的专业等等 合理调整自己不符和实际的就业取向,例如:与他人攀比,面子主义等等.总之要使你的择业目标与你的心理定位相统一,不要成为过分的理想主义者,而要培养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的能力. 从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顶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有这种心理准备,就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通病,正确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特长.优势劣势有正确的把握. 2.良好的交际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际关系。 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开集体与社会,如果你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尽快融入你所在的单位团体或工作单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与他人协调地工作,完美的沟通,是一种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所以你必须

重新学. 一个人要想被集体所接受容纳,就必须有集体荣誉感,同时要尊重他人,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决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更不能目中无人. 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吃专业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际交往,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决不能脱离社会,也不可能脱离社会. 与他人交往应遵行四大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人际交往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影响。这就是说交流的双方都具有主体性,都有合理的利益,这决定了在集体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报李,礼尚往来。遵行四大原则,形成无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学生所必备的实践能力 行动高于一切,当今某些中国优秀人才,到了外资企业,忽然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如一个技工,由此可见当当今的大学生应缺乏动手能力而失去许多机会与挑战.我们要学历,但不唯是学历,我们更要重视我们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我们现在单纯强调学历与文凭的观念将会改变,学历与技能[动手能力]并重的观念将回被社会所接受. 学历与技能并重的观念将会是一个潮流,我们必须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即很好的动手能力. 4.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平常心态,善代挫折

大一思修论文

大一思修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提到德才兼备,我们 就不 得不说到“德”。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 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 “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 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 “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 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 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 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期望与要求亦随之提高。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的生活,不仅要完成学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和历史使命——为实现从一名自然人到一名社会人的转变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近年一些大学对大学生一些日常行为做过调查,例如:对大学食堂用的餐插队现象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也插队”; “当发现有人在寝室外的走廊上大声喧哗时”,46.6%的人“无动于衷”; 听讲座时,22.4%的人会收发手机短信,另有19.4%的人曾经“打盹”,表示专心听讲的占35.1%;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24.5%则“不予理会”; 对于大学生穿拖鞋进教室上课,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私事,不应要求太严;78%的学生喜欢依某同学的缺点起绰号称呼同学;在诚信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12%的学生承认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

漠视社会公德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忧虑的。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第一要求,是成就人生的第一要素。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一个成功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只有能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跟随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成功人士,才有成就事业的社会协调能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 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大学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

大学思修论文-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摘要: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空虚。 关键词:挫折失败奋斗目标前进动力精神境界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追求和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一、理想信念克服人生的挫折失败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和花朵。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对这些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强大,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有志的人会充分估计到人生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从而正视它,想办法克服它,人生就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示出了极大的乐趣。 当重大挫折出现时,大部分人会无能为力,只有少数心志极为坚定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冲破桎梏,不为挫折所打败。这少数人是人类的精英,成就不可限量!而大部分人呢?他们往往在这种重大打击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等他们回过神来,可能挫折己经降临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处。这个时候,心志脆弱的,当场崩溃,甚至命不久矣;心志稍弱的,悲观丧气,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沉沦苦海,难以自拔;心志坚强的,痛苦不已,精神虚弱,元气大伤。在挫折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心志脆弱的,如果没有气绝身亡,那么要么一辈子在阴影中度过,要么得了顽疾,终身不愈;心志稍弱的,要么被挫折打倒,一身碌碌无为,再无出头之日,要么痛定思痛,在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折磨之后,站

大学思修论文参考范文

大学思修论文参考范文 “思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和xx年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 ___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___》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提出了现实要求。在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以 ___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尝试借助新兴媒体指引学生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状,创造性运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

