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8

2024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8

以下为2024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

试卷的第8道题及参考答案:

题目:

下面是一篇名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报道摘要,请阅读并回答

问题。

报道摘要:

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评选活动由中央

电视台主办,旨在表彰为中国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本年度人物评选

的主题是“筑梦新时代,创造美好生活”,围绕这一主题,经过层层筛选,评选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

第一位获得本年度人物称号的是著名科学家李英才。他是中国著名的

化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李英才自幼喜欢化学,年轻时投身科研工作,

主攻铜水溶液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多年来,他致力于研究铜水溶液的应用,为中国石油、电力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位获得本年度人物称号的是青年企业家刘建国。他创办了一家初

创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家居产品。刘建国的智能家居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他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国的科

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位获得本年度人物称号的是医生杨春青。他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长期坚守在农村医院。杨春青以他的医术和爱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敬

佩和赞誉。他常常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农民

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问题:

根据报道内容,今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今年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的主题是“筑梦新时代,创造

美好生活”。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气氛”是什么?我们的很多感受都源于空间中的气氛,气氛需要我们通过感官系统去感知,而我们的心情(内在因素)也会对感受气氛的结果有所影响。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准确的词汇去定义气氛,它更像一个信号,被捕捉、被感知。有时艺术家并没有用语言对作品进行一些解释,但人们依旧能通过他的作品感知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而这更像是一种默契,属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 位于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的艺术作品“Hausur”就是解释“气氛”一词很好的例子。“Hausur”是一栋由葛雷格·施奈德在1985年精心改造的房屋。对于观者而言,建筑内的房间已经不再是正常意义上的房间了,因为只有运用全部的感官才能体会每个空间,体会独属于作品的唯一的气氛。每件艺术品、每场艺术展都有着唯一性,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都会让观者有不同的感受,而观者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其感官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艺术作品释放的信息通过感官传递到我们的大脑,大脑再综合所有信号,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我们的感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思考的过程,但这种信息的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感受再用某种形式传回某个空间,使其转化为另一种气氛,从而再次被发现、被感受。 气氛是属于自然的固定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气氛转化为感受。这种方式即艺术方法,它常以特殊的方式引起我们注意,这种方式和艺术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会被拘束,但同时基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反过来观察,气氛对于自然也有着极其独特的意义,因为它不同于科学技术那样有着清晰的理解方式。 综上来看,气氛可以认为是一种媒介并以媒介的形式参与到艺术中。 感官是气氛的创造与体味的桥梁。 例如听觉。声音的传播快速、直接,情感的传递也十分高效。在法国艺术家塞菜斯特·布谢·穆日诺名为《无题》的声音装置作品中,他运用设备使媒介间有不同的运动状态,从而以声音来表达视觉的信息。这组作品在无规律的碰撞声音中反而形成了一种诗意,漂浮在水面的瓷碗在无规律的碰撞中产生了清脆的共

