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

ds yal vrh o di as nl i d n mer a r sa t d cd ut e te r oaay z .A ds w m t i r i r u e, rl o w l s l se o a e a e no l
Ke r s i is l r p r t n;p o u t n meh d y wo d :b o e e ;p e a ai d o r ci t o s d o
( oeeo C e c n n in na E g er gC iaU i ri f nn C l g f hmi adE v omet n n e n , hn nv syo ig&T cnlg B in ) B rn 00 3 C ia l l a r l i i e t Mi eh ooy( e ig , e i 10 8 , h ) j g n
柴 油作为 一种 重要 的石 油炼 制 产 品 , 各 国燃 在 料 结 构 中 占有 较 高 的份 额 , 已成 为 重 要 的动 力 燃 料 。随着 世 界经 济 的 发展 和世 界 范 围 内 车 辆 柴 油
57 % , .5 规划 22 0 0年 达 到 2 % 。其 中 20 0 00年 德 国 的生 物柴油 已达 4 5万 t20 ,04年 的生产 能力 达 到 了 197万 t 0. 。法 国有 7家生 物 柴油 生 产厂 , 能力 为 总
( 中国矿 业大学 ( 北京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 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及 应用现状 。介绍 了直接混 合 、 乳液 、 微 高温热裂 解
及酯交换 等生物柴油 的生产方法 我国发展生物柴 油 并
2 2 年将达到 2% 。保加利亚也开始使用 自产的 00 0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研究进展

滤点很 高, 温情 况下容 易结 晶析 出, 塞发动机 的管道和过 滤器而无法正常使 用。如何 降低生物柴 油凝 点和冷滤点成 低 堵
为 生 物 柴 油研 究 的 一 个 十 分 重要 的课 题 , 文 综 述 了 目前 国 内外 改 进 生 物 柴 油 低 温 流 动 性 能 的研 究进 展 , 物 柴 油 降 凝 本 生
生 物 柴 油 低 温 流 动 性 能 研 究 进 展
陈水根 ,蒋剑春 ,聂小安
(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林 产化 学工程
重点 开放 性 实验 室 , 江 苏 南 京 2 04 ) 10 2
摘
要: 生物柴油是 清洁可再 生燃料 , 来越 多的国家开始研 究和使 用生物柴油替代石化 柴油。然而生物 柴油凝点和冷 越
剂 及 其 降 凝 机 理研 究 。
关键词 : 生物 柴 油 ; 点 ; 滤 点 ; 凝 冷 降凝 剂 ; 凝机 理 降
中图分类号 :Q 1 T 5 7 T 9 ;Q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8 4 20 )6— 0 2— 5 17 5 5 (0 7 0 0 4 0
Re e r h P o r s n t e L w—e e a u e F o P o e t fBi d e e s a c r g e s o h o t mp r t r l w r p r o o i s l y
CHE h i e N S u— n,JANG Ja —h n,NI a —n g I in c u E Xio a
p i prs i n ontde e so
随着 日益 严 重 的 全 球 性 能 源 短 缺 与 环 境 恶 化, 控制 汽车 尾气 排放 , 护人类 赖 以生存 的 自然 保 环 境成 为 目前 人类 急需解 决 的问题 。世界 各 国的
道达尔公司开发第二代生物柴油

Ab t a t By s lci g t e r v ri l mu sf r a d ye d p i t n a e ,h omu a o e r v ri l i sr c e e t h e e sb e e li e n il o n e h nc r t e fr l f t e e b e ol n i h s b s d d il g f i sd tr ie .Th y tm s c mp s d o % Ca ,2% r v ri l mu sfe a e rli u d wa ee n d n l m e s se wa o o e f1 O e e be e li r HN4 s i 08, 15 . % t es c n mu sf rRS h e o d e li e E,1 f tae r d c rHFR,2% o g i l y, % yed p i te h n e V , i % i rt e u e l r a c ca 1 n il o n n a c rHS
社 ,9 3 19
2 S e y d A, Ma k r L,Ar i d P.D a u p s v r il Re r or vn u l P r o e Re e sb e e s vi
( ) 型油基流 型调节剂 H V能改善 钻井液 2新 S
流型 , 油基钻井 液体 系钻水平井 携岩 问题 。 解决
() 3 配制 的可逆 转油 基钻 井 液体 系具 有 良好
Drl I Fud rvd s h P re t ouin o Drln a d il n li P o ie te efc S lt fr i l g n — o i
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

MO g 和煅 烧 过 的Mg / 1 状 化合 物 被认 为至 少 O A: 层 0 有4 种碱 性活性 点『, 强的碱性 活性 点 即使在 较低 】最 。 l
第2 9卷
第l 2期
井 冈 山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 Ju a fJ gaghn U iesyS i c n ehooy o r lo i gn sa nvri(ce ea dT c nlg) n n t n
Vo.9 No1 1 .2 2 De .o 8 e2 o
果 。当反应 条 件为 甲醇 回流温 度 (5℃) 醇油摩 尔 6 、
比为 1 1 2: 和添 加5 t %催 化剂 量 条件 下 , w 豆油 的转
化率高达9 . 4 %。 7
方 面 , 产过 程成本 的 降低 可 以通过 简化 操作 过 生
Mg O和Mg / l , 状 化合 物 在 酯 交换 反应 中 O A2 层 o 同样表现 出 良好的催化性 能 。C nrl at l e 等 发 现煅 烧 过的Mg / I s 化合 物在催 化 甘油 三 丁酯 的反 O A 2 层状 0
