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变函数论习题选解全

实变函数论习题选解全
实变函数论习题选解全

《实变函数论》习题选解

一、集合与基数

1.证明集合关系式:

(1))()()()(B D C A D C B A --?--- ; (2))()()()(D B C A D C B A -=--; (3)C B A C B A )()(-?--;

(4)问)()(C B A C B A --=-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证 (1)∵c

B A B A =-,c

c c B A B A =)((对偶律),

)()()(C A B A C B A =(交对并的分配律)

, ∴)()(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c c

c

c c ==---第二个用

对偶律

)()()()()()(B D C A D B C A D B A C B A c c c c c

--=?= 交对并

分配律

.

(2))()()

()()()(c c

c

c

D B C A D C B A D C B A ==--交换律

结合律

)()()()(D B C A D B C A c -==

第二个用对偶律

.

(3))()()

()()(C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c

c

c =

==--分配律

C B A C B A c )()(-=?.

(4)A C C B A C B A ??--=-)()( .

证 必要性(左推右,用反证法):

若A C ?,则C x ∈? 但A x ?,从而D ?,)(D A x -?,于是)(C B A x --?;

但C B A x )(-∈,从而左边不等式不成立,矛盾! 充分性(右推左,显然):事实上,

∵A C ?,∴C C A = ,如图所示:

故)()(C B A C B A --=- .

2.设}1 ,0{=A ,试证一切排列

A a a a a n n ∈ ),,,,,(21

所成之集的势(基数)为c .

证 记}}1 ,0{),,,,,({21=∈==A a a a a a E n n 为所有排列所成之集,对任一排列}1 ,0{ ),,,,,(21=∈=A a a a a a n n ,令 n a a a a f 21.0)(=,特别, ]1 ,0[0000.0)0(∈== f ,]1 ,0[1111.0)1(∈== f ,

即对每一排列对应于区间]1 ,0[上的一个2进小数]1 ,0[.021∈ n a a a ,则f 是一一对

应(双射),从而集合E 与集合]1 ,0[对等(即E ~]1 ,0[),而对等的集合有相同的基数,故c E ==]1 ,0[.

3.证明: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是可列的(可数的).

证 对任一N ∈n ,n 次多项式n

n n x a x a x a a P ++++= 2

210对应于一个序列:

n a a a a ,,,,210 ,而每个)0(n i a i ≤≤取自可数集N N Z }0{-=,因此,全体n 次

整系数多项式n P 是有限个(1+n 个)可数集之并集,仍是可数的.故全体整系数多项式所构成的集合 N

∈=

n n P P 就是可数个可数集之并集,由定理1.3.8可知:它仍是可数的.

4.设]1,0[C 表示区间]1,0[上一切连续函数所成之集,试证它的势为c .

证 首先,对任意实数R ∈k ,看作常值连续函数,]1 ,0[C k ∈,

∴ ]1 ,0[C ≤R ,即 ]1 ,0[C c ≤;

另一方面,实数列全体之集}),,,,,{(21R ∈=i n a a a a E 的基数c E =,为证

c C ≤]1 ,0[,只需证]1,0[C 与E 的一个子集对等即可.事实上,把]1 ,0[中的有理数

]1 ,0[ Q 排列成 ,,,,21n r r r .对任何]1 ,0[C f ∈,则f 由它在 ,,,,21n r r r 处的

值 ),(,),(),(21n r f r f r f 所完全确定.这是因为]1 ,0[ 在Q 中是稠密的,即对任何

]1 ,0[∈x ,存在上述有理数列的一个子列)(∞→→k x r k n ,由f 的连续性知:

)(lim )(k n k r f x f ∞

→=.

现在,作映射E C →]1 ,0[:?,)),(,),(),(()(21 n r f r f r f x f ,则?是单射,而集E C f r f r f r f A n ?∈=}]1 ,0[)),(,),(),({(21 是全体实数列E 的一个子集,故

]1 ,0[C ~E A ?,即 c C ≤]1 ,0[.综上可知:c C =]1 ,0[.

附注 ①若?=21A A ,?=21B B ,又1f :1A ~1B ,2f :2A ~2B .则存在

f :21A A ~21B B ;假如21A A ?,21B B ?,21,f f 的意义同前,问是否存在

12A A -到12B B -的一一对应?

解 若?=21A A ,?=21B B ,令??

?∈∈=,

),(,

),()(2211A x x f A x x f x f 则)(x f 就是2

1A A

到21B B 的一一对应.

若21A A ?,21B B ?,则12A A -与12B B -之间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例如:

} , ,,2 ,1{ , }, ,4 ,3{ , },, ,3 ,2{2211 n B A n B n A ====,

),3 ,2( 1:1 =+n n n f ,),2,1( :2 =n n n f ,

则1f 是1A 到1B 的一一对应,2f 是2A 到2B 的一一对应.

但}2 ,1{ },1{1212=-=-B B A A ,显然12A A -与12B B -之间不存在任何一一对应.

②几个常见的一一对应:

(ⅰ)) ,(b a ~R ,()

) ,( , tan )(2

b a x x f a b a

x ∈-?=--ππ; )1 ,0(~R ,)1 ,0( , 1)(2

∈-=

x x

x x f ;

(ⅱ))1 ,0(~]1 ,0[,将)1 ,0(中的有理数排列为 , , , ,21n r r r ,而]1 ,0[中的有理数排列为 , , , , ,1 ,021n r r r .作其间的对应f 如下:

???

??

?

?>====+,中无理数时是当当当当)1 ,0( , ),2( ,,

,1 ,

,0 )(2

21x x n r x r r x r x x f n n 则)(x f 是)1 ,0(与]1 ,0[间的一一对应. 注意 这种)(x f 一定不是连续的(为什么?). (ⅲ)N N ?~N ,()N N ?∈-=-),( , )12(2

),(1

j i j j i f i .

这是因为任一自然数均可唯一表示为q n p

?=2(p 非负整数,q 正奇数),而对非负整数p ,正奇数q ,又有唯一的N ∈j i ,使得12 ,1-=-=j q i p .

(ⅳ)}]1 ,0[)()({上的一切实函数为

x f x f F =,则c

F 2=. 证

1.c

F 2≥;

设E 为]1 ,0[的任一子集,)(x E χ为E 的特征函数,即?

??-∈∈=.]1,0[ ,0,

,1)(E x E x x E χ

当21 E E 、均为]1 ,0[的子集,21 E E ≠时,)(1x E χ≠)(2x E χ.记

}]1 ,0[{?=E E M ,}]1 ,0[)({?=X E x E χ,

则M ~X ,c

M 2==X .而F ?X ,从而有F ≤X ,即F c

≤2. 2.c

F 2≤.

对每一F x f ∈)(,有平面上一点集 }]1 ,0[ ),(),{(∈==x x f y y x G f (即f 的图形)与之对应.记 })({F x f G G f F ∈=,则F ~F G ,F G F = . F G 为平面上一切点集全体B 的子集,而c

B 2=,从而有c

F G F 2≤=.

综合 1,

2立知 c F 2=.

附注 此题提供了证明两个无限集对等的一般方法,这便是Cantor-Bernstein 定理. 其特殊情况是:若C B A ??,而A ~C ,则B ~C (此结果更便于应用). 5.试证任何点集的内点全体组成的集是开集.

证 设集F 的内点集为0F (称为F 的内部),下证0

F 为开集.

F x ∈?,由内点的定义,存在x 的邻域F I x x x ?=),(βα.现作集 F

x x I G ∈=

,则

显然G 为开集,且G F ?0

.另一方面,对任意G y ∈,存在0x I ,使得F I y x ?∈0,

所以,y 为F 的内点,即0

F y ∈,也就是说0F

G ?.综上有G F

=0

为开集.

6.开映射是否连续?连续映射是否开?

解 开映射未必连续.例:在每个区间) ,2 ,1 ,0( ]1 ,[ ±±=+n n n 上作Cantor 三分集

n P ,且令n n P n n G -+=]1 ,[,而 +∞-∞

==

n n P P , +∞

-∞

==n n G G ,则G 为开集.又设G 的构

成区间为} ,3 ,2 ,1 ), ,{( =k b a k k .(教材P21例1中的Cantor 集P 即本题中的0P )

现在R 上定义函数 ??

?

??∈=∈---=, ,0 , ,3 ,2 ,1 ), ,( )],21(tan[)(P x k b a x a b x b x f k k k k k π

则f 在R 上映开集为开集,但f 并不连续.事实上,若开区间) ,(βα含于某个构成区间

) ,(k k b a 内,则f 就映) ,(βα为开区间) )]21(tan[ )],21(tan[ (k

k k k k k

a b b a b b ------β

παπ; 若开区间) ,(βα中含有P 中的点,则f 就映) ,(βα为R .然而P 中的每个点都是)

(x f

的不连续点.

又连续映射未必为开映射.例:2

)(x x f =在R 上连续,但开集)1 ,1(-的像为)1 ,0[非开非闭.

