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尚店油田馆陶组沉积相研究
林樊家油田馆陶组馆四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

林樊家油田馆陶组馆四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Ξ侯宝宁1,李 宁1,张 军1,李明全2,侯宝东3(1.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采油厂,山东滨州 256606;2.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采油厂,山东东营 275231;3.长庆石油有限公司笫四采油厂,陕西榆林 718500) 摘 要:随着林樊家油田馆陶组滚动勘探开发规模逐年增大,所以进一步认识该层位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这将对于今后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以往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测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处理,运用RM S 地质建模、属性预测、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确定了研究区有利沉积相带、精细构造特征,识别出了储集层和有利油气带分布范围。
综合分析了构造、沉积、储层的配置关系,总结出了研究区的油藏特征及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
关键词:东营凹陷;RM S 建模;油气赋存规律 中图分类号:P 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0—0123—031 区域地质概况林樊家油田地处山东省滨州市,尚店以西、里则镇以北,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以西和惠民凹陷以东的林樊家凸起上,东部以尚店油田沙一段地层超覆线为界,南部以林南断层为界,北部和西部过渡在林樊家构造上,是一个在古、中生界地层之上覆盖了下古近系孔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大型披覆构造。
本文研究的林中9块位于林樊家油田西南,紧邻林南大断层,东与林东主体相接。
研究区构造发育相对较为简单,馆陶组底面为微弱北东倾的单斜构造,构造幅度小,倾角0.3-0.8度,构造内无明显断层。
南部被林南大断层切割。
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向,倾向南—南东,为继承性正断层。
2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区自燕山运动末期,济阳坳陷形成初期,林樊家至阳信一带是当时洼陷的沉积中心,随着济阳运动二幕的活动,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进入断陷扩张时期[1]。
此时,林樊家构造逐渐隆起,并长期经受剥蚀,其上沙河街组缺乏沉积,东营组仅在相对低洼处残留很薄的地层,而馆陶组直接沉积在下覆的剥蚀面之上,馆陶组的沉积在该区域起到了填平补齐的作用。
东营凹陷新生代扭张构造样式及控藏规律

石士七欠故KJtJk第38卷第6期OIL & GAS GEOLOGY2017年12月文章编号:0253 -9985(2017)06 -1052 -07doi:10.11743/ogg20170605东营凹陷新生代扭张构造样式及控藏规律张伟忠查明\张云银2,陈程",曲志鹏2,张林2,高平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71]摘要: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地震相干等技术手段,系统解剖扭张构造基本特征,明确扭张构造样式及其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扭张构造的控藏模式。
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新生代共发育王家岗、八面河、高青、青西以及郝现等11个扭张构造带。
依据断层平面、剖面组合特征及地层变形特征,对这11个扭张构造进行了分类研究,该地区主要发育帚状-半花状,雁列-树形花状及侧接-卷心式花状3种类型的复合构造样式。
帚状-半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盆地的陡坡带,雁列-树形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斜坡带,侧接-卷心式花状扭张构造分布于凹陷的中央隆起带。
这3种扭张构造样式控制了不同的圈闭类型,并形成了帚状两段式、雁列分割式以及侧接弧形式的成藏模式。
关键词:扭张构造;构造样式;成藏模式;新生代;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Cenozoic transtensional structural stales and their controls over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Dongying DepressionZhang Weizliong1,2,Zha Ming1,Zhang Yunyin1,Chen Cheng3,Qu Zhipeng2,Zhang Lin2,Gao Ping2[1. School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Qingdao,Shangdong 266580,China;2.