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适应性

合集下载

蚯蚓可以消化许多生活垃圾,环保蚯蚓养殖场7天可以消化84千克

蚯蚓可以消化许多生活垃圾,环保蚯蚓养殖场7天可以消化84千克

蚯蚓可以消化许多生活垃圾,环保蚯蚓养殖场7天可
以消化84千克
蚯蚓可以消化许多生活垃圾,环保蚯蚓养殖场7天可以消化84千克。

利用广褒的生物资源一虹蚓处理生活垃吸,无凝是解决我国生活垃圾以日俱增、而填埋与焚烧等现行处理方法引发的大气和地卜水污染等问题的良好方案。

其不仅能有效降解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而且还能通过虹粪等形式,变废为宝,实现城市垃吸的资源化。

20世纪50年代未,美国就己培育出专门分解生活垃圾的杂种蚯蚓一红色蚯蚓,之后在全国推行“后院蚯蚓堆肥法”,并使之工业化2.1978年日本建成了月处理生活垃圾0.3万t的蚯蚓养殖场。

2000年悉尼奥运会利用4000万条蚯蚓使垃圾能够就地消化3-。

相对于国外米说,我国开展生活垃吸生物处理的工作相对落后。

这是由于技术未够成熟、处理成本高、国人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等诸多原因使其未能广泛推广应用。

鉴于红色蚯等杂交蚯蚓在我国还较难获得,笔者采用普通的、容易获得的环毛蚯蚓进行了蚯蚓分解生活垃圾的实验,其结果更具普遍意义。

蚯蚓可以消化许多生活垃圾,环保蚯蚓养殖场7天可以消化84千克,其作用可见一斑。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这是因为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它们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生存。

首先,蚯蚓的身体结构决定了它们需要湿润的土壤。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一对刺状器官,称为“刺足”。

这些刺足可以帮助蚯蚓在土壤中爬行和挖掘。

然而,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刺足就会变得僵硬,蚯蚓就无法正常移动。

因此,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来保持刺足的灵活性,以便在土壤中自由移动。

其次,蚯蚓的生活习性也需要湿润的土壤。

蚯蚓是一种食腐动物,它们会在土壤中寻找腐烂的有机物来作为食物。

这些有机物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蚯蚓需要湿润的土壤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此外,蚯蚓还需要湿润的土壤来进行呼吸。

蚯蚓的皮肤可以吸收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只有在湿润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进行这个过程。

最后,湿润的土壤还可以帮助蚯蚓维持体温。

蚯蚓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的体温很容易受到太阳的热辐射而升高,导致身体脱水和死亡。

而在湿润的土壤中,水分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帮助蚯蚓维持适宜的体温。

综上所述,蚯蚓喜欢湿润土壤的原理是由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需要湿润的环境来生存。

湿润的土壤可以保持刺足的灵活性,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帮助呼吸和维持体温。

因此,在种植植物或者进行土地管理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以促进蚯蚓的生存和土壤的健康。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蚯蚓、土壤、沙土、水、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将蚯蚓分别放置于装满土壤、沙土和混合土的透明试管内,每组各3只蚯蚓。

2、观察蚯蚓的行为、活动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3、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蚯蚓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
1、在土壤中的蚯蚓,最活跃和健康,能够挖掘地道,适应性最强。

2、在沙土中的蚯蚓,行动迟缓,生活活力下降,但仍能维持生命活动,适应性较弱。

3、在混合土中的蚯蚓,生命活动正常,但观察时发现呼吸困难,适应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

结论:
蚯蚓的适应能力与生活环境的习性相关,土壤结构对蚯蚓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适应能力与土壤结构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蚯蚓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加强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细节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无。

爬沙虫养殖技术

爬沙虫养殖技术

爬沙虫养殖技术概述:爬沙虫(Perionyx excavatus)是一种常见的蚯蚓,也被称为红蚯蚓、堆肥蚯蚓等。

它们有很高的耐热性和耐寒性,适应性强,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对象。

爬沙虫主要用于堆肥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等领域,通过其消化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质量的蚯蚓粪便,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养殖环境:爬沙虫对环境要求较低,宜于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养殖。

一般来说,温度控制在15-3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较为适宜。

养殖场所可选用塑料箱、木箱或其他容器,容器底部设置排水孔,以便排除多余的水分。

饲料与喂养:爬沙虫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饲料,如蔬菜残渣、水果皮、谷物糠等。

在喂养时,应将饲料切碎或研磨成粉末状,以便蚯蚓更好地摄取。

饲料的喂养量要根据养殖密度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每只蚯蚓喂养10-20克饲料。

养殖密度与繁殖:爬沙虫的繁殖能力强,一般从一对蚯蚓开始养殖即可。

在养殖过程中,蚯蚓的密度要适度控制,以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发生。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养殖面积可容纳2000-3000只蚯蚓。