7.设E 是Cantor 集P 的补集中构成区间的中点所成的集,求E '. 解 P E ='.分以下三步:

①设Cantor 集为P ,其补集(或叫余集)为G ,则 ),(),(),(9

89792913231=G . 考察]1 ,0[中的点的三进制表示法,设 ???=,2,0i a ??

?

??=,

2,1,

0i b ( ,3 ,2 ,1=i ).

由Cantor 集的构造知:当P y ∈时,y 的小数点后任一位数字都不是1,因而可设

n a a a y 21.0=;

当G x ∈时,可设 2121.0++=n n n b b a a a x ;特别,对于G 的构成区间的右端点右y 有

0200.021n a a a y =右;

对于G 的构成区间的左端点左y 有 20222.021n a a a y =左. 由此可见,G E ?,且当E z ∈时,有 111.0)(212

1

n a a a y y z =+=

右左.

②下证Cantor 集P 中的点都是E 的极限点:

对P y ∈?,由于 n a a a y 21.0=,取E z k ∈,则 111.021n k a a a z =. 由于y 与k z 的小数点后前k 位小数相同,从而

k k k k k y z 3

131233131121

++

-+++ , 故,0 ,0>?>?N ε当N k >时,有

ε

3

1,即ε<-y z k ,

∴)( ∞→→k y z k ,即 E y '∈.

③下证G x ∈?,有E x '?.事实上,有两种情况:

10.若E x ∈,则只能是G 的构成区间的中点,即 111.021n a a a x =.由Cantor

集的构造知:对)( x z E z ≠∈?,都有 n

x z 3

1≥

-,所以,E x '?;

20.若E x ?且G x ∈,则)1(,111.0121+>=+n m b a a a a x m m n ,于是,

E z ∈?,有m

x z 3

1>

-,所以,E x '?.

故G 中的点不属于E '.

综上所述,我们有:P 中的点都是E 的极限点,不在P 中的点都不是E 的极限点,从而P E ='.

8.设点集列}{k E 是有限区间],[b a 中的非空渐缩闭集列(降列),试证?≠∞

= 1

k k E .

证 用反证法:若

?=∞

= 1

k k

E ,则()] ,[\] ,[\] ,[1

1

b a E b a E b a k k k k ==∞

=∞= ,从而

} ,\] ,[{N ∈=k E b a E k c

k 为有界渐张开集列(升列),且覆盖],[b a ,由数学分析中的

“有限覆盖定理”(Borel )可知:存在子覆盖} , ,2 ,1:{n k E c k

=,使得] ,[1

b a E n

k c

k ?= ,

()] ,[\] ,[1

b a E b a n k k == . ∴ ] ,[\] ,[1

b a E b a n

k k

== ,从而?== n

k k E 1

,故?=n E ,

矛盾!

附注 更一般地,若非空闭集套}{n E : ????n E E E 21满足

0sup )(,??→?-=∞

→∈n E y x n y x E n

ρ,

则存在唯一的 ∞

=∈

1

0n n E x .(这等价于“分析学”或“拓扑学”中著名的“压缩映像原理”

) 证 由n E 非空,取) ,3 ,2 ,1( =∈n E x n n ,则}{n x 为Cauchy 基本收敛列.事实上,由于1+?n n E E ,所以,) ,2 ,1 ,0( =?∈++m E E x n m n m n ,从而

0)(sup ,??→?=-≤-∞

→∈+n n E y x n m n E y x x x n

ρ,

由极限存在的Cauchy 准则知:存在唯一的0x 使得0x x n n ??

→?∞

→.又由n E 为闭集立知n E x ∈0,从而 ∞

=∈1

0n n E x .存在性得证.下证唯一性:

若另有 ∞

=∈

1

0n n E y ,则) ,2 ,1( 00 =∈n E y x n 、,而0)(0

0→≤-n E y x ρ,

所以,00x y =.这就证明了唯一性.

9.若] ,[)(b a C x f ∈,则 ()αα≥∈?f E , R 为闭集.

证 只要证:若0x 为()α≥f E 的极限点(即聚点),必有E x ∈0.

由0x 为()α≥f E 的极限点,故有点列) ,2 ,1( =∈n E x n ,满足0lim x x n n

=;

又由于诸 ] ,[ b a E x n ?∈以及)(x f 的连续性,从而有

] ,[ ,)(0b a x x f n ∈≥α 以及 α≥=)(lim )(0n n

x f x f .

这就证明了E x ∈0.

9*.若在],[b a 上,)()(lim x f x f n n

=,记

}],[ ,)({)(b a x x f x E n n ∈>=αα,}],[ ,)({)(b a x x f x E ∈>=αα,

证明:() ∞

=∞

→+=

1

1lim )(k k

n n E E αα. 证 一方面,当)(αE x ∈时,α>)(x f ?, k ?使得k

x f 1)(+

>α,即k

n n

x f 1

)(lim +

, N ??当N n >时,k

n x f 1)(+

>α()() ∞

=∞

→∞

→+∈?+

∈?1

1

1lim lim k k

n n k

n n E x E x αα. 另一方面,() ∞

=∞

→+∈

1

1lim k k

n n E x αk ??,使()k n n E x 1lim +∈∞→α, N ??当N n >时, ()n E x 1

+

∈α. 即 n x f 1)(+>α(N n >)k

n n

x f x f 1)(lim )(+≥=?α, α>?)(x f ,从而)(αE x ∈. 综上可得 () ∞

=∞

→+

=1

1

lim )(k k

n n E E αα.

10.每一个闭集是可数个开集的交集.

证 设F 为闭集,作集) ,2 ,1( }),( {1 =<=n F x x G n

n ρ,其中),(F x ρ表示点x 到集F 的距离,则n G 为开集.下证: n

n G F =.

事实上,由于对任意N ∈n 有n G F ?,故有 n

n G F ?;

另一方面,对任意 n

n G x ∈

0,有 ) ,2 ,1( ),(010 =<≤n F x ρ,令∞→n 有0),(0=F x ρ.所以,F x ∈0(因F 为闭集),从而F G n

n ? .综上可知: n

n G F =.

附注 此题结果也说明:可数个开集的交不一定是开集,因而才引出了δG -型集的概念.

11.证明:开区间不能表示成两两互不相交的可数个闭集的并集.

证 可有两种证法(很麻烦):一种是反证法,即若 n

n F b a I ==) ,(0,其中}{n F 为两

两互不相交的闭集列,我们设法找到一点) ,(0b a x ∈,但 n

n F x ?

0,从而得出矛盾;

另一种证法是:记) ,(b a =?,证明下述更强的结果:若}{n F 为含于?内的任一组两两互不相交的闭集列,则 n

n F -

?的势(基数)等于连续势c ,从而立知不可能有

n

n F b a ==?) ,(.

取1F ,令1010sup , inf F b F a ==,由1F 为闭集,故100 , F b a ∈,且

100000] ,[ , F b a I b b a a ?=<≤<.

又记) ,( , ) ,(0201b b a a =?=?(非空),则有两种情况: ①若)2 , 1( 2

=?∞=i F n n i

中至少有一个空集,比如

2

1?=?∞

= n n F ,而

?=???0111I F ,所以, 1

1?=?∞

= n n F , 11

??-?∞

= n n F .因此,

c F n

n

=?≥-

?1 .问题得证.

②)2 , 1( 1

=?∞

=i F n n i

均不为空集,对)2 , 1( =?i i ,在 , ,32F F 中存在最小的

下标)

(1i n 使?≠?i n i F )(1

,显然,2},min{)

2(1)

1(11≥=n n n 以及)(1

, , ,00i n F b b a a ?,从而i n i n i i F F ?=? )(1

)(1

为含于开区间i ?内的闭集,对此闭集仿上作出两个闭区间

)2 ,1( )(1=i I i ,它们满足:

(ⅰ))

2(1)1(10 , ,I I I 互不相交; (ⅱ)

2

1

1

2

1

)

(10

1===??i i n i i i i F F I I .

对在?中挖去)

2(1)1(10 , ,I I I 后余下的四个开区间重复上述步骤,以此类推,用归纳法假设第N 步作出闭区间)2 , ,2 ,1( )

(N

k N k I =,它们满足:

(ⅰ)) , ,2 ,1 ; 2 , ,2 ,1( ,)

(0N n j I I n

j n ==互不相交;

(ⅱ)

11

1

121

)(0)]

([

+====?

?N i i n i i N n j j n F F I I N n

(因为1+≥N n N

).

在开区间?中挖去闭区间) , ,2 ,1 ; 2 , ,2 ,1( ,)

(0N n j I I n

j n ==后余下的12+N 个开区间中,如果至少有一个开区间比如0i ?与

2

+≥N n n F 的交为空集,则由(ⅱ)知与 ∞

=1

n n F 的

交也为空集,从而c F i n

n

=?≥-

?0 .问题得证.若不然,则这12+N 个开区间均与

2

+≥N n n

F 相交,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列闭区间} ,{)

(0j n I I ,再利用完备集的结构定理可知它关于] ,[b a 的余集为非空完备集,又在(ⅱ)中令∞→N ,得

=∞

==?1

121

)

(0)]

([

i i n j j n F I I n

所以,集 ∞

=-

1

) ,(i i F b a 的势(基数)等于连续势c .

