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综合测试4汇总

滚动综合测试4汇总
滚动综合测试4汇总

滚动综合测试(四)〈必修2第5?7章〉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u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

题意)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区别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C .基因的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

D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遗传信息是指DNA 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必然

会引起其改变,故B错误;替换引发的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一般比移码突变小,但不一定最小,如发生在启动子位臵将导致转录失败,故C 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环境变化无因果关系,故D 错误。

答案:A

2.农业生产上常常需要进行作物育种,以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下列有关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只有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D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培养得来

解析:杂交育种时间长、 工作量大; 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不是缩短育种年限的唯一方法;克隆是无性 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 数为奇数,但其并不是经花药培养得来的。

答案:C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 棉花的共同进化

C .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 都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例如四倍体 生物AAaa 的单倍体可能为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 AAaa 为杂 合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中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并 没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没有实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 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都 能遗传给后代,一般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 C

CTT DNA GAA

GTA |② RNA GAA

1 1 氨基酸 *

谷妄酸 T 缄氨酸

I

+

1

血红蛋白止常

4.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转运缬氨酸的tRNA —端的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

B.②过程是a链作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C .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人发生此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中对应的碱基是GUA , 则tRNA 中相应碱基是CAU ;②过程为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对的替换可能会导致某些性状的改变,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为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化;而有时碱基对的替换则不会导致性状的变化,因为密码子存在着简并性。

答案:A

5 .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髙秆抗锈病x儀秆易染锈病一F-花药+幼苗—病

I r ① ②仇良灵种

过程甲过程乙

A .过程甲产生的F i有四种表现型

B.利用该育种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 .过程乙没有涉及花药离体培养

D .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过程甲产生的F i只有一种表现型;单倍体育种涉及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是可育的纯合子。

答案:D

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诱变育种能够改变基因结构,且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可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

C .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D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种育种方法,它能改变基因结构,但有利变异较少, 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不能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状的水稻品种;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这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紊乱;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但也有少数会出现优良性状。

答案:D

7.下列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F i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C .基因型Dd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会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雌雄

配子比例为1 1

D .利用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组织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解析:A项叙述中对非等位基因的认识是错误的,应叙述为“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项中的叙述符合染色体结构变异中

的易位现象;C项中对1 1的认识有误,应该是基因型为D的配

子与基因型为d的配子数量相等,但雌配子数量要远少于雄配子;花药离体

培养得到的植株只能是单倍体的。

答案:B

8.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 ,不可能的原因是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初级卵母细胞XX染色体不分开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两条X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

解析:从该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上判断,该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性

染色体,但无法断定多出的染色体是X 染色体还是Y 染色体。四个选项中

只有D 项不会造成这种情况,而是形成44+XXX 的染色体组成的个体。

答案:D

9.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问题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通过遗传使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子代中得

以传递

B.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生殖隔

C .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

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完整)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高中化学选修4二单元测试题.docx

选修 4第二章《方向、限度、速率》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 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 mol·L-1·s-1B.v(B)=mol·L-1·s-1 C.v(C)= mol·L-1·s-1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 2 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 +B( 气)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是 4mol,在前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mol·L-1·s-1,则 10 秒钟时, 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 分解为 CaO(S)和 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 P2=下,可逆反应2X(g)2Y(g) + Z(g)中,生成物 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6.α1 和α 2 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 A 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 1增大,α 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 g)+ 5O2(g)4NO(g)+ 6H2 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 g) +2B2( g)2AB(g)的△ H<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 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 ( N2 O42NO △H> 0 ) (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甲乙 (b)在活塞上都加 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a)甲 >乙( b)甲 >乙B.( a)甲 >乙( b)甲 =乙 C.( a)甲 <乙( b)甲 >乙D.( a)甲 >乙( b)甲 <乙 10.在 A( g)+ pB ( g) qC(g) 的反应中,经t秒后 C 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 B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pq/mt mol·L-1 s-1B. mt / pq mol·L-1s-1C.pm/qt mol·L-1s-1 D. pt/mq mol·L-1 s -1 二、选择题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右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 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X A.升高温度B.加大 X 的投入量 的 转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化 b 率a 1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o 时间B.棕红色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化学选修4综合检测试卷

