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855891.html,

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作者:张晓春刘嘉豪梁飞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水凝胶是一类兼具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研究物理水凝胶和化学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环境敏感水凝胶提供研究基础。环境敏感型水凝胶因为这种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在药物控制释放材料、传感器、形状记忆材料等,使得智能水凝胶在生物医药、仿生工程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水凝胶;制备方法;环境敏感

水凝胶是指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亲水残基,亲水残基与水分子结合,将水分子连接在网状内部,而疏水残基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水凝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的上千倍的水,且仅溶胀不溶解。由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形态柔软类似生物体组织,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控释、细胞的固定化载体、生物分子、组织工程和传输体系等,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水凝胶的网络的交联方式,可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

1 水凝胶材料的制备

1.1 物理凝胶的制备

物理凝胶通过物理作用如氢键、静电作用、链的缠绕等分别或者共同形成的。制备物理凝胶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缔合交联。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具有不同极性链段的高分子,具有表面活性,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等在水中自组装形成水凝胶及胶束等有序结构,接枝共聚物有丙烯酸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改性淀粉接枝聚乙烯醇(PVA)等,多嵌段共聚物有左旋聚乳酸(PLLA)和PEO的三嵌段共聚物(PLLA-PEO-PLLA)、聚环氧丙烷(PPO)和PEO的共聚物(PEO-PPO-PEO)、聚乙二醇(PEG)和聚乳酸/轻基乙酸(PLGA)的共聚物(PEG-PLGA-PEG)、聚氨醋(PU)和PAA的共聚物等。

②离子交联。向带有中正电荷的高分子或者负电荷的高分子中加入交联剂就可以得到由离子交联而形成的水凝胶,离子桥的形成使高分子链连结成一个三维网络,如海藻酸可在Ca+存在下交联形成开放的三维网状结构。

③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纤维素、壳聚糖等可以通过氢键交联作用而形成凝胶。例如,室温下的纤维素可以溶解于尿素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纤维素分子与混合溶液分子之间形成的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设备

1.实验 1.1试剂和仪器 (1)仪器:Alpha-Centau“FT.IR型红外光谱仪 (日本岛津),S540—SEM型扫描电镜(日本日立),热 分析(DT A_TG)(Du Pont 1090B型热分析仪),紫 外一可见光谱仪(日本日立)UV-34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孓3C型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有限 公司)。 (2)试剂:壳聚糖(CS)(浙江玉环县化工厂,分 子量:1.5×105,脱乙酰度:93%),聚乙烯醇(PVA) (佛山市化工实验厂,日本进口分装,Mw一1.o× 105),冰乙酸(分析纯),甲醛(37%,分析纯),盐酸 (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 1.2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溶胀性能测试 1.2.1水凝胶的制备 取50mL圆底烧瓶,向其中加入o.5 g CS、 15mL二次水和2mL冰乙酸(3 m01/L),搅拌均匀 后,再加入o.39 PVA,搅拌混合均匀,然后抽真空, 向其中加入2mL甲醛(37%),室温反应24h;成胶 后,取出,切成1mm3左右的颗粒,用二次水浸泡,每 天换1次水,1周后取出;真空干燥,最后置于干燥 器中备用。

2. 实验 1.1 实验样品的制备 1.1.1 银溶胶的制备 将0.001mol/L的单宁酸和0.1mol/L的Naz COs溶液加热 至6O℃并搅拌,逐滴滴加0,001mol/L的AgNO3。当混合物颜 色逐渐加深至橙红色时,形成稳定的银溶胶。反应的关键是控 制AgNOa溶液的滴加速度和加入量。其反应机理l1]为: 6 AgNOs+ 6H52046+ 3 Na2C03— 6Ag +C76H52049+6 NaNO3+3 0 1.1.2 Ag/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制备浓度为1O%的PVA溶胶,将新制备的银溶胶在搅拌 的条件下加入PVA溶胶中,其混合液在室温下静置5min后倒 入模具中,放入THCD-04低温恒温槽中,采用冷冻一解冻法使之 结晶成型。每个循环的冷冻一解冻工艺见图1。按此做7个循环 制得样品,即得到Ag/PVA水凝胶。同理可制得Ag 浓度为 O%、0.125%、0.25 、0.5% (即Ag 占PVA的质量百分比 为:O%、1.25%、2.5 和5 )的Ag/PVA复合水凝胶。将样品制成哑铃形,测试区宽度约4mm,厚度约lmm(每个样品在测试前用千分尺精确测定其宽度和厚度)。每个样品裁5个样条,结果取平均值。2.1 Ag/PVA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微粒由于比表面积很大和表面不饱和键较多,具有很高的 表面能,所以极易团聚_3]。如果金属微粒发生团聚,则其光、电、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 方法 xxx级 xxx专业xxx班 学号:xxxxxxx xxx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xxx (xxxxxxxxxxx,xx) 摘要: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较成熟的制膜方法(相转变法、熔融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而且介绍了一些新的制膜方法(如高湿度诱导相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直接成膜法以及自组装制备分离膜法等)。 关键词:膜分离,膜材料,膜制备方法 1.引言 膜分离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医药、食品、电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为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膜分离过程中,对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及膜过程的强化等三大领域;随着膜过程的开发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膜材料及其膜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对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 2.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1963年,Loeb和Sourirajan首次发明相转化制膜法,从而使聚合物分离膜有了工业应用的价值,自此以后,相转化制膜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并逐渐成为聚合物分离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所谓相转化法制膜,就是配置一定组成的均相聚合物溶液,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改变溶液的热力学状态,使其从均相的聚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最终转变成一个三维大分子网络式的凝胶结构。相转化制膜法根据改变溶液热力学状态的物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溶剂蒸发相转化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变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2.1.1 浸没沉淀制膜工艺 目前所使用的膜大部分均是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的相转化膜。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先流延于增强材料上或从喷丝口挤出,而后迅速浸入非溶剂浴中,溶剂扩散进入凝固浴(J2),而非溶剂扩散到刮成的薄膜内(J1),经过一段时间后,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交换达到一定程度,聚合物溶液变成热力学不稳定溶液,发生聚合物溶液的液-液相分离或液-固相分离(结晶作用),成为两相,聚合物富相和聚合物贫相,聚合物富相在分相后不久就固化构成膜的主体,贫相则形成所谓的孔。 浸入沉淀法至少涉及聚合物/溶剂/非溶剂3个组分,为适应不同应用过程的要求,又常常需要添加非溶剂、添加剂来调整铸膜液的配方以及改变制膜的其他工艺条件,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的膜。所制成的膜可以分为两种构型:平板膜和管式膜。平板膜用于板

