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摘要:在我国的农业种植历史上,大豆种植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大豆的高质高产在农业领域中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营养成分,因此想要提升大豆的产量,还是要从施肥做起。

本文将围绕大豆生长的实际特点,总结大豆的科学施肥技术。

关键词:大豆;可惜施肥;技术大豆施肥与其生长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在对大豆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一要注重施肥的程序,依照合理的程序逐环节地合理施肥;二是要把握住大豆生长的关键点,针对重点问题施展有效的施肥技巧。

大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既要保证大豆的充足营养,又要发挥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因此在任何一个生长时期施加氮肥都不应该影响到根瘤菌生长或引起倒伏,同时也要做到氮磷钾肥与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一、大豆的生长特性要想探究大豆的施肥技巧,首先要对其养分吸收与营养积累的特性展开研究。

(一)大豆的营养特性1.大豆养分积累大豆全生育周期一般为90-130天,因品种、种植区域及播种时期而有所不同。

幼苗期到分枝期是营养生长阶段,这个时期营养供给充足就会表现为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和茎杆粗壮。

开花期到鼓粒期既是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又是主要养分吸收的高峰期。

在成熟期大豆干物质的分配中,子粒占33.4%,叶片与叶柄占31.8%,茎与荚壳占34.5%。

2.大豆养分吸收量大豆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平均算来,每100公斤大豆大约需要吸收氮8-10公斤,磷2-3公斤,钾3-6公斤。

此外还有钙、镁、硫以及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

3.共生固氮的特性大豆与其根瘤形成了独特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会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并接受光合作用的产物逐渐发育,同时吸收环境中的氮成分,这种共生固氮体系会为大豆的生长提供的主要氮源。

但是共生固氮作用并不能满足大豆整个生育期的氮需求,因此仍然需要施加氮肥。

(二)大豆的需肥特点氮磷钾是大豆生长的主要需求元素。

氮肥是大豆正常生长并维持高产的重要条件,可以有效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促进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

农田施肥标准

农田施肥标准

农田施肥标准
农田施肥标准因作物种类、土壤条件、肥料种类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施肥标准: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一般而言,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同时施用尿素等氮肥10-15公斤。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配合施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每亩施用氮肥10-15公斤、磷肥5-10公斤、钾肥5-10公斤。

3.基肥和追肥配合施用:基肥是在作物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以速效化肥为主。

一般来说,每亩施用基肥2000-3000公斤,追肥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每次追施尿素等氮肥5-10公斤。

4.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作物生长不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需要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

因此,在施肥时应该注意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5.施肥量应该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总之,农田施肥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磷肥施用的方法

磷肥施用的方法

磷肥施用的方法中国土壤缺磷面积仅次于缺氮,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5%。

目前每公斤磷肥(P2O5)当季可增产粮食4-8公斤,利用率为10%-25%,但后效大,累计效果大于氮肥。

磷肥在土壤中农化特点是移动性差、易固定、后效大。

所以磷肥合理施用与土壤中磷素丰缺、轮作中的磷肥分配等关系密切。

1、因土施用土壤条件与磷肥肥效有密切的关系。

在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低的土壤上,对绝大多数作物施用磷肥均能增产,因此,应把磷肥重点分配在有机质含量低和缺磷的土壤上,以充分发挥肥效。

如红壤旱田、黄泥田、鸭屎泥田、冷浸田等施用磷肥,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另外,在磷肥品种的选用上,也要考虑土壤条件。

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酸性的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在酸性土壤上,宜选用呈弱碱性的钙镁磷肥。

2、氮磷钾配合施用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

氮磷钾配合施用,能相互促进,保持营养平衡,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20%—30%。

3、与有机肥混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促使难溶性磷释放,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提高磷肥肥效。

4、因作物施用不同作物对磷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实践证明,豆类、油菜、小麦、棉花、薯类、瓜类及果树等都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尤其是豆科作物,对磷反应敏感,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和固氮量,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5、适期施用作物需磷的关键期是苗期,此期施用能发挥最大效率。