通 常可 以一 步得 到高 纯度 的甘 油 和生物 柴 油 , 产 不
生酸碱废液 。这些 特点都使 得非均 相催化制 备生物 柴油倍受 关 注 , 们正 在努 力 开发 一些 合适 的催 化 人 剂, 并取得 了许多研究成 果[- 笔 者综述 了非 均相 31 , 5 催化剂 在科 研 和工业应 用方 面 的最 新 研究 文献 , 并 探 讨 了工业 应用 非均相催化 剂 的今 后研究方 向。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生物柴油是一种很重要的替代燃料,在目前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它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是生产和应用生物柴油的重要前提,本文将简单介绍相关的制备工艺。
生物柴油的来源生物柴油以植物油为原料,或以动物脂肪和油脂为原料,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二代清洁能源。
与石油燃料相比,生物柴油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且在生物柴油燃烧完全后生成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并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因此是非常环保的。
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碱催化和酸催化。
1.碱催化法碱催化法是将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与醇反应生成酯,其中的催化剂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强碱。
此法制备生物柴油成本低廉,反应速度快,可以在室温下、常压下完成,但在反应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碱酸催化剂残留,使得产品合格率不高,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此外,反应过多久会影响产率,所以需要控制反应时间。
2.酸催化法酸催化法是将醇和油脂按一定的摩尔比在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其中的催化剂是硫酸、苯甲酸、过磷酸等。
此法反应过程温和、产率高、反应后的催化剂残留量小,但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容易产生过多的酸性催化剂残留,同样影响产品的质量。
现阶段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比如,中科院化学所的一位研究员在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采用了超声波振荡反应器,以更快的速度去酯化油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催化剂的研制,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研究人员,就成功地将粗甘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高效催化剂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上。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生物柴油在生产和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论综上,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研究至关重要。
目前,生物柴油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研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生物柴油将会越来越适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绿色低碳的目的。
二代生物柴油能量密度

二代生物柴油能量密度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二代生物柴油的概述
2.二代生物柴油的能量密度
3.二代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4.二代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正文
【1.二代生物柴油的概述】
二代生物柴油,也被称为生物柴油燃料,是一种由生物质资源制成的可再生能源。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二代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低碳排放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
【2.二代生物柴油的能量密度】
二代生物柴油的能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生物柴油所能释放的能量。
一般来说,二代生物柴油的能量密度高于传统的柴油,可以满足甚至超过柴油机的能量需求。
【3.二代生物柴油的优缺点】
二代生物柴油的优点包括:可再生、低碳排放和可生物降解。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二代生物柴油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此外,二代生物柴油的使用也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
然而,二代生物柴油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其生产成本较高,可能会影响其市场推广。
此外,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储存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4.二代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