作者简介:郭玉华,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博士。 :G641 :A :1009-0592(xx)06-224-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人治到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不可逆转的趋势。经过建国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___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十分紧迫。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客观要求。 xx年10月14日由中共中央、 ___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___》,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浅谈教育忠国方面的中国传统道德摘要: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形成,,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历经千年积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育忠国方面仍具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忠国道德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特质所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且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这是由道德教育的作用所决定的。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一定伦理道德准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从而达到社会安定的理想境地。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扬弃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提供经验。本文从教育、忠国两方面进行论述。一、教育方面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儒家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不仅是思想家更是成功的教育家。为思想道德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而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中国古代一直延续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关系可谓是师生关系的典范。颜回一贫如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他的安贫乐道十分称赞,称赞他是“贤哉回也”。颜回对老师也非常尊重,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回曾这样称赞他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勿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以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表达了对孔子人格学识的由衷钦佩。孔子首开“尊师爱生”之气,以后教育家相沿成习,逐渐熔铸成中国传统教育的良好美德之一。“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也反作用于教育,使得教育体质井然有序,同时也铸就了学术的繁荣和人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二、忠国方面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身为国家的合法公民就应公忠为国。“公忠为国”即忠于自己的祖国,并能做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书·贾谊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诗文集·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这要求人们要有以身许国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一)情系故土是爱国主义德行最初的基础和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最深的一种热情。首先源于对自己生存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我养我土地的热爱。土地山川是衣食住行之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以报恩的崇敬之情祭社(土地)、祭稷(五谷)、敬桑梓(社树)、祭名山大川。随着民族感情的积累和国家的形成,人们将对故乡的爱移于国家。因此有了杖汉节苏武牧羊、班定远落叶归根、蔡文姬弃子归汉、抗沙俄土部蒙古返祖国等一系列英雄壮举。无一不体现了忠国的传统道德。尽管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钟情于生育自己的故乡故土是人们广泛认同的心理。拳拳赤子魂魄思乡,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情感炽热而深沉。这是中国历代爱国主义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无数炎黄子孙魂系梦牵落叶归根的深厚基础。(二)忧国忧民是爱国情感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爱国主义的更高追求。所谓忧国忧民,即对国家前途命运无比关心,对人民生存境况的体验与同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之处皆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各个朝代均有体现,上至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下至“山野村夫”、“布衣之徒”。如忧国难曹hui败齐师、哭秦庭包胥复楚、赋《离骚》屈子沉江、贾长沙居安思危抒发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之情怀。他们或“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集·病起书怀》)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荣为己荣,以国耻为己耻(梁启超《爱国论》)表现出为国分忧、立志报国的满腔热情。“情系故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深刻表现,支持我们民族最重要的道德传统与道德精神。教育、忠国所体现的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这两方面历经千年积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综上所述,历史长河的发展、王朝统治的不断改变、各民族的纷争与融合

大学思修结课论文

发现生活中的美 内容摘要: “美”在字典里有很多种解释,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美其实与我们如影随形。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人、事、物都充满着美的元素;只要我们学会用心去欣赏、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美不需要我们跋山涉水去寻找,在我们身边你就可以看到世上最美的风景。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可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真正的美。 关键字: 美、生活、身边、风景、人物、心灵、情感 一、景物之美 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觉得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所以总是会选择节假日或是空闲时间到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去娱乐休闲从而希望解除身心的疲惫,但殊不知我们若想利用景物美来缓解我们的压力根本不需要跑多远去多有名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一颗安静的心来体会我们身边的景物,你会发现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美景也会深深的使我们陶醉其中,从而能使我们解忧排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拉开新一天的序幕,校园里同学们的身影开始渐渐的变得稠密起来。校园的角落里稀稀落落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漫步在清晨的校园里,你会发现一切事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富有生机,新的一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在这的美景中,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忧愁伤心的呢?午后,阳光洒满学校的每个角落,一切变得格外清晰明朗,操场上,同学们要么在排练剧目,要么在打球跑步,要么就干脆什么也不做懒懒的躺在草地上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置身其中教学楼,寝室楼,餐厅,操场都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

丽。傍晚,太阳逐渐消失在天际,教学楼上的灯光变得越来越明亮,同学们开始在做着一天当中最后的事情,也许是复习白天所学的东西,也许是在静静地看书。总之,在一天的末尾,当视线中的景物开始变得模糊,只要我们的心依旧明亮,身边的景物,我们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才是最美的;只要我么们留心观察,细心感悟,耐心领悟,身边的景物也会使我们陶醉其中,也会使我们忘记身心的疲劳和忧虑。 二、人物之美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赫拉、雅典娜、维纳斯三位女神为了争夺最美的女神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争执。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美的讨论,一个人到底怎样才算美呢?是拥有绝世的外貌还是妖娆的身姿妩媚的动作还是仅仅只需要一颗善良的内心?其实,在当今的时代下,一个人美与不美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这个人思想品德的高低,个人素质与修养的深浅,如果一个人拥有很美丽的外表,而他的言行举止却极为粗鲁,没有一点礼貌,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认为他是最美的人。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的美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有时候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让人觉得温暖觉得是最美之举。你是否曾留意过在餐厅吃饭时餐厅工作人员不停地在餐厅里走转去清洁餐桌;你是否曾看到过晚上十点多校园的马路上清洁工依然在清扫路面上的纸屑;你是否曾发现过每天清晨宿舍楼道里的保洁阿姨不厌疲倦的一遍又一遍的拖地清洁角落的垃圾。他们虽然没有亮丽的外表,可是却有着一颗炙热的内心,这颗内心驱使他们做着最美的事情,他们可以说是校园里最美的人! 三、情感之美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感情,感情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宝贵最美好的东西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这个世上最美的东西,有了感情我们才能更好地和身边的人相处,有了感情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的真适和美好,有了感情我们才能够体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了感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的温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感情之美无处不在。父母在我们生病的时候给我们的