繁殖时,雌性爬沙虫每孵化一次可产卵10-20颗左右,孵化时间为2-3周。

养殖管理: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养殖环境,保持通风、保湿和温度适宜。

同时,要及时清理蚯蚓粪便和残渣,以保持环境的清洁。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使用无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注意不要对爬沙虫产生伤害。

蚯蚓粪便的收获和利用:爬沙虫的粪便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养分和有益微生物。

收获蚯蚓粪便时,可以将养殖箱倒扣在带有网孔的容器上,用水冲洗,蚯蚓粪便会通过网孔滤下。

收集好的蚯蚓粪便可以直接用于农田施肥,也可以制成有机肥料颗粒,提高其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爬沙虫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获得大量的蚯蚓粪便,用于农田施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同时,爬沙虫的养殖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居民,对
土壤的改良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蚯蚓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土壤,它们通过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为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它们通过吞食土壤
中的有机残渣和微生物,将其消化后排泄出来,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分解和转化,有利于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的改善。

蚯蚓的生活环境也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它们需要适度的湿润和通风的土壤环境才能正常生活和繁殖。

除了土壤环境,蚯蚓的生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和土壤
pH值等。

蚯蚓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为苛刻,
通常在中性到弱碱性的土壤中生活得较好。

总的来说,蚯蚓的生活环境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微生物、水分和空气等因素的
综合作用。

它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蚯蚓的生存环境,保护好土壤,让蚯蚓继续发挥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蚯蚓的作用

蚯蚓的作用

主要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蚯蚓通过蠕动增加土壤空气度,进而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另一方面,蚯蚓的粪便能够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团粒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壤保肥和保水能力。

此外,蚯蚓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有清除作用。

所以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随着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市场的日益扩大,有机肥成了生产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不可替代的肥料。

而蚯蚓粪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它的最大特点是将有机物——微生物——生长因子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最终达到增肥、抗病、养土的目的。

据了解,蚯蚓粪的颗粒均匀、无味卫生、保水透气能力比一般土壤高3倍。

其中包含18种氨基酸,含有机质42.2%,有益菌达每克20万~2亿个。

对于蚯蚓粪作为肥料的特点和施用后的效果,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土壤有机质是保持土壤良好物理性状的必要条件,又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而蚯蚓粪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0%左右,经过2次发酵和2次动物消化,所形成的有机质易被植物吸收。

据悉,这种蚯蚓粪有机肥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水性、保肥力,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加,使土壤吸收养分和储存养分的能力增强,经蚯蚓消化后的有机质颗粒细小,表面面积比消化前提高100倍以上,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土壤与空气接触,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农业专家指出,由于长期单施化肥和大量用农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逐年下降,致使农作物的土传病增加。

蚯蚓粪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更可贵的是含有至少两种以上拮抗微生物。

这些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可迅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有益菌得以繁殖扩大,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使农作物不易生病。

改善作物品质恢复自然风味“蚯蚓粪有机肥同时具有生物肥、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氨基酸肥、腐殖酸肥、菌肥、微肥的特点,但又不是这些肥料的简单组合,而是蚯蚓亿万年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组合。

蚯蚓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试验研究

蚯蚓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试验研究

蚯蚓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试验研究周庆华【摘要】With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use organic domestic garbage of cou- ntryside which was conducted the present study. This experiment through the earthworm treatment of rural lif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organic waste. The results were shown as follow,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Earthworms on organic domestic garbage of countryside was the higher,reaching 75.688% ;multiple of increasing weight and multiple of increasing increment were the lowest in organic domestic garbage by pre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 in organic domestic garbage without pretreat- ment that multiple of increasing weight is 0. 139 ,multiple of increasing increment is 0. 177.%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以通过蚯蚓处理农村有机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减量效果中蚯蚓分解处理未预处理有机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率最高,达到75.688%;蚯蚓的日增重倍数和日增值倍数在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份中最低,在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份中最高,未预处理的有机生活垃圾组份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是0.139,日增值倍数0.177。

蚯蚓生物滤池简述

蚯蚓生物滤池简述

蚯蚓生物滤池简述对蚯蚓生物滤池(vermibiofilt er,VBF)做了简单介绍,概述了蚯蚓生物滤池的原理、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的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蚯蚓生物滤池;蚯蚓生物滤池原理;影响因素目前,我国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而常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着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维护管理复杂且污水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影响水污染治理的进度。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治理的现状更不乐观。

由于蚯蚓具有惊人的吞噬能力,且其消化道能分泌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类,对绝大多数有机废弃物有较强的分解作用[1]。

