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开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

(友情提醒:这是一份创设了历史情境的试卷,一分努力帮助你、提醒你愉快地回忆历史的试卷。只要你认真阅读,边读边战,正确答案和优异成绩就会向你招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

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

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

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⒐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

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⒕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

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

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A科教兴国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⒙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

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

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

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点。(3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称,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请回答:⑴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4分)

⑵“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2分)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⑶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2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请回答:

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4分)⑵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⑶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⑷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2分)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2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请你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祖国统一、台湾同胞”五个术语补充完整下列这段话:(5分)

胡锦涛四点意见,充分表达了包括在内的13亿实现

反对“台独”根本利益的。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载着两名航天员顺利完成飞天使命,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

⑴你知道两位航天员的名字吗?请你写出两位航天员的名字。(2分)

⑵请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为什么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感到振奋?(3分)

⑶我国航天事业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请列出我国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举两例)(4分)

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60分)

21.⑴1953-1957年(2分)⑵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一点2分共6分)⑶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分)22.⑴因为1978年底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2分)这里的“春天”指改革开放。(2分)⑵邓小平。(2分)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分)⑶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2分)

23.⑴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帝时,统一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答一点2分共4分)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⑶不对。(1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2分)⑷对台湾人民说: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对“台独”分子说: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2分)24. 台湾同胞、中国人民、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愿(答一点1分共5分)

25⑴费俊龙、聂海胜。(2分)⑵作为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他乡或是异域,都会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骄傲;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的共同心声。(3分)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钻研、探索;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条件。(3分)⑷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杂交水稻。(答一点2分共4分)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2、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3、下列侵华战争中,侵略战火燃烧到清王朝统治中心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4、率清军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x疆的清军将领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探索。 7、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发展军事工业 8、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创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的发表 C.创办《中外纪闻》 D.强学会的建立 9、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延安 D.武昌 10、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三民主义阐发的思想() A.民主 B.民权 C.民族 D.民生 1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12、中国近代,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13、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4、中国*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 A.秋收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5、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统一战线 C.从事农民革命运动 D.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16、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6—2017九年级历史中期考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 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 A. 奴隶制度 B. 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 D.殖民主义 2、14~15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美国 3、中学生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 开了讨论,以下是他们对拿破仑所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他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B.他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他后期的对外战争都维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4、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①玻利瓦尔②章西女王③华盛顿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人权宣言》的颁布 6、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有关美国南 北战争的影视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61年“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 B.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胜利 C.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夕遭刺杀身亡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我真正的光荣并非在于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 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说这话的人是() A.汉谟拉比B.克伦威尔C.拿破仑D.华盛顿 8、"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 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惟一的相同点是( )。 A.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9、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下列 历史文献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②《权利法案》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④《共产党宣言》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10.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的时间是() A 公元前509年 B公元前27年 C 公元27年 D 476年 11.在西部一个穆斯林信徒家中,发现书柜上有一本《古兰经》,由此推断这家人可能信奉()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道教 12.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A 荷马 B 阿基米德 C 达·芬奇 D 但丁 13.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14.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莎士比亚 D 哥白尼 15.西欧封建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 国王 B贵族 C宫相 D教皇 16.如果给下图的章西女王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背景是() A.率领起义军打击西班牙军队 B.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大败英军 C.在攻占巴士底狱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D.率领印度起义军抗击英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房子 D、老四远赴重洋到美国留学 3.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自由、平等”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朝廷已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里所说的现象应该发生在()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是 ①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 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

圆明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一个生卒年为(1854-1938)的南京市民可能见证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有 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⑵中华民国建立⑶南京大屠杀⑷国民政府迁都 A.⑵⑶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⑶⑷ 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乐 观的高大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指出邓小平同志参加指挥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 11、设想1895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镇南关大捷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的斗争 1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鸦片战争之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3、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 来 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是非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6、在历史活动课上,李志坚同学拿来了自己课前找到的视频资料向同学们展 示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17、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2018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50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邱少云B.雷锋C.罗盛教D.黄继光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大庆油田建成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7.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8.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3.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201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D.西藏和平解放时

