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煤矿水害调查报告
煤矿水害难题分析报告

煤矿水害难题分析报告一、引言煤矿水害作为煤矿生产中一个重要的难题,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煤矿水害主要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涌入矿井,造成井下水位升高、井下积水、瓦斯突出等现象。
本报告对煤矿水害难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煤矿水害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煤矿水害的成因1. 煤层含水量高:煤层中的含水量高,一方面会导致矿井开采时地下水涌入,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矿井水害的严重性。
2. 矿山地质构造复杂:部分煤矿所在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大量的隐蔽断层和裂缝,容易导致地下水涌入。
3. 矿井排水系统不完善:有些煤矿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及时有效地将井下积水排出。
三、煤矿水害的影响1. 生产受阻:井下水位升高和井下积水会导致生产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延误生产进度,严重影响煤矿的经济效益。
2. 人员安全受威胁:积水和瓦斯突出极易引发矿井事故,对矿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3. 环境污染:井下积水含有大量杂质和有害物质,排放到地表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四、应对煤矿水害的挑战1. 技术难题:煤矿水害防治需要依靠先进的地质勘探、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排水系统设计等技术手段,这对煤矿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2. 成本压力:水害防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煤矿生产利润较低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节约成本也是一个挑战。
3. 管理困境:煤矿水害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与协调,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管理难的问题。
五、煤矿水害应对策略1. 加强勘探研究:通过充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准确了解煤层中的水情,为防治水害提供科学依据。
2. 配备先进设备:合理选用先进的水泵、排水系统等设备,确保排水效率,以降低煤矿积水的风险。
3. 构建合理排水网络:合理规划和布置矿井内的排水系统,实现各个巷道和工作面的联通,形成完善的排水网络。
4. 强化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水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研报告煤矿水害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内部水源的积聚、渗入或突发性水灾等因素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水害隐患是煤矿生产中一种十分常见且危险的问题,在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中,水害隐患已经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煤矿水害隐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煤矿水害隐患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煤矿水害隐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选择了山西省某煤矿作为调研对象,对该煤矿的各个区域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矿方人员进行了交流。
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煤矿工人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分析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1.煤矿水害隐患现状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该煤矿存在以下水害隐患:矿井内水源积聚、井壁渗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等。
这些隐患不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对煤矿的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2.煤矿水害隐患原因分析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煤矿水害隐患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水害防治措施和监测手段,以及矿井地质条件和排水设施的不足。
3.解决方案和建议针对煤矿水害隐患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加强煤矿水害隐患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适当的水害管理体系;改进煤矿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和效率;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水害事故的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煤矿水害隐患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解决煤矿水害隐患问题,我们建议煤矿企业加强水害隐患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改进排水设施并提高排水能力,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沟通等。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

煤矿水害及治理评估报告1. 简介1.1 背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排水。
由于煤矿的特殊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废水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治理,将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水害。
1.2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煤矿水害进行评估和治理方案提出建议,以保护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2. 煤矿水害的类型2.1 赋存状态煤矿水害主要存在于煤层中的各种赋存状态,包括涌水、渗水和突水等。
涌水主要发生在煤层裂隙或煤层中的管孔等空隙中;渗水主要发生在煤层围岩中的裂隙和孔隙中;突水则是指煤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突然涌出大量水体。
2.2 水质特征煤矿水害中的水质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浊度、高含固体悬浮物、高含铁、高含硫及高含砷等特点。
这些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均具有较大的危害。
2.3 影响因素煤矿水害的发生和扩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矿井开采方式、采煤工艺及采矿高度等。
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3. 煤矿水害的评估方法3.1 监测与调查针对特定煤矿水害问题,进行现场监测与调查工作,收集数据和样品,分析水质特征、水源及水量等关键参数,并对煤矿的地质情况、开采方式等进行实地调查。
3.2 分析与评估借助现代地质、水文和环境学等科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和样品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水质特征、水源及水量等参数的分析,确定煤矿水害的程度和范围。
3.3 风险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煤矿水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水害的类型、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敏感度,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导致的影响。
4. 煤矿水害治理方案4.1 治理原则煤矿水害治理的原则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综合治理为手段。
在制定治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水质处理、水源调控、矿井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4.2 治理措施4.2.1 水质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悬浮固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以保证排放水体的安全和健康。
贵州毕节大梨树煤矿地质灾害及其治理

