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战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中国战场是亚洲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但由于受冷战的影响,战后七十年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却受到西方的漠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这是不公正的。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二战是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法西斯势力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对外实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其矛头所向,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无一幸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相继在意大利、日本和德国上台,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侵略战争,企图称霸世界、奴役全人类。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打响了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而在世界上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

1937年日本精心策划“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采用了“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尽早结束中日战争,避免陷入持久战;中国则采用了“持久战”战略,将日本引入持久战之中。面对强敌入侵,中国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迅速形成了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呼应,共同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到武汉会战时,日本将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即94%的兵力和海军部分兵力投入到中国战场。

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数百万大军与侵华日军对峙,牵制和打击着日军。

在敌后战场,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日军,壮大自己。

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始终打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的日军人数仍远超过太平洋战场。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主战场。1945年1月6日,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曾赞扬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

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人”。

3、中国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的世界战略,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

毛泽东同志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各国从来都是互相支援的,世界支援了中国,中国也支援了世界。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的北进政策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日本要进攻苏联必须先打中国,但由于中国的顽强抗击,日本不得不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无力对苏作战,从而无法将北进政策提上日程。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全力应对德国的进攻,为日本提供了北进的最佳时机。当时,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力主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但参谋总长杉山元反驳说,“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1942年12月,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战,德国请求日本对苏开战,但日本因力不从心拒绝了德国的请求。此后,德国还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亦遭日本拒绝,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得以全力抗击德国法西斯,确保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同时也表明,由于中国抗战的制约使日德各自为战,无法进行战略配合,成为有名无实的结盟,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日本南进战略的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无暇东顾,给日本提供了南进契机。9月4日,日本因无法从中国脱身,不得已宣布“不介入欧战。”1940年5、6月,德国击败英法联军,法国投降,英军退守英伦三岛,英美均疲于应对德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便成为防务薄弱地区,为日本提供了南进“千载一遇”的良机。7月26日,日本内阁决定将南进战略提上日程,但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迟迟不能付诸实施。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给予了美国强有力的支持。1942年2、3月,日本大本营为防止美军以澳洲为基地发动反攻进行研讨,海军认为只有攻占澳大利亚才能遏止美军反攻,这就要从中国抽调大量兵力,但遭到陆军的拒绝。1943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转入战略防御,急需大量的陆军,但此时日本陆军主力仍深陷于中国战场,从而为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见,正是由于中国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才使美军能顺利地发动反攻作战,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日本的西进战略是企图进军印度、印度洋,在中东地区与德意会师,迫使英国屈服,再全力对付美国。1942年春,隆美尔指挥的德国“非洲兵团”在北非向英军发动攻势,英军败退。5月下旬,德军进入埃及。德军的胜利,促使日本提出了西进作战计划。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应与德意相呼应,进入西印度洋。7月11日,日本陆海军上奏天皇,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但同样是因为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本无力实施西进与德意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中国战场对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作用表明,中国既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

4、中国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积极开展结盟外交。但除了苏联之外,美英等国对日本采取了绥靖政策,使中国得不到应有的国际援助,长期在东方孤军奋战,备尝艰辛。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建议中美英苏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终于得到了美英苏的响应。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声明》,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为二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的结盟外交终于有了回报,中国也被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但由于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武力打败了清政府,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不平等地位。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英政府于1943年1月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平等新约,其他西方国家也起而效之,中国终于从法理上取得了与各国平等的地位。

中国与美英苏一起参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关于普通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将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因殖民扩张而攫取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为中国战后收复失地提供了庄严的国际保证,也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新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确认了筹备联合国的原则,决定由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宣示了盟国对日作战到底的决心,宣布了盟国对日处置的基本原则,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上述盟国首脑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决定、签署的协议和发表的公告,大多都与中国进行协商、署名后公示于世,搭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框架,表明了中国在其中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中美两国首脑讨论了有关建立未来国际组织问题,建议成立由美英苏中组成的四国机构负责联合国总机构的筹建,后被英苏认可。1944年8月17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联合国筹备会议,通过了建立联合国的议案,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和原则。1945年4月25日,应美英苏中四国邀请,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中国与美英苏一起主持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权利、义务和主要机构的职权。6月26日,举行了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分别签字,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了字。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中国正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4年到1947年,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建。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弱国,在二战中敢于奋起反抗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始终是亚洲主战场,坚持持久抗战,有力地支援了美英苏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并在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创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与美英苏并称为反法西斯四大国是当之无愧的。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千百万人的牺牲换来的。为此,捍卫二战胜利的果实,维护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好形势,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差距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凸显,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任重而道远。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时期,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增强,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身份尚无改变,人均国民总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追赶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经济总量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适应人口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GDP总量、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货物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等经济指标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发展加快,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国际地位提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 1. 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近两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而中国在内需推动下,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GDP总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2009年,我国GDP总量为4.98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8.6%,相当于美国的35%,日本的98%;2010年为5.83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粗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等初级工业品产量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新闻纸、服装和鞋类、玩具等制造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仅次于美国,汽车产量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世界银行统计,200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4%,相当于美国的108%,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作为世界工业加工基地和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 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籽棉、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实现了粮食和食品自给自足、供需基本平衡的良好局面,充分保证满足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3. 货物进出口贸易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200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的8.8%,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0.6%)。其中,货物出口总额占世界的9.6%,首次取代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总额占世界的8%,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12.7%)。