(g)

8.下列装置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其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解水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O H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电极反应式出现环境 O+4e-===4OH-碱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O ↑+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2 +2e-===H2↑用Cu作电极电解NaOH -2e-===2H+用惰性电极电解H SO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2A(g)+B(g) 2C(g)Δ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不变 (OH-)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B(g)2C(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AgCl(s)+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c点变到d点 -浓度减小 点对应的K 20.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 池 电解精炼铜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 参考相对原子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 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 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 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 铁粉 3、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 A.H2O(l) H2O(g) B.CO2(g) CO2(s) C.NaOH(aq)+HCl(aq) =NaCl(aq)+H2O D.NH3(g)+HCl(g)=NH4Cl(s)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 再改变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5、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7、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 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8、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H= -57.3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Q1kJ·mol-1, 12-H 2SO4(浓)+NaOH(aq)=12-Na 2SO4(aq)+H2O(l) ;△H= -Q2 kJ·mol-1 HNO 3(aq)+KOH(aq)KNO3(aq)+H2O(l) ; △H= -Q3 kJ·mol-1, 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Q1 = Q2 = Q3 B.Q2 > Q1 > Q3 C. Q2 > Q3 > Q1 D. Q2 = Q3 > Q1 9、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性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 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 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A. 1×10-14 B. 5.56×108 C. 1×107 D. 55.6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一端浸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把试纸一端在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后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颜色变化后,马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pH值 3、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等于5 mL 4、NH4Cl溶液的pH和稀HCl的pH值均为5,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 b B. a < b C. a > b D. 不能确定 5、证明氨水是弱碱的事实是 A. 氨水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B. 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液变蓝 C.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值为5.1 D. 铵盐与熟石灰反应逸出氨气 6、已知某温度下,K a(HCN)= 6.2×10-10 mol/L、K a(HF)= 6.8×10-4 mol/L、K a(CH3COOH)= 1.8×10-5 mol/L、K a(HNO2)=6.4×10-6mol/L。在pH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NaCN B. NaF C. CH3COONa D. NaNO2 7、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 40 mL水 B. 1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 C. 50 mL 0.01 mol/L BaCl2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Cl、②Na2CO3、③KNO3、④CH3COOH,其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D.NH3·H2O 10、设某氨水的pH= x,某盐酸的pH= y,已知x + y =14,且x > 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 > c(NH4+) > c(H+) > c(OH-) B. c(NH4+) > c(Cl-) > c(H+) > c(OH-) C. c(NH4+) > c(Cl-) > c(OH-) > c(H+) D. c(Cl-) > c(NH4+) > c(OH-)> c(H+) 1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3,③NaHSO3, ④Na2S,所含带电微粒的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 Na2CO3: Cu2+ + CO32—+ H2O = Cu(OH)2↓+CO2↑(主要) Cu2+ +CO32—= CuCO3↓(次要) (2)CuSO4 + Na2S: Cu2+ + S2—= CuS↓(主要) Cu2+ + S2—+ 2H2O = Cu(OH)2↓+H2S↑(次要) 则下列对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u(OH)2 > CuCO3 > CuS B. Cu(OH)2 < CuCO3 < CuS C. CuS > Cu(OH)2 > CuCO3 D. CuS < Cu(OH)2 < CuCO3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13、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c(OH-)增大 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Li+、SO42-、NO3- 15、0.1 mol/L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使得c(CO32—)少于0.1 mol/L。如要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入少量水 C. 加入适量KOH D. 适当降温 16、常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判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c (NH ? H O) B . 人教版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 A 卷)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6 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7-10 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 用水稀释 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c (OH - ) 3 2 c (NH ? H O) 3 2 c (OH - ) C .c (H +)和 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 10mL 量筒量取 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 C .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2.3 D .用 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 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 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 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 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 的电离方程式 H 2SO 3 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 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 pH 约为 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 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 的 H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 CH 3COONa 、NaOH 和 Na 2CO 3 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 3COOH 和 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 的 NaHA 溶液,其 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本练习题

