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复习纲要:

1 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2 质壁分离实验

3 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和基本内容

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知识梳理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

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 B )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后使水变甜

B 新鲜萝卜放在清水中变硬

C 干大豆种子,没在水中逐渐涨大

D 春天放在空气中的NaCl的潮解

3、根毛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则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是( B )

A 逐层降低

B 逐层升高

C 不变

D 取决于土壤液浓度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 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

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2、在浓蔗糖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D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皮肤的角质层细胞

D 洋葱的表皮细胞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2)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水分子 可以自由通过, 一些离子和小分子 也可以通过,而 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讨论:比较两组概念 扩散:(如: )

渗透: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

(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O 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如: )

细胞膜上具有 ,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 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如: )

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种类和数量

载体 11、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培养的水稻吸收硅离子多,而蕃茄几乎不吸收,这个例子说明( A

A 物质的跨膜运输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是有选择的

B 物质的跨膜运输总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C 物质的跨膜运输总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D 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相对含量无关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

三、糖蛋白(糖被)

组成:__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__

作用:__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__。

4、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B )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B 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被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5、细胞膜完成各项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D )

A 磷脂排成双分子层

B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 蛋白质分子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

D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13、下面关于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磷脂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B 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梳水的

C 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外侧,“尾部”在内侧

D 双层磷脂分子是“头部”在内侧,“尾部”在外侧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__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__。

(2)协助扩散:__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__。

二、主动运输:从__低__ 浓度一侧运输到__高__浓度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能量__,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

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

小肠上皮细胞

6、在肾小管的细胞内可以见到大量的线粒体,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与下列哪项运输方式有关( C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15、下列生理功能不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实现的是( A )

A 大部分维生素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 红细胞从血浆中摄取K+

C 鲨鱼将血液中的多余盐分通过鳃排除体外

D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膜泡运输

胞吞胞吐

16、下列物质中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是( B )

A 水分子和脂质小分子

B 胃蛋白酶

C 葡萄糖分子和K+

D 氨基酸和C2H5OH

练习

8、原生质层是指( A )

A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B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液泡中的细胞液

C 液泡膜和细胞壁之间的细胞质

D 由液泡的细胞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9、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其水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C )

A 因浓度相同,水分子移动处于平衡状态

B 水分子由葡萄糖溶液向蔗糖溶液中移动比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移动的多

C 水分子总的移动趋势是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中移动

D 水分子不移动

10、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细胞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B )

A 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甲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均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2、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证明了( B )

A 细胞膜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B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

D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

14、维生素D进入细胞不需载体,也不需消耗能量,主要原因是( B )

A 维生素D 本身就是载体

B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维生素D是小分子

能力提高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 、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1 )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丙图中⑦为____________,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_______,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把毛细胞放在3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若把毛细胞放在9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6 )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你洋葱、蔗糖、蒸馏水及必要的工具,请你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

(1 )原理: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 )方法:

①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

②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③用显微镜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装片。

(3 )结论:该洋葱细胞液的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相邻浓度溶液的浓度之间。

1 、(1 )具有半透膜(甲图中的3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 )②处的溶液浓度大于①处的溶液浓度(

3 )原生质层⑦甲图中的③为物理过滤膜,没有生物活性;而乙图中的⑦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 )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 )质壁分离现象不一样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根毛细胞死亡,因此与上题的变化不一样,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6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造成根毛细胞失水

3 、(1 )渗透(2 )①一系列不同浓度②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的③逐个(3 )使洋葱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不发生的质壁分离的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 血影” 。对“ 血影” 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两倍。

(1 )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血影” 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它构成了细胞膜的

______________。

(4 )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辅在空气—水界面上的,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_组成。

2、(1 )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

(2 )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其渗透吸水而胀破

(3 )磷脂基本支架(4 )两层磷脂分子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指出 A 、B 、C 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 是___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

(2 )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

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 )心肌细胞吸收O2、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______________(填序号)。图b 出现BC 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 )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增多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 )对绿色植物而言,决定如何吸收土壤中某种离子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4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霉素,结果Ca2+吸收最显著减少,而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Ca2+、K+、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 、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 )K+和CI-在细胞内不断积累,而Na+和Ca2+等在细胞液中的启量却低于海水的含量,这表明______________。