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精)

1 02121289.9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 2 02134788. 3 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3 01124165.9 一种纳米级超长余辉硅铝复合盐类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 01133301.4 电致发光材料包膜 5 02130973. 6 一种电致发光磷光材料及其应用 6 01136619.2 一种非放射性环保蓄能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7 02134210.5 含硒杂环化合物的聚合物及其在制备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8 02125386.2 一种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新方法 9 02155860.4 允许由给体转移有机材料以便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内形成层的设备 10 02124569.X 亚甲基吡咯金属络合物、使用该络合物的发光元件材料以及发光元件 11 02132760.2 含有高可见发光效率的CdTe纳米晶透明聚合物体相材料的制备方法 12 01804068.3 发光元件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发光元件 13 99816847.5 光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 14 02124757.9 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其制造方法和组成物及发光二极管用密封材料 15 02135615.7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铝的制备方法 16 01138882.X 超长余辉高亮度蓝紫色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17 01138883.8 铝酸盐高亮度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8 02157031.0 用于转移有机材料以形成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结构层的方法 19 03112784.3 纳米发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 03113677.X 含镉氧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1 02103614.4 基于纳米材料的发光气敏传感器及纳米材料的成膜工艺

【CN109988319A】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44318.X (22)申请日 2019.02.27 (71)申请人 韩建中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中 路一段20号26栋1单元3号 申请人 杨凯文 (72)发明人 邢孟秋  (51)Int.Cl. C08J 3/075(2006.01) C08B 37/08(2006.01) C08L 5/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 水凝胶制备原料比重如下:羧甲基壳聚糖200- 1200份,CE 10-100份,双蒸馏水1-10份,EDTA游 离酸100-300份,EDC -HCI 100-200份,通过将一 定比例的羧甲基壳聚糖和CE粉末进行混合制得 水凝胶,改水凝胶用于医学领域,具备抗菌抗感 染,刺激细胞增长的功能,同时该制备方法具备 简单,制备难度较低, 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CN 109988319 A 2019.07.09 C N 109988319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88319 A 1.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制备原料比重如下:羧甲基壳聚糖200-1200份,CE10-100份,双蒸馏水1-10份,EDTA游离酸100-300份,EDC-HCI100-2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E的制备步骤如下: S1、将200份羧甲基壳聚糖溶入10份的双蒸馏水中; S2、在溶液中加入240份的EDTA游离酸; S3、再加入160份的EDC-HCI形成胺键; S4、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酝酿,再用透析管进行提纯; S5、将提纯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得到CE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制备步骤如下: S1、取80份CE粉末,将其溶入5份的双蒸馏水中; S2、在溶液中加入定量的羧甲基壳聚糖,然后持续搅拌; S3、将搅拌得到的物质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分离一定的时间,使得气泡得以消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干燥的时长为7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续搅拌的时长为2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时长为5min。 2

