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焦虑症常用药物简介

焦虑症常⽤药物简介本⽂源⾃:Введение - Часто используемые препараты для лечения тревожныхрасстройств翻译供⼤家参。
在这⾥,您将⾸先找到所有主要药物清单及其解决的问题列表。
然后,您将看到每个主要问题(惊恐发作,⼴泛性焦虑等),以及针对该问题常⽤推荐药物的描述。
(我⾮常感谢James Ballenger,MD对本节的评论。
)苯⼆氮卓阿普唑仑(Xanax)恐慌,⼴泛性焦虑,恐惧症,社交焦虑,强迫症氯硝西泮(Klonopin)恐慌,⼴泛性焦虑,恐惧症,社交焦虑地西泮(安定)⼴泛性焦虑,恐慌,恐惧症劳拉西泮(Ativan)⼴泛性焦虑,恐慌,恐惧症奥沙西泮(Serax)⼴泛性焦虑,恐惧症氯氮卓(Librium)⼴泛性焦虑,恐惧症BETA BLOCKERS普萘洛尔(Inderal)社交焦虑阿替洛尔(Tenormin)社交焦虑三环抗抑郁药丙咪嗪(Tofranil)恐慌,抑郁,⼴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地昔帕明(Norpramin,Pertofrane等)恐慌,⼴泛性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去甲替林(Aventyl或Pamelor)恐慌,全⾝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阿⽶替林(Elavil)恐慌,全⾝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多虑平(Sinequan或Adapin)恐慌,抑郁症氯⽶帕明(Anafranil)恐慌,强迫症,抑郁症其他抗抑郁药曲唑酮(Desyrel)抑郁症,⼴泛性焦虑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苯⼄肼(Nardil)恐慌,强迫症,社交焦虑,抑郁,⼴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反苯环丙胺(Parnate)恐慌,强迫症,抑郁症,⼴泛性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选择性5-羟⾊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氟西汀(百忧解)强迫症,抑郁,恐慌,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氟伏沙明(Luvox)强迫症,抑郁,恐慌,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舍曲林(Zoloft)强迫症,抑郁,恐慌,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帕罗西汀(Paxil)强迫症,抑郁,恐慌,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依他普仑草酸盐(Lexapro)强迫症,恐慌,抑郁,⼴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西酞普兰(Celexa)抑郁症,强迫症,恐慌,创伤后应激障碍,⼴泛性焦虑症⾎清素 - 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SNRIS)⽂拉法⾟(Effexor)恐慌,强迫症,抑郁症,社交焦虑,⼴泛性焦虑⽂拉法⾟XR(Effexor XR)恐慌,强迫症,抑郁,社交焦虑,⼴泛性焦虑度洛西汀(Cymbalta)⼴泛性焦虑,社交焦虑,恐慌,强迫症MILD TRANQUILIZER丁螺环酮(BuSpar)⼴泛性焦虑,强迫症,恐慌抗惊厥药Valproate(Depakote)恐慌普瑞巴林(Lyrica)⼴泛性焦虑症加巴喷丁(Neurontin)概括了焦虑,社交焦虑A.惊恐发作对于惊恐发作,药物可以提供的最⼤好处是提⾼患者的积极性,加快⾯对恐慌及其所有影响的进展。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 h i n JN e wD r u gs C l i nR e m ),2003年5月,22(5):313-316.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任少华1,秦丽君1,胡华成2(1.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323000;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215004)[收稿日期]2002-05-08[接受日期]2002-09-17[作者简介]任少华(1953-),男,浙江萧山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
[联系人]任少华。
P h n :86-578-211-7438。
E -m a i l :r r r s s s @ye a h .n e t [关键词]感染;革兰阳性细菌;抗感染药;利奈唑胺;恶唑烷酮类;药动学[摘要]利奈唑胺属于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在体内外对引起社区和院内各种感染的阳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包括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一系列Ⅲ期临床研究的证明。
本文综述了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恶唑脘酮类药物利奈唑胺的发展历史,抗菌作用,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
[中图分类号]R 978.19;R 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69(2003)05-0313-04利奈唑胺(l i n e z o l i d ,P N U -100766),系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恶唑烷酮类(o x a z o l i d i n o n e )抗菌药,在英美等国已相继批准上市。
利奈唑胺在体内外对可能引起社区和院内感染的各类革兰阳性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
有关该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一系列Ⅲ期临床实验资料表明,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优于或等同于常规抗菌药物方案,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 R S A )、糖肽类耐药肠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 R S P )等引起的感染也高度有效,而且毒性很小。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药物相互作用_罗启剑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罗启剑,俞一心,俞素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200001)[摘 要] 综述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的相互作用。
对近10年来单胺氧化酶及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纳,发现一系列药物及食物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要慎重。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单胺氧化酶抑制药;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 R9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781(2002)09-0593-03 20世纪50年代,肼类抗抑郁药作为第一代抗抑郁药进入临床,但随后发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临床上已逐渐少用。
20世纪70年代,Pare指出,对三环类药物无效的病例,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往往有好的效果,这一点已得到Noven的实验证实[1]。
有人指出,MAOIs最适用于伴精神运动迟滞的典型抑郁症[2];Linvingston等[3]指出,MAOIs对于非典型抑郁症、恐慌及旷野恐怖有一定作用,并可用于治疗疑病和过敏。
随着研究的深入,MAOIs的治疗效果和所引起的副作用开始得到重新认识和评价。
MAOIs与食物、饮料以及很多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临床应用时应引起重视。