(2 )K+和CI-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这种吸收方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 )C 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 )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 提示] 比较A 、B 、C 三图,易见B 、C 两图随时间的推移,物质的运输趋于平衡,可见这两种运输方式都受到细胞膜上载人本的制约;而 A 没有这一制约,说明A 没有载体参与,必为自由扩散。再进一步比较 B 、C 两图,可见 C 图中当细胞内物质浓度高于虚线部分浓度(即细胞外浓度)时,仍继续吸收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为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征。而 B 图无这一特征,所以B 图表示的是协助扩散。

2 、(1 )a 、b 载体的数是有限的,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2 )线粒体心肌细胞在不停的收缩,需要消耗的能量远比表皮细胞多

(3 )根细胞膜上矿质离子的载体

(4 )该毒素抑制了钙离子载体的活性这些物质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3 、(1 )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 )主动运输载体能量(或ATP )

(3 )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的数量不同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A红细胞和血小板B白细胞和血小板C 血小板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 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 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

A贫血遗传病C 扁桃体发炎 D 缺钙 5. 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A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 .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D 血浆 7 .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 .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D

与动脉伴行A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B管壁厚,破损时血液 9 .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主动脉B 毛细血管 C 静脉D 体动脉 10 .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 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T左心房T主动脉 B 右心室T右心房T肺动脉 C右心房T右心室T肺动脉 D 右心房T左心室T主动脉12 .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喷射而出 C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 于进行物质交换 14. 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 时所观察到的情况。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 、c、b C c、b、a D c、a、b 15. 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静脉血的血管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C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 有利于血液与 A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13. 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16. 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4、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6、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3、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可以说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性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生活中的实例和对应的生物解释(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矿工职业病硅肺——硅尘破坏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进而破坏细胞结构 B.嗑瓜子太多会嘴唇干——与细胞渗透失水有关 C.新宰的鸡肉放置一段时间再煮更新鲜——这与肌细胞线粒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大量出汗应多喝淡盐水——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2.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对照组实验 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 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 3.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的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都为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图B中的5、4、6相当于图A中的2 C.图B中的7与图A中的2通透性不同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参与自由扩散的膜结构物质主要是磷脂 B.通常情况下,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一侧向髙浓度一侧运输 C.胞吞作用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

D.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 6.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方式a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7.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将蛋壳内灌入15%的蔗糖溶液,然后放在烧杯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上吃水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卵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半小时后吃水线低于烧杯的水面是由于清水渗入蛋壳所致 C.若将清水换为15%的NaCl溶液,则蛋壳先上浮后下沉 D.若将正常的线粒体放入清水中,则线粒体内膜先涨破 8.某实验小组在装有清水的水槽中放置两个用半透膜封口的漏斗,漏斗甲装有一定量10%的蔗糖溶液,漏斗乙装有等量15%的蔗糖溶液。两漏斗形状、大小一致且置于水槽相同深度处。初始时刻水分进入漏斗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渗透平衡时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S1和S2。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1> V2、S1> S2B.V1< V2、S1> S2 C.V1> V2、S1= S2D.V1< V2、S1< S2 9.下列关于活细胞内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生物膜都有选择透过性 B.不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不同 C.小分子物质都比较容易通过生物膜 D.甘油进出细胞的速度取决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10.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中①④过程的运输方式正确的

高考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与专题练习附解析

必修1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试大纲】 1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考点梳理】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1)发生的条件: 具有大液泡;具有细胞壁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 可以证明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 判断某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只适用于成熟植物细胞);; 证明膜具有流动性;检验细胞液及外界液体的浓度大小。 4、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涨作用(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中央大液泡的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等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

