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磁现象和磁场》WORD教案7

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磁现象和磁场》WORD教案7
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磁现象和磁场》WORD教案7

新课标人教版31选修三《磁现象和磁场》WORD

教案7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明白电量的概念.

2.明白摩擦起电,明白摩擦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明白静电感应现象,明白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明白电荷守恒定律.

5.明白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制造了电荷,

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差不多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差不多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如此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因此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1、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说明

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确实是由带电微粒组成。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缘故: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 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能够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 ,B(参见课本图1.1-1).能够看到A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 ,B 都带上了电荷.假如先把C 移走,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假如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C ,能够看到A 和B 仍带有电荷;假如再让A 和B 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能够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缘故?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缘故:把带电的球C 移近金属导体A 和B 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 和B 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 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确实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 的值:e =1.60×10-19C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和电子的质量m e 的比值,为111076.1?=e

m e

C/㎏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明白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确实是电子

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 .元电荷确实是质子

D .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 16 C 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专门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 .体积专门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 .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阻碍能够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 .一切带电体都能够看成点电荷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摸索与讨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 5问题与练习1-4 说明: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差不多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晰地明白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感应起电也不是制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学生明白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能够组织学生选学.

第二节、库仑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库仑定律,要求明白点电荷的概念,明白得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明白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运算. 3.明白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阻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看和探究能力 重点:把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运算 教具: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看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1、阻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22

1r

q q k

F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 ·m 2/C 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明白得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能够忽略,带电体就能够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个地点能够引导学生回忆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显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阻碍不便向学生多作说明,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阻碍,将实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能够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

利用微积分运算得: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 1=9.10×10-31kg ,质子的质量m 2=1.67×10-27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差不多上1.60×10-19C .

分析:那个问题不用分别运算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而是列公式,化简之后,再求解.

解: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分别是 能够

看出,万有引力公

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专门相似,表述的差不多上力,这是相同之处;它们的实质区别是:第一万有引力公式运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由运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专门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要紧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尽管存在,但相比之下专门小,因此可忽略不计. 【例题2】:详见课本P 9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三)巩固练习

1、 复习本节课文及阅读科学闲逛

2、 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练习1、2、4,作业

3、5。 参考题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 .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 ,大小跟A 、B 相同,当C 跟A 、B 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再将A 、B 间距离变为2r ,那么A 、B 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

A .3F/64

B .0

C .3F/82

D .3F/16

2.如图14-1所示,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们所带电量相等.A 、B 两处为正电荷,C 处为负电荷,且BC=2AB .那么A 、B 、C 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________.

F Q r F m r F F Q Gm m F F 1222

22

122

12121919

113127160160910167=k

Q =G m =kQ =9.01010106.67101010

=2.310111939

,,·×××××××××××....-----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1=5×10-3C,q2=-2×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________,放在_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力,则q和Q的关系是________.

说明: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一点应该使学生有明确的认识.

2.通过本书的例题,应该使学生明确地明白,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时什么缘故能够忽略万有引力不计.

3.在用库仑定律进行运算时,要用电荷量的绝对值代入公式进行运算,然后依照是同种电荷,依旧异种电荷来判定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力依旧斥力.

4.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是选学内容,但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差不多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期望教师介绍给学生,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介绍.

第三节、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明白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专门

物质形状.

2.明白得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依照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运算,明白电场强度是矢量,明白电场强度的方向是如何样规定的.

3.能依照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运算式,并能用此公

式进行有关的运算.

4.明白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那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明白得

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白电场叠加的一样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样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明白得、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

1、电场:

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明白得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如何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 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专门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专门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能够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差不多属性——质量和能量.

(2)差不多性质:要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点

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样不同,

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

同,因此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

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电场强度(E):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且从小球受力情形可知,电场的强弱

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详见P12)

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专门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

后对原电场强度无阻碍

指出:尽管可用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各点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的电

场强弱,然而电场力F的大小还和电荷q的电量有关,因此不能直截了当用电场力的

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实验说明:在电场中的同一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成正比,

比值F/q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所决定,跟电荷电量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因此我们用那个比值F/q来表示电场的强弱.