1 单胺氧化酶及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单胺氧化酶(MAO)是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内源性单胺类递质以及外源性单胺类物质(如酪胺)的重要灭活酶,依据其等电点、pH值、底物及酶抑物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亚型,即A 型(MAO-A)和B型(MAO-B)。
MAO-A主要分布于外周的胃肠道、肝脏、肾脏、肺脏中和脑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以极性芳香胺[如含有羟基的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为底物,其活性能被氯吉兰(clorgyling)选择性抑制;MAO-B主要存在于外周的血小板以及脑内5-HT能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以非极性芳香胺如不含羟基的苯乙胺为底物,其活性能被司来吉兰(selegiline)选择性抑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贵元1黄捷1刘丹1张芳1张超群1张国利1陈丽华1邵迎新21.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药学部,湖北黄冈438000;2.湖北省黄冈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湖北黄冈438000[摘要]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而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日趋重要,本文将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针对各种发病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抑郁症;情感障碍;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物[中图分类号]R9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1(a)-0052-05The pathogenesis of depress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sGAO Guiyuan'HUANG Jie'LIU Dan'ZHANG Fang'ZHANG Chaoqun'ZHANG Guoli'CHEN Lihua' SHA O Yingxin21.DeparLmenL of Medicine,Huanggang HospiLal of 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Province,Huanggang438000, China;2.DeparLmenL of Endocrinology,Huanggang HospiLal of 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Province,Huang-gang438000,China[Abstract]Depression,a kind of affecLive disorder caused by many facLors.As Lhe pace of life continues Lo acceleraLe, Lhe compeLiLive pressures faced by people in life and work are increasing,and L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refore,Lhe in-depLh sLudy of Lhe paLhogenesis of depression and Lhe developmenL of new drugs againsL depress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LanL.This arLicle will review Lhe paLhogenesis of depression and Lhe sLudy of anLidepressanLs for various paLhogenesis.[Key words]Depression;AffecLive disorder;PaLhogenesis;AnLidepressanLs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为临床中常见的与情感相关的精神类疾病,其代表性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不高、悲观厌世、认知和睡眠障碍,患者常常陷入忧郁、无法控制的自我沉思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消极思考中。
帕金森病疼痛分类与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疼痛分类与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周洁综述,吴大龙,石滢錡审校摘要: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主,其中疼痛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已受到临床重点关注。
因帕金森病疼痛类型多样,不同类型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此时早期识别其类型,及早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延缓疾病进展。
现本研究拟对帕金森病疼痛分类与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帕金森病;疼痛分类;治疗方案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n Parkinson disease pai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plans ZHOU Jie,WU Dalong,SHI Yingqi.(The Affiliated Hospital to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21, China)Abstract:Parkinson disease is a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motor and non-motor symp⁃toms, and pain is one of the typical non-motor symptoms that has considera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aily life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which has been a clinical focus. For the various types of pain in Parkinson disease, the treatment options are different, and early pain identification and early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can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Parkinson disease pai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plans, aiming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Parkinson disease;Pain classification;Treatment plan帕金森病主要是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其病理特征主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体形成,患者多出现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便秘、疼痛、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
抗抑郁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 一种 以显著 而持久的心境低 落为主要特征 的综合 征。最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 的 发展 ,应激源的增多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抑郁症 作为危害人类 身心健康 的常见病 、多发病 ,其症状 复杂 ,临床表现 多样 ,如食 欲和睡眠障碍 ,情绪低落 ,悲观厌世 ,甚至具有 自杀倾 向。近年来 ,国内外 对抗抑 郁药 物的基础研究 、开发和临床应用都有新的 突破。本 文就近年来在J临床上治疗抑郁症 的研究情 况作 一简要综 述。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 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确切病因尚未 明了,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均可 能参与其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 等。