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SIN O PEC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Dongying,Shangdong257022,China;3. Institute 〇o G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〇o G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71,China]Abstract: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stratigraphic slicing and seismic coherence are adopted based on fine of seismic data to analyze the styles and distrilDution paterns of transtensional structures and their con bon accumulation in Dongying Depres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liere are at least 11 transtensional structural belts,including Wang Jiagang,Ba Mianhe,Gaoqing,Qingxi,Haoxian and etc.They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 of compound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fault complexes on map and se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 there:the broom-half-flower transtensional structure,the en echelon-tree-shaped flower transtensional structure and the juxtaposed-curled flower transtensional structure.The first style is mostly f ound in the steep slope of the bas one is mainly o bserved in the slope of tlie basin and the last style is distrilDuted in the central uplift belt of tlie depression.The three styles controlled the trap types,and formed their own individual types of oil Key words:transtensional structure,structural style,accumulation patern,Cenozonic,Dongying Depression扭张构造是指以伸展作用为主,叠加走滑作用的构 造形式。
太古界概况

2.1 概况东营凹陷西部太古界潜山主要分布在新生代控盆断裂与北西向印支—燕山断裂体系所切割形成的平方王、滨县凸起和陈家庄凸起西段,面积约2000km2,该区紧邻利津生油洼陷,油源条件得天独厚。
东营凹陷自1961年华8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流以来,经过50年的勘探开发已发现34个油气田,发现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化镇组等多套含油层系。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2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58.6亿方。
相对于东营凹陷第三系来说,太古界勘探程度非常低,目前仅发现郑家—王庄潜山风化壳残丘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77万吨。
太古界潜山出露于高潜山之上,侧向往往与本区古近系烃源岩相接,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是油气增储的新领域之一。
2.2 构造背景由于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有关东营凹陷的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放在济阳坳陷之中来探讨。
济阳坳陷是在地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一断坳—坳陷盆地中的坳陷,其发生和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1)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济阳坳陷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属地槽型沉积,经泰山运动回返上升一系列褶皱,这是本区结晶基底发展阶段。
(2)地台盖层发育阶段泰山运动后,全区抬升遭受剥蚀,缺失整套元古代沉积。
经元古代蓟县运动之后,接受了古生代寒武系和奥陶系沉积。
古生界寒武系不整合于泰山群之上。
早寒武世为广阔的浅海,形成了以较稳定的碳酸盐为主的沉积,直至中奥陶世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缺失晚奥陶世一早石炭世沉积。
到中石炭世又开始下降,形成了分布较广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夹碳酸盐沉积。
从早二叠世起转为陆相沉积,二叠纪末的海西运动又使全区整体抬升。
导致区内缺失三叠纪沉积。
直到中生代印支运动后,部分地区接受早中侏罗世河湖相及局部沼泽相堆积。
上述几次构造变动,皆振荡运动为主要形式,只见有地层大段的缺失,未见强烈的褶皱现象和大量岩浆侵入活动。
形成了以下古生界寒武系—中奥陶统、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及中生界中下侏罗统组成的大型扇状构造系。
三角洲高精度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为例

三角洲高精度古地貌恢复的方法与思路~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为例马国权【摘要】三角洲古地貌恢复需要借助两类参数,即三角洲区原始沉积坡角和古水深.单参数的研究仅是古地貌恢复的基础工作,而两类参数的对比分析才是古地貌恢复的核心.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的成功实例证实了本文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期刊名称】《化工管理》【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41)【关键词】三角洲;古地貌恢复;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作者】马国权【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0【正文语种】中文古地貌是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定性的恢复古地貌方法主要有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