(2)电场强度

①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

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公式(大小):E=F/q (适用于所有电场)

单位:N/C 意义P13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如何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②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

力的方向相同.

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带领学生讨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说明研究方法:将检验电荷放入点电

荷周围的电场中某点,判定其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该点场强..◎唯独性和固定性

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是唯独的,它的大小和方向与放入该点电荷q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着的电场强度与是否放入电荷无关.

带领学生总结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

结公式E=F/q和E=kQ/r2的区别及联系.

3、(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①大小:E=kQ/r2 (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

②方向:假如是正电荷,E的方向确实是沿着PQ的连线并背离Q;假如是负电

荷:E的方向确实是沿着PQ的连线并指向Q.(参见课本图14-7)

说明:公式E=kQ/r2中的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明白得: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

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

提出问题:假如空间中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现在各点的场强是如何样的呢?

带领学生由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具有的叠加性,分析出电场的叠加原理.(2)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

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先分析方法(P13-14)后举例:先在同一直线再不在同一直线。

例如:课本图1.3-3中P点的场强,等于+Q1在该点产生的场强E1和Q2在该

点产生的场强E2的矢量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到,任何带电体都能够看做是

有许多点电荷组成的.利用点电荷场强的运算公式及叠加原理就能够运算出其周围各

点场强.

【例题】(课本P9例题演变)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3.0×10-8C和Q2=

-3.0×10-8C,它们相距0.1m,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相等,

r=0.1m

分析:点电荷Q1和Q2的电场在A点的场强分别为E1和E2,它们大小相等,方

向如图所示,合场强E在E1和E2的夹角的平分线上,此平分线跟Q1和Q2的连线平行.

解:E=E1cos60°+E2cos60°

=2E1cos60°=2kQ1cos60°/r2

代入数值得 E=2.7×104N/C

能够证明:一个半径为R的平均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

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和电场强度一样即:E=kQ/r2

◎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中的【说一说】,由学生讨论后归纳:

(1)关于静电平稳

(2)静电平稳后导体内部电场的特点:

①处于静电平稳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注意:这时的场强是合

场强,即外电场和感应电场的叠加)

②处于静电平稳状态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4、电场线

(1)电场线: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

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2)电场线的差不多性质

①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确实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

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

④任意两条电场线可不能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

介绍各种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情形。

【演示】模拟电场线

指出: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5、匀强电场

(1)定义: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场就叫匀强

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组疏密程度相同(等间距)的平行直线.

例如,两等大、正对且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场中,除边

缘邻近外,确实是匀强电场.如图14.3-1.

常见电场的电场线

电场电场线图样简要描述

正点电荷发散状

负点电荷会聚状

等量同号电荷相斥状

等量异号电荷相吸状

匀强电场平行的、等间距的、同向的直线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靠我们的感受而客观存在的东西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差不多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

A.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公式E=F/q和E=kQ/r2关于任何静电场差不多上适用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

A.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B.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C.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q1q2/r2中kq2/r2是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此场对q1作用的电场力F=q1×kq2/r2,同样kq1/r2是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的大小,此场对q2作用的电场力F=q2×kq1/r2

D.不管定义式E=F/q中的q值(不为零)如何变化,在电场中的同一点,F与q的比值始终不变

4.讨论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于联系

物理量

比较内容

电场力电场强度

物理意义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力反映电场的力的属性

决定因素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仅由电场自身决定

大小F=qE E=F/q

方向正电荷受力与E同向

负电荷受力与E反向

规定E的方向为正电荷在

该点的受力方向

单位N N/C(或V/m)联系F=qE(普遍适用)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摸索课本P16问题与练习第(1)、(3)、(4)、(5)、(7)题.

3.将(2)、(6)题做在作业本上.

