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堡2-3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
南堡2-3区馆陶组储层特征研究

南堡2-3区馆陶组储层特征研究
南堡油田2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的南部,以南堡2号断层为界线,将南堡2号构造西段分为两个区。
上升盘为南堡2-1区,下降盘为南堡2-3区,本次研究工区主要为2-3区。
经过近几年的油田开发,南堡2-3区暴露出许多地质认识问题,主要包括岩相横向变化大,储层沉积微相研究薄弱;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
本次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等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高精度的地层等时格架,实现南堡2-3区分层的统一。
将馆陶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21个短期旋回,一套火成岩地层及一套底砾岩沉积。
对应将馆陶组划分为4个油组,6个砂组和23个小层。
在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从岩心描述出发,通过单井微相划分,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开展平面微相划分与分析,预测了南堡2-3区储层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
在NgⅠ3、NgⅡ1和NgⅢ(1)2小层沉积时期,均主要发育辫状水道和心滩沉积微相。
从NgⅢ(1)2到NgⅠ3时期,心滩数量逐渐增多,砂体规模增加。
根据岩心观察和粒度分析,开展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包括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分析等。
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对南堡2-3区馆陶组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确定本区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藏开发方案的调整和滚动提供地质依据。
总体来看,南堡2-3区馆陶组储层砂体主要发育一类储层和二类储层。
南堡1—29断块见水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

南堡1—29断块见水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p南堡1-29断块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境内的水深3~10米的滩海区,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潜山披覆背斜构造。
该区发育馆陶组、东一段两套含油层系,其中馆陶组为主力含油层系,构造上相对整装。
断块主力油层NgⅣ油藏为辫状河沉积,含砂率一般为50%~70%,局部可达70%~90%,以砂岩为主。
胶结物以泥质为主,胶结类型多为孔隙式胶结。
该断块NgⅣ油藏孔隙度18.7~25.0%,平均为22.7%,渗透率73.5×10-3μm2~340.6×10-3μm2,平均为183.1×10-3μm2,为高孔中高渗储层。
截止2012年7月,该断块有油井30口,开井26口,日产液591t,日产油513t,综合含水13.2%,地质储量采油速度1.8%,累计产油49.6×104t,采出程度4.81%,注水井12口,开井11口,日注水平1700方,累计注水46万方,累计注采比0.47。
随着开采的深入,含水逐渐升高,目前采出程度仅7.4%,但综合含水已达35%,稳产形势严峻。
统计目前该断块共有19口油井见水,其中为注入水推进的有13口,占见水井井数的68%,含水比重占到78%。
为此,针对此部分由注入水导致的见水井的见水特征及受控因素的分析对提高整体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见水特征分析(1)平面分布特征。
见水井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且处于高渗透区,孔隙度的大小对含水影响不大。
(2)剖面分布特征。
本区主力油层NgⅣ油藏为辫状河沉积的复合韵律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高孔中高渗砂岩储层,见水部位有层底部也有层中部。
(3)见水井生产动态特征。
受注入水推进影响的井主要表现在液量上升,同时注入水在不同原因的引的生产特征也不相同,主要原因有注采比偏大、剖面水驱不均,注入水单层突进、油井存在高渗或者大孔道、储层非均质性强。
根据生产动态数据统计,南堡1-29断块油井平均受效天数为116天,压力传导速度3.18米/天,见水平均天数为390天,水线推进速度为0.88米/天。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特征王玉满;袁选俊;黄祖熹;王少春【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3(005)004【摘要】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新近系馆陶组是该凹陷的重要勘探层段.馆陶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中段发育曲流河沉积.其油气勘探的首要问题是优质储集砂体的精确对比及有利盖层分布预测.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录井和测井资料,对馆陶组的层序地层样式、沉积特征和储盖组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两种短期旋回和四个中期旋回.在两种短期旋回中,一种是低可容纳空间的非对称旋回,另一种是高可容纳空间的对称旋回.四个中期旋回中,两个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体(MSC1、MSC2),一个是对称旋回(MSC3),一个以下降半旋回为主体(MSC4).短、中期旋回均以非对称旋回为主.该地层的长期基准面具有缓慢上升而后快速下降的特点.从MSC1到MSC4旋回,沉积相呈现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曲流河→曲流河-辫状河相组合的演化过程.自北向南,各中期旋回的可容纳空间增大,沉积主体由砾质河道渐变为砂质河道.由于受基准面中期旋回格架控制,南堡凹陷馆陶组发育上、中、下三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因其储、盖层条件最好,应是馆陶组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总页数】10页(P404-413)【作者】王玉满;袁选俊;黄祖熹;王少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531【相关文献】1.南堡凹陷高柳构造带新近系馆陶组沉积相研究 [J], 梁昌国;林承焰;曹敬涛;杨静;陈洪2.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 [J], 陈蓉;王峰;李勇3.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探讨 [J], 鹿洪友;袁静;陈小宏;杨鹏飞;郭玉新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新近系泥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刘士林;刘蕴华;林舸;周叶;龚发雄;张德圣5.渤海湾盆地北部新近系馆陶组地热田特征及开发实践——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地热供暖项目为例 [J], 董月霞;黄红祥;任路;李洪达;杜志强;鄂俊杰;王琦;张晓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渤海湾盆地南堡2-1区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

