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知识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史: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第一编:遥远的古代

基本问题

一、宗教观念产生的条件

二、原始宗教的发展过程

三、夏代的尊命

四、殷商的尊神

五、西周的尊德

六、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七、卜辞中所见的殷人观念系统(学生自主学习)

八、后世思想史的背景:仪式、象征与数字化的世界秩序(学生自学)

一、宗教观念的产生条件:

宗教的界定: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2、从信仰层面: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3、宗教要素说: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是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内在因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外在因素——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观点一:1、人类体质,特别是人脑的形成;2、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形成;3、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组织的形成。

原始社会人类对征服自然的企求与恐惧矛盾交织,导致宗教观念的产生。

观点二:1872年英国人类学家、原始宗教研究学者泰勒(Tylor,Edward Burnett)宗教起源心理说:

睡眠、出神、疾病、死亡及梦幻等等生理、心理现象导致灵魂观念的产生。

率先提出‚万物有灵‛理论,基于其对‚灵魂‛的研究,认为宗教的本质即人们‚对灵性存在物的信仰‛。

原始宗教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刚刚产生的时期,其最初形态是关于人的灵魂观念。

二、原始宗教的发展过程

万物有灵

(膜拜最有力量、最影响于人的某类事物,如日、月、水、火、风、雷等)

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的一种特殊形态,人们崇拜与氏族存亡密切相关的某种动物,相信它是氏族繁衍的根系,以它为族徽,禁杀禁食。)

英雄崇拜(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自然现象的神秘性严重削弱,人与人关系日显突出,人们转为对在征服自然和氏族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崇拜,把英雄奉作祖先和民族神。)

阶级宗教

原始宗教发展规律:其迷信范围愈来愈小,层次愈来愈高;其范围和层次与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

三、夏代的尊命

1、二里头文化证明了夏代有自己的文化。

2、《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甘誓》、《禹贡》等篇一定程度反映了夏代历史文化的内容。

3、《尚书²甘誓》:‚今予惟共(恭)行天之罚也。‛反映原始宗教开始变成人为宗教。

4、‚尊命‛指‚尊天命‛和‚尊祖命‛。夏人的祖先神和天神合一。

四、殷商的尊神

1、殷人的天神与祖先神合一。甲骨卜辞证明殷人万事求卜,万事迷信于神的降福降祐。

2、殷人的神系:上帝——自然神等成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工具——主宰人间吉凶祸福,尤君权的授与。

3、尊神文化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君主自称是上帝之裔,是上帝在‚下‛的世界的全权代表。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起源: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人间出现了至高无上的君主,天上才出现了至高无上的神。

五、西周的尊德

1、适应反商斗争的需要,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对商的尊神进行了改造。

(1)把上帝与祖先神分离。上帝主管君权的授与,祖先神保护本民族。

(2)‚天命‛可以转移。‚天命縻常,惟德是辅‛。上帝把‚大命‛授给谁,完全取决于谁占有‚德‛。夏桀丧德,上帝授命于商汤;商纣丧德,上帝又移大命于周人。

2、尊德的内容

明德慎罚、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具体内容:尊天、敬祖、敬宗、尚贤、无逸、明德、慎罚、行教化、作新民。

实质是重视民事以感动上帝:‚天视自我民视,天聪自我民聪。‛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

●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羽翼,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固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祭祖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成为慰藉中国人的心灵的精神源泉。

●没有独立的教团体系,宗教祭祀功能由各层次的宗法组织(皇族、宗族、家族、家庭)兼任,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

郊社制度

●天子祭祀天地的国家大典。

郊---冬至日祭天于国都南郊

社---夏至日祭地于北郊。

历代有一岁一祭或三年一祭。郊祭不能停止。郊祭之后,朝廷通常要颁布大赦令,称‚郊赦‛。

●南郊祭坛筑成圆形,称‚圆丘‛;北郊祭坛筑成方形,称‚方丘‛。

宗庙制度

●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祖先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周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魏晋后天子宗庙多太庙一处,一庙多室、每室一主。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每年清明、除夕、诞辰、忌辰、中元等祭祀。

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

原始宗教(原始社会)

上帝一元神宗教(夏商西周)

祖先一元神(祖先即上帝)(夏商)

A 祖先与上帝分离

B 天命可以转移

C ‚敬德保民‛以配天命(西周)

宗教思想动摇(西周末年)

A 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B 民众的反抗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

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

(人的自觉觉醒及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六、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早期五行说

五行说考源:

●求之于上古生产工艺,把五行说的起源归之于先民对金、木、水、火、土五材属性的认

知;

●求之于古占星术,称金、木、水、火、土原为五大行星之号;

●求之于甲骨卜辞,以卜辞中的五方说(按东、南、西、北、中五方划分空间和方位)为

五行说之滥觞。

《尚书洪范》的论述

●《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只言及五材各自单独的属性和功用,而于五行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未及一词,《洪

范》五行说未能引申五行生克的奥义。

●西周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之关系

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并以‚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

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是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所得到的哲学概念。

五行说——体现了古代哲人的智慧,是他们对世界本质的领悟。

拓展

和谐:

⏹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和谐‛在古代以‚和‛的范畴出现。‚和‛的

理念,最早孕育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其中的集而为声,相互协调的‚乐‛之‚和‛,目的‚以和神人‛(《国语²周语下》)。

⏹将‚乐‛之‚和‛与宇宙之‚和‛相联系,认为最高的‚和‛在于整个宇宙的和谐。

‚和而不同‛:

一、君子的修养境界,为人准则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何晏《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陈立夫《四书道贯》解释为‚君子和人相处,心地是和平的,而意见不一定相同。小人和人相处,常常随声赞同,可是利之所在,心地是不和的‛

二、‚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

2000年世纪话题:和而不同文化自觉

——‚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葛剑雄: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会促进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和更密切的联系。从这一意义上说,文化也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的差异会逐渐消除,甚至会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不仅文化的多元性长期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向多元发展。

2000年世纪话题:和而不同文化自觉

——‚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

费孝通: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多元互补,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多元的文化形态在相互接触中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