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

所以磷肥应尽量作基肥、种肥、秧田和苗床施肥、蘸秧根及早期追肥。

6、筛细施用过磷酸钙在贮存时易吸潮结块,在施用时,要打碎过筛,以利根系吸收。

7、集中施用磷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固定而失效,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特别是在各种黏质土壤上,如果撒施磷肥,则不能充分发挥肥效。

大豆施肥技术初探

大豆施肥技术初探
黑龙 江省 海 伦 市共 合 镇政 府 )
大豆产量有重要作用 。 因而大豆种植要施用足够多的磷肥 。 磷有促进 根瘤发育 的作用 , 能达到“ 以磷增氮” 效果 。 磷在生 育初期 主要促进根系生长 ,在开花前磷促进茎 叶分枝等营 养体 的生 长。 开花时磷充足供应 , 可缩 短生殖器官 的形成过 程; 磷不足 , 落花落荚显著增 加。 当土壤 中磷的供应 不足时 , 大豆根瘤虽然能侵入根中 , 但是不结瘤。 钼肥是根瘤 固氮必 不可少 的微量元素 , 土壤缺磷 的情况下 , 单施钼肥反而使根 瘤减少 。磷对根瘤 中氨基酸的合成 以及根瘤 中可溶性氮 向 植株其他部分转移 , 都有重要作用。 所 以种植大豆或其他豆 科作物 , 施用磷肥增产效果特别显著。 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 小, 容易被 吸附固定 , 因此磷肥应该与有机肥混 合堆沤后 , 采用沟施 、 穴施 等集 中施用方法为好。 三、 合理施用钾肥 钾也是大豆所 需主要 营养元素之一。钾在土壤中的含 量一般较 高 , 但 因农 业生产过程 中 , 往往存在重氮 、 磷 而轻 施钾 的观 念 , 钾肥 的施用较少 , 或不施用 , 这样便造成钾 素 的相对缺少 。 特别是高产栽培更是表现出钾肥 的不足 。 钾肥 的施用对于提高作 物抗逆性 、 防止作物早衰有重要作用 。 有机质含量一般低 于 4 %的黑土 , 在施用一定氮肥 、 磷 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 , 增施适量的钾肥 , 大豆产量 均有 明显 提高 。大豆施 钾肥 , 在气候干旱和降水偏多 的条件下 , 均影 响钾 的有效性 。在 干旱 的年份施钾肥能提高大豆 的抗旱 能 力; 钾在积温较高地区 比积温偏低 的地 区, 对 大豆增产 贡献 大; 有机质含量较低( 2 %) 的土壤 , 在氮肥 、 磷肥和有机肥不 同数量配 比下 , 钾肥的效应随氮 、 磷肥用量增 加而提高 。氮 肥、 磷肥投人水平高 时 , 不施钾肥 或供钾不足 , 严重影 响氮 肥和磷肥 的增产效应 。在氮肥 、 磷肥投入较低时 , 钾肥 的增 产效 应也不 能充分发挥 。氮磷钾肥之间存在 明显 的正交互

引起大豆倒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引起大豆倒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引起大豆倒青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7期江龙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

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光质、光强、温度、湿度、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γ-射线、去除顶芽或侧芽等。

在不同的物种中,诱发开花逆转的条件不同,对于某一物种,诱发开花逆转的因素有时不止一个。

一、大豆倒青发生原因1.品种选用不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

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倒青现象发生程度重于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

因为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营养生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即转入以生殖生长为主,而无限结荚的品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条件适宜、氮肥偏多的情况下易发生倒青。

2.氮磷比例失调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包括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和根瘤菌固定的生物氮,这2种氮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生物氮起着均衡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而无机氮则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为主,且生物氮具有无机氮不能代替的作用。