参考题

1.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电场力向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左

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

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量数值均为q,相距r.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B.2kq/r2 C.4k/r2 D.8kq/r2

3.真空中,A,B两点上分别设置异种点电荷Q1、Q2,已知两点电荷间引力为10N,

Q1=1.0×10-2C,Q2=2.0×10-2C.则Q2在A处产生的场强大小是________N/C,方向

是________;若移开Q2,则Q1在B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是________N/C,方向是

________.

说明

1.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因而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

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同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不

同的,所受电场力大的点,电场强.

2.应当使学生明白得什么缘故能够用比值F/q来表示电场强度,明白那个比值

与电荷q无关,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应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类

似的定义方法,让学生领会电场强度的定义.

3.应当要求学生确切地明白得E=F/q和E=kQ/r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4.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运算时不应过于复杂,一样只限于两个电场叠加的

情形.通过这种运算,使学生明白得场强的矢量性

5.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第四节电势能、电势(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得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明白得电势的概念,明白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明白得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

究的价值观。

重点:明白得把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把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形。

(1) q 沿直线从A 到B

(2)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3)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

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 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PB PA E E W AB -=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即E P =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依照电场力做功情形判定,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 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因此: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

AB AB PA qEL W E ==

举例分析:对图1。4-1中的各量附与一定的数值,后让学生运算。(1课时) 3.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

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参阅P 20图1。4--3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

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q

E p =

?(与试探电荷无关)

(3)单位:伏特(V )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让学生摸索和讨论P 21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4 4.等势面

⑴.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⑵.等势面的性质: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因此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同时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④.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⑶.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画电场线。

⑷.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 注意:①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步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步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7。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四)巩固新课1。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其他题目。 2.阅读教材内容

第五节、电势差(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明白得把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与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电势、电势能、静电力做功,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入明白得电势差及其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重点:明白得把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

难点:依照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知识

要点: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 2、电势概念。-----后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第5节、电势差

通过对重力场中的高度、高度差和电场中的电势、电势的差值进行类比,并结合P 18图1、4-1分析得出: 1、 电势差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用AB U 表示。

(2)公式:B A AB U ??-= 或 A B A B U ??-= ①

因此有:AB U =-BA U ②

注意:电势差也是标量,可正,可负。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 在电场中从A 移动到B 时,静电力做的功W AB 等于电荷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之差。 推导:()AB B A B A PB PA AB qU q q q E E W =-=-=-=???? 因此有: AB AB qU W = 或 q

W U AB

AB =

③ 即: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 的比值。 注意: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 位置有关 分析P 24例题(那个地点略)

先引导学生画示意图。后解之。并对A 、C 间的电势差的运算过程做补充说明。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四)巩固新课1。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作业1、2,3做练习。 2.阅读教材内容

第六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把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电场力做功的两种不同方式的比较推导得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习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 培养对科学的爱好、坚决学习摸索探究的的信念

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知识 要点:电场强度、电势差的概念 问题:既然电场强度、电势差都能够描述电场,那么两者有何关系?--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结合图1、6—1及电场力做功的两种不同途径推导,再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Ed U AB =

即: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乖积 ◎ 引导学生摸索讨论P 26问题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也能够写做:d

U E AB

=

它的意义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线方向

的距离的比值。

◎ 引导学生摸索讨论P 27问题 注意:

(1)上式的适用条件:匀强电场;

(2)d 为匀强电场中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等势面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与电势无直截了当关系

①.电场强度为零的地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不为零取决于电势零点。如:处于静电平稳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势相等,是一个等势体,若不选它为电势零点,导体上电势就不为零。若选它为电势零点,则导体电势就为零。(结合说一说)

②.电势为零的地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定为电势零点,但该点电场强度不为零,无穷远处场强和电势都可认为是零。

③.电场强度相等的地点电势不一定相等,如在匀强电场中场强相等,但各点电势不等。而处于静电平稳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等。

④.电势相等的地点电场强度不一定相等。如在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两电荷连线的中垂面是一个等势面,但场强不相等。而处于静电平稳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等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概括场强三公式、对比其适用条件。 (四)巩固新课:1、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作业1、2,3、4做练习。 2、阅读教材内容