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

五二班邵亿阳 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日,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9点开始,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在故宫端门南广场,面带微笑的迎接全世界的贵宾。 出席阅兵式的嘉宾有:南非,吉尔吉斯斯坦,苏丹总统,哈萨克斯坦总统,捷克总统,埃及的总统,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世界各重要组织的官员等……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纪念先烈,希望和平。 随后他们邀请来宾们到广场上拍照留念并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观。看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领导出席,我感受到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正逐渐在提高,我想这应该感谢为抗日战争牺牲的广大先烈,感谢他们为了和平,为了人民的幸福与法西斯战斗到底,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接着军乐团,合唱团,奏唱歌曲,听着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革命歌曲,我的心仿佛被激荡了起来,那气势,那场面仿佛在我面前展现了当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鬼子的壮观场面,我好像看到了先烈们为了胜利,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最终赢得了胜利,我会追随胜利的歌声,胜利的脚步,好好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尽自己的力量。 10点李克强总理宣布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升国旗,唱国歌,看到护旗队的庄严有力,看到升旗的激荡人心,再联想到平时自己学校的升旗仪式,我能够想象到他们为了升旗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我暗暗发誓,今后要更加努力,要学会坚强,更要有吃苦的精神。 随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开始阅兵。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的斗争换来和平的阳光再次照耀着大地,习近平主席站在车上,车沿着长安街慢慢行驶,开始阅兵。车子穿过受阅部队,主席一边向大家问好,一边敬礼,两边一片肃静,看到士兵们坚信自豪的表情,我感到了我们人民军队的自信和强大。 接着分列式开始,伴随着轰鸣声,由20架直升机组成的护旗编队缓缓从天安门上飞过,他们组成70字样,象征着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随后是海陆空各编队及各种新型武器编队,还有国外的受阅部队,依次缓慢威武的走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检阅。看到这么多的新武器,看到我们的人民军队这么强大,我感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人民军队在保护我们,我们会永远缅怀纪念先烈,同时要铭记历史。 最后,象征和平的7万羽白鸽和气球飞向空中,他们带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带着世界和平的希望,飞向了远方。

如何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不仅是地区性的也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字:国际地位、挑战、机遇、力量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1.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 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 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 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 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 4.“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欧洲:欧盟“中国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接受中国“历史性的崛起”的同时,开始对中国“讲条件”。 3.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

宁夏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C )。 A、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B、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 动C、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129师某部突袭了日寇飞机场,击毁敌机24架,这次战斗被称为( C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夜袭阳明堡 3、八路军359旅由( B )率领开进陕北南泥湾,开展大生产。 A、徐海东 B、王震 C、谭震林 4、“九·一八”事变后,最早奋起抗日的是( C )。 A、东北抗日联军B、八路军C、东北抗日义勇军; 5、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 A ),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中国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 A、《塘沽协定》 B、《秦土协定》 C、《何梅协定》 6、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 C ),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最后,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A、福建事变 B、两广事变 C 、西安事变 7、抗日战争的爆发,使( C )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A、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 C、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8、( C )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9、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必须归还中国的文件是( C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10、“陕甘宁边区回民抗日骑兵团”组建后,首任团长是( B )。A、马思贞 B、马思义 C、马智宽 11、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C )。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12、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次大胜仗是( B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万家岭大捷 13、( B )在抗战中是陕甘宁边区的组成部分、经济支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永宁县 B、盐池县 C、宁朔县 14、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目的是( B )。 A、进攻上海 B、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C、威逼南京 15.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受到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在这场为时20多天的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中国守军最高将领是( C )。 A、张自忠B、吉鸿昌C、赵登禹 16、1937年8月下旬,(C )以八路军总参谋部、周恩来副主席秘书身份来宁,同马鸿逵商谈改善红军同其军队的关系,谋求团结合作抗日。 A、杨一木 B、张子华C、李仰南

论文: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试述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是中国国际地位的一种体现,世界意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任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淞沪、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军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的地位和作用 抗战初期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 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六、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相持与反攻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建立了“防共委员会”。蒋介石则运用一切办法尽力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此后将大量军队用于对付中共军队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限制全国抗日民主力量。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二是外部世界。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