非晶态金属材料综述

非晶态金属材料 一,非晶态金属材料 非晶态金属材料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晶体),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旋转对称,镜面对称,角对称(准晶体)等。而与此相反,非晶态金属不具有任何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具有短程有序和中程有序(中程有序正在研究中)。一般地,具有这种无序结构的非晶态金属可以从其液体状态直接冷却得到,故又称为“玻璃态”,所以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或“玻璃态金属”。 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固相烧结法,离子辐射法,甩带法和机械法。 二,非晶态金属的特点 由于传统的金属材料都以晶态形式出现。但这类金属熔体,由于极快的速率急剧冷却,例如每秒钟冷却温度大于100万度,冷却速度极快,而高温下液态时原子呈无序状态,因被迅速“冻结”而形成无定形的固体,此时这称为非晶态金属;由于其内部结构与玻璃相似,故又称金属玻璃。 这种材料强度和韧性兼具,即强度高而韧性好,一般的金属在两点上是相互矛盾的,即强度高而韧性低,或与此相反。而对于非晶态金属,其耐磨性也明显地高于钢铁材料。 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远优于典型的不锈钢,这可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薄而致密的钝化膜;同时由于其结构均匀,没有金属晶体中经常存在的晶粒、晶界和缺陷,所以不易产生引起电化学腐蚀 并且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由于其电阻率比一般金属晶体高,可以大大减少涡流损失,低损耗、高磁导,故使其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也被誉为节能的“绿色材料”。 另外,非晶态金属有明显的催化性能;它还可作为储氢材料。 但是非晶态合金也有其致命弱点,即其在500度以上时就会发生结晶化过程,因而使材料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还有其制造成本较高,这点也限制非晶态金属广泛应用。

发光材料制备方法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随着发光材料基质类型的不断发展,其制备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7~10]针对各种基质的特点,相应发展出了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燃烧合成法、微波加热法、水热法、喷雾热解法、化学沉淀法、电弧法等制备技术。这些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有着显著的差别,适用性也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溶胶—凝胶法 溶胶一凝胶法(Sol-Gel)是低温合成材料的一种新工艺,它最早是用来合成玻璃的,但近十多年来,一直是玻璃陶瓷等先进材料合成技术研究的热点,其原理是将组成元素的金属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作为先驱体,经过水解形成凝胶,这些凝胶经过烘干成为玻璃粉末并进行成型,再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烧结,形成玻璃陶瓷。溶胶一凝胶法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合成方法。它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前驱体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形成溶胶,然后经溶剂挥发及加热等处理,使溶胶转变成网状结构的凝胶,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工艺形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 利用溶胶一凝胶法(Sol-Gel)制备发光材料时,把选好的基质材料制成溶液,配以激活剂、助溶剂等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或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溶液静化数小时后形成凝胶,经干燥、灼烧除去有机物后,再在一定气氛下烧结成产品,得到发光材料粉体。范恩荣[11]用溶胶一凝胶新工艺制备出硅酸锌、硅酸钙发光材料。 此方法制备发光材料具有均匀性好,烧结温度低,反应容易控制,材料的发光带窄,发光效率高等优点。但存在着要使用金属有机溶剂,成本高、操作繁琐、生产周期长,凝胶在烧结过程中收缩较大,制品易变形,对发光性能有一定影响等缺点。 溶胶-凝胶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工艺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对基材的尺寸与形状没有过高要求、仪器费用低、操作简单、材料性能调节余地大等特点,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改变参与反应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含量来实现纳米涂层性能的调节。 溶胶是分散介质中基本单元尺寸为1~100 nm的固体粒子而形成的分散体系。在Sol-Gel涂层制备中,溶胶的制备可分为有机途径和无机途径两种。有机途径是通过有机醇盐的水解与缩聚而形成溶胶;无机途径则是通过某种方法制得

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f3855891.html, 探究水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作者:张晓春刘嘉豪梁飞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水凝胶是一类兼具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重点研究物理水凝胶和化学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环境敏感水凝胶提供研究基础。环境敏感型水凝胶因为这种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在药物控制释放材料、传感器、形状记忆材料等,使得智能水凝胶在生物医药、仿生工程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前景。 关键词:水凝胶;制备方法;环境敏感 水凝胶是指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一部分疏水基团和亲水残基,亲水残基与水分子结合,将水分子连接在网状内部,而疏水残基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水凝胶可以吸收自身重量的上千倍的水,且仅溶胀不溶解。由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形态柔软类似生物体组织,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控释、细胞的固定化载体、生物分子、组织工程和传输体系等,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水凝胶的网络的交联方式,可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 1 水凝胶材料的制备 1.1 物理凝胶的制备 物理凝胶通过物理作用如氢键、静电作用、链的缠绕等分别或者共同形成的。制备物理凝胶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缔合交联。两亲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具有不同极性链段的高分子,具有表面活性,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等在水中自组装形成水凝胶及胶束等有序结构,接枝共聚物有丙烯酸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改性淀粉接枝聚乙烯醇(PVA)等,多嵌段共聚物有左旋聚乳酸(PLLA)和PEO的三嵌段共聚物(PLLA-PEO-PLLA)、聚环氧丙烷(PPO)和PEO的共聚物(PEO-PPO-PEO)、聚乙二醇(PEG)和聚乳酸/轻基乙酸(PLGA)的共聚物(PEG-PLGA-PEG)、聚氨醋(PU)和PAA的共聚物等。 ②离子交联。向带有中正电荷的高分子或者负电荷的高分子中加入交联剂就可以得到由离子交联而形成的水凝胶,离子桥的形成使高分子链连结成一个三维网络,如海藻酸可在Ca+存在下交联形成开放的三维网状结构。 ③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纤维素、壳聚糖等可以通过氢键交联作用而形成凝胶。例如,室温下的纤维素可以溶解于尿素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纤维素分子与混合溶液分子之间形成的