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参考答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 黄金卷06·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1.(3分)B 2.(3分)D 3.(3分)C 4.(4分)更适合放在乙后面。(1分)①“倒牛奶”事件,更能体现乙处同质化明星的粉丝为了赢而出现的“内卷”现象。(2分)①甲处“一茬一茬割韭菜”侧重谈从粉丝处不断地牟利,多次收割,材料未曾提及。(1分)5.(6分)①引导平台不过于看重流量,注重通过选手的个人实力进行良性竞争。①要求资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利用技术,正确设计粉丝经济规则,合理取财。①引导粉丝理性追星,看清饭圈乱象,理性消费,多关注选手的实力。①利用国家进行监管,对于灰色地带进行精准监管,及时合理纠偏。(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3分)B 7.(3分)A 8.(4分)(1)“堤坡”是来犯之敌的必经之地,“望着堤坡”表现出“我”保卫家园时警惕和专注的心理。(2)“西方”代指革命圣地,“望着西方”寄寓了我对革命的神圣使命感和必胜的信心。(每点2分) 9.(6分)(1)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牵挂,叮嘱……)。父亲对妻女的牵挂或者父亲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2)对目前家里状况的介绍及欣喜之情。(家里的生活变好了,新添了三亩地,新添了门楼,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3)对目前的革命形势的介绍及乐观之情。(虽然还乡队回村复辟但有八路军守护家乡。)(每点2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EIT(每处1分)11.(3分)C 12.(3分)C 13.(1)(4分)(柳宗元)被授予礼部员外郎,恰逢当权人获罪,依例贬出京城当刺史。(“拜”,被授予官职;“会”,恰逢;“用事者”,当权人;“例”,按例。每处1分。) (2)(4分)子厚不看重自己,认为功名事业可以立刻完成,所以获罪而被贬斥。(“不自贵重”,宾语前置句,应为“不贵重自”;“立”,立刻;“就”,完成;“坐”,获罪。每处1分。) 14.(3分)①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令和禁令。①合理解决了当地百姓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的问题。①指点当地读书人写文章。(每点1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B 16.(6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3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33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 科学家们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有关。今天,科学家们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 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随即转移。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 为了生存而迁徙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 这个学说的提出者列举理由来阐明大哺乳动物所遭受的气候变迁之害。大哺乳动物比小哺乳动物食量大,进食次数多,所以迁居新生境后所遇到的气候变迁的影响也比较严峻。同时,由于大哺乳动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哺乳动物的长,因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愁”不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它是自古以来产生于任何离家怀乡之人的心中的情感。但是,如果把这一概念限定于自现代社会诞生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它就有了某种实在的含义。在这里,“乡愁”不只是一种超越于时空的情感存在,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所谓的“乡愁”是在现代性发展观照下的“乡愁”,只有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才能考察它所代表的时间维度和心灵指向的深层原因,“乡愁”才有作为方法论的可能性。 把“乡愁”作为方法,意味着以此出发,把自己置身于民族生活之流中,去感受民族生活的种种。鲁迅以一种充满“乡愁”的情感来写《祝福》,他对祥林嫂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或“怜悯”,而是意识到“祝福”背后深刻的文化属性及这一属性对个体生命的巨大影响。鲁迅一代知识分子的“乡愁”中包含着启蒙的现代性的目光,它也是民族自我发现之前提。在这一现代性视野下的“乡愁”中,他不只发现了“村庄”“乡土”“国民性”与“民族文化结构”,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人”的生活之源和精神之规约。但是,鲁迅一代所处的语境是西方现代性观念进入封建帝制的中国之初,“现代性”以绝对的积极因素存在于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空间中,在这其中,“乡愁”常常是作为“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是被批判的对象。一个世纪以后,除去其中自然的“怀乡”因素,“乡愁”几乎被固定为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反现代性潮流的情绪。但是,以今天的社会现实和文明发展方向来看,我们却恰恰需要重新反思这一保守主义倾向和反现代性情绪。因为“现代性”已经成为布满中国生活各个缝隙的事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它以激进的和强势的推进力瓦解了中国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它的“消极”因素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保守主义”和“反现代性情绪”将会起到一个反向的阻碍作用。 