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1)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知识)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之后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恐怖笼罩着全球,这场浩劫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这段历史。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随着战火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到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何去何从?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手联合?下面开始第一个环节: 一、团结: 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P39动脑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等。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 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让学生看书后回答)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野蛮、凶残的侵略战争,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敌人。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共同对敌,才有可能打败法西斯。这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基础。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主要内容是? 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是什么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多次召开会议。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那么它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2、雅尔塔会议(引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a、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b、时间:1945年2月。 c、参加国: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d、地点:苏联的雅尔塔 e、内容: (1)德国战败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1945――2015)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会计125班学号3506任栊吉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70多年前的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编撰这套资料,作为历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组织开展教学,以此总结、反思这场战争,祭奠为民族解放献身的英雄先烈,从而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不可或缺的因素。近些年来,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用,国际上有各种不同的论调,有所谓“中国国际地位下降论”,“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前途未卜论”,“中国无足轻重论”等。这些论调在国内也有—定的或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此应该有个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国的国际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经济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军事上,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J-10,j-20等武器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政治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中国始终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在第三世界享有崇高的政治威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科技、文化上,航天活动、巨型计算机等极端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国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孔子学院数量不断增加。 二、中国的国际作用 其一,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了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二,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中,中国以一个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近年来,中国与各国携手致力于解决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共同发展。90年代以来,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扮演了十分活跃、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人类问题领域,中国倡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反对利用人权干涉内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中国反对动辄采取制裁和使用武力,主张通过政治途径和平解决地区冲突和争端,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在世界维和问题上,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中国积极和各国展开合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积极提出自己有关看法。在国际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解决国际冲突和争端,对中国有较高的期待。 虽然中国国际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国际作用有了明显增强。但是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国际身份,要意识到我们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仍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过国民生活水平。只有这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还会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还会不断增大,中国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综合实力的稳步上升,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将日益扩大,中国对国际组织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多,同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将会深入扩展。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发展既反映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建设的程度,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各项事业的负责任态度,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形象的确立。 对于今天中国来说,经济的飞速和持续发展正在改变中国的世界形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一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应包含国家主体的自我认识和定位,以及国际社会对国家主体的外部认识和定位两个方面。就理论视角而言,如何认识中国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对当前国际体系中的中国地位和作用的正确判断,有利于理解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本质与方式,有利于中国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更好地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力量、国家利益的追求、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等因素,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与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力量和国家追求是有差异的,所以国家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是变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和资源占有量都很低。在经济基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效益差。从国内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仍很大。中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世界意义。 应该说,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有其特定的地位和身份,无论在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她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独立一极,是和其他大国、强国享有平等地位的一极,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极,是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一极,是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的社会

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评价

中国国际地位的评价 摘要:文章首先的分析了国际地位的内涵,其次分析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大国,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最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国际地位;中国;界定;变化原因 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变化发展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是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一、国际地位的内涵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世界体系决定国家发展。沃勒斯坦认为,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升降以及何时和如何升降,除自身努力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世界体系的发展周期决定的。每到世界经济向上和向下运动交替的时期,边缘、半边缘国家就有了升迁的机会。需要注意的足是,世界体系的金字塔型的三极结构是固定的,即一些国家地位的上升必然伴随着另外一些国家家地位的下降,所有国家同时发展以及个别国家和社会的单独发展阶段都是不存在的。”[1]衡和评估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自身相比与其他国家有多少领先的优势,即国家实力。二是看世界体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国家实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和整体反映。当今的国际地位是过去努力发展的结果,也足未来发展的基础。国际地位的提高一方面要不断的增强国家实力,一方面要顺应世界体系发展的趋势,争取在各个方面超越其它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组成了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世界反法西斯的各联盟国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支援。最终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伟大胜利。 情感升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江泽民 二战给人类留下了什么“历史启迪”?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⑧国际社会无论过去与未来,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关系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 珍贵。——江泽民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是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胜利,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的胜利,使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英军在阿拉曼战役胜利,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二战的胜利。在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了合作。加之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说重点、难点: 1、重点一: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材的中心环节之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极大提高勒苏联的国际威望,鼓舞勒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与团结,促进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1)让学生阅读、看《地图册》战争形势图。 (2)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视频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讲解。 (3)思考讨论:为什么发生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会是整个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2、重点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第二战场的开辟、苏军在东线向德军发动猛攻,两个战场遥相呼应,这样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便陷入东西两面夹攻之中,腹背受敌,加速了走向灭亡的过程。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指导学生从第二战场开辟的背景、过程、意义全面掌握该知识点,同时结合讲述二战中的三次著名的登陆战役:美英盟军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一并巩固掌握。 3、重点三: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这些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加强了合作,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但同时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因此重点讲解。 突破策略: 指导学生从会议的背景、目的、召开、内容对该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同时针对其意义进行讨论分析。 4、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文1000字 征文(一) 8月15日,中国很多地方以各种形式纪念这 个特殊的日子。7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在世 界正义力量的支持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者,迫 使日本投降。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曾叫嚣:一个月占领 上海,三个月占领中国。然而,事实上,经过八 年的战争,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最终遭到 可耻失败。中国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但是最终得 到了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意义重大。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艰难的近代化过程中,被动挨打,屡屡战败;仅就中日之间而言, 日本就多次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不仅力图阻断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而且 试图鲸吞中国。百年战败史,到1945年8月15日,终于以中国的胜利和日本的失败而结束。中国人