尽管二代生物柴油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有望降低。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二代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固定化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根霉 脂肪 酶 、 毛霉 脂 肪酶 、 猪胰 脂肪 酶等 。而 常用 的
其 催化 活性 与其 碱 度有关 。均相 碱催 化剂 虽在 较低
载体材料有沸石 、 分子筛 、 磁性载体材料、 球状特大
孔树脂 等 。脂肪 酶 对 载 体材 料 有 很 高 的 要 求 , 高 如 比表 面积 、 亲疏 水性 、 物化 稳定 性及 抗 降解性 等 。表
交换 的产 物 脂肪 酸 甲酯 ( 生物 柴油 ) 作 为柴油 的替 可 代 品 。与普 通柴 油相 比 , 生物 柴油 具有 高 十六烷 值 、
含硫量低 、 可生物降解和闪点高等优点 ; 而且燃烧废
气 中微粒 子 、 碳 氢 化 合 物 、 O 和 C 含 量 低 , 总 S2 O 是
一
温度下可获得较高收率 , 但对原料 中游离脂肪 酸和
水 含量 有较 高 要 求 。游 离 脂 肪 酸 会 使 催化 剂 失 活 , 易 使反 应 体系 乳化 , 致 产 品难 以 分离 。均相 酸催 导
化 剂 ( S H。 O4 HC 等 ) H。 O 、 P 、 1 在游离 脂 肪酸含 量 较
1 列举了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部分固定化脂肪酶。
Na i Di e和 C s u dn r H 在 固定 化 dr z g o k nAy ie 等[]
高的油料中较有效 , 但这类催化剂一般存在活性低 、
副反应 多 、 反应 温度 高 、 甲醇 较多过 量 及腐蚀 设 备 需 等缺 点 。酶催 化剂 的反 应 条 件 温 和 , 副 产 物 甘油 但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物质合成液体燃料
杨一峰;孙国旺
【期刊名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 根据德国有关方面的研究和预测,今后几十年由生物质合成的液体动力燃料(简称BTL-Biomass to Liquids),也被称为第一代生物燃料,将会迅速发展,德国可生长原料联合会估计,在2020年德国的生物合成燃料将满足25%的燃料需求,在很多方面优于目前的生物柴油并有替代生物柴油的趋势,据大众汽车公司预测:到2015年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物合成燃料和生物甲烷将全面取代第一代生物燃料-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30年后,世界上的动力燃料23%将用生物质生产,其中主要是第二代生物燃料-生物合成液体燃料.第二代生物燃料是一种最重要的可再生燃料,有非常巨大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新一代的替代能源.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杨一峰;孙国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物质到生物燃料--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J], 涂军令;定明月;李宇萍;王铁军;马隆龙;李新军
2.利用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在FeCuZnAIK催化剂上高效制备清洁生物燃料 [J], 仇松柏; 徐勇; 叶同奇; 巩飞燕; 阳芝; 山本光夫; 刘勇; 李全新
3.生物质液体燃料2,5-二甲基呋喃的催化合成进展 [J], 郭栋稳;赵文广;刘贤响;尹笃林
4.生物质合成气制备及合成液体燃料研究进展 [J], 蓝平;蓝丽红;谢涛;廖安平
5.钴改性Fe3O4-MnO2催化转化生物质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英文) [J], 王捷;向颖;丁毅远;徐艳飞;孔祥辉;马光远;Chanatip Samart;定明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代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第二代生物柴油的优势,叙述了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制备原理,概括了3种主要的生产工艺,即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加氢脱氧再异构工艺和柴油掺炼工艺。
对制备过程
中涉及的加氢脱氧催化剂和加氢异构催化剂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第二代生物柴油发展面临的问
题及解决方向。
关键词:第二代生物柴油加氢脱氧加氢异构
目前,国内外生物柴油厂家大多采用酸--碱催化两步法间隙反应工艺生产第一代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含酸、碱、油工业废水,产品是混合脂肪酸甲酯,含氧量高,热值相对比较低,其组分化学结构与柴油存在明显的不同。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催化加氢过程的生物柴油合成技术路线,即动植物油脂通过加氢脱氧、异构化等反应得到与柴油组分相同的异构烷烃,形成了第二代生物柴油制备技术。
第二代生物柴油是高质量柴油,不影响柴油储运,不影响发动机和尾气处理。
为避免与食用油竞争,使用非食用油如麻疯果油和海藻油及废油脂生产。
2007年夏,第一套工业规模的可再生柴油(第二代生物柴油)装置在荷兰Neste石油公司Provoo炼厂投产,还有几套工业装置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埃克森美孚、BP等跨国石油公司都在大力发展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也非常重视生物柴油技术开发,石油化工科学院目前正在加紧开发第二代生物柴油技术。
1 第二代生物柴油的优势
从产品性能上看,与第一代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甲酯相比,第二代生物柴油在化学结构上与柴油完全相同,具有与柴油相近的黏度和发热值,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十六烷值、硫含量较低、倾点低以及与柴油相当的氧化安定性等优势。