也出现了一些半定量化方法,如最小古坡度计算法、地形最小高差法等。
传统方法只能定性或者半定量的描述古地貌形态,不能精细恢复目标区各个时期的古地貌特征。
高精度古地貌恢复是在结合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的研究区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应用“回剥”分析技术,定量恢复盆地的沉降史,进而恢复盆地不同等时界面的古地貌,直观的揭示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东营凹陷是中国陆相盆地中三角洲发育区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沙三中段的三角洲,发育稳定,形态清楚,期次明显,是研究三角洲发育过程的优秀靶区。
在三角洲形态分析过程中,三角洲沉积坡度和古水深是极其重要的两个参数,对于三角洲体系相带及内部构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三角洲区原始沉积坡角恢复技术在三角洲形态分析过程中,三角洲沉积坡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参数,对于三角洲体系相带及内部构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三角洲朵体沉积之后压实及后期变形,很难准确界定三角洲原始沉积坡度。
本项目首次提出了利用回剥和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对三角洲原始沉积坡度进行了定量计算。
1.2 三角洲原始沉积坡角分析第一:采用回剥法求取每个四级层序厚度,沿三角洲进积方向选择地震剖面,采集各地层单元的数据点,在时深转换之后运用回剥法恢复各个四级层序原始地层厚度。
林樊家地区孔店组不整合油藏油气成藏特征

林樊家地区孔店组不整合油藏油气成藏特征摘要:林樊家地区孔店组与上覆馆陶组为不整合接触,形成一系列地层不整合圈闭和油藏,但油藏成藏条件、油气分布尚不清楚。
通过对油气成藏条件、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林樊家地区孔店组在“源岩区高压供源—侧向断裂输导—网毯输导聚集”成藏模式控制下,主要形成不整合油藏,以及受断层和不整合面共同控制的复合油藏,油层平面上受剥蚀线控制,沿剥蚀线走向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
进而对部分老井复查后解释油层,并落实多个不整合圈闭,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关键词:成藏特征不整合圈闭分布规律林樊家地区林樊家地区地处山东省滨州市,尚店以西、里则镇以北,构造位置处于东营凹陷以西和惠民凹陷以东的林樊家凸起上,东部以尚店油田沙一段地层超覆线为界,南部以林南断层为界,北部和西部过渡在林樊家构造上,是一个在古、中生界地层之上覆盖了下第三系孔店组、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大型披覆构造,勘探面积650km2。
目前,林樊家主体构造已为三维地震所覆盖。
该区自上而下共发现明化镇组、馆陶组、孔店组三套含油、气层系,其中馆陶组底部油藏在林樊家油田广泛分布,是主力产油层,明化镇组底部和馆陶组中上部气层为主力气层,孔店组不整合油藏发现程度最低,成藏条件、油气分布尚不清楚,已经作为该区油藏评价部署的重要层系。
1油气成藏条件1.1油源条件林樊家地区三面环洼,周边洼陷的生烃量为234.866×108t,排烃量为41.382×108t,资源潜力丰富,成藏条件十分优越。
东部倾状端为东营凹陷最富也是济阳坳陷最好的生油洼陷—利津洼陷,该洼陷面积1000km2,最大埋藏深度4850m,烃源岩体积大,生油指标高,主要生烃层位为沙四段上部与沙三段下部[1]。
沙四段上部有机母质类型以I型为主,有机碳含量0.51%~2.43%,生油岩平均厚度158.3m,大部分暗色泥岩镜质体反射率0.5%~0.9%,沉积中心部位镜质体反射率大于0.9%,沙三段下部有机母质类型以I型为主,有机碳含量1.42%~2.16%,生油岩平均厚度135.5m,大部分暗色泥岩镜质体反射率0.5%~0.7%,通过油源地化指标对比表明,林樊家油田的油气来自利津洼陷沙三段暗色烃源岩,通过断层、区域性不整合,以及骨架砂岩输导层运移至该区,聚集成藏。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油田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微相及油气开发意义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楚油田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微相及油气开发意义张淑娟;罗永胜;刘大听【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8(10)3【摘要】留楚油田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南部留楚构造带善旺断鼻,是古近纪东营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处于中高合水期.通过对岩心描述、小层对比与划分、单砂体沉积微相描述及测井相的综合分析,总结了留楚油田河流相砂体的主要相标志,分析认为东二段、东三段沉积时期留楚地区以低弯度曲流河沉积为主,并将主力合油单砂体所在地层划分了河道、堤岸和河漫3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浸滩、泛滥平原6个沉积微相;结合动态资科分析,指出沉积微相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探讨了不同微相砂体的渗流特征;认为应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空间晨布和层内非均质性特征,进行油藏注采关系调整和确定目标潜力区,为制订合理的油气田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为同类油藏的研究与开采提供借鉴.【总页数】9页(P231-239)【作者】张淑娟;罗永胜;刘大听【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相关文献】1.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沙一段至东营组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J], 易定红2.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沉积相与隐蔽油藏 [J], 张大智;纪友亮;韩春元;初丽兰3.