在这一情形下,重返“乡愁”,是重新思考“乡”在中国生活中的独特意义。“乡”既是实际的乡村、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花草,也指中国独特的文化意义上的“乡”,乡土生活、农业文明、乡土文化等等。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一“乡”内部有怎样的生活样态,这些样态哪些应该属于“需永恒不变的一半”,哪些则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名校模考新题型练习(共八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名校模考新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2023年2月3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为后续线路开通运营创造条件。验收完成后,预计4月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静态验收是高速铁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工程建设、系统设备等的第一次全面“体检”。铁路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将检查确认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 福厦高铁于2017年9月全线开工,正线全长277.42公里,设计最高行车时速350 公里。建成通车后,福厦高铁将推动福州、厦门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加速经济贸易,让城市更繁荣。福厦高铁的修建,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带来益处。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根据文中信息,给"静态验收"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4分) 二、2023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城市街道拐角,一部补鞋机,一个工具箱,外加剪刀粘胶纤维线和几只大小不一的棉拖鞋,修鞋匠与修鞋人聊着家长里短,开胶、断线、破掌的鞋子也就修补好了;曾经,丢了钥匙的孩子急得团团转,爸妈没有过多责备,走出小区,请配钥匙师傅重新再配一把;曾经,骑自行车上班一族,车胎扎了、车圈瓢了、车链断了,一点也不慌,只要往单位门口的修车摊一放,和修车大爷打个招呼,下班骑走就好。曾经,留守家中的老人总能听见“磨剪子戗菜刀”吆喝声;曾经,换纱窗、洗油烟机、空调加氟,各类服务①……一双双灵活熟练的手,让一件件破损的物品②,修补物品的同时修复了心情。这,何尝不是温暖的一幕? 可是,近年来,曾经和人间烟火气紧密联系的“小修小补”摊点,感觉是越来越少啦!一些专修老物件的摊点,跑遍通城也难寻踪影;那些手工业艺人,走遍街角也难觅足迹。曾经,那些“小修小补”的城市低收入群体,他们从不“躺平”,③,靠手艺吃饭,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这些“小而精”“小而专”的工作,努力奋斗,不断融入城市生活。是他们,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更便利、更舒心的感受,也让我们懂得人间烟火气的珍贵!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技能高考高三语文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3题,每题3分,共39分〕 1.以下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断章取义.〔yì〕强聒.不舍〔guā〕掠.夺〔lüè〕 B.不能容赦.〔shè〕佝.偻.〔gōu lóu〕闲游浪荡.〔dàng〕 C.不旁骛.〔wù〕蜩.翼之知〔tiáo〕教导〔huǐ〕 D.亵渎 ..〔*ièdú〕不二法.门〔fǎ〕羡.慕〔qiàn〕 2.以下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兴致勃勃无关紧要漫不经心风驰电掣 B.万劫不复遍体鳞伤脍炙人口兴高采烈 C.异想天开有条不紊人才倍出心安理得 D.奋不顾身潜移默化走马观花举棋不定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1〕希拉里说,美国的伊拉克政策目前正处在十字路口,美国应及早从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中。 〔2〕面对严峻的治安形势,公安机关庄严承诺,他们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地履行打击犯罪的职责,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在国梁,孔令辉退役之后,王励勤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 A.摆脱自始至终首当其冲 B.摆脱自始至终当仁不让 C.脱身一如既往当仁不让 D.脱身一如既往首当其冲 4.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改革开放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 ..,包装也精巧了,因而更受群众的欢送。 B.开展需要空间,个性开展更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 ..的。 C.只要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些了解,才.能到达天地境界。 D.不仅 ..他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剪纸粗暴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 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 ....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 D.节日的东大街,灯结彩,车水马龙 ....,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还有家属的同志们,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B.每当橘红色的斜阳撒下离别的金粉时,从这里就会送出美妙的音乐。