大一关于人生价值思修论文范文

大一关于人生价值思修论文范文 人生价值即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即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是人生价值观的内核,人生价值观是人生价值的准绳。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大一关于人生价值思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新时期评价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人的发展理论从人生观教育研究角度出发,分析为何将劳动和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这一问题。文章通过人生价值实现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劳动为途径实现人生的绝对价值;以贡献为手段实现人的相对价值为桥梁将人生价值与劳动和贡献联系起来。谈及人生的绝对价值时,主要运用存在主义的人本观进行论述;谈及贡献主要从社会视角进行解决。 关键词:劳动贡献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1.相关概念概述 要讨论“为什么”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是什么”,回归概念,从源头找线索。

1.1 劳动及劳动的特征 广义的劳动指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劳动所做出的最广泛的抽象或概括,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耗。 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分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劳动即特定“人”的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并且劳动在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 劳动的特征:第一,劳动的本质: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满足价值主体“获取并消耗价值客体”的需要。(换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表述: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的价值在于帮助价值客体实现自己的价值)劳动的价值,也只在于获取和消耗。这是劳动存在的根本价值。除此以外,劳动不存在另外的价值;第二,劳动不创造任何价值。它只能在帮助价值客体实现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在一个价值周期中,劳动只对价值主体有价值,而对价值客体没有价值。这种情况的劳动价值,我们称之为“劳动的单

思修课程论文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首先,我们要认清适应转变,认清使命。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作为大学新生的我们势必会在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此时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 其次,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要经常思考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问题。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

思修论文范文

思修论文范文 关于思修论文范文大全 篇一: 谢谢你,正能量 正能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正能量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如果没有赞扬的微笑照耀,我们怎能去感受、去爱? 微笑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正能量。悲哀的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知觉的人性中的悲悯逐渐开始变得麻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微笑猝然相逢,心才会被正能量所俘获。 ——让我们,学会捡拾。 拾回某些被忽略的、遗忘的东西。 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听到的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相信很多老师都拿它当做过押题热点,可抛开这些,这篇文章真的感染到了我。 在大多数人看来鼓掌也许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我眼中——"鼓掌"是种正能量的代称。"鼓掌"是种欣赏,同样也赞美。我想,只有擅长赞美别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并不为这种自身的改变埋单,而是将它归罪于世态炎凉。人们总是有理由,因为社会太现实了,我们的改变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事实呢? 渐渐的,心像是被冻成了一坨冰,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被阳光一样的东西融化。而幸运的是,在凄惨悲戚的现实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像阳光一样融化了'这团凝冰'——这就是正能量! 做到赞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到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或者同自己付出相同却得到了更为丰厚的收获成果的人,我们真的能做到平心静气的起立鼓掌吗? 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 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节目《感动中国人物》,里面讲述的都是些大公无私的小人物,有贫困山区的教师、有底层工人还有些社会人。他们都是最鲜活的代表,而他们却能绽放开生命的灼灼花朵,活的那样有生命力。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精心侍弄着爱与美的培育。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每次看到他们的事迹都会不约而同的热泪盈眶,而随之而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渲染。 这是种情感的冲击!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得奖人的短片放出来时,我总是含泪在微笑,而感动的源泉并非他讲述的不幸的一切或者一切的不幸,而是他们小小身躯所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正能量就像是发光体,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剂,他们能治愈人们心中丢失的善念,是能势必压到冷漠的负能量。 赞美、鼓掌......这些都将世界的美好放大化,升华一切'善'的概念。毫无置疑,我们需要它! 谢谢你,正能量。 篇二: 人生环境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它很复杂,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大学生做为时代的一个人才主力军,对人生环境的处理,更不可忽视,因为这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地位。大学生既有梦想,又有追求,同时又有一些自负.担心.恐惧与迷茫. 1.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应该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思修课论文:我设想中的大学(我理想中的大学)