第七节 、电容器与电容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

2、明白电场能的概念,明白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

3、明白得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运算;

4、明白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把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物观看与演示,在运算过程中明白得把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探究新事物的爱好。

重点:把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运算与应用

教具预备:常见的电容器示教板,带电羽的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介质板,感应起电机,电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要点:场强、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等。

(二)新课教学----第七节、电容器与电容

展现各种电容器.并做说明:这是一种能容纳电荷的容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电容器以及描述它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

1、电容器

(1)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专门近的导体都能够看成一个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那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能够观看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那个过程叫放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能够观看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

【板书】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2、电容

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明:关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

容器,C(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系式。在C一

定情形下,Q=CU,Q正比于U。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

容。

(2) 公式:U Q

C =

(3) 单位:法拉(F )还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1F=10-6μF=10-12pF

(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由

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演示]感应起电机给静电计带电(详参阅P 29图1。7-4)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相连,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从指针的偏转角度能够量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

现象:能够看到:

①. 保持Q 和d 不变, S 越小,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 越大,电容C 越小; ②. 保持Q 和S 不变,d 越大,偏转角度越小,C 越小. ③. 保持Q 、d 、S 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同时减小,电势差U

越小电容C 增大. (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空 kd

S

C π4= 介质 kd S C r πε4=

4、常用电容器(结合课本介绍P 30)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四)巩固新课:1、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与练习。 2、阅读教材内容。

第八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 2.重点把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 3.明白示波管的要紧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和电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要紧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不计粒子重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 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力学及本章前面相关知识 要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场强等。 (二)新课教学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形(平稳、加速和减速)

⑴.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F=0时,粒子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处于静止状态,该粒子带正电依旧负电? 分析:带电粒子处于静止状态,∑F=0,mg qE =,因为所受重力竖直向下,因此所受电场力必为竖直向上。又因为场强方向竖直向下,因此带电体带负电。

⑵.若∑F≠0(只受电场力)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打入正电荷(右图),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电荷所带的电量为q ,板间场强为E 电势差为U ,板距为d, 电荷到达另一极板的速度为v,则

电场力所做的功为:qEL qU W ==

粒子到达另一极板的动能为:2

21mv E k =

由动能定理有:22

1

mv qU =

(或2

21mv qEL = 对恒力)

※若初速为v 0,则上列各式又应如何样?让学生讨论并列出。

◎若打入的是负电荷(初速为v 0),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形可能如何,请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 请学生摸索和讨论课本P 33问题 分析讲解例题1。(详见课本P 33)

【摸索与讨论】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F≠0,且与初速度方向有夹角(不等于0°,180°),则带电粒子将做什么运动?(曲线运动)---引出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不计重力,且初速度v 0⊥E,则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复习: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被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为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

详细分析讲解例题2。

解:粒子v 0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沿电场方向匀速运动因此有:t v L 0= ①

电子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偏移的距离为: 22

1at y = ②

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加速度:md

eU

m eE m F a =

==

由①②③得:2

021???

? ????

=v L md

eU

y ④ 代入数据得:36.0=y m

即电子射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离0.36m

电子射出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不变仍为v 0,而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速度:

v L

md eU at v ?=

=⊥ ⑤ 故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θ为:20

0tan mdv eUL v v ==

⊥θ ⑥ 代入数据得:θ=6.8° 【讨论】:若那个地点的粒子不是电子,而是一样的带电粒子,则需考虑重力,上列各式又

需如何样列?指导学生列出。

3.示波管的原理

(1)示波器:用来观看电信号随时刻变化的电子仪器。其核心部分是示波管

(2)示波管的构造: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

(3)原理:利用了电子的惯性小、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和人的视觉暂留等,灵敏、直观地显示出电信号随间变化的图线。

◎让学生对P 35的【摸索与讨论】进行讨论。

(三)小结:1、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条要紧线索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要紧能够按以下两条线索展开.

(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依照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形.

(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

依照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从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不平均的电场.