蚯蚓这种天生的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日益被环保工作者重视。

1、蚯蚓的生物学特性蚯蚓是一种营土栖生活的低等动物,蚯蚓是完全的土壤环节动物,寡毛纲。

蚯蚓喜食土壤中的腐殖质,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适宜含水量为35%~55%。

一般在每公顷土壤中,蚯蚓的数量可达30万条,在森林和沼泽土壤表面的枯枝落叶层中数量可达294万条/公顷。

在质地粗糙和高黏土或者土壤pH<4的地方蚯蚓很少或者几乎没有[2]。

2、蚯蚓生物滤池2.1 蚯蚓生物滤池的最初发展蚯蚓生物滤池是法国和智利新开发的一项针对生活污水和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智利Melipilla和法国Combaillaux进行的VBF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试验,在水力负荷为1m3/m2/天时,COD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BOD和SS 的去除率达90%以上,氮和磷的去除率也分别在80%和70%以上。

出水清澈透明。

如再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处理,将完全可清除水中的病菌。

2.2 蚯蚓生物滤池构造蚯蚓生态滤池由布水器、滤料床和沉淀室构成。

布水器起到均匀布水的作用,蚯蚓主要活动在滤料层的表层,滤料表面还铺有一定厚度的植物性填料。

进入蚯蚓生态滤池的污水经过蚯蚓等其他生物的吞食、降解和滤池的截流,进入滤池底部的沉淀室进行泥水分离,澄清的上清液作为系统总出水排出。

2.3 蚯蚓生物滤池的基本原理通过提高滤料的空隙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普通生物滤池在其运行过程中污泥堵塞而造成处理效率的逐步下降问题,但是提高空隙率必然要求增加滤料的粒径,从而使滤料的比表面积减小,处理能力降低,处理成本也相应增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5期2009年5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I瓜NAI.OFTONGJII】NIvERSlTY(NAll瓜AI,SC嗍)V01.37No.5May2009

文章编号:0253—374X(2009)05—0646—05

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适应性陆志波,邓德汉,陈巧燕,赵丽敏(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要:研究了不同食料、不同含水质量分数、不同温度条件下蚯蚓处理生物膜污泥的生理生态状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蚯蚓处理污泥的因素.结果表明,蚯蚓对生态滤池生物膜污泥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实验室条件下在生物膜污泥中日增重平均值为0.0251~O.0391倍.含水质量分数为12%~18%、温度为15~25℃的石英砂为介质的生物膜污泥为蚯蚓的理想生存条件.蚯蚓呼吸率的变化趋势与日增长倍数趋势基本吻合,温度是影响蚯蚓呼吸率的重要因子,当食料充足时,25℃条件下蚯蚓的呼吸率高于15℃条件下的呼吸率,温度过低(5℃)或者过高(35℃)蚯蚓都不能正常呼吸.

关键词:生物滤池;蚯蚓,污泥;环境适应性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

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ofEarthworminSludgeTreatment

LUZhibo,DENGDehan,倒Qiaoyan,ZI-IAOLimin

(StateKeyLaboratoryofPollutionControlandRt笃ourcesReuse,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AstudyiSmade0fthephysiologicalandecological

changesofearthwormstreatingbio-filmsludgewithdifferentkindsoffood,moisturecontentsandtemperatures,andfactorsinfluencingsludgetreatmentaswell.Theresultsshowthat

earthwormsgrowupquicklyastheyenjoybio-filmsludgewith

anaverage

increaseabout2.51%~3.9%intheweight

per

day.Inthebio-fiimsludgewithquartzsandmedium,theidealmoisturecontentis12%~18%,andtemperature15~25℃.netrendofchangesofearthworms’respiratoryrateis

basicallyconsistentwiththatoftheaveragegainedweight.ThetemperatureiSanimportantfactorto

earthworms’

respiratoryrate.W1lenfoodiSsufficient。earthworms’respiratoryratein25℃iShigherthanthatin15℃,

earthwormscannotbreathenormallywhentemperatureiSlow

(5℃),orhigh(35℃).

Keywords:vermifilter;earthworm,sludge;environmentaladaptability蚯蚓生物滤池在传统污水生物反应器中引入蚯蚓等物种,延长和扩展了反应器中原有食物链,通过微生物和蚯蚓的协同共生作用,可同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与稳定化nq].该工艺利用蚯蚓在滤床中分解和利用污水和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清通滤床堵塞物以及促进含氮物质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集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分解和污泥处理等功能于一身[3].国内外对蚯蚓在土壤自然环境中生理生态状态的研究比较成熟,在受到环境污染物抑制作用下蚯蚓的生态毒理学试验,如呼吸率、酶类、蛋白质含量变化也有较多报道[4。5].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将蚯蚓引人到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中,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实现蚯蚓堆肥处理城市垃圾、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及有机污泥等废弃物,并主要考察了堆肥对象成分的变化及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6-7I.单独针对蚯蚓在特殊环境中如生物滤池中滤料与生物膜污泥混合物中的环境适应性研究较少.为研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蚯蚓对生物滤池中截留的生物膜污泥的适口性以及对滤池中生存介质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实验室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和分析蚯蚓在不同食料环境、不同温度和含水质量分数情况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以指导蚯蚓生物滤池中的蚯蚓环境因子调控,为蚯蚓的相关参数变化作出合理的推测和解释.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供试蚯蚓为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购于上海市郊某蚯蚓养殖厂.该蚓种繁殖快、趋肥性强,是人工养殖的常用蚓种,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生态治理中.试验前挑选体态丰满、色泽红润、反应灵敏的健康成蚓,体重0.1~0.2g.