初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英国和法国的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 A.印度和美洲 B.印度和北美 C.印度和拉美 D.印度尼西亚和北美 2.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全部被围歼的战役是() A.马斯顿荒原战役 B.来克星顿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 A.启蒙思想的宣传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国家财政亏空 D.攻占巴土底狱 4.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自由”“平等”,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广大人民反对等级制度的要求 5.揭开拉丁美洲独立革命的序幕的是() A.海地独立 B.墨西哥独立 C.美国独立 D.巴西独立 6.英国成立为世界上最大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是在() A.16世纪中期 B.17世纪中期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7.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8.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的解放而并肩战斗开始于() A.伦敦会晤 B.柏林会晤 C.巴黎会晤 D.布鲁塞尔会晤9.美国领土扩张的方式不包括() A.购买 B.收复 C.抢占 D.吞并 10.彼得大帝改革的目的是() A.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 B.摆脱落后状态 C.阻止人民革命运动 D.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11.19世纪中期,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2.意大利统一前唯一独立的国家是() A.威尼斯 B.热那亚 C.佛罗伦萨 D.撒丁王国 13.“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都却有他自己的祖国”的名言是谁说的() A.达尔文 B.法拉第 C.巴斯德 D.爱因斯坦 14.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有()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②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④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5.真实地表现了大自然丰富而微妙的光线和色彩变化的艺术作品是()A.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B.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 C.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度》 D.中国的北京城和印度的泰姬陵 16.17世纪欧洲文学中那国成就最大()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17.1860年,率军攻占两西西里王国的意大利民族英雄是() A.俾斯麦 B.加富尔 C.加里波第 D.威廉一世 18.19世纪化学领域的进步表现在() ①原子学说的创立②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③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制定④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明治维新时日本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土地归属国家 B.禁止土地买卖 C.允许土地买卖 D.土地归属幕府 20.沙俄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是在() A.16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21.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巨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国实力源远流长,别的国家也有他们的历史。你知道多少?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面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宗教改革 B. 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2.15 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新 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 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对外市场 B.中国的罗盘针传入欧洲 C.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等财富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3. 印第安人是对哪个地区土著居民的称呼 A.印度次大陆 B.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新贵族和旧贵族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 A.对君主专制的态度 B.身份和地位 C.对人民的态度 D.采用的生产方式 5.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A.热月政变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雾月政变 D. 攻占巴士底狱 6.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B.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 来克星顿的枪声 7.18世纪中期,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这是因为 A.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市场不断扩大 B.英国本土资源丰富 C.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 D.殖民掠夺使英国获得了大量钱财 8.17世纪,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殖民统治的是 A.英国海军 B.东印度公司 C.西印度公司 D.奴隶贩子 9. 我希望美洲人民永远不再把国王的宝座搬到自己的土地上来。解放者 的称号已经高于一切,因此我决不会降低身份去登上王位。判断一下,说这 番话的应是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D.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取代了它的职能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建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3.人们之所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A①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③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志愿军有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6、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 ①起止时间:1950年底至1952年底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③ 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 ⑤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姓名____班次____学号____计分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次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领导了禁烟运动的人是() A.关天培B.林则徐C.葛云飞D.陈化成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汉族地主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的入侵 5、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打击顽固派 6、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7、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不包括() A.广州 B.宁波 C.上海 D.天津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下列哪一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9、制造了“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国家是() A.英德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日联军 10、使近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1、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的时间是() A.1841年1月 B.1843年1月 C.1851年1月 D.1853年1月 12、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3、中法战争爆发于() A.1881年 B.1882年 C.1883年 D.1885年 14、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15、近代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一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不正确的是()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命题人唐继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它从意大利开始,持续了近三百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指: A.文艺复兴 B.英国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蒸汽革命 2.“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代表性诗作是: A.《圣经》 B.《哈姆雷特》 C.《奥赛罗》 D.《神曲》 3.右图①、②演示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新航线。由此,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这条新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一场经历了半个世纪、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度的革命是 A.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的革命 B.为民主独立而战的革命 C.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D.决定了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5.右图是法国大革命爆发时的场景,这一场景是指: A.攻占巴士底狱 B.巴黎公社成立 C.颁布《人权宣言》 D.处死路易十六 6.下列人物中,继承法国大革命成果、开辟一代帝国的是: A.Napoleon B.BolivarCSanMartinD.Meiji 7.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下列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一《人权宣言》 D.美国内战——《1787年宪法》