土壤中无机氮素肥料多,抑制了根瘤菌的繁殖活动,降低了固氮能力,造成了苗期徒长;即使开花结荚,由于干物质积累、转运、储藏得少,最后导致鼓粒困难,贪青秕荚不实。

3.连年重茬据相关分析资料显示,迎茬年限与单株空批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大豆连年重茬,易导致一些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中易产生噬菌体,影响根瘤菌繁殖,降低固氮能力,导致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形成倒青。

4.病虫防治不及时大豆苗期受蚜虫、蛛棉介、矮缩病和病毒病及包囊线虫病危害,造成植株矮化,叶柄及节间缩短,叶小而长,叶色褪绿,开花期推迟或开花逆转,从而造成倒青。

5.气候因素花期高温。

大豆开花需要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2~25℃左右,如果遇到超过30℃的高温时间较长,则影响大豆开花授粉,致使胚珠败育形成秕荚,且高温会造成植株呼吸过旺,致干物质积累减少。

化肥各功能

化肥各功能

硝酸钾:可以作为N肥和K肥可互相促进被作物吸收并促进其它营养元素(钙、镁)的吸收,肥效作用迅速。

优点:(1)提高产量:为作物良好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钾肥,显著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产量一般提高20%以上。

(2)改善品质:可使果实着色鲜艳,膨大快,果型正,增加果实含糖量,口感纯正香甜。

(3)增强抗病力:最好抗逆肥料,提高作物的抗病、抗害、抗旱、抗盐害的能力。

用途:广泛用于各种蔬菜、瓜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可做基肥、追肥、叶面肥、无土栽培等使用。

复合肥:定义: 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表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长处,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 ...定义: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表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长处,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

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羵柒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重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土壤缺素的现象已经表现出来,现亿农夫开始更多地选用多元复合肥。

目前的复合肥生产多使用测土配方测出土壤的养分情况,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给,满意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摘要: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通过相关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关键词:水肥措施;大豆;产量;农艺性状;影响前言在农业生产中,水分和养分各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和功能各有不同,它们之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范围内,水肥某因子在数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另一因子在数量上的加强而得到补偿,即以肥调水和以水促肥。

水肥互作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近些年来已经成为热点问题。

大豆产量的形成,是大豆的遗传特性和水、肥、气、热、光等外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些环境因素中,水肥是最易被人所控制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自从有人提出旱地植物营养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水分受限制的条件下合理施用肥料、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后,水肥之间的耦合效应才引起重视。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干旱对它的影响比其他作物更严重。

近几年来,在大豆生育期间经常出现短期干旱,严重的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所以说灌水与施肥的研究对大豆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干旱胁迫严重地影响了氮肥的作用,只有在水分配合条件下,氮肥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

有关水肥耦合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仅有的研究也只探讨了全生育期水氮配合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因为肥水关系失调将意味着植物生长过程的衰退和停止,因此研究水肥之间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笔者在不同氮肥水平及不同氮肥水平与灌溉处理措施下,研究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对策。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供试大豆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绥农14。

(2)、试验方法试验于黑龙江某大学试验基地进行。

本试验为盆栽试验。

试验为完全随机设计,共8个处理,3次重复。

每盆装土10kg,NBP2O5BK2O=1B1.58B0.70试验测定项目大豆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取样测定叶绿素含量、根瘤重、根干重、干物重,秋后考种测定农艺性状及产量。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

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含量的主要栽培措施摘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从播期、密度肥料和微肥方面论述了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大豆品种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豆;高蛋白质含量;栽培措施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4—8421(2012)02—143—0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是人们生活中主要的蛋白来源,同时还可作牲畜饲料及食品和轻工业原料。

在21世纪人们面临蛋白资源短缺的全球性严重问题,所以提高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积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蛋白质含量成为衡量大豆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白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了,大力发展投资少、成本低、性能好的高蛋白大豆产品为人们所关注。