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它有重与糖蛋白糖类,结合形成的4.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叫做糖被。蛋白质) 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要的功能(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胞表面 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除糖蛋白外,细胞表面还有糖脂。四、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化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浓度差⑴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浓度差和载体蛋白⑵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载体蛋白和能量(主动运输不受浓度限制)⑶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能量,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胞吞和胞吐的进行消耗。例如:变形虫的取食和排泄;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五、比较几组概念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如:O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2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不同生物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典例分析】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 红细胞和血小板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 A贫血 B遗传病 C扁桃体发炎 D缺钙 5.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A 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 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 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 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 9.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3.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14.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 况。下列各项中, 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检测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选题 1.王俊同学发烧了,到医院检查身体.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升高,医生会告诉他什么呢?() A. 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品 B. 你贫血了,多吃些含铁的食物吧 C. 你可能患了坏血病,赶快住院治疗 D. 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用一些消炎药 2.长期生活在深圳的人,进入青藏高原后,血液中会增加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3.血细胞的形态各异,结构也不尽相同,没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红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和白细胞 D. 血细胞和红细胞 4.下面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血小板有运输二氧化碳的功能 B.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 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 D. 血浆能够运载血细胞 5.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 B. 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C. 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 D. 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辩,如手臂上的“青筋” 6.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带扎紧病人的前臂,发现手上“青筋”隆起,这些青筋是() A. 动脉 B. 静脉 C. 动脉与静脉 D. 毛细血管 7.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某种血管有脂肪、胆固醇等物质的沉积,使管腔变窄,管壁硬化,该种血管是()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不能确定 8.下面对毛细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管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 管内血流速度极快 C. 管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管内血流速度极慢 9.如果在肌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首先发现该药品的应是心脏中的()

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班次姓名 1.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分子 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可能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木糖的分子太大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2.浸入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 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该过 程中没有发生()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 3.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必须依赖于细胞膜上 载体才能完成的是() A.胆固醇进入骨骼肌细胞B.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 C.唾液淀粉酶的分泌 D.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4.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 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 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 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5.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 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 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 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 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 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 =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 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小明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拟实验。甲、乙两 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 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几小时后, 发现() A.甲槽 内水的 体积减 小 B.乙槽 内溶液的体积减小 C.甲槽内水的体积无变化 D.乙槽内溶液的体积无变化 8.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究历经了100多年的时 间,目前仍在研究之中。在这期间,无数科学家积极 投身该项研究之中并各自取得一定的进展。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 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 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 C.1959年,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亮—暗”的电 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 D.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 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9. 以紫色洋葱鳞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 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 保持着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 质壁分离现象的发生 10.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大于 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 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 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12.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 及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基绿染液单独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染色,观察 细胞内DNA的分布 B.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进行体验细胞膜 制备实验 C.用苏丹Ⅲ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可观 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用健那绿对黑藻细胞进行染色后观察到蓝绿色的线 粒体 13.某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 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人煤气中毒,从肺吸入的一氧化碳会首先进入心脏的()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三种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 C.人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D.只有血小板 3.某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急救。验血表明,此人的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由此可知,此人的血型为() A.A型 B.AB型 C.B型 D.O型 4.下列不属于血红蛋白特性的是() A.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结合 B.在氧浓度高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 C.在氧浓度低的地方跟氧容易分离 D.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5.在甲试管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后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什么药 品也不加,静置一天后也得到上清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上清液中含血红蛋白,乙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 B.甲试管上清液中含纤维蛋白,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浆 C.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浆,乙试管上清液叫血清 D.甲试管上清液叫血清,乙试管下清液叫血浆 6.某人开始时右下腹部剧烈疼痛,后全腹痛。经医生检查发现其右侧腹股沟处淋 巴结肿大,血常规化验显示白细胞数为18×109个/L。如果你是医生,你判断此人可能患的是什么病?() A.急性胃炎 B.急性肺炎 C.急性阑尾炎 D.急性肝炎 7.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 mL不会影响健康 8.甲、乙、丙、丁四人同行,甲因车祸需要输血,医生用A型标准血清检测四人血液,只有甲、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通过配血实验,若只有丁能为甲输血,

