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分节练习题

新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分节练习题
新北师大初中数学九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分节练习题

九年级(上)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重点题目

菱形的性质

1、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相等

B. 对边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相等

2、菱形的周长为100cm,一条对角线长为14cm,它的面积是()

A. 168cm2

B. 336cm2

C. 672cm2

D. 84cm2

3、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A.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B. 菱形的两组对边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

C. 菱形的两组对边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

D. 菱形的相邻两边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 cm,8 cm,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面积为______.

5、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已知AB=5, AO=4,求对角线BD

和菱形ABCD的面积.

6、如图,在菱形ABCD中,∠ADC=120°,则BD:AC等于().

(A)3:2 (B)3:3

(C)1:2 (D)3:1

7、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的比为3∶4,求菱形的面积。

8、如左下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16cm,BD=12cm,

求菱形ABCD的高DH。

9、如右上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接DF,则∠CDF的度数为.

10、在菱形ABCD中,∠A与∠B的度数比为1:2,周长是48cm.求:

(1)两条对角线的长度;(2)菱形的面积.

1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MNPO的顶点P的坐标是(3,4),则顶点M、N的坐标分别是()

A.M(5,0),N(8,4)B.M(4,0),N(8,4)

C.M(5,0),N(7,4)D.M(4,0),N(7,4)

12、(2010?襄阳)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该菱形两邻角度数比为()

A.3:1 B.4:1 C.5:1 D.6:1

13、如左下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8,BD=6,过点O作OH丄

AB,垂足为H,则点0到边AB的距离OH=_________.

14、如右上图,菱形ABCD的边长是2cm,E是AB的中点,且DE丄AB,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cm2.

15、【提高题】如图,在菱形ABCD中,顶点A到边BC、CD的距离AE、AF都为5,

EF=6,那么,菱形ABCD的边长是_____

菱形的判定

1、能够判别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条件是()

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一组对角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这组对角

2、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AB=5, AO=2, OB=1.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为什么?

3、如左下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四边形AEDF是菱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E

O

B 第7题

C

F D

A D

A

C

F H

E

B

4、如右上图,□ABCD 的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与AD 、BC 分别交于E 、F ,四边形AFCE 是否是菱形?为什么?

5、已知DE ∥AC 、DF ∥AB ,添加下列条件后,不能判断四边形DEAF 为菱形的是( ) A. AD 平分∠BAC

B. AB =AC =且BD =CD

C. AD 为中线

D. EF ⊥AD

6、 如右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菱形,AE =CF.

求证:四边形BEDF 为菱形。

7、已知ABCD 为平行四边形纸片,要想用它剪成一个菱形。小刚说只要过BD 中点作BD 的垂线交AD 、BC 于E 、F ,沿BE 、DF 剪去两个角,所得的四边形BFDE 为菱形。你认为小刚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8、如右上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重叠的部分ABCD

是菱形吗?

为什么?

9、如左下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C ⊥

BD ,点M 、N 分别在BD 、AC 上,且AO =ON =NC ,BM =MO =OD. 求证:BC =2 DN

10、如右上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20㎝、AB =10㎝。M 点从D 到A ,P 点从B 到C ,两点的

速度都为2㎝/s ;N

点从A 到B ,Q 点从

C 到

D ,两点的速度都为1㎝/s 。若四个点同时出发。 (1)判断四边形MNPQ 的形状。

(2)四边形MNPQ 能为菱形吗?若能,请求出此时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说明理由。

11、 【提高题】 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BC 的平分线BD?交AC 于点D ,CH⊥AB 于H ,

且交BD 于点F ,DE⊥AB 于E ,四边形CDEF 是菱形吗?请说明理由.

矩形的性质

1.矩形具备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邻角互补

C .对角相等

D .对角线相等

2.在下列图形性质中,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四个角相等

C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如左下图,在矩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AB =OA =4 cm ,求BD 与AD

的长.

4、如右上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D =120°,AB =2,则矩形的对角线AC 的长

F D

E C

B

A 第6题

F E

C D

B

A M B

P

第10题 C

Q N

D A

是______.