附注 ①我们知道:可数个闭集的并集不一定是闭集,而此题结果又说明了“开区间(是

开集)却不能表示成可数个互不相交的闭集的并集”,所以又引出了σF -集. ②任何闭区间不可能表示成可数个疏集的并集(提示:用反证法,若 i

i F b a =

],[,

其中),2,1( =i F i 为疏集,可构造一闭区间套,则导出矛盾!)

12.证明:用十进位小数表示]1 ,0[中的数时,其用不着数字7的一切数成一完备集.

证 对]1 ,0[中的任一数x 均可表示为) ,2 ,1 },9 , ,2 ,1 ,0{( 101

=∈=

∑∞

=k a a x k k k k

(x

的这种表示法不一定唯一),而如此表示的级数其值都在]1 ,0[内.

记G 表示]1 ,0[中数的十进位可能表示

101

∑∞

=k k k

a 中必有某一个7=k a 的那些数的全

体,从而只要证明G 关于]1 ,0[的余集G P -=?

]1 ,0[为完备集.

作开区间(

)10

8

1070,=

δ,),2 ,1( 10810 , 1071011111

=???

?

??++=+=+=∑∑n a a n n k k k n n k k k a

a n

δ

其中n a a ,,1 为不等于7而小于10的非负整数.

显见这些开区间为]1 ,0[中可数无穷个无公共端点的互不相交的开区间,其内点用十

进位数表示时至少有一个7=n a ,而端点用十进位数表示时可使所有7≠k a .作这些开 区间的并集记为U ,则U 为开集,且根据完备集的结构定理知U 关于]1 ,0[的余集为一 完备集,于是,只要证明U G =即可.

由U 的定义显见G U ?;另一方面,若G x ∈,则在x 的所有可能的十进位表示

101

∑∞

=k k k

a 中均必有一个7=n a ,且不妨设此n 为满足等式的最小整数即11,,-n a a 均不

等于7.首先证明下述两种情况不能发生:①) ,2 ,1( 0 ++==n n m a m ,此时x 表示 区间11-n a a δ的左端点,它有另一十进位表示:

∑∑+≥-=+

+

1

1

1

109

10

610n i i n

n i i

i

a ,在此表示中一

切7≠n a ,因此x 不可能是这种情况;②) ,2 ,1( 7 ++==n n m a m ,此时x 表示区 间11-n a a δ的右端点,它有另一十进位表示:

n

n i i

i

a 10

8101

1

+

∑-=,在此表示中一切7≠n a ,

因此x 也不可能是这种情况.由此可知U x n a a ?∈-11 δ.综上所证可知U G =.证毕! 附注 ①c P =; ②P 在]1 ,0[中不稠密(因?=)7.0 , 28.0( P ).

13.试在]1 ,0[上定义一个函数,它在任一有理点不连续,但在任一无理点连续.

解 ①设

∑∞

=1

n n

a 为一收敛的正级数,因]1 ,0[上全体有理数可数,故可记为

},,,,{21 n r r r Q =.对]1 ,0[∈?x ,定义函数∑<=

x

r n n a x f )(,其中和式是对x r n <的

那些相应的n a 求和.则)(x f 为]1 ,0[上单调递增函数且在无理点连续,有理点不连续其跃度为000)()(n n n a r f r f =--

+

.

事实上,因为对任意x y >,0)()(≥=

-∑<≤y r x n n a x f y f ,所以,)(x f 为增函数;

又记}{y r x r E n n y x <≤=,当x 为无理数时,?=+→y x x

y E lim ,所以,)()0(x f x f =+. 同理可证)()0(x f x f =-,所以,)(x f 在无理点连续;当x 为有理数0n r 时,有

0lim n y x x y r E =+

→,所以,0)()0(n a x f x f =-+,且此时类似亦有)

()0(x f x f =-(0n r x =),从而 000)()(n n n a r f r f =--

+

0>.

②微积分中熟知的Riemann 函数 ?????≥==中无理数,

为,,

互素正整数]1,0[0),,( ,)(1x q p q p x x R p q p

亦为所求函数.

附注 ①不存在]1 ,0[上这样的函数,它在每一有理点连续,而在每一无理点不连续; (提示:只要证任何在]1 ,0[中有理点连续的函数)(x f ,至少在一个无理点上连续.可利

用闭区间套定理).

②设B A ,为非空不交闭集(可无界),则存在) ,()(∞+-∞∈C x f 满足:1)(0≤≤x f ,且当A x ∈时,0)(=x f ,而当B x ∈时,1)(=x f ;

(提示:),( , )

,(),()

,()(+∞-∞∈+=

x B x A x A x x f ρρρ,其中),(A x ρ为点x 到集A 的距离.

再证分子连续,分母大于0连续,从而)(x f 连续.而满足条件显然)

更一般地,此结果可推广到n 个非空不交闭集上:设),,2,1(n k A k =为n 个非空不交 闭集,?连续函数)(x f 使得k A x ∈时,k C x f =)((k C 为常数,n k ,,2,1 =),则

??????????=∈====∑∑. ,),(1

),(,

,,2,1 , , )(11

1 n k k n

k k n

k k

k k k A x A x A x C n k A x C x f ρρ即可. 二、勒贝格(Lebesgue )测度

1.设1E 、2E 均为有界可测集,试证()()212121E E m mE mE E E m -+=.

证 因1E 、2E 可测,则21E E 可测,212E E E -可测,且

)()(212212E E m mE E E E m -=-.

又由()?=-2121E E E E ,得

()()()2121212121E E m mE mE E E E m mE E E m -+=-+=.

2.试证可数个零测度集的并仍是零测度集.

证 设 ∞

==

==1

, ,2 ,1 ,0n n n E E n mE ,则E 可测,且有

001

1=≤???? ??=≤∑∞

=∞=n n n n mE E m mE ,∴ 0=mE .

3.设有两个开集21G G 、,且21G G ?,那么是否一定有21mG mG <?

解 不一定成立.例:)2 ,1()1 ,0(1 =G ,)2 ,0(2=G ,

则21G G ?,但212mG mG ==. 4.对任意开集G ,是否一定有mG G m =成立?

解 不一定.例 :对]1 ,0[中的所有有理数} , , , ,{21 n r r r ,作开集如下:

=++??? ?

?

+-=12221 ,21n n n n n r r G ,则G 为开集,且2121*11=≤=∑∞

=+n n G m mG .

但由]1 ,0[?G ,可得1]1 ,0[=≥m G m .故mG G m ≠.

5.设n A A A 、、、 21是]1 0[,中n 个可测集,且满足11->∑=n mA n

k k ,试证01>???

? ??= n k k A m .

证 由1题可知:)()(212121E E m mE mE E E m -+=.

又∵]1 ,0[?i A ,∴ 1≤i mA ,n i , ,2 ,1 =,而c

n i c i n

i i A A ?

??

?

??=== 11,

∴∑∑====--=-≥???

? ??-=???? ??n i i n i c

i n i c i n i i mA m mA A m A m 1111)]1 ,0[(111

0)1(11

1

>--=+-=∑∑==n mA mA n n i i n i i .(由已知11

->∑=n mA n

k k )

6*.设0*>=q E m ,则对任何) ,0(q p ∈,存在E E ?0,使得p E m =0*(称为“外测

度的介值定理”).(以下证明最好能看懂,否则Pass !)

证 ①先设E 是有界集,即] ,[b a E ?,0*>=q E m .

令()] ,[**)(x a E m E m x f x ==,] ,[b a x ∈,则)(x f 是] ,[b a 上单调不减的连续函数.事实上,

10.因?==或}{}{a a E E a ,E b a E E b ==] ,[ ,则0)(=a f ,0)(>=q b f ;

当21x x <,且] ,[21b a x x ∈、时,21] ,[] ,[21x x E x a E x a E E =?= ,由外测度的单调性,有)(**)(2121x f E m E m x f x x =≤=.所以,)(x f 是] ,[b a 上的单调不减函数.

20

.因()

1112*]),[(***)()(2112x x x x E m x x E E m E m E m x f x f -=-=-

()122121],[*],[*x x x x m x x E m -=≤≤ ;

同理,当12x x <时,2121)()(x x x f x f -≤-. ∴ 2121)()(x x x f x f -≤-.

于是,让1x 为] ,[b a 上任意一点x ,而] ,[2b a x x x ∈?+=,则有

x x f x x f ?≤-?+)()(,故当0→?x 时,)()(x f x x f →?+,即] ,[)(b a C x f ∈.

②由] ,[)(b a C x f ∈,) ,0(q p ∈?,即)()(b f p a f <<,由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 ,[0b a x ∈?,使得p x f =)(0,即()p x a E m =] ,[*0 . ③当E 无界时,令] ,[][n n E E n -= ,N ∈n ,则n E ][可测,满足

????n E E E ][][][21,且有 ∞

==1

][n n E E ,

∴ 0*][*lim >>==∞

→p q E m E m n n .