收稿日期:2008—03—1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07BAK27805)作者简介:陆志波(1979一),男,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管理与废水资源化技术.E-mail:luzhibo@gmail.col'n

万方数据第5期陆志波,等:蚯蚓处理污泥的环境适应性供试食料采用生物滤池截留污泥和牛粪.生物滤池截留污泥取自上海市竹园污水处理厂蚯蚓生物滤池,其介质为8~12目的石英砂,泥砂混合物含水质量分数约12%.试验前人工剔除少量白色线蚓和其他杂质.参照食料为腐熟牛粪,取自蚯蚓养殖厂附近的奶牛厂.筛洗泥砂混合物,将洗下来的生物膜污泥和腐熟牛粪分别风干、研磨、过60目筛,测定其pn值及有机质(0M)、有机碳(C)、总氮(TN)、总磷(TP)、总钾(TK)等质量分数W见表1.表中W(N)为氮的质量分数.

表1供试食料主要化学性质比较Tab.1Comparisonofexperimentalfood’schemicalcharacteristics

1.2实验方法食料适口性试验设n,F2共2种处理过程,每种处理过程重复3次.其中F1中放入900g石英砂

及100g腐熟牛粪,搅拌均匀;F2的小盆中放人1000g泥砂混合物.F1,F2中各投加10条蚯蚓.每隔3d浇1次水,控制3种处理过程的含水质量分数均保持在12%左右.试验在常温下进行,温度范围15~25℃.不同含水质量分数试验设W1,W2,W3和w4共4种处理过程,各重复3次.每种处理过程加1000g泥砂混合物和10条蚯蚓,通过风干或加水的方法确保4种处理过程的含水质量分数分别为6%,12%,18%和24%,其数值均为石英砂介质与生物膜污泥的泥沙混合物的含水质量分数.试验在常温下进行,温度范围15~25"C.不同温度试验设T1,T2,T3和T4共4种处理过程,各重复3次.每种处理过程投加1000g泥砂混合物和10条蚯蚓,每隔3d浇一次水,含水质量分数均控制在12%左右.试验在PYX一250S—A生化培养箱中进行,处理的温度分别为5,15,25,35℃.

以上3组试验分别在第7,14,21,28,35d用镊子挑出蚯蚓,称总重,称重前用蒸馏水冲洗蚓体表面,并用吸水纸擦干.第35d仔细挑出所有蚓茧,每个蚓茧按1条计.每次测定蚯蚓的呼吸率,比较蚯蚓的生理活性.培养35d后保存蚯蚓活体样测定蛋白质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分数.1.3测试方法(1)测定呼吸率在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碱液吸收法[8]基础上作适当改进.(2)测定蛋白质质量分数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SOD酶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法.(3)测定加(0I圆采用马福炉灼烧法[9],幻(C)采用固体稀释法[10],钾(1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11].

2结果与讨论2.1蚯蚓的日增重倍数情况蚯蚓在F1和砣中的日增重倍数见图1.除了第28d外,蚯蚓在2种食料中的增重倍数没有显著性差异.n,砣中蚯蚓日增重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0038~

0.0239倍和O.0251"-一0.0391倍.F1中蚯蚓在前3周保持稳定的增长速率,但从第4周开始由于食料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故体重明显减小;F2中蚯蚓在前2周对新的食料有个适应的过程,增长较慢,到第4周增长速率达到最高峰,第5周出现增长速率下降.总体上蚯蚓在F2中增长较快,且持续增长时间更长,这是由于与腐熟牛粪相比,虽然生物膜污泥的0M、有机碳稍低,但其营养成分(TN,TP)却远高于腐熟牛粪,能够满足蚯蚓的生长需要.

准\

籁逛嘲鲁皿骚辑

图1蚯蚓在不同食料中的日增重倍数Fig.1Earthworms’gainedweightwithdifferentkindsoffood

蚯蚓在W1,W2,W3,W4中的日增重倍数见图2.试验一周后发现由于含水质量分数过低,W1中有一组蚯蚓全部死亡,故将其剔除.从图中可见35d中

W2和W3中蚯蚓日增重倍数最高,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与第4周达到最大值,从第5周开

∞凹∞∞舛∞吆叭om

nnnnnnnn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