5、已知:△ABC 的两条高为BE 和CF ,点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E =MF

6、如左下图,矩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一点O ,AE 平分∠BAD ,若∠EAO =15°,

求∠BOE 的度数. 7、(2006·成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右上图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B ′M 或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

EMF 的读度为( )

A .85°

B .90°

C .95°

D .100°

8、如右图所示,把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矩形拼成“L ”形图案,则∠FAC=_______,

∠FCA=________.

9、(2006·黑龙江)如右图,在矩形ABCD 中,EF ∥AB ,GH ∥BC ,EF 、GH 的交点P 在BD 上,图中面积相等 的四边形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10、如图4,矩形ABCD 的周长为68,它被分成7个全等的矩形,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

A .98

B .196

C .280

D .284

11、如左下图所示,矩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且MA ⊥MD ,若矩形的周长为36 cm ,求此矩形的面积。 12、如右上图,折叠矩形,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是DG ,点A

的对应点是E ,

若AB=2,BC=1,求AG .

13、如右下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F 是AB 上一点,EF CE =,且,2EF CE DE cm ⊥=,

矩形ABCD 的周长为16cm ,求AE 与CF 的长. 15、【提高题】

(2009年佳木斯中考卷第25题)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 .

(1)试找出一个与△AED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 =8,DE =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

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 +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矩形的判定 1、下列识别图形不正确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B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G

E

D C B

A

D

A

C F

P E

B 2、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它是矩形的是( ) A .AB=CD ,AB ∥CD ,∠BAD=90° B .AO=CO ,BO=DO ,AC=BD

C .∠BAD=∠ABC=90°,∠BCD+∠ADC=180°

D .∠BAD=∠BCD ,∠ABC=∠ADC=90°

3、 如左下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G 、H 分别是OA 、OB 、OC 、

OD 的中点,顺次连结E 、F 、G 、H 所得的四边形EFGH 是矩形吗?

4、已知:如右上图,□ ABCD 各角的角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 ,F ,G ,H . 求证:?四边形EFGH 是矩形.

5、如右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延长OA 到N ,使ON =OB ,再延长OC 至M ,使CM =AN . 求证:四边形NDMB 是矩形.

6、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组内错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四边形是( )

A. 一般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矩形

D. 正方形

7、在四边形ABCD 中,∠B =∠D =90°,且AB =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吗? 为什么?

8、如左下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F 为AB 上的两点,且△DAF ≌△CBE. 求证:四边形ABCD 是矩形.

9、如右上图,在△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MN ∥BC ,且MN 交∠ACB 的平分线于点E ,交∠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点P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 求证:四边形AECF 是矩形. 10、如图所示,△ABC 中,AB=AC ,AD 是BC 边上的

高,AE?是∠CAF 的平分

线且∠CAF 是△ABC 的一个外角,且DE∥BA,四边形ADCE 是矩形吗?为什么?

11、【提高题】如图,在△AB C 中,AB =AC ,CD ⊥AB 于D ,P ?为BC

上的任意一点,过P 点分别作PE ⊥AB ,PF ⊥CA ,垂足分别为E ,F ,则有PE +PF =CD ,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正方形

1、 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能判别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

A. OA =OB =OC =OD ,AC ⊥BD

B. AB ∥CD ,AC =BD

C. AD ∥BC ,∠A =∠C

D. OA =OC ,OB =OD ,AB =BC

2、在正方形ABCD 中,AB =12cm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则△ABO 的周长是( )

A. 12+122

B. 12+62

C. 12+2

D. 24+62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延长BC 至点E ,使CE =CA ,连结AE 交CD ?于点F ,?则∠AFC 的度数是( ). (A )150° (B )125°

(C )135° (D )112.5°

4、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4,则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对角线长为________.

5、如左下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DE 是等边三角形,则∠AED =______,∠AEB =______.

6、如右上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AEB 的度数.

7、已知:如左下图,在正方形ABCD 中,AE ⊥BF ,垂足为P ,AE 与CD 交于点E ,?BF 与AD 交于点F ,求证:AE =BF . 8、如图,正方形ABCD ,AB =a ,M 为AB 的中点,ED =3AE ,(1)求ME 的长; (2)△EM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9、如左下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在它的四条边上,且AE=BF=CG=DH . 四边形EFGH 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10、如右上图所示,E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EF ⊥BC ,EG ⊥CD ,垂足分别是F 、G .试

说明AE =FG .