由极限的保号性,N ∈?0n ,使得p E m n >0][*.记)( ][*00p p E m n >=,而0][n E 为有界集:] ,[] ,[][000n n n n E E n -?-= .如前两步所证,作函数

()

] ,[][**)(00x n E m E m x f n x -==

则)(x f 在] ,[0n n -上连续不减,且000)(0)(p n f n f =<=-.由00p p <<,

) ,( 00n n x -∈?,使得p x f =)(0,即p E m x =0*.

附注 若E 可测,0>=q mE ,则 q p p <

7.试作一闭集]1 ,0[?F ,使F 中不含任何开区间,但2

1=mF . 解 仿照Cantor 集的方法构造闭集F : 第一步:将]1 ,0[作12等份,挖去中央的开区间1)12

7

,12

5(G =,长度为61; 第二步:将余下的两个闭区间]125,0[和]

1 ,127[再各12等份,分别挖去中央的开区间 2)72

59

,72

55

()72

17

,72

13(G = ,各长6131?,共长6

1312??; ……

第n 步:在余下的1

2

-n 个闭区间中,分别挖去其中央处长为

()61131?-n 的开区间,

记这1

2-n

个互不相交的开区间之并为n G ,其长度为12-n ()()13

26161131--?=??

n n ; 将这手续无限进行下去,得一串开集 ,, , , ,321n G G G G . 令 ∞

==

1

n n G G ,则G 为开集,且G F \]1 ,0[=有与Cantor 集类似的性质:

①F 为闭集且是完备集;

②F 不含任何开区间(疏集); ③F 可测,且由于()

2

113

2

6

11

1

3

2611

=

-=

==

∑∞

=-∞=n n n n mG mG , 故2

1211]1 ,0[=-=-=mG m mF . 附注 ①当第n 次去掉的1

2

-n 个开区间的长度为n

51

时,则

3

211512

15

251

1

1

=

--

=?

-=∑∞

=-n n

n mF ; ②对任何10 ,<<αα,当第n 次去掉的1

2-n 个开区间的长度为()13

13

1--?n α时,所得开集G 的测度为()

ααα-=-?==

-∞

=--∑111

3

2

3

11

1

3

231n n mG ,则 α=-=mG mF 1,这可作为一般公式来应用.

8.试证定义在) ,(∞+-∞上的单调函数的不连续点集至多可数,因而是0测度集.

证 设)(x f 为) ,(∞+-∞上的单增函数,则间断点必为第一类间断点,即若0x 为)(x f 的间断点,则0)0()0(00>--+x f x f .记}0)0()0({>--+=x f x f x E ,则E x ∈?,

))0( ),0((+-x f x f 为y 轴上的一个开区间,每个开区间中可取一有理数x r ,则E 中每

个元x 与有理数集中一元x r 相对应,即E 与Q 的一个真子集一一对应,故Q ≤E ,即E 至多可数,故0=mE .

9.设N ∈n E n },{为可测集列,且∞<∑∞

=1

n n mE ,则0lim =??? ??∞→n n E m .

证 ∵

∞<∑∞=1

n n mE ,∴ , ,0N ?>?ε使ε<∑∞

=N

n n mE .而

=∞

=∞

=∞→?=N n n k k n n n n E E E 1lim ,∴ε<≤????

??≤??? ??∑∞=∞=∞→N

n n N n n n n mE E m E m lim .

故 0lim =??

? ??∞→n n E m .

10.试举出一列可测集}{n E ,含在一个有限区间中,而且n n mE ∞

→lim 存在,但

??

? ??≠??? ??∞→∞→n n n n E m E m lim lim .

解 考察如下集列 ??

???=+=--=), ,6 ,4 ,2( )1 ,0[),

,5 ,3 ,1( ]0 ,1(1

1 n n E n n n

显然 ),3,2,1( )2 ,2( =-?n E n .

又 ()()]1 ,1[1 ,1 1 ,1 lim 11111-=???

?

????+--????????+--==∞

=∞

= 为偶数为奇数n n n n k k n n

E E ,

}0{}0{lim 1

1

===

=∞=∞= n n n

k k n n E E .(从而n n

E lim 不存在) 所以,0lim 2lim =??

? ??≠=??? ??∞

→∞→n n n n E m E m .虽然n n

E lim 不存在,但}{n mE 存在极限:

()11lim lim 1

=+

=n

n

n n

mE .

附注 一般,若}{n E 为可测集列,且

=1

n n E 有界,则

n n n n mE E m ∞

→∞→≤??? ??lim lim ,n n n n mE E m ∞→∞→≥??? ??

lim lim .(不妨一证) 11*

.设N ∈n E n },{为R 中互不相交的点集列, ∞==1n n E E ,则∑∞

=≥1

**n n E m E m .

证 因 ∞

==

1

n n E E ,且n E 互不相交,则对每个n E ,有σF 型集n F ,使n n E F ?,且

n n E m mF *=.∴ ∞

=1

n n F 仍为σF 型集.又对于E 的σF 型集E F ?,且E m mF *=.

F F n n ?∞= 1

,故有∑∞

=≥1

**n n E m E m .

三、可测函数

1.证明)(x f 是E 上可测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对任一有理数r ,集)(r f E >恒可测.

如果集)(r f E =恒可测,问)(x f 是否一定可测?

证 必要性:显然,∵ 有理数属实数集.

充分性:设对任一有理数r ,集)(r f E >恒可测,则对R ∈?α,?有理数列∞

=1}{n n r ,

α>n r ,使得α=∞

→n n r lim .从而 ∞

=>=>1

)()(n n r f E f E α为可测集.

又如果对任何有理数r ,集)(r f E =恒可测,则f 不一定是可测的.例如:R =E ,F 是E 中的不可测集(它是存在的,尽管不容易构造,教材P65定理2.5.7)

,对任意F x ∈,3)(=x f ;F x ?,2)(=x f .则对任何有理数r ,?==)(r f E 恒可测,

但F f E =>

)2(是不可测集,从而f 不可测.

2.设)(x f 是E 上的可测函数,F G 、分别为R 中的开集和闭集,试问)(G f E ∈和

)(F f E ∈是否可测?这里记号})(:{)(A x f E x A f E ∈∈=∈.

答 )(G f E ∈和)(F f E ∈均可测.

证 令 ∞

==

1

) ,(n n n b a G ,j i ≠

时,?=) ,() ,(j j i i b a b a ,即) ,(n n b a (N ∈n )为开

集G 的构成区间.∵)(x f 是E 上的可测函数,∴)(n n b f a E <<是E 中的可测集,从而 ∞

=<<

=

∈1

)()(n n n b f a E G f E 仍为可测集.

又对R 中的闭集F ,令F G \R =,则G 为开集.由上面证明可知)(G f E ∈可测,故)(\)(G f E E F f E ∈=∈仍可测.

3.(1)证明:)(lim lim n n n n A S A S -=-∞

→∞

→;

(2)设n A 是下述点集:当n 为奇数时,)1 ,0(1

n n A -=;当n 为偶数时,)1 ,(1n

n A =.证明:∞

=1}{n n A 有极限,并求此极限.

证 (1))(lim )(lim 111n n k k

n n k k n n k k n n n n A S A S A S A S A S -=-=???? ??-=-=-∞

→∞=∞

=∞

=≥∞=∞=∞→ . (2))1 ,0()1 ,0(lim 1

1===

∞=∞=≥∞

→ k k k

n n n n A A ,())1 ,0(1 ,lim 1

111=-==∞

=∞=≥∞

→ k k

k k k

n n n n A A ,

∴ )1 ,0(lim =∞

→n n A .

4.试作]1 ,0[=E 上的可测函数)(x f ,使对任何连续函数)(x g 有0)(≠≠g f mE .此结果

与鲁金(Lusin )定理是否矛盾?

解 作函数?

??=∞+∈=,0 , ],1 ,0( , )(1x x x f x

则显然)(x f 是]1 ,0[=E 上的可测函数.

设)(x g 是]1 ,0[=E 上的任一连续函数,则)(x g 在]1 ,0[=E 上有界,于是,?0>N ,使得N x g ≤)((]1 ,0[∈x ).

而在] ,0[1N

上,N x f >)(,所以有]) ,0[( )()(1

N x x g x f ∈≠.故 0] ,0[)(1

1

>=

≥≠N

N m g f mE .

这就是说,]1 ,0[=E 上任何连续函数)(x g 都有0)(≠≠g f mE .

此结果与鲁金定理并不矛盾.事实上,0>?ε,可取闭集E F ?=]1 ,[2

ε,则 εε

<=2

)\(F E m ,而所作的函数)(x f 在F 上显然是连续的.

此题也说明鲁金定理结论中的0>ε可任意小,但都0≠.

5.设)(x f 是) , (∞+-∞上的连续函数,)(x g 是] , [b a 上的可测函数,试证明:)]([x g f 是

可测函数.

证 R ∈?α,由)(x f 在R 上连续可知:)(α>f R 是开集,设其构成区间为) ,(i i βα ( ,2 ,1=i ).于是,N ∈?i ,当) ,()(i i x g βα∈时,α>)]([x g f ;反之,若

α>)]([x g f ,则必有N ∈i ,使) ,()(i i x g βα∈.所以,

()()() i

i i i

i i x g E x g E x g f E βαβαα<<=∈=>)() ,()()]([.