化学选修4课本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P.6)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P.10)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P.14) 1. C(s)+O2 (g) == CO2 (g) ΔH=-393.5 kJ/mol 2.5 mol C完全燃烧,ΔH=2.5 mol×(-39 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选修4测试题

选修4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 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是 ( )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依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 2(g )+Cl 2(g )=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 不同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中和热△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 =2×(-57.3)kJ/mol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H =+2×283.0kJ/mol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4.已知:H 2(g)+F 2(g) = 2HF(g) △H =-270 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D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 △H=-1367.0 kJ/mol (燃烧热) 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 △H= +57.3kJ/mol (中和热) C .S (s )+O 2(g )===SO 2(g ) △H=-269.8kJ/mol (反应热) D . 2NO 2==O 2+2NO △H= +116.2kJ/mol (反应热) 6.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 4 (白磷,s )+5O 2(g)====2P 2O 5(s) △H =-a kJ/mol 4P (红磷,s )+5O 2(g)====2P 2O 5(s) △H =-b kJ/mol 若a 、b 均大于零,则a 和b 的关系为 A .a <b B .a>b C.a=b D .无法确定 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测定中和热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 蒸馏石油 配制溶液中转移 溶液 A B C D 8. 已知H 2(g )+Br 2(g )= 2HBr (g ) △H =—72 kJ/mol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 2(g ) Br 2(g ) HBr (g ) 1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 为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9.已知:2H 2(g )+ O 2(g)=2H 2O(l) ΔH=-571.6KJ· mol -1 CH 4(g )+ 2O 2(g)=CO 2(g)+2H 2O(l) ΔH=-890KJ· 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1∶3 C .1∶4 D .2∶3 10 已知:2CO(g)+O 2(g)=2CO 2(g) ΔH=-566 kJ/mol Na 2O 2(s)+CO 2(g)=Na 2CO 3(s)+ 1/2O 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 2O 2(s)+2CO 2(s)=2Na 2CO 3(s)+O 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11. 已知298K 时,合成氨反应:N 2 (g ) + 3H 2 ( g ) 2NH 3 ( g ) △H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小于92.0 kJ C 一定等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 = CO 2(g)+3H 2(g) ?H = + 49.0 kJ·mol - 1 ②CH 3OH(g)+1/2O 2(g) = CO 2(g)+2H 2(g) ?H =-192.9 kJ·mol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小于-192.9 kJ·mol - 1 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 = CO 2(g)+2H 2(g)的△H ﹤-192.9 kJ·mol - 13 已知H 2(g)、C 2H 4(g)和C 2H 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 l -1 、—1411.0kJ·mol -1和—1366.8kJ·mol -1,则由C 2H 4(g)和H 2O(l)反应生成C 2H 5OH(l)的△H 为 A .—44.2kJ·mol -1 B .+44.2kJ·mlo -1 C .—330kJ·mol -1 D .+330kJ·mlo -1 14.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H 2O (g )=O 2(g )+2H 2(g ) △H 1 H 2(g )+Cl 2(g )= 2HCl (g ) △H 2 2H 2O (g )+Cl 2(g )= 4HCl (g )+O 2(g ) △H 3 则△H 3与△H 1和△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3 =△H 1+2△H 2 B. △H 3 =△H 1+△H 2 C. △H 3 =△H 1—2△H 2 D. △H 3 =△H 1—△H 2 15.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Q 1 ; 2H 2(g)+O 2(g) == 2H 2O(g) ΔH =-Q 2; H 2O(g) == H 2O(l) ΔH =-Q 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 2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4Q 1+0.5Q 2 B. 4Q 1+Q 2+10Q 3 C. 4Q 1+2Q 2 D. 4Q 1+0.5Q 2+9Q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