第三模拟(仿新高考I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 (仿2023年新高考I卷) 第三模拟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各类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及必要的算力基础和庞大的数据模型,有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 这项技术有效推动机器学习向人类所需要的方向迈进,并在较短时间内运用到多个领域。在文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对象是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通过处理原始数据,经典作品的风格特点被提取出来,实现由艺术原作到人工智能作品的风格迁移。相关程序在专业网站公开测试后,便捷、高速又高效的应用性优势令人心动。 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一项数字艺术大赛中夺得冠军。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设计图在布局、用光、人物造型等多个方面超越参赛的人类选手作品。类似的进步激发了人们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艺领域的热情。 从已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目录来看,现有技术模型分为三组九个类别。其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文本驱动型。用户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游戏段落等。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

2024届高三仿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仿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7分) 材料一: 在丹皮尔的著作《科仿真学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解释按其本质来说,一般也就是用我们的心灵比较熟悉的现象来说明新的现象。”实际上科普大抵也是一样,我们需要用公众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来解释他们未必熟悉的,或者可以这样说,科普要从受众已经知道了什么开始。 但是对于某些参与到科普之中的科学家来说,他们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们是来讨论科学的,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单刀直入,直奔正题。这其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如果在开始之前不能达成共识,或者说不知道目标受众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那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有时候你叙述的是他们完全不懂的,或者是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的,往小了说这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往大了说这无益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也就是说,在正式开始之前,双方要达成共识,寻找共同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交流和沟通,实际上这也是为了后续的交流能够“共情”。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这种“融入”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难以察觉的,他们消费科学和技术产品,但是往往并不知道这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就此而论,科学实际上在某些“消费者”看来跟他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当然这种距离往往是心理距离或者认知距离,而非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同时,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赏识的东西,都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所以有必要从公众理解的角度来探讨科学,传播科学,但是理解的前提就是需要他们知晓科学。至于如何知晓,那就需要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入手。 为什么我们主张科普需要从公众的身边之事开始呢?我想原因 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非科学从业者来说,走出校园之后他们就很少会系统性地接受科学方面的信息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解决“吃穿住用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方面。因而从他们关注的方面着手也能获得传播科学的最大公约数。第二,公众的身边之事往往是他们沉溺其中而没有真正体会到这里蕴含着大量科学的“琐事”,从这些地方出发,更能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能够引领他们更多地关注科学。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科学文化也不仅仅是科学共同体的文化,而是为广大公众所接纳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应该成为一种精神气质,那么公众的身边之事往往会成为普及科学、建设科学文化的“变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静安(王国维)的“境界”说重视感受作用在作品中具体之呈现,严沧浪(严羽)的“兴趣”说重视感发作用本身之活动,王阮亭的“神韵”说重视由感发所引起的言外之情趣,其重点虽各有不同,然而如果就这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而言,则他们却都是因为有见于当时诗歌中属于兴发感动的这一种质素之逐渐消亡,因此才倡为种种诗说的。 沧浪之兴趣说,乃是针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派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补偏救弊之言。阮亭之“神韵”说,则是针对当时格调派的模拟因袭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至于静安先生的境界说,则是针对清代词坛之宗法南宋,重视工巧堆垛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从以上的论析来看,中国历代诗论虽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主张,然而其兴衰更替的变化,却隐然是有着一线脉络可寻的。其实在中国诗论中,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术美一派的各家主张外,其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和重视,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当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周秦两汉之际,在儒家思想笼罩之下,于是遂有“比兴”“言志”之静论,虽然也曾注意及“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然而其重点却全以政教感化之实用的价值为主。如孔子论诗之从“可以兴,可以观”,到“可以群”“可以怨”以及“事父”“事君”之说,和《毛诗·大序》之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美教化,移风俗”,这种种说法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至于魏晋以来,则儒学既已逐渐式微,于是一般文士遂对于文学之独立性有了普遍的觉悟,于是当日之诗论,遂亦对“心”与“物”之感发作用,有了纯艺术性的体认,如陆机《文赋》所提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及钟嵘《诗品》所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种种说法,便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及至佛学盛行之后,其禅宗一派渐与中国固有之道家思想相融汇,因此对于“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遂又有了另一番新的体认,因此对诗之品评,乃又形成了一种玄妙的喻说之方式。严羽