但由题设:)(x g 在] , [b a 上可测,则()i i x g E βα<<)(可测,故()α>)]([x g f E 可测.

6.设函数列∞=1)}({n n x f 在E 上依测度收敛于)(x f (即f f n

?→?μ

),且在E 上几乎处处有)( )()(N ∈≤n x g x f n .试证在E 上几乎处处有 )()(x g x f ≤.

证 ∵ f f n ?→?

μ

,由黎斯(Riesz )定理,?子列)}({)}({x f x f n n k ?,使 f f k n →,a.e.于E (∞→k ),即E E ??0,f f k n →于0E ,且0)(0=-E E m .

令()()f f E g f E A k n n n →/???

?

??

>= ,则()

0=→/f f mE k n ;而由题设:g f n ≤,a.e.于E (N ∈n )可知,n

n g f mE 2)( ,0ε

ε<>>?(N ∈n ),则有

()()()εε

=<+><→/+?

??

? ??>≤∑∑∞=∞=1120n n n n n n n g f mE f f mE g f E m mA , 即0=mA ,而在A E -上有g f n ≤(0E x ∈?)且f f k n →(0E x ∈?). 故)()(lim )(x g x f x f k n k ≤=∞

→(0E x ∈?),即)()(x g x f ≤,a.e.于E .

7.设函数列∞=1)}({n n x f 在E 上依测度收敛于)(x f ,且在E 上几乎处处有)()(1x f x f n n +≤

)( N ∈n ,则)(x f n 在E 上几乎处处收敛于)(x f (即f f n →,a.e.于E ). 证 ∵ f f n ?→?

μ

,由黎斯(Riesz )定理,?子列)}({)}({x f x f n n k ?,使 f f k n →,a.e.于E (∞→k );再由)()(1x f x f n n +≤,a.e.于E ,则必有

f f n →,a.e.于E .

8.设函数列∞=1)}({n n x f 在E 上依测度收敛于)(x f ,而)(x f n ~)(x g n )( N ∈n (称为对

等,也即n n g f =,a.e.于E ),则)(x g n 在E 上也依测度收敛于)(x f .

证 ∵ f f n ?→?

μ

,且n n g f =,a.e.于E ,则0>?ε,()

0lim =≥-∞

→εf f mE n n 且()0=≠n n g f mE .

∵ f f f g f g n n n n -+-≤-,

∴ ()()()εεε≥-≥-?≥-f f E f g E f g E n n n n .

又()()()()

0??→?≥-≤≥-+≥-≤≥-∞

→n n n n n n f f E f f E f g mE f g mE εεεε ∴ ()

0??

→?≥-∞→n n f g mE ε,即 f g n ?→?μ

. 9.试举例说明:对于叶果洛夫(Egorov )定理,不能加强为除掉一个0测度集外,)(x f n

一致收敛于)(x f .

解 构造函数列)}({x f n 如下:

()????

?????≤≤<≤-?+-<≤<<+==++++,

1 ,0 , ,)1(1, ,1 ,0 ,)2( ,0 ,0 )(1111111

121

1x x x n n x x x n x x f n n n n n n n 则)(x f n 是]1 ,0[=E 上的连续函数列,必可测,且 )(0)(lim x f x f n n ==∞

→于]1 ,0[=E .

下面证明:对任一0 ,00=?mE E E 时,)}({x f n 在0E E -上不会一致收敛. 取2

1

0=

ε,无论N 取得多么大,总可取N N n >+=1,令[)02

131 ,E A n n -=

++,则显然A 非空(为什么?).但

A x x f N ∈=+ ,1)(1, A x x f x f x f N N ∈>==-++ ,1)()()(011ε.

所以,)}({x f n 在0E E -上不一致收敛.由此可知:叶果洛夫定理不能加强为:除掉一个

0测度集外,)(x f n 一致收敛于)(x f .

10.几乎处处有限的可测函数列)}({x f n )(x f ?→?

μ

的充要条件是:对任何正数σ和ε,存在N ,当N m N n >> ,时,()

εσ<≥-m n f f mE (即它是依测度的Cauchy 列). 证 必要性

由)()(x f x f n ?→?

μ

,则N n N >?>>? , ,0 ,0εσ时,(

)εσ

<≥-f f mE n .

又易知:()(

)()2

2

σ

σ

σ≥-≥

-?≥-f

f E f f E f f E m n m n ,则 ()()()2

2σσσ≥-+≥-≤≥-f f E f f E f f mE m n m n , 从而当N m N n >> ,时,(

)

εσ<≥-m n f f mE .

下证充分性:先找出一个子序列f x f k n k ??

→?∞

→)}({,a.e.于E . 任取数列+∞<>∑∞

=1

,0 },{i i i i ηηη.由题设条件可知:存在k n ,使得

(

)) ,2 ,1 ; ,2 ,1( 21

==<≥

-+m k f f mE k

m n n k

k k η,

从而可取+∞↑k

n ,且有 ()k

n n k

k

k f f

mE η<≥-+21

1

.对这串}{k

n 作P Q ,: (

) ∞=∞

=≥

-=+1211i i

k n n k

k k f f E Q ,() ∞=∞

=<

-=-=+1211

i i

k n n k

k k f f

E Q E P .

令() ∞

=≥

-=

+i

k n n

i k

k k f f E R 211

,则 ?????+121

n n R R R R

, ∞

==1

i i R Q .

因此,()0lim lim

lim 211

=≤≥

-≤=∑∑∞

=∞

→∞

=∞

→∞

→+i

k k

i i

k n n

i i i k

k k f f mE mR mQ η

,所以,0=mQ .

下面证明)}({x f k n 是P 上的收敛基本列. 记 () ∞

=∞=∞

==<

-=

+1

1211

i i

i i

k n n

A f f E P k

k k ,则 ???++21

i i i

A A

A .

若P x ∈,则存在0i ,使得 ??∈+100i i A A x .对任给的0>ε,必有0i i >,使得

ε<-1

2

1i ,故对一切 ,2 ,1 ,=>m i l ,有

ε<=

≤-≤-≤--∞

=∞

==∑

∑∑+++1

212111i i

j j

i

j n n m

i

j n n n n j j j j m l l f f f f f f .

所以,)}({x f k n 在P 上的收敛于)(x f ,其中)( )(lim )(P x x f x f k n k ∈=∞

→.

显然,f f k n ?→?

μ

,于是,对任何正数σ和ε,存在N ,当N n N n k >> ,时,(

)2

2

ε

σ

<≥

-k n n f f mE ,()2

2

ε

σ

<

≥-f f

mE k

n .

而()

?>-σf f E n (

) 2

σ

≥-k

n n f f E ()2

σ

-f

f E k

n ,所以,当N n >时,

()εσ<>-f f mE n ,即 f f n ?→?μ

于E .

四、Lebesgue 积分

1.设)()(x g x f 、都是E 上的可测函数,)()(E L x g ∈,且在E 上几乎处处成立

)()(x g x f ≤,问在E 上)(x f 是否一定可积?

解 )(x f 未必可积,因)(x f 不一定满足非负性.例如:取]1 ,0[=E ,0)(=x g ,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1.证明:若E 有界,则m E *<∞. 证明:若n E R ?有界,则存在一个开区间 (){}120,,;n M n E R I x x x M x M ?=-<< . (0M >充分大)使M E I ?. 故()()()111 inf ;2n n n n m n n i m E I E I I M M M ∞∞ * ===??=?≤=--=<+∞????∑∏ . 2.证明任何可数点集的外测度都是零. 证:设{}12,,,n E a a a = 是n R 中的任一可数集.由于单点集的外测度为零, 故{}{}{}()12111 ,,,00n i i i i i m E m a a a m a m a ∞ ∞ ∞ * * * *===??==≤== ???∑∑ . 3.证明对于一维空间1R 中任何外测度大于零的有界集合E 及任意常数μ,只要 0m E μ*≤≤,就有1E E ?,使1m E μ*=. 证明:因为E 有界,设[],E a b ?(,a b 有限), 令()(),f x m E a x b *=?<< , 则()()()()[]()()0,,f a m E m f b m a b E m E ****=?=?=== . 考虑x x x +?与,不妨设a x x x b ≤≤+?≤, 则由[])[]())()[](),,,,,a x x E a x x x x E a x E x x x E +?=+?=+????? . 可知())()[](),,f x x m a x E m x x x E ** +?≤++??? ()[]()(),f x m x x x f x x *≤++?=+?.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思考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思考 数学例题教学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给学生机会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评价者。因此,数学解题教学活动应师生合作交流、教学相长。 反思传统的例题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大多数情况是,教师把现成的例题,直接传授给学生,没有与学生交流,只是简单地分析、提问,再把题型及解法归纳出来,交给学生。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接受,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数学能力是不利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体现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此,对数学例题教学活动作以下探索尝试: 当教师把一个数学例题展示给学生时,对这个数学问题实际上有三种认识:一是课程标准的认识,二是教师的认识,三是学生的认识。其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包括对题目的提示,分析解答过程:教师的认识包括审题、分析理解题意、探求思路、理解教材解答过程、研究教法和学法等:学生的认识除教法外,与教师的认识过程的一样的认识只是认识的深浅程度的区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的过程中,有时比教师的认识更深刻更巧妙。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数学例题教学活动的合作交流的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构成的动态组合。从审美角度看,这个教学过程是完整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美不美,分别就在于原来零散的因素组合为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从实质上决定着教学过程和谐与否。在具体的数学例题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学活动中没有或部分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而其他学生受到冷落,处于一种沉默或消极被动的状态,则这样的例题教学过程是不成功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教师是数学例题教学的组织者,又是例题解答的引导者,还是教学法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只有把教学设计、组织、引导适当,数学例题教学的交流活动,才能充分进行。例如:对较容易解决的数学例题,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题思路,或通过分组讨论来寻求思路。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把各自思路都可以讲出来。最后教师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再与教材的解答思路及学生的思路相对照讲评。讲评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要学生的思维有一点合理因素,都要给予肯定。然后,抽出有代表性的思路进行解答实施,在实施中比较优劣,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特别是教师不应害怕暴露自己的思维弱点。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时比教师要高明得多。对于一些难度大且没有现成答案的数学例题,只要教师合理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比如,解题思路的探索,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教师可

