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的 调 研 报 告

关于加强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的 调 研 报 告

今年6月份,按照部里统一部署,结合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体安排,省委“两新”工委组成调研组,由庄跃成同志带队,先后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市江干区等地,就加强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面对面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开展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情况,并对全省面上情况作了梳理和分析。

调研情况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省各类开发区、园区蓬勃发展,地位作用日显突出。以开发区为例,我省64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以不到全省5%的土地面积,引进了占全省半数以上的实到外资,完成了占全省四成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创造了占全省近三成的财政收入,为推进浙江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省6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有入区企业9万多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99家,外商投资企业9000余家,区内就业人员539万。调研组深刻地感受到,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各类各级开发区、园区可以说是当前浙江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沿、文化交流的前沿以及新型产业工人集聚的前沿,其重要性毋庸多言;而从党建工作视角看:一方面开发区、园区本身经济基础较好,在工作经费、场地保障等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通过区域化来推进党建工作、创出党建工作品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开发区、园区种类多、情况复杂,其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鉴于此,调研组认为:当前我省必须重点加强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以此拓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空间,优化基层党组织资源配置,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存在形式看,开发区、园区情况复杂、类型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不同园区实际出发,创新形成有效的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

就园区规模大小而言,各类开发区、园区占地面积差别较大,有的大型开发区、工业园区占地成千上万亩,有的小型园区比如创意产业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区等,不过就是一幢楼、几间房的规模;就业务指导关系而言,目前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由经信部门命名指导,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商务部门命名指导,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科技部门命名指导,产业集聚区由发改部门命名指导,除此之外,地方上还存在不少自主命名的各类开发区、园区

;就园内企业类型而言,工业园区一般以制造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常以高新科技企业为主,开发区是个综合体,区域差别较大,如浙北地区开发区通常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浙南地区开发区则以民营企业为主。总的来看,目前各类开发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迫切需要从不同园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逐个理顺其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为此,我们建议:对一些行政隶属清晰、规模较大、党建工作基础好的开发区、园区,可直接依托开发区、园区党(工)委主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并依托各类“二级园区”建立联合党组织,搭建党建工作二级管理平台来进行统一管理;对一些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尚不具备组建党组织的小型园区,可采取由乡镇(街道)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或依托园区主办企业建立党组织发挥孵化作用。同时,要注重配足配强园区党建工作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2、从分布特点看,开发区、园区内企业非常集中、空间聚合度高、人员较为密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充分重视抓好区域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

与单个分散的非公企业相比较,开发区、园区内的企业和人员相对集中,相互联系也更为密切,客观上其工作资源就能更好地得到整合利用。根据这一特点,下一步推进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需要在搭建有效的工作平台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好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根据开发区、园区特点和条件,特别是园区中党员比例不高的实际,将原来的党员服务中心统一调整为党群服务中心,为企业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开会议事提供保障,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园区职工群众提供保障。同时,这一平台要增加对园区内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的功能,确保流动党员能正常地参加党组织活动。二是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建立开发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信息管理系统,收录企业及其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和信息,并实现动态管理。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积极开设网络党校、网上党员之家等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在线学习、过网上组织生活。三是成立党务工作者协会。积极推动各类开发区、园区成立党务工作者协会,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沙龙、相互观摩、专题培训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高党务工作者整体水平。

3、从人员结构看,开发区、园区集聚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工人,他们更加注重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党建工作人本导向,切实将党建工作与员工职业发展有

机结合。

当前,开发区、园区内企业类型以新兴产业为主,这些企业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同时也集聚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工人以及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比如,全省622个各类工业园区就有非公企业71851家,从业人员440.8万人。与传统的产业工人相比,新兴产业工人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更加重视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建议: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要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做好群众工作上,突出党建工作的人本导向,把新兴产业发展与新兴产业工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保障员工的发展权益,努力实现非公企业各方从“生存与利益共同体”向“命运与发展共同体”提升。通过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完善职工薪酬和保障体系等,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实现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大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以“三培养”为抓手,加快优秀企业员工成长,最大限度地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内来。

4、从思想状况看,开发区、园区是青年人汇聚的地方,也是不同文化交汇、各种思想碰撞的区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以文化人,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青年员工是开发区、园区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占员工总数比例不断提高。特别是园区内众多高新企业,许多青年员工已经是重要管理岗位、技术项目的骨干,这些员工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平均年龄才25岁。与此同时,这些青年员工由于文化水平较高、信息渠道广泛、思想比较活跃,而且个人需求差异化、多样化明显,同时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难点。为此,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要坚持以文化人,主动了解员工需求、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关心员工生活和心理健康。我们建议:一是评选表彰全省民营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十佳和优秀单位,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双强学堂”,组织开展好网上互动。三是指导和推动开发区、园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青年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5、从工作现状看,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新课题,还存在不少有待破解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谋划,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

近年来,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不断推进,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同时,

这一领域也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比如:由于开发区、园区类型多样、企业性质复杂等现实,如何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防止出现“多头管”或“两不管”的问题;开发区、园区内外资企业较多,针对外商在思想文化、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如何争取他们支持党建工作的问题;开发区、园区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如何有效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问题;已建立联合党组织的开发区、园区,如何充分发挥联合党组织作用的问题等等。积极主动破解这些难题,是提升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摸底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寻求破解措施,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的规范性意见;适时召开全省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加强组织协调、整合资源力量,合力推进开发区、园区党建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