2、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类重要的思维技巧 (1)类比与等效

电场力和重力差不多上恒力,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例如,垂直射入平行板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运动可类比于平抛,带电单摆在竖直方向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等效于重力场强度g 值的变化等.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 三、教学难点 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学器材 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是一个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

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进行 1.磁现象 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1)磁体 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就是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演示操作,得出结论。 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磁铁

2021人教版选修七unit1《livingwell》word教案5

2021人教版选修七unit1《livingwell》word教案5 1.语言知识目标 了解盲文的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的个人经历和导盲犬的工作内容。 2.语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听前对听力材料进行推测,并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把握细节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盲文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个人经历和导盲犬工作情形的了解,使学生关于盲人的生活状况有更深切的了解,更能激发他们伸出手,关心盲人和其他的残疾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第一遍听完后,把握听力材料大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听力材料开始前,如何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在学生背景知识缺乏的情形下,如何进行听力指导。 课前预备 1.学生的学习预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上网查找关于盲文及创始人的情形,了解一些导盲犬工作的情形。 2.教师的教学预备 查找相关信息,有条件的话,借一本盲文书给学生看看,让学生对盲人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Step 1Pre-listening Before the students listen,ask them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Do you know what Braille is? 2.What is it used for? 3.How does it work? 4.Do you know what the Chinese system of Braille looks like?(See Page 53 for some hints.) Suggested answers: Braille is a system by which blind people can read by feeling raised dots on a page.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ystem of Braille use six dots.Their forms are similar,but their meanings are different.That's to say,Chinese blind people can't understand the English system of Braille. [设计说明]在听力训练正式开始前,在班级里组织讨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有利于随后进行的关于盲文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的生平介绍的听力训练顺利展开。假如学生的背景知识比较贫乏,教师能够对盲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Step 2Listening task 1.Paul's teacher has asked everyone in the class to prepare a talk about a great inventor.Listen to Paul's talk about Louis Braille.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country did Louis Braille come from? (2)What disability did he have? (3)What did books for the blind look like when Louis was a boy? (4)What were the two problems with the books for the blind?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案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2)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0.1 磁现象磁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突破措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利用模型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 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深入探究: 1、磁现象 〔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课后练习 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1)、叫磁性; 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 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 止后小磁针会。多做几次,也是如此。就是根 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 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 去结论: (4)、、。 2、磁化 〔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 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 被。 ,叫做磁化。介绍一些磁化方 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评估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磁场是此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把电和磁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和桥梁,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不过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凭想象和感觉去判断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磁场的性质,会画磁感线。 二、过程与方法:恰当的运用类比来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用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化无形为有形,化空泛为具体,把知识落实到点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拥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行动,拥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磁场。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同时怎样把无形的磁场转化成有形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准备】吹风机、布条、条形磁铁、磁针、铜、铝、铁、钢钉、大头针、橡皮筋、铁屑、牙签筒(用来装铁屑)、摆放小磁针的小底座、实验纸板、自制的内部具有磁铁的“地球”。 【教学过程】 教学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做演示实验,具有磁铁的小车靠近磁 铁就会运动起来,不让学生看到磁铁,给 学生猜想为什么小车会运动,从而导入新 课。 观察显现并 且进行思考 回答。 目的是调 动学生学 习积极 性。