11、以锐角△ABC 的边AC 、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ABGF ,连结BE 、CF.

(1)试探索BE 和CF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12、【提高题】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DC 中点,点F 在BC 上,

∠EAF =∠DAE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 ∠EAF =∠FAB (B ) FC =3

1

BC

(C ) AF =AE +FC (D ) AF =BC +FC 菱形的性质 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5 cm ; 24 cm 2

5、【答案】 BD=6,面积是24.

6、【答案】 B

7、【答案】 24 cm 2 8、【答案】 9.6cm 9、【答案】 60° 10、【答案】 (1)BD=12cm ,AC=123cm (2)S 菱形ABCD =723cm 2

11、【答案】 A 12、【答案】 C 13、【答案】

5

12

14、【答案】 32

15、【答案】

24

125

【提示】 方程加勾股定理 菱形的判定 答案 1、【答案】 D

2、【答案】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提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本题还要用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答案】 四边形AEDF 是菱形

4、【答案】□AFCE 是菱形,△AOE ≌△COF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EF ⊥AC

5、【答案】 C

6、【提示】 用对角线来证

7、【答案】 对

8、【答案】 是菱形. 【提示】

证明方法一:

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在纸条的边缘上,它们彼此平行,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B 乘以AB 边上的高、BC 乘以BC 边上的高都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而它们的高都是纸条的宽,所以高相等,因此AB=BC ,则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证明方法二:作出高线,用全等来证邻边相等。 9、【提示】

先证四边形AMND 是菱形,再证MN 是中位线 10、【答案】

(1)平行四边形; (2)5秒 此时为各边中点 MQ =NP =21AC =2

1

BD =MN =PQ 11、【答案】 是菱形 矩形的性质 答案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BD =8 cm ,AD =34 (cm)

4、【答案】 4

5、【提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答案】 ∠BOE=○75

7、【答案】 B

8、【答案】 90° 45° 9、【答案】 C 10、【答案】 C 11、【答案】 72 12、【答案】 3=AE , 26=CF

13、【答案】

14、【答案】

矩形的判定 答案 1、【答案】 C 2、【答案】 C

3、【答案】 是矩形,

【提示】 OE =OF =OG =OH

4、【答案】 用判定定理“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5、【答案】 用对角线来证明

6、【答案】 C

7、【答案】 是矩形,连接AC ,△ABC ≌△CDA 。

2

1

5-

8、【提示】

由△DAF ≌△CBE 可知AD =BC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再根据∠A =∠B ,且∠A +∠B =180°,所以∠A =∠B =90°; 综上所述,四边形ABCD 是矩形. 9、【提示】

∵MN ∥BC ,EC 是∠ACB 的平分线 ∴∠OEC =∠ECB ,∠ECB =∠OCE , ∴∠OEC =∠OCE ∴OE =OC

同理可得OF =OC ∴OA =OC =OE =OF ∴四边形AECF 是矩形.

10、【答案】是矩形;理由:∠CAE=∠ACB,所以AE∥BC.又DE∥BA,所以四边形ABD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BD ,所以AE=DC .又因为AE∥DC,所以四边形ADCE 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DC=90°,所以四边形ADCE 是矩形. 11、【答案】

解法一:能.如图1所示,过P 点作PH⊥DC,垂足为H .

四边形PHDE 是矩形.所以PE=DH ,PH∥BD.所以∠HPC=∠B. 又因为AB=AC ,所以∠B=∠ACB.所以∠HPC=∠FCP.

又因为PC=CP ,∠PHC=∠CFP=90°,所以△PHC≌△CFP.所以PF=HC 所以DH+HC=PE+PF ,即DC=PE+PF .