因此,积极开展大豆高蛋白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在一定的基因型条件下,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可以使品种的优良特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因此,在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研究其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1利用育种手段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品质,主要与含硫氨基酸量有关,特别是蛋氨酸、色氨酸与胱氨酸的含量。

由于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已较高,因此在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时,常常不大考虑到赖氨酸的提高,而特别强调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的提高。

1.1利用高蛋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主推栽培品种杂交,以提高当地大豆品种的蛋白含量野生豆(GlycinesojaSieb.etZucc.)中蕴藏着许多优异的蛋白质和油脂基因,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为改良栽培大豆,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野生大豆资源利用的研究,以期把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花多荚及特殊的抗逆性等基因转育栽培大豆中,以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他性状。

截至目前,许多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拓宽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培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可行的。

在进行提高栽培种蛋白质含量的育种中,不仅要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作母本,要尽可能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父本,即以高×高的组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 最佳施 肥量 。 1 6 试 验年 度气 象条 件 . 21 0 0年 6月 中旬 一1 0月 上 旬
过磷酸钙 , PO 6 ; 含 2 1% 钾肥为硫酸钾 , K 05 %。磷 含 0 肥和钾肥基施 , 氮肥 6%做基肥 , %初花期( 月 3 0 4 0 7 1日、
8月 1日) 追施 。
表 2 试 点 土壤 配 方 施 肥 参 数
( 存率 ) 依 分别 为 7 .5 、74 % , 73 % 7.5 缺氮 的相 对产 量 分 别 为 8.2 、98 % , 磷 的相 对 产 量 分 别 为 8.7 、 28% 7 .2 缺 58 % 8 .7 , 59% 缺钾 的相对 产量 分别 为 8.0 、76 % 。 以不 97 % 8.4 施 肥 和缺素 区相 对产 量平 价土壤 供肥 能力 , 点 土壤 肥 力 试
3. k m 投人 量 , 平 均 降 低 16 4gh 同理 , 7 5 h 则 2. k/m 。 磷 肥 和钾 肥也具 有肥 料 的边 际效益递 减 。但 是 , 、 、 肥 氮 磷 钾 的边 际效益递 减速 率不 同 , 这是 由于 大豆 对不 同肥 料 吸收 比例不 同及不 同肥 料在 土壤 中 的有 效性 不 同造 成 的 。
大 豆 是 需 肥 量 较大 ,土 壤 一般 肥 力 不 足 , 民很少 对 夏 农 大豆施 肥 , 供肥不 足 已成为 限制大 豆产量 的 主要 因素 土壤 之一 。增施肥 料 , 地 力 , 高土 壤 供肥 能 力 已成 为 当 培肥 提 前提 高大豆 产量 的重要 措施 … 。 濉溪县 地处 淮北 平 原 , 自然 条件 非 常 适 宜大 豆 生 长 , 是安 徽省夏 大豆 主要 产 区之 一 。测 土 配 方施 肥 是 以 土壤 肥力 测验 和肥料 田间试 验为 基 础 , 根据 作 物需 肥 规 律 、 土 壤供 肥性能 及 所 选 肥 料 效 应 , 合 理使 用有 机 肥 的基 础 在 上 , 氮、 、 进行 磷 钾及 多种 中微量元 素科 学施 用 的一项农 业 先进 技术 。“44 肥 料 效应 田 间试 验是 获 得 作物 最 31”
15 数 据处理 .
作物产 量与 施肥量 之 间有着 严谨 的数学
关 系 , 种 关 系 可用 数 学 方 程 来 表达 , 这 即肥 料 效 应 函 数 。
15 0/g 有 效 磷 ( 1.0 gk , 效 钾 ( .2 gk , P0 ) 39 m /g 速 K 0)
1 2 0 / g。 7 . mg k
13 供试 品种 .
五铺农 场供试 品种 濉科 98是濉 溪 县科 9