水凝胶

水凝胶(Hydrogel),以水为分散介质的凝胶。具有交联结构的水溶性高分子中引入一部分疏水基团而形成能遇水膨胀的交联聚合物。是一种高分子网络体系,性质柔软,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能吸收大量的水。凡是水溶性或亲水性的高分子,通过一定的化学交联或物理交联,都可以形成水凝胶。 一,水凝胶的分类: 1,来源: 1),天然水凝胶 2),合成水凝胶 2,性质: 1),电中性水凝胶 2),离子型水凝胶 3,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 1),传统的水凝胶 2),环境敏感水凝胶 传统的水凝胶:这类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如PH或温度的变化不敏感。 环境敏感水凝胶:这类水凝胶对温度或PH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所给予的刺激有非常明确或显著地应答。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温敏型和pH敏水凝胶。所谓温敏是指在水或水溶液中这种凝胶的溶胀与收缩强烈的依赖于温度,凝胶体积在某一温区有突变,该温度称为临界溶液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pH敏感水凝胶是指聚合物溶胀与收缩随着环境的pH、离子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凝胶的性质: 不同结构,不同化合物的水凝胶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融变性、溶胀性、环境敏感性和粘附性。 一),溶胀性(swelling)是指凝胶吸收液体后自身体积明显增大的现象,是弹性凝胶的重要特性,凝胶的溶胀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溶剂分子钻入凝胶中与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剂化层,此过程很快,伴有放热效应和体积收缩现象(指凝胶体积的增加比吸收的液体体积小) 第二阶段:是液体分子的继续渗透,这时凝胶体积大大增加。 二),环境敏感性环境敏感水凝胶又称智能水凝胶(smart hydrogels),根据环境变化的类型不同,环境敏感水凝胶又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温(热)敏水凝胶 2,pH敏感水凝胶 3,电解质敏感水凝胶 三),粘附性(adhesiveness)粘附或称粘着或粘结等。一般指的是同种或两种不同的物质表面相粘结的现象。 生物粘附(bioadhension)指的是生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任何结合,或一个生物体的表面与另外一个天然或合成材料的表面粘结的总称。在药剂学中生物粘附一般是用来描述聚合物(包括合成的以及天然的)与软组织(如胃肠道的膜、口腔、皮肤)之间的粘附作用。 三,药物经水凝胶的通透性 水凝胶具有液体和固体两方面的性质,溶胀的水凝胶可以作为扩散介质。在低浓度凝胶中水

发光材料的制备

实验三微波法制备蓝色荧光粉Ca1-x Sr x F2:Eu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共沉淀-微波法制备荧光粉的方法 2. 熟悉微波反应装置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 3. 制备纳米复合荧光粉 二、主要仪器与药品 1、仪器 烧杯,胶头滴管,瓷坩埚(100ml、20ml)各一个,分析天平,离心机,烘箱,微波炉,紫外灯 2、药品 硝酸钙,硝酸锶,三氧化二铕(Eu2O3),氟化铵,硝酸,活性炭(炭粒) 三实验原理与技术 共沉淀法是将沉淀剂加入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促使各组分均匀混合沉淀,然后加热分解以获得产物的方法。化学共沉淀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将原料提纯与细化,而且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完成反应及掺杂过程。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反应物混合均匀,焙烧温度较低、时间较短、产品性能良好等优点。但制备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形成的沉淀呈胶体状态导致洗涤和过滤方面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宜的沉淀剂和控制制备条件等。 微波合成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合成方法,应用于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已获得了多种粒度细小、分布均匀、色泽纯正、发光效率高的荧光粉。这种方法是将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研磨,装入特定的反应器,在微波炉中加热反应20—40min,取出后进行简单的后处理即得成品。微波热合成法的显著优点是反应彻底、快速、高效、节能、洁净、经济,使用方法和设备简单,只需家用微波炉即可。用此法合成的产品疏松.粒度小。分布均匀,色泽纯正,发光效率高,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氟化物性能稳定,不易潮解,透光率好,而且生产成本低,有着有机物和硫化物无法比拟的优点。通过对其进行稀土掺杂,可以制备出与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光谱相匹配的新型高效转光剂。但是目前文献报道的大都是通过高温固相法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工艺 1.1 基本概念 单体(Monomer)----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大分子等。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高分子通常由103~105个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由于高分子多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因此也常被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用于聚合的小分子则被称为“单体”。 链节(Repreat unit)----链节指组成聚合物的每一基本重复结构单元。 聚合度(Dregree of Polymerization)----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n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统一计平均值。 自由基----是指带电子的电中性集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引发剂(Initiator)----又称自由基引发剂,指一类容易受热分解成自由基(即初级自由基)的化合物,可用于引发烯类、双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也可用于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固化和高分子交联反应。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用符号Mr表示。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均聚物(Homopolymer)----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共聚物(Copolymer)----由一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生产聚合物的聚合反应成为共聚反应。 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ization)---- 在高分子链中不同单体单元的序列分布无规则。A和B两种单元在链中的排列顺序是不能预示的。在烯类单