安全性评估
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脱靶等。因此,在进行临床试验前 ,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 法。同时,这些技术也有望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诊断依据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如头颅MRI、PET-CT等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辅助诊断。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
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暴 露等)、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3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如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PART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深部脑刺激技术应用与改进
技术原理
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电 刺激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帕金森
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曲俊兵【摘要】通过相关资料文献,从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利奈唑胺是具有给药途径优势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的有效抗菌药物.【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01【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利奈唑胺;唾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者】曲俊兵【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相关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导致治疗MRSA感染的有效药物品种数量变少。
因此,除优化给药方案、减少耐药菌产生、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寿命外,开发新的有效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
具有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利奈唑胺的开发和应用,为治疗MRSA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化学结构及抗菌机制利奈唑胺为化学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不仅化学结构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作用机制也具有新特点。
利奈唑胺主要与细菌50 s亚基上核糖体RNA的23 s位点结合,阻止形成70 s始动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抑菌作用,而以往的抗菌药物均未将此阶段作为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靶位。
由于利奈唑胺具有独特的作用位点和方式,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性,体外也不易诱导产生耐药性,使其对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DRSP)等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2 药代动力学[1]利奈唑胺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途径给药。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口服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与静脉给药相近,因此临床采用静脉滴注序贯口服给药方案时无须调整剂量。
食物对利奈唑胺的吸收影响较小,口服给药可不考虑进食时间。
抗帕金森病新药研究进展
抗帕金森病新药研究进展摘要】目的:介绍目前最有希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包括能够阻碍或者降低神经退行性过程的神经保护性药物,能够恢复大脑功能的药物,多巴胺替代和保留的药物,作用于纹状体以外的非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的抗运动障碍药物。
此外,一些具有崭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腺普A2A受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药物等,都可能以单用或合并用药治疗PD。
现综述目前临床治疗和开发中的抗PD新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病左旋多巴单胺氧化酶B 多巴胺转运蛋白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138-031 帕金森病疾病介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1%~2%。
PD主要的病理改变是选择性中脑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大量丧失并在残存的神经元中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Lewy)小体。
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
据报道,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是60 岁,从诊断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15年[1]。
1.1 L-DOPA类药物依替左旋多巴(etilevodolm)即左旋多巴乙醋,属L-DOPA前药,具有口服后在体内吸收不稳定的缺点,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L-DOPA,并且通过降低药物剂量引起的“开-关”现象。
左旋多巴甲醋(melevodopa)也已由意大利Chiesi公司于2000年上市,商品名为Levomet,它具有与L-DOPA相同的疗效但吸收更快。
1.2 DA受体激动剂阿朴吗啡(apomorphine)属DA受体非选择性激动剂,对D1和D2受体都有激动作用,应用这类药物治疗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吡贝地尔(piribedil)属非麦角碱,既是多巴胺D2和D3受体激动剂又是突触前α2A/2C受体阻滞剂,可激动大脑黑质纹状体突触后的D2受体及中脑皮质、中脑边缘叶通路的D2和D3受体,产生DA效应。
抑郁症治疗进展
[SRI停药综合征 [SRI停药综合征] 停药综合征]
一、定义:指停用或骤然减量SRI后24~72小时内病人出现的 定义: 一些躯体和心理反应。 发生率(报告不一 报告不一) 二、发生率 报告不一 :多数临床报告:帕罗西汀20~50%, 氟伏草胺14~28%,氟西汀几乎0。 三、临床表现 1. 躯体症状:最常见者:头昏、感觉异样、乏力、恶心、多 梦、头痛。 2. 心理症状:焦虑或易激惹、烦躁不安、多动、人格解体、 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意识模糊等。少数病人有攻击 冲动行为或自杀意念。 病程: 四、病程:一般在停药后1~3天内出现,持续1~2周,最长不 超过3周,大多症状轻微短暂,恢复原用药物症状即缓解。 处理和预防: 五、处理和预防: 1. 轻者不必处理,重者恢复原药原量 2. 除氟西汀外,采用缓慢减量法,5~7天减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