技 开发 中心 杂交选 育 的夏 大豆 新 品种 。在 安 徽 省 多点 和
黄淮 南片 区试 、 生产试 验 中表现 出高产 ( 比对 照 中豆 2 0或 中黄 1 3增 产 6 1 ~8 9 % , 高 产 量 达 3 3 . k / .% .9 最 7 6 5 g
k 计算 , g 求
基金项 目: 淮北市重 大科技项 目“ 大豆新品种 选育及综合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 编号 2 0 - 1 0 。 , 0 9 0 — 6 作者简介 : 邹传俊( 92一 , , 16 ) 男 安徽濉溪人 , 高级农艺师 , 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 日期 : 1 — 5— 3 2 l O 2 0
佳施 肥数 量 、 施肥 品种 、 肥 比例 的基本 途 径 , 是 筛 选 、 施 也 验证 土壤 养 分 测 试 结 果 和 建 立 施 肥 指 标 体 系 的基 本 环 节 。开展 氮磷 钾 配施 试 验 研 究 与 示 范 , 濉 科 98 濉 为 9、
计 , 氮、 设 磷和 钾 3 因素 , 个 4个水平 , 1 个 处理 ( 1 。 共 4 表 ) 其 中 , 平 指 不 施 肥 ; 平 的施 用 量 为 N 7k/m 、 0水 2水 5 gh
试验采用二次抛物线模型 , 应用 D S处理 数据 。将试 P
验产 量进 行 回归 分析 , 建立 一 元 二 次 、 元 二 次和 三 元二 二
12 供试 肥料 .
供试 肥料 氮肥为 尿素 , N4 % ; 肥 为 含 6 磷
次 肥 料 效 应 函 数 方 程 , 当 时 市 场 价 格 N 54 按 .0元/ g k、 PO .3元/gK 068 25 9 6 k 、2 .4元/ g大 豆 4 5 k、 .
影响 。结果表 明: 氮磷钾肥 配施 能够显著提 高大豆产量 , 单株粒数受磷 施 用量 影响较大 , 百粒重受 氮磷施 用量影响较
大 。推 荐 的 高 产 施肥 量 : 5—8 k/ m 、2 5 5~ 0 gh K O4 5 k/ m , N7 5 gh P 0 7 k/ m 、 2 5— 5 g h 比例 : : 2 5K O=16 : .5 1 6 N P0 : 2 .0 13 : ;
P 0 0 g h 和 K 0 4 k / m 1水 平 =2水 平 X . 3 2 5 k/ m 6 2 5 g h ; 0 5; 水平 = 2水 平 ×15 . 。随机 区组排 列 , 重复 。小 区 面积 3次
科8 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 也为安徽沿淮淮北地 区推行大豆优化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2 结 果与分 析
2 1 氮磷 钾配 方施 肥对 大豆籽 粒产 量的 影响 . 2 1 1 不 同施 肥处 理大 豆产量 . . 两试 点 不 同处 理 的产量
见 表 1 NP 产 量 最 低 , 别 为 15. k/ m 、 。 。。 分 82 9gh ' 23 .k/m ( 177 gh 。前者 为 五铺农 场 , 为柳 湖农 场 ; 同) 后者 下 , NPK 产 量 最 高 , 别 为 29 .k/ m 、70O. h 2 分 354gh 26. k/ m , g 分 别 比 N PK 增 产 2. % 、9 1 。全 要 素 施 肥处 理产 。0 0 9 3 2. % 量 差 异 不 显 著 , N Pl 比 0。0分 别 增 产 1.% 一2. % 、 ( 79 93
2 12 地 力 产量 与土 壤 肥 力 试 验 方 案 中处 理 N PK .. 。。。 为空 白 区 , 理 N PK 处 :: 为 全 素 区 , 。 :为 缺 氮 区 , NPK
N PK : 0 为 缺 磷 区 , 2 0为 缺 钾 区。空 白 区相 对 产 量 N Pl (
1 卷 l 期 7 3
邹传俊
氮磷 钾配施 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1 0
平 均气 温 2 . ̄ 比历 年平 均 2 . ̄ 05 ℃ ;t 时数 58 C, 53 C高 .6 E照 845 , 9 .h 比历年 平均 899 2.h多 6. h 温 度 和 日照 时数 对 46 , 大 豆产量 形成 和蛋 白质 积 累有 利 。降水 量 372 m, 8.m 比历 年平 均 574 m少 102 m。其 中 6月 中下 旬 ( 豆 播 5 .m 7. r a 大 种 出苗 期 ) 降 水 (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分 别 为 2.m 无 历 47 m、 4 .m ; 月上 旬 一 月 中旬 降水 197 m, 96 m)7 8 5 .m 比历 年平 均 31 1 m少 114 m 4 .m 8.m 。总 体上 尤 其是 大 豆 播 种 出苗 期 偏 旱 。整个 9月 降水 量 12 2 m, 4. r 比历 年平均 多 8. r 平 a 32 m; a 均气 温 2.  ̄ 比历 年平 均低 0 8 E 时数 186 , 28 C, . ̄ t C; 照 8.h 与 历年 平均 持平 。总体 上对 大豆 鼓粒有 利 。
10 0
安 徽农 学 通 报 , n u A r SiB l 2 1 ,7 1 ) A h i gi e u1 0 1 1 ( 3 . . .
氮 磷 钾 配 施 对 大 豆 产 量 的 影 响
邹 传 俊
( 淮北市农委土肥站 , 安徽淮北 25 0 ) 3 0 0