高分子水凝胶

高分子水凝胶 凝胶是指溶胀的三维网状结构高分子。即聚合物分子间相互连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又填充了液体介质。 药用的凝胶大部分是水凝胶(hydrogel),它们通过制剂的形式进入体内后吸收体液自发形成。水凝胶是指一种在水中能显著溶胀、保持大量水分的亲水性凝胶,为三维网络结构,多数水凝胶网络中可容纳高分子本身重量的数倍至数百倍的水,它不同于疏水性的高分子网络如聚乳酸和聚乙醇酸(只有有限的吸水能力,吸水量不到10%)。水凝胶中的水有两种存在状态。靠近网络的水与网络有很强的作用力,这种水在极低温度下又有冻结的和不冻结之分,而离网络比较远的水与普通水性质相似称为自由水。 影响水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浓度、温度和电解质。每种高分子溶液都有一个形成凝胶的最小浓度,小于这个浓度则不能形成凝胶,大于这个浓度可加速凝胶。对温度来说,温度低,有利于凝胶,分子形状愈不对称,可胶凝的浓度越小,但也有些高分子材料加热后胶凝,低温变成溶液。电解质对胶凝的影响有促进作用也有阻止作用,其中阴离子起主要作用。 水凝胶从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水凝胶和合成水凝胶;从性质来分类,可分为电中性水凝胶和离子型水凝胶,离子型水凝胶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电解质型水凝胶。 根据水凝胶对外界刺激应答情况不同,水凝胶又可分为两类:①传统的水凝胶,这类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如PH或温度变化不敏感;②环境敏感水凝胶,这类水凝胶对温度或PH 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所给予的刺激有非常明确和显著的应答。 不同结构、不同化合物的水凝胶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胀性、触变性、环境敏感性和黏附性等: (一)溶胀性:水凝胶在水中可显著溶胀。溶胀性是指凝胶吸收液体后自身体积明显增大的现象,这是弹性凝胶的重要特性,凝胶的溶胀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溶剂分子钻入凝胶中与大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剂化层,此过程很快,伴有放热效应和体积收缩现象(指凝胶体积的增加比吸收的液体体积小);第二阶段是液体分子的继续渗透,这时凝胶体积大大增加。溶胀的大小可用溶胀度(swelling capacity)来衡量。 (二)环境敏感性:又称智能水凝胶,根据环境变化的类型不同,环境敏感水凝胶又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温敏水凝胶、PH敏水凝胶、盐敏水凝胶、光敏水凝胶、电场响应水凝胶、形状记忆水凝胶。非离子型水凝胶溶胀性只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组成,而与外界环境无关。(三)黏附性:或称黏着或黏接等。一般指的是同种或两种不同的物体表面相黏接的现象。除非其中之一为具有黏附性的材料,或者两个表面能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而产生黏附性,否则就要用到胶黏剂。在现代新型的药物制剂中为了通过黏附作用达到长效、缓释和靶向给药的目的,往往使用聚合物水凝胶,以达到在生物体上黏附的目的。 由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药物的释放具有缓释、控释作用及可吸水膨润等优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在中药领域也逐渐得以研究应用.如把一些传统的中药散