解法二:能.延长EP ,过C 点作CH⊥EP,垂足为H ,如图2所示,

四边形HEDC 是矩形.所以EH=?PE+PH=DC ,CH∥AB.所以∠HCP=∠B. △PHC≌△PFC,所以PH=PF ,所以PE+PF=DC . 正方形 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2; 22

5、【答案】 15°; 30°

6、【答案】 150°

7、【答案】 提示:只要证明△ABF ≌△DAE 8、【答案】 (1)

4

5a (2)△EMC 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略 9、【答案】 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 10、【提示】

先证四边形EFCG 为矩形,再证三角形ADE 和三角形CDE 全等 11、【答案】

(1)BE =CF ,BE ⊥CF

(2)△ABE 和△AFC 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旋转中心是A ,旋转角为90°。 12、【答案】 选D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 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

棱;2n 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注意: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 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及详细答案模板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5?泰安模拟)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 D,交AB于E,F在DE上,并且AF=CE. (1)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 (2)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请回答并证明你的结论. 2.(2015?福建模拟)已知: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3.(2015?深圳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C平分∠BAD,CE∥AD 交AB于E. (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 (2)若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2015?济南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是边AD的中点.

求证:EB=EC. 5.(2015?临淄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DE⊥AC于点E,设∠ADE=α,且cosα=,AB=4,则AC的长为多少? 6.(2015春?宿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E∥A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BE. 7.(2014?雅安)如图:在?ABCD中,AC为其对角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E. (1)求证:△ABC≌△DCE; (2)若AC=BC,求证:四边形ACED为菱形. 8.(2014?贵阳)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点,连接DE,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连接AF,AC. (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经典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讲义

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 一、知识回顾 矩形、菱形、正方形 1、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2.菱形的判定:①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矩形的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③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4.矩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正方形的性质:①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②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正方形的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柳是正方形.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课前练习: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28cm ,CD-AD=2cm ,那么AB=______cm ,BC=______cm .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 ,8cm ,则菱形的边长为_____,一组对边的距离为_____ 3.在菱形ABCD 中,∠ADC=120°,则BD :AC 等于________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内任意一点到四边的距离之和为_____. 5.矩形ABCD 被两条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之和是86cm ,对角线长是13cm , 则矩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 6.如图,有一张面积为1的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中点, 将C 点折叠至MN 上,落在P 点的位置,折痕为BQ ,连结PQ ,则PQ 二、例题讲解 矩形 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C 落在C ’处,BC ’边交AD 于E ,AD=4,CD=2 (1)求AE 的长 (2)△BED 的面积 巩固练习: 1.如图,矩形ABCD 中,AD=9,AB=3,将其折叠,使其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 EF,求DE 和EF 的长。 2.如图,已知将矩形ABCD 沿EF 所在直线翻折,使点A 与C 重合,AB=6,AD=8,求折痕EF 的长 M D Q BAC ’ D A B C E F D A B C E C ’ E A D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北师大版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几何专题 【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 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 =,菱形边长是______. 图 1 图 2 图3 例3 (切线)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 ,PB =4cm ,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例4(09绍兴)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于 。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 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 8 B . 11 2 C . 4 D .52 图4 图5 图6 【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 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 ,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 , PA =2cm ,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 ( ) A. 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 32cm π -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一)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1:SAS 】 例 1 (2011广州)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 AB 、AD 上,且 AE=AF 。 求证:△ACE ≌△ACF A D F E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中考特殊平行四边形证明及计算经典习题及答案

中考特殊平行四边形证明及计算经典习题及答 案 金牌数学专题系列经典专题系列初中数学中考特殊四边形证明及计算一、解答题 1、(1)如图①,?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直线EF 过点O,分别交AD,BC于点E,F、求证:AE=CF、(2)如图②,将?ABCD(纸片)沿过对角线交点O的直线EF折叠,点A落在点A1处,点B落在点B1处,设FB1交CD于点G,A1B1分别交CD,DE于点H,I、求证:EI=FG、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BC,OA=OC,又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继而利用ASA,即可证得△AOE≌△COF,则可证得AE=CF、(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折叠性质,易得 A1E=CF,∠A1=∠A=∠C,∠B1=∠B=∠D,继而可证得 △A1IE≌△CGF,即可证得EI=FG、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OA=OC,∴∠1=∠2,在△AOE和△COF中,,∴△AOE≌△COF(ASA),∴AE=CF;(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由(1)得AE=CF,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A1E,∠A1=∠A,∠B1=∠B,∴A1E=CF, ∠A1=∠A=∠C,∠B1=∠B=∠D,又∵∠1=∠2,∴∠3=∠4,