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细胞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Ca2+和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 ____和[ ]__________。 (3)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细胞识别体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填结构)进行信息交流。 (4)图中③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5)提取制备动物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为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 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将膜的成分分离、提纯后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其中的蛋白质成分;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接近于_ ________。 2、(4分)图甲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图丙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ABCD代表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科学家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甲可知,含有核酸的结构有______(填序号),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甲中序号)。正常情况下,该细胞中CO 2 浓度最高的结构是 ______(填图甲中序号)。 (2)图乙细胞中含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有___________(填序号),囊泡Y到达并与?融合,若囊泡Y 内“货物”为水解酶,可推测结构?是________, (3)乙醇能以图丙中________(填丙中序号)的方式进入细胞。BD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 3、(4分)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仅能使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一类通道蛋白。在离子通道上常具有门,因此又称为门通道。根据门开关条件的不同,大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如图一)。电压门通道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配体门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配体)与相应的通道蛋白(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离子进出细胞;压力激活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图二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先后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各门通道开放顺序以数字标注)。请分析回答。 (1)乙酰胆碱储存在细胞的___________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通道X、Y、Z中属于配体门通道的是_______。 (3)据图分析,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兴奋的传导。在突触小体内的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Na+和Ca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 (5)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不同。 (6)高等动物内环境稳态还需要激素的参与,激素由____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____作用。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3.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A 肺 B 心脏 C 肝脏 D 主动脉 4.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会发生() A 贫血 B 血液凝固 C 红细胞凝集D发炎 5.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 A 55次/分 B 60次/分 C 75次/分 D 85次/分 6.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7.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8.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 A贫血B遗传病C扁桃体发炎D缺钙 9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A与心脏相通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D与动脉伴行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12.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D血小板 13.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14.当动脉瓣关闭时,心脏内的血流方向是() A 心房→心室B心房→心室C心室→动脉D心室→心房→动脉 15.某同学上肢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A 只经体循环 B 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 只经肺循环 D 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二、综合题 16.我们可通过下列实验证明血红蛋白的特性。 (1)取一支试管,加入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掉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此刻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色。 (2)然后将试管斜置10分钟后,斜面的红细胞呈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_______色。 (3)上述现象说明:血红蛋白和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周围环境中有关。其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在最初几天内,血液中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与结合,满足人体的需要。 17.下图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涂片的情况,分析回答:

榆林市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和答案

榆林市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和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物质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小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C.被动运输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D.蛋白质分子通过载体的作用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2.下图为“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过程和细胞观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活动应选择洋葱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第2次观察时中央大液泡把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挤到四周,紧贴着细胞壁 C.吸水纸的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出的多余液体 D.若图2细胞中紫色开始变浅,则该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以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实验”和“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实验观察的均是活的叶肉细胞 B.“观察叶绿体实验”时需选取幼嫩的黑藻叶片 C.“观察叶绿体实验”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中运动 D.“观察质壁分离实验”可看到细胞内绿色的液泡体积变小颜色加深 4.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离子进出细胞都要依靠主动运输 B.胞吞胞吐运输物质时也要消耗能量 C.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是具有特异性的 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结果 5.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红细胞的方式不同 C.体温的变化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没有影响 D.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6.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 红细胞和血小板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是() A贫血 B遗传病 C扁桃体发炎 D缺钙 5.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A 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 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 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 9.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3.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 质交换 14.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 到的情况。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A a、b、c B a、c、b C c、b、a D c、a、b 15.下面对静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静脉血的血管 B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 管 C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D 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16.把体循环和肺循环连通在一起的器官是( ) A 肺 B 心脏 C 肝脏 D 主动脉 17.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 心房→心室→静脉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D心室→心房→动脉 18.某人不小心手被刀割伤,流血一直不易被止住。他可能是血液中什么成分缺少?()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血小板 19.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 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 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四章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复习题 1.下列能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A.蚕豆叶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D.根尖分生区细胞 2.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葡萄糖 B.脂肪酸、酒精 C.钾离子、水 D.氨基酸、钠离子 3.(2010·佛山模拟)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g/mL)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且MA>MB,Ma=Mb>MA。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则( ) A.h1>h2,M1<M2 B.h1>h2,M1=M2 C.h1>h2,M1>M2 D.h1<h2,M1>M2 4.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如图。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渗透失水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 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 水量 6.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生物膜很可能是细胞 膜,因为有糖蛋白D B.a~d中,属于被动运输 的是b和c C.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 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 b,进食6小时后,C代表 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 增加 D.因为组成生物膜的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7 .如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情况。若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后,下列曲线中最有可能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8.(思维拓展题)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 Ca2+、Mg2+的大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 大,对Ca2+需要量小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蛋白 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 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高中生物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察。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及时清洗和摆放实验用具,爱护实验卫生等。 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2、渗透作用;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难点 1、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操作的细节)。 3、细胞膜不仅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具准备 1、渗透演示实验。 2、萝卜条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 3、渗透原理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不同的物质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分析水是怎么进出细胞的。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渗透现象的示意图。 一.渗透作用 展示课件,思考: 1.课本上的讨论题 2.什么是半透膜?(允许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让别的一些分子(或离子)透过的膜) 3.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怎样的条件? (1)要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讲解:(1)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而水分子可以。(2)两侧的水分子都在运动。(3)由于下侧(烧杯内)的水分子数量多(相对浓度大),所以由下侧进入上侧(漏斗内)的水分子比由上侧进入下侧的水分子多。(4)整体表现为水分子由烧杯通过半透膜进入了漏斗。这种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运动叫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第四单元__第四章_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可以看见的是( ) A 红细胞和血小板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小板 D 红细胞和白细胞 2.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3.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4.小亮经血液检查,发现他的红细胞个数偏少。小亮可能得的病症是() A贫血 B遗传病 C扁桃体发炎 D缺钙 5.动脉出血要比静脉出血危险,其原因是() A 含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B 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大 C 含有更多白细胞和抗体 D 无含氮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6.血液是红色的,它与血液中的什么细胞有关?()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贫血是指()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8.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 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9.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10.某同学得了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中会高于正常值的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11.人体血液只能按照一个方向流动,不能倒流。下述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B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 C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D右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12.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3.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 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B 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C 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 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14.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鲜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是(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患者可多食() A.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锌丰富的食物D.含铁和钙丰富的食物 2、下列有关血液、血浆和血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远远超过红细胞 C.血液分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胸,两层交界处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 D.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 3、人体血液的组成是() A.血清和血细胞 B.红细胞和血小板 C.红细胞和白细胞D.血浆和血细胞 4、下列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的是()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淋巴细胞 5、皮肤划破而流血,不久后,会自然止血,其中起作用的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上皮细胞 6、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发生隆起的结构分别是() A.静脉、静脉瓣 B.动脉、动脉瓣 C.动脉、静脉瓣 D.静脉、动脉瓣 7、只能让红细胞单行通过的通道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8、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人的手臂上一条条的“青筋”不是血管而是神经 B. 病人到医院打点滴时,针头是插入静脉 C. 将药物注人的臀部肌肉,药物会进入毛细血管 D.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9、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 心脏 B. 血管壁 C. 血管周围的肌肉 D. 神经 10、病人静脉滴注的葡萄糖,最先到达心脏的腔是()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1、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滋养全身并带走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血液中的氧增多,动脉中的血液成为动脉血 B.进食后,血液滚经小肠时,葡萄糖的含量增加,静脉中的血液成为静脉血 C.血液流经肾脏时,静脉中的血液尿素含量增多 D.血液流经胰腺时,胰腺分泌的胰腺液使静脉中的胰岛素增多 12、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A.主动脉B.肺动脉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13、甲、乙、丙、丁等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 型血清检查,发现丙、丁的血液有凝集反应,而且经检验,丙只能接受乙的血液.那么,推测这四人的血型的依次是()A.O,A. B. AB型B.A,O,B. AB型C.O,A. AB.B型D.A. O,AB. B型 14、小李同志在一次见义勇为行动中不幸受伤,失血过多,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O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能是() A.B型B.A型C.AB型D.O型 16、有关血型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血型系统只有ABO血型一种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提倡18﹣55周岁提供公民自愿献血 D.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方法有很多,如图甲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模式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物象,请根据如图分析回答: (1)从定义上看,动、静脉血管区分的标志是,从管壁的厚薄、管腔的大小看,静脉的主要特点是,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时,某同学看到一条动脉,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另外,也可以根据血管内血液速度的快慢进行区分 (2)甲图中1、2、3分别表示血管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要选择尾鳍作为观察部位,而不选择鱼身体的其它部位,这是因为尾鳍有的特点,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 (4)图乙中,判断4是毛细血管的原因是 (5)若图乙中血流方向是从右到左,则血流速度较快的血管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