2024届新高考ⅠⅡ卷区一轮复习考点提分模拟第八卷(部编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新高考ⅠⅡ卷区一轮复习考点提分模拟第八卷(部编版)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消费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一切都是服务,被用来消费的东西绝不是作为单纯的产品,而是作为个性服务,作为额外赠品被提供的。从“吉尼斯对你很好”到空姐的微笑及有些自动售货机的道谢声,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美妙的热心服务包围着。被奉献和善意的组合包围着。即使小到一块香皂,那也是一群专家为使您皮肤光滑而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思索后的成果。 今天没有任何东西是单纯地被消费的,即被购买、被拥有,而后就这样被耗尽。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是为“您”服务的,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您”这一直接宾语,没有这套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那么消费只会是消费而已。正是这种额外赠品、这种个性效忠的热情为它赋予了完整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满足。当代消费者们沐浴在关切的阳光中。 这种额外赠品和关切的机制,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都有其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退休金保管、多种津贴、补助、保险、证券交易),就像F.佩鲁所说:“当局发放社会津贴,目的不在于酬劳生产服务,而是满足需求,来纠正权力的过分垄断。”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再分配的真实效率及其经济机理,我们感兴趣的是它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由于其财产的提取和拨付,已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指称这些制度完全是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社会保障、保险、保护儿童、保护老人、失业津贴。领薪者非常高兴能收到以赠予或“无偿供给”形式出现的、他以前被剥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简要地说,这便是J.M.克拉克所指的“伪市场社会”。 除了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外,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更加非官方、非制度化的系统。那就是一整套“个性化”交流网络侵入了消费的日常性。因为它意味的确实是消费——对人际关系、对团结、相互性、热情以及对以服务形式标准化了的社会参与的消费——这是一种对关切、真诚和热情的持续性消费。这种符号化的关系对于身处一个社会距离和社会关系紧张已成为客观规律的体系中的个体来说,比起生理上的进食来,更是他维持生活所需要的。 自发的、相互的、象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是西方社会的基本事实。正是在此基础上,人们参加了使人际关系重新回归到社会循环轨道上去的系统过程,并参加了对这种符号化关系、人际热情的消费,迎宾小姐、社会福利员、公共关系工程师、广告女郎这些职员都把额外赠品、他通过制度化微笑来为社会关系上点润滑油当作现世使命。到处都可以看到广告在摹拟那些近似的、亲密的、个人的交流方式。它试图用家庭主妇们面对面交谈的口气对家庭主妇讲话,试图用老板或同事的口吻对干部或秘书讲话,试图像朋友,或内心声音一样,以一种反省的方式对我们讲话。它就这样通过一种真实模拟过程,在没有亲近的地方,在人们之间或者人们与产品之间,轻松便捷地营造出了亲近的氛围,而这是属于广告中被消费的东西(可能是自先被消费的)。如果要请公认的社会心理学家来使黑暗的人际关系重新回到团结、交流的轨道上来就需要支付很昂贵的费用。 整个服务行业都是如此:商人、银行职员、商店售货员、商务代表、咨询服务、促销服务,所有这些调节、销售和推销人际关系的职业,以及社会学家、采访记者、经纪人和推销员,这些人的职业规律要求他们与他人“接触”“参与”,对他人的“心理感兴趣”——在所有这些职业和角色当中,相互、“热情”的内涵都被包括在规划程序及职能实施里了。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最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基础滚动练8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

基础滚动练8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基础双练+名篇名句默写 (用时:30分钟分值:3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2022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王淦昌便是在这场伟大事业的奋斗中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事的国内顶级科学家、大批优秀科技专家中的一位。 1955年1月15日,党中央做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但此时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失去了几乎所有外界力量的帮助。从此,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始走上了完全①的道路。 一座碉堡,几排简易的营房,十几顶军用帐篷,这就是我国第一个爆轰物理的实验场,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一个工程兵靶场。王淦昌等人就在这里②,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来岁的年轻的攻关队伍,③地进行着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这里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冬天,经常是风雪交加、飞沙走石,有时候大风能把军用帐篷掀起来,试验队员们的被子上总蒙着一层厚厚的沙土,一个个成了“土行孙”;夏天,太阳像火盆,烤得人挥汗如雨。王淦昌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9分) 我们身边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容貌和身体状况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然而,①。 研究发现,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生物“时钟”,记录着不同的年龄。这些“时钟”在个体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日常生活中,如果你经常用右手,右手往往看起来比左手更老;②,眼角更容易长鱼尾纹。由此可见,皮肤能最直观地呈现衰老。那么,皮肤之外的器官呢?研究人员测算后得到的结论——人体不同器官和系统的衰老速度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生物“时钟”。此外,每个人每个器官的衰老程度差异,③。科研人员用这些信息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了一些可能与衰老速度相关的基因或者代谢通路。 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无论个人外表怎样,只要内心是年轻的,依然可以很美很健康。 4.下列句子中的“个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个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修改后的效果要比上一版更好。 B.他都老大不小了,个人问题还没解决,大家都为他操心。 C.王明前两天获得“抗疫先进个人”荣誉,高兴得不得了。 D.个人的想法只有自己清楚,不说谁也没办法了解。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文言基础双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6分) 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 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命复其官荫 ..贾胡得美珠,剖 ..。上谓侍臣曰:“吾闻西域 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 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譬如有一个荒村,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 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譬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白香山在《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就戏剧说,无言之美更容易看出。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梅特林克的作品就是好例。譬如《青鸟》的布景,择夜阑人静的时候,使重要角色睡得很长久,就是利用无言之美的道理。梅氏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近代又有一种哑剧和静的布景,或只有动作而无言语,或连动作也没有,就将靠无言之美引人入胜了。 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要说明雕刻上流露和含蓄的分别,希腊著名雕刻《拉奥孔》是最好的例子。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法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块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而不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两税之弊