渤海湾盆地南堡2-1区馆陶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表征余成林;徐波;曾诚;李彦泽【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24(42)1【摘要】【目的】辫状河储层砂体结构及其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南堡2-1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
【方法】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基于辫状河储层四级构型单元空间分布为目标开展储层精细表征。
【结果】依据密井网解剖,识别出南堡2-1区NgⅡ-6小层心滩、辫状河道和溢岸三种成因类型的四级构型单元,建立了四级构型单元的三种垂向叠置样式(心滩—心滩叠置、辫状河道—心滩叠置和溢岸—心滩叠置)和三种侧向叠置样式(心滩顺流前积叠覆型、辫状河道分隔心滩型和心滩—分流辫状河道型),采用均方根振幅和分频RGB融合地层切片技术,预测了南堡2-1区NgⅡ-6小层四级构型单元的平面分布,揭示了心滩储集单元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及其与作为渗流屏障的辫状河道的接触关系。
【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优化调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
【总页数】9页(P219-227)【作者】余成林;徐波;曾诚;李彦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南堡作业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深部储集层特征——以南堡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一段为例2.低对比度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冀东油田南堡2-1区东营组为例3.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大港油区羊三木油田馆陶组为例4.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府谷天生桥剖面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5.基于储层构型的辫状河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渤海湾盆地L油田馆陶组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港东一区一区块馆陶油组潜力研究师晓玮

港东一区一区块馆陶油组潜力研究师晓玮发布时间:2021-10-18T05:33:31.57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0期作者:师晓玮李灵月张伟伟[导读] 港东一区一区块位于港东油田的南部,其主要含油层位为馆一、馆三油组。
油藏埋深1701.2-2153.4m。
馆陶组地层是一套浅水相氧化环境下的陆相碎屑沉积,呈不等厚的砂岩、泥岩交互层,平面上岩性变化很大,剖面上表现出沉积的旋回性,馆陶油组其内部有较明显的三个次一级正旋回,旋回顶部往往以厚的泥岩段突变进入另一个旋回。
师晓玮李灵月张伟伟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天津市 300280摘要:港东一区一区块位于港东油田的南部,其主要含油层位为馆一、馆三油组。
油藏埋深1701.2-2153.4m。
馆陶组地层是一套浅水相氧化环境下的陆相碎屑沉积,呈不等厚的砂岩、泥岩交互层,平面上岩性变化很大,剖面上表现出沉积的旋回性,馆陶油组其内部有较明显的三个次一级正旋回,旋回顶部往往以厚的泥岩段突变进入另一个旋回。
关键词:馆陶油组;一区一区块1.构造特征分析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地质的精细划分对比的成果相互结合验证,完成港东一区馆陶油层33个单砂层的顶面构造图。
在落实了原有构造格架的基础上,构造解释出大小断层37条,使区域上的构造更为合理、局部断层组合更加准确。
通过井震结合完成33单砂层顶面构造分布特征研究。
从馆四到馆一顶面构造图显示,在馆四砂组断层发育少、组合简单,向上断层逐渐发育、断裂系统变复杂、区块增加。
构造北翼断层发育、区块多,已经形成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构造南翼断层继承性发育,构造格架基本稳定。
一区一区块位于南翼,为较完整的单斜构造,地层向南倾没,北高南低,倾角1-3度。
主要发育港203正断层,该断层从馆陶组到明化镇都有发育,贯穿整个目的层。
港203断层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走向,倾向为北东向,该断层在馆陶组平面延伸较短,向上延伸长度逐渐增加。
其中构造高点有三处,如港203断层中部上升盘附近,形成小断鼻高点,随深度增加和断层发育,构造高点向北东方向移动,其余两处构造高点均受断层夹持形成。
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兰志勤;潘凤玉;杨少春【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7(035)011【摘要】针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东营组二段(Ed2)-沙河街组三段(Es3)沉积类型认识的不统一,在研究区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矿等资料,对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深水滑塌浊积扇和滨浅湖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物源来自西南方向沙垒田凸起,SQ1层序和SQ2层序时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SQ3-SQ7层序发育多期叠加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浊积沉积体系,分布范围受湖盆缓坡带构造背景控制.在此基础上,综合南堡3号构造区构造活动特征、湖盆边界形态、水体深度等因素,从典型地震剖面出发,建立了南堡3号构造区中深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沉积充填模式,旨在对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所裨益.%Consensus has not been reached on the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o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Dongying Formation in No.3 Structure,Nanpu depression. Based on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ores from 8 well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seismic data,logging data,and rock-mineral determination,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an delta depositional,braided delta depositional,shore-shallow lacustrine sediment and slump turbidite fan depositional in the medium-deep strata in No.3 Structure of Nanpu depress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venance is from the southwest of Shaleitian Salient in the study area;the fan delta andshore-shallow lacustrine sediment are mainly in SQ1 and SQ2;the braided delta and shore-shallow lacustrine or slump turbidite fan depositional are mainly in SQ3-SQ7.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the sedimentaryfacies,through analyzed the synsedimentary tectonic activity,the geometry of boundary fault,water depth and typical seismic section, the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s been determined. Based on these stud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dimentary evolution model under the successive controls of slope belt of the medium-deep strata in No.3 Structure,Nanpu depression,offering an applicable instruction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similar areas.【总页数】9页(P1858-1866)【作者】兰志勤;潘凤玉;杨少春【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济南 250104;山东鲁立不动产评估与登记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古近纪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J], 赵华;孟万斌;田景春;张翔2.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三段中亚段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J], 远光辉;操应长;王艳忠3.华北中南部博山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J], 侯中帅;陈世悦;郭宇鑫;王志金;赫庆庆;崔绮梦4.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J], 王越;陈世悦;梁绘媛;王剑;李天宝5.南堡凹陷一号构造带东营组三段下亚段的沉积相与输砂模式 [J], 郝杰;柯友亮;张永超;马江浩;刘可行;李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堡2-3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