吸水高分子水凝胶

高分子水凝胶 那些貌似或神似刘谦小子的民间版非著名魔术师,信誓旦旦以娱乐民众为己任,在他们素常的节目单中,大多会设置以下环节:观众排排坐定,这位表演者先奉献一通似是而非的插科打诨,比如说本人自幼年起就在学着把有的东西变作没有,或者把没有的东西变作有,苦苦钻研数年,而今终于有了小成,说着说着拍拍手,让助手或者主持人上杯子,摆好了,又要了一壶水,然后往杯子里倒将下去,一边念念有词,说你可要看好了,笃悠悠把杯子倒扣过来,哇噻,竟然没有水流出耶…… 特别声明一下:该魔术十分适合朋友聚会之类,其他较为严肃的场合比如春晚或赈灾晚不建议使用,否则于全国人民面前穿帮丢脸,后果自负。 一般来说,看到以上场景我总是默默地低下头来,以免嘴角不屑的讥笑打击了表演者的自信心,因为在一个学材料专业出身的非著名观察家看来,要做到把水变没有了实在是太容易的一件事,他只需要在杯底放一片SAP就行了。SAP乃Super Absorbent Polymer 的缩写,意为超强吸水性聚合物,或者也被叫做高吸水树脂、超强吸水性高分子。别急,不必被这些名字给镇住了,得到这个听起来很高级的魔术道具其实毫不麻烦,你只要去超市买一包纸尿裤就行了。 好,暖场部分结束,还是让我们言归正传,从头来看看本文真正主角SAP的身世吧。 在早期,人类日常生活中凡涉及吸湿、吸水、止血之用,只能依赖于棉花、纸帛等天然纤维,但显然它们干的活并不那么让人满意:除却吸水量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20倍左右)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吸完之后,若受到压挤,液体还是会回渗出来,有时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污染。 度过了漫漫长夜,对超吸水材料的呼声日渐高涨,美国农业部的Northern Regional Laboratory实验室1961年成功申请了一个专利,称他们用一种“接枝”的特殊聚合手法,做出了一种丙烯酸单体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奇妙之处是能够吸收400倍于己身质量的水!更妙的是,吸进去的水不会因为外界压力的作用而回渗。这一发明立刻吸引了全世界工业家的目光,强生、陶氏、杜邦……等巨头纷纷往上面砸钱,于是合成、加工等各项技艺都开始精进,原被寄望于改良土壤保湿性的新型功能材料进入日常民用也指日可待。而日本的商业公司为了避开美国人的专利,自行开发出另外一些其他单体合成的超吸水性聚合物,鉴于丙烯酸、丙烯酸胺、乙烯醇类单体都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开发,他们就结合原有的这些体系,在淀粉、羟甲基纤维素和丙烯酸/马来酸酐体系中下了一些功夫。1978年,UniCharm 开创性地首度将这种材料用于女用卫生巾,而1982年左右,欧洲市场上出现了加有这种材料的婴儿纸尿裤,此后UniCharm和美国的P&G都很快开始了这方面的研发。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发光材料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涉及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发光材料,所述方法包括:(1)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原材料La2O3、4MgCO3·Mg(OH)2·5H2O、H3BO3、Er2O3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材料混合均匀;其中,Er3+掺杂的含量为330%;(2)放入坩埚中,在马弗炉中400600℃预烧结1.53h;(3)取出研磨2060min;(4)放入坩埚,置于马弗炉中9001000℃烧结610小时;(5)冷却后,取出烧结体,充分研磨,得到Er3+掺杂的 LaMgB5O10荧光材料。本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制备的发光材料粒径小、稳定性好,而且发光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技术要求 1.一种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原材料La2O3、4MgCO3·Mg(OH)2·5H2O、H3BO3、Er2O3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材料混合均匀;其中,不同化学计量使Er3+掺杂的含量为3-30%; (2)放入坩埚中,在马弗炉中400-600℃预烧结1.5-3h; (3)取出研磨20-60min; (4)放入坩埚,置于马弗炉中900-1000℃烧结6-10小时; (5)冷却后,取出烧结体,充分研磨,得到Er3+掺杂的LaMgB5O10荧光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时间为40-9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为氧化铝坩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烧结的温度为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烧结的时间为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的温度为90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烧结时间为8小时。

高分子水凝胶综述

高分子水凝胶综述 摘要 在这篇综述中,笔者以高分子水凝胶为探究的领域,围绕其产生、发展、应用等诸方面,浅层次地加以论述。论文大体的探讨方式是这样:首先以高分子水凝胶的出现为基点,考察其定义的由来以及与吸水树脂之间的关系;然后以高分子水凝胶潜在应用价值的属性为导向线,对其进行分类,讨论相应的制备方法和水凝胶性能各类表征方法;接着突出强调环境敏感性水凝胶的制备及响应原理;而水凝胶实际应用及缺陷则作为最后系统概括。 关键词:高分子水凝胶应用性能制备 产生、定义与比较 高分子水凝胶的合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Wichterle和Lim合成了第一个医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水凝胶[1]。对于高分子水凝胶的定义,各个文献报道的都很接近,即由带有化学或物理交联的亲水性高分子链形成的三维固体网络[2],在水环境下高分子水凝胶能够发生吸水溶胀,甚至有的吸水能超过其自重好多倍(图1) 图1凝胶吸水溶胀前与溶胀后的比较(左侧为吸水溶胀后,右侧为吸水溶胀前)

同时,笔者发现,高分子水凝胶与吸水树脂之间的关联需要被加以认知。吸水树脂本身就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亲水基团,能吸收大量水分而又能保持水分不外流。当水分子通过扩散作用及毛细作用进入到树脂中时,形成的树脂即称为高分子水凝胶。也就是说,吸水树脂是高分子水凝胶的前身,且当树脂经吸水后才成为水凝胶。 此外,对于高分子水凝胶的吸水并且保水的机理也需要加以阐述。从化学结构上来分析,凝胶是分子中含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交联型高分子。在凝胶的交联网格里,必然存在很多疏水性基团朝外,亲水性基团朝里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以氢键等方式进行结合,疏水性基团在外头形成的屏障可以有效地间隔不同的内亲水网格,起到容纳水分子容器的作用(图 2)。 O OH R O O H R O O H R O O H R O OH R O OH R O OH R O H H 图2 凝胶保持水分子示意图 图2中,右下侧的疏水性基团是朝内的,这表明凝胶亲水性网格结构内部也是含有非亲水性基团的;而水分子与亲水链上的氧之间形成了氢键。 此外,还能说明一个问题:理论上能够和亲水性基团之间发生水合而吸附在高分子聚合物周围的水分子,其厚度最多不过2~3层,第一层水分子是由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或氢键的水合水,第二层或第三层则是水分子和水合水形成的氢键结合层,作用力随层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弱。而凝胶之所以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原因就在于其交联网格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包裹式的,以立体三维式取代了平面式,而且链上亲水性基团的复杂交错,给容纳水分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敏感性高分子及水凝胶

