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1)地层标准层: 在整套旋回沉积中,哪些岩性稳定具有
特殊标志,易于鉴别的单层或岩性组和明显的层段。
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
标准层根据其稳定程度及可控制范围可分为二级:
一级标准层:在油田范围内可进行对比使用。稳定程度大 于70%。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地层记录的地球物理响应:(地震与电测)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重矿物、稳定同位素、古地磁、事件地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

通过地层划分,了解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特征,为 土壤改良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改良措施
针对不同地层土壤类型,采取相应 的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掺沙 改土、排水洗盐等,提高土壤肥力 和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利用
地层划分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根据不同地层土壤特性,选择适 宜的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提高土 地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 ?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地层划分概述 • 地层对比方法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地质研究中
的应用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环境保护领
域的应用
目录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城市规划建 设领域的应用
•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农业领域的 应用
01
地层划分概述
地层定义及特点
地层定义
地层是地球表面或内部由一层或 多层岩石组成的层状结构,具有 连续性和层序性。
地层特点
地层具有连续性、层序性、沉积 性、成层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是 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构造的重要 依据。
划分目的与意义
目的
地层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 球历史和地质构造,为地质研究和资 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地质意义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结果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地质历史和演 化过程,为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 重要信息。
03
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地质研究中 的应用
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
确定地质年代
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确定地层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地质年 代。
建立地质年代表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建立全球或区域性的地质年代表,为地质研究 和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地层划分对比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1、编制地层柱状对比图编制地层岩性岩相、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柱状对比图,建立起编图区目的层位的等时地层格架。
编绘实测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编绘路线地质信手地层剖面或图切地层剖面的岩性岩相柱状图。
2、岩石地层划分对比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重要地层界面法:一些重要的地层界面,如角度不整合面,假整合面作为划分对比大级别地层单位如群、组的依据。
相比之下,岩性突变面、地层结构转换面则是划分对比次一级地层单位, 如段、层的重要标志。
(2) 标志层法:标志层在岩石地层中极为重要,通常代表了某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在区域分布上稳定,其特征的岩性野外也容易识别,区域对比性很好。
因此,多用来作为划分对比不同级别地层单位的标志。
如赣西北双桥山群中分布较稳定的一套变质砾岩、砾质砂岩,是最大海退期的沉积,也是该群中标志最醒目的一套地层,因此将其作为修水组和安乐林组的划分标志。
(3) 岩性法:岩性差异是岩石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很多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界线都是根据岩性的差异而划分的。
如华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沉积,而上覆的吴家坪组为典型的碳酸盐沉积,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岩性差异。
(4) 岩性组合法或地层结构法:某些岩石地层通常由2个或2个以上的岩石类型交替出现,组成旋回层,通过单纯的岩性差异很难将这些地层划分开。
要划分这类地层必须采用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岩石单层厚度及基本层序等标志。
此外,还要考虑到沉积构造及相应的沉积环境。
3、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标准化石法:通过地层中的标准化石进行地层对比的方法。
在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标准化石是最理想、最重要的生物标志。
标准化石演化快速,因而生存时间短,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时限短,便于较精确地进行地层划分和等时对比;标准化石扩散迁移速度快、地理分布广,因而有利于进行较大区域的等时性地层对比;标准化石在地层中数量众多、鉴定特征明确,易于在岩层中发现、识别和鉴定,有利于进行区域上的延伸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地层的划分依据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
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
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
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
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层划分与地层对比方法

层划分与地层对比方法地层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层都记录着地球不同时期的故事呢。
咱先说地层划分哈。
这就像是给地层这本大书分章节。
一种方法是根据岩石的特征来划分。
比如说岩石的颜色呀,有的地层是红色的,有的是灰色的。
红色的地层可能暗示着当时的环境有比较特殊的氧化条件哦。
还有岩石的成分,如果是砂岩、页岩、石灰岩这些不同类型的岩石交替出现,那就是很好的划分界限啦。
砂岩颗粒比较粗,页岩像书页一样薄,石灰岩呢,滴上稀盐酸还会冒泡。
这就好比我们看人的外貌特征来区分不同的人一样有趣。
从岩石的结构来看也很有用呢。
像有些岩石是一层一层有规律地堆积,这就是层理结构。
根据层理的不同,也能把地层划分开。
这就像是蛋糕有不同的层数,我们可以按照蛋糕的层数把它切开一样。
再说说地层对比呀。
这就像是找到不同版本历史书里相同的故事内容。
古生物化石是超级棒的对比依据哦。
如果在两个不同地方的地层里发现了相同的化石,那就很有可能这两个地层是同一时期形成的。
比如说三叶虫化石,要是在A地和B地的地层里都有,那这两地的地层在时间上就有很大的关联性。
这就像在两个不同的图书馆里发现了同一本古老的书,那这两个图书馆可能在某个时期有着相似的收藏来源呢。
还有地层的接触关系也能用来对比。
如果是整合接触,那说明地层是连续沉积的,就像一个人按部就班地写日记,一天接着一天。
要是不整合接触,那就有故事啦,可能中间发生了地壳运动之类的大事,就像写日记中间断了好久,然后又重新开始写。