8.以下叙述不能证明华盛顿对美国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是: A.率领大陆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 B.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C.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D.领导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危机 9.“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以下四句话中,哪句话最能表达“……”里的含义? A.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B.拉丁美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C.蒸汽和机器带动了农业革命 D.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10.下列一段与世博会相关的资料中,划线部分共有几处错误?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纺织机械、蒸汽机、汽车等各种工业技术成果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世界博览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的飞机。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11.以下对《共产党宣言》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它的发表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它是一部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著作 D.它标志工人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12.我们要了解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的背景,就应该知道: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宪章运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 1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历史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发动克里木战争 C.废除农奴制 D.领导二月革命 14.有一位发明家给人们送来了光明,被称作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爱迪生 15.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八年级的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做好每一份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八年级历史的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5.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是一场全民性的抗战,其中反映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抗日义勇军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10."红色旅游团"的团员要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城市去。你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吗? A.西安 B.延安 C.北平 D.重庆 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2.6月“林则徐生平史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虎门硝烟 C.戊戌变法 D.收复新疆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5.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6.1862年,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其中“红头军”是指()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清军 D.红军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的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B.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左宗棠率湖南战士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8.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李鸿章 B.丁汝昌 C.林则徐 D .邓世昌 9.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 李鸿章 D.林则徐 11.对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求富”,后期的口号是“自强” C.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D.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12.1895年,身居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成立兴中会 13.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初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C初三历史上册期末考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意的。 1.某同学说他假期去某博物馆拍摄到一组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遗址的照片,由此我们推断他应该去了C A.首都北京B.浙江河姆渡C.云南元谋D.陕西半坡 2.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3.毕加索为揭露法西斯暴行创作了D A.《英雄交响曲》B.《复活》C.《美国的悲剧》D.《格尔尼卡》 4.国君任用贤才往往能使国家变得强大,下列君臣连线搭配错误的一组是D A.汤——伊尹B.周文王——姜尚C.齐桓公——管仲D.秦始皇——商鞅 5.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B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C 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 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的测定,至今仍对我国农民安排农业生产有指导意义,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它最早测定于B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8.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A A.废汉献帝建立魏国B.基本上统一北方C.指挥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击败袁绍9.“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D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大运河 1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11.“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D A.秦都咸阳B.汉都长安C.隋都长安D.宋都东京 12.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A 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灭亡了南宋D.创立了行省制度 13.近代列强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B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14.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C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D A.自强、求富B.立宪、议院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B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7.某历史博物馆一展厅的主题词是:“发动…兵谏?,逼蒋抗日”。与该展厅主题相对应的事件主要是B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台儿庄战役

2016学年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民考民期末考试卷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 .黄帝 B .嫘祖 C .蚩尤 D .仓颉 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3.他是我国历史上治水英雄,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这里的“他”是 A . 炎帝 B . 尧 C . 蚩尤 D . 大禹 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农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5.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五谷在我国首先齐备是在 A 夏朝 B 商周时期 C 战国时期 D 春秋时期 6.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 A . 司母戊鼎 B . 四羊方尊 C . 青铜神树 D . 青铜面具 7、现在中行、建行、工行等设计银行徽章时,都选用了内方外圆的造型,下图是哪一朝代铸造的钱币?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三国魏 8.“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9.如果我们要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应该查阅(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10.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适者生存 D .统一 11.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 .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B .合理经商致富 C .大力开垦荒地得到政府的奖赏 D .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 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荀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孙膑 14.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这里 的“孔孟之道”指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5.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A .李冰 B .孔子 C .司马迁 D .屈原 16.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做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 .甲骨文 C .小篆 D .楷书 17.郭沫若先生认为它“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是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他高度评价的这个水利工程是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三峡 18.“揭竿而起”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19.宏伟的长城是我国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特征,秦朝时修的长城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 C .羌族 D .氐族 20.下列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局面形成原因的是 A .提倡节俭 B .重视以德化民 C .减轻农民负担 D .统一铸造五铢钱 21.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所作《二京赋》,在颂扬汉朝国势隆盛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含着浓厚的“恤民”气息,这里所说的二京指的是 A .东京和西京 B .北京和南京 C .长安和洛阳 D .镐京和殷 2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作为是 A .兴修灵渠,统一岭南 B .创办太学 C .减轻赋税,发展农业 D .推行分封,巩固统一 23.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 A .秦朝 B .汉朝 C .春秋 D .战国 24.西汉王朝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下列哪个皇帝时期 A .汉文帝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元帝 2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秦一西汉 B .西汉一东汉 C .东汉一三国 D .三国一西晋 二、26制表题: 按照三国鼎立时三国的建立时间,三国名称,建立人,都城,制表(12分) 三、27识图题(10分)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