同时,第二代生物柴油的CO2排放量比柴油低,可以减少限制的和非限制的污染物排放(包括SO x,NO x),还可以减少颗粒物排放量,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的积炭,噪声明显下降。
表1是第二代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和0#柴油主要性能对比[1]。
表1 不同柴油的主要性能对比
指标名称
第二代
生物柴油
第一代
生物柴油
0#柴油
密度(20℃)/kg.m-3775~785 885 835 黏度(40℃)/mm2.s-1 2.9~3.5 3.2~4.5 3.5
浊点/℃-35~-5 -5 -5
硫含量(质量)/mg.kg-1≤1 ≤1 150 氧含量(质量)/mg.kg-10 11 0
馏程/℃265~320 340~355 200~350
低发热值/MJ.kg-144 38 43
浊点/℃-10~20 -5~15 -5
十六烷值70~90 50~65 40 由于第二代生物柴油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可在柴油中添加较大的比例。
2 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制备
催化加氢过程是石油化工行业常用的工艺过程,对于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油收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炼厂采用的加氢过程主要包括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两大类。
加氢精制工艺目前主要是除去油品中的硫、氮、氧杂原子及金属杂质,有时也用于对部分芳烃进行加氢,改善油品的使用性能。
在催化加氢条件下,油品中的硫、氮、氧化合物将发生氢解反应,分别发生加氢脱硫(HDS)、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氧(HDO)。
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制备是基于催化加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三甘酯,脂肪酸链长度一般为C12~C24,其中以C16和C18居多。
油脂中典型的脂肪酸包括饱和酸(硬脂酸)、一元不饱和酸(油酸)及多元不饱和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不饱和程度随油脂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动植物油脂先在催化加氢条件下,甘油三酯发生不饱和酸的加氢饱和反应,并进一步裂化生成二甘酯、单甘酯及羧酸在内的中间产物,经加氢脱羧基、加氢脱羰基及加氢脱氧反应后,生成饱和正构烷烃;第二步,由于正构烷烃的熔点较高,低温流动性差,所制备的生物柴油的浊点偏高,随着当前加氢异构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通过临氢异构化反应将上述的部分或全部正构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从而提高其低温使用性能[2~4]。
3 第二代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目前,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有以下几种。
3.1 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
油脂直接加氢脱氧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油脂的深度加氢过程,羧基中的氧原子和氢结合成水分子,而自身还原成烃,使用的催化剂是经过硫化处理的负载型Co-Mo和Ni-Mo加氢催化剂。
植物油加氢脱氧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使用经硫化处理的负载型Ni-Mo加氢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压力和液时空速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反应产物的组成及分布、柴油馏分的性质等进行了分析。
不同原料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适宜操作条件也不尽相同,一般反应温度范围在240~320℃、压力4 ~15MPa、液时空速0.5 ~5.0h-1,反应同时产生少量的水和气体组分。
此项工艺简单,同时产物具有很高的十六烷值,但是得到的柴油组分中主要是长链的正构烷烃,使得产品的浊点较高,低温流动性差,在高纬度地区受到抑制,从而成为此项工艺的制约因素[5-7]。
3.2 加氢脱氧再异构工艺
油脂直接加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工艺简单,但产品中主要为长链正构烷烃,其低温流动性较差,一般只用于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
加氢脱氧异构工艺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经过加氢脱氧和临氢异构化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第一步加氢脱氧过程与上述油脂直接加氢脱氧的条件相近,由于加氢脱氧、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的催化机理相似,该过程除加氢脱除原料中所含的氧外,还可以脱除原料中的氮、磷和硫等,同时将不饱和双键加氢饱和。
这个反应过程结束后,原料中的脂肪酸等被加氢生成C6~C24的烃类,其中大多为C12~C24的正构烷烃产品。
一些专利还报道,在加氢脱氧阶段,利用部分加氢产品或其它烃类对原料油脂进行稀释,能够有效地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从而降低脂肪酸之间形成大分子产物的可能。
第二步为异构化过程,即在贵金属Pt等异构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上述过程得到的正构烷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