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纲要》第三章知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际传播

一、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1、什么是人际传播?

2、理解人际传播的核心是什么?

3、什么是人类确认自我、通过对话实现心灵相遇的重要手段?

4、人际传播的第一个目的是什么?

5、“丹斯螺旋模式”

6、人际传播的“社会交换理论”

7、鼓励人们跳出主体与客体相互对立的“我——他”传播关系,转向具有人格特点的“我——你”传播关系,用“对话”的方式改善人际传播的学者是?代表著作是?

8、人际传播能力

9、人际传播能力的三个主题

10、回应的两种方式

11、体语

12、人际距离划分为那四个区域

二、问答

1、“我——他”的人际传播特点是什么?

2、“我——你”的人际传播特点是什么?

3、“我——他”的人际传播与“我——你”的人际传播的区别是什么?

4、简单阐述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5、简述我——你“人际传播的三种关系。

6、简述影响人际传播的三种社会讯息

7、简述人际传播中的“装相”与“本相”理论

8、简单阐述“约哈瑞窗口”(图略)

9、简述人际交流中“你-语言”和“我-语言”的区别,为什么我们主张要采用“我-语言”来进行交流。

10、简述谈话中的三种方式。(见附录)

11、如何学会“倾听“

12、你认为”网聊“属于人际传播吗?为什么?

三、论述

1、人是如何通过人际传播认识自我的?请举例说明。

2、请从人际传播中的“装相”与“本相”理论来谈一下你对“网络交流”的看法。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说话者在交流时,有时候说话人似乎经常模仿对方的行为: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口音、语速和手势、表情,变得和对方更相似。但有时,说话人又会做出和对方相反的举动,夸大本人对方的差异。请用传播适应理论(见附录)阐释这一现象。

(附1:传播适应理论

趋同和趋异的过程是传播适应理论(简称CA T)最初的核心。它最早由1973年霍华德·贾尔斯(Howard Giles)在《关于语言中人际适应的一个理论:一些来自加拿大的数据》提出。

在传播过程中,我们会试图调整言语风格以适应那个他人。这一过程有两个方向:趋同和趋异。

趋同行为往往发生于传播者希望增加吸引力,寻求赞同,表示认同的情况下。研究亦表明,某种程度的趋同行为是得到认可的。例如,对一个试图模仿你的说话风格的人,你的反应多半是积极的。

趋异,即向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和趋同正相反,它夸大了彼此之间的差异。传播者使用趋异主要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特征、群体特征以及谈话中的权力和角色差异。语言上的趋异同样能表现在语言、方言、术语、行话上。当说话人刻意强调这种差别的时候,动机就很为明显。

附2:谈话的三种方式:进攻式、说明式、顺从式

其中说明式的说话是一种清晰的、不含判断地说出自己感受、需要和想法的方式。这样做并不会贬损他人和他们的愿望。你只要简单地用开诚布公、描述的方式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