远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模式研究: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油田L18断块为例 [J], 周淋; 吕传炳; 纪友亮; 林铁林; 冉爱华; 卢轶伦; 刘天意; 谢琳璘; 魏伟4.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浅水三角洲和滩坝的沉积环境[J], 叶蕾; 朱筱敏; 张锐锋; 谢爽慧; 高园; 唐宏; 齐雪竹; 陈亚青5.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J], 张强;郭发军;谢俊;张淑娟;陈小琴;郝鹏;许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凹陷沙四段膏盐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深层油气成藏的意义

世界上许多盆地深层油气藏 的形 成都与膏盐层有关 。膏 盐层 的剖面分布 、发育 特征不 同 ,对油 气成藏
的影 响也不 同 。东营凹陷位于渤海湾 盆地济阳坳陷的南部 ,总 面积 5 0 k ,共 有 4 口井钻 遇膏盐 卜 7 0 m2 0多
层 ,膏盐 层厚度从 5m ( 0 东风 6 )到 8 0 ( 井 0 m 东风 5 ( 井 未穿) )不等 ,累计 厚度达 10 5 0多米 。主要发育 在沙 四段 ,其发育的层 位与生油岩所 在的层位几乎一致 ,无论地层 剖面上还是在平 面上都与油气共存 。
高 值 ,他提 出 3种解释 :①在高 盐环境 随着海水 不断蒸 发和补充 ,生物活 动所需 的营养物 、氮 和磷 等也 相 应得到富集 ,营养物 的增 加促进 了浮游 生物 的繁殖 。② 由于生 物的属种 随盐度 的增高 而急剧减 少 ,因 此 高盐环境下生存 的物种有 着得 天独厚 的生存条 件 。③高 盐环境将 限制捕食 生物 和寄生生 物 的生 长 。因
气 的 生成 、运 移 、 聚集 以及 成 藏 的重 要 影 响 作 用 ,认 为 东 营 凹 陷 膏 盐 层 的 发 育 与 东 营 凹 陷 的 2套 主 力 烃
源岩 的形 成 存 在 着 密切 的关 系 ,膏 盐 层 不 仅 可 以储 集 油 气 , 还 可 改 善 储 集 物 性 。 工 区 发 育 有 膏 盐 下 及 膏
计 ,东 营 凹陷 膏 盐层 的 岩 性 主要 有 :膏岩 、泥膏岩 、膏 泥 岩 、含膏 泥 岩 、盐膏 岩 、盐 岩 、含 盐泥 岩 、膏盐 岩 、含膏 砂 岩 、含膏 泥 岩 、含 膏含盐泥岩及 少量 的膏质 自云岩 和灰岩 。在洼 陷 中心 以盐 岩 、膏盐 岩 为主 ,在 洼 陷边缘 以膏 岩 、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层序格架与油气聚集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层序格架与油气聚集
傅强;付晓伟;夏庆龙;周东红;李建平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0(022)005
【摘要】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中识别出了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划分为SQ1、SQ2、SQ3、SQ4等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东二下亚段和东三段.探讨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SQ4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湖盆边缘富砂,为东营组最有利勘探层位;SQ3层序受气候及湖侵影响,主要为泥质沉积,为区域盖层及烃源岩层之一;SQ1和SQ2层序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影响,发育三角洲相砂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油气.
【总页数】6页(P290-295)
【作者】傅强;付晓伟;夏庆龙;周东红;李建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河口凹陷中洼古近系渐新统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沉积体系研究 [J], 王波
2.黄河口凹陷陡坡带B27构造古近系油气成藏期——基于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J], 王波;杨海风;王孝辕;刘庆顺
3.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 [J], 李建平;辛仁臣;向淑敏;郭涛
4.沉积层序编图:一种建立被动陆缘的构造与地层格架并评价其油气... [J], Hubb.,RJ;陆曦初
5.黄河口凹陷中洼古近系火山岩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张志军;张笑桀;徐德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研 究技 术 手 段
2 1 测 井数据 归一化处 理 .
该 区测井资料虽然丰富 , 但部分资料较老 , 且属 不同测井系列所作 , 资料的标准程度不一 , 不能对此 类资料按一个标准进行应用 。为此 , 对测井资料进 行归一化处理 , 以取心井岩心与最新 的测井数据建 立对比标准 , 对不同格式的测井资料归一化处理 , 使 之与标准井的误差降到最小。 2 2 沉积 旋 回控 制及等 高程切 片对 比技术 .
第2 0卷
第 1期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V0 . 0 No 1 12 . Ma . 01 r2 0
21 0 0年 3月
JA G A E R L U CE C N E H O O Y IN H NP T O E M S IN EA DT C N L G
东 营 凹 陷 尚店 油 田馆 陶组 沉 积 相研 究
图 1 尚店油田地理及区域构造位置 图
河流随机摆动与多次叠加 , 是造成其在很小范 围内相变剧烈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就
1 地质概况
尚店构 造 位于 济 阳坳 陷 的东 营 凹陷西 缘 , 北部 是 滨县 凸起 , 西部 为林樊 家构造 , 东为利 津洼 陷 。该
造成了小层对 比过程中标志层的确定及层序界面识 别 的困难。因此 , 通过应用逐级旋 回控制、 等高程切
3 2 沉 积特征 .
32 1 砂 岩石 学特征 ..