民也借第二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机,从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中挣脱出来,洗清了百年半殖民地的 耻辱,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之一。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在世界正义力量支持下 得到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牢记和实践这场 胜利的制胜法则,胜利就永远属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是胜利的根本。当初,日 本之所以敢于以小小岛国悍然对中国进行侵略, 主要是看到中国在艰难的近、现代化过程中,中 央政府软弱无力,地方势力割据而治,缺少凝聚力。但是,中华民族面临死亡的绝境,没有屈服,反而觉醒,组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以全民族 的力量与日本军队血战,直到胜利。取得这场胜 利之后,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内部或外部的力 量破坏中华民族的团结,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台 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自强不息才不会被动挨打,和平发展才能够 维护和平。当时日本之所以敢于向中国开战,还 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远强于中国有直接关系。1937年,日本工业产值为61亿美元,中国为16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09月23日星期六17:35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同年8月中国抗日武装向日军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60年了。沧桑历尽,迷雾清晰,我们应该看到历史的真实,世界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而这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 日本是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国家之一,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 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很大的,“九一八”侵华就不是简单的侵略中国,同时也是其北进攻苏,南进与美英争夺殖民地的一个重要步骤,1936年日本制定的“基本国策”就更明显暴露了日本的这一侵略野心。因此日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敌人,也是美、英、苏的敌人。所以1931年中国开始的抗战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早开始,到 1945年9月抗战结束,前后历时14年。其中在 1931年9月至 1939年9月英、法对德作战的8年,只有中国在坚持着对法西斯势力的作战。其间虽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但这些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短暂,又是小国,中国这个广阔的反法西斯战场不仅是主要的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可以说是毫无外援,孤军奋战。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后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1931年9月至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望历史,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一系列残酷暴行令人悲愤,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仁安羌大捷等一幕幕战斗场景令人振奋,杨靖宇、左权、佟麟阁、张自忠等一个个英雄形象令人景仰。中国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取得的伟大胜利值得永远铭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思索历史,如果把14年的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背景下来审视,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抗战的起点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中国抗战的终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终点,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起点: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抗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七七抗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比英法早2年,比美国早4年;还有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认为这次会战是中日双方主力部队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作战。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抗战确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我们认为,把九一八抗战作为起点符合历史事实,是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性质得出的结论,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续扩大侵略的战争行为得出的结论,更是基于从那时起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国军民的英雄壮举得出的结论。 以九一八抗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正义反对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将这些国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轨道。日本法西斯上台后,加速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各种准备,逐步形成了灭亡中国、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狂妄构想。1927年形成的《田中奏折》,就是日本法西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总纲领。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绝不是单纯的偶发事件,而是按照《田中奏折》精心策划的“征服支那”“征服世界”棋局中的关键落子。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1936年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1939年侵略波兰。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成为世界人民的敌人。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以七七全国抗战为标志,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节节升级的时候,一些强国不愿与法西斯正面抗衡,采取绥靖政策,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与之妥协,导致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不断加强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战略配合,加快相互勾结、称霸世界的步伐。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签订同盟条约,11月日本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该协定,这标志着世界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世界的主要矛盾。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蓄意挑起卢沟桥事变,局部侵华战争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展开了全国抗战,在世界东方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规模最大、较量最激烈的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单枪匹马对日本殊死作战,抗击着几乎全部日本侵略军,大大迟滞了日本法西斯以中国为基地侵略其他国家的步伐。美国学者弗兰克·迈克瑞分析认为,中国当时实际上扮演的是“同盟国代理人”的角色,是在为同盟国而战,也是在为世界而战。中国的坚决抵抗,为后来陆续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了以弱抗强的光辉典范,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奋起反抗的斗志。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2008年是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实力地位显著上升。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二、国际体系转型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机遇。 整个国际体系转型是和平转型,而不是战争转型,这个和平转型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是非常有利的。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美国缓慢走向衰落的过程,正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