南堡2-3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特征张军鹏;李昌存;王志坤【摘要】以南堡2-3区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开展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南堡2-3区馆陶组时期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水道和心滩沉积微相。
对南堡2-3区馆陶组小层进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从NgⅢ①2到NgⅠ3时期,心滩数量逐渐增多,砂体规模增加。
该研究对寻找研究区优质储层有一定借鉴意义。
%The Guantao formation of Nanpu 2-3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 ect,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characteristics.The Guantao formation of Nanpu 2-3 area is braided river deposit,which is mainly developed braided channel and diara sedimentary microfacies.The plan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the small lay-er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Nanpu 2-3 area were studied,showed that from NgIII①2 to NgI3 period,diara quantity gradually increased,sand body scale increased.The research to find high quality reservoirs in this study area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馆陶组;南堡2-3 区【作者】张军鹏;李昌存;王志坤【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南堡2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南部的沙北斜坡,是发育在潜山背景上的第三系背斜构造。
南堡凹陷高南地区东一段沉积微相的刻画

南堡凹陷高南地区东一段沉积微相的刻画胡玉双;周冰冰;郝菲【摘要】高南地区自1986年以来已先后全面投入开发生产;近年来,在高南地区加大前期研究,该区中浅层是油田开发产能建设重点含油层位,具有较大的扩边建产潜力.为了更好的了解砂体特征,也为了可以为后期的储层评价奠定基础,对南一段沉积微相进行了刻画.在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基础上,首先开展了单井岩心相分析;继而开展单井测井相分析;并结合地震属性特征,以砂岩组、小层为研究单元在平面上划分沉积相带,以砂组为单元绘制了沉积优势项相平面图.【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31【总页数】6页(P193-198)【关键词】砂体特征;地震属性;沉积微相【作者】胡玉双;周冰冰;郝菲【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中国石油东方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天津3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3南堡四陷地区濒临海域,断层发育,构造与沉积都十分复杂,在东一段时期,普遍认为发育有较好的储层,而沉积学对沉积盆地,特别是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充填响应过程研究仍然有着较大的贡献[1]。
对于储层评价而言,进行相分析必须逐级分析到微环境和微相。
所谓“微环境”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2]。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资料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反应也越来越明显。
采用的策略是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等学科为指导,根据测井曲线、录井剖面等地球物理相标志,利用地震属性动态的对研究区沉积相类型、沉积模式及平面展布等进行分析研究,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分析沉积砂体在平面上的变化。
为后续的储层预测与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工区概况(图1)研究区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高柳构造带北部,高柳断层下降盘。
高柳断层下降盘第三系自上而下分布着第三系沙一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多套含油层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