新课教学1、回顾小学学习过的关于磁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回顾磁铁的性质 (条形磁铁做实验,用磁铁吸引一个 小实验盒中的铁、铝、镍、橡皮筋、 钢钉、大头针等) 提问:*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各处的吸引力大小是否一样? *铁和钢靠近磁铁后有何性质,是否具有磁性? *指南针能指南北,实验中看看磁铁是否能指南北? 3、归纳出磁性,磁极和磁化的概念。(也 就是简单的表面磁现象) 4、指南针可以指南北,我们实验中的磁 铁做出来的是不是在指南北啊?做实验 指南北,该如何改进实验器材?把磁铁做 成磁针,放在几乎没有摩擦力的支架上, 红端总是指向北方,叫做北极,白端总指 向南方,叫做南极。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 用指南针演示指南北,指南针指南北有 条件:不受到别的外界因素的干扰。 用木棍和气流来影响指南针,受到外界 干扰后不能指南北,说明磁铁周围存在 着物质干扰磁针,这种物质我们把它叫 做磁场。 磁场磁针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该如何去研究磁 场呢?类比于如何去研究风来研究磁场。 打开电吹风做实验,让学生猜想风是向哪 吹(利用自制的可以吹循环风教具),引 入风向线的概念,以及使用风向线有什么 好处。学生思考归纳得出研究风的方法。 风布条 同理也可利用磁针来研究磁场 磁场磁针 学生在老师 引导下思 考,由实验 回顾总结磁 的一些简单 现象,从生 活中如何去 判断风这种 看不见的物 质的经验去 考虑如何研 究磁场这种 看不见摸不 着的物质。 明确本节 课的目 的。试验 强化学生 的认识, 加深学生 的思考, 类比归纳 使得学生 由不同的 现象中得 出相似的 研究方 法,学会 把无形的 物质变得 具体化。 推测 作用 作用 推测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英语 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熟悉课相关的重要词汇,本文的话题是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 的介绍残疾人积极进取的生活,紧扣了本单元“身残志坚”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残疾”这一话题的看法,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通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 意让学生了解F amily Village网站的基本情况。借助标题和图片讨论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I、让学生掌握以下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ambition,absence,beneficial,adapt,annoy,access,in other words, all in all,cut out, in many ways,resign, congratulation II、让学生学会运用以下重点句型: 1.She was proud to have recently presented her country in an athletics competition. 2.F o r d i s a b l e d c u s t o m e r s i t w o u l d b e m o r e c o n v e n i e n t t o p l a c e t h e t o i l e t s n e a r t h e e n t r a n c e t o t h e cinema. 过程与方法目标:1、带领学生讨论问题2、阅读全文,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加以分析讲解,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3、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4、引导学生去体会马蒂菲尔丁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关心、理解、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Reading部分,由残疾人Marty Fielding 在网页上叙述自己的故事,他患了至今无法认识的 肌肉疾病,身心倍受摧残,但痛苦的磨练也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好地认识人生,决心要过好人生的每一天:“Live one day at a time”他展示了他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希望破灭后的迷惘、焦虑、恐惧、对同情和理解的渴望,以及自我接受、被人接受后重新燃起的希望和喜悦。 教学重点: 1、重点的单词、词组及句型用法 2、训练学生总结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1、重点单词短语的用法 2、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3、深入理解和进一步运用语法动词不定式 教学之前确定教学重难点,上网搜索Family Villaged的资料,了解其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参考资料。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出有关课文的录音与图片,让学生熟读读课文,培养英语语感。看到相关的图片之后,提高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学习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课堂讨论法 1、讲解重点的单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2、演示经典句型例子,播放相关图片

人教版选修7unit2RobotsP2教学设计

Unit 2 Robots Part 1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2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including the infinitive) Introduction In this period students will be first helped by the teacher to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and then to discover and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including the infinitive. The following steps of teaching may be taken: warming up by having a dictation,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reading more about the 22nd century, learning about the passive voice,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and closing down by putting on stage a text play of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Objectives To help students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To help students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To help students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structures Procedures 1. Warming up by having a dictation To begin with, let’s take a dictation to strengthen our memory of the text.

高二英语选修7教案

高二英语选修7教案 【篇一:高二英语选修7 unit5教案】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 I.单元教学目标 i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travelling abroad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国外旅行或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学会怎样去解决问题和避免这样问题的发生。学会表达和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有关travelling abroad的词汇描述在国外居住生活的情况,在国外旅游时能根据所给的信息选择恰当的旅游线路,能推测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哪种情况不会发生,会正确使用非限制性定于从句。 1.1 warming up 提供了四个有关旅行的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讨论在国外居住或旅行会遇到什么问题,并且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1.2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提供了两个问题,它要求采用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方式谈论在国外学习的利与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reading是一篇介绍中国女孩谢蕾在伦敦学习的情况。使学生对比在国内学习与在国外学习的不同。try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difficulties she has in london. 1.4 comprehending 练习1通过四个问题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细节的理解。 练习2以图表的形式来分析在国外学习的利与弊。 练习3设置了五个讨论题,通过这些话题的谈论,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激活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 练习4是概括能力训练题,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训练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词汇的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动词变化形式的意识。revising useful structures 是关于非限制性定于从句,旨在训练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并通过语法练习加以巩固。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 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发布者:李昌茂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