∵∠5=∠3,∠4=∠6,∴∠5=∠6,在△A1IE与△CGF中,, ∴△A1IE≌△CGF(AAS),∴EI=FG、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2、在△ABC中,AB=AC,点P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过点P分别作PE∥AC交AB于点E,PF∥AB交BC于点D,交AC于点F、若点P在BC边上(如图1),此时PD=0,可得结论: PD+PE+PF=A B、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当点P分别在△ABC 内(如图2),△ABC外(如图3)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PD,PE,PF与AB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要证明、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在图2中,因为四边形PEA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E=AF,又三角形FD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FD=PF+PD=FC,即PE+PD+PF=AC=AB,在图3中,PE=AF可证, FD=PF﹣PD=CF,即PF﹣PD+PE=AC=A B、解答:解:图2结论:PD+PE+PF=A B、证明:过点P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两点, ∵PE∥AC,PF∥AB,∴四边形AEPF是平行四边形,∵MN∥BC,PF∥AB∴四边形BDPM是平行四边形,∴AE=PF, ∠EPM=∠ANM=∠C,∵AB=AC,∴∠EMP=∠B,∴∠EMP=∠EPM,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7~9年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就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就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就是点,它就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就是线,分为直线与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就是面,分为平面与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就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瞧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瞧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瞧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 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 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 、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与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就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就是1与-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瞧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 ≥0;若|a|=-a,则a ≤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 ba ab = 乘法结合律 )()(bc a c ab =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c ab c b a +=+)(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就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就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就是“+”,把括号与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就是“﹣”,把括号与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3、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几何压轴题专项训练(旋转、平移、折叠)

压轴题几何专项训练(三) ——有关旋转、平移、折叠问题 (旋转)1、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110AOB BOC α∠=∠=,.将 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连接OD . (1)求证:COD △是等边三角形; (2)当150α=时,试判断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O 110 α

(旋转)2、如图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ABC 和DEC 重合放置,其中∠C =90°, ∠B =∠E =30°. (1)操作发现 如图2,固定△ABC ,使△DEC 绕点C 旋转,当点D 恰好落在AB 边上时,填空: ①线段DE 与A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②设△BDC 的面积为S 1,△AEC 的面积为S 2,则S 1与S 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2)猜想论证 当△DEC 绕点C 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猜想(1)中S 1与S 2的数量关系仍 然成立,并尝试分别作出了△BDC 和△AEC 中BC 、CE 边上的高,请你证明小明的 猜想. (3)拓展探究 已知∠ABC =60°,点D 是其角平分线上一点,BD =CD =4,DE //AB 交BC 于点E (如 图4).若在射线BA 上存在点F ,使BDE DCF S S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BF 的长. A (D ) B (E ) C 图 1 图 2 图3 图4

(平移)3、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 ACB =90o,AC =8,BC =6.沿斜边AB 的中线CD 把这张纸片剪成△AC 1D 1和△BC 2D 2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AC 1D 1沿直线D 2B (AB )方向平移(点A 、D 1、D 2、B 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D 1与点B 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的过程中,C 1D 1与BC 2交于点E ,AC 1与C 2D 2、BC 2分别交于点F 、P . (1)当△AC 1D 1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D 1E 与D 2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设平移距离D 2D 1为x ,△AC 1D 1和△BC 2D 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请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 ,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纸片面积的1 4 ?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打印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 4.从不同方向看 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怎么不够用了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水位的变化 8.有理数的乘法 9.有理数的除法 10.有理数的乘方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计算器的使用 回顾与思考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字母能表示什么 2.代数式 3.代数式求值 4.合并同类项 5.去括号 6.探索规律 回顾与思考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射线、直线 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的度量与表示 4.角的比较 5.平行 6.垂直 7.有趣的七巧板