四边形例题选讲

四边形例题选讲 类型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1.如图,ABCD 为平行四边形,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①求证:AECF 也是平行四边形;②连接BD ,分别交CE 、AF 于G 、H ,求证:BG =DH ;③连接CH 、AG ,则AGCH 也是平行四边形吗? A B C D E F G H 例2. 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BC 于E ,AF ⊥CD 于F ,若∠EAF =60 o ,CE =3cm ,FC =1cm ,求AB 、BC 的长及ABCD 面积. 60o A B C D E F 类型二、矩形、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交于点O ,DE 平分∠ADC ,∠AOB =60°,则∠COE = . A B C D E O 例4. 如图,矩形ABCD 中的长AB =8cm ,宽AD =5cm ,沿过BD 的中点O 的直线对折,使B 与D 点重合,求证:BEDF 为菱形,并求折痕EF 的长. O F E D C B A 类型三、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6. 如图,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AE 、AF 分别与对角线BD 相交于M 、N ,若∠EAF =50°,则∠CME +∠CNF = . F E D C B A M N 类型四、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关的问题 例7. 如图,BD =AC ,M 、N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AC 、BD 交于E ,MN 与BD 、AC 分

别交于点F 、G ,求证:EF =EG . N M G F E D C B A 类型五、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相关问题 例8.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 =90°,E 为AB 上一点,且ED 平分∠ADC ,EC 平分∠BCD ,则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4 3 2 1 F E D C B A 例9.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D =CD ,AB <CD ,且∠ABC 为锐角,若AD =4,BC =12,E 为BC 上一点.问:当CE 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ABED 是等腰梯形?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能力训练 1.在菱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DE ⊥BC 于点E ,且DE =OC ,OD =2,则AC = . 2.如图,正方形OMNP 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O 重合,且正方形ABCD 、OMNP 的边长都是acm ,则图中重合部分的面积是 cm 2. 第5题图 第4题图 第3题图第2题图 C' A B C D E M A B C D M N B 3.如图,设M 、N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AD 的中点,MD 与NC 相交于点P ,若△PCD 的面积是S ,则四边形AMPN 的面积是 . 4.如图,M 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一动点,E 为AD 中点,则AM +EM 的最小值为 . 5.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 o 到正方形AB C D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6.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 =8cm ,BD =8cm ,则此梯形的高为 cm

实变函数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

实变函数第三章习题参考解答 1.设f 是E 上的可测函数,证明:R a '∈?,})(|{a x f x E ==是可测集. 解:R a '∈?,因为)(x f 是E 上的可测,所以})(|{a x f x E ==与 })(|{a x f x E ≤=均是可测集.从而 })(|{a x f x E ==})(|{a x f x E ≥==})(|{a x f x E ≤= 可测. 2.设f 是E 上的函数,证明:f 在E 上的可测当且仅当对一切有理数r , })(|{r x f x E >=是可测集. 证:) (?R a '∈?,取单调递减的有理数序列∞=1}{k k r 使得a r k k =+∞ →lim ,则 })(|{})(|{1 k k r x f x E a x f x E >=>=∞ = .由每个k r x f x E >)(|{}的可测性,知 })(|{a x f x E >=可测.从而,)(x f 在E 上的可测. )(?设f 在E 上的可测,即R a '∈?,})(|{a x f x E >=可测.特别地,当r a =时 有理数时,})(|{r x f x E >=可测. 3. 设f 是R '上的可测函数,证明:对于任意的常数α,)(x f α是R '上的可测函数. 为证上述命题,我们先证下面二命题: 命题1.若E 是R '中的非空子集,则R '∈?α,有E m E m *||*αα= 证明:当0=α时,因为}0{=E α,则E m E m *||*αα=.不妨设,0≠α.因为 E I I E m i i i i ?=∞ =∞ =∑1 1 ||inf{* ,i I 为开区间}.0>?ε,存在开区间序列∞=1}{i i I , E I i i ?∞ =1 ,||*||*1αε + <≤∑∞ =E m I E m i i .又因为E I i i ?∞=α1 (注:若),(i i i I βα=,则 ? ??=ααααβααβααα),,(),,(i i i i i I . 所以εααααα+?<==≤ ∑∑∑∞ =∞=∞ =E m I I I E m i i i i i i *||||||||||||*1 1 1 .由ε得任意性,有

期望与方差例题选讲含详解

概率统计(理)典型例题选讲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 (A )=) ()(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①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②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③ 依公式()m P A n =求值; ④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 (A )+P (A )=P (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B )=P (A )·P (B );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 n (k )=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①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典型例题分析 1.有10张卡片,其中8张标有数字2,有2张标有数字5.从中随机地抽取3张卡片,设3张卡片上的数字和为ξ,求Eξ与Dξ. 解:这3张卡片上的数字和ξ这一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为6,9,12,且“ξ=6”表示取 出的3张卡上都标有2,则P (ξ=6)=.“ξ=9”表示取出的3张卡片上两张为2, 一张为5,则P (ξ=9)= .?? “ξ=12”表示取出的3张卡片上两张为5,一张为 2,则P (ξ=12)=.??? 则期望Eξ=6×+9×+12×=,???? 方差Dξ= 2 + 2 + 2 =. 2.(2010江西)某迷宫有三个通道,进入迷宫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扇智能门.首次到达此门,系统会随机(即等可能)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若是1号通道,则需要1小时走出迷宫;若是2号、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五章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五章1 第无章第一节习题 1.试就[0,1]上 的D i r i c h l e 函数()D x 和Riemann 函数()R x 计算[0,1] ()D x dx ? 和 [0,1] ()R x dx ? 解:回忆1 1()0\x Q D x x R Q ∈?=?∈?即()()Q D x x χ= (Q 为1 R 上全体有理数之集合) 回忆: ()E x χ可测E ?为可测集和P129定理2:若E 是n R 中测度有 限的可测集, ()f x 是E 上的非负有界函数,则_ ()()() E E f x dx f x dx 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 显然, Q 可数,则*0m Q =,()Q Q x χ可测,可测,有界,从而Lebesgue 可积 由P134Th4(2)知 [0,1] [0,1][0,1][0,1][0,1]()()()10c c Q Q Q Q Q Q Q x dx x dx x dx dx dx χχχ????= + = + ? ? ? ? ? 1([0,1])0([0,1])10010c m Q m Q =??+??=?+?= 回忆Riemann 函数()R x :1:[0,1]R R 11,()0[0,1]n n x m n m R x x x Q ?= ??==??∈-?? 和无大于的公因子1 在数学分析中我们知道, ()R x 在有理点处不连续,而在所有无理点处连续,且在[0,1]上Riemann 可积, ()0 .R x a e =于[0,1]上,故()R x 可

测(P104定理3),且 [0,1] ()R x dx ? [0,1]()()Q Q R x dx R x dx -= +? ? 而0()10Q Q R x dx dx mQ ≤≤==??(Q 可数,故*0m Q =)故 [0,1] [0,1][0,1]()()00Q Q R x dx R x dx dx --= = =? ? ? 2.证明定理1(iii)中的第一式 证明:要证的是:若mE <+∞,(),()f x g x 都是E 上的非负有界函数,则 ()()()E E E f x dx f x dx g x dx --≥+??? 下面证明之: 0ε?>,有下积分的定义,有E 的两个划分1D 和2D 使 1 ()()2 D E s f f x dx ε -> - ? ,2 ()()2 D E s g g x dx ε -> - ? 此处1 ()D s f ,2 ()D s g 分别是f 关于1D 和g 关于2D 的小和数,合并12 ,D D 而成E 的一个更细密的划分D ,则当()D s f g +为()()f x g x +关于D 的小和数时 12(()())()D D D D D f x g x dx s f g s f s g s f s g - +≥+≥+≥+? ()()()()22E E E E f x dx g x dx f x dx g x dx εε ε----≥ -+-=+-? ???(用到下确界的性 质和P125引理1) 由ε的任意性,令0ε→,而得(()())()()E E f x g x dx f x dx g x dx - --+≥+??? 3.补作定理5中()E f x dx =+∞?的情形的详细证明 证明 :令 {} |||||m E E x x m =≤,当 ()E f x dx =+∞ ?时, ()lim ()m m E E f x dx f x dx →∞ +∞==?? 0M ?>,存在00()m m M N =∈,当0m m ≥时,