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可重要啦,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就像通过老照片和回忆来拼凑出一个家族的历史一样,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呢。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地层划分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揭示地壳变动的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一些特定的依据来进行。
一、岩性特征岩性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依据之一。
不同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成分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其所属的地层。
例如,古生代时期的地层中常见的是石灰岩、砂岩等,而新生代时期的地层中则常见的是火山岩、玄武岩等。
二、化石特征化石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在地质过程中死亡并埋藏在地层中,形成了化石。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和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
例如,三叠纪地层中出现了恐龙化石,而第四纪地层中则出现了现代人的化石。
三、地层的地理位置地层的地理位置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不尽相同,因此地层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地区地层的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各地地质演化的差异和联系。
例如,中国的华北地区与四川地区的地层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四、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会随着地质历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地磁、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界限和时代。
例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会受到地层的影响,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分布和性质。
总结起来,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主要包括岩性特征、化石特征、地层的地理位置和地球物理特征。
这些依据相互作用,通过对地层的观察、分析和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为地质学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学家会结合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提高划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地球内部岩石和地质构造的分析,确定不同地层的时代、岩性和特征,从而推断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主要包括岩石的性质和组合、化石的出现和分布、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地壳构造的关系等。
岩石的性质和组合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组合有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成分和矿物组合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划分和对比。
例如,沉积岩的地层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岩石中的颗粒和化石有一定的排序和分布规律,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确定地层的时代和环境。
另外,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组合和结构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来判断地层的岩石类型和形成过程。
化石的出现和分布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化石是古生物遗存的化石化痕迹,可以提供地层的时代和古生态环境信息。
化石的种类和分布规律与地层的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判断不同地层之间的关系和演化历史。
例如,特定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出现或消失,可以确定地层的上下界和时代顺序。
另外,化石的种类和数量也可以反映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演化和生态变化,从而揭示地层的古生态环境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地壳构造的关系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层序列是指地球内部岩层的垂直分布顺序,可以通过对地层的堆积和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同地层之间的堆积顺序和叠置关系可以反映地质事件的发生和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
例如,在断层带和褶皱带等构造部位,地层通常发生位移和变形,通过对地层的变形和错位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地壳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包括岩石的性质和组合、化石的出现和分布、地层的地层序列和地壳构造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胶结疏松,岩石表面亲水。本次主要是通过精细地层对比,
对孤东二区馆陶组的地层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比,进而认识该区油 气藏的地质特征。对沉积微相和储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以后
的开发指导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孤东油田二区区域特征
区域概况及开发历程
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地层对比成果
1.精细地层对比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1).砂体类型 单一型 两分型 下切型 叠加型 2).统一了砂体的劈分标准 3).统一了明化镇组的底部界限 4).砂层组及小层界限的变化情况
地层基本特征
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呈正韵律,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 主,有少量粉砂岩及含砾砂岩。泥质胶结,由于埋藏浅,压 实差,胶结疏松,孔隙度平均在33.3%,渗透率平均高达1.57 平方微米,最高达10平方微米,油层平面上分布不稳定,连通性 差,纵向渗透性差异大,层内有泥质夹层,非均质性严重。
比原则是:以标准层控制层位,利用沉积旋回—岩相厚度结合标志层划
分砂层组(准层序组)、小层(准层序),应用砂体对比模式,确定时 间单元。
2.标准层及标志层的选择
1)选定一个标准层 2)选择六个标志层
选择的六个标志层
1.明化镇组底部感应曲线出现的似“免耳状”的组合,底部出现 高电阻率钙质响应。 2.第三砂层组顶部分布比较稳定的一对似“眼睛状”的小砂包。 3.第三砂层组底部和第四砂层组顶部十分稳定的泥岩段。 4.第五砂层组底部较稳定的厚层砂岩段。 5.第六砂层组第三、第四小层比较稳定的砂泥组合。 6.第六砂层组第六、第七小层之间稳定的“泥脖子”。
结论
通过本次对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上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认清的该区域地层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砂体类型,更加明确 以及修正了各层的界限,掌握了各砂层的特征,特别是对油 气层的认识。 经过本次的调查研究,不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做到灵活运用,实际联系理论,而且解决河流相地层对比中 遇到的困难,确定河流相对比的工作思路,为以后的研究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自己下一阶段必须要充实提高的。 最后,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与
帮助,为我论文的写作创造条件。特别要感谢指导老师常兵民老师悉
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能力有限,文中不足与错误之处敬请批评
指正!