8.图案设计 回顾与思考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你今年几岁了 2.解方程 3.日历中的方程 4.我变胖了 5.打折销售 6.“希望工程”义演 7.能追上小明吗 8.教育储蓄 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1.100万有多大 2.科学记数法 3.扇形统计图 4.月球上有水吗 5.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第七章可能性 1.一定摸到红球吗 2.转盘游戏 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回顾与思考 制成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整式 2.整式的加减 3.同底数幂的乘法 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5.同底数幂的除法 6.整式的乘法 7.平方差公式 8.完全平方公式 9.整流器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1.台球桌面上的角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特征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回顾与思考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认识百万分之一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世界新生儿图 回顾与思考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 第四章概率 1.游戏公平吗 2.摸到红球的概率 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第五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图案设计 4.全等三角形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6.作三角形 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回顾与思考 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小车下滑的时间 2.变化中的三角形 3.温度的变化 4.速度的变化 回顾与思考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5.镜子改变了什么 6.镶边与剪纸 回顾与思考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典型例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一:矩形 1、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特殊运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归纳补充: 1、矩形是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矩形又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条 2、矩形中常见题目是对角线相交成600或1200角时,利用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3、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知识点二:菱形 1、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定理: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都是它的对称轴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2、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才是菱形 归纳补充: 1、菱形被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 2、菱形的面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也可以用两对角线积的来计算 3、菱形常见题目是内角为1200或600时,利用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题目知识点三:正方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 2、性质定理 (1)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3、判定定理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方法总结: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全册)

课时教案第一周星期一第 1 节 课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 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矩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知识清单 一.矩形的性质: 四个角相等(都是90。) 对角线相等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矩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个角为直角”=“矩形” 2、“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相等”=“矩形” 3、“四边形”+“三个角是直角”=“矩形” 练习题: 1、下列性质中,矩形具备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备的是( ) A.内角和为360° B.对边平行且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相等 2、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2,则矩形的对角线AC的长是( ) A.2 B.4 C.2 D.4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B. (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若AD=4,∠AOD=60°,求AB的长.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10,E是AB上一点,将矩形ABCD沿CE折叠后,点B落 在AD边的F点上,求DF和AE的值。

5、在平行四边形ABCD,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CF=AE,连接AF,BF. (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AD=DF,求证:AF平分∠BAD 6、(变式一)在平行四边形ABCD,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边CD上,CF=AE,连接AF,BF. (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AF平分∠BAD,求证:DF=BC 7、(变式二)如图,△ABC中,点O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求证:OE =OF; (2)若CE =12,CF =5,求OC的长; (3)当点O在边AC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 8、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移动,点Q 从C开始沿CD边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 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特殊四边形经典例题

特殊四边形经典例题 ①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于点M,N.给出下列结论: ①△ABM≌△CDN;②AM=AC;③DN=2NF;④S四边形BFNM=S平行四边形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MNQP,分别内接于△BCD和△ABD,设矩形EFCH,MNQP的周长分别为m1,m2,则 m1,m2的大小关系为() 6.如图,已知AD是三角形纸片ABC的高,将纸片沿直线EF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给出下列判断: ①EF是△ABC的中位线; ②△DEF的周长等于△ABC周长的一半; ③若四边形AEDF是菱形,则AB=AC; ④若∠BAC是直角,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 其中正确的是()

7.如图,已知A1,A2,A3,…A n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 n﹣1A n=1,分别过点A1,A2,A3,…A n作x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于点B1,B2,B3,…B n, 过点B2作B2P1⊥A1B1于点P1,过点B3作B3P2⊥A2B2于点P2…,记△B1P1B2的面积为S1,△B2P2B3的面积为S2…,△B n P n B n+1的面积为S n,则S1+S2+S3+…+S n=_________.8.如图,在斜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作内接正方形A1B1D1C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1B1中作内接正方形A2B2D2C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2B2中作内接正方形 A3B3D3C3;…;依次做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 n B n D n C n的边长是_________. 9.已知如图,在线段BG同侧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其中BG=10,BC:CG=2:3,则S△ECG=_________,S△AEG=_________. 10.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D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每秒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运动,且恰好能始终保持连结两动点的直线PD⊥AC,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结PQ.点P,D,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两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QPD的面积为△ABC面积的?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 的速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末数学压轴题系列专题练习(含答案)