浅谈数学例题的教学

浅谈数学例题的教学 例题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得以联系的桥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例题教学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要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定理以及方法和思想进行正确的理解、掌握和使用必须要经历例题教学的过程,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不仅能通过有效的例题教学熟悉数学的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使用方式,还会增强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技能,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解题技巧,提升数学素养。要进行例题教学不仅需要对相关概念、法则以及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控,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所以开展立体设计和教学已经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标签:数学;例题教学;老师 一、突显本质——概念型 让学生在教学期间对基础教学概念进行理解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技能并开展推理证明技能的基础依据。在教学期间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举例例题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对较为抽象的概念进行总结,通过典型的例子掌握具体内容,对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理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两元一次方程属于一个非常难理解的概念,老师讲课过程中举出以下两个例子: 例1:y=x2可以用来表示正方形面积y和边长x之间的关系,x≥0为x的基础取值范围; 例2: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个人月收入超出3500但低于5000的部分需要按照15%的个人所得税进行缴纳。假设某位工作人员的月工资应纳税为X元(35000时,在y轴的正半轴上。当k0且b≠0时,y的值会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函数会经过一、二、三象限或者一、三,四象限,在该情况下函数是一个增函数。k 叫做函数的斜率,k=tan∮,∮表示的是函数图像与x正半轴的夹角,0°<∮<180°(∮≠90°)。 在典型例题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提起高度重视,善于发现解题规律,将解决问题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进而使学生找到解题规律,自己去对新问题进行解答。 结束语 总体来讲,例题教学指老师可以通过例题教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其技能、发展能力和提升思维方式的重要步骤和方式。老师在实施例题教学期间,应该对遵循或者是模仿方式、问题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以及锻炼学生敏捷的解题思路

实变函数积分理论部分复习试题[附的答案解析版]

2011级实变函数积分理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请简要说明理由,错误的请举出反例) 1、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1 ()()n n f x f x ∞ ==∑是[0,1]上的Lebesgue 可积函数。(×) 2、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1 ()()n n f x f x ∞ ==∑是[0,1]上的Lebesgue 可测函数。(√) 3、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 [0,1][0,1] lim ()d lim ()d n n n n f x x f x x →∞ →∞ =? ? 。 (×) 4、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非负可测函数,则存在{}()n f x 的一个子列{} ()k n f x ,使得, [0,1][0,1] lim ()d lim ()d k k n n k k f x x f x x →∞ →∞ ,()f x 在[0,]n 上 黎曼可积,从而()f x 是[0,]n 上的可测函数,进而()f x 是1 [0,)[0,]n n ∞ =+∞= 上的可测函数) 10、设{}()n f x 是[0,1]上的一列单调递增非负可测函数,()[0,1],n G f 表示()n f x 在

实变函数引论参考答案 曹怀信 第二章

。习题2.1 1.若E 是区间]1,0[]1,0[?中的全体有理点之集,求b E E E E ,,,' . 解 E =?;[0,1][0,1]b E E E '===?。 2.设)}0,0{(1sin ,10:),( ???? ??=≤<=x y x y x E ,求b E E E E ,,,' . 解 E =?;{(,):0,11}.b E E x y x y E E '==-≤≤== 3.下列各式是否一定成立? 若成立,证明之,若不成立,举反例说明. (1) 11n n n n E E ∞ ∞=='??'= ???; (2) )()(B A B A ''=' ; (3) n n n n E E ∞=∞==? ??? ??1 1 ; (4) B A B A =; (5) ???=B A B A )(; (6) .)(? ??=B A B A 解 (1) 不一定。如设12={,, ,,}n r r r Q ,{}n n E r =(单点集),则1 ( )n n E ∞=''==Q R , 而1.n n E ∞ ='=?但是,总有11 n n n n E E ∞∞=='??'? ???。 (2) 不一定。如 A =Q , B =R \Q , 则(),A B '=? 而.A B ''=R R =R (3) 不一定。如设12={,, ,,}n r r r Q ,{}n n E r =(单点集),则 1 n n E ∞===Q R , 而 1 .n n E ∞ ==Q 但是,总有11 n n n n E E ∞∞ ==??? ???。 (4) 不一定。如(,)A a b =,(,)B b c =,则A B =?,而{}A B b =。 (5) 不一定。如[,]A a b =, [,]B b c =, 则(,)A a b =, (,)B b c =,而 ()(,)A B a c =,(,)\{}A B a c b =. (6) 成立。因为A B A ?, A B B ?, 所以()A B A ?, ()A B B ?。因此, 有()A B A B ?。设x A B ∈, 则存在10δ>,20δ>使得1(,)B x A δ?且2(,)B x B δ?,令12min(,)δδδ=,则(,)B x A B δ?。故有()x A B ∈,即 ()A B A B ?。因此,()A B A B =. 4.试作一点集A ,使得A '≠?,而?='')(A . 解 令1111 {1,,,,,,}234A n =,则{0}A '=,()A ''=?. 5.试作一点集E ,使得b E E ?. 解 取E =Q ,则b E =R 。 6.证明:无聚点的点集至多是可数集. 证明 因为无聚点的点集必然是只有孤立点的点集,所以只要证明:任一只有孤立点的点集A 是最多可数。对任意的x A ∈,都存在0x δ>使得(,){}x B x A x δ=。有理开球(即中心为有理点、半径为正有理数的开球)(,)(,)x x x B P r B x δ?使得(,)x x x B P r ∈,从而 (,){}x x B P r A x =。显然,对于任意的,x y A ∈,当x y ≠时,有(,)(,)x x y y B P r B P r ≠, 从而(,)(,)x x y y P r P r ≠。令()(,)x x f x P r =,则得到单射:n f A + →?Q Q 。由于n + ?Q Q 可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数学例题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数学例题教学 摘要:数学例题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具体研究在教学例题中常见的一些误区和寻找一些注意点,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例题教学数学教学误区教学注意点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本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虽然一节课中有时只有一个例题,但是正是它的典范作用,才使学生初步学会了怎样进行数学思维,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解题,如何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虽然如此不过现行教学过程,不少老师教法过于陈旧,传统教法占主导地位,对例题讲不清,讲不透,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原因是例题教学中存在误区,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下面就对教学中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剖析。 一、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 教师从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一讲到底,自己兴致勃勃,神采飞扬的讲完一题,学生却听的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没懂。这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作用,教学变成了个人表演,学生成了旁观者,其主导作用也未充分发挥。 二、教师教法单一,学生沉闷。 教师讲授例题不践行新课程理念,教法陈旧单一,凭经验,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上缺乏激情、思维未跟上,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差、学生沉闷。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因例题而异,合理选择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新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备课不充分或教材挖掘不够。草率应付,照

本宣科。不备课或者备课不够充分,例题教学只好照本宣科,书上怎样解就怎样讲,学生不明白为什么。 三、选题不精,忽视基础,贪多贪偏 教师选题时,往往贪多求全,造成大容量,或是例题迭加,或是机械重复。一节课下来,教师声嘶力竭、挥汗如雨,学生却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不佳。这主要是教师对讲授例题的目的不明确,例题的作用不明了造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搞清数学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例题,这些例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是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的好素材。然而有些教师却舍弃这些通俗易懂的例题,而盲目追求一些晦涩的偏怪题。殊不知这些偏怪题题意混沌、过程复杂、结论抽象,以它们为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无异是隔靴搔痒。 四、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忽视思维过程教学 教师出示题目之后,若不等学生思考,或当学生的思路刚刚起步时,便急于提示,或重音明确的读题,或抽出题中的关键语句,或直接端出思路和方法,使题目很快得以解决,表面上看来,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但实质上使以教师的经验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思考,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主动探求,学生坐以待哺,只能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很多造成这种原因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解法有了预设,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在课堂上表现出解题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分析例题只是把学生往自己准备好的解法上引,思维展不开,有的甚至三言两语就分析完了,学生还没弄清为什么。显然,这忽视了学生的声音和想法,也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的数学解题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极为不利。

理财计算题目选讲

某公务员今年35岁,计划通过年金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保障。经过测算,他认为到60岁退休时年金账户余额至少应达到60万元.如果预计未来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那么他每月末需投入( D ) (A )711元(B )679元(C )665元(D )631元 60000012%8112%8112%8112992=??? ???????? ??+++??? ??++??? ??++ A 300600000 6318%1211128%=????+-??? ??????? 某三年期证券未来每年支付的利息分别为200元、400元、200元,到期无本金支付,如果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为8%,那么该证券的发行价格应为( B ) (A )800元(B )686.89元(C )635.07元(D )685.87元 23200400200686.8872686.8918%(18%)(18%) P =++=≈+++ 软件设计师张先生最近购买了一套总价为50万元人民币的住房。由于他工作刚3年,积蓄不足,所以他按最高限向银行申请了贷款,20年期,贷款利率5.5%。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张先生每月需还款( A ) (A )3439.44元(B )2751.55元(C )2539.44元(D )2851.55元 50000012%5.5112%5.5112%5.51123921=??? ???????? ??+++??? ??++??? ??++--- A