孤东油田馆上段第四沙层组底部普遍发育一层厚约2030m的灰绿色生物泥岩,它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电 阻率的钙质响应,感应曲线有异常显示(如下图)。该 层分布广泛且稳定,是控制全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良 好标志层。
1+2层,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灰 质粉砂岩。下部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 薄层油浸粉细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 灰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灰岩。 3层,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灰岩、泥 岩、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4层,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及油浸粗砂 岩。下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油斑泥 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5层,上部为粉砂岩、粉细砂岩及灰岩、 泥岩、泥质粉砂岩。中部为泥岩、砂质泥 岩及泥质粉砂岩。下部为泥质粉砂岩、泥 质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及厚层粉 砂岩。 6层,上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 、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中部为泥岩、 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粉砂岩。
明化镇组的底部界限变化较大,在二区西部、南部1+2 沙层组厚度较大,在二区东部、北部1+2沙层厚度变薄, 变化在4-10m之间。(如下图)
叠加砂对比模型电 性上一般有两种反 映: 一种是自然电 位和微电极曲线有 回返,表示下部有 较细粒沉积物或泥 岩残留;另一种是 无回返,自然电位 呈“筒状”,表示下 部韵律的泥岩或残 留物被切完。也可 根据临井判断。
孤东二区馆陶组地层划分对比具体方案
2.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动静结合,建立密井 网下地层对比模式
四种对比模式: 1)标准层控制下的旋回—厚度对比模式 2)标准层附近砂体等高程对比模式 3)叠加砂体对比模式 4)下切砂体对比模式
孤东二区馆陶组地层划分对比具体方案
(二)精细地层对比
1.对比原则
根据孤东油田馆上段的特点,按照精细地层对比布特征
1+2砂层组,为曲流河沉积,岩性以泥岩为主夹透镜体砂岩,
油气层呈透镜状分布,平面上分布零星,以气为主,主要受岩 性控制。
3砂层组,为曲流河道沉积砂体多呈透镜状,以气为主,油
气层零星分布,油层主要受岩性控制,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4-6砂层组,为低曲流河和辫状河道沉积,砂岩发育,含油 普遍,分布稳定,连通性较好,是馆上段的主力油层,油层主 要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具有层状的特征。
致谢
通过对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进一步加强了对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更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地层划分与对比
方面的知识,实际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 过程中也暴露了自己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分析问题时重点难点的把
握上能力欠佳。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一切都
层序地层学方法是构造运动、全球绝对海平面的变化和 沉积物供应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地层记录。
孤东二区馆陶组地层划分对比具体方案
(一)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建 立密井网下精细地层对比模式
1.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确定对比思路
1)对比单元的细分:以准层序的划分为基础,细分至时间单元。 2)沉积旋回的细分:以在四级旋回(相当于砂层组)控制下重点 工作放在五级旋回(相当于小层)的确认和界定上。 3)强调对比界面(准层序界面)的等时性,以等时界面控制对比 线。
由于油稠、水窜等问题的存在,使二区开发效果比较差;综合含
水达到93%,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小于1%。
孤 东 油 田 二 区 区 域 特 征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是根据地层的各种属性及特征,按照地层的原
始顺序,划分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地层单位。 地层对比是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
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
孤东油田区域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东北部, 二区位于孤东油田的北部。区内含油气层段以新近系馆陶组上段为主, 沉积厚度250~300m,可分为6个砂层组,是在新近纪早期河流相沉积的 背景上发育起来的碎屑岩沉积。 二区于1986年2月投入开发,87年7月开始注水,目前Ng4,Ng6采用 边部注水辅以点状注水,Ng5采用250×125米南北向行列注水。
孤东油田二区Ng地层 划分与对比研究
报告提纲
前 言
第一章 孤东油田二区区域特征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三章 孤东油田二区Ng地层划分与对比具体方案 第四章 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地层对比成果 结 论
前言
孤东油田二区位于孤东构造的西翼北端。东部由一号断层分
别与六区、七区分界。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街组、东营组和馆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