敏感性高分子及水凝胶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类敏感性高分子及其水凝胶。主要包括pH 敏感水凝胶、温度敏感水凝胶、温度及pH 双重响应水凝胶、光响应水凝胶、磁场响应水凝胶等的性质及其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敏感性高分子及其水凝胶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生命,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批性能特异的新功能材料相继问世,敏感性材料就是其中的一类。对环境具有可感知,可响应,并具有功能发现能力的高分子和水凝胶被称之为环境敏感性高分子(environment sensitive polymers)和环境敏感性水凝胶(environment sensitive hydro gels)[ 1]。与传统的高分子和水凝胶不同,这类高分子和水凝胶的某些物理或化学性质可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突变。因此,这类高分子也被称为“刺激响应性高分子(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s)”、“灵巧性高分子(smart polymers)”或“智能性高分子(intelligent polymers)”,相应的水凝胶被称为“刺激响应性水凝胶(stimuli-responsive hydro gels)”、“灵巧性水凝胶(smart hydro gels)” 和“智能性水凝胶(intelligent hydro gels)”[2]。 与高分子不同,凝胶是一类可保持一定几何外形,同时具有固体和液体某些性质的胶体分散体系。它是软物质(soft materials)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形态。凝胶体系由胶凝剂(gelators)所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和固定于其中的大量溶剂组成。敏感性水凝胶[3] 是一种亲水性高分子交联网络,它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例如温度、pH、离子强度、光、电场和磁场等) ,并通过自身体积的膨胀和收缩来响应外界的刺激. 敏感性水凝胶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药物控制释放、物质分离提纯、活性酶包埋和生物材料培养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2 敏感性高分子及其水凝胶的种类和性质 1989 年,高木俊宜[4]最先提出了智能材料(intelligent materials)概念。随后,美国的Newnham 教授提出了与之类似的灵巧材料(smart materials)概 1 念。敏感性高分子和敏感性水凝胶是智能材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凝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溶剂的不同,凝胶分为有机凝胶(organgels)和水凝胶(hydrogels)。以适当的方式脱除溶剂后的凝胶为干凝胶(xerogels)。根据凝胶的大小不同,有(宏观)凝胶和微凝胶(microgels)之分。根据凝胶对环境条件变化响应的不同,凝胶分为传统凝胶和敏感性凝胶。根据凝胶力学性能的不同,凝胶分为弹性凝胶和刚性凝胶。同样,根据维系凝胶三维网络结构力的本性不同,凝胶分为物理凝胶和化学凝胶。 敏感性高分子水凝胶在受到刺激时,其性质会发生突变。根据刺激信号的不同,相应的水凝胶被称为化学物质敏感性水凝胶、pH 敏感性水凝胶、温敏性水凝胶、光敏性水凝胶等。敏感性水凝胶的研究涉及学科众多,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是当今最具有挑战的高技术研究前沿领域之一。 2.1 敏感性高分子及其水凝胶的种类 2.1.1 温度敏感性高分子及其水凝胶 温敏性高分子是研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敏感性高分子。这类水凝胶结构中具有一定比例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基团,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这些基团的疏水作用和大分子链之间的氢键作用,从而改变水凝胶的网络结构,产生体积相变。温敏水凝胶有高温收缩和低温收缩两种类型[5]。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是典型的高温收缩型水凝胶,对其响应机理的一般解释是,当温度升高时疏水相相互作用增强,使凝胶收缩。线型聚N-异丙基丙烯酸酰[PNIPAM]是一种典型的温敏性高分子,在水溶液中具有独特的热行为,其大分子链上同