2405.5%500000123439.445.5%1112-?=????-+?? ??????? 某后付年金每年付款2000元,连续15年,年收益率4%,则年金现值为( A ) (A )22236.78元(B )23126.25元(C )28381.51元(D )30000元 04.11104.11 104.11200004.1104.1104.1104.112000151532--??=??? ??++++ 15112000122236.774922236.780.04 1.04???-=≈ ??? 如果某股票的β值为0.8,当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11%,无风险利率为5%时,该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 B ) (A )13.8%(B )9.8%(C )15.8%(D )8.8% 5%0.8(11%5%)5% 4.8%9.8%+?-=+= 一高级证券分析师预测某股票今天上涨的概率是20%,同昨日持平的概率是10%,则这只股票今天不会下跌的概率是( B ) (A )10% (B )30% (C )20% (D )70% 假定上证综指以0.55的概率上升,以0.45的概率下跌。还假定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深证综指以0.35的概率上升,以0.65的概率下跌。再假定两个指数可能以0.3的概率同时上升。那么同一时间上证综指或深证综指上升的概率是( B ) (A )0.3 (B )0.6 (C )0.9 (D )0.1925

(0195)《实变函数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95]《实变函数论》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B.闭集 C: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闭集减去开集是() 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B [单选题]3.可数多个开集的交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4.可数多个闭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6.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是() A:有界集 B:可数集 C:闭集 参考答案:B

[判断题]5.任意多个开集的并仍是开集。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8.可数多个有限集的并一定是() A:可数集 B:有限集 C: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单选题]7.设f(x)是定义在[a,b]上的单调函数,则f(x)的间断点集是()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9.设f(x)是定义在R上的连续函数,E=R(f>0),则E是 A:开集 B:闭集 C:有界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10.波雷尔集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判断题]7.可数多个零测集的并仍是零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可数多个开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A [判断题]8.不可数集合的测度一定大于零。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6.闭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0.开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4.连续函数一定是可测函数。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3.零测度集合或者是可数集合或者是有限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2.有界集合的测度一定是实数。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可数集合是零测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4.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无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C [单选题]3.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有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0,1] 中的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的测度是() A:0 B:1

数学例题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数学例题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摘要 数学例题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内容,强化解题过程,实现从未知向已知、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也是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更好的应用数学例题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从例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数学例题教学的原则,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例题的教学这三方面种阐述了数学例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例题教学原则

数学例题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引言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师讲课时用以阐明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及初步应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步骤,它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基本技能的附体,是学生理解和巩同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例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1 数学例题的教学价值 例题在数学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数量,其教学价值主要在于,它在数学概念、命题、习题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只有启发引导学生看懂、理解、会做例题,才能有效地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命题.尤其是例题教学在思路、方法、格式等方面为学生做习题提供了解题的示范模式,这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数学例题对学生的作用 1.2.1 例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启发性 正确的思维来源于对定理、公式的透彻理解,所以在讲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它的形成过程,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定理和公式的本质特征. 例如,《切线长定理》的教学,首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如图一l是⊙O的切线.这条切线可以度量吗?然后问过⊙O外一点P.可作⊙O的几条切线.给出切线长定义后,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图二,直观判断图中PA是否等于PB,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学生容易想到连结OP,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便可证得两切线长相等.同时还能得出∠OPA=∠OPB.最后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切线长定理的具体内容.

实变函数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变函数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证明题:60分 1、证明 1lim =n m n n m n A A ∞ ∞ →∞ ==UI 。 证明:设lim n n x A →∞ ∈,则N ?,使一切n N >,n x A ∈,所以I ∞ +=∈ 1 n m m A x Y I ∞=∞ =?1n n m m A , 则可知n n A ∞ →lim YI ∞ =∞ =?1n n m m A 。设YI ∞ =∞ =∈1n n m m A x ,则有n ,使I ∞ =∈n m m A x ,所以 n n A x lim ∞ →∈。 因此,n n A lim ∞ →=YI ∞=∞ =1n n m m A 。 2、若n R E ?,对0>?ε,存在开集G , 使得G E ?且满足 *()m G E ε-<, 证明E 是可测集。 证明:对任何正整数n , 由条件存在开集E G n ?,使得()1*m G E n -<。 令I ∞ ==1n n G G ,则G 是可测集,又因()()1**n m G E m G E n -≤-< , 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因而)(E G m -*=0,即E G M -=是一零测度集,故可测。由)(E G G E --=知E 可测。证毕。 3、设在E 上()()n f x f x ?,且1()()n n f x f x +≤几乎处处成立,Λ,3,2,1=n , 则有{()}n f x .收敛于)(x f 。 证明 因为()()n f x f x ?,则存在{}{}i n n f f ?,使()i n f x 在E 上.收敛到()f x 。设 0E 是()i n f x 不收敛到()f x 的点集。1[]n n n E E f f +=>,则00,0n mE mE ==。因此 ()0n n n n m E mE ∞∞==≤=∑U 。在1 n n E E ∞ =-U 上,()i n f x 收敛到()f x , 且()n f x 是单调的。 因此()n f x 收敛到()f x (单调序列的子列收敛,则序列本身收敛到同一极限)。 即除去一个零集1n n E ∞ =U 外,()n f x 收敛于()f x ,就是()n f x . 收敛到()f x 。

浅谈数学例题的作用及教学

浅谈数学例题的作用及教学 发表时间:2011-9-26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王志林 王志林(江都市第二中学,江苏扬州225200) 新课程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是数学知识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只能获得一大堆零碎、杂乱、干瘪的数学知识,难以建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运用。笔者现就如何强化例题的教学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概念性例题 新课程苏科版数学教材的每章或每节开始,常以典型事例分三种情况给出情境例题。 一是从各侧面给出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直观材料,如负数的引入到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这类例题的教学,注意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讨论所给感性材料的特征,做好感性概括,再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使学生完成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二是给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通过动手拼图形或其他形式的操作,观察操作过程中图形或事物的变换。经过科学的抽象给概念下定义,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等概念的教学就是如此。对这类例题的数学,首先要备好直观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注意实际操作,善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将演示过程进行描述而得出概念。 三是给出题组,通过计算、观察与比较而抽象出概念,讲授与代数的有关概念经常采用这类方法。对这类例题的教学,要使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将例题分组并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点从而形成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规律性例题 一些数学规律的揭示(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运算定律和法则的归纳等),均通过这一类例题的计算及对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综合概括而得出。 对这类例题的教学,教师要掌握所给例题的特点,然后分析计算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哪些已学知识,这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如果未能掌握,为便于知识的正向迁移,课前要组织学生复习,扫清接受新知识的障碍,再指导学生作尝试性练习或师生共同合作。根据条件与计算结果教师要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出法则,揭示其规律,培养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三、巩固“双基”性例题 “双基”知识一旦学习完毕,就要加深理解,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应用“双基”知识于解题实践,巩固“双基”性例题是必要的条件。对这类例题的教学,主要是分析题目特点,明确其要求,再紧扣概念或法则,使数学理论与解题实践相结合。 四、熟练技能性例题 如果说巩固“双基”性例题是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一次运用,题型还比较单一,那么培养熟练技能性例题则是“形异质同”的基本题的延伸和拓展,是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答某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熟练技能。教学这类例题时,要对各例题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异同点,明确例题的作用与训练目的。具体教学时要将例题与基本题作比较,由教师对不同点略作提示,再要求学生作尝试练习,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学生解题能力指名学生板演,教师要根据“法则”作好评讲、小结等工作。 五、综合应用性例题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设计 教育资料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有效数学例题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例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实践中实现的。 例题教学是课堂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能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对例题进行精心设计、创设情境,采用新颖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就是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笔者在观摩海宁市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中发现:精心设计的例题正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起点,解决问题的载体,归纳应用的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好例题这个“点”,以它为载体,带动整堂课,为课堂提优增效。因此,在设计出有效的例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中,

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数学课堂例题设计的原则 1. 例题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例题教学是希望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总结归纳能力。例题设计除了要考虑变式的全面性、新颖性,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例题教学的目的。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例题教学应以基础为重,设计时可着重于某一点的变式,而复习课中的例题教学则要求一题多变、“以少胜多”,这样的例题教学才能真实、简洁、高效,摆脱“题海”战术。 2. 例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学生思维并非“一步到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明确学生的认知起点,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根据例题的特点,选择重点,如一些综合性的例题,设计时应该注重前期的过度铺垫,对一些基础性的例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开阔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设计,才能让学生处于顺理成章的状态。 3. 例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有效的例题设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眼球”,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把一些看似平淡的例题配上引“生”入胜的情景,把封闭题改为探索、开放题,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一些提高学生的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富有挑战性的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