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本章的第一节,从整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初中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基本磁现象、磁效应和地磁场,特别是着重介绍了在科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奥斯特实验和STS的重要素材“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本节内容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通过演示实验或视频,对初中知识复习概况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磁与电的相互作用相对抽象,学生对电与磁的研究不够深入。然而学生对磁场在生活中应用是很感兴趣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地磁场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黑子、极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电 与磁的现代技术发展。 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3.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磁极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4.理解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通过趣味实验的演示与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播放4名小朋友在30秒钟内拉动整列磁悬浮列车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磁悬浮列车依据什么原理做成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获取你所想要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磁现象和磁场 、新课教学

人教版 选修7unit2 robots教案

Unit 2 robots Period 1 warming up and Reading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 Target language语言目标 a. 重点词汇和短语 fiction, cartoon, desire, satisfaction, absent, alarm, alarmed, smooth, embarrass, sympathy, elegant, pile, scan, fingernail, absurd, haircut, accompany, curtain, cushion, carpet, paint, awful,affair, firm, firmly, declare, victory, envy, marriage, test out, ring up, turn around, leave alone b. 重点句型 1. She felt embarrassed and quickly told him to go. 2. Claire thought it was ridiculous to be offered sympathy by a robot. 3. By the amused and surprised look on her face, Claire knew that Gladys thought she was having an affair.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robots and science fiction.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学能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realize science fiction reflects scientific thought; a fiction of things-to-come based on things-on-hand.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Teach students to enjoy science fiction.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what Tony did to help Claire and how her emotion developed during Tony’s stay at her house. Help students to sum up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fiction.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How Claire’s emotion developed during Tony’s stay at her house.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Discussing, explaining, read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Present a photo of robot. Then ask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robot. 1.What is on the blackboard? 2.What is a robot? 3.How does a robot work? (A robot is a machine designed to do jobs that are usually performed by humans. Robots are programmed and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4.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robots and they can do different work. 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Entertainment robots,Industrial robots,Domestic robots) 5. What Science fiction about robots have you ever read?(star war,cJ7,terminator, Transformers) 6.What is science fiction?(The science fiction is defined as a form of modern literature ,which is intended to predict future of human world and inspire human imagination and novelty of scientists.)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教案 Unit 4SharingPeriod 1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新

2012高二英语教学设计Unit 4 Sharing:Period1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新人教版选修7) 设计者周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Sharing,主要涉及帮助弱者、志愿服务、合作分享等。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很落后,从而懂得同情,学会分享。了解一些志愿者工作的信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针对短文话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力所能及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作出自己的贡献。 Warming Up部分是一个调查,分成三项任务:首先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助人为乐的好事,并采访三位同学;然后,根据调查内容列举班级同学所做的好事;最后讨论volunteer 的内涵。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帮助”,反思自己是否乐于助人,以及怎样做才是“志愿者”,由此为后面的短文学习做好铺垫。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交代了阅读文章的文体(letter)和作者(a young Australian woman,Jo),还根据她在PNG拍的10张照片提出了5个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Reading是一篇Jo写给Rosemary的信。其中介绍Jo在PNG(Papua New Guinea)的一个小山村教书。在她写给Rosemary的信中,作者描述了该村学校的情况和去一个学生家做客的经历,使学生感受到PNG的儿童生活处境的艰难,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Comprehending是根据短文设计的阅读理解试题。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读懂书信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书信中提到的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村落生活及风俗习惯的信息,属于细节题。第二个练习要求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五个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原因,属于细节推理题。第三个练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生活在小山村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这个练习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艰苦的生活有更深的理解。第四个练习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四个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校舍、教学条件、生活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谈谈自己是否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第三、四两个练习都属于深层思考的问题。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有关此篇短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设置了三个练习,一是根据所给解释从所学词汇中选择相应的单词;二是用恰当的词汇完成一篇短文;三是根据解释组成词组,并用词组编对话。第二部分是有关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习。首先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然后用定语从句完成句子,对定语从句加以运用;再用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回答问题;最后是两人结对活动,进一步练习使用定语从句。 Using Language是对Reading的延伸。通过阅读,参与“Give an unusual gift”的活动。这个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读与说”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一些特殊的礼品——为穷人和真正需要它们的人选购礼品。阅读之后,完成两个练习:回答问题和把礼物名称和详细介绍配对。“听与说”部分是采访默里大夫的经历,以听力训练为核心设置了四个活动。1.讲述一个人的生平,用到了时间表达法;2.通过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优质)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钴、镍)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铁、钴、镍片,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 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 【教学过程】