① 二叠 系 中统茅 口组(P溯 ):浅灰 一 灰 白色 、中一 厚 层状细晶石灰岩 ,具缝合线构造 ,含少量燧石 团块及炭 泥 质条 带 ,产 腕 足类 动物 化 石 。据 区域 资 料 ,其 厚度 大
评估 区位于清水铺 向斜西翼南段 ,总体呈一单 斜 构造 ,地层走 向近南一 北 ,倾 向近东 ,倾 角 30。~38。,一 般 33。。根据 地 表 填 图 、钻孔 揭 露 以及 矿 井 巷道 掘 进 资
}收 稿 日期 :2017一l1一l9 修 回 日期 :2017-1卜 20 作者简介 :李峰 (1984一),男 (汉族 ),河南商丘人 ,工程师 ,现从事煤 田勘探 、煤矿地质环境调查 、水 资源环境调查等地质工作 。
矿区范围内目前发现滑坡一处 ,未发现崩塌 、地 面 塌陷 、泥石 流等地质灾 害 ,但存在发 生地质 灾害 的隐 患 。在 以后 的 矿 山 开采 过 程 中 ,易 加 剧 及 诱 发 现 有 灾 害 和 其 它灾 害 ,对 矿 山生 产 、村 民建 筑 、矿 山地 面 工程 设施 构成 威 胁 ,危 害 程度 大 。 6.1 安全 开 采深 度
(4)建 议 对矿 区 内 的冲 沟设 置 长期 的水 文 观测 点 , 在 陡崖地 段 设置 地 表位 移观 测 点 。 (下转 第 157页 )
2018年 6 J9J
两 部探 矿T 程
157
图 3 9号煤 层 采 用 厚 度 分 布 图
图 4 15号 煤 层 采 用 厚 度 分 布 图
本 矿 区 内矿 层 的 上 覆 岩 层 的 厚 度 在 0 ̄950m ,均 小 于安 全 采深 ,表 明 当矿 层被 开 采后 ,在形 成 大 面积 的 采 空 区域 后 ,上 覆 岩层 就 会发 生 移 动变 形 ,从 而 影 响地 面建筑及 加剧 现状地质灾害 ,同时可能 引发井 田及其 影 响范围内地 面塌陷 、地裂缝 、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 害 的发 生 ,对 矿 区及 采 矿 活 动影 响 范 围 内 的村 寨 、公 路 和 地 面 工业 广 场 的危 害程 度大 。 7 矿 山环 境 保 护与 综合 治理 技 术方 法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研报告

关于煤矿水害隐患调研报告煤矿水害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倒灌、突涌、涌水等原因导致的煤矿矿井、巷道等地下工作空间被水淹没的现象。
这种水害不仅对矿井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导致矿工伤亡和环境污染。
因此,煤矿水害隐患的调研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次调研选择了省煤矿作为调研对象,并采用专家访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该矿井存在以下隐患:1.不完善的地质勘探和预测。
在矿井开采前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未能准确预测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状况,导致开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涌入的风险增加。
2.井下排水设备不完善。
该煤矿的排水系统存在漏洞和缺陷,无法有效将井下积水排除,导致矿井内部的水位上升,增加了煤矿水害的风险。
3.防水施工不规范。
在矿井建设和巷道施工阶段,未能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导致地下水直接进入巷道,加剧了水害程度。
4.矿井固体回填不及时。
由于矿井回采退矿导致的巷道塌方,未能及时进行固体回填,造成了矿井废弃区域内的积水,增加了水害的潜在危险。
接下来,通过现场观察,对煤矿的水害隐患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1.水位上升。
在巷道和采煤工作面的观察中,发现水位明显上升,尤其在降雨季节或煤层含水量变高时更为明显。
2.巷道渗水。
在巷道的墙壁和顶板上,经常能看到水滴或者水渍,说明地下水正通过巷道的壁板渗入矿井。
3.存在积水点。
在矿井废弃区域发现了大量的积水点,透过井口可看到积水面,这些积水的存在增加了巷道塌方和水害的风险。
针对以上隐患,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1.强化地质勘探和预测。
在矿井开采前,要加强对地下水的勘探和分析,准确预测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为开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排水系统。
加大对排水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
并且加强对井下积水的监测,及时排除井下的积水。
3.规范防水施工。
在矿井建设和巷道施工时,要严格按照防水要求进行施工,并在施工完后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防水效果。
矿井水害调查报告