图3 E D B A 图2 E D B A 图1E D C B A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上)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系列1 1、如图,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一动点,且AB =AC ,DA =DE ,∠BAC =∠ADE =α. ⑴如图1,当α=60°时,∠BCE = ; ⑵如图2,当α=90°时,试判断∠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请指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求出其值,并给出证明; (图1) (图2) (图3) ⑶如图3,当α=120°时,则∠BCE = ;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BC ⊥AB 交x 轴于C 。①求△ABC 的面积。如图2,②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E ,连结EA .求直线EA 的解析式. ③点E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AE =30°,上一动点,是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写出其最小值,并加以说明.

3. 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 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 (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 (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7-9年级教材目录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探寻神奇的幻方★关注人口老龄化★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总复习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 同底数幂的除法 4 整式的乘法 5 平方差公式 6 完全平方公式 7 整式的除法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 平行线的特征 4 用尺规作角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三章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复习题第五章轴对称 1 轴对称现象 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 简单轴对称图形 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 1 感受可能性 2 频率的稳定性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七巧板 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勾股定理

平行四边形分类证明

四边形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 一、平行四边形: 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5)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 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二、矩形: 判定:(1)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两条对角线相等 三、菱形: 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四、正方形: 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3)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 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五、其他定理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连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平行四边形证明题 1、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D于E,CF⊥BD于F。(1)求证:BE=DF (2)若M、N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且DM=BN,判断四边形MENF的形状 2、如图,□AECF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DB经过点O,分别与AE、CF交于点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F=DE,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BE≌△CDF (2)若AC与BD交于点O,求证:AO=CO 4、如图,在△ABC中,∠BAC=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求证:EF=AD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之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北师大版初三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2 2 点P (1 (2 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复习-精品试题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比-10℃高多少度列算式为,转化为加法是,?运算结果为. (2)减法法则为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即把减法转为. (3)比-18小5的数是,比-18小-5的数是.(4)A、B两地海拔高度为100米、-20米,B地比A地低米.(5)有理数中,所有整数的和等于. (6)某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负5球,下半场胜4球,?那么全场比赛该队净胜球为_______。 (7)(-4)+(-6)= ;(+15)+(-17)= ;-3+(3)= 。 (8)已知两数51 2 和-61 2 ,这两个数的相反数的和是,两数和的相反数是,两数和的绝对值是. (9) 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若,,则 _____0, _______0.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一个数是11,另一个数比11的相反数大2,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 A.24 B.-24 C.2 D.-2(2)下面结论正确的有() ①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 ②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加得正数. ③两个负数和的绝对值一定等于它们绝对值的和. ④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 ⑤两个负数相加,绝对值相减. ⑥正数加负数,其和一定等于0.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B.0 (4)已知M是6的相反数,N比M的相反数小2,则M- N等于( ) A 4 B 8 C -10 D 2

(5)x <0, y >0时,则x, x+y, x -y ,y 中最小的数是 ( ) A x B x -y C x+y D y (6) 1x - + 3y + = 0, 则y -x -12 的值是 ( ) A -412 B -212 C -112 D 112 (7)若有理数a 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5,则a 的值是 ( ) A 5 B -5 C ±5 D ±15 (8)不改变原式的值,将6-(+3)-(-7)+(-2)中的减法改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和的形式是 ( ) A -6-3+7-2 B 6-3-7-2 C 6-3+7-2 D 6+3-7-2 三、 计算下列各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3)+(-12) 2、 -163 1+296 1 3、(-2008)+2008 4、 0+(-7) 5、 0-12 6、 -12-34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表示:字母按顺序书写。 3、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②角:对角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平分 4、判定:①以定义证明: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性质:①边:对边平行且相等(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②角: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互相平分。 3、判定:①以定义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②有三个角是90°的四边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④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 三、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性质:①边:四条边相等; ②角:对角相等(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3、判定:①以定义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正方形的性质-具有矩形的性质,也具有菱形的性质。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①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②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五,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