岩 性 为岩屑 质长 石砂 岩 , 以粉 砂岩 为主 , 次为 其 粉细砂 岩 。矿 物 成 分 为 石 英 4 4 % , 石 3 0~ 9 长 2—
3% , 屑 l 7 岩 5~2 % 。岩 屑 以 中性 喷 出 岩 块 、 晶 6 结
判别模 式。沉积微 相划 分结果表 明 , 该油 田馆 陶组 河 流相 具有 砂 体 大 面积连 片 、 岩矿 成 熟度低 、 多 物 源的特 点 , 对形成 的原 因进 行 了分析 。 并
关键 词 沉积 环境 河流相 馆 陶组 尚店 油田
’
尚店 油 田地 处 山 东 省 滨 州 市 西 部 , 市 中心 距 1k 2m。油 田东 西 长 约 1k 南 北 宽 约 9m。该 探 5 m, k 区地形 平坦 , 属华北 黄河冲积平 原 , 地域 内地势西 高 东低 , 海拔高度 90 1.m . — 20 。区域构造位于济阳坳
作者简介 蒋旭东 , , 男 江苏无锡 人 , 工程师 , 从事 油 田
油 田主体部位继承了下伏地层的形态 , 构造整体形
地质研究工作 。
第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蒋旭 东 : 东营 凹陷 尚店 油 田馆 陶组 沉积 相研 究
・ 7・
片法技 术 , 较为 满意 的解 决 了砂层组 对 比的问题 。
态为 西高 东低 , 高南 低 的单 斜 构 造 。地 层 自下 而 北 上是 : 近 系沙 四段 、 三段 、 二 段 、 一段 、 营 古 沙 沙 沙 东 组 ; 近系馆 陶组及 明化镇 组 。 新 馆 陶组 披 覆沉 积 于东 营组 及 沙河 街组 之 上 , 总
陷的东营凹陷西缘, 古近系沙四段沉积末期 , 由于受 济阻 运动的影 响 , 地层抬 升 , 四段顶 部地层 普遍遭 沙 受 剥蚀 , 后下 降接受 沙 三 段 、 之 沙二 段 、 一 段及 东 沙 营组 沉积 。东营组沉 积末期 , 受东 营运 动的影 响 , 地 层再 次抬升 , 东营组 及 沙河 街 组地 层 高 部 位遭 受 剥 蚀, 之后再次下 降接受馆陶组沉积。由于两次地壳 运动 , 造成湖盆大小 、 水体深度及古地形变化 , 该区
2 3 三维 地质建 模 的应 用 .
部 为水平 层 理 。含 钙质 团块 、 解石 晶脉及 黄铁 矿 , 方 钙质 团块 N 砂层 组较 N 砂层 组 多 。
3 2 6 古生 物特征 ..
对 该 区 的构 造特 征 、 积体 系 、 层 物性 的三 维 沉 储 模拟 与常规 构造 、 沉积 体 系 、 层物性 研究 相互 对 比 储 分析 , 很 大程度 上 确保地 质模 型建 立 的可信 度 。 在
古生 物稀 少 , 见 螺 、 形 虫及 植 物等 碎 片 ( 偶 介 图
4) 。
99 99
3 沉 积 相 判 别
3 1 区域沉 积环境 .
29 9n . 5
东营运动之后 ,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 。馆 陶组沉 积时期 , 河流发育 , 仅洼 陷低部位局部汇水 , 成为永 久性 湖泊 。油 藏多 处 于 凸起 或 构造 带 的高 部 位 , 济 阳坳 陷馆 陶组一 般 为河 流相 沉积 j 。
蒋旭东
( 中石化 胜利油 田分公 司滨南采 油 厂地质 研究所 )
摘 要 采 用“ 以今 论 古” 的方 法 , 区域 沉积环境 、 从 沉积 特征 等 方 面 , 尚店 油 田馆 陶组沉 积 对
相进行 了系统研 究 。研 究认 为 尚店 油 田馆 陶组为 河 流相 且 为 曲流 河 , 立 了适合 该 油 田的 沉积相 建
沉积类 型丰 富。馆 陶组 受 区域 性 沉 积 环境 的影 响 ,
沉积相 具有一定 特殊性 。
体的趋 势 是 向西北 减 薄。地 层 厚 度 一般 10— 8 20 平 均埋 深 14 m。按沉 积旋 回划 分为 3个 砂 3 m, 11 层组 。泥岩有紫红、 浅红、 灰黄 、 浅灰等颜色 , 砂岩以 粉砂 岩 、 细砂岩 为主 。馆 陶组发 育 了河流相沉 积 , 河 道砂体 具有 较好 的储 集 性能 , 些 储层 通 过 断层 或 这 不整合面与利滓生油洼陷相沟通 , 属于典型的网毯 式 油气 成 藏 体 系 。馆 陶 组 油 层 是 该 油 田 的主力 油 层, 分布于尚店油 田西南部 , 为构造一 岩性油藏
00 0 20 0 40 0 60 0
图 2 尚4 2 — 3井 N = g3小层概率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