要 : 用 “4 4 肥 料 试 验 设 计进 行 田 间试 验 , 过 肥 料 效 应 函数 拟 合 , 究 了氮磷 钾 肥 不 同 比例 配 施 对 大 豆 产 量 采 3 1” 通 研
对 照 中黄 1 3增产 1.8 ;00年 参 加黄 淮 南 片 区 试 , 43 % 21 8
点 平均产 量 2 8 . 0 gh 比对照 中黄 l 5 1 5 k/ m , 3增产 2 6 % 。 .2 1 4 试 验方 法 . 采 用农 业 部 推 荐 的 “ 4 4 最 优 回归设 31 ”
1 2 5. % ~2 . % 9 1
表 1 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注: 小写字母不相同表示 在 O 0 . 5水平差异显著 , 大写字母相 同表示在 0O . 1水平 差异不显著 ; 依存 率又称相对产量 , 相对产量 ( )=不施 % 肥或缺素区产量 / 试验最 高产量 ×10。 0
h 、 m )稳产 、 多抗 ( 抗花 叶病毒病 S 3 S7 中高抗 旱) C 、C , ,
20 0 8年 4月通 过安徽 省 审定 ,0 9年 l 获 国家 新 品种 20 1月
保 护 。柳 湖农场 供试 品种 濉 科 8号是 濉 溪 县科 技 开 发 中
心 杂交选 育 的夏大 豆新 品 系。2 0 0 9—2 1 参 加 安 徽省 0 0年 夏 大豆 区域试 验 , 2年 1 5点 平 均 产量 2 0 . 5 (h 比 959 k m ,
l 材料 与 方法
1 1 供 试 土壤 田间试 验在 濉 溪 县 五铺 农 场 、 . 丰和 农 业
1m (.m× . m , 区和重复 间隔 05 0 20 50 ) 小 .m。柳湖 点 6月 2 4日人工开 沟带 水播 种 , 五铺 农场 点 6月 2 日机 播 ( 9 干 种等 雨 , 月 1 2 日 7 ~ 降水 2. m ,0 2日、 日收获 。 04 m) 1 月 6 播前旋 耕 , 区施肥 。期 间进 行 间苗 、 分 定苗 和化 学除 草 , 密 度 2 . 万/ m , 距 4 c 。全 区收 获 , 型 脱 粒 机 脱 粒 25 h 行 0m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