我设想中的大学 东风带走了萧飒的枯草,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蝉的歌唱取走了温馨,送来了焦躁。穿过雨落的季节,我们走进了大学。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是美好的。大学可以被看成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了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是最重要的。理想中的大学可以让我成长,可以让我在毕业的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往哪里继续走下去,让我四年后在回顾的时候可以骄傲的说,我学到了很多,我舍不得离开,要和大学里的好朋友做一辈子 的好朋友.大学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完美的,它能让我们充分展现自己,它能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为我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奠定基础。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缘分所至,让大家相聚在了大学校园。大家都有着各自独有的文化和习俗。文化的交融,民俗的交流,弹奏着一曲和谐的协奏曲。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是放飞理想,追逐梦想的神圣殿堂。梦想中的大学校园应该是绿树成阴,一排排教学楼高大气派,一条条校园道路宽阔整洁,梦想中的课堂是轻松活跃的,梦想中的教师是严谨幽默的,梦想中的校园是甜蜜充实的,而梦想中的大学生则是浪漫纯情自由自在的,他们不受思想的羁绊,在大学的校园里放飞青春,追逐理想,描绘灿烂光辉的人生篇章。而梦想中大学,则会为所有学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机会。让每一位热爱她的学子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是充实而又多彩的。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所以学习必然是大学生活的主题曲。我理想中的大学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氛围,有渊博的教授上一些好的课程。这里充满挑战,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你想学的任何东西,可以在图书馆查到你想看的一切的资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这里的生活应该是紧张而又有节奏的,繁忙的学习可能会让你忘记了一切,你没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情。要对未来有一种憧憬并且可以付出实际行动,要知道未来的方向。有空可以和朋友或者是同学在草地上聊聊天、听听歌,讨论讨论学业,和对一些学习当中的问题的不同的见解,必要的时候也要有争吵,还可以谈谈理想和人生。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她是一个书香芬芳浓重的书屋。书是知识的海洋,每个人都想接受它的洗涤。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心腹之地,希望同学们畅所欲游。大家在这儿或其他一角、教室,欣赏各种报刊、杂志、教科书等,以了解民生民意,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世界形式走向等世间百态。即充分满足视野享受和充实自己,又锻炼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书香芳香中生活学习实为一种人生享受。 大学,在我的初步设想中,处处都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和欢声笑语。当然,精彩的大学生活必然不能只被学习所充斥。这里是绿色与蓝色的交接处,很美,让人陶醉:一片绿色,鸟语花香,走在梧桐树下,踩着蓬松的落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美的享受!精彩纷呈的派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讲座,每一项都充满着诱惑力。心目中的大学要有几个知已好友,可是一起笑一起哭,一人有难,大家都帮助解决,一点都不亚于家人的感情。 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一个充满仁爱的场所。各位老师在尽职尽责忙碌自己的工作之余,花点时间,把更多的关怀以及爱留给自己的学生,让每位学生得到有如父母关怀的温馨,不让他们有除学习之外无谓的压力和苦恼,以体现为人师表的

XX大学生思修论文优秀范文

XX大学生思修论文优秀范文 为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深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以提高其教学效果。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xx大学生思修论文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政治文化价值、思想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和道德文化价值的层面视角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更具有理论新意。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政治文化价值思想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道德文化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上产生的”[1 ](P406)。“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

[2](P139)(P326)因此,价值是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和主体被客体满足这种主客体之间特定关系的范畴。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与价值观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则涉及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基本或普遍的价值原则的理解和认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民政治地位的强大、经济地位的雄厚势必要求文化发展上的强盛,而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 ___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 ___、基本道德规范。”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文化价值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政治文化层面所体现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坚持 ___的指导地位。中国作为最大的 ___, ___是我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立党立国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中国共产党是 ___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___思想、 ___理论、“ _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 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 ___。 ___是中国社会主义 ___的旗帜,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