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编制:XXXXXXXXXXX煤矿二0一一年三月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一步查清本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
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整,2011年3月份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测绘、矿井涌水量的调查分析,相邻矿井的资料搜集,编写此报告。
二、矿井概况1、地理及交通位置XXXXXXXXX煤矿(整合)矿区总体呈一不规则多边形分布,矿区范围东西长0.87——2.07km,南北宽0.49——1.01km,地理坐标:东经106°05′50″——106°07′05″,北纬27°20′20″——27°20′53″。
XXXX煤矿位于金沙县城310°方位,距XXXX城区约28km,行政区划属XXXX管辖,距安洛乡约2.5km,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矿区属云贵高原中高山地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处位于南东部的大坡,海拔为1697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部,海拔为1463.2m,相对高差233.8m。
评估区为中低山构造侵蚀—剥蚀缓坡沟谷地貌,山坡为砂、页岩、灰岩,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为残坡积物堆积形成的缓倾斜的坡积地貌,一般地形坡度5—35°。
3、地表水本地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区内井泉分布在村寨附近,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供生活用水。
矿区地势北部低,南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排泄条件良好。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矿区东面的安洛河出口,标高约1250m。
煤层赋存标高在1250—1550m之间,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矿井水情水害调查分析报告

神达栖凤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情水害调查分析报告2013年3月矿井水情水害调查分析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一、目的与任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一步查清本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
经矿委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
本季度通过对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我矿老井采空区清查,与历史老窑调查,相邻矿井的采掘情况进行整理上图,特编制本报告。
二、矿井概况1、地理及交通位置山西忻州神达栖凤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宁武县城西北直距约3km处,行政区划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西南与石碣上煤矿相接,东部有宁苛、朔黄铁路通过。
井田东部有水泥路通往宁武县城,交通较为方便。
北纬:39°00′18″─39°02′01″,东经:112°14′57″─112°16′53″。
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宁武轩岗矿区(北部),井田内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形为西高东低。
井田最高处位于井田西北部,海拔为1798m,最低处位于井田内东部的沟中,海拔为1447m,最大相对高差351m,属中高山区。
区内局部地段被黄土覆盖层受到强烈的侵蚀、切割、多形成土梁、峁地形,一般呈南北向展布,同时发育近东西向冲沟,冲沟两侧分支沟谷发育,沟谷底大部分比较开阔,多呈“U”字型,部分地段狭窄,呈“V”字型出现。
3、地表水区内无大的河流。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有季节性溪沟,但对矿床充水性影响较小。
4、气象井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全年气温最低在1月份,为-27.2℃;最高34.8℃,在7月份,年平均气温 6.2℃。
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为468.1mm,降水量最少在1月份,平均为15mm,年平均蒸发量为1902.3mm,最大在5、6月份,最小在1月份。
霜冻期为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无霜期约189天。
煤矿水患调查评估报告