水凝胶简介知识讲解

水凝胶简介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亲水性的三维网状交联结构的高分子网络体系。水凝胶性质柔软,能保持一定的形状,能吸收大量的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自从20世纪50年代由Wichterle等首次报道后,就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输送、3D细胞培养等医药学领域。[1] 水凝胶根据交联方式不同,分为物理交联水凝胶和化学交联水凝胶。物理凝胶是指通过静电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分子间作用力交联形成的水凝胶。这种水凝胶力学强度低,温度升高会转变成溶胶。化学交联水凝胶是指通过共价键将聚合物交联成网络的凝胶。其中,共价键通过“点击”反应生成,比如硫醇-烯/炔加成、硫醇-环氧反应、叠氮-炔环加成、席夫碱反应、环氧-胺反应、硫醇-二硫化物交换反应等。Gao Lilong等在生理条件下将N,N-二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聚低聚乙二醇巯基丁二酸通过巯基-环氧“点击”反应制备得到可注射水凝胶。[2]和物理凝胶相比,化学交联水凝胶稳定性较好,力学性能优异。根据来源不同,水凝胶又可分为天然水凝胶和合成水凝胶。天然水凝胶包括琼脂、壳聚糖、胶原、明胶等,它们大都通过氢键交联形成。合成水凝胶包括聚乙二醇、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类(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N-聚代丙烯酰胺等)。和合成水凝胶相比,天然水凝胶生物相容性较好,环境敏感性好,价格低廉,但稳定性较差。目前,有学者将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交联制备杂化水凝胶。比如,Lei Wang等将壳聚糖和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交联得到热敏性杂化水凝胶用于体内药物输送,并利用近红外光引发药物释放。[3]水凝胶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地应用于药物输送、组织再生等医药学领域。药物可以通过化学接枝和包埋等方式实现负载。负载药物的水凝胶通过移植或注射进入生物体内,然后在体内逐渐降解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为了更好地实现药物的输送和释放,智能水凝胶应运而生,所谓智能水凝胶,是指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pH、温度等做出反应的水凝胶,从而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其中,温度响应水凝胶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基水凝胶、泊洛沙姆等,pH响应水凝胶有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基水凝胶、聚(乙酸烯丙酯)基水凝胶、腙键交联型水凝胶等。M. Ghorbanloo等制备得到pH响应的水凝胶,在酸性条件下,由于氢键的存在药物被紧紧包裹在水凝胶中,而在碱性条件下,氢离子电离,羧酸根之间的静电排斥使得水凝胶扩张,体积变大,药物得以释放。[4]Yi Chen等合成2-(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和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实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更好地实

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孙姣霞1 ,罗彦凤2,屈 晟2 (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6BB5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474 收到稿件日期:2007-06-08通讯作者:罗彦凤 作者简介:孙姣霞(1984-,女,湖南新化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研究。 摘 要: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因其在生物医学领域 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详细介绍了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并预测了智能水凝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水凝胶;可生物降解;药物释放系统; 综述 中图分类号:O648;R31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31(2007增刊-1895-04

1引言 水凝胶是指可被水溶胀的半固态交联聚合物网络。智能型水凝胶(intelligent hydrogels or smart hydrogels是一类对外界刺激能产生敏感响应的水凝胶。典型的外界刺激有温度、pH 值、溶剂、盐浓度、光、电场、化学物质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H 敏感型和温度敏感型水凝胶[1~3]。智能水凝胶按其降解性能可分为可降解性智能水凝胶和不可降解性智能水凝胶。聚丙烯酰胺类、聚丙烯酸类、聚乙烯醇类等水凝胶主要是依赖双键的自由基反应形成以C —C 连接为主的交联网络,这种以C —C 连接的交联网络通常都是不可降解的。而可降解水凝胶能在机体生理环境下,通过水解、酶解,从高分子、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对机体无损害的小分子物质,并且这些小分子降解产物通常是体内自身就存在的,如氨基酸、乳酸等,最后,通过机体的新陈代谢完全吸收和排泄,对机体无毒副作用。这类材料可用于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实现药物靶向输送,使药物在体内能够保持有效的浓度,减小或消除副作用,此外还可以避免免疫排斥以及二次手术等缺陷[4~6] ,因而在生物医学领域有 广泛的应用。 水凝胶的主要应用之一是用作药物释放材料。由于其在人体内使用,因此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和研制一种集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智能型于一身的水凝胶药物释放材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对于推动药物控释材料研究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可生物降解性智能水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药物释放体系中的应用,并预测了智能水凝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目前研究最多的可生物降解智能水凝胶有壳聚糖类和PEG-PLGA 等嵌段共聚物类。 2壳聚糖类 壳聚糖是一个带有阳电荷的天然多糖,是甲壳素脱

可注射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可注射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一、水凝胶定义 水凝胶是一类能够吸收并保有大量水分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聚合物, 在聚合物网络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或亲水的链段, 它们在水环境中能够与水结合, 从而形成水凝胶结构,这种水凝胶结构使得亲水的小分子能够在其中进行扩散。原位可注射水凝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水凝胶体系。通过注射的方法将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生物材料植入体内, 因此很容易充满整个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缺损部位, 手术创伤非常微小。该体系可由酸碱度、温度的变化或者多价离子的存在而产生溶液 -凝胶相转变,或通过共价键而形成水凝胶。 二、水凝胶分类 根据水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 可以分为两类化合物:一类是传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 这类水凝胶对环境的变化相对不是很敏感; 而另外一类则是对外界条件非常敏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 这类水凝胶高分子材料由于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应答表现, 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来使用,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市场应用前景。 智能型水凝胶是一种可以进行传感、处理并且具有执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 在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根据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情况可以分为:温度敏感性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对于 pH 敏感性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对光敏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对压力敏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对于生物分子敏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对于电场敏感的水凝胶高分子材料等。 1、温度敏感性水凝胶 这一类水凝胶高分子材料的溶胀与收缩性, 对于温度的变化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具体表现为在较低温度下溶胀度较高,在相对较高温度下溶胀度比较低。该凝胶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 (LCST , 即溶胀度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并不是线性的,在某一温度下水凝胶的体积表现为突然的收缩和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