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公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机处的设立
a.设置原因 b.职能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跪受笔录,承旨传达
人员简单
军机处 的设立
c.特点
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d.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 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 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 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 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 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 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 另判日行里数……自有廷寄之例, 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
宰相制度的废除,改变了长期以来君主通过丞相管理国家的 历史。此后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同时也说明持续 千年的君相之争的结果是君权兼并相权,君权取得了完全胜利。 这样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累死朕啦!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 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的设立
军 机 处
皇帝寝宫
50米
1000米
内阁
皇帝
军机处
限 制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 制
内阁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2、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阻碍社会进步,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 方的主要原因。
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 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 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 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 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 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 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
张居正…本身就已违法了,而且 违反了当时国家的大本大法…… 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 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 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 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
相 同
内阁首辅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宰相制度赋予 决策权 皇帝个人信任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 “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 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 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 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汉至明皇帝与大臣议事场景图
汉至唐
坐而论道

站而论道

跪而论道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温故知新
一、从秦到元君主专制的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相权对皇权的双重影响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参与决策,程度制约皇权;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汉:内外朝制度 皇帝
(决策权) 内朝
外朝 (执行权)
三公九卿
尚书令
侍中
唐:三省六部制
内阁的出现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侍 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
X(时期)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O
明太祖
2019/1/15

内阁的出现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 向高曾说:“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 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 者,皆上窃君上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 贾祸。” ——《神宗实录》
权力来源
不 同 职权
侍从咨询为主, 无决策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对皇权作用 制约皇权 产物 内侍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六部 皇权受限
2019/1/15
集权于帝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君主专制 顶峰
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 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 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 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 A.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 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或 直接交中央各部院;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经 军机处直达皇帝。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 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政治决策呈现封闭特性 D. 政治决策的高效率
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朝那些事儿”之一: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 四任宰相。其中胡惟庸主政 时间最长,权最重。他欺上 瞒下,不可一世,最终朱元 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他, 并趁机取消了中书省,且立 下法章以后不许再设宰相一 职。胡惟庸也就成了历史上 最后一名宰相。
胡惟庸案大捕杀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4、废除丞相的影响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
2019/1/15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朝那些事儿”之二:“劳模”朱元璋
材料: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 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 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朱元璋 思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明太祖又采取了什 么办法呢?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历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 致皇权不稳的教训;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 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 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 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
②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 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 宰相职权扩大。 明初沿袭元制
2019/1/15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 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 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 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 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D. 废丞相,权分六部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也者,以其主票拟也。 (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 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是二者( ) A. 都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 B. 都拥有凌驾百官之上的地位 C. 都对皇权起制衡作用 D. 都有可能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中央设中书省,由丞相统辖。 地方最高级 行政区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省
集中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民政、财政 监察、司法
军政
扩大
行省
中央
宰相
③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胡惟庸…独相数岁,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 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 《明史·胡惟庸传》
二.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皇置宰相, 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多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 · · · · ·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 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
宋:二府三司制
皇帝 军事 枢密使 行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财政 三司使
元:中书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清
君主专制的加强
树立历史时空观念
明太祖(谥号)(又称洪武帝-年号)朱元璋建立明朝, 定都南京,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起义,明崇 祯帝自杀,明朝灭亡。
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 初期,康乾盛世。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共历 十帝,凡二百六十八年。
明内阁发展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
顾问)
——奠定基础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 权)
与机务)
——正式成立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 侵夺六部职权)
——发展
——全盛

内阁的出现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 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票拟成为内阁最重要的职掌。 批红:皇帝审定阁臣意见后,由太监用红笔抄出,交付施行,叫批红。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
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 致皇权不稳的教训 ②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 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③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废除宰相制度,中央权力是怎样分配的? 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君主专制 3.明太祖废宰相实质何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