煤矿水患调查评估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水患问题在我国不断凸显,给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评估报告旨在全面分析煤矿水患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煤矿水患问题,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评估: 1. 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多个煤矿现场,仔细观察和记录矿井内外水患情况,包括水位、渗漏状况等。
2.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煤矿的历史数据,包括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矿井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3. 专家访谈:我们采访了多位矿山工程师和地质专家,就煤矿水患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煤矿水患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下水渗透和涌入矿井的现象普遍存在。
2. 煤矿水患给矿山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矿井塌陷、设备损坏等。
3. 煤矿水患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影响分析煤矿水患对矿山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成本增加:矿井内的积水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增加了矿山运营的成本。
2. 安全隐患增加:矿井积水会导致矿井塌陷等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
3. 地下水资源受到破坏:矿井内的水污染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影响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强地质勘探:在煤矿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全面了解地质条件,为后续的防水工程提供依据。
2. 完善防水设施:在煤矿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防水设施的设置,包括排水系统、防渗墙等,以防止地下水的涌入。
3. 加强水文地质监测:对煤矿地下水位、水质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水患问题。
4. 推广科技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地下水位监测传感器、水文地质模拟等,提前预警和预测煤矿水患的发生。
结论煤矿水患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矿必须高度重视老窑积水情况,并标绘在矿井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在建井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探放水工作,特别是在采空区或老窑附近采煤时,要采取“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措施,并做到“有疑必停”。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窑积水的突然涌出。
(5)矿井涌水量
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2007年提交的《贵州省毕节市17号矿权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约10m²/h,最大涌水量20m²/h。
矿井涌水量预算是在正常情况下计算得出,未考虑今后开采岩石裂隙的扩张与上(覆)下(伏)含水层沟通及降雨极值等引起的流量变化。因此,矿井疏排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并在今后生产中及时修正涌水量值,合理选择排水设备
d、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一弱含水岩组,是矿区直接充水岩层。岩性为一套砂岩、泥岩、粘土岩夹煤层(线)组成,厚105-115米。含基岩裂隙水。
e、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为一含水岩组,其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夹少量白云岩、白层质灰岩。岩溶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含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是矿床底板间接充水岩组,富水性较强。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断裂构造、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开采煤层的资源量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第二章 矿井水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二○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二、参加调查人员:王阳明 陆奇林孙卫平
三、调查路线:
工业广场→各老窑→沿煤层露头→大梨树煤矿矿井口→回到矿
4、气象
区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年均气温12.8℃,最高气温34.1℃,极端最低气温-10.9℃,最热为6-8月;最冷为1月。年均大降雨量达954mm;平均风速1.0m/s,最高风速为21.4m/s。
5、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采空区主要是整合前三矿井(大梨树煤矿、茶树湾煤矿,罗汉山煤矿)的开采及原本区内的大量小煤窑非法开采形成的。整合前的矿井均采用斜井开采,整合前三矿井及小窑采深一般为垂深100m以内,18、69号煤层沿煤层露头100m垂深内已采空。
二、矿井概况
1、矿井位置、隶属关系
大梨树煤矿位于毕节市八寨镇(毕节市北东41°),矿区距八寨镇13Km,直线距毕节市20.5Km。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5°25′13″~105°25′59″,北纬27°25′19″~27°26′59″。矿区东侧28 Km外有毕节至沪洲321国道通过,毕节至普宜公路(县道)在普宜镇与321国道相接,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县道相通,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2)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
矿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另外一部分是地表浅层潜水及风化裂隙水,多数不产生深部迳流循环,而是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入大河中给水源。
②地表水渗入补给。
③煤系中砂岩含水,但本身含水量较小。
(4)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综上所述,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四、调查方式
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行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及大梨树矿井采空区(老巷道)相对应地面进行踏查。
大梨树煤矿水害调查报告
————————————————————————————————作者:
————————————————————————————————日期:
贵州省毕节大梨树煤矿
水
害
调
查
报
告
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编制:
毕节大梨树煤矿煤矿
二0一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
一、目的与任务
矿区老窑开采历史悠久,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矿区内煤层倾角较大,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100m,主要开采18、69号煤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经近几年的清理、整顿,关停了部分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情况有所好转。目前大多数老窑井巷均有积水,由于大多都已封闭,因此未能进行详细调查,积水情况不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一步查清本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安全。经矿领导开会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整,2013年5月份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测绘、矿井涌水量的调查分析,相邻矿井的资料搜集,编写此报告。
b、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为一弱含水岩组,是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岩组。岩性灰绿色、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厚度435-480米,含岩溶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含水性中等。
c、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为一弱含水岩组,是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岩层,其岩性上部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夹薄层泥岩,下部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及粘土岩,厚45-50米,含基岩裂隙水。
大梨树煤矿隶属毕节市煤炭管理局管辖,是毕节市煤炭开发规划的矿井之一
2、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的山头,海拔标高1858.5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面的冲沟处,海拔标高1407米。属高原侵蚀地貌,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451.5米左右,属高原中低山地貌。
3、地表水
矿区内地表水较为发育,矿界南面,有一由东—西流向的小溪沟,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渗透性较差,对矿床水有一定的影响。
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水文地质概况
(1)矿区内含水层及隔水层情况
矿区内出露地层按岩性自上而下有以下含水岩组及隔水岩组:
a、第四系(Q)含水岩组:主要为砂、泥岩、腐植土、亚粘土等松散堆积层、冲积层,多分布于洼地、沟谷两侧及缓坡地带,厚度变化不大(0—5米),它是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同时又是地表水汇集渗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