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 4、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 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 极。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磁体断开、或吸合时,仍然只有两个磁极。7、【指南针】 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公元1世纪初,东汉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罗盘(指南针)在航海 中指示方向。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磁体的这种特性,制造出了世

人教版选修7unit4SharingP1教学设计

Unit 4 Sharing

Part 1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1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reading (ALETTER HOME) Introduction In this period, after the warming up, students will first be guided to pre-read the textby getting to know about a place called Papua New Guinea. Then they shall read the text for forms and copy expressions. Writing a letter of your own comes before reading the text once again for the type of writing and summary of A LETTER HOME. The class shall end by students reading more on voluntary work. Objective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ext’s forms and contentsandlearn about sharing To help students communicate on the topic in focus with the words, expressions and structures learned in this unit Focus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 Unit1 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 优秀教案

Unit1 Reading,Speaking and Writing优秀教案 设计方案一 Teaching aims 1.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adequate,access,accessible,handy,row,basement,outwards,exit,meet with sb.'s approval,dignity,profit,community 2.Enabl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a polite way. 3.Enabl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of suggestion. Lead-in Show pictures of a cinema,including inside and outside facilities and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problems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ometimes have in a cinema. (Divide students into different groups. Each member is encouraged to think actively and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Make sure all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Reading 1.Introduce Alice to the students. Alice is a warm-hearted girl. She cares for the disabled very much. When she learned a new cinema is going to be built,she wrote a letter to make suggestions. Here is the letter that gives suggestions to the architect who is to design the new Bankstown cinema.(See Student's Book Page 8) 2.Skim the reading passage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to find out what suggestions Alice gives in the letter. (1)There should be adequate access f or wheelchairs. (2)It would help to fit sets of earphones to all seats,not just to some of them. (3)The seats at the back should be placed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front. (4)For disabled customers,it would be more convenient to place the toilets near the entrance to the cinema. (5)There are usually spaces specially reserved for disabled and elderly drivers.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对磁感线的理解,使学生体验模型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感受抽象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状况。 5、知道地磁场。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场的客观存在 3、知道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三、教学难点 探究磁场,研究磁场方向,磁感线的建立 四、课程资源开发及课前准备 多媒体资料,小磁针,长磁针,条形磁体,小铁钉,铁屑,电风扇,磁力戒指,各种小物体 五、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简图 2、教学详细流程

3.板书设计:

磁现象磁场(第一课时) 一、磁现象 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物体。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位。 能够自由旋转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或S 极,静止时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或N 极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想象叫做磁化。 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1、磁场客观存在。 2、磁场有方向。物理学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方向。 3、磁感线:用来描述磁场形状的带有箭头的曲线。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时候,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三、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 1、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形状近似。 2、地理北极在地磁南极附近,地理南极在地磁北极附近。 3、地理南北方向和地磁南北方向不重合。

【教案集】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学重点 Get students inspired by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