练案8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两税之弊》) (用时:40分钟分值:5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0分) 负压救护车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负压救护车车体是一个密闭的负压舱,里面有一套负压装置,可以使舱内的负压值在-10 Pa至-120 Pa之间。这样一来,新鲜的空气只能从外界向车厢内流动,而车厢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不能直接排出车外,有效地防止了对外造成污染。 负压救护车的第一重防护来自负压救护车医疗舱,它本身就是一个大型负压舱,在保证一定的新鲜空气输入的同时,将舱内空气过滤消毒排出车外,这样①;第二重防护是负压担架舱,舱内会形成一个固定的空气流场,空气始终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再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最大限度地②。负压救护车能够有效隔离感染者,使负压舱内的③,让狡猾的病毒在舱内没有藏身之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根据文段内容,给“负压救护车”下定义,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典故描述蜀道的来源的句子是“,”。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褒贬不一,苏洵在《六国论》中评论刺秦事件的句子是“,”。

(3)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词赞美和表达它的磅礴与大气,如“,”。 三、一文双练——《两税之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 ..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 ................ 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 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 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 .....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泚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 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 ... 逋负 ..,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兹事臣固熟思之,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 四年春正月庚戌 ..朔,赦天下,诏两税等第,自今三年一定。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 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 ........泌闻之,惆怅而不敢...。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 言。秋九月,元友直勾检诸道税外物,悉输户部,遂为定制。岁于税外输百余万缗.、斛,民不堪命。诸道多自诉于上,上意寤,诏:“今年已入在官者,输京师;未入者,悉以与民;明年以后,悉免之。”于是东南之民复安其业。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利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已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古人有言:“贫不学俭。”夫多财者,奢欲之所自来也。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丰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也。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有删改) 第一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融合模拟考试试卷(八)(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教考融合模拟考试试卷(八)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们认为,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只是要把义放在首位,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 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墨子那里,“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二者是统一的。这里有一个对于“利”的不同理解的问题。孔子和孟子所谓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 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在墨家那里,“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 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所以,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 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害中取小,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认为公利,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

考点08文学常识篇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与春季高考高频考点讲义与强化训练(原卷版)

考点08:文学常识 一、命题易错点设置 (一)混淆高低、前后、左右等含义 在考查官职职位高低,时间前后,车位、席位的尊卑等时,命题者常常用与实际意义相反的词语迷惑考生。 (二)混淆官员、部门职权范围 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一两项不属于它的职责内容,扩大了职权范围,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省各部的职责权限不一样。 (三)弄错宗法礼俗及其等级标准 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祭品)标准混淆在一起。 (四)混淆名称称谓常识 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人物并称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五)弄错官职任、免、辞 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职、免职、辞职等含义的文言词。命题人常常有意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六)故意以今律古 命题者故意不考虑语言的历史发展,按照后代的词义和语言习惯去解释古代词语。 又如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考试,11 题D项“视事,指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初,需考察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风情,故称‘视事’。”“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不是今义“考察当地政事和了解民俗风情”。 二、解题技巧 (一)借助字形推断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形声字的形旁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考生可以根据形旁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再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涉及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礼俗、刑法类的一些字词的选项就可以采用借